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概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7》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842
颗粒名称: 慈溪概貌
分类号: K295.5
页数: 7
页码: 26-32
摘要: 本文记述慈溪市概貌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历史沿革、自然环境、2016年度气候、区划人口。
关键词: 慈溪市 2017年 概貌

内容

历史沿革
  慈溪,春秋时属越。东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践建句章城(其址在今宁波市江北区之赭山王家坝附近),为句章地。越亡后属楚。秦行郡县,分属句章、余姚2县,皆隶会稽郡,历两汉、三国、两晋、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589),并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罢郡置州,改会稽郡为越州,置总管府,同时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武德七年(624)废姚州为余姚县,次年废鄞州为县,现境分属、余姚2县,皆隶越州。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析县置慈溪县,隶明州,是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慈湖南(今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县名据传与东汉孝子董黯故事有关。延祐《四明志》有载:“黯母尝寝疾,喜饮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傍,以便日汲,厥疾用瘳。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吴越据有明州,并升为望海军,置节度使,慈溪属明州望海军,隶吴越国。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设县如旧。庆元元年(1195),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属之。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庆元府为庆元路。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避“明”国号,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清沿之。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设会稽道,慈溪属之。民国16年废道,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后,又历属第六、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1950年分孝东、孝西2镇,1951年合并2镇称“慈城镇”,即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之。
  1954年,县境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划为慈溪县,并移治于浒山镇,仍属宁波专区。1956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实施,复“慈谿”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撤宁波地区,其所辖归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文同意撤销慈溪县建制,设立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
  (市志办)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慈溪位于浙江省东部杭州湾南岸,市境东与宁波市镇海区毗邻,东南、南与宁波市江北区、余姚市接壤,西临余姚市,北濒杭州湾,与嘉兴平湖市、海盐县隔海相望。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02′—3024′,东经121°02′—12142′之间,慈溪市陆域面积1361平方千米(统计数据)。329国道、沈海高速(G15)穿越境内。
  【地形地貌】
  慈溪地处宁绍平原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台阶式格局。慈溪丘陵属侵蚀、剥蚀地貌,分南部丘陵和散布于平原上的孤丘两部分。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千米,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丘陵中段高而宽,海拔多在300—400米之间,最宽处9千米;两端低而窄,海拔100—200米。丘陵山脊平缓,相对高差50—100米。海拔400米以上山峰主要有达蓬山、里风洞岗、五磊山、牛角尖、栲栳山、塌脑岗等,最高峰为塌脑岗,海拔446米。丘陵北坡均较陡峭,沟谷较深,形成多个由泻湖演变成的淡水湖泊,如凤浦湖、灵湖、窖湖、杜湖、白洋湖、上林湖、邵岙湖、梅湖等。散布于平原的孤丘,自东至西主要有石塘山、伏龙山、老鹰山、大岐山、海黄山、营房山、下宝山、银山、卫山、泽山、胜山、教场山、乌山等。除伏龙山与卫山外,大都既低又小,海拔10米至百米。平原面积约占市境总面积的十分之七,东西长约55千米。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东部地区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为界分近山平原和滨海平原两部分,两者面积之比为2∶8。近山平原犬牙状伸入南部丘陵谷地,形成多个湖库,地势自西向东略微倾斜。滨海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北低。原有多条东西横亘的人工土质海塘,现除沿海三条外,其余均已逐步改为市街、道路或农田。境内78.50千米海岸线以北,有一块淤涨型滩涂,按海岸线至理论基准面的滩涂面积为360平方千米,南北最宽处为10.70千米,东部最窄处为2.50千米,是省内沿海最大的成片滩涂资源,全岸线正继续向北推移,土地资源在不断增加中。
  【水文潮汐】
  慈溪境内地势呈西高东低,西部北高南低,东部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全市按地势高低和河网分布形成东河区河流、中河区河流、西河区河流、西北河区河流。横向河道贯通汇流,纵向骨干河道为北排河道,北排入杭州湾。其中中河河流的石堰河网地区受制于姚江总调控。河区面积1161.08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地166.8平方千米),河库总蓄水量19620.69万立方米;有大小河流总长2943.78千米,水域面积57.96平方千米,水面面积50.32平方千米,正常蓄水8880.45万立方米;有大小水库98座,集雨面积147.7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8.66平方千米,正常蓄水10740.23万立方米。境外引水量截至2011年已具备年引入水库饮用水9000万立方米能力,其中余姚梁辉水库年引水2000万立方米、上虞汤浦水库年引水7000万立方米,年引入河网调节水2.85亿立方米,其中姚江年引水4500万立方米(亦可作应急饮用水)、曹娥江年引水2.4亿立方米。慈溪沿海处杭州湾3号潮河口,由于杭州湾潮流强劲,多属不规则半日潮,涨潮历时6小时,落潮历时6.4小时,涨落潮流向几乎与岸线平行,全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新浦3.01米,湾顶最大潮差8.93米,是全国潮差最大的海湾。
  【自然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为主,已知矿产有非金属矿产5种、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3种。可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为普通建筑石料和砖瓦黏土2种资源。境内耕地面积44894.53公顷,园地面积3949.02公顷,林地面积12326.46公顷,其他农用地7742.65公顷,建设用地31598.52公顷,未利用地31631.25公顷。境内土壤有红壤、粗骨土、潮土、滨海盐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42个土种。境内水资源平均总量为6.3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6.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99亿立方米。境内陆、水生动物丰富,脊椎动物521种,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白鹤、白鹤、遗鸥4种,二级保护动物28种;水生动物256种,其中常见海洋生物120种、淡水生物136种。境内有苔藓植物20科,蕨类植物22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145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5种。
  (市志办)
  2016年度气候
  【年度气候特点】
  2016年,天气复杂多变,台风、暴雨、大风、严寒冰冻等灾害性天气频发。年平均气温明显偏高,年雨量偏多,年日照时数偏少,初霜日为12月7日,终霜日为3月26日,无霜期255天。年内霾28天,雪5天,结冰17天,雨日168天。年初,受冷空气持续强劲入侵影响,出现极端严寒天气。梅雨期出现晴热高温天气。夏季气温比常年显著偏高,日照接近常年,降水略偏少,出现局地的短时强对流和台风外围的影响,部分村在不同时段出现8—10级短时大风过程。秋季受台风“莫兰蒂”影响,普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低洼农田受淹严重;受台风“鲇鱼”影响,再次普降暴雨和大暴雨,河道水位升高,多个镇农田受淹严重,农业生产损失较大,其中桥头镇农田积水最为严重,田间积水深度普遍达20—30厘米,受淹面积近万亩。
  【主要气象要素概述】
  气温2016年慈溪年平均气温为18.3℃比历年平均偏高1.4℃,接近2007年创下的年平均气温18.6℃的历史极端最高值。1月下旬出现极端严寒天气。全年各月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10月和12月分别比历年同期偏高2.7℃和2.9℃。年内≥35℃的高温25天,比历年平均多4天。年极端最高气温38.9℃出现在7月21日;年极端最低气温为—6.6℃,,出现在1月25日,是近25年以来慈溪出现的日最低气温。
  降水年降水量1698.7毫米,比历年同期偏多26.5%(常年同期为1343.1毫米),仅次于上年和2012年。其中,4月到6月雨量持续偏多,总雨量649.2毫米,为历年同期的1.6倍,9月份雨量392.4毫米,为历年同期雨量的2.9倍。年雨日(日雨量≥0.1毫米)168天,为1977年以后近40年来之最,除2月、3月和8月外,其余月份雨日均比历年偏多。
  日照总日照时数合计1632.4小时,比常年偏少229.1小时。其中,2月、3月、8月日照比常年偏多,其他月份日照时数均比常年偏少。9—11月,累计日照时数235.6小时,仅为常年同期的一半。其中,10月累计日照时数34.7小时,为历年同期的22%,是1954年慈溪有气象记录以来日照最少月。
  【重要天气气候事件】
  低温 冰冻 1月下旬,出现极端严寒天气,伴有雨雪、大风。1月24日,日平均气温下降至—4.5℃,为1977年以后近40年来最低。1月25日日最低气温达—6.6℃,为近25年来最低温。,1月23日10时,气温跌落至摄氏零度以下,直至25日12时,气温均在冰点以下,持续达51小时。之后6小时,气温回升至2摄氏度左右,后又长达14小时为冰点以下气温。
  台风 7月10日,受1号台风“尼伯特”影响,龙山、观海卫等地出现暴雨天气。9月15日、16日,受14号台风“莫兰蒂”影响,各地普降暴雨和大暴雨天气。9月28日、29日,受17号台风“鲇鱼”影响,各地再次出现暴雨和大历年各月平均日照时数暴雨天气。
  连阴雨 9—11月降水日数(日雨量≥0.1毫米)53天,4天以上连阴雨天气8次,6天以上连阴雨3次。其中,9月为19天,10月为21天,11月为13天。10月份降水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
  梅雨 6月11日入梅,7月1日出梅,梅雨期比常年平均少5天,梅雨量214毫米,比常年略偏少。入梅后,强对流天气多发,有5次较明显降水过程,其中,6月25日和28日的午后到夜里出现暴雨。梅雨期里,出现集中高温时段。6月21日到24日,有3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另一天为34.8℃,其中21日日最高气温37.4℃。
  高温 2016年≥35℃的高温天气25天,比全年的三分之二。7月19日到30日连续12天历年平均多4天,比上年多9天,比2014年多高温,占全年高温日的近一半,全年最高气温14天。25个高温日都集中在6月—8月,其中38.9℃也出现在这个时段,这12天里38℃以上6月3天,8月6天,7月16天,7月高温日占的高温日有5天,囊括全年日最高气温的前5位。
  灰霾 2016年慈溪雨水偏多,大气污染扩全年的71%。冬季霾频繁出现除了和冬季冷空气散条件较好,全年霾日28天,为近5年最少。活动频繁,北方输入性污染物增多有关外,还和4月—10月没有霾出现,霾集中在1月到3月冬季多处于冷高压的控制下,天气稳定,污染物和11到12月,尤其是1月和12月霾日占到了不易扩散有关。
  大风
  全市范围的大风天气2次。1次是在1月24日,冷空气持续强劲入侵时,另一次出现在4月16日傍晚到夜里低压入海时的雷雨大风。夏季局地性的强对流天气呈现多发态势,如7月5日和28日慈溪部分地区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横河、观海卫、崇寿等镇风力9级以上。
  (李清斌 魏莎莎)
  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全市行政区划面积1361平方千米,下辖5个街道、14个镇,共296个行政村、27个居委会、61个社区,市政府驻白沙路街道。
  【人口】
  全市户籍人口104.94万人,其中慈溪市级976254人,宁波杭州湾新区(含庵东镇)7.1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中,城镇、乡村人口分别为76.57万人和28.36万人;男性、女性人口分别为51.54万人和53.39万人;18周岁以下、60周岁及以上人口分别为13.83万人、25.8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383人其中男性3693人。流动人口登记在册数95.75万,人,其中慈溪市级82.64万人。
  (李小俊)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7

《慈溪年鉴2017》

出版者: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2016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书中设特载、慈溪概貌、大事记、专记、中国共产党慈溪市委员会、工业、功能区、商贸服务、对外经济贸易、旅游、国土资源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