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回 陈先生弄虚作假欺平民 孙鬼头智断疑案白真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孙鬼头— —历史与传说》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3927
颗粒名称:
第三回 陈先生弄虚作假欺平民 孙鬼头智断疑案白真相
分类号:
I276.3
页数:
18
页码:
122-139
摘要:
本文介绍了慈溪市的流传的关于孙如法的惩治弄虚作假欺平民 的陈先生断疑案的故事。
关键词:
慈溪市
孙如法
传奇
内容
四月的江南莺歌燕舞,红花绿柳,春意正浓。烛溪湖烟波浩淼,晨雾飘渺,三面高山列云屏,漾荡东堤锁翠柳,轻舟穿梭湖山间,游人不绝结队行,湖光山色,令人陶醉。新修的中湖堤似巨龙横卧,高出湖面丈余。堤面宽阔,桃柳互间,婆娑起舞。湖中诸屿,点缀着座座镏金小亭,潋滟湖面,鸬鹚入水捞起条条雪白鲫鱼。田姑庵梵钟声震清脆悦耳;航渡桥普渡众生渔人钓雪;吉庆寺僧人早起佛床打坐;河东西庙香烟袅袅木鱼阵阵;东湖闸放水,过漾塘入横河直至海沿;湖西门洞开,灌秦堰溉横山万亩丰田;湖塘下农人牵牛荷锄下绿田,秧青麦黄喜开颜。真的是一幅完美的江南初夏山水图。啊,看湖山碧青,杨梅微红;听湖涛阵阵,欢歌声声。
湖心亭旁已停泊着很多大小不一的游船,在湖涛中起伏着。亭中已是高朋满座:胡须皆白但仍很见精神的胡太爷(此公是湖北大村湖塘下的族长太公,在湖畔诸村中极有威望,与孙鬼头是忘年之交),白脸书生潘秀才,余姚知县李子兴和木桥头何举人等都坐在亭中或看书或闲聊。湖塘上有好些人披红挂绿的待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说什么。
太阳升起来了,雾气逐渐消散,湖面更加清晰起来,一片发亮。这时隐约从湖东驶来一只小船径往湖心亭。一会儿,眼尖的人认了出来,高喊道:“孙老爷来了,孙老爷来了!”湖心亭的人们一下子涌了出来,只见孙鬼头白衣白衫,立在船头,向着湖塘上的人群频频招手致意。船一拢岸,人们把孙鬼头迎下船来,围得几乎水泄不通,人们互道仰慕之情。胡太爷拉着孙鬼头的手,雪白的胡子抖个不停:“孙老爷,您真是苏白再世造福苍生,解民于倒悬啊。我胡老头真是不胜感激,先受我一拜。”胡老爷说着跪了下来。
“哎呀呀,你这老太公真不识相,我孙鬼头有什么地方得罪您啊,居然居心不良,想置我于死地。若这一拜下去,阴谋得逞,最起码会折损我十年寿命啊。”孙鬼头调侃着把胡老爷扶住了,“要说拜谢的话,您老这么大年纪还在为众里着力,辛苦劳累,才称得上是劳苦功高呢!理应受晚辈一拜才是呢。”孙鬼头说着双膝一屈正要跪下去,吓得胡太爷一把拖住,“哎呀,折杀我胡老头了。真是六月债还得快,我还想赖在这世上不愿归天呢。老实说,这好日子还想过他几年呢。”两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胡老爷请大家让开一条路,引着孙鬼头向湖心亭走来。胡太爷说:“孙老爷,说句心里话,天底下你这样的官是再好也没有的了,不要说我奉承您,别的地方不去说他,单说这烛溪湖就够了,上辈子的人都想把他治好,但到头来总是雷声大雨点小。现在啊,几代人的梦想成真了,我真心满意足啦,就是让我马上去见列祖列宗,也无愧无憾了,这都是你孙老爷的功德无量啊!”
“胡太爷您哪里说出这种话来,没有您胡太爷没有沿湖民众的齐心协力,哪能有今天啊。再说,我的银子又不是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来的,是竹杠敲来的呀。”众人都被孙鬼头惹笑了,轰天似的笑声把树上的鸟儿都惊跑了,震皱了平静的湖面。“卑职参见孙大人。”余姚知县李子兴乘着人们说话的空儿,深施一礼。“唔,原来是我们的父母官。难得难得,哈哈哈,李大人你倒很会凑热闹啊,光临鄙乡荣幸之至,请!”“孙大人您先请!”余姚县官让在一边。
湖心亭是一座傍湖建筑,六柱翘檐,琉璃瓦盖顶,亭大而整洁,朝南一匾“湖心亭”三字黑底金字,很气派。两柱有联,左曰:连孤山接航渡通途南北;右曰:分烛湖隔白洋截湖西东。亭内有一圆形石桌,周围摆着八个石墩子,临湖长条木椅油漆得光亮,供人凭栏观景。孙鬼头他们进入亭子,大家围坐在石桌旁,胡太爷最年长又是主持之人,坐在东首的主位上,孙鬼头推辞不得勉强坐在胡太爷的对面。一会儿,酒菜献了上来,摆满桌面,胡太爷亲自把盏,一一给在座各位的酒杯里加满了酒,顿时,亭子里弥漫着一阵扑鼻的酒香味。胡太爷端起酒杯,站起身来说:“诸位大人,诸位先生,今天,我胡老头斗胆相邀各位在湖心亭中相聚,想必各位已经知道是为这中间湖塘剪彩吧。诸位知道,这烛溪湖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饭碗,它担负着沿湖十多万亩农田的供水重任啊。可是百十年来它可成了我们的心病啊。由于长期的泥沙淤积,湖床抬高,加上东湖塘的长年失修,蓄水量真是少得可怜。汛期十日雨,只得被迫放水,下游受涝;旱时一个月不下雨就湖底翻天,稻田晒白,颗粒无收,真是吃了多少苦头哇。前年要不是孙老爷带头发动捐巨资修湖,世世代代还得受多少苦啊。我说孙老爷爱民如子,真是功高于天哪。今天我胡老头备水酒先敬孙大人一杯,孙大人这第一杯酒您来喝,您受之无愧,这可是沿湖万民的心哪!”
孙鬼头赶紧站起身来,双手摆个不停,“我孙某人何德何能敢受此重礼啊。诸位,我也是万民之一,也是烛溪湖的子孙啊,为了自己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为了自己的后代子孙,出点力难道就不是应该的吗?理所当然的嘛。胡太爷,大伙的心意我领了,我今天来个见花献佛,把这杯酒敬给诸位及为修堤而出汗出力流血奋斗的乡亲们。大家干!”“干!”
“孙大人为民办事,不记功利,深得民心,实为我辈之楷模,卑职身为百姓的父母官,实在是汗颜啊。”李知县站起身来,“孙大人,我代表全县人民感谢您。”
“李大人客气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为官一任是应造福一方,雁过尚留其声嘛,俗话说‘为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应该对得起乡亲们才是啊。”
“是。孙大人说的对,卑职一定会尽心尽职造福百姓。”李知县频频点头。
“哎,李大人,今天除了你以外,都是乡里乡亲的。你呢,也不要见外,我们说点轻松的话好不好?胡太爷您老最年长,您说呢?”“好!”“胡太爷同意了,大家不要咬文嚼字,好不好?越随便越好。唔,还是你李大人先来。我说李大人啊,你对这烛溪湖有何感想啊,要真实的。”
“卑职在此之前曾来过几次,可谓是感慨良多呀。当年旱情严重民不聊生,卑职看了是心痛啊,老实说比蛇咬好不了多少,不能为百姓分忧解难,我当时真的不想做这县官了。前年孙大人修湖塘时,卑职真是兴奋得三天没有困觉呢,特地来到工地上挑了一天的担。不信?可以问问在坐的诸位。”
“没有这一天的挑担功劳,我能请你来吃这杯庆功酒吗?”“唔,这个倒是今天才听说,李大人精神可贺,我敬李大人一杯。李大人,你要知道我孙某人的酒可是难得吃的啊。”“谢谢孙大人,吃了孙大人的酒,我会一辈子不忘的。”李知县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孙大人,你要我说现在的心情呀,我只是想,在我治下的这一方水土上能有如此美丽的人间天堂,是用语言难以形容的,说说心里话吧。”李知县看看东湖又转身看看西湖,好一会儿才自言自语地说,“真是看看东湖东湖大,看看西湖西湖大啊。”
众人听到这里,都乐了。谁都知道这李子兴李大人是进士出身,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吟诗作画更是行家里手。今天说出这样的话来,大出意料之外,都乐得前仰后跌起来,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以致于四百多年后把这句话留传了下来,此是后话。
胡太爷待大家笑够了,站起身来:“诸位,现在我们请孙大人为湖塘纪念碑剪彩!”
众人簇拥着孙鬼头出了亭子,来到亭南。胡太爷吩咐“奏乐。”一时鼓声大振,孙鬼头满脸笑容地来到用红绸布盖住的石碑跟前,小心翼翼地自上至下解开那细细的绸带。正想揭开绸布时,他多了一个心,想看看石碑上到底刻着什么字,低头看见“孙公堤”三字时,恰似被蝎子咬了一口,赶紧把绸布重新捆好,弄得严严实实,并着人看管起来。孙鬼头笑着给众人作了一个揖,说了几句感谢之类的话,回到亭子里,就扳下了面孔。
胡太爷料到事体不妙:好事办砸了,谁不知道这孙老爷的脾性呢。他把一切名利看得很淡很淡,是不容许别人给自己树碑立传的,但这件事是经众议的,众意不可违啊,胡太爷明知会挨批评,但不好推翻大家的决定。遂进亭子里坐在孙鬼头身边说:“孙大人,这是大伙的意思,您为这湖出资出力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是受之无愧的。孙大人孙老爷,众意不可拂呀!”
“胡太爷,我再说一遍,众人的心意我领了,但这碑却是万万不可树的。立什么碑?岂不惹后人笑话?古人尚知‘施人慎勿念’,何况我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乡?!想当年苏白二公,为了杭州人民建立了何等的丰功伟绩!人民念记他们那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受之无愧,我怎能以萤火之比皓月,泥墩之比泰山呢?”
“那末,依你孙老爷的主意呢?”
“胡太爷,这长堤是谁挑起来的,你比我清楚得多,靠的不是我们几个人,靠的乃是湖边的众百姓啊。没有他们的齐心协力,能成吗?依晚辈之见,此堤称为‘同心堤’如何啊?”
“同心堤?同心堤,这名字取得好啊。孙老爷不为名利,真是人中豪杰,我辈楷模。为了孙老爷,为了同心堤!”胡太爷吩咐重整酒席,“干杯!”
“孙大人,有酒不可无诗,我和何举人把烛溪湖山水诗整理了一下,并把湖山风光拟成了八大景点。您知道,此八大景点自古早有雏形,今日我们把前人的诗作和如今的新景融合在一起,编成八景诗,以作纪念流传后世,今请大人过目,请大人赐教,权作给大人的下酒菜吧。”潘秀才不失时机把一本小册子递给了孙鬼头。
“唔,好啊,真是好极了,我也曾为此作过一些小诗,都上不得桌面。想不到你们辛苦出来啦,今天让我先饱饱眼福。”孙鬼头一边请大家喝酒,一边自顾自地看了起来。
一幅画技不错的烛溪湖图上标着八大景点,使人一目了然。湖心亭,伏虎山,团蒲山,猫山等点缀其间,山峰高低不等,村落错落有致。湖光山色,跃然纸上。孙鬼头点点头,翻到第二页:“烛湖八景诗”五个大字。第三页才是正页,孙鬼头饶有兴致地看了下去。孙鬼头看得忘了喝酒,春风满面,点头频频,看至最后一页,又翻转过来,似有不舍之感,他大喜过望,不住称赞道:“真的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啊。你们把这烛溪湖都写活了,可成传世之作啊。潘秀才,何举人,你们为啥不提上自己的尊姓大名啊。”
“孙老爷丰功伟绩尚不肯留名后世,何况我等?再说此乃集成之作,若签上自己的名字岂不成‘贪天之功归为己有’了吗?!”“好,言之有理,不为名利,襟怀坦荡,才能尽心为民。”孙鬼头大喜,举起酒杯,招呼大家“干”!
此时外面隐隐有声音传进亭来,很嘈杂,似乎有人在喊冤。孙鬼头大奇,赶紧吩咐兴儿去看看有什么事。一会儿,兴儿前来禀报:“老爷,外面有一对中年夫妇在湖堤上跪着,要见老爷,说只有您孙老爷能给他们作主啦。我让他们起来进来说,他们就是不肯,说除非见到孙老爷,否则就跪死在那里。”孙鬼头一听这话马上站起来,招呼众人一同去看看。
湖堤上跪着一对三十五六岁的中年夫妇,衣衫不整,老实巴交,面容憔悴。他们是本地人氏,认识他们的人都指指点点,或者叹口气,或者摇摇头。孙鬼头一看这架势心里就不好受。弯下腰去搀他们,“有话好好说,大家乡里乡亲的都是朋友和兄弟,这样跪着让我难受,有什么事站起来再说吧!”
那夫妇见孙鬼头这样和通,心里更加受不了,鼻子一酸,竟大哭起来。孙鬼头想把他们扶起来,夫妇俩跪着只是不肯起来,孙鬼头无法,转身问胡太爷怎么回事。
胡太爷没有回答,用眼睛瞟了瞟李知县,李知县很尴尬地笑了笑,挨孙鬼头近了些,低声对他说:“孙大人,这对夫妇在县衙里已经告过,卑职也曾经实地去看过,无奈卑职才疏学浅,不能作主澄清,万望大人能明察秋毫,为他们伸冤,卑职也好在离任之前放下这件心事。”
“怎么,李知县到期了?”“是的。”
“唔。”孙鬼头不去管这件事,他的心思全在这对夫妇身上,听李知县的说话他如坠云里雾中,半天不知个所以然来。那中年汉子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了很久,孙鬼头才知道了个大概。原来,那汉子姓黄,单名一个欣字,今年三十八岁,家住横河下街头,取妻胡氏。离家八九里有一块山地,是祖传的,已经有好几代了,就在这西湖南岸,地名叫鹰栖湾,两个月前的一天,黄欣去祭扫祖坟,发现自家山上全变样子了,山上有一座大坟,山脚下起着一排老屋,看式样是坟庄。黄欣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以为出现了幻觉,或者迷了路,但四周的景物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这是自家的山呀,是谁在自家的山里做坟呢?他来到庄园门口,问了一句,那庄园里的人看稀奇似地把他打量了好久:“你这个人有没有毛病啊,这庄园已经几十年了,还不认得啊?”“这是我家的山,为什么就变成这模样了啊?正月初一我还来过呢。”这时坟庄里窜出三四个凶狠之徒。“是谁光天化日之下说梦话?!吃了豹子胆不成?!你不睁眼看看,这坟庄,这坟台是刚起造的不是?再不滚开,小心打断你的狗腿!”就这样,黄欣被赶下山来,他气得不得了,一打听,原来霸占自己山地的是鹿山陈家,那是个大官人家呀,儿子在朝廷里做御史呢,自己能斗得过人家吗?但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给人家欺负吧,死蟹还会吐几个沫呢。有人告诉他余姚县官李子兴是个清官,让他去告一状,也许能有个结果。黄欣就请人代写了个状子告到了县衙。李知县不敢耽搁,接状后第二天就来到鹰栖湾实地察看起来,一看那坟,石头乌黑,坟顶长满茅草。再看那坟庄之屋,都古旧得很,墙角蜘蛛网密布。李知县从里到外,仔细地看了一个遍,也寻不出蛛丝马迹来证明是刚造的,虽然他明知是陈家作假霸占,然而没有确凿的证据也是白搭。只得怏怏而回,这下呀,陈家更大胆更放肆,以扩建为名,要黄欣把祖坟搬迁,否则捣毁棺椁,填平墓穴。黄欣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大病起来。今日听得孙鬼头老爷来到了湖心亭,就硬撑着来到这里,希望孙鬼头老爷明断是非,为他作主,否则就是死也是个冤死鬼呀。
孙鬼头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更是个不服输的人,尽管断过很多疑案,然而这样的事还是头一回碰到,他心里激动起来,似乎有一种冲动在心里澎湃,这种感觉已经好久没有过了,他很想马上去那鹰栖湾,去探索、去发现、去挖掘那被遮掩得严严实实中的一个个疑点、一丝丝破绽,戳穿他们的鬼把戏,把它们揭露出来,将制假者绳之于法。但孙鬼头又是个心细如丝的人,从不做莽撞之事。他想先把事情了解清楚再说,免得到时被动。孙鬼头让黄欣起来,坐在凳子上,然后问道:“黄欣,你说那鹰栖湾的山地是你家的,可有什么凭证?”
“回孙老爷,这鹰栖湾的山地确实是小民家的,祖上传下来到我已经是第四代了。原来是有山契的,只是十年前的一场大火把家里的东西都烧光了,契也不能幸免。这山契有好多人都看见过,孙老爷您可以问问乡亲们。”
“你们众位可见过黄欣的山契?”孙鬼头问众人道。
“回孙老爷,小民等与黄欣家是邻居。这契每当梅季后的大伏天都会拿出来翻晒一下,为的是防止霉烂虫咬,我们见过几次。”一位老农证实说。
“回孙老爷,我们与黄欣一起长大,只因我们大伙都穷,没有山地,就常到他家山里去砍烧柴的,这山是黄欣家的没错,我们可以作证。”众人都纷纷说。
“唔,大家都作证这山是黄欣的,我也相信了。哎,李知县,你如何看,说说你的高见?”
“回孙大人,卑职之见,这山是黄家的可以肯定,不容置疑!刚才我请教过胡太爷,胡太爷也证实了这。因为黄欣之妻是湖塘下嫁过去的,胡太爷对此比较了解,再说湖塘下有一块山地也在鹰栖湾附近,并说此山里根本没有什么坟庄之类的建筑,都是陈家搞的鬼。只是这陈家很有心计,把事情做得很紧密,简直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老实说,卑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孙大人,卑职并非胆小怕事之辈,不敢去惹陈御史,怕丢乌纱帽,实在是见少识短,无能为力呀。”李知县自责地说,“孙大人,卑职斗胆请您亲自去劳驾一趟,也许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假若天长日久了事情会更难办的。”
孙鬼头点点头,望了望胡太爷,胡太爷笑着点点头,算是赞同李知县的建议。孙鬼头招呼大家说:“诸位,有劳了,真是抱歉得很。今日孙某有事先行,失陪失陪。以后诸位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打个招呼就行,孙某一定尽力。”说着给四周围的人们作了一个揖,回过身来,邀请李知县,“李大人,您去过鹰栖湾,已是熟门熟路了,与我一同去看看如何?”
“这是卑职份内之事,劳烦大人已使卑职惶恐不安,理应由卑职带路。”李知县笑着回答。
鹰栖湾在湖南群山之中,因此地避风朝阳,湖中老鹰多栖息于此而得名。离湖岸一里来远,三面环山,惟面湖有路。趁着空闲,容笔者先交代一下这陈家的情况吧。这陈家世居鹿山,家道平平,老太爷当年是个教书的先生,二十多年前在城北一带教私塾,为人很机灵,心里会打小九九,识得几分天时地理,对风水一门多有心得。一日来到烛溪湖春游,来至湖南山脚,见一山生得雄健奇特,似大鹏展翅,腾空欲飞,就打听湖边之人,得知此山名叫凤凰山。山脚下有一高坡叫鹰栖湾,地势高旷,靠山面湖,坐西朝东,两边各有一小山,左曰金鸡山,右为象鼻山,似鹰栖湾的两只靠手。陈先生取出随身携带的相盘一搁一摆,前后左右地一瞄,才发现这是块好风水地呀,就盯上了它。一个穷教书的,没有银两来买这块地,就心生一计,把他老祖宗的骨头用青布包好,半夜三更,埋在那儿,做了个不惹人注意的小土包,在小土包旁边栽了棵小树作记号。不出陈先生之料,二十年后,他的儿子上京赶考中了进士,做了当朝御史。陈家出了官,有了钱,本来理应把黄家的山整块买下来,但陈先生,哦,应该叫他陈老太爷了,觉得如此一来的话会暴露自己的风水是从别人地方谋来的,不光彩,怕别人指着自己的脊梁骨骂畜生,索性来个一不做二不休!因为此时的陈老太爷不同于往日的穷教书匠了,儿子做了大官,又有了钱,怕什么?为了掩盖事实真相,同时也为了光宗耀祖,就把祖坟的小土墩改造成了大坟台,立好了高大的石碑,并在山前的进口处起造了高大的牌轩,把这山地说成是陈家的,把黄家的山地给霸占了。为了迷惑群众欺骗官府,在新做的坟上用带草的山皮覆盖上,把石头伪装得黑不溜秋的,使人看不出一点新做的痕迹。同时在坟前的开阔地上建起了十多间房屋作了坟庄,这些坟庄屋都是从别处整栋整栋拆过来依旧样搭成的,看上去古老陈旧,没有一点儿新痕迹,似乎这屋是老早就有的。为了防止别人看出破绽,墙壁和一些有新动工痕迹的地方都用烟火熏黑。同时为了以假乱真,花高价买了很多蜘蛛放在屋内,几天以后都在墙角房顶结满了蛛网,看上去真是陈旧得很啦。这不,连精明的李知县都给蒙住了。
孙鬼头一行来至航渡桥,弃舟登陆沿山路逶迤南行。少时有一石牌轩兀立山路,气势雄伟,看来这就是陈氏山庄的正门了。转过山脚,前面豁然开朗。万绿丛中,一座古色古香的坟庄呈现在面前。这坟庄的规模在当地算是比较大的了,有十几间房子,四周竹篱疏落挂满爬坡藤,翠柏环绕,下有黄杏堆簇。正门是一扇厚实的大木门,黑洞洞的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东西,门上铜环被擦得锃亮却似新近所铸,两只石狮子老眼昏花,一左一右蹲在大门两旁。迎客亭黄柱灰瓦,放生池蓬草盖面。正门门楣上有一匾,上书“陈氏山庄”,黑底黄字,气魄倒也不小,不知出于哪代高手。所奇的是门廊上竟没有一副对联。庄里人闻得是孙大老爷驾到,慌作一团,赶紧把正门打开,管家领着庄中之人跪接,孙鬼头回礼。孙鬼头在管家的指引下进入大门。里面是一片很大的开阔地,一条长长的甬道用带花饰的长条石铺成,显得很气派,甬道尽头是一座大坟,坟头蹲着一对造型凶猛的石狮子,甬道中部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休息亭和一些曲廊水榭等轻小建筑。甬道两边是修剪得整齐美观的山地花园,花红树绿,生机盎然。管家一面暗中吩咐家人去请陈御史,一面恭敬地把孙鬼头与李知县迎到东面的客厅里。献茶毕,那管家给孙鬼头重新见过了礼:“孙老爷莅临山庄,有失远迎,小人不知大人驾到,万望恕罪。”
“不请自至,冒昧得很,请别怪罪。”“孙老爷来至山庄,使山庄蓬荜生辉,老祖宗九天之灵亦会欣慰。”
“请问管家贵姓?哦,是郑管家,久仰久仰。此次孙某偕李大人前来,一来想在老太爷坟顶培把土,坟前磕个头;二来,陈御史是个天下闻名的大孝子,回家时常住坟庄守祖坟。孙某今天趁着游湖余暇顺便拜访陈御史,聚聚同年之谊。”
“我家老爷多不在家,但时常提起您孙老爷,称赞您是个德才兼备、无私无畏的正人君子,是他学习的楷模呢。”“陈御史如此抬爱孙某,孙某真有些受宠若惊了。”
陈家大坟造在朝东的高坡上,从凤凰山上下来两条几乎是笔陡的小溪,似青龙一右一左护卫着。溪水汇聚在坟前的碧潭中,清澈见底,水中鱼游虾跃。林木森森的凤凰山恰如它的屏障挡住了西来的寒风,站在坟头的拜坛上,放眼远望,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这鹰栖湾确实是个好地方呀,孙鬼头感慨地想。
孙鬼头来到坟头,先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随后绕着坟转了起来,郑管家想跟过去,被李知县叫住了,李知县跟他东拉西扯,不让他脱身。孙鬼头绕到坟后边,趁人不注意,扯了一下坟头的茅草,那茅草竟整块地动了起来,孙鬼头把它稍稍翻转过来一看,虽说已经有很多的根扎下去了白刷刷的一片,但还没有与坟土完全融结在一起,一眼就可看出上面的茅草是覆盖上去而不是原生出来的,下面的新土很容易证实这一点。孙鬼头微微点头,他心里有些底了。
下了坟台,沿着回廊右行,这里有几间存放杂物的小屋,隔窗可以看清里面的东西。原来这里是存放祭奠物品的地方,里面放着祭桌、板凳、蜡烛盘、搓粉桶之类,看上去都是比较陈旧的东西,栋梁上、屋角里绷满了一张张的蛛网,与乌黑的土墙很和谐地糅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久远的感觉。孙鬼头赞赏着点点头,心说好样的,就是让我来布置也不过如此了。孙鬼头觉得陈家的造假水平很高,但总是有些不自然,大概是太逼真了吧,给人一种做作的感觉。因为这种蛛网密布的布置与坟庄明快整洁的总体风格是不相符的,甚至可说是格格不入的,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味道,因为越想使人相信的东西,越会使人犯起疑来。
小屋南首是一溜五间的大屋,也就是刚进门时坐落的地方,整栋屋旧柱、旧梁、旧墒墩、旧板、旧门、旧墙窗,真的是一旧到底,不给人留下一点新的视感来,孙鬼头更加佩服了,如果举行作假比赛的话,这特等奖非陈家莫属了。连我这样挑剔的人都相信这房子是旧的了,何况李知县?孙鬼头转来转去转不出个头绪来,不过他相信,假的就是假的,总真不了,不可能不留下一点痕迹来吧?孙鬼头陷入了沉思之中。天空中一阵燕子的“叽呱”声传来,把他叫醒过来,视线也随着跟了过去,原来是一对对的雏燕在屋中的梁上筑巢呢。孙鬼头心里一动,若有所思,再抬头看看梁上和屋顶,胸有成竹起来。
孙鬼头漫不经心地问后面跟着的郑管家:“郑管家,这山庄木料乌黑,该有些年代了吧?”“回孙老爷,这山庄是有些年代了,自我懂事起就有了。”郑管家毕恭毕敬地回答。
“照你这么说,该有个五六十年了吧?”
“差不多吧。到底有多少年了我也说不清。”郑管家脸不红耳不赤说得煞有介事,“孙老爷,您刚才和李大人也都看到了,这坟庄是有些年代了,老太爷的坟做在好风水上,陈家才会如此兴旺啊。孙老爷,您莫不是听到了一些谗言?”
“你道我孙鬼头是三岁小人呀,啊?!老实说我孙鬼头是谁都骗不了的,骗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莫说是自作聪明的宵小之辈,就是德高望重的王公大臣、儒墨名家也休想瞒得了我孙鬼头一时片刻!”孙鬼头回过头来,盯着郑管家,“郑管家,你说呢?!”
郑管家的心头紧了起来,偷眼看了看孙鬼头,只见他目不斜视、一身正气,心中害怕起来,只得小心应着:“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此时,外面来了个公差模样的人,见到李知县行了一个礼。李知县引着那个人拜见了孙鬼头,立在一边。原来李知县即将卸任,上面来了公文,请李知县速回县衙。李知县回过孙鬼头就告辞了。
刚回到客厅坐落,人报陈御史到了,话音未落,年纪轻轻,风度翩翩的陈御史一脚跨进门槛来,对着孙鬼头深施一礼,孙鬼头赶忙站起身来还了一礼。仆人重新献上茶来,两人寒暄一番,说些久仰之类的客套话。那陈御史年轻有为,深得朝廷器重,与孙鬼头同殿为官,因是同乡,互相稍有来往,关系还不算错。陈御史知道孙鬼头是个软硬不吃的人,自然对他是恭敬有加,小心备至。老父的所作所为,自己的心里明白得很,想来真不是味儿,但自己做儿子的又不好顶撞行将就木的老爹呀。为此事,陈御史的心里很不踏实,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人家,心里实在有些勿落胃。他知道孙鬼头今天来此,醉翁之意不在酒,拜访是假,挑刺是真啊。自己得百倍小心应付才是,否则的话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仆人们都退出去了,客厅里只有他们两个人了。孙鬼头直截了当地说:“陈御史,你我同殿为官,理应多为百姓办事,千万不能对百姓不住呀。”
“那是,那是的,晚辈年少无知,倘有什么不当之处,还望孙大人赐教。”
“哪里,我只不过是提个信儿,哪敢领受这‘赐教’二字?不过,陈大人,有人告你家强占民山,欺压百姓,可有此事?”孙鬼头单枪直入。
“这个..这个..孙大人,小人之言不可信。晚辈乃一知书达礼、晓知圣贤之道的读书人,又一直在外,再怎么说也不至于此吧?”
“陈大人,刚才听郑管家说,您家的祖坟已建造有年了?”孙鬼头转过话头。“这个..这个..您孙大人不是没有看到,这坟..这坟庄..”
“陈大人,我是看到了这坟、这坟庄!”孙鬼头的语气很重,“是啊,你爹的好心机呀,连精明的李知县都给骗了。陈大人,你是个明理人。俗话说狐狸再狡猾也会露出尾巴来,何况是这藏又不能藏、走又走不了的山啊。陈大人,这强占民山、欺压百姓该是个什么罪,您不会不知道吧?”
“孙大人,您给晚辈开玩笑了。这山是我家祖传的,那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不是我陈家的山,谁让我陈家在此做坟?如果不是陈家的山,这几十年的坟庄老屋是哪儿来的呢?”陈御史心存侥幸,硬着头皮说。
“陈大人说得有理,问得有力。是呀,面不改色心不跳,真让我孙某人佩服,佩服呀,佩服得很哪!不过,陈大人,会有事实来说话的。我看你啊,是不见棺材不掉泪!”陈御史见孙鬼头说出这样的话来,坐立不安起来,赶紧起身把门关了。
“陈大人,孙某已打听得一清二楚,三明四白,确知此事非你所为。但是你作为儿子,不能劝阻老爹做此不义之事,也有很大的责任,你以为能瞒天过海、侥幸得逞?错了,这是自欺欺人!门背后拉屎总要天亮,‘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浅显的道理总懂吧?好,我现在先问你,这山既然是你祖传的,请你拿出山契凭证来给我看看,别人不敢问你,我倒想见识见识,拿不出来是吧?千万不要说被火烧了之类的话来搪塞,我不听这种话。”孙鬼头停顿了一下,见陈御史没有做声,就接着说,“陈御史,我去坟头看了看,有件事请教您,您家坟顶的茅草怎么都是无根的,是不是你家的特产呀?第三,不管你爹用什么办法,用烟熏也好,用蛛网绷也好,掘来大树充年代也好,但有一点是谁也不能做到的,那就是最最高明的匠人都无法把拆落下来的瓦片再依原样上瓦归上瓦、底瓦归底瓦原封不动地盖上,不信你去试试,要不留一点痕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我再问你:五六十年的老屋,上面没有一点瓦泥,没有一株瓦松,没有一只燕子窠能说得过去吗,能让人相信吗?”他坐下来,端起茶杯,喝了一口,静候着陈御史的反应。
陈御史听孙鬼头说得有理有据的,把自家的阴谋全戳穿了,料想再也瞒不住了,就“扑通”一声跪在孙鬼头的面前:“孙大人,晚辈不知家父所为,知道此事后木已成舟,多次劝家父,无奈家父年岁已大,固执得很,我不敢过分顶撞快进棺材的老爹,以至于铸成大错。今老父已患绝症,命若悬丝,本想待老父归天以后,改正此错。但虽说不是晚辈所为,然而‘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请孙大人看在同乡的份上多多包涵。倘能给晚辈周旋,那晚辈更是感恩不尽。”
“陈大人,先别急,孙某刚到庄门口,见‘陈氏山庄’匾额之下尚缺一副门联,给你补上如何?”孙鬼头站起身来,踱了两步,“浅的不行,深点的又怕别人看不懂。噢,对了,陈大人,我们用个旧联新词怎样?依我看,还是‘天生儿子都是贼,偷来风水葬爹娘’最贴切。陈御史,你看如何啊?”
陈御史无地自容,边磕头边说:“孙大人,卑职年轻,又一直在外任职,实不知家中之事。真是愧煞晚辈,无颜面对父老乡亲啊。”
“陈大人,这强占民山、欺压百姓,按大明律该当何罪你是知道的,不消孙某人多说。你我同殿为官,又是同乡,可说是有缘得很呢。陈大人,十年寒窗,三考成官是多么不容易,此事不是你亲手所为,不得全怪你,既然已经明知是非了,我也不想给朝廷添麻烦,兴师动众的有什么好。陈大人您说请我做个和事佬,孙某呢,今天也破一次例。嗨,家丑不可外扬嘛,是不是?得过且过算了,谁让我们是同乡呢!”
见孙鬼头竟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不再追究自家的事,还肯为自己做调解人,陈御史真是喜出望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了地。孙鬼头,谁说你是鬼见愁,铁石心肠,依我看哪,你不是很有人情味吗,这是陈御史此时此刻的心里话。
“孙大人,我家新买有一块山地在黄家山脚,离这里很近,面积比这儿大个一半多,柴草茂密。本想给黄家对调的,因老父之故,没有施行,若黄家肯的话,愿换于黄家。另外,黄家所有的损失全由我加倍补偿,当面去赔不是,求得他们的原谅。孙大人您看可以吗?”
“陈大人,你知道,孙某这样做是徇私枉法的,理应办得越快越好,越稳妥越好,倘若一有差池,你我都会连累着一起倒霉的。”
陈御史点头称是,马上备轿,派人把黄欣抬了过来。孙鬼头做了保头人,把两边的人糅合在了一起。陈御史给黄欣行了礼,替他父亲赔了罪道了歉。黄欣呢,也是个爽快人,气出了,理说明了,心里一舒畅,也就没有事了,这天大的事干戈未动就化解了。陈御史又另外送给黄欣一百两银子,资助他儿子去读书,以后好去考功名。
事后,孙鬼头私下里给人说:“看这陈御史通情达理的还是个好人,朝廷又委以重任,又是同乡,没有这几点,嘿,事情就不是这个结局了。”他承认,这是他一生中第一件,也是唯一一件“徇私”案。这真是智断疑案解民冤,“徇私舞弊”留人情。
知识出处
《孙鬼头— —历史与传说》
出版者:中国文学出版社
本书分“历史考证”、“民间传说”上下两编。内容有:孙如法其人其事、孙如法绰号“孙鬼头”的来历、孙如法年谱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孙永苗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