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3107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636.2
页数: 25
页码: 1-25
摘要: 本文政府工作报告及记述了慈溪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推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取得更大突破的具体内容。
关键词: 慈溪市 特载 2017年

内容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推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在慈溪市委第十四届第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17年12月28日)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宁波市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总结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审议《中共慈溪市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推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决定》,研究部署明年主要工作任务。
  一、关于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自去年底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省、宁波党代会精神,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奋发奋进、创业创新、苦干实干,实现了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良好开局。
  一年来,最令人鼓舞的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第一时间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十九大精神,要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安排市委常委、市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党员副市长组建市委宣讲团赴基层宣讲,组织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宣传活动,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同时,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与贯彻落实省、宁波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坚持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奋发实干推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为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为全省实现“两个高水平”目标作出慈溪贡献。
  一年来,最令人自豪的是经济发展创近几年最好水平。我们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首要任务,专门作出《关于振兴实体经济的决定》,广泛凝聚“工业立市、实业兴市”的发展共识,实现了经济发展增速明显回升、质量和效益有效提升。预计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5亿元,增长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66亿元,增长1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0亿元,增长12%;自营出口636.7亿元,增长1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46万元和3.18万元,均增长7.5%(其中市级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5亿元,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93.96亿元,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亿元,增长9%;自营出口551.7亿元,增长12%。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保持全省第二,在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和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均位居第五。
  一年来,最令人欣喜的是各方面工作攻坚破难、亮点纷呈。我们部署开展“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难题,化解了一批积案,推进了一批项目,各方面工作有了较大进展。悦城玖号花园、联盛广场等停工项目得到有效处置,大剧院、科博中心等重大民生项目基本完工,高铁、高速、高架、城际铁路、引水等事关慈溪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创建成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现代农业开发区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命名挂牌,再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称号。
  一年来,最令人振奋的是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市委常委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进一步巩固发展市四套班子分工负责、团结协作的良好局面。实施“关爱家乡”工程,成立浙江大学和上海专家顾问团,召开议政座谈会,开展群团改革,推动军民融合发展,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建立落实年度工作任务分解督查考核、市党政班子季度对账、市管一把手“对标争先”工作交流等机制,组织开展“千名社会人士评行风”“打通中梗阻、提升执行力”专项行动,促进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宣传表彰激励,提振企业家信心和激情,形成了全市上下心齐气顺劲足、合心合力再创辉煌的良好氛围。
  具体来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动经济稳中向好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一把手”抓经济工作责任,强化“双底线”管控措施,统筹做好扩大有效投资、拓展内外市场、防范经济风险等工作,经济运行进入提速增效的健康轨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科院系统两大平台和智慧谷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与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小家电创新设计研究院,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立项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出台实施“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调整优化产业政策,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着力重塑慈溪制造业优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开展“四服四促”精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成立企业公共服务中心,预计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36亿元。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三年行动计划以及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单项(隐形)冠军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市场主体突破15万家,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3家、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制定大招商十条意见,引进葛洲坝展慈新材料、正大集团电子商务总部等一批优质项目,宁波(中东欧)邮政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园、正大农牧业特种运输车辆制造等项目落地建设,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市外资金69亿元。出台人才新政,基本建成“上林英才”创业创新链式平台,引进中科院院士1名,新增“国千”“省千”人才8名,入选“3315计划”项目10个。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商品市场物流园区五大产业平台加快发展,生命健康、中捷(中东欧)、军民融合、新材料、航空五大专业产业园谋划推进,形成“5+5”产业园区格局。加强特色小镇培育,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观海卫智能电器小镇分别列入省、宁波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积极开展国家产融合作试点,以“4+10”举措加快修复金融生态,和多家银行深化战略合作,与国星集团、清控金信、浙商创投等机构合作设立基金,不良贷款率比年初下降2.61个百分点。
  (二)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合作
  进一步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督查指导,蹄疾步稳抓好七方面21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把“最多跑一次”改革作为牛鼻子,全面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全城通办”,95%的办事事项实现“零上门”或“最多跑一次”,在全省率先科学界定并梳理公布首批59项“一件事情最多跑一次”。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打造“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慈溪标准”,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进一步扩大农村改革先发优势。以做强做优做大为目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慈溪热电厂歇业关停。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推动司法责任制落实,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着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在全社会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贯彻开放发展理念,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捷(宁波)产业园等4个平台入选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方案。不断扩大区域交流合作,组织干部、企业家赴深圳、上海、苏南等先进地区考察学习,积极谋划深度参与杭州湾经济区建设的平台载体,研究落实接轨上海的目标举措,做好对口帮扶和“山海协作”工作。加强与杭州湾新区的沟通合作,在重大事项上协调一致,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互促共进,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
  (三)大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围绕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定位,根据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研究谋划城市发展战略,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布局。以打造新城河城市新核心区块为重点,统筹推进城南、城西、新潮塘等板块改造更新,新城吾悦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房屋征迁81.7万平方米,是上年的2.6倍。持续抓好“三改一拆”“治危拆违”,拆除违法建筑253万平方米,“三改”388万平方米。全面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周巷镇天元被列为省级样板。积极推进生活垃圾“以桶换桶”,实现省级卫生镇(街道)全覆盖。编制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观海卫镇成为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周巷、观海卫、龙山、逍林分别获得卫星城市和中心镇考核优秀。以精品村、示范村、宜居村和风景线“三村一线”建设为载体,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实施新一轮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政策意见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促进强村富民。着眼构建“外联内畅”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推进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段)开工建设,南二环路、西二环北路改造进展顺利,329国道两侧强弱电管线改造基本完成,停车场、公交、慢行系统等进一步完善优化。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全力配合中央环保督察,督察组交办的150件信访全部办结。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实施新一轮水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提前全面完成剿灭劣Ⅴ类水体任务。扎实做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土壤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污染物减排和行业性污染整治,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四)着力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办好十方面民生实事,把每年的10月13日确定为“市民幸福体验日”,组织开展了首次集中体验活动,让广大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和自豪感。完善就业帮扶、创业扶持机制,持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医养结合和智慧养老,努力改善群众生活。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开工建设,文创学院先行开办,被评为省首批示范学习型城市。着眼健康慈溪建设,加快卫生项目推进,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强与沪杭甬大医院合作,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越窑青瓷文化节,顺利建成上林湖越窑博物馆,文艺作品在省“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实现新突破,我市运动员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创造历史最好成绩。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化、精细化,开展“文明慈溪”系列行动,评选表彰首届慈溪市道德模范,钱海军同志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家单位分别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围绕“护航十九大、平安夺银鼎”这一目标,全面落实“大平安”工作责任,切实抓好国家安全、反恐防暴、社会治安、公共安全、信访化解、舆情导控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宗教事务规范化管理,圆满完成重要时段维稳安保任务,截至11月,刑事发案、生产安全事故同比分别下降20%和17.5%,获省首批食品安全县(市、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着力发挥“两网融合”和“四个平台”建设实效,结合“圆桌夜谈”全面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五)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把“四个意识”落实到行动中。多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制定落实责任清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顺应新形势下新闻传播规律,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手段,加强重大主题宣传和城市形象品牌策划,有效引导网络舆情,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中国共产党慈溪历史(第二卷)》付印,党史馆建成运营。围绕打造慈溪铁军,加强对干部的培养储备、实践锻炼、正向激励和严格管理,选派50名年轻干部到一线挂职锻炼,调整部分不担当、不作为干部,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一线的用人导向。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先锋”系列工程,统筹推进农村社区、两新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学校、特色小镇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圆满完成村社组织换届,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正风肃纪,高频率、全覆盖开展监督检查,处理违反作风建设系列规定的人员261名。积极稳妥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组建成立市监察委员会。建立巡察机构,对8家单位进行巡察。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巩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全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共受理信访举报785件,立案214件,结案212件,给予党纪处分200人,政务处分16人。
  在总结工作的同时,市委常委会深刻分析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固,引领型的大项目好项目还不够多,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发展进展不够明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撬动作用的改革项目比较缺乏,改革红利没有充分释放,接轨上海的实质性举措不多,开放发展亟需深化。三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社会治理法治化、制度化水平有待提升,金融生态尚未根本改善,防风险任务仍然较重。四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造血功能”不强,社会公共服务优质均衡水平还不够高,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防反弹、抓治理的任务还很艰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需要下更大功夫。五是党的建设还有一些薄弱环节,个别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够明显,少数党员干部思想不纯、担当不强、作风不正、形象不佳的问题依然存在,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关于明年主要工作任务
  明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慈溪撤县设市30周年。
  在这关键的时间节点,站在慈溪新的历史方位,我市发展虽有困难和挑战,但经济发展、社会环境、干部精神状态都呈现良好势头,更面临着省大湾区战略实施、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等多重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扬优势补短板,敢担当善作为,开启新时代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新征程。为此,明年工作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贯彻落实省委、宁波市委全会及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战略,以“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为主抓手,聚焦“发展六问”,着重抓好“八项行动”,着力实现“六大突破”,推动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开创新局面,为宁波“名城名都”、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要以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旋律。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我们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根本要求,对慈溪发展进行再审视、再明确、再提升,进一步丰富拓展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举措。要洞察趋势、把握态势,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虚心学习先进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加快推进城市定位、发展战略、资源要素保障等方面的研究,努力以更高的目标站位、更新的发展思路、更有力的落实举措,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战略。党的十九大要求“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把振兴实体经济确立为发展主战略,经过一年多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必须牢牢坚持、毫不动摇,一以贯之、一抓到底。要在巩固实体经济企稳回升良好态势基础上,保持定力、稳中求进,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明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市级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市级增长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外贸自营出口确保全国份额;R&D经费占比达到2.85%(市级2.72%),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益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排放量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目标。上述安排,充分体现了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分配的匹配度、协调度,体现了发展要实、质量要高的要求。
  要以“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为主抓手。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抓落实机制,对事关全市发展的重要问题、重大项目、重点工作,集中力量攻坚克难,聚焦关键精准施策,力争实现“六大突破”。一在招大引强上有更大突破: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和高端人才、顶尖人才,力争引进1—2个百亿级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制造业项目。二在企业平台上有更大突破:完成股份制改造50家以上,新三板挂牌4家,力争上市3家,争取实现百亿级企业“零”的突破;谋划推进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慈溪片区建设,构建“1+5+5”平台体系。三在金融生态上有更大突破:坚持存量增量两手抓,多措并举加快“壹江城”楼盘等不良资产处置,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力争不良贷款率降至2%以下。四在城市设上有更大突破:新城河、鸣鹤等重大区块开发建设有力推进,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已启动改造区块收尾成型,确保新城吾悦广场等重点功能项目如期建成开业。五在改革开放上有更大突破:积极对接宁波各项重大改革试点和开放平台,争取落地实施几项重大引领型改革,出台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的具体举措,努力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示范平台。六在干部队伍上有更大突破:进一步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推进干部队伍理念更新、作风改进、能力提升,在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中勇担重任。
  工作中要着重抓好“八项行动”:
  (一)抓好智能经济发展行动,大力振兴实体经济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推动产业融合、转型提升,积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抓牢智能经济关键。制定实施智能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动“个十百千”工程,培育一批智能经济行业龙头企业和示范企业,组建“密封件”等制造业创新中心。积极推进“低小散”块状经济整治淘汰和改造提升,突出家电、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加快推进众车联等产业供应链项目落地发展,加强品牌、质量、标准建设,提高传统制造业高新化、智能化、品牌化水平。实施服务业新业态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培育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现代金融等新兴现代服务业,出台新一轮电子商务发展引导政策,建成运营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深化推进产融合作。用好用足国家试点政策,完善产融对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政策融资担保平台,全面推进金融创新服务。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完善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扶持政策,加大企业股份制改造、挂牌上市和兼并重组推进力度。加快推动清控金信等已签约产业基金落地运行,积极引进股权投资类和类金融企业,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激发项目投资活力。坚持大招商不动摇,深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加强市、镇(街道)、平台园区统筹联动,更加积极主动对接招引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和区域总部,创新招商引入评估机制,畅通重大项目落地“绿色通道”,优化项目服务,力争引进内资4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抓紧谋划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重点在重大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制造业“四大领域”集中发力,落实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制度,以更大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促进投资结构优化、效益提高。
  (二)抓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不断增强发展动能
  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创新型城市和产业创新高地。要做强创新企业主体。牢固树立“企业强则慈溪强”的理念,完善落实促进创新转型发展的政策意见,深化开展“四服四促”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建立健全企业发展需求对接解决机制。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规范发展、提升发展。加大对成长型企业支持力度,积极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集聚,培育10家左右国内细分市场产品占有率居前列的“专精特新”企业,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能级。要做大创新平台载体。以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慈溪片区规划建设为统领,构建多层次创新发展平台体系。环杭州湾创新中心要加快推进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等重点项目建设,交付投用中科院系统两大平台,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省级特色小镇。滨海经济开发区要发挥区镇融合发展优势,统筹新老片区开发建设,加快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探索多元化园区开发模式,推动“中德产业园”等项目落地。现代农业开发区要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加快正大等重大项目进度,推进新慈湖旅游开发招商,积极打造长三角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区。商品市场物流园区要创新发展思路,推动招商项目实质性进展,加快轻纺布料城建设,实现农贸城营业。全面落实五专”举措,出台“一园一策”招商扶持政策,加快五大专业产业园破题破局。加大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观海卫智能电器小镇、息壤小镇等特色小镇创建力度。推进老工业区改造,鼓励盘活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建设小微企业众创园。要做优创新人才梯队。全面发力人才新政,出台入选上级人才计划配套奖励办法和人才评价创新机制操作细则,以“双十双百”行动为抓手,深化推进人才生态优化工程,打响“智造人才”工作品牌,让更多人才愿意来、留得下、发展好。加强企业家队伍培育引领,大力弘扬慈溪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优秀企业家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创二代”加快成长,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民营经济和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抓好改革开放深化行动,持续激发发展活力
  要发挥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相互促进中重塑区域发展优势。要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推进国家、省级各类改革试点,用好先行先试机遇,大胆探索创新,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继续走在前列,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推进系统互联互通,实现事项全面覆盖、投资审批全面覆盖、流程全面优化、镇(街道)全面延伸,健全办事投诉举报平台,提升服务质量效能。把国资国企改革作为重点,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完善现代企业运营管理机制,注入优质资产,加快股份制改革,探索推进国企“混改”和资产证券化运作,拓宽融资渠道,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要提升对外开放合作的质量和水平。主动参与对接“一带一路”、杭州湾大湾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等重大战略,制定实施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具体工作举措和推进机制。加快推进环杭州湾创新中心、中捷(中东欧)产业园、宁波(中东欧)邮政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园、中泰农业生态科技园等平台发展,服务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在稳固市场份额基础上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构建外贸竞争新优势。
  (四)抓好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让城市更加舒适宜居
  要围绕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品质感和认同度。要突出点、线、面联动。点上,以新城河区块改造为重点,实施一期项目并完成区块征迁,适时启动二期区块征迁,加快打造独具魅力的城市新核心。线上,重点建设“两横两纵”城市轴线和“两横两纵”滨江绿廊。面上,按照“城市双修”要求,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梳理式改造,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全年实施征迁100万平方米,完成70万平方米。要注重规、建、管统筹。着眼湾区经济等重大战略带来的发展格局变化,加快市域总体规划修编,加强城市战略定位、空间布局、人口规模等研究规划,深入开展“多规融合”,切实发挥规划龙头作用。按照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实施功能区块、核心景观、和谐宜居、交通出行等十大工程,加快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西二环路北延、芦庵公路(329国道—七塘公路)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开建杭甬高速复线一期(慈溪段)、长邱线延伸段二期工程。针对“停车难、行车堵”突出问题,加强道路交通治理,抓好“断头路”等市政道路建设,优化公共交通运营线路,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持续抓好“三改一拆”,创成“基本无违建县(市、区)”。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要落实人、地、钱保障。积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市化,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举措,全面实施新型居住证制度和流动人口量化积分政策,加快城市人口集聚。树立科学经营城市理念,结合高铁、城际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合理把握开发建设、土地储备和供给节奏,优化区块规划设计,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政策性资金等支持,最大限度实现区块资金平衡。要创新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鼓励平台公司实体化运作,通过PPP等模式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
  (五)抓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加快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制定实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农村工作继续走在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大做强特色农业,强化农业品牌打造,推进园区平台升级,启动打造坎墩田园综合体,推进省级果蔬特色强镇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首批创建验收。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农旅结合,积极发展民宿经济,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面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周巷、观海卫、龙山等新城开发和旧城改造,持续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全域景区化和村庄景区化要求,大力实施“双百”“1115”“100+X”三大工程,重点打造“百里”南部沿山线和中横线走廊,全面推进美丽乡村示范亮点培育,分批开展A级村庄景区创建,努力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市。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深化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改革,规范运作镇级农合联农事服务中心,提升为农服务水平。深入推进农村“三权”改革和金融创新,积极开展农村“多权一房”抵质押贷款,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机制。多措并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分类分批落实村发展留用地政策,深入开展低收入农户增收行动,加快推进强村富民。
  (六)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行动,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以巩固扩大环境治理成果为重点,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加大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力度,全面建设质量更高、群众更满意的美丽慈溪。坚持生产生活生态绿色化。积极推广清洁生产,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开展橡胶、轴承等重点行业整治专项行动。着力办好“关键小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稳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有效开展工业垃圾处置,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排炉提标改造工程。实施城乡造绿建林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森林慈溪”建设。坚持治水治气治土统筹抓。启动全域水生态修复,综合采取“截污纳管、清淤疏浚、清水环通、生态修复”等措施,重点加快城区潮塘江排涝二期、中部三塘横江(陆中湾至水云浦)拓疏等水利工程,推进周巷、观海卫污水处理厂新建和教场山污水处理厂、东部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城南水厂及配水主干管联网工程建成交付,基本完成“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同步推进空气、土壤防治,编制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全面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任务,试点重点监控企业用地年度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坚持政府企业民众共同治。按照上级部署稳妥抓好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环保110”和环保执法监管分级管理,推进环保长效管理服务机制建设。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试点小微企业危废收集贮存转运改革。严格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湾(滩)长制,依托镇(街道)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组织力量和信息化平台,创新推广全民参与环保的工作机制。
  (七)抓好文明城市创建行动,持续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以文明城市创建为龙头,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发展繁荣文化事业,打造一流城市软实力。要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文明创建,重结果,更要重过程。要在总结上轮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基础上,突出问题短板,制定实施新一轮创建行动规划,深入推进基层文明系列创建,深化“溪上慈风”等文明示范线建设,让广大市民共建共享城市文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常抓不懈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化“慈文化”地域道德品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进一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公建群、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作用,积极引进高水平文艺演出和体育赛事,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组织实施一批突显时代主题和本土文化的文艺精品创作,完成出版首批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加快推进天元古家具小镇、智巢文化创意园、保利文化小镇等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再升级。要进一步塑造城市文化品牌。深度挖掘青瓷等地域特色文化,抓好上林湖越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后续建设和运营管理,谋划实施考古遗址公园二期工程,积极推动青瓷文化交流展示,持续抓好申遗工作,着力打响“秘色瓷”品牌。以“文化+”的理念,加强对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和宣传推广。开展撤县设市30周年主题宣传,加大城市外宣推介,不断扩大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八)抓好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谱写民生幸福新篇章
  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加快发展中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要稳步提高就业质量和社会保障水平。出台城乡一体就业扶持政策,深入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稳步推动社会保险扩面降费,试点启动长期护理保险服务,探索创新社会保障服务社会化供给,户籍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要促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对标省教育现代化市、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市要求,出台教育资源布局专项规划,提升学前教育供应能力和水平,完成实验小学扩建,启动城南等板块学校新建,全面推进集团化办学,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教育需求。制定实施“健康慈溪2030”行动纲要,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和“双下沉、两提升”,鼓励引导社会化办医,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改扩建、第五人民医院新建、第三人民医院扩建等重点工程,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出台实施医养融合意见,加快城区社会福利院二期、阳光老年城等养老机构建设。开展好“市民幸福体验日”系列活动,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要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以平安创建为有效载体,强化预测预警和排摸化解,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整治,持续抓好重点信访问题化解处置,强化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和重点行业领域监管执法,深化消防生命通道工程,有效防控各类社会风险。大力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雪亮”工程,加强大数据采集应用,强化网络舆情导控,提升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化水平。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镇(街道)“四个平台”统筹协调和管理,推动力量下沉到网格,提升网格实战化能力,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有机结合“圆桌夜谈”“先锋户联”等特色工作,深化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打造更多慈溪特色品牌。
  三、关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为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提供坚强保障。
  (一)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和领袖权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各项制度,稳妥有序推进党务公开,严格按程序、规矩作决策、办事情。坚持不懈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健全落实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党员固定组织生活日、在职党员进社区等制度,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增强组织生活仪式感、时效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加强党性锻炼,铸就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守个人干净的为官底线,强化敢于负责的担当精神,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初心。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精心谋划、创新方式,持续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面向全体党员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把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的要求转化为思想自觉、党性观念、纪律要求、行为规范。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发挥党校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阵地作用,充分运用慈溪论坛等学习载体,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战略、创新、辩证、法治、底线”五大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执政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改进工作作风、严格管理监督为重点,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工作定期研究和报告机制,加强网络正能量传播,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三)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铁军
  突出政治标准,鲜明用人导向,重基层、重实干,注重在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平台中发现和选拔优秀干部,让担当担责、有为有位成为慈溪干部队伍的主旋律。实施“三个一百”培养工程,力争经过3年时间,建立一支100名左右的“狮子型”党政正职和重要岗位后备干部队伍,选派100名左右年轻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加强对百名紧缺经管人才的跟踪培养,与高校合作建立硕博士挂职基地,进一步丰富优化干部梯队储备。创新干部教育培养方式,加大统筹力度,探索开展“精进式”跟踪培养模式,加大中层干部和市管干部交流培养力度,完善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和精细化管理培养,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先进地区挂职锻炼,提升干部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完善干部大监督体系、日常管理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深化落实“五心关爱”机制和干部心理健康促进工程,出台正向激励政策,深化“对标争先”制度,开展机关干部“风采展示”、挂职干部“立功竞赛”等活动,营造奋勇争先、担当干事的良好氛围。
  (四)推动基层党建全领域进步全领域提升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深化“先锋”系列工程,着力打响“暖心党建”工作品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先锋驿站”建设向特色小镇、产业园区、两新组织等延伸,建成一批镇级党群服务中心、示范性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示范性“先锋驿站”。落实“一切工作到支部”要求,实施“支部强基”工程,持续推动“一网格一支部”建设,实现网格支部实体化运作,使党支部功能明显增强、基础更加扎实、作用充分发挥。全面抓好机关党建,推进城市“大党建”融合发展,实施国有企业“强根固魂”工程,紧扣立德树人加强学校党建,提升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质量。探索开发党员教育管理APP,提升信息化水平,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广泛凝聚发展合力
  市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进一步强化监督和重大事项决定工作,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制;支持政府加强自身建设,打造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廉洁政府;支持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充分发挥政协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加强民主监督,更好地建言献策、汇聚力量、服务大局。更好发挥决策咨询委作用,加强各类智库建设。积极推进“法治慈溪”建设,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扎实做好“七五”普法,形成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团结合作,加强商会建设,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等工作。关心关爱老干部,支持老干部发挥优势、助力发展。围绕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深化推进群团改革,搭建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深化“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活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深入实施“关爱家乡”工程,充分发挥浙江大学和上海专家顾问团的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市企业开展交流合作,举办首届世界慈商大会,团结更多在外慈溪籍人士,汇聚慈溪力量共同建设慈溪。
  (六)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倡廉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打赢作风建设攻坚战、持久战。健全主体责任全程记实、留痕化管理等工作机制,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深化政治巡察,严格问责机制,着力发现基层党组织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等问题。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盯住基层、盯牢节点、盯紧“小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出台机关工作人员作风问责办法,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入开展“千名社会人士评行风”“打通中梗阻、提升执行力”专项行动,提升服务意识和效能。加强市管干部廉情公示和廉政档案成果运用,启用全市机关干部廉情信息管理系统,加强信息核实分析,及时预警廉情风险。发挥传统廉政教育基地和互联网媒体的“双阵地”作用,开设廉政教育“掌上课堂”,全面推开“先锋促廉”工程。科学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按照上级统一安排,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运行机制,探索执纪与执法相互衔接的有效路径。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整治查处群众身边问题,努力形成干净干事、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四、关于市委《决定》稿的起草说明
  为更好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市委常委会提议这次全会作出《中共慈溪市委关于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奋力推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决定》。
  《决定》起草工作是在市委常委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市委对《决定》起草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提出要求。市委常委会专门研究讨论了《决定》稿,并征求了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各镇(街道)、各部门意见。在《决定》起草过程中,着重把握了三个方面: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纲领和行动指南。《决定》稿以“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为主题,按照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八个明确”的要求进行谋篇布局。二是牢牢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综合实力始终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进入新时代,慈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比较突出。《决定》稿强调要紧密结合慈溪实际,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把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谋划今后发展的着力点。三是强化真抓实干的工作导向。慈溪作为浙江县域经济的领跑者,责无旁贷要在全省推进“两个高水平”和宁波“名城名都”建设中充当表率、作出慈溪贡献。《决定》稿强调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同贯彻落实省委、宁波市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努力加快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以一流的作风创造一流的业绩。
  《决定》稿的几个特点: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继续走在前列。《决定》稿紧紧围绕十九大作出的“一个决胜期、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对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奋斗目标进行了细化落实,积极争先进位、追赶跨越,确保我市发展继续走在前列。从现在到2020年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保持在全国县级城市第一方阵前列,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到2035年的主要目标是:高水平完成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全面建成“三区三城”,高能级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初步确立;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居国内外同类型城市前列,建成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成为具有强劲实力、独特魅力、蓬勃活力和较高知名度较强影响力的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是注重补齐短板,提高发展质量。《决定》稿坚持问题导向,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短板,强调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比如:针对产业发展上的短板,提出要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攻方向,优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产业平台;针对开放合作短板,提出要全力打造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示范区,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积极参与宁波“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创建试点;针对金融生态短板,提出要加强“政银企”对接,加大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挂牌引导扶持力度,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针对城市建设和发展能级上的短板,提出要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升,高标准高起点谋划制定实施与高铁时代、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战略和规划,积极打造新城河城市新核心。
  三是强调改革创新,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必须牢牢抓住改革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将改革创新推向深入,充分释放改革动力和创新动能。为此,《决定》稿把改革创新贯穿始终,围绕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强调要加快构建创业创新体系,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抓手,统筹推动招商体制、国有企业、财税制度、投融资体制、金融机制等领域改革;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广“村民说事”制度,实施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群团改革;围绕建设美丽慈溪,提出要深化“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综合开展空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围绕全面从严治党,提出推动党组织建设和活动方式创新,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等。
  四是突出民生为本,增进民生福祉。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此,《决定》稿坚持以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导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围绕幼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弱有所扶、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娱有所乐、民有所安提出了一系列举措,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是强化党的建设,汇聚发展合力。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前提。《决定》稿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要旗帜鲜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进一步优化选人用人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持之以恒推进正风肃纪反腐倡廉,不断把党的建设全面引向深入,为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力量支撑。
  政府工作报告
  ——在慈溪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2018年2月3日)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开拓进取,较好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的良好开局。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7.8亿元,增长10.2%;财政总收入290.1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7.3亿元,分别增长17.9%和13.7%;固定资产投资839.5亿元,增长5.1%;自营出口658.9亿元,增长1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2亿元,增长12.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5万元和3.2万元,增长8%和8.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1.9%;在宁波经济运行监测考核中,我市指标综合排名跃至首位。一年来,我们还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国字号”荣誉,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挂牌,现代农业产业园列入首批国家级创建名单;同时,高铁、高速、高架、引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纳入省大湾区平台布局,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开工建设,大剧院、科博中心等文化公建群建成投用,新城河城市新核心加快打造,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3.3个百分点,处置盘活“烂尾楼”项目8个,影响环境的慈溪热电厂关停,各方面工作取得较好成效。
  (一)经济质效稳步提升
  认真落实市委振兴实体经济决定,狠抓“四服四促”精准服务企业,开展“风云慈商·走进名企”活动,成立企业公共服务中心,每月召开企业家和金融业座谈会,表彰激励优秀企业和企业家,汇聚发展精气神。全年为企业降本减负41.3亿元、解决个性困难1373个,入选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家、省出口名牌企业13家,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和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培育28家,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9.4亿元、增长38.3%;新增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3家,上市申报和辅导备案3家。大力促进有效投资,举行4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实施一批PPP项目,建立工业用地二级市场交易平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8171亩,新开工投资项目581个。紧抓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和金融生态修复,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与多家银行和财团实行战略合作,与国星集团、清控金信等机构合作设立基金,全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新增85.7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减少56.4亿元。出台“中国制造2025”慈溪行动纲要,实施“个十百千”智能示范工程,推动479个智能制造技改项目,“企业上云”2446家,入选全国工业强基工程项目2个、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2家,整治、淘汰“低小散”企业(作坊)248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7.3%。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扎实推进,新登记电子商务市场主体639家,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加快建设,鸣鹤古镇旅游人气增强,服务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8.5%和13.8%。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深化构建,建立15个镇级农事服务中心,建成全省首家一体化农产品电商孵化园,大学生“农创客”活力呈现,新增宁波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铺开,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9亿元,农田水利建设、农业领域“机器换人”以及气象监测服务得到提升。
  (二)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中科院系统两大合作平台加快建设,与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合作共建小家电产业创新中心,成立全国首个湾区经济研究院,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家、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168家,新获授权专利6087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有2家企业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新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个,成为省首批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获评省商标品牌示范市。出台人才新政,引进院士1名,新增“国千”“省千”人才8名,入选宁波“3315计划”人才(团队)10个,“上林匠”行动培养各类技能人才2.1万名。强化大招商大开放,制定实施大招商十条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出台全方位接轨上海规划,广泛开展“关爱家乡”工程,设立中东欧招商办事处,在上海和浙江大学成立慈溪籍专家顾问团,在杭州设立创新创意“飞地”,与物产中大、蓝源资本等实行战略合作,有4个平台被列为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重点平台,中德(慈溪)中小企业合作区申报通过工信部专家组评审,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引进内资82.6亿元。“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全省创出亮点,首创“一件事情”梳理归集,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全城通办”,已有95%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双创”活力更大释放,登记市场主体突破15万家、居宁波各区县(市)首位,慈溪家电馆入选全省服务小微企业“十大优秀项目”,有2家企业上榜省“小微企业成长之星”,市级众创空间达到10个;“一镇一品”特色小镇加快培育,慈溪小家电智造小镇列入省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宁波特色小镇创建和培育数增加到5个。平台园区打造走出新路子,环杭州湾创新中心、滨海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商品市场园区等五大产业平台加快发展,以专门班子、专业队伍、专门政策、专项基金和专业公司“五专”机制,推动了生命健康、新材料、航空、军民融合、中捷(中东欧)等五大专业产业园建设。
  (三)城乡品质更好展现
  规划引领作用增强,完成市域总体规划纲要以及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等编制,“多规融合”深化推进。城市形象加快改观,新城河区块河道启动段全面建成,城南区块改造展现新形象,爱琴海购物公园、新城吾悦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完成房屋征迁81.7万平方米。狠抓“三改一拆”“治危拆违”,拆除违法建筑252.8万平方米,完成“三改”388.3万平方米,实施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7个,农村住房解危2442户。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周巷镇天元片区被列为省级样板,省级卫生镇(街道)实现全覆盖。推进中心镇建设和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观海卫镇入选省第三批小城市培育试点,2个卫星城市和2个中心镇获宁波考核优秀,新增省美丽乡村示范镇2个,新创省特色精品村4个、宁波市美丽乡村示范村3个。加强和创新城市管理,推行“三北城管家”社会动员机制,强化对越门经营、户外广告和流动摊贩等治理,智慧城管向镇级延伸,生活垃圾全面实行“以桶换桶”、试点分类收集。下大力改善交通条件,沪嘉甬铁路项目争取有重大进展,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段加快建设,杭甬高速连接线余慈交界段改造取得突破,西二环北延、南二环路改造等项目扎实推进,新增公共停车位1510个,新设和优化公交线路17条,设立旅游公交专线4条。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执法监管,新增平原绿化2180亩,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50件,其中移送公安16件、刑事拘留22人,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信访件全部办结。出台新一轮治水三年行动计划和水污染防治五年规划,投入28.3亿元资金实施158个治水项目,剿灭劣Ⅴ类水任务提前完成,有6个镇(街道)和园区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宁波考核验收、超额完成年度创建任务,各类河道及小微水体“河长制”全覆盖,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一期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快建设,“河湖库塘”清淤180万方,畜禽养殖场关闭184家、改造治理22家。推进治土治气治固废,专项整治铅酸电池以及五金、汽修等行业,完成121家企业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淘汰改造高污染燃料锅炉267台,PM2.5平均浓度下降7%,空气优良率提高到74%。
  (四)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86.7亿元,完成10大类28项民生实事,确定10月13日为“市民幸福体验日”、推出首批体验点63个。就业和社保更上水平,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扶持4808名大学生就业创业,各类养老保险待遇有新提高,首创工伤保险服务外包,推出公租房1217套,低保政策覆盖面扩大、支出资金增长89%。新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8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90%。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近7200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惠益2.3万人次。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先期开办文创学院,获评省首批示范学习型
  城市。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不断深化,医联体建设扎实推进,与沪杭甬大医院加强合作。文化事业持续进步,举行秘色瓷北京故宫展和第四届越窑青瓷文化节,上林湖越窑博物馆建成,举办国际名校赛艇挑战赛以及若干高端文艺演出活动,我市运动员在全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文明创建深入推进,“礼让斑马线”等文明行动取得成效,评选表彰首届慈溪道德模范,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新增全国文明单位2个、文明村1个。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创出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妇女、儿童、老龄、红十字等事业实现新进步,民族、宗教、外事、对台、侨务、统计、档案、市志等工作开创新局面。社会治理能力提高,基层“两网融合”和“四个平台”发挥实效,村和社区组织换届顺利完成,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成立运行,构建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推动律师等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纠纷化解,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平安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天网工程”高清升级改造和镇村“小天网”建设,实体化运作安委办和消安办,实施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全年刑事发案下降17.5%,生产安全事故、消防事故分别下降27.7%和37%,获评省首批食品安全市,圆满完成“护航十九大”等重大维稳安保任务。
  (五)自身建设切实加强
  以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实从严治政,加强改革创新,担当务实进取,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获得省、宁波法治政府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主动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重大事项,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67件、政协提案321件。重视加强决策咨询,强化政府智库建设,增强科学谋划能力。构建政务大督查体系,确保政令畅通、立说立行。开展“大脚板走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采取“打通中梗阻、提升执行力”和“千名社会人士评行风”等举措,强化公职人员担当容错和不作为问责,推动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切实优服务提效能,网上审批服务事项占比达到82%,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水平和服务监管功能增强,国地税联合办税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周期压缩至5个工作日,投资项目全面实行审批代办。正风肃纪和廉政建设持续加强,财政绩效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优化改进,审计监督不断强化。
  各位代表!经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全市经济形势在好转,营商环境在改善,民生事业在进步,干部作风在转变。成绩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全力支持和有效监督的结果,也是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上下团结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慈部队官兵,上级驻慈单位,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慈溪建设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不够快,新经济、新动能培育还不充分,引领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够多,金融生态仍存风险压力;城市功能品质仍有弱项,内外交通、生态环境等方面仍需改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还需提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尚有差距,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薄弱环节,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领域还有不少风险点。同时,干部能力和作风仍有欠缺,一些干部存在“本领恐慌”,部分干部担当意识、攻坚劲头和服务水平还有不足。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精准、更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目标任务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慈溪撤县设市30周年,也是我市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进入新时代、处在新的历史方位,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中的考验和挑战还很多,但积极因素更在持续增强,尤其当前慈溪发展呈现心齐气足、积极向好的势头氛围,国家、省、宁波层面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予以我们更多机遇,有望实现的高铁高速等重大交通格局变化,更将有利于我市确立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我们要顺应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顺应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乘势而上、抢抓机遇,担当实干、善作善成,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持续努力争创“三区三城”,开启新时代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新征程。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为主战略,实施“八大工程”,狠抓“八个聚焦”,推动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建设开创新局面,加快向着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迈进,为宁波“名城名都”、全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市级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市级增长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外贸自营出口稳定增长,保持全国市场份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6亿元,投资结构优化、投资效益提高,节能减排降碳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生态环境各项指标持续好转。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争取更好的结果。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呼唤新作为。我们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牢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启动实施新时代新发展“八大工程”:一是新动能培育壮大工程。突出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四新经济”,制定实施智能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服务业新业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构建“1+5+5”平台园区体系、人才培育引进体系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撑体系,不断提升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三年行动计划和“低小散”块状产业整治提升行动,部署实施“凤凰行动”慈溪计划和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健全“创二代”(精英企业家)培训交流机制,加快培育一批高利税、高技术和高成长产业,壮大一批品牌引领型和行业龙头型、冠军型企业。三是改革增创新优势工程。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作用,开展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落地行动,推进“亩均论英雄”要素市场化配置,加强投融资创新和产融合作,全面推动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创新,充分发挥改革牵引作用。四是开放新格局打造工程。更加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促进与杭州湾新区融合联动发展,开展结对联系大企业大集团行动和“关爱家乡”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五是城市高品质塑造工程。实施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城市文化塑造行动,下大力打造新城河城市新核心,争取高铁、高速等重大跨境路网加快布局,开展道路交通治理、停车场建设和造绿建林等专项行动,构建环境污染治理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六是高起点乡村振兴工程。组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以全域景区化为导向,全面建设美好乡村,推进“垃圾革命”和“厕所革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市。七是民生高水平保障工程。出台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一批设施建设,完善和提升文化、体育、娱乐、健康等公共服务,加强公共安全体系、治安防控体系和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八是政府高效能服务工程。把“最多跑一次”理念贯彻到政府办事服务各领域,全面做优“窗受理、集成服务”,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完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机制,健全企业需求服务对接机制,持续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作中重点抓好“八工个聚焦”:
  (一)聚焦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
  推动制造业迈向高端。全面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建设,重点抓好“个十百千”智能示范工程,培育5家智能经济龙头企业和30家示范企业,推动400家规上企业智能化改造,新增200台以上工业机器人及成套智能装备应用,发展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智能制造服务机构。紧抓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技术改造,打好家电、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业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众车联等供应链创新项目落地。培育壮大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推动“低小散”块状产业整治提升,整治、淘汰“四无”企业(作坊)2000家以上,各镇(街道)实施整治提升项目至少1个,鼓励盘活低效用地、闲置厂房等资源建设小微企业众创园。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技改投资均增长8%以上。
  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现代服务业升
  级版,发展工业设计、文化创意、智慧物流、现代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培育总部经济集聚区,推进工业分离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商品销售额、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5%和7.5%以上。以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市为契机,优化旅游顶层设计,挖掘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和民宿经济,促进农旅、文旅融合发展,推进重点区域旅游招商开发,与战略投资商合作打造鸣鹤国药康养小镇,旅游总收入增长10%以上。以“四新经济”为重点,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等领域产业,培育共享经济、数字经济和现代供应链业态,提升发展电子商务,建成市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加快形成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四服四促”专项行动,健全服务企业常态化长效机制。大力培育企业梯队,“一企一策”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行业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重视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扶持创新型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成长,力争百亿企业培育实现突破。推进股改上市和并购重组,建立新注册企业股改培训制度,加强企业上市联系服务,力争完成股份制改造50家、上市3家,新三板及宁波股交中心挂牌40家以上。举办首届世界慈商大会,深化“风云慈商·走进名企”活动,选树优秀企业家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确保经济稳定增长。强化“一把手”抓经济工作责任,深化“双底线”管理。促进投资优结构、提效益,滚动式谋划推进重大项目,拓展投融资渠道,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着力督促项目落地,全年民间投资增长8%。促进消费升级,发展信息、养老、健康、文体等新兴消费,引导传统商贸转型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提高要素保障能力,消化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土地40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推广工业用地弹性出让,设计成长型企业用地优先保障等制度,推进天然气输配工程和加气站建设,新建续建11个输变电项目,推动接入500千伏镇海变输电工程。推进产融合作和金融生态改善,深化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化解企业“两链”风险,推动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坚决打击逃废债和非法集资等行为,切实发挥各类产业基金效用,力争不良贷款率降到2%以下。
  (二)聚焦改革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整合信息系统,破解信息孤岛,促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力争年底前“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覆盖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全面延伸到镇(街道)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代办点,向涉政涉企中介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拓展,推动更多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落实“减事项、减次数、减材料、减时间”要求,深化跨部门、跨层级“一件事情”梳理归集,在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企业投资项目和人才服务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事前管标准、事中管达标、事后管信用的监管体系。
  联动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各项改革试点,抓好落地见效,创出改革亮点。致力国资国企做强做优做大,开展国有资产专项调查,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国企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深化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严格执行环保、能耗、质量和安全等法规标准,推动“僵尸企业”市场出清,探索包含环境、亩产等指标的“标准地”出让,完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网上交易体系。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理财治税举措,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机制,培育“基础设施+产业+生态”建设发展模式。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和风险管控,严格管理政府投资项目,推动国有融资公司市场化转型。加大实体经济降成本力度,进一步削减涉企涉民办事费用,降低企业融资及资源要素成本。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开展承诺审批制试点。
  更高水平招商引资。坚持大招商不动摇,深化“以企引企”“以商引商”和产业链招商,加强市、镇(街道)、平台园区统筹联动,强化项目全程跟踪服务,畅通项目落地“绿色通道”。创新招商方式方法,推进专业招商、顾问招商和中介招商,各镇(街道)、平台园区结对联系央企国企等大企业大集团。加强与外地慈溪籍人士联系沟通,发挥异地商会作用,营造“关爱家乡”浓厚氛围。以“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理念,拓展“飞地”招商模式和功能。争取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引进内资48亿元,努力在引进百亿级制造业项目上实现突破。
  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大湾区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深化落实接轨大上海、融入大湾区的机制举措,全面推进与杭州湾新区对接融合、互补互促。扎实开展“山海协作”,加强对口支援帮扶。以优质优价为导向拓展对外贸易,重点抢抓“一带一路”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机遇,大力培育外贸主体,发展外贸服务平台,加强“中捷”“中泰”等4个“一带一路”开放平台打造,促进更多“慈溪制造”进入国际市场。提高跨境电商和“走出去”发展水平,推进省家电产业集群跨境电商发展试点,深化中国(宁波)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慈溪园区建设,支持企业跨国并购、国际产能合作和境外营销网络构建,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加强对外人文交流,举办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体育、旅游以及高端论坛等活动,发挥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等作用,增强城市知名度和竞争力。
  (三)聚焦创新引领,壮大内生动力
  增强创新能力。发展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建成投用中科院系统两大合作平台、同步健全创新团队,谋划建设航空工程技术中心和石墨烯创新应用中心,积极引进高端科研机构等创新资源。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创新型初创企业120家,新认定宁波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0家、企业研究院3家以上,新获发明专利650件。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新增“浙江制造”品牌2个,发布“浙江制造”标准3个。深化特色小镇“一镇一品”培育,加大小家电智造小镇、智能电器小镇和息壤小镇等创建力度。支持发展众创空间,打造一批集成式、专业化双创孵化平台。推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重视对轻资产、创新型和高成长企业金融支持。
  强化人才支撑。全面落实人才新政,出台入选上级人才计划配套奖励办法,优化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健全“上林英才”平台链,打响“智造人才”工作品牌。新集聚“国千”“省千”和宁波“3315计划”等人才(团队)10个以上,新引进“上林”系列人才项目25个。实施新一轮115人才培养工程,支持企业人才引进培养,鼓励建设博士后工作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大力培育“上林名匠”。培养新生代创业精英,促进“创二代”成长壮大。支持发展大学生实践基地,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慈创业就业。重视紧缺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加强社会事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平台引擎。以“1+5+5”平台园区为重点,构筑新经济、新动能、新发展的主阵地。谋划筹建湾区经济产业新城,发挥在宁波环湾智能经济新区中的核心作用。结合湾区平台开发,创新环杭州湾创新中心管理体制,推进产城融合和产业创新,打造“杭湾金融港”,联动改造城区老工业区,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瞄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标,提升滨海经济开发区发展能级,招引发展高新材料、高新机电以及航空、大健康产业,落地亿元以上产业投资项目15个。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开发,发展多元化园区模式,引进优质产业项目18个以上。构建现代农业开发区“一区多园”体系,加快打造长三角农业休闲观光旅游示范区,力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通过验收。创新商品市场园区开发经营模式,推进重大意向项目落地,加快轻纺布料城建设和农贸城投用。全面落实“五专”机制,出台“一园一策”招商政策,加快生命健康、新材料、航空、军民融合、中捷(中东欧)等五大专业产业园建设,推动实质见效。
  (四)聚焦功能品质,展现城市魅力
  着力提升城市品位。结合湾区经济、高铁规划等带来的城市格局变化,做好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及重大功能板块谋划,完成市域总体规划修编,深入推进“多规融合”。强化城市经营理念,积极探索“XOD+PPP”开发模式,加快新城河区块一期以及城南区块改造,促进“两横两纵”城市轴线构建,有序推进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试点城中村梳理式改造,实施房屋征迁100万平方米、完成70万平方米。加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推进“烂尾楼”处置,规范房产中介行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强智慧城管建设,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规范提升城市物业服务,重视老旧小区和拆迁安置小区等管理。健全城市综合管线信息系统,提高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水平。推动宁波至杭州湾新区引水项目,实施南部输水管网联网工程,建成投用城南水厂。持续抓好“三改一拆”,争创省基本无违建市。深入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支持小城市培育试点和中心镇建设,推动各镇建设具有活力魅力的美丽城镇。
  加快改善交通体系。积极主动向上衔接,推动有利于我市的重大跨境路网布局。开建杭甬高速复线一期(慈溪段)、长邱线延伸段二期等项目,推进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段、芦庵公路(329国道至七塘公路)改造等工程,实施中横线维修等一批道路提升项目。加大道路交通治理力度,发展智慧交通,加强交通疏导和违法行为查处,实施金一路等7条“断头路”打通工程,治理交通拥堵点5个以上,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停车场建设运营,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试点时段性公交专用道,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18%以上。
  彰显城市文化特色。以打响“秘色瓷”品牌为重点,加强文化传承创新,抓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青瓷文化传承园建设和运营,推进申遗工作,提高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推动文化公建群社会化、市场化运营,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推进“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发展文化产业,推动天元古玩街、湾底区块和明月湖畔等文化创意街区建设,培育特色文化项目和文化企业。启动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深化“文明慈溪”系列活动,推进“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建设,健全公益宣传、志愿服务等体制机制,增强“慈文化”品牌效应。开展撤县设市30周年主题宣传,办好“市民幸福体验日”系列活动。
  (五)聚焦农业农村,促进乡村振兴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突出农业绿色化、优质化和品牌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推动坎墩田园综合体建设,鼓励发展镇级农业特色园,培育壮大精品园、主导园和休闲园,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万亩。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做强做优,新增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8个、家庭农场10家,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大学生“农创客”队伍,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挖掘农业休闲观光、文化创意等功能,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新型流通业态,争创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农牧渔相结合的生态养殖,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控害,创建美丽农业示范基地3个。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培育精品村11个、示范村15个、美丽宜居村20个以上,创建A级景区村庄20个。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厕所革命”,实施3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达到50%以上。开展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建设,推动“四好农村路”创建。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作用,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解决农村住房困难户2500户以上,完成农村危房解危任务。
  深化涉农领域改革。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提升发展农合联和市镇两级农事服务中心,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推广农地经营权和农村住房等产权抵质押贷款。规范土地流转管理,提高规模经营水平。争创全国首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试点县,新建现代农业公共服务中心2个、技术团队4个以上,探索建立网上“庄稼医院”。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分类分批落实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加快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转化,着力增强“造血”功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民宿+”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低收入农户帮扶,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长10%以上。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涉农保险覆盖面。
  (六)聚焦绿色生态,建设美丽慈溪
  攻坚治理环境污染。巩固治水剿劣成果,深化“河长制”,落实“湖长制”和“滩长制”,强化污水源头治理,推行流域性治水,加快东部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和周巷(西部)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截污纳管工程效益,完成8个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涉水环保重点监管企业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门户管理”全覆盖。保护近岸海域环境,防治海湾海滩污染。制定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完善空气监测网络,专项整治橡胶、喷漆加工等污染行业,全面完成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确保PM2.5平均浓度控制在38μg/m3以内。切实防治土壤污染,完善工业垃圾等固废处置体系,开展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转运试点,试行重点监控企业用地土壤环境自行监测。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力度。大力开展造绿建林,完善建设绿道网,构建“两横两纵”滨江绿廊,推进“森林城镇”和“森林村庄”创建,新增平原绿化2000亩。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推广清洁生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60个节能改造项目,节能1万吨标准煤。鼓励和支持屋顶光伏项目,推动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布局。严格保护耕地,推广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加快中心城区防洪排涝一期和城区潮塘江排涝工程建设,开建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二期和中部三塘横江拓疏项目,“河湖库塘”清淤130万方。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建设垃圾综合处理场,推动垃圾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置。
  完善环境监管体制。健全环境污染治理长效监管机制,形成“投诉受理、整改销号、倒查问责”闭环体系,构建全民参与环保的工作机制。落实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探索“环保110”和环保执法监管分级管理。强化企业环保主体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和严惩重罚制度。严格落实用能总量和强度双控,扩大区域能评试点。健全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实施排污费改征、环保税改革。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七)聚焦民生改善,创造美好生活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按照民生实事“群众提、委员议、代表定、政府办”的新理念,梳理形成了12个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请本次大会票决选出10个。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强化责任分解,按时保质完成,兑现为民承诺。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和省教育现代化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推进集团化、共同体办学,加大“招院引校”力度,兴建城南等区域的新学校,完成实验小学北校区扩建,力争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建设主体结顶。尽力破解儿童早期教育服务问题,等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分别提高到96%和85%以上。推进职教改革创新,推动中高职衔接和产教融合。支持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强社会培训机构管理。重视学生身心健康,治理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等问题。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城乡一体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深化社保制度改革,推进全民参保登记,探索医保历年账户余额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扩大按病种付费范围,本市户籍人口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加强公租房保障。发展养老事业和产业,出台医养融合意见,推动城区福利院二期和阳光老年城项目建设,完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布局,优化公办养老机构运营,支持社会化养老,重视精神养老和“空巢老人”情感关怀,“3A级养老日间照料中心”占比达到65%。完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安置以上等制度,将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为7万余名困难群众投保人身意外伤害险。加快残疾人全面小康进程,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推动慈善和红十字事业发展。
  加快建设健康慈溪。制定实施“健康慈溪2030”行动纲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医疗共同体建设,完善“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提高医院学科建设水平,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重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进市人民医院改扩建、第三人民医院扩建以及第五医院新建等项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加快发展健康产业,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优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全程追溯和治理体系,全面推进“放心消费”,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让群众吃得放心。
  (八)聚焦平安和谐,加强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深化“互联网+社会治理”,健全线上线下融合治理体系。发挥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中心作用,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以及“四个平台”统筹协调,起好网格员队伍作用,促进力量下沉到网格,探索“全科网格”建设。培育政府职能承接型、补位型社会组织,完善社区治理,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结合“圆桌夜谈”及“先锋户联”等特色品牌,深化推广“村民说事”制度。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实施城市“雪亮工程”,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采取综合治理手段,防范和打击网上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行为。完善社会动员机制,发展平安志愿者队伍,提高群防群治水平。推进城市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和综合治理,深入整治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抓好消防、交通、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安全管控,深化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和智慧消防建设。致力地质灾害除险安居“清零”,抓紧隐患点治理,加快避让搬迁项目进程。加强气象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更好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立舆情综合导控平台,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传播网络正能量。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广“律师进村、法律为民”服务。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强化信用激励与惩戒。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依法分类处理信访诉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省“无欠薪”县市。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推行新型居住证制度,拓展量化积分评价应用范围。固化退役士兵返乡欢迎制度,深化“你为国尽忠、我替你尽孝”活动,加强国防动员准备和人民防空工作。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保障妇女儿童权益,推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探索解决婴幼儿照护问题。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科协和社科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
  三、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将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以更加自觉的责任担当和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两强三提高”,不断提升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增强素质本领
  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政府系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干部培训,提高干部队伍适应新时代新发展的本领。注重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培养,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和先进地区挂职锻炼,加强对百名紧缺经济管理人才跟踪培养,突出在工业经济、招商引资、金融和“三农”等领域,塑造市镇两级专业化干部队伍。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以上率下招引项目、争抢人才、服务企业、推动工程,促进政府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
  (二)激励实干担当
  健全工作清单制度,强化责任链条,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完善政务督查体系,运用多种手段,强化督查刚性,建立“对账销号、亮灯管理”机制。大兴调查研宄之风,结合“大脚板走一线、小分队破难题”抓落实专项行动,深入基层一线,找准短板弱项,解决实际问题。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探索镇(街道)个性化目标管理考核,发挥评优评先导向作用,营造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的良好氛围。重视保障干部待遇,加强人文关怀,关爱基层干部,促进公务人员爱岗敬业、忠诚履职。
  (三)严格依法行政
  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提高公务人员学法用法能力,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高质量办理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自觉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及审计结果运用。严格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支持和配合检察机关开展行政公益诉讼。发挥新型智库作用,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深化政务“五公开”,完善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落实从严治政
  强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坚持不懈纠“四风”、正作风,营造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支持深化监察体制改革,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牢牢守住廉政底线。完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推进“减员节支增效”,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畅通企业和群众办事投诉举报渠道,大力整治不作为和慢作为,坚决打通“中梗阻”,不断提升执行力。
  实干成就梦想,拼搏赢得未来。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斗志、锐意进取,为开创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慈溪新局面、加快打造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
  慈溪概貌
  厉史沿革
  慈溪,春秋时属越。东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践建句章城(其址在今宁波市江北区之赭山王家坝附近),为句章地。越亡后属楚。秦行郡县,分属句章、余姚2县,皆隶会稽郡,历两汉、三国、两晋、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589),并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罢郡置州,改会稽郡为越
  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避“明”国号,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清沿之。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设会稽道,慈溪属之。民国16年废道,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属第五州武,置总管府,同时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州德七年(624)废姚州为余姚县,次年废鄞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后,又历属第六、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5月24日,慈溪为〓县,现境分属〓、余姚2县,皆隶越州。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析〓县置慈溪县,隶明州,是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慈湖南(今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县名据传与东汉孝子董黯故事有关。延祜《四明志》有载:“黯母尝寝疾,喜饮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傍,以便日汲,厥疾用瘳。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吴越据有明州,并升为望海军,置节度使,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设县如旧。庆元元年(1195),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属之。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庆元府为庆元路。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至正二十七县治孝中镇(1950年分孝东、孝西2镇,1951年合并2镇称“慈城镇”,即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之。
  1954年,县境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划为慈溪县,并移治于浒山镇,仍属宁波专区。1956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实施,复“慈谿”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撤宁波地区,其所辖归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文同意撤销慈溪县建制,设立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
  (市志办)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8

《慈溪年鉴2018》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设特载、慈溪概貌、大事记、专记、工业、功能区、对外经济贸易、旅游、国土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人力资源管理、城市建设与管理等类目,记载了2017年度慈溪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