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6》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564
颗粒名称: 政府工作报告
分类号: D630.2
页数: 11
页码: 12-22
摘要: 本文介绍了2015年慈溪市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记述了慈溪市十二五时期发展情况及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目标和重点等。
关键词: 慈溪市 政府 报告

内容

——在慈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2016年1月19日)
  一、“十二五”时期发展情况
  从2011年到2015年的“十二五”时期,是慈溪市克难奋进、负重前行的五年。面对宏观经济持续低迷与区域产业结构艰难调整的巨大压力,面对杭州湾新区体制调整与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面对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的艰巨任务,市政府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积极打造品质之城幸福家园,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为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我们紧扣发展目标任务,经济实力稳步增强。预计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42亿元,年均增长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迈入高收入地区行列。财政总收入达到220.7亿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26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6%和14.4%。预计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10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4.5%和14%。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40亿元,每年上一个百亿元台阶。杭州湾新区、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分别升格为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在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慈溪市居第5位。
  五年来,我们适应发展新常态,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连续三年居省工业强市综合评价第一梯队第三位,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97.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到32.3%和47.4%。科教园区启动建设,累计培育创新型梯队企业1000多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计达到2.63%,五年获得发明专利1847件,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9.9%,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休闲旅游业长足发展。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位列全国县级市前十,步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
  五年来,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列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入选省首批金融创新示范市,综合经济体制改革、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取得预期成效。推进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实施“多规融合”,小城市培育走在全省前列。社会事业和政府自身改革不断深化,民资参与办医、办学、养老、文化等领域实现突破,完成两轮政府机构改革,组建水务、建设、商贸、海涂四大国有投资公司,“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扎实推进。对外开放扩大领域、提升水平,五年实际利用外资21.4亿美元,累计境外投资6.1亿美元,全方位开放合作格局基本形成。
  五年来,我们强化功能品质,城市更加生态宜居。现代化中等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城市化率提高到68%,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三位,文化商务区基本建成,景观大道等重点区块改造展露形象,五年征迁房屋173.5万平方米,“智慧城管”覆盖中心城区50平方千米。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新农村电气化和城区“一横一纵”综合改造,胜陆公路胜山至横河段高架路、杭甬高速余慈连接线横河段拓宽改造、长邱线等重大交通工程建成通车。生态市建设全面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森林慈溪”、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204条,建成郑徐水库等重大水利工程,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6%以上,累计完成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484.8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646.7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4%,创建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被评为省级生态市、省环保模范城市、省园林城市和省“清三河”达标市,跨入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行列。完成废塑料、再生金属熔炼、铝压铸、印染等污染行业及畜禽养殖场整治,预计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3%,主要污染物排放连年达标。
  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社会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市财政每年将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民生,一般公共预算资金累计用于民生支出344.37亿元。预计2015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2万元和2.74万元,年均分别增长9.6%和12.2%,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在2.2%和2.1%左右。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放低保金1.92亿元,民政助医、助学、助房、助老112万人次,建成保障性住房4640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民覆盖,百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增长75%,千人病床数增长45%。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90.1%,跨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市行列。文明创建连上台阶,先后获得省示范文明城市、省文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荣誉。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创建成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获得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陶瓷文化历史名城称号。“平安慈溪”建设全面加强,“天网工程”构建形成,社会总体安定有序,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刚刚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胜利收官之年,也是发展形势极为复杂、困难挑战极为严峻的一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慈溪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大力实施“三改三治理”和“三城联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年度十个方面30项政府惠民项目如期完成。一年来,我们突出抓好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迎难而上推动经济企稳回升。深化对企业帮扶,落实税费减免11.54亿元,出口退税免税74.5亿元,兑现政策奖补6.31亿元,设立首期1亿元产业基金。积极推进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打击逃废债行为,调处化解56起企业风险、涉及贷款250多亿元。启动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三年计划,新增十大新兴产业小微企业832家、“进规上限”企业312家。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产业项目投资力度,PPP项目库生成项目15个,年度108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04亿元。完善外贸稳增长政策措施,创新跨境电商工作机制,成为国家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着力培育月光经济,推进商贸线上线下互动发展,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4%。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新增建设用地4385亩,清理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678亩、供而未用土地5234亩,投运110千伏以上变电所8个。
  二是顺时应势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突出“四换三名”建设工业强市,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405个、节能改造项目91个、信息化项目110个,市级完成工业技改投入98.7亿元,预计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3%。强化创新驱动战略,与中科院系统合作的两大创新平台完成前期筹备,新增省级企业研发机构23家,新认定宁波市创新型初创企业245家,入选宁波市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454个,慈溪智慧谷成为宁波市级众创空间。突出”以企引企”强化招商引智,市级实际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引进内资46亿元,新入选国家和省“千人计划”人才3名、宁波“3315计划”人才或团队7个,新引进培育“上林英才”计划项目25个。培育壮大服务经济,推动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慈溪家电馆实现全网销售,慈溪市入围淘宝”中国质造”20个核心产业带,成为省电子商务示范市,现代物流、家庭服务等行业加速发展。着力提升乡村旅游,向市民免费开放国有A级景区,新入选省、宁波市级各类旅游基地5个,实现旅游总收入76.61亿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新增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21个,实施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4个,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分别提高到68.3%和65.6%。重大平台支撑转型作用进一步凸显,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1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宁波高新区分园,现代农业开发区成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鸣鹤古镇入选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商品市场园区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三是统筹协调加快城乡建设步伐。重视强化规划引领,实现城镇建成区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完善城市功能品质,文化商务区积极打造众创空间、已集聚5000余人入驻办公,景观大道实现全线通车,城南一期、新潮塘等区块改造扎实推进,新城河拓疏一期攻坚突破,完成4个新启动和扫尾项目房屋征迁,改造成片危旧房4万平方米。狠抓以治堵为重点的交通改善,实现北三环东延全线贯通、杨梅大道改造试通车,城区新打通5条断头路,新增公共停车位1715个,新增和优化公交线路25条,全面推行公交IC卡,试点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统筹推进中心镇、美丽乡村建设,周巷、观海卫、龙山三镇加快向特色型小城市迈进,新列入宁波市级中心村、特色村和全面小康村11个,新评选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星级村61个,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积极破解农村个人建房难题,新批准农民建房3067户,完成17个农民公寓项目土地分割登记发证。
  四是全力攻坚狠抓环境综合治理。突出问题导向,全面完成2万多家合用场所整改验收,扎实开展“三车”、超限超载、传销和食品药品安全“四项整治”,排查整治群租房突出问题。以“清三河”防反弹为治水重点,实施污水纳管和超标排放专项整治,新建污水管网31千米,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93个,疏浚整治河道301千米,关闭和改造畜禽养殖场236家,市域79条“河长制”河道监测显示五类及以上水质比例达到50%。全面开展“三改一拆”“两路两侧”“四边三化”、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百日行动”,拆除违法建筑249.85万平方米,居宁波首位;完成“三改”172.45万平方米,整治上级审定“两路两侧”问题点239个。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开展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废气、工业烟粉尘等专项治理,淘汰黄标车5804辆、高污染燃料锅炉224台。新增平原绿化5100亩、山地造林1400亩、城区绿地2800亩,万亩畈城市生态园一期向市民开放。
  五是持之以恒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促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38万个、创业实体2.3万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分别提高到每月210元和1962.7元,民政救助资金支出1.18亿元,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1.29亿元,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惠老支出280万元,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受益3万多人次,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实现并轨运行,新潮塘保障房竣工,恭和苑养老项目投入运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慈溪中学、龙山中学迁建工程竣工,宁波大学科技学院签约落户,完成第二轮义务段素质教育星级学校评估,农村职教创新和“德育生活化”模式得到上级推广。深化实施健康惠民工程,实现市级医院对口支援镇级医疗机构全覆盖,推行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已有91.5%的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学校体育场馆接纳群众健身174万人次,人口计生优质服务水平得到提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项目实质性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增加到109家,广泛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第三届越窑青瓷文化节、第十届艺术节、第二届“袁可嘉诗歌奖”和首届“华语网络文学双年奖”颁奖大会,出版发行《慈溪市志》。启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完成1%人口抽样调查。营造安定有序社会环境,实施百日维稳攻坚大会战,试点建立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强化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构建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体系,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监管能力得到加强。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积极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民族、宗教等事业,推动司法、对台、侨务、外事、统计、审计、档案、市志等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六是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以新的行政诉讼法实施为契机,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的能力。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85件、政协提案326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和审批提速,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稳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登记制度,公布政府部门责任清单510项,纳入省行政权力事项库4940项,审批事项实际办理提前率达到91.4%。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化落实“圆桌夜谈”制度,组织实施“查庸治懒、查禁治奢、查不治乱”行动,严肃整治“四风”问题。部署开展“减员节支增效”工作,精简事业编制186名,市级部门、镇街道编外用工指标分别减少13.7%和19.8%,加强国有资产、政府债务、预算绩效、津补贴发放管理,“三公”经费在前两年大幅削减基础上再减26.7%。防控廉政风险,实行“一案双查”制度,探索建立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清单”,强化审计整改落实,严肃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在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困难挑战不断增多、自然灾害又频发的考验下,“十二五”发展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全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市人民共克时艰、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慈解放军、武警官兵,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慈溪现代化建设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面对新形势,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我们要更加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问题和政府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区域经济尚未走出困境,结构性产能过剩、商品房库存压力、地方金融风险等问题较为突出,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社会信用遭受冲击,地区生产总值、自营进出口总额等指标未能实现“十二五”预期目标;二是培育新的动能、推动转型升级较为艰难,有效投入弱化、创新能力不强、要素配置低效等问题亟待破解,传统产业提升不快,新兴产业占比不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软环境尚需改善;三是城乡环境与市民愿望尚有差距,征地难、拆迁难制约城市改造更新,城市功能品质尚有较多短板,交通拥堵等城市病问题较为突出,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严重;四是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任务还比较繁重,优质教育、优质医疗、普惠文化、健康养老等领域还需优化布局、加强供给,社会矛盾化解和安全生产仍然存在较大压力;五是政府自身建设仍需加强,社会治理能力有待提升,镇街道权责不匹配、执法体制机制不顺矛盾凸显,一些干部担当意识、大局观念、拼搏精神、法治能力欠缺,消极、腐败现象仍然存在。对此,我们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政府自身查找原因,扎实有效解决问题,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的目标和重点
  “十三五”时期是慈溪跨入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推进以创新驱动为引擎、塑造新一轮发展优势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阵痛期。面对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战略机遇,面对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变化、新老矛盾交织叠加带来的考验和挑战,我们务必增强“不进则退”的优患意识,昂扬“敢为人先”的拼搏斗志,提振“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气,牢牢把握新使命、确立新坐标、谋求新跨越,推动慈溪发展开创新的境界。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本次大会审议后,颁布实施。
  慈溪市“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扣转型发展主题,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改革推动、民生联动发展要求,立足宁波、主动接轨上海,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之城、智能制造之城、生态乐居之城、信用法治之城,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二次创业”,努力实现“二次腾飞”,力争创新转型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向着建设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奋勇迈进。
  “十三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县级市前列,努力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争创长三角区域转型升级先行区;城乡统筹发展走在前列,城市开放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创建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全面提升;现代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建立,社会和谐稳定呈现新局面。
  推进“十三五”发展、实现“十三五”目标,必须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重点落实十方面任务举措: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转型发展主引擎。围绕打造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着力建设创新平台体系,加快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进“互联网十”发展。二是深度参与区域合作,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把握国家对外开放和区域协同战略机遇,顺应城市圈层式发展趋势,主动接轨上海都市经济圈,积极参与宁波—舟山港口经济圈建设,构筑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三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加快服务业提升发展,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统筹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四是统筹协调城乡发展,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继续以优质高效有序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方向,优化市域国土空间开发,打造品质美丽城区,统筹建设小城市、特色镇与美丽乡村,加大与杭州湾新区的融合发展力度。五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致力于提高基础设施优质化、网络化水平,完善综合交通体系,强化水资源保障体系,优化绿色能源体系,构筑智慧城市支撑体系。六是全力打造文化强市,繁荣优质普惠大文化。围绕建设文化强市、打造人文慈溪,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发展文化经济,提升城市人文影响力。七是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宜居新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重点领域环境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八是全力保障社会民生,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主动回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推动高质量就业和城乡居民增收,促进社会保障体系普惠公平,全面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积极打造健康慈溪,统筹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九是创新社会治理体系,促进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和群众安居乐业,推进“法治慈溪”建设,深化“平安慈溪”建设,加快“信用慈溪”建设,构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口格局。十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形成发展新红利。抓住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省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等机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体制机制,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
  各位代表,实现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关键在于以翻篇归零的心态,一刻不停抓好落实。我们坚信,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只要我们甩开膀子大干五年,“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一定能够化为现实。
  三、2016年主要工作安排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攻坚之年。做好2015年政府各项工作,我们既要直面经济发展的困难形势,更要调动创新、改革、开放等一切积极因素,汇聚政府、企业、市民等所有中坚力量,加快建设更有实力、更有活力、更有魅力、更有竞争力的新慈溪,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良好开局。
  综合考虑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建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3%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65%以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取得实质性进展,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总体部署,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二次创业”,加快推动“二次腾飞”,持续深化落实“三改三治理”决策部署,全力实施经济转型、重点改革、“三城联创”、平安建设、队伍建设等“五大攻坚”,努力实现创新驱动、企业上市、交通建设、旅游发展等“四大突破”,稳中求进优发展,统筹兼顾促协调,做强实体拓市场,守牢底线保平安,确保“十三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着重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致力于创新动力的培育提升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驱动作为首要战略,把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一是扎实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二次创业”大讨论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全市上下创业创新的激情和动力,以“二次创业”助推“二次腾飞”。实施众创空间发展行动,出台大众创业促进政策,鼓励设立创投基金、引进投资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众创空间和网上创业交流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支持和创客类项目扶持培育。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引导支持镇街道和产业区块以核心产业、人文优势为依托,积极打造特色小镇。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和政策,推进“上林英才”链式平台建设,加强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制造“工匠”培育引进,新增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宁波“3315计划”人才或团队8个以上,引进培育“上林英才”领军人才或团队20个以上。二是启动实施“互联网十”行动计划。依托与国内互联网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着力培育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产业生态,促进互联网对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全面渗透与跨界融合。启动政务云、民生云、金融云、工业云等云基地建设,打造宁波大数据云基地。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倍增计划,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推动“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加快建设光网城市、无线城市,扩设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网络,进一步健全信息基础设施。三是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整合文化商务区、科教园区、万亩畈城市生态园等资源打造环杭州湾创新中心,全面开建与中科院系统合作的两大创新平台,实质性启动宁波大学科技学院迁建工程。加强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支持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攻关,探索向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券,健全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和服务体系,新增创新型初创企业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四是积极释放改革红利。出台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方案,重点健全资源要素市场化、差别化供给机制,加快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全面开展不动产统一登记、新一轮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围绕创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推进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深化省级构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改革,加快宁波市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四个镇试点步伐。深化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及资产盘活,组建交通集团。持续简政放权,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加强行政权力“接、放、管”衔接,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推进政务服务网建设向镇村两级延伸。五是始终紧抓开放招商。强化整体招商策划,突出发挥“以企引企”作用,狠抓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积极吸引慈商回归,市级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到位内资46亿元。全方位接轨上海都市经济圈,主动融入长三角城市群、长江经济带发展,积极承接上海对慈溪市的产业转移、人才输送、合作开发,建立与上海自贸区实质性合作机制。加强山海协作和对口支援,发挥好外事、侨务、对台工作的交流促进作用。六是全力突破企业上市工作。针对民营经济股权封闭短板,实施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造计划,积极鼓励企业实行股权开放、优化组织结构。抢抓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机遇,完善企业上市扶持政策,全面加强培训辅导,动态保持30家上市后备企业,实现企业主板上市1家、新三板挂牌5家以上。
  (二)致力于实体经济的企稳回升
  完善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体系,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全力推动经济企稳回升向好。一是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优服务。深化干部服务企业活动,帮扶修复现有产业和企业发展动力,支持实力型、潜力型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三年计划,力争全年“个转企”180家,工业“企进规”150家、服务业“企上限”60家,筹建中小微企业产业园(慈商回归产业园)。引导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积极推动企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落实减税清费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市场公平诚信机制建设。二是下决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调整完善对银行业的扶持政策,引导银行机构向上争取资源倾斜、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银合力化解不良资产,鼓励银行创新清收方式,安排专项资金进行风险补偿。推进地方金融业创新改革,发展普惠金融,鼓励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开展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强化金融监管和融资行为规范,建立完善失信企业、个人黑名单制度,坚决打击、联合制裁逃废债行为。加强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监测预警及分类处置,探索破解企业担保困局的办法措施,切实防范房地产风险向实体经济传导,坚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三是积极增加有效投资。突出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工业技改、生态环保等领域,落地生成一批带动力强、质量效益好的投资项目,谋划储备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战略性项目,健全项目推进责任机制。推动形成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土地招商力度,鼓励和吸引社会投资进入公共领域,推出一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强化综合要素保障,完成郑家浦至徐家浦围涂地开发造地三期项目,加强低丘缓坡、废弃园地和农村土地整治,整合地方性投融资平台,新建续建14个输变电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四是促进外贸稳增提质发展。深入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出口主体规模化、出口产品品牌化战略,鼓励构建跨境电子商务、境外营销网络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自营出口90亿美元。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增强企业“走出去”能力,提升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加强先进技术、关键装备、能源资源进口,推动以优进促优出。
  (三)致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坚持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增长点培育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一是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广泛宣传转型升级先进典型,营造二工业争先创优良好氛围。制定出台互联网工业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省两化深度融合综合性示范区建设,促使工业制造向柔性、智能、精细化转变。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产业基金作用发挥,加强“四换三名”推动,鼓励制造业升级改造投入,全年市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推动智能家电、机械基础件、汽车及零部件等三大优势产业做强做精,促进智能装备、新材料、生命健康等三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建设“质优慈溪”,深入实施“中国质造·慈溪好家电”专项行动。二是大力培育发展服务经济。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推动城东时代广场、吾悦广场等35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新建续建。推广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商业模式,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推动特色街区、社区商业和月光经济打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施“全域景区化”战略,组建旅游集团,加快沿山精品线整体旅游开发,谋划新慈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推进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健身休闲、民宿度假、古旧家具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三是提升绿色生态休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以建设精品园、示范园、休闲观光园为抓手,加强现代农业精品线以及四大特色名品基地打造,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基地。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强良种繁育推广,发展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新型业态,提升粮食、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选送精英农民参加高等学历、专业技能教育,试点建设现代青年农场主孵化园。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农业,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土壤到产出的全程监管体系。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高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做好全国第三次农业普查工作。四是加快实现以产业平台支撑转型升级。推进市与新区相向融合发展,更好地实现互补互促、共建共享。致力产城联动、招商推动,加快各大产业平台开发建设。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加快三期区块开发,推进中东欧工业园等特色园中园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强化综合功能配套,建设宁波“千人计划”高端装备制造专业园。商品市场园区实现综合商贸城开业,农贸城、轻纺布料城等加快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开建一期道路。鸣鹤风景区加强战略投资商对接合作,丰富发展国药文化、休闲养生等业态。现代农业开发区加快正大农业园、澳牛进口项目等建成投用。
  (四)致力于城乡发展的统筹协调
  遵循新型城市化内涵规律,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努力让城市和谐宜居更美好。一是提高规划引领水平。抓紧市域总体规划修编,严格落实新修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入推进“多规融合”。编制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加强重点区块、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完善小城市、小城镇规划,编制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提高村庄规划设计水平。二是改善交通网络体系。积极向上沟通衔接高铁、高速公路等跨境路网布局建设,开建胜陆公路横河至余慈界工程,全面完成杨梅大道改造、沿海北线灵峰路至跳头浦段工程,开展中横线部分路面维修,实施西二环北路综
  合改造,启动4条城区重要区块配套道路建设,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750个以上。优化公共交通服务,建成投用市客运中心站,新增和优化一
  批公交线路,新增70个点、1400辆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突出治堵点、治陋习、治违章,开展交通专项治理行动,完成城区学校、医院、商场等周边堵点综合治理5个以上。三是加快塑造精致城区。推进文化商务区项目收官、机制转换和高品质运营,建成投用科博文化中心、城展馆等文化公建设施,实现20幢商务楼宇平均入驻率50%以上。完善集体土地房屋征迁政策,推进新城河拓疏一期、城南二期改造,加快各在建板块收口成形,推动西门小区等成片危旧房改造,探索城中村梳理式改造模式,全年实现房屋征迁35万平方米以上、安置房分配800户以上。建立与户籍制度改革相一致的住房保障体系,推进住房公积金扩面,调控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和出让节奏,加快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去库存。提升“智慧城管”水平,破解城市流动摊贩、乱占乱停、小区物业等综合管理难题,加强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四是发展特色型小城镇。推进周巷、观海卫、龙山、逍林等卫星城市和中心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促进产城联动开发、“一镇一项”改革试点和综合功能提升,推动中心镇与周边镇协同发展,增创小城市培育发展优势。促进其他各镇协调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延伸辐射,加强内在潜力挖掘和动力培育,推动向着特色彰显、和美和谐的现代化小城镇迈进。五是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出台提升农村品质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政策,分类培育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镇,深入开展美化庭院、绿化村庄、清洁田间地头行动。全面下放宅基地审批权给镇级,探索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试点,推动农民公寓剩余房源盘活消化。深入实施强村富民工程,制定新一轮市级财政补助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创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机制,逐步做好村发展留用地政策兑现工作。加强精准、有效扶贫,促进低收入群众持续增收。做好村级和社区组织换届工作。
  (五)致力于生态建设的深入推进
  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理念,推动环境整治从重点突破向综合治理转变,促进慈溪市发展“绿富美”有机统一。一是深化执行市人大关于生态市建设决议。进一步强化生态市建设的决策、资金、项目和技术支撑,统筹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持续推进水环境治理保护、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清洁空气专项行动,加快建设美丽慈溪。二是提升“三城联创”水平。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加强对城乡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集中整治,深化基层系列文明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城乡文明和市民素质。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增强全民环境意识和行为自觉,完善环境监管网络、联动执法机制,保持对废塑料、铝压铸等高污易污行业严管态势,推动再生塑料产业基地转型升级,加强涉水小微行业专项整治。致力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指标全面达标,深化“森林慈溪”建设,全面建成万亩畈城市生态园,改造提升城市南大门、高速入口沿线等门户绿化景观,实施一批城区公园广场、道路绿化提质改造工程,持续推进“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以“无违建”创建为重点,深化推进“三改一拆”,加强拆后土地改造利用。三是把“五水共治”引向深入。深化拓展“河长制”治水,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治水,力争75%以上河网水质达到五类以上。系统破解污水治理难题,改造市域中西部、东部污水处理系统,加强污水管网运行管理,新建污水管网30千米以上,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52个以上,整治提升畜禽养殖场150家,新发放城市排水许可证600本以上。修编骨干河网规划,加快推进引水环通,开建中心城区防洪排涝提升一期工程,完成四灶浦拓疏、东横河洪涝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整治河道200千米,新建生态河道25千米。积极向宁波市争取原水引入。四是切实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计划,健全大气环境应急响应制度,开展城区PM2.5质量提升试点。推进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改造三年行动计划,严控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矿山粉尘、建筑扬尘等污染,实施农村茶水炉专项整治。提高城镇建成区、工业区天然气覆盖率,加快输气高压管线、加气站等建设,规范瓶装燃气供应市场。五是节约高效利用资源。探索推行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推动落后产能淘汰、要素潜能挖掘,实施6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健全生态修复补偿机制,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开展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1000亩,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4000亩。巩固建设节水型社会,探索推行分质供水,倡导社会和家庭节约用水、循环用水。
  (六)致力于社会民生的建设治理
  按照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守住民生底线,不断增强市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推动社会保障普惠公平。实行城乡一体化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帮扶和创业带动就业,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推进各项社保制度整合、扩面提质,建立全民参保登记信息系统,完善医保付费管理机制,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各类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98%以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综合养老服务,推广医养结合模式,重视加强老年人体育,推进阳光老年城建设,新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8家。加强扶残助残服务,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共享小康。推动慈善、民政福利和红十字事业发展,加强社会救助体系、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二是加快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九年一贯制、混合所有制办学,投用慈溪中学和龙山中学新校区。实施帮扶办学提升质量三年行动计划,提高集团化、共同体办学水平。推进基础教育和中职课程改革,加强新高考制度改革接轨,争取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80%以上,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中高职衔接办学,争创省教育现代化市、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三是着力建设健康慈溪。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以改革薪酬机制、增强医院活力和提高服务品质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投用龙山医院并委托宁波一院管理,实施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实现市第五人民医院招商办医突破,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办医。推进医疗卫生“双下沉、两提升”,加快构建分级诊疗体系,推动紧密型医疗机构联合体建设,推广契约式家庭医生制服务。实施全民健身普及工程,健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第三方管理长效机制,鼓励推动体育设施社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适应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实施,进一步提高妇幼保健水平,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四是推动文化强市更上台阶。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慈文化”地域道德品牌建设,增强城市软实力。丰富公共文化服务,推动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完成大剧院主体工程,推进智巢文化创意园、湾底文化艺术村建设,鼓励农村文化服务综合体发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青瓷文化传承园打造,规划上林湖考古遗址公园,扩大青瓷文化品牌影响力。推动档案、市志工作新发展,实现地方文献陈列室开馆。五是营造更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以圆满完成“G20峰会”安保任务、成功创建省平安县市为目标,加强涉黑涉毒、“两抢一盗”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治理,强化交通、消防以及危爆物品寄递物流等领域安全监管,实施安全生产主要风险隐患专项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五张网”体系,深入推进“两网融合”工程,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健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依法依规化解信访积案、规范信访秩序。推进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居住证制度,推进流动人口“减量提质”。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提高网络舆情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推进社区特色服务品牌打造,引导促进志愿服务。提高宗教工作“四个必须”水平。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创新发展。六是办实办好政府惠民项目。延续过去四年政府惠民项目建设的经验做法,以财力能够办得到、群众真正得实惠为原则,全力办好“五水共治”、就业创业、养老助残、医疗保障、食品安全、智慧城市、教育普惠、文化体育、交通提升、环境改善等十个方面30项政府惠民项目。
  (七)致力于政府治理的与时俱进
  直面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困难矛盾新挑战、从严治政新要求,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切实提高政府现代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打造创新有为政府。“十三五”规划把创新驱动作为首要战略,作为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加快实施知识更新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展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现代金融、城乡建设、社会治理和“互联网+”等方面培训,破解政府公务人员知识恐慌、能力危机。改进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考招聘办法,创新政府人才评价机制,创造使年轻人脱颖而出的竞争环境。在政府系统组织开展“新政策、新现象、新标杆”三新思想大讨论,提高公务人员把握形势的能力、运用政策的能力、创新工作的能力。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民主决策水平。大力倡导“店小二”精神,重点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高效并联审批,全面推行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更好地提供高效透明的政务服务。二是打造担当担责政府。大事要事看担当、急事难事看担责,制定出台强担当重落实的办法意见,强化敢抓敢管、改革攻坚的正气和导向,坚决破除遇事推诿、碰难退避的消极从政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职责体系,强化公务员“岗位对责、绩效对账”考
  核,建立各级领导干部年度工作、重点工作任务书制度,使每个岗位职责和分工清晰、每项工作程序和目标清晰、每项奖惩认定和执行清晰。建立不同层级、不同领域工作交流会、现场会、点评会等制度,引导“晒实绩、比业绩”,推动压力层层传递、工作逐级落实。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秉持“先干不评论、敢干不议论”理念,对“狮子型”和“老黄牛式”干部倍加关爱保护。结合“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进一步明确法定职责必须为,从制度上压缩为官不为空间。保持正风肃纪高压态势,进一步加强对“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的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深入开展对庸、懒、散、慢等“为官不为”的专项整治。落实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树立担当有为的各类典型,强化正向激励效应。三是打造崇法崇纪政府。提高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能力,加强公务员法制培训和考核,强化镇街道和部门法治能力建设,完善政府法律顾问、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等制度。全面推行综合行政执法,实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机制试点。积极支持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实施“七五普法”。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从严治政,全面贯彻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严格落实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促进广大公务人员看齐道德高线、守住纪律底线。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重视投资项目绩效评估。深化“减员节支增效”工作,有效控制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规模,实施新一轮公车改革,持续降低行政成本。
  当前,慈溪发展既处于“二次创业”新的起点,更面临“浴火重生”关键节点。担当才能迎难而上,实干方能梦想成真。让我们在中共慈溪市委的领导下,昂扬不屈不挠斗志,提振创新创业激情,汇聚同心同行合力,努力以“二次创业”的浓墨重彩,胜利谱写“二次腾飞”的精彩篇章!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6

《慈溪年鉴2016》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2015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采用分类编纂法。卷首设“特载”“大事记”“慈溪概貌”“专记”。正文部分由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组成,其中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卷末设“附录”“索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