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中医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548
颗粒名称: 慈溪中医人物
分类号: K820.8
页数: 4
页码: 302-305
摘要: 本文技术了2014年慈溪市中医人物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综述、裘沛然、邵长荣、王晖、林吉品。
关键词: 慈溪市 人物 中医人物

内容

【综述】
  特录辑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遴选确定的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评选的两届“国医大师”中慈溪籍著名中医4人。按出生日期排序。
  【裘沛然】
  男,原名维龙,1913年1月生,浙江慈溪人。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确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7岁入私塾,11岁就读国学专修馆,师事施叔范。1928—1930年,跟叔父裘汝根学针灸,熟悉针灸要籍、中医经典,渐次粗通医理。1931—1934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更名为私立上海中医学院)。读书期间,在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整理其临证处方,编成《丁方集成》;请益名家谢观、夏应堂、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等。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先后在慈溪、宁波、上海等地自开诊所。1958年,应聘入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育和研究,历任针灸学教研室副主任,经络学、内经、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等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名誉主任。1979年,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是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1980年)、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1981年)等。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83年)、上海市政协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兼任)、上海文史馆馆员。2010年5月3日逝世。中医研究上,裘沛然在伤寒温病学的融合、经络研究、养生学说、中医药学术思想等方面发表许多新见解:总结疑难病症养正徐图法等“治疗八法”;力倡“伤寒温病一体论”;经络学说体现祖国医学理论中的整体观点;养生贵在“全神”,提出养生“一花四叶汤”;中医药学术基本思想上,认为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创立中医“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出版专著和主持编写《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中医历代名方集成》《中医独特疗法大全》《中国医学大成》《新编中国针灸学》《壶天散墨》等论著42部,其中主持编写《针灸学概要》《经络学说》《针灸学》《刺灸法》《腧穴学》《针灸治疗学》6部针灸学教材,数次主持或参与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编审工作,完成10门教材审改任务;自1958年以来,任《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主持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卷;2008年出版文化论著《人学散墨》。《裘沛然选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所撰论文30余篇,“疑难病症中医治法研究”获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研究的“针灸经络玻璃人”模型及脉象模型获国家工业二等奖、三等奖。课题“裘沛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被确立为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裘沛然治疗喘咳病的临床经验运用研究”课题被确立为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2005年,“裘沛然名师传承工作室”成立,系统整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曾获多项荣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上海市劳动模范(1979年)、首届“上海市名中医”(1995年)、第五届“上海市医学荣誉奖”(2008年)等。
  【邵长荣】
  男,1925年生,浙江慈溪人。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43—1951年,就读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从事西医内科,后专攻内科呼吸系病。1956—1959年,参加卫生部委托的上海中医学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深造,脱产学习3年。毕业后留校执教,承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曾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副秘书长,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9月4日逝世。是中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坚持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和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1962年在龙华医院成立第一个肺科专题研究组。先后创制“芩部丹”“三草片”“复方功劳叶”“八宝养肺汤”“雪花片”等系列抗痨中成药,开创治疗肺结核病新途径。其中“芩部丹”获全国科技成果奖。创制“三参养肺汤”“三桑肾气汤”“平咳化痰合剂”“镇平片”“保肺片”等,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首创用中药治疗矽肺病。提出活血化瘀药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栓素B2的观点,为中医治疗哮喘提供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应用补肾法结合“保肺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主持的课题“川芎平喘合剂防治支气管临床及实验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科技进步奖。主编和参与编写《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邵长荣临床经验及科研历程》等专业书籍10多部。撰写发表论文150篇。近10余年来,先后培养出研究生6名,龙华医院院内带徒2名,以全国和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身份带徒(主治医师以上)7名。2001年7月,“邵长荣传承工作室”成立。曾获多项荣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卫生局分别授予的“坚持中西医结合工作三十年,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作出贡献”表彰证书(1988年)、首届“上海市名中医”(1995年)、上海市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工作者奖(1996年)等。
  【王晖】
  男,1941年2月生,浙江慈溪人。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分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1968年9月至1971年6月,任象山石浦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医师。1971年6月至1987年6月,任宁波卫校(后改为浙江医科大学宁波分校)讲师、中医教研室主任。1987年6月至1995年5月,任宁波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1995年5月至2001年,任宁波市中医院院长。现为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是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宁波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宁波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历任省、市卫生系统中医药高级技术职称评委,《浙江中医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实用医学》常务编委。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主张“主体发展、开放兼容”的中医发展方略。对中医“气学”理论进行创新,主要有:真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运行产生“气机”和“气化”的功能状态是人之生命体自我真气开放流通、自我组织演化调节与自我客体环境因素保持升降出入、阴阳自稳的“生、长、化、收、藏”与“生、长、壮、老、已”的全开放系统;不同脏器的特异“气机”和“气化”状态,决定其生理特征;“气机失调、气化异常”是疾病发生、转归、预后的基本病机;“调畅脏腑特异气机,促进气机的功能有序”是恢复健康、促进疾病痊愈的根本方法。该理论用于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湿温病、情志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眩晕症、胆胃病等治疗均获显著疗效。致力于对辨证论治的完善创新,在辨证时主张主症、次症、或然症、兼夹症、并发症、即时症的关系处理及把握,提出症状是分析病机的出发点,病机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发生反应的内在依据,归纳基本、阶段、兼挟、潜伏、即时等五大病机。主张宏微观结合、病和证合参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方法,实施辨人定体、辨病定位、辨证定性、检测定量、科学辨证的微观病治疗,增加现代医学的学术理论成分。在遣方用药上,创制一些经验方,如三和汤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虚感冒等;将四逆散、香连丸、小承气汤三方合用,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肠炎;将小柴胡汤与桂枝龙骨牡蛎汤两方相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悸失眠等。自拟行之有效的方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等。编有《气学与糖尿病》《糖尿病保健方法》《企业家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指南》《体质的中医保健》《全国名老中医王晖学术经验撷英》等专业著作7部。撰写发表《糖尿病辨证论治新识》《王晖从气论治糖尿病的经验》《王晖运用三和汤之经验》等论文80余篇。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气学与糖尿病”“降浊合剂对肥胖气虚痰浊型糖尿病的研究”“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探讨”均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王晖传承工作室”成立。曾获多项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名中医”(1996年)等。
  【林吉品】
  男,1952年2月生,浙江慈溪人。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1976年9月至1992年7月,任慈溪市人民医院中医师、主治中医师;其中1984年10月至1992年7月,任副书记。1992年8月至2000年11月,任慈溪市中医院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任院长。2000年12月起,任主任中医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副主任委员、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慈溪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曾被宁波大学医学院等高校聘为兼职教授。擅长中医药对脾胃病的治疗。特别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治疗,提出治疗该病的“三步疗法”即消除症状、祛除病灶、善后调理,指出具体临床辨治思路,自拟益气活血阻萎汤作为祛除病灶的主要方剂。擅长对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提出恶性肿瘤带瘤生存问题;针对稍早时期恶性肿瘤的所谓综合治疗中缺少中医药治疗状况,提出综合治疗应包括中医药在内;提出重视癌前病变在肿瘤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提出对晚期肿瘤患者“急则治其标”观点;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上提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证中的几个问题”等。兼治慢性肾炎、尿毒症、黄疸、乙脑、慢性肝病、中风后遗症、外伤后遗症(颈、脑部)、咳嗽等各类疑难杂病。任副主编出版《中医药抗癌研究与临床》、参编《宁波杏林集锦》。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和进展”等多项课题研究。2012年,被浙江省卫生厅确定为浙江省林吉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负责人。曾获多项荣誉: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中医临床技术骨于”(200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名中医”(2014年)等。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5)

《慈溪年鉴(201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2014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采用分类编纂法。卷首设“特载”“大事记”“慈溪概貌”“专记”。正文部分由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组成,其中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卷末设“附录”“索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