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700
颗粒名称: 生态环境保护
分类号: X171
页数: 5
页码: 179-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5年慈溪市生态环境保护概括了环境质量、生态监管、生态市建设、园林绿化等。
关键词: 慈溪市 生态 环境

内容

综述
  2015年,慈溪市推进生态市建设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环境质量局部好转,消除交接断面劣五类水质。出台《慈溪市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累计联合执法取缔违法企业22家,向国土部门移送案件2起。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国家级生态镇累计13个,省级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宁波市级生态村253个,占全市行政村比例92.3%。公众环境满意率位列宁波第四。生态建设工作居宁波大市前列,成功创建成省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环境质量
  【概况】
  2015年,慈溪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同比略有下降,环境空气质量颗粒物污染有所减轻,臭氧污染加重,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臭氧、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存在超标现象。酸雨污染减轻,为2000年来第一次进入轻酸雨区。河网水体水质仍属重度污染,主要污染物浓度所有下降,Ⅴ类水比例明显减少。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良好。城市声环境较上年有所变好。
  【城区空气质量】
  2015年,慈溪市环境空气AQI优良率为68.5%,无Ⅵ级严重污染天。首要污染物是臭氧、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浓度年度评价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城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有所减轻,除一氧化碳持平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臭氧等指标均稳中有升。2015年,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整体劣于2014年。
  【酸雨程度减轻】
  2015年,慈溪市城区降水pH值范围为3.70~6.50,pH年平均值为5.07,比2014年高0.17。酸雨程度有所减轻,酸雨等级由Ⅲ级中酸雨区好转为Ⅱ级轻酸雨区,为近十年来首次符合Ⅱ级轻酸雨区。酸雨率为48.5%,比2014年下降37.5个百分点,酸雨率为近十年最低,且首次低于50%。冬、春两季降水的酸雨率较高,夏、秋两季酸雨率低。
  【河网水环境】
  2015年,慈溪市河网水体仍属重度污染,水质以劣Ⅴ类为主,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总磷。中河区水质相对较好,西河区污染严重。与上年相比,水体均属重度污染,但总体水质好转,劣Ⅴ类水比例明显下降,从81.2%降至62.5%。水体功能达标率仍为12.5%。主要污染指标氨氮、总磷年均浓度下降的监测点位均为56.2%,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浓度上升的点位为56.0%、75.0%。河道主要污染指标随着整体水质好转有从氨氮、总磷为主向有机指标为主的转变趋势。其中西河区周巷、三塘江点位,中河区匡堰点位、东河区竺山江点位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年均浓度下降明显,水质有所好转;东河区镇龙浦、淡水泓、淞浦,中河区浒山潮塘江点位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生化需氧量的年均浓度上升,水质有所变差。
  【饮用水环境】
  2015年,慈溪市饮用水源地湖库水质总体良好,10个湖库水质类别在Ⅰ~Ⅲ类之间,均符合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要求。水质功能达标率为60.0%。10个湖库水质均为中营养。与上年相比,湖库总体水质略有变差、功能达标率下降、富营养化程度稍有加重。其中,长溪水库水质类别好转,梅湖、灵湖、白洋湖水质类别变差,其余湖库持平。功能达标率下降10个百分点。邵岙湖、梅湖、外杜湖、里杜湖、灵湖5个湖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均略有上升,其余5个湖库下降,凤浦湖由轻度富营养转为中营养。2015年,部分湖库有蓝藻水华现象发生。
  【城区声环境】
  2015年,慈溪市各个功能区噪声监测中交通干线夜间噪声超标,达标率为0。居民文教区夜间噪声超标,达标率为75%,其余功能区昼间和夜间噪声都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城区昼间等效连续声级值均在标准值范围内,满足功能区标准要求,评价等级为二级,相应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全年平均值为69.1dB,达到功能区标准,强度级别属于二级,相应评价为较好,超标路段长度为59.11千米,超标率为57.3%。
  生态监管
  【概况】
  2015年,慈溪市环保局办理环境信访投诉3365件,检查各类工业企业4400余家次,出动执法人员10000余人次,发出限期改正通知书320余份,作出行政处罚183件,罚款金额747.52万元。依法移送刑事案件31起,行拘案件2起,刑事拘留43人,行政拘留3人。申请案件强制执行99起,提前劝导7家企业关停。作出“按日计罚”处罚8起,“查封扣押”案件1起,行政拘留案件2起。
  【建设项目管理】
  2015年,慈溪市环保局出台《加快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方案(试行)》及《操作方案》,实施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建立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完善部门联合审批制度,严把项目准入门槛。实行容缺审批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卡制,提升环评审批效率。全年办理建设项目审批411件、城区建筑噪声施工许可(备案)2件、夜间施工4件、即办件143件,依法否决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项目69件。全年项目环评率保持100%,提前办结率保持100%。办结建设项目“三同时”竣工验收167件。出台《进一步规范慈溪市建设项目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执行实施方案的通知》。建立例会、重要事项集体讨论、部门流转三大工作机制。引入第三方社会检测服务,开展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清理整治行动。
  【企业监管】
  2015年,慈溪市环保局开展由市、镇、村三级管理架构试点工作。出台《慈溪市环保局开展环境监管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全市209家重点监管企业实施A、B、C三级管理,合理投放监管力量,实现精准管理。污染源在线监控,省控以上企业在线监控系统联网率、异常数据响应率、比对合格率平均98.62%。发放A类排污许可证151家、B类排污许可证72家。征收企业排污费426.80万元。健全环保公安执法联动机制,累计依法移送公安刑事案件31件,行拘案件2件,刑事拘留43人,行政拘留3人。累计向法院申请行政处罚案件强制执行99件,查封10家,拆除设备6家,提前劝导关停企业7家。出台《慈溪市环境保护联合执法行动工作方案》,累计联合执法取缔违法企业22家,向国土部门移送案件2起。开展环境隐患排查专项行动,重点排查环境隐患企业15家次。开展环境应急预警监测工作,累计出动应急监测3次。建立健全大气重污染预警会商制,累计联合气象部门会商18次,发布黄色预警3次。开展固废危废日常管理,制定出台《慈溪市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与污泥处置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实施危险废物和污泥核查与申报登记备案管理制度。开展进口固废企业监督性检查和持久性有机物监督性监测工作,规范企业固废、危废处置利用。开展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制定《2015年度慈溪市电离和电磁辐射环境监管检查及监督性监测计划》,实行涉源企业法定节假日日报制度。开展辐射违法违规项目清理,完成慈溪辐照中心钴源退役工作。
  【环境监测】
  2015年,慈溪市环保局各项监测工作共获得监测数据35104个。其中,城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9568个,降雨及降尘监测数据414个,地表水环境监测数据5436个,噪声监测数据1848个,环境管理监测数据17838个。出具监测报告和测试报告576份。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2015年,慈溪市环保局编制《慈溪市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实行饮用水源水库“一湖一策”精细化管理。出台《全市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将“一湖一策”作为否决指标纳入考核办法。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力度的通知》和《关于要求强化长溪水库及集雨区内环境管理的紧急通知》,启动水库藻类预警监测及水质跟踪调查。实施生态补偿机制,下拨2014年度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态补偿资金1353万元,完成对掌起镇、观海卫镇2013年、2014年饮用水水源生态补偿资金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完成10个饮用水源水库专项排查摸底,未发现排污口违法设置、非法渔业养殖、规模化畜禽养殖等环境违法行为。制定出台《2015年度慈溪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计划》,开展全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制定《慈溪市2015年度黄标车淘汰工作方案》,编制《黄标车淘汰工作宣传手册》。开展黄标车、无标车道路禁行执法行动,累计淘汰黄标车5425辆,补助资金3856.10万元。新增1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累计检测车辆9.42万辆次,发放环保标志14.59万张。启动全市重点行业VOCs整治,出台《关于印发慈溪市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污染排放源调查工作方案的通知》。推进涂装等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整治汽修企业30家、干洗企业5家(其中3家关闭)、涂装企业9家(其中2家关闭)。推进工业烟粉尘治理,基本完成宁波华星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10蒸吨以上燃煤锅炉的提标改造工程。出台《违规废塑料储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实施第三方监管和表单制管理制度。全年受理核查第三方监管举报废塑料案件1800余起,立案处罚9起,处罚金额共计144万元。出台《慈溪市塑料造粒行业提升验收标准(试行)》,推进废塑料造粒企业规范提升工作,累计通过整治提升验收2家,试生产6家,办理环保审批手续7家。出台《慈溪市电镀企业污染整治长效管理工作方案》,指导企业制定“一厂一策”有序推进整治提升工作。开展涉酸行业综合性整,治,累计出动477人次,检查企业227家,立案处罚2家。开展小印花、铝压铸、小喷漆等“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实行联合执法行动10余次,累计取缔各类“五小行业”加工企业76家。
  【主要污染物减排】
  2015年,慈溪市环保局制定出台《2015年度慈溪市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实施方案》。2015年,全市化学需氧量削减2.8%,氨氮削减2.3%,二氧化硫削减1.4%,氮氧化物削减5.7%。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尝试通过租赁等形式促进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发展。对A类排污许可证企业全面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双重控制制度。推进刷卡排污系统建设,开展刷卡排污系统管理和应用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引导企业开展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对38家企业下达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
  生态市建设
  【概况】
  2015年,慈溪市编制《慈溪市环境功能区划》,通过宁波市技术会审,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定环境功能区边界。出台《2015年度慈溪市生态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和《2015年度生态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完成《慈溪生态市建设五年规划(2012—2016)》(修编稿)中期评估工作,开展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创建,新增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12个。申报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国家级生态镇累计13个,省级生态镇(街道)实现全覆盖,宁波市级生态村达到253个,占全市行政村比例为92.3%
  【环保模范城市创建】
  2015年,慈溪市创建成功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制定出台《慈溪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实施方案》,明确创建总体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创建指标考核细目。编制《慈溪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通过环保部评审。制定出台《2015年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召开全市“三城联创”动员大会,开展专题培训和宣传活动,营造全市创建氛围。
  【“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行动】
  2015年,慈溪市出台《慈溪市深化“四边三化”行动实施方案(2015—2020)》及《慈溪市“四边区域洁净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公路边、河边、山边、景区及城区环境卫生“洁化”工作。制定《慈溪市“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专项整治工作。省定任务、宁波市定任务及慈溪自查任务分别完成100%、100%和65%。
  (市环保局)
  园林绿化
  【概况】
  2015年,慈溪市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2万平方米,绿地率35.3%、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新增及改造“四边”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实施居住区绿化工程设计审批和竣工验收制度,完成新建居住区绿化设计方案审批5个,竣工验收8个。新增居住区绿地面积10.50万平方米。市园林绿化项目获得省“优秀园林工程”金奖项目2个,银奖2个;获宁波市“茶花杯”园林绿化优质奖8个(其中建设项目4个、养护项目4个);获市“月季花杯”园林绿化优质奖19个(其中建设项目11个、养护项目8个);2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得省级标化工地称号,6个建设工程项目获得宁波市级标化工地称号。新增宁波市园林式单位1个,园林式居住区2个,新增宁波市园林绿化养护示范点5个。
  【群众性绿化美化活动】
  2015年3月12—18日“植树周”期间,慈溪市住建局组织和接待各单位义务植树200余人,植树500余株。3月12日、13日,市园林管理处在峙山公园北大门举办“诗画盆景幸福花开”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植树周宣传活动。向市民赠送《家庭养花常识》《家庭养花除虫小窍门》资料2000册,分发小盆景、小水壶200份。
  【城市绿化养护管理】
  2015年,市园林管理处共接收数字城管来电1597条,处理回复1385条,回退212条,退单41条;处理“81890”来电35条;处理群众热线11条;处理交警事故4条。定期对公园广场内的设施进行维护、检修。配合交警大队,在辖区范围内,定期对遮挡交通信号灯、摄像头等信号,影响交通安全的行道树进行修剪。5月,对管辖绿地的12个标段进行重新招投标,整个工程的中标价为1006.82万元。
  【中心城区绿化工程】
  2015年,慈溪市中心城区绿化工程完成投资1494.40万元。完成青少年宫北路北延绿化工程,绿化面积3.50万平方米。完成北二环道路改造配套绿化工程,绿化面积约2000平方米。实施杨梅大道道路改造绿化一期工程施工,绿地面积1.76万平方米。完成青少年宫北路(科技路—潮塘江)拓宽工程配套绿化种植行道树175株。完成新潮塘指挥部委托代建的春熙路、百花庵跟路、东潮路、广泽路4条道路绿化以及建设集团委托代建的古塘西路绿化工程的设计、施工招标工作。完成西扩景观绿化工程Ⅰ标、1Ⅱ标的审计工作。完成滨江亲水平台调换工程的审计工作。完成北三环东延的可施工部分的绿化工程。
  (市住建局)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6

《慈溪年鉴2016》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2015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采用分类编纂法。卷首设“特载”“大事记”“慈溪概貌”“专记”。正文部分由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组成,其中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卷末设“附录”“索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