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黄震的传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3949
颗粒名称:
黄震的传说
分类号:
K820.44;I277.3
页数:
7
页码:
19-2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南宋末思想家黄震的简要生平和主要历史事迹。
关键词:
黄震
南宋
传说
内容
卧桥读书
黄震,字东发,是宋代的理学家,他的老家就在本市掌起镇大浦沿黄家。
黄震出世时是个哑巴,七岁才开始讲话。十岁时,他到袁赵(地名)私塾里去读书,成绩不太好。一次他上学路过浦边小桥,困在桥上休息。他的灵魂被桥神土地摄去,桥神土地教他念书。每当家里将要开饭时,桥神土地就把他喊醒,让他回家吃午饭。无论家中午饭提前或推迟,黄震总是在开饭前赶到的。天天都这样,父母十分奇怪,就暗中盯梢。一天黄父去袁赵看他,这时已经晏昼快了,发现东发睡在桥上,就把他叫醒。东发说:“一个白胡子老公公正在教我念书,你不该喊醒我。”黄父叫他背书,东发背得滚瓜烂熟,父亲就不责怪了。
后来黄震中秀才,中举人,又于宝祐四年中了进士。他先任江苏某县县尉,后来当上史馆检阅,修宁宗、理宗两朝的国史实录,并著有《东发日钞》一百卷。
黄震小时睡过的这座小桥,后来人们便叫它“卧床桥”,在明代、清代曾几次重建。现在保存的这座精致石桥是清代造的,石栏的四面刻有“护龙桥”三字。为纪念黄震,又在石栏的东面刻上“古卧床桥”四个字。现在这座桥已被列为慈溪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白”待客
黄震做了官以后,有时也回家探亲。一天,黄震正在老家,有个姓叶的朋友带了一个书僮徒步从鸣鹤到古窑浦黄家来登门拜访。原来他是授了官,上任前特地向好朋友黄震告辞的。
黄震把他迎了进去,亲自倒茶给他吃,可茶碗里连一片茶叶也没有,只是一碗白开水。那朋友倒没有什么,叶的书僮见了却心中不服。
两人交谈好久。到了中午,黄震请叶某吃饭,叶也不推辞。然而小菜只有一碗生豆腐,上面撒了一点盐,连油也不浇一点。吃完饭,洗过脸,两人又谈了一阵,叶某起身告辞,黄震也不强留,便起身送客,但送到门口他便止步不走了。
叶某走了几里路,书僮便开口了:“先生,您说黄老爷是您的知心朋友,我看不是的。”叶某问:“何以见得?”书僮说:“您远道到他家去辞行,他竟倒出一碗开水,连一片茶叶也没有,这像话吗?还有吃饭时,他竟这样吝啬,小菜只有一块生豆腐,连油也舍不得浇,这是好客的态度吗?他在送您时,走到门口就止步了,既然是知心朋友,他为什么不多送一程呢?”
叶某听了笑笑说:“僮儿,你不知,‘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之间有啥吃啥,就是最好的待客。何况今天我是授了官去向他辞行的,于越先生以‘清茶、豆腐’向我示意:叫我做官要‘清白’。我内心深受教益,你怎么知道其中的道理呢?还有,于越先生是送客送半程,我从黄家回到鸣鹤要走一个时辰,他必然会在门外站立半个时辰。”书僮不信,叶先生便叫他回去看个明白。当书僮走近黄家,果然望见黄震还是仰着头毕恭毕敬地站在大门外呢。
抚州救灾
宋咸淳八年,黄震在抚州任朝奉郎职务的时候,正逢抚州遭受自然灾害,庄稼枯萎,民不聊生,许多农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可是一些富人却乘机收购粮食,抬高米价。有的富户把粮食囤积起来,不卖给农民。黄震看到这个情况,便想了一个办法。他独自一个人骑着马奔驰在抚州的各条道路上,通知各地的富户,限期到抚州城里集中训话,并张贴告示:每家富户都要用平价出售粮食,如若违反,判充军之罪;谁如果在灾荒年头收购、囤积粮食,便判死罪,斩于街市。并派人去监督这些富户,终于使米价逐渐跌落下来。
米价虽然下跌,但许多穷苦农民根本无钱买米,黄震便拿出自己俸银买了米,煮了粥来救济灾民,灾民们十分感谢。不久黄震当上了抚州的知州。这时,京都的转运使来到抚州,要黄震凑集七万斗米,以平价卖给国家。黄震拒绝转运使的要求,说:“抚州的百姓已经困难到极点了,怎么可以再给他们压上千斤重担呢!”他向转运使交代了抚州受灾惨状,终于使转运使收回了成命。于此同时,黄震又把理宗皇帝赐给他在慈北五埂江边的五百亩良田卖了,买了粮食去救济灾民。
后来奸相贾似道知道了这件事,便上朝告他“私卖国产,笼络民心”,年幼无知的皇帝便将黄震连降三级。
智断烟斗
这个故事发生于黄震在绍兴当通判的时候。
有个樵夫挑了担山柴到绍兴城里叫卖,但到了晌午仍没有人来买他的柴,他便把柴担放在街边,将身子坐在阶沿上歇息。樵夫从怀中掏出一个精致的红木烟斗,装上烟丝,用火镰刀打着火绒,便“叭哒、叭哒”吸起烟来。
这时,街上走来一个衣冠楚楚的乡绅,他一眼瞧见樵夫手中的烟斗便走不远了。他见樵夫一筒烟将要吸完,便央求说:“小哥,我烟瘾发作了,请你让我吸一筒好吗?”樵夫抬头一看,见说话的是个上年纪的阔佬,便装了烟丝,打着火绒递给乡绅吸。那乡绅吸着烟,不住称赞:“好烟,好烟!”他吸完一筒又央求说:“小哥,谢谢你再装一筒给我吸吸吧!”樵夫见他一副诚恳的样子,便答应了。
这时,刚巧有一个人来买柴。卖了柴,樵夫便想回家,于是向乡绅要烟斗。不料乡绅却把脸一沉说:“什么?我会借你的烟斗?一个穷小子竟想讹我的烟斗,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樵夫气得直跺脚,斥责说:“我好心借给你吸两筒,你竟把烟斗赖为己有,真是岂有此理!”旁人走拢来看,议论纷纷。多数人说烟斗是乡绅的,一个穷樵夫不配有这样精致的烟斗。但也有人说,派派一个樵夫是不会讹别人烟斗的。
两人争执不了,便到通判衙门,要黄震公断。黄震听了二人的陈述,叫乡绅呈上烟斗,仔细观察一番,便问:“你们都说烟斗是自己的。我问你们这烟斗是哪里来的,用了多久了?”樵夫说:“我是买来的,用了三年了。”乡绅也说买来的,也用了三年。黄震想了一想,便叫乡绅吸一筒给自己看看。乡绅接过烟斗,掏出烟袋,装上烟丝,打着火,“叭哒,叭哒”吸了起来。吸完了,便蹲下身子,把烟灰磕在地上。黄震叫樵夫也吸一筒给自己看看。樵夫接着烟斗,从怀中取出烟袋,装上烟丝。然后坐在地上,用火镰打着火,“叭哒,叭哒”吸起来。吸完了,他搁起左腿,在草鞋边上磕出烟灰,然后用作裙把烟斗一擦,站起来把烟斗呈给通判。
黄震一拍惊堂木,大声斥道:“大胆乡绅,像你这样磕烟灰,莫说三年,就是三月,早把烟斗磕烂了。只有像樵夫那样磕烟灰,使用三年,才能仍旧如新的一样啊!”乡绅只得承认讹烟斗之事。黄震便把烟斗断还给樵夫,又把乡绅责了二十下手心。百姓们见了,无不拍手欢呼。
黄山雷口述 滕占能整理
巧对绝联
相传,黄震曾在本市下泽山(今属观海卫镇)一带讲学,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关于他,还有这样一则有趣的传说——
相传当时,慈南人和慈北人不大团结,原因是慈南人称自己生于文物之邦,是书香弟子,认为三北多灶民、“海蛮”,缺少文才。还特地出了一个下联,要三北人对写上联,要求取材本县,做到地对、字对、文对和意对。其下联是:
南京河,北京地,二处水地相连,也可建都。
因为“河”有水,“地”有土,二字水土相连;土边也,水边可,构成“也可建都”。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三北,使许多慈北文人,望尘莫及。一天,一个学生将这件事告知了黄震。黄略加思索,挥笔写道:
东庙阚,西庙房,二公门户相对,方敢并坐。
然后把这条上联作了说明,原来——
在三国时,东吴有个谋士阚泽(?一公元243),字德润。他家贫好学,究览群籍,有口才,更有胆识。黄盖用苦肉计诈降曹操,这封降书,便是阚泽投送的。他把生平多疑的曹操,说
得深信不疑,为周瑜火烧赤壁立下第一功。他还善识英才,以全家保荐陆逊,说服孙权重用,拜为大将,赢得了火烧连营七百里的胜利。他晚年隐居慈湖畔,故慈湖早名德润湖(后为了纪念董孝子才改名慈湖),湖旁的山名曰阚山。后人为纪念他,在他隐居的地方造六角双层圆顶的师古亭,并在慈城东门造阚泽庙(又称东庙),东庙阚即此意也。
西庙,是慈城西门的房公庙。房公,是唐肃宗时的宰相房琯,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任慈溪县第一任县令。他来到慈溪,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扩建慈湖,百姓为了纪念他,在西门造房琯庙,西庙房即此意也。
把“阚”、“房”两字拆开,上面是一个“门”字和一个“户”字,故称“门户相对”;下面是一个“敢”字和一个“方”字,岂非“方敢并坐”?
这条上联送到慈南,学者无不佩服,因而改变了对慈北人的看法,从此慈南、慈北百姓亲如手足。后人纪念黄震恩泽三北,把三北的姐妹山(即现观海卫镇的上下泽山)改为泽山,这副对联,也就传下来了。因为他对得好,故被人誉为“慈溪第一联”。
知识出处
《慈溪名人故事》
出版者:哈尔滨出版社
本书选编从东汉至当代的25位慈溪名人的故事约80篇。许多故事是根据历史材料编写的,凡民间传说的,都写上口述者的姓名,注明搜集或整理。
阅读
相关人物
余麟年
责任者
方印华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慈溪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