明代·孙如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3963
颗粒名称: 明代·孙如法
分类号: K820.48;I277.3
页数: 15
页码: 40-5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明代余姚人孙如法的简要生平和主要历史事迹。
关键词: 孙如法 明代 传说

内容

孙如法(明)字世行,号俟居。余姚人。鑨子。万历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与弟如游论建储及册封郑贵妃事得罪,谪潮阳尉。移病归,隐居柳城别墅,以图史自娱。工书,善校雠,尤工词曲。卒,赠光禄少卿。
  ——《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上编》第123页
  孙如法(1559—1615),今慈溪市横河镇人。
  孙如法其人其事
  “孙鸡头”的故事,三百年来一直盛传不衰。有人把他与山阴徐文长并论,故又有“三北徐文长”之誉。但是,“孙鸡头”的故事,由于在口头流传中被人断章取义,歪曲丑化,所以,传到现在,他被塑造成一个嗜好捉弄、卖弄文才的无赖才子了。况且,这位大名鼎鼎的“孙鸡头”,其真名实姓也很少有人知晓。有人说“孙鸡头”中过状元,故称“孙举头”;又有人说“孙鸡头”真名叫“孙应奎”,累官右副都御史。众说纷纭,而都证据不足,难以置信。
  笔者曾有幸寻得一部《余姚孙境宗谱》,“孙鸡头”之谜便真相大白。现谨述其人其事,以还他原来的面目。
  他,名如法,字世行,号俟居,明朝嘉靖己未(1559年)生于横河镇孙家境村。他的曾祖父忠烈公孙燧,任河南右副都御中,巡抚江西。正德年间,宸濠叛乱,死难,赠礼部尚书;祖父文恪公孙升,南京礼部尚书;父亲清简公孙鑨,吏部尚书,赠太子太保,都是明朝颇有名望的官宦。当时有“昭代阀阅之盛,首数孙氏”之赞。
  孙鑨夫人钱氏曾生过好几个儿子,但都夭折了,所以对小如法视为掌上明珠,日夜教他习字作文,对课吟诗,从不闲散。孙如法天姿英敏,才藻骏发,姚北人誉他为“神童”。
  但他身材矮小,体质瘦弱,相貌也十分平常,甚至有点丑陋,常遭人取笑。所以,孙如法用自己的才智,寻找机会进行报复,有些人便不敢在他面前肆无忌惮了。
  那么,为何叫他“孙鸡头”呢?比较可信的有二种说法:一是民间传说他的头部像只鸡头一样,又尖又难看;二是根据家谱上他的画像来看,官袍上绣有一只像鸡头的禽鸟——白鹇,这是明朝时五品官的服装。他死后赠封的光禄寺少卿正是五品官;而白鹇,据专家证明,属野鸡的一种。所以,难怪当地人叫他“孙鸡头”了。
  民间传说他曾中状元,这是误传。但孙家境曾出过解元(乡试第一名)和会元(会试第一名),而且还不止一人。孙家境也出过武状元,叫孙堪,是孙如法的堂爷爷,即孙燧的大儿子。
  1576年,十七岁的孙如法试冠童军,中万历丙子乡贡。他熟读诸子百家著作,更喜欢读一些野史、小说,读到时贵专权、横行不法之处,“辄义形词色,矢口痛骂”,“少年英气,勃勃不可犯”。他还多才多艺,擅长乐曲,待到兴致勃发,即席作词高吭,“曼声长歌,绕梁振木”(见《孙境宗谱》)。
  癸未(1583年),二十四岁的孙如法中了进士,次年便授刑部主事。可他哪里想到,没有多久,就丢了那顶乌纱帽,还差点掉了脑袋。事情是这样的:
  万历十四年(1586年)正月,神宗皇帝宠爱的郑妃刚生了个儿子常洵,神宗即晋封郑妃为贵妃。而皇长子常洛年已五岁,他的生母恭妃却未闻加封。大学士申时行、户科给事中姜应麟及吏部员外郎沈璟等纷纷上疏,请册立东宫,“以定天下之本,则臣民之望慰,宗社之庆具矣”。神宗见了,勃然大怒道:“册封贵妃,岂为立储起见?科臣等怎得妄言谤朕呢!”
  当下特降手敕,把他们降处极边或降级外调,其他人便不敢再谏了。身为刑部主事的孙如法见此情景,感到十分气愤,说:“此当当今第一务,何能怯懦默默耶?”他年少气盛,当即抗疏上奏:“恭妃生子五年,未得晋封,郑妃一生皇子,即册贵妃,无怪中外动疑。”神宗看了疏本,更为恼怒,二话没说,立即把他贬到潮阳做典史去了。(钱槚《光禄卿俟居孙公传》有这么一段记载:“..上震怒,欲下逮。政府怜公忠鲠,且忧其身弱不任楚,屡揭申救得。”)
  孙如法带着家小,由豫章抵东粤,整日与潮阳名士读书讲艺,著书立说,倒也轻松自在。
  不久,他因病返乡。甲午(1594年)其父去世,又在故乡住了一段时间:一方面为其父治丧,“哀毁庐墓终三年”;一方面奉养母亲,“舞彩于庭,妁妁乐也”。可见其一片孝心!(见《孙境宗谱》)
  至于孙如法之死,也值得一提。万历年间,姚北常有天灾,给百姓带来痛苦和灾难。最令人畏惧而无可躲避的是凶猛的海啸,一夜间吞噬百里海隅,灭尽生灵。梅市至浪桥数十里官塘,因长年不修,倾圮坏塌,周围居民冤声冲天,忧心如焚,度日如年。孙如法便出资修筑海塘,姚北人民积极响应,纷纷挑泥装石,日夜不停。他亲自到工地指挥砌塘工程。由于劳累过度,他生了重病,但仍不忘修塘,还同时修了柯寺。乙卯季冬(1615年),病情恶化,逝于故居,享年五十七岁。赠光禄少卿。
  孙如法只有一个弟弟叫如洵,癸丑(1613年)进士。孙如法十八岁结婚,夫人姓史,生有一女,嫁史孝蒙。外甥史起夔,相貌与他极像。因为孙如法没有儿子,就把四侄孙有闻为嗣。孙如法还著有二部书:《春秋古四传》六卷,《广战国策》十七卷。孙如法的事迹,《明史》和《浙江通志》有所记述,蔡东藩的《明史演义》也有比较精彩的描写。
  后来流传的“孙鸡头”故事,虽然也有一丝历史痕迹可循,但说他欺弄百姓,甚至有那么一副流氓相,则离其原型相差远矣。至于前面提到的孙应奎,他也是余姚人,嘉靖进士,“历礼科给事中,疏劾汪宏奸,忤旨廷杖,谪华亭丞..时称其直”(参见《明史》)。他的遭遇与孙如法有点相似的地方,难怪有人把他俩搞混了。孙如法为人灵敏,智慧超群,是老幼皆知的机智人物。如果,我们对民间流传的“孙鸡头”故事加以鉴别、整理,则对研究孙如法本人及嘉靖、隆庆、万历时期三北社会风情,是有一定价值的。
  童银舫
  孙鬼头的传说
  三百年来,横河孙家境“孙鬼头”的故事,一直盛传不衰。虽然他身材矮小、体质瘦弱、相貌不俊,但他聪明、机灵,用自己的才智,寻找机会进行报复那些取笑他的人。孙鬼头在民间有“三北徐文长”的美誉。
  充军浒历山
  孙鬼头在京都为官的时候,因为他得理不让人,常常得罪一些朝臣。幸亏孙鬼头同乡中有一批京官,从中庇护,才没出事。
  有一次皇上朝见众臣。谈论国事之后,又涉及了生活琐事。孙鬼头胆大包天,居然当着皇上和众臣的面,揭露了皇后搞淫乱的阴私。皇上龙颜大怒,要治孙鬼头的罪。在旁的同乡大臣眼看孙鬼头闯下大祸,忙跪下说:“万岁息怒,孙鬼头罪该万死,都是他的一张嘴巴不好,老是胡说八道,应该在他嘴巴上贴封皮。”皇上便传令用御用封皮封住了孙鬼头的嘴巴。嘴巴封住了,话是不好说了,但饭也不能吃了。他的同乡大臣灵机一动说:“我王万岁。只封孙鬼头的嘴巴,太便宜他了。应该再叫文武百官用朝笏打他的嘴巴。”皇上一听有理,又传旨照办。没有几下,嘴巴上的封皮马上打破了。
  皇上问文武百官:“该判孙鬼头怎样的罪名?”孙鬼头的同乡大臣说:“该判充军。”并对皇上悄声说:“孙鬼头很鬼的,我们应该整整他。他要去的地方别让他去,他平时最不愿去的地方,偏让他去。”皇上便问孙鬼头:“你最不愿到哪里去?”孙鬼头赶忙奏道:“万岁,我随便什么地方都去,就是不愿去浒历山。”皇上听了便气愤地说:“你不愿到浒历山去,朕偏偏把你充军到那里!”
  于是,孙鬼头便充军到浒历山了。浒历山即是浒山、历山,也就是孙鬼头自己的家乡。他是借“充军”回家了。从此,他便安稳地长居在家乡了。
  余永保口述 蔡国仲整理
  戏弄豆腐店老板
  一天,孙鬼头上街买小菜,听到豆腐店的老板在讲他的坏话,他很生气,便把这事暗记在心头。
  过了几天后,孙鬼头假装成一个远路客商,到豆腐店里与老板谈生意,讲买卖。老板见有利可图,便热情招待,还留他吃饭,过夜。
  这天夜里,孙鬼头没有睡觉。半夜里悄悄起来,杀死了老板的一只公鸡,把后门头的葡萄连根拔起,又把大秤锤悬搁在淘箭上,还把排门摇起,摆下了一满瓶尿。做完了这些,又写了一张告示,趁夜走了。
  告示上写着:五更鸡勿啼,
  心急拷淘箭。
  日出葡藤瘪,
  到夜吃瓶尿。
  因公鸡被杀早上没有啼叫,天一亮老板起来,做豆腐就心急了,匆忙中拷破了淘箭。太阳一出来,连根拔起的葡萄藤便瘪掉了。老板想,告示上的四条已有三条成为现实了,“到夜吃瓶尿”在哪里呢?他一直冥思苦想,也想勿出。到夜晚关店上排门了,他跟平时一样,摇排门时头向着天,搁在排门的一满瓶尿便正好倒进豆腐店老板的嘴里。
  孙祥云口述 黄长根整理
  施计报复村姑
  孙鬼头晓得村里的一帮姑嫂背后常常讥笑他,便寻找机会,心里想出出气。
  一天,这帮姑嫂们要到宁波七塔寺进香拜佛。孙鬼头捧着一坛东西对她们说:“七塔寺里的方丈和尚是我的好友,这坛素食东西,拜托你们带去送给他。”姑嫂们只见坛口封闭着泥埕,又曾千叮万嘱一定要送给方丈和尚,所以起先不敢动它。
  横河到宁波,路程遥远,更有潮涨潮落,非一日不能到达,所以船到半江,又遇潮涨,便只好停船等潮落。
  姑嫂们在船中闲聊,忽然想起那坛送给和尚的素食。她们想这一定是好东西,大家可以偷吃一些,反正和尚也不会知晓。于是就把坛口的泥埕揭开。谁知,刚一揭开,就无不叫苦连天。
  原来坛口一经揭开,粘连着粪便的无数蚱蜢就向坛外飞跳而出,粘得姑嫂们满身肮脏,臭气熏天。她们无法再去进香拜佛,只好原船打回家来,把孙鬼头臭骂一顿。
  杨尧水口述 叶子整理
  巧计整县官
  中伏打早稻,正是大忙季节,这个时候大需人力,因此上上下下有不少人去做打稻零工。
  横河山南有一户寡妇人家,也请有五六个打稻零工,其中一个就是孙鬼头。
  这天早上打好稻,大家回寡妇家吃中饭。歇了一会儿,再到那块田里去时,却看见一大群鸭子在田里吃稻。他们叫赶鸭郎把鸭群赶走,赶鸭郎却当作没听见。他们火了,赶的赶、打的打,把一大群鸭子打死了大半,还把赶鸭郎也打得鼻青眼肿。别看这家养鸭户,可是大有来头哩。县里的刑名师爷是他的亲戚,所以他总是耀武扬威,平日里总爱借机揩老百姓的油。为这事,县官老爷鸣锣喝道来勘探现场,这可急坏了寡妇,叫苦不迭,连连埋怨打稻零工害了她。
  孙鬼头摆摆手说:“这有何难?只要你肯拜我为干父,保你没事。”寡妇也没其他办法,只得跪倒在地,三拜一揖,拜孙鬼头为干父,看他究竟怎么办。
  县官前来勘访,要在现场田中架上凉棚,以便坐歇审讯。孙鬼头叫同伴迅速搭上棚架,中设座位案头,自己穿上他带来的状元衣帽,坐在那里。
  那县官浩浩荡荡来到现场,一见棚中坐着状元,便忙不迭的伏地跪拜,口称卑职有礼。“状元”自然一声不吭,县官也只能伏地不起,中伏时节烈日下的水田里,多么闷热!小小芝麻绿豆县官,对着状元只能乖乖地伏在水田之中,几近闷死。
  孙鬼头心想已经折磨得差不多了,传令起来喝道:“莫管人家闲事,迅即离去,要知道这是我女儿家中。”县官唯唯自诺。从此这位寡妇做了状元的干女儿,煊赫一方。那个养鸭户,也自认晦气。
  杨尧水口述 叶子整理
  先发制人
  有一年夏季夜里,孙鬼头在横河七星桥桥头乘风凉,忽然听到桥下兑料(用钱换人的粪便)船上两个人讲:“听别人讲,横河格(的)孙鬼头专门调排(捉弄)人,明朝阿拉(我们)到孙家境孙鬼头家里兑料开(去),叫孙鬼头吃料,侬看样话啦(你看怎么样)?”另一个讲:“好!阿拉商量、商量。”孙鬼头一听,气得发抖。自忖忖:我跟奈(你们)无怨无仇,竟叫我吃料?好,看看我孙鬼头吃料,还是奈吃料。
  第二日,孙鬼头特地到村头等两位兑料格人。到早饭后,昨日夜里船上格两个人果然来到孙家境。
  孙鬼头上前问:“两位是勿(不)是兑料格?”两个兑料格讲:“是格!”孙鬼头问:“阿拉屋里有一缸料,要勿要?”兑料格连声讲:“要!要!要!”讲完,便跟着孙鬼头走。两个兑料格问:“喂!老伯!孙鬼头是勿是那格村坊里格人?”孙鬼头讲:“是格,是一头(一同),是我屋隔壁。呀,奈啥事体(什么事情)?”两个兑料格面对面一笑没有讲。
  孙鬼头领着两个兑料格人东走西走,走了一个上昼(上午),到了别人家里吃过晏饭(午饭),孙鬼头方才领两个兑料格到自己屋里,叫两个兑料格坐坐,讲自己有件事体走出一会马上就来。两个兑料格坐落,看看日头已落到头上,肚里咕咕叫煞哉,饿啊饿煞哉。左等右等勿见孙鬼头回来,心里又急又饿,看见桌上放着四个焦饼。两人讲:“老伯勿来,阿拉把四个焦饼吃掉哉。伊(他)来哉钞票付伊好哉。”于是两人大口大口吃了起来,焦饼刚吃完,孙鬼头就走进来哉。两个兑料格讲:“老伯,阿拉肚子饿哉,侬格四个焦饼已吃进,多少钞票侬讲!”孙鬼头大喊一声:“(这下)难西(死)哉,难西哉。我四只焦饼里头摆弄(放着)格砒霜,药老鼠格。难西哉,难西哉。”两个兑料格一听,脸孔雪白,哭哭啼啼的跪到孙鬼头面前:“老伯!老伯!救救阿拉,有勿有可解格药?”孙鬼头一听停了一会儿讲:“有是有,可看你们是勿是肯吃。”两个兑料格连忙讲:“肯吃,肯吃!哪管是粪缸里格料,阿拉也吃!”孙鬼头又讲:“是料缸里格料,勿过勿是原料,是清水料,可解毒。”两个兑料格一听清水料可解砒霜,急忙跑到外头寻清水料缸。寻着之后,两个人头碰头沿着料缸大口大口喝了起来,直喝得放裤带,才停下。
  这时,孙鬼头走过来问:“两位现在肚里痛勿痛哉?”两位兑料格讲:“勿痛!勿痛!谢谢老伯!”孙鬼头哈哈大笑起来:“你们两个饭桶,睁眼看看我是谁!我就是昨日夜里你们船行过七星桥格辰光,商量着叫我吃料格孙鬼头!”两个兑料格听得眼睛青(直)起。
  胡庄灿口述 陈沸沸整理
  抗官粮
  某年三北水灾,粮食欠收。贪官污吏不恤民情,催逼官粮。
  一日,县太爷带领人马,趁稻谷收打未完,来到周塘南收官粮。县太爷走入小道,抬头一看,只见孙鬼头身着状元服饰,陷于烂田之中。
  县官见状元,俯身要倒走。这时,孙鬼头道:“贵县!请你扶我出田。”县太爷无法,躬身前行,哪知县太爷步入烂田,污泥没膝,两只朝靴没在污泥之中,拔也拔不出来,怎能说屈体行走,简直是四脚爬行。爬了二丈多远,县太爷也实在爬不动,微微地偷视状元爷,却不见了孙鬼头。只听得孙鬼头哈哈笑道:“贵县满手污泥,怎能扶我身子?快退去吧。”原来,孙鬼头知道农民欠收,今日县太爷到这里来收粮,故行到此,用跳板步入烂田中,捉弄县太爷。
  再说县太爷除了背上,浑身是烂泥,站在田当中,走也走不动,叫了两个强健兵丁,扶他出田。他满脸羞惭,也不提收官粮之事,偷偷地溜回县衙去了。
  王昌荣 搜集整理
  “稻老爷”
  孙鬼头从京里回家后,跟着别人去打稻。其实他哪会干农活,到了田里,孙鬼头在田头竖蜻蜓、捉田鸡玩耍。
  那天,孙鬼头发现东家胡某愁眉不展,便问:“东翁,你为何不高兴,是嫌我们谷箩欠盛得满呢?还是欠打得干净?”东家说:“都不是。昨天我用饭包袋买了一包私盐,结果让地痞、流氓知道了,来敲我竹杠,我不答应。他们就到余姚县衙告了我一状,说我藏私盐一万包。明天县官老爷亲自要来我家捉人,让我坐牢吃官司,我哪有心思高兴呢?”孙鬼头说:“东家,你若能叫你的媳妇做我继拜囡,我就救你脱去这场灾祸。”东家满口答应,立即跟媳妇说了,媳妇赶紧给孙鬼头端茶,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阿爹,请用茶!”孙鬼头十分高兴。
  第二天一早,孙鬼头叫人在胡家天井当中放好四张八仙桌,左右放好两把大椅子,他把正宫娘娘用米升子作坯做成的状元帽放在桌上,大椅子上分别放上靴子。他又命人多拾一些牛粪、狗粪来,在桌前天井里倒了一地。
  过了一会儿,传来敲锣喝道声,百姓肃静回避,余姚县官坐着八人抬的大轿来捉人了。他到了胡家,下轿后,带着衙役进门,乍一见天井中的桌上放着状元帽,赶紧跪在地上叩头,众衙役也跟着跪倒,这一跪,县官和衙役们的两腿和靴子可都沾满了粪便。过了一会儿,孙鬼头出来,喝了声:“还不快滚!”县官吓得战战兢兢,只得低头退走,再也不敢过问这“藏万包私盐”的事了。
  由于孙鬼头打过稻,也在此时吓退过县老爷,所以当地人便称他为“稻老爷”。
  陈望林口述 滕占能整理
  巧惩恶少
  孙鬼头坐船去山阴(今绍兴)亲戚家作客,他坐在船上,听到有两个纨绔子弟在议论他。一个姓李的说:“孙鬼头是个无赖才子,嗜好卖弄文才,捉弄别人,实在是太可恶了。”
  另一个姓胡的回答道:“你真是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孙鬼头并不是这种人,听说他因相貌生的丑陋,常遭人取笑,他为了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不得不进行报复,但他并不戏弄百姓。”
  “哼!年兄你还帮这流氓..”真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由于两位公子无意中争论孙鬼头的为人,孙听后,甚是气愤,决定给那位李公子吃吃苦头。
  到了晚上,两位公子准备在各自带来的被子里睡觉,孙鬼头请求他们借宿一夜,征得他们的同意,孙鬼头与李公子合睡一条被,安安静静地过了一夜。
  第二天早晨,他们吃了早饭后,孙鬼头与那位李公子发生了争吵,两人你争我夺,都说那条被子是自己的。两人当面自然说不清被子是谁的,旁人出主意说,请县衙门知县断案。
  船靠了岸,众人簇拥着他们来到县衙门,知县接到案子,立刻坐堂审案。知县故意干咳了一声,一拍惊堂木,询问他们道:“这被子到底是谁的,现在一时难以说清,先请你们把自己被子的特征讲讲。”
  李公子抢先说道:“我的被子是新的,被面花纹是梅花。”
  孙鬼头不慌不忙地说:“我的被子也是新的,被面花纹也是梅花,并且缝合的线是双股。”
  “对对对!我的被子缝合的线也是双股的。”李公子恐怕被子要夺去似的,赶紧补充道。胡公子也出来作证,但没有有力的证据,只好作罢。
  知县瞥了他们一眼,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既然你们谁都说不清这条被子应归谁,那只好将它归公了。”
  “回大人,这条被子确实是小人的,这位公子想赖我的被,请大人明察秋毫,公正判决。”孙鬼头脸不变色,心不跳。
  知县点头领会,忙问孙鬼头:“你的被子还有什么特征,如实说来。”他又转过头,盯着李公子问:“你的被子还有什么特征?”
  李公子摇了摇头,回答说没有了。
  孙鬼头胸有成竹地回答:“回大人,小人的父母为防止这条被子遗失,在缝线时,缝进了一条汗巾,汗巾上写着我的名字和地址。大人不妨当场验证。”
  知县喝令跟班的当场验正,拆开被子一看,果然有一条汗巾。知县怒发冲冠,拍了下惊堂木,厉声喝道:“大胆李某,你冒领他人财物,该当何罪?左右,拷打四十大板,这被子归孙某所有。”
  李公子连喊“冤枉”,但还是被一伙跟班的狠狠地拷打了一顿。知县宣布退堂。李公子在胡公子的搀扶下,一拐一拐地走出县衙门。一路上,胡公子告诫李公子:“昨天你背后议论孙鬼头的不是,今天果然尝到了他的厉害,今后千万不要讲人家的坏话了。”原来,这条汗巾是孙鬼头夜里睡觉时塞进被子里的,捉弄了这位讲他坏话的李公子。
  叶定观口述 陆建立整理

知识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慈溪名人故事》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选编从东汉至当代的25位慈溪名人的故事约80篇。许多故事是根据历史材料编写的,凡民间传说的,都写上口述者的姓名,注明搜集或整理。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如法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