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9》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3496
颗粒名称: 生态环境保护
分类号: X171
页数: 5
页码: 199-2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8年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的情况,其中包括了环境质量、生态监管、生态市建设、园林绿化等。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 慈溪市

内容

综述
  2018年,慈溪市环境保护局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统筹全市生态环保顶层设计,推进中央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水平,深化环保“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提高环保队伍综合素质,生态环境质量呈现持续稳定向好趋势。市环保局被省政府在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中记集体三等功;被宁波市生态环境局评为宁波市环境治理先进单位。慈溪市环境监察大队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公务员局在积极推进两美浙江建设、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工作中记集体二等功。
  环境质量
  【概况】 2018年,慈溪市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部分湖库偶有藻类旺发现象;河网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稳定,功能达标率有所提升,无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环境空气质量稳中趋好,PM2.5、PM10、臭氧等主要污染物浓度呈下降趋势;酸雨等级为Ⅱ级轻酸雨区,酸雨率大幅下降;城市声环境总体保持较好水平。
  【饮用水源】 2018年,慈溪市9个主要湖库水质状况总体良好,水质类别在Ⅰ—Ⅲ类之间,达标率100%,其中Ⅰ类水的湖库3个,Ⅱ类水5个,Ⅲ类水1个。与上年相比,湖库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其中里杜湖水质类别从Ⅱ类好转至Ⅰ类,上林湖水质类别从Ⅰ类降至Ⅱ类,其余湖库水质类别未变化。湖库水质营养状态均为中营养。与上年相比,有7个湖库的富营养指数有所上升,营养状况有所变差。
  【河网水】 2018年,慈溪市河网监测断面水质总体改善明显,水质优良率保持稳定,功能达标率有所提升,20个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为10%,功能达标率为35.0%,劣V类水断面比例为0。河网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氨氮、总磷、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化学需氧量。全市河网属轻度污染,以V类水为主。与上年相比,20个断面中有3个断面水质类别好转,1个断面(桥头半掘浦)水质类别变差,其余断面水质类别无变化。主要污染指标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下降3.9%、3.8%,总磷浓度上升2.6%。
  【环境空气】 2018年,慈溪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76.2%,无六级严重污染天。全年空气质量达标278天,超标87天,其中轻度污染67天,中度污染17天,重度污染3天。首要污染物为臭氧、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其中细颗粒物和臭氧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与上年相比,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上升2.2个百分点,PM2.5、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和臭氧的年均浓度分别下降5.0%、3.1%、6.7%、21.4%及3.8%,全市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酸雨】 2018年,慈溪城区降水pH年平均值为5.36,酸雨率为27.4%,属Ⅱ级轻酸雨区,酸雨率同比下降33.8个百分点。
  【声环境】 2018年,慈溪市除11月工业区夜间功能区噪声、5月、8月及10月交通干线两侧夜间功能区噪声超标外,其余各功能区昼夜噪声全部达标。与上年相比,全市功能区昼间噪声基本稳定,均达到功能区标准,夜间噪声略有变差。
  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均值为54.6分贝,夜间噪声均值为44.9分贝,声环境质量均为较好。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慈溪城区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与上年相比,城区区域环境昼间噪声下降0.2分贝,声质量基本保持稳定。城市道路交通噪声均值为69.2分贝,声质量为较好;夜间噪声均值为61.8分贝,声质量为一般。昼间噪声超标路段长度为35.33千米,超标率为34.2%。与上年相比,城区道路交通昼间噪声均值下降0.4分贝,路段超标率下降52.5个百分点,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环境明显好转。
  生态监管
  【概况】 2018年,市环保局共出动执法人员9688人次,检查各类工业企业4800余家次,立案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331件,做出行政处罚169件,处罚金额2438.8万元,查处重大案件159件,其中按日连续处罚案件2件,实施查封、扣押案件149件,移送公安部门行政拘留案件1件,移送公安部门环境污染犯罪案件7件,行政拘留1人,刑事拘留16人,通过联合执法方式取缔违法小作坊287家。污染源日常环境监管“双随机”检查企业266家,发现问题31处,限期整改18家,立案处罚12家,查封3家,取缔1家。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2018年,市环保局推进挥发性有机废气整治工作,完成57家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整治任务。2016—2018年累计完成整治企业305家,委托第三方编制并评审通过VOCs行业整治绩效评估报告。推进电镀行业深度治理工作,全市共16家电镀企业,其中重组搬迁6家(重组后合并成2家),关闭2家,原地治理提升8家。全年重组搬迁企业完成工程量85%,关闭企业按期关停,8家原地治理企业有序推进。开展橡胶和喷涂漆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完成366家喷涂漆和694家橡胶行业企业整治工作,委托第三方编制并评审通过喷涂漆行业整治绩效评估报告和橡胶行业整治绩效评估报告。开展石材加工行业污染专项整治,共关停(搬迁)204家,原地整治37家。开展金属表面酸洗等5个行业深化整治工作,完成18家五大行业整治年度任务。推动全市危废利用处置项目建设,3家建成试生产并取得危废经营许可证,1家投产运行,基本完成全市危险废物收集试点项目基础建设。
  【环境执法监管和服务水平提升】 2018年,市环保局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健全环境执法与司法联动机制,实现公检法联络室全覆盖。开展“环境执法大练兵”“百日执法”等活动,深化“双随机”抽查机制,实施“蓝天保卫”“护水斩污”“清废净土”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慈溪市环境监察大队连续两年获省厅推荐进入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评选。推动环保长效机制落地见效。制定《美丽慈溪建设全民参与环保长效管理实施方案》,形成环境信访“投诉受理、整改销号、倒查问责”的闭环体系。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监督,出台环境违法行为有奖举报实施办法、废塑料专项奖励办法和督查办法。坚持监管和服务相统一,深化“第三方环保管家”服务,全面开展“入企问诊”专项行动。全年完成8个镇(街道)、240家企业服务,累计发现并解决问题330个,提高属地政府及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
  【环保督察整改工作】 2018年,市环保局牵头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立健全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定期对账、督查督办、整改销号等工作制度,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全年,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慈溪市整改工作协调小组对17个问题进行督办,开展约谈1次。中央环保督查反馈意见中,涉及慈溪市的6项个性问题全部整改完成,151件交办信访件基本整改到位。完成省环保督察迎检。督查组交办的96件交办信访件(其中重点件8个)和下沉交办问题均按时办结;督察期间,共立案调查22件,查封企业35家,采取强制断电停产34家,采取“两断三清”11家,强制取缔10家。做好“蓝天保卫战、饮用水水源地、清废行动”等环保专项督查行动迎检工作,饮用水水源地督察组交办慈溪市的1个问题(上林湖无隔离栅)和柴油机动船等8个清单外问题整改均按时完成。
  【环境监测】 2018年,市环保局各项监测工作共获得监测数据27096个。其中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9490个,降雨及降尘监测数据403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5394个,噪声监测数据2782个,环境管理监测数据9027个,出具监测报告和检测报告共693份。
  【环境信访快速处置机制】 2018年,市环保局建立信访快速处置机制,实现环境信访“重心下移”。开展24小时环境信访举报处置增速提效专项行动,通过市级主要媒体平台主动公布市镇两级24小时受理环保投诉举报途径,建立21组快速处置小分队,发挥属地政府环境信访调处作用,通过主动出击、关口前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防止矛盾上行,实现环境信访办理权限下放,破解信访调处困境。全年,市、镇(街道)两级环保部门调处各类环境信访4202件,同比去年下降29.47%,其中下放属地政府环保办调处信访3086件,并建立环境信访通报制度,定期对各镇、街道信访调处情况进行通报。
  【主要污染物减排】 2018年,慈溪市严禁新建(改建)35蒸吨/时及以下的高污染燃料锅炉,要求重点燃煤企业必须选用低硫低灰优质煤(含硫率低于0.7%)。全年铺设热力管网3千米,供热量约65万吨。新建天然气管网154千米,管道天然气供应量15015万立方。累计完成截污纳管工程28.8千米,完成污水管网疏通170千米,污水管网检测50千米。东部污水处理厂基本完成提标改造;周巷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4万吨/日)完成土建主体工程量的50%;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设计招标;北部污水厂提标改造工程完成项目备案登记,发布设计招标公告。全年清理关闭违规养殖场(户)27家,创建省级美丽牧场5家,完成新建安装视频监控2家。开展上路重型柴油车联合执法检查,共利用遥感设备检测车辆2108辆,人工抽测车辆370辆,处罚并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36辆。开展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检查,随机抽查民营加油站20家。
  生态市建设
  【概况】 2018年,慈溪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出台《2018年度美丽慈溪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慈党办〔2018〕24号),全面推进美丽慈溪建设。加大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全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生态建设资金14.72亿元。
  【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 2018年,市环保局牵头抓好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市政府办公室出台《慈溪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8—2025年)》(慈政办发〔2018〕53号),市美丽慈溪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慈溪市2018年度创建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实施方案》(美丽慈溪办发〔2018〕35号),推进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各项工作。申报浙江省绿色学校3家,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11个,申报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龙山镇方家河头村)1个。推进镇(街道)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制定《慈溪市镇(街道)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实施办法》,在9个镇(街道)率先开展此项工作,覆盖率达50%。加强生态宣传工作,出台《2018年慈溪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提升宣传工作方案》,加大宣传力度,全年生态满意度得分78.23分。
  【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2018年,市环保局推进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第三方运维管理,完成标准化运维试点项目2个。市美丽慈溪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修订《慈溪市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细则(修订版)》和《慈溪市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考核办法(2018年修订版)》(美丽慈溪办发〔2018〕49号),保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正常运行。
  (陈烨嘉)
  园林绿化
  【概况】 2018年,慈溪市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33.9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6%、41%和13.5平方米。实施居住区绿化工程设计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完成新建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审批16个,竣工验收5个,新增居住区绿地面积5.9万平方米。全年,慈溪市园林绿化获得浙江省园林式居住区(单位)、优质综合公园、绿化美化示范路、街容示范街各1处;获浙江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项目2个,银奖1个;获宁波市“茶花杯”园林绿化优质奖金奖项目2个,银奖1个,铜奖3个。新增浙江省园林式居住区1个,宁波市园林式单位1个,新增宁波市园林绿化养护示范点7个。
  【群众性绿化美化活动】 2018年3月9日,慈溪市园林管理处在峙山公园西扩园区栽植红花石楠树木约200余株。3月10—12日植树周期间,市园林管理处组织团市委、市住建局、浒山“三北城管家”、南孙塘社区“三北城管家”、浒山实验幼儿园、城区中心小学、虞波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三北城管家等部门团体8批次进行绿化养护,共计300余人在清水湾生态滨河绿地栽植树木300株。3月11日,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市园林管理处承办的“同植一片新绿共建美好家园”植树周宣传活动在峙山公园北大门开展,向市民发放花卉苗木800余份、宣传资料千余份。3月12—14日,由市住建局主办、市园林管理处和市盆景协会承办的2018年植树周主题市精品盆景展在峙山公园内举行,展出全市精品盆景50余盆及一些获奖佳作。3月14日,市园林管理处邀请浙江万里学院柳海宁副教授在市委党校开展园林绿化养护知识讲座,介绍园林绿化养护知识和园林植物日常养护等内容,共计100余名市民参加。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 2018年,市园林管理处共接收数字城管来电2848条,处理回复2406条,回退442条,退单2条;处理“81890”来电43条;处理群众热线4条;处理两网15条;处理信访6条;处理交警事故3条。定期对公园广场内的设施进行维护、检修,保证各公园广场能正常运作。配合交警大队,在辖区范围内,定期对遮挡红绿灯、摄像头等信号,影响交通安全的行道树进行修剪。配合城管局人行道维修改建工作,对行道树树穴进行提升,全年提升3000余个。
  【中心城区绿化工程】 2018年,市住建局继续实施中心城区绿化工程。完成杨梅大道(前应路—南三环路)拓宽综合改造工程绿化景观二期工程绿化施工,完成绿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完成创园后续工程:夜景灯光照明工程、前应路西侧铺装入口提升工程、峙山公园、峙山文化广场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完成代建项目:峙山庄园沿山线绿化工程、步行街鲜花补种、法院门口绿化、公安局门口绿化和清源路绿化。
  (朱灵艳)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9

《慈溪年鉴2019》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设有特载、慈溪概览、大事记、专记、工业、功能区、对外经济贸易、旅游、自然资源管理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金融等类目,记述2018年度慈溪市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