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3498
颗粒名称: 环境质量
分类号: X821
页数: 1
页码: 20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8年慈溪市环境质量的情况,其中包括了饮用水源、河网水、环境空气、酸雨、声环境等。
关键词: 环境质量 慈溪市

内容

【概况】 2018年,慈溪市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部分湖库偶有藻类旺发现象;河网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稳定,功能达标率有所提升,无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稳中趋好,PM2.5、PM10、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酸雨等级为Ⅱ级轻酸雨区,酸雨率大幅下降;城市声环境总体保持较好水平。
  【饮用水源】 2018年,慈溪市9个主要湖库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类别在Ⅰ—Ⅲ类之间,达标率100%,其中Ⅰ类水的湖库3个,Ⅱ类水5个,Ⅲ类水1个。与上年相比,湖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其中里杜湖水质类别从Ⅱ类好转至Ⅰ类,上林湖水质类别从Ⅰ类降至Ⅱ类,其余湖库水质类别未变化。湖库水质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与上年相比,有7个湖库的富营养指数有所上升,营养状况有所变差。
  【河网水】 2018年,慈溪市河网监测断面水质总体改善明显,水质优良率保持稳定,功能达标率有所提升,20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功能达标率为35.0%,劣V类水断面比例为0。河网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全市河网属轻度污染,以V类水为主。与上年相比,20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水质类别好转,1个断面(桥头半掘浦)水质类别变差,其余断面水质类别无变化。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3.8%,总磷浓度上升2.6%。
  【环境空气】 2018年,慈溪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6.2%,无六级严重污染天。全年空气质量达标278天,超标87天,其中轻度污染67天,中度污染17天,重度污染3天。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其中细颗粒物和臭氧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2.2个百分点,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5.0%、3.1%、6.7%、21.4%及3.8%,全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酸雨】 2018年,慈溪城区降水pH年平均值为5.36,酸雨率为27.4%,属Ⅱ级轻酸雨区,酸雨率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
  【声环境】 2018年,慈溪市除11月工业区夜间功能区噪声、5月、8月及10月交通干线两侧夜间功能区噪声超标外,其余各功能区昼夜噪声全部达标。与上年相比,全市功能区昼间噪声基本稳定,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夜间噪声略有变差。
  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均值为54.6分贝,夜间噪声均值为44.9分贝,声环境质量均为较好。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慈溪城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与上年相比,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下降0.2分贝,声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9.2分贝,声质量为较好;夜间噪声均值为61.8分贝,声质量为一般。昼间噪声超标路段长度为35.33千米,超标率为34.2%。与上年相比,城区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均值下降0.4分贝,路段超标率下降52.5个百分点,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环境明显好转。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9

《慈溪年鉴2019》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慈溪概览、大事记、专记、工业、功能区、对外经济贸易、旅游、自然资源管理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金融等类目,记述2018年度慈溪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