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545
颗粒名称: 人物
分类号: K820.8
页数: 10
页码: 296-305
摘要: 本文技术了2014年慈溪市重要人物的基本内容。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纪念人物、逝世人物、慈溪中医人物。
关键词: 慈溪市 人物

内容

纪念人物
  【孙嘉绩】(诞辰410周年)
  孙嘉绩(1604—1646),原名光弼,字硕肤,明代抗清将领。今慈溪市横河镇人。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改兵部。满洲大军兵临都城,他却按兵不动,众莫测其意,嘉绩曰:”此待后至者,即举众南下尔,曷乘未集而急击之!”杨嗣昌以为:“倾国而来,安有后队?”3天后,数万清兵果然从青山口入,嗣昌以此知嘉绩精于用兵,调职外员外郎,进郎中。是役,总督卢象昇与中官高起潜分督东、西二路,象昇主战,嘉绩是之;起潜主和,嗣昌是之。后象昇战死不予恤,起潜叙功获世荫,嘉绩愤疏,招起潜怨恨,遂遭谗下狱。后得刑部尚书徐石麒营救获释。
  福王立,嘉绩起为九江兵备佥事,未赴任而南都破,清军下杭州,郡县望风降附。余姚知县王曰俞充官逃走,训导王元如迎降清兵,自署县事,遭夫役反抗。嘉绩闻讯,于清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初九日率健勇,击鼓突入县署,擒斩元如,即毁家纾难,广告乡众,从者如云。军分两营,邀同县熊汝霖主右军,自主左军,并遣使广告会稽、鄞县。次日,会稽章正宸、郑遵谦及宁绍台道于颍起兵响应。数日间,鄞县钱肃乐、慈溪沈宸荃及绍兴各属县无不响应,于六月廿五日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诸军会师钱塘江,嘉绩任右佥都御史。
  顺治三年(1646)五月,进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正欲督师夹攻杭城时,方国安等部溃败,劫去鲁王。嘉绩从乔司急回绍兴,航海至舟山追寻鲁王,疽发于背,于阴历七月二十四日死于舟山。赠太保,赐祭九坛,谥忠襄。
  【沈贞】(诞辰200周年)
  沈贞(1814—1856),字缓斋,近代抗英勇士。今慈溪市浒山街道人。少即才华过人,能作画治印,后购书数千卷,勤苦攻读,访游各地。
  清道光二十年(1840),英军驱炮舰攻陷昌国(今定海),肆意骚扰浙江沿海。八月廿一日,英国武装双桅帆船“风鸢号”由少校吉利司带领闯入杭州湾,意图溯江西犯,不料在胜山海面为大风所袭,陷入沙涂。英兵自恃兵器精良,竟强夺民船,由泥牛塘(即四塘)登岸,在胜山破户入室,大肆掳掠。三山司巡检李凝宇闻讯后,邀沈贞与共商对策,沈贞认为:“夷所恃者轮舟巨炮,今失其长技,擒之易耳!”遂召集沿途民众赶至胜山,袭击入侵英军,击毙1人,生擒全部登陆英兵23名,押送至余姚县城。
  咸丰六年(1856)卒于家,终年43岁。著述有《缓斋诗钞》《修斋语琐》《半读书屋笔谈》等数种,其《半读书屋笔谈》对三北天文、地理、历史、文艺颇多记述。
  【马宗汉】(诞辰130周年)
  马宗汉(1884—1907),原名纯昌,字子畦(一作子贻),别号宗汉子,辛亥革命先烈。今慈溪市宗汉街道人。幼读于余姚达善学堂,与具民族气节者相交往,以推翻清封建统治为己任,曾赋诗云:“世上英雄原不亏,雄才亦许常人为;如吾夙负平生志,当使声名千古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次年三月,因罢课被退学。光绪三十年,从父命考取甲辰年秀才,在浒山三山蒙学堂任教,并在浒山散发反清书籍。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九月,徐锡麟于绍兴创办大通学堂,宗汉前往求学,加入光复会。次年冬(1906年1月),随徐锡麟、陈伯平赴日,进东京早稻田大学预科,接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光绪三十二年闰四月,偕徐、陈回国,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并结识秋瑾。是年夏,拟往德国学习陆军,因祖父丧而未成行。
  光绪三十三年(1907)春,徐锡麟准备起义,函邀宗汉参加。四月三十日,宗汉向学生告别说:“吾此行不能灭虏,终不返焉。”即与在上海之陈伯平同赴安庆,复受锡麟之遣,偕伯平同返上海与秋瑾磋商采购武器。五月二十五日,赶回安庆。次日,锡麟、伯平与宗汉乘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机,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占领军械所。然众寡悬殊,伯平战死,锡麟被俘,宗汉奉命越墙潜出,但仍于半途被捕。狱中备受毒刑,七月十六日在安庆被害,年仅24岁。
  【洪允样】(诞辰140周年)
  洪允祥(1874—1933),原名兆麟,字樵舲,后改名允祥,别号佛矢,诗人。慈溪市掌起镇洪魏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求学于宁波储才学堂。光绪二十五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在蔡元培教授的经济特科班学习,与谢无量、李叔同交情最笃。光绪二十八年毕业,与钱保杭、陈屺怀在上海创办“通社”,开设“科学仪器馆”,以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次年,与钟观光、虞和钦等在上海创办《宁波白话报》。光绪三十年自费赴日本清华学堂求学,光绪三十三年回国。后由陈屺怀介绍,加入同盟会,先后在温州、山阴等地任教,与汤寿潜、马一浮等为莫逆交。
  宣统二年(1910),陈屺怀任上海《天铎报》社社长,邀请洪任笔政(主编),抨击时政,宣传革命。翌年,因报董易人,洪离开报社,赴定海中学任教。1915年客居杭州,与李叔同吟诗唱酬,交往甚密,并经李介绍,加入南社。1917年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至该校讲授《中国通史》和《中国法制史》。未几南归,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1918年起。在宁波任浙江省第四中学兼第四师范学校(后合并为省立第四中学)国文和历史教员。创办《校友会杂志》。五四运动中,组织学生成立“殖群社”,发动抵制日货。
  1933年4月18日,病逝于宁波,终年60岁。洪允祥一生力学,博通经史,常将历代治乱兴衰之因果,举以为教,使学生知古鉴今,多所成就。工骈文,喜作诗,性嗜酒,嬉怒笑骂,人称“狂生”。书法宗汉隶,古朴遒劲。著有《悲华经舍文存》2卷、《诗存》5卷、《小说存》1卷和《书牍》2卷。
  【沈邦祺】(诞辰110周年)
  沈邦祺(1904—1941),又名松龄、鸿毅,革命烈士。慈溪市观海卫镇埂田村人。1921年考入宁波毓才中学,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毕业,参加进步组织“慈北旅甬青年社”,编辑出版《慈北青年》,揭露社会之黑暗,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慈北农民运动。1927年3月,任宁绍台农民协会特派员,领导农民斗争土豪劣绅。曾带领观城七八百名农民进城,迫使县知事当场释放因上年闹荒暴动而被捕的农民。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沈邦祺根据中共宁波地委指示隐蔽外地。同年7月秘密还乡,重建党组织。11月,中共宁波组织准备发动浙东暴动,沈为慈溪县委委员、慈北暴动点军事负责人。不料,暴动计划泄露,他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先后以小学教师身份隐蔽在镇海、慈溪、定海、上海、鄞县等地。1939年春,沈邦祺与宁波党组织接上关系,并在鄞东五乡碶、东吴、莫枝堰一带从事抗日宣传活动。次年2月,回乡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1年4月,宁波沦陷,沈邦祺等奉宁属特派员指示组建抗日武装,被慈溪国民兵团十三中队逮捕,越狱未成,6月10日被杀害于五洞闸,时年38岁。
  【虞家芝】(诞辰110周年)
  虞家芝(1904—1969),民主人士。慈溪市观海卫镇古窑村人。1937年任护东乡副乡长,因国民党政府借抗日名义征苛捐杂税,鱼肉人民,虞家芝极为不
  满,愤然辞职。
  抗日战争期间,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四大队进驻古窑,大队部设虞家芝家。部队纪律严明,领导平易近人,虞家芝深受感动,遂主动协助部队筹款、收税及传递情报,积极团结各界人士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当时部队缺乏武器,家芝带头捐献步枪,动员本村及邻村有关人士将私用枪支及乡公所枪支献给部队。1941年,迁居掌起桥,联络工商界,从上海采购军民急需品运三北,使市场得以稳定。1943年,三北遭受自然灾害,霍乱流行,虞响应中共号召,与陈奎山等创办普济医院,聘请上海医生,免费为群众治病;同时从上海运来大米,救济灾民。同年7月,与朱祖燮、叶志康等出席慈镇姚抗建工作推进会常委会议。1944年,任三北抗日自卫委员会副主任。次年1月,积极支持浙东行政公署创立浙东银行,发行抗币。
  1945年10月初,部队奉命北撤,虞暂离乡赴沪。翌年初回乡。即被国民党县政府以“通匪”罪逮捕,经友人沈嘉士等营救获释,重返上海,在鼎记菸行任职员。但仍关心在家乡坚持工作的革命组织,设法说服当地工商界人士捐献物资,帮助解决困难。
  上海解放后,曾协助公安部门捕捉匪徒、特务。1950年,回乡参加土地改革运动,并发起在师桥筹建三北医院。同年,被选为县人民委员、县水利委员会副主任,后任慈北酒厂经理兼厂长、县工业公司副经理、县工商联主任,还被选为县人民代表、县政协常委。
  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撤销一切职务,下放农村劳动。后调慈北酒厂当司炉工。1961年移居湖州三儿家。“文化大革命”开始,遭到迫害,1969年12月1日去世,终年66岁。
  【包容】(诞辰120周年)
  包容(1894—1975),原名成芳,字伯度,农学家。慈溪市白沙路街道墙里村人。13岁入白沙昌明小学,15岁考入县立高小,后入慈溪锦堂初等农业学校。1912年6月,由吴锦堂选派,与同学童瑺(玉民)同去日本,入冈山县立农校。因遭日本人讥讽,发愤学习,成绩每得头名,校长特准免缴学费。后又与童瑺一同考入鹿儿岛高等农林学校(不久改称鹿儿岛大学农学部),因成绩特优,日本报纸曾以《优秀之中华民国留学生》为题予以报道。
  1919年回国,任教于直隶公立农业专门学校(后改称河北大学农学院)。1927年任教于浙江大学农学院,后又兼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主任。1929年任上海市政府农林场场长,其间曾任上海市文官考试委员会典试委员,兼任南通学院农科教授,从事农林教育科研工作。
  抗日战争初期,在丽水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后派驻宁波,担任战时物产调整工作。1940,年任硫酸厂工程师兼秘书,翌年任福建省政府专员,驻永安农业改进所。1942年,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教授,在艰苦环境中讲授分析化学、土壤肥料及酿造学等课。
  抗日战争胜利后即去台湾,任台湾糖业监理委员会委员。1946年6月改任糖业接收委员。翌年8月任虎尾甘蔗示范场场长,兼任大林糖厂厂长。1950年7月改任虎尾蔗作改良场场长,推广“南非N:CO310”甘蔗品种,奠定台湾糖业发展基础。1954年7月任台湾屏东农业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及农化科主任。1963—1967年间3次担任台湾省特种考试典试委员,曾一度代理屏东农专校长。1975年病逝,终年82岁。著有《广西农林考察记》《农产制造学》《肥料学》《土壤学》及译作《气象学新编》等,均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出版。
  【施叔范】(诞辰110周年)
  施叔范(1904—1979),幼名德范,一名束范,自号施髯、老髯、衰髯,诗人。慈溪市坎墩街道直塘村人。初读于邻村私塾,稍长从师,专攻历史暨诗文。后在近邻执教。1933年秋,在上海与邓散木等结“哭社”吟诗会友。1935年,任上海友声旅行团秘书兼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各地爱国运动高涨,施叔范在《新闻报》《申报》发表文章,力主抗日。抗日战争爆发后,施叔范先后任余姚实获中学教师、余姚县粮食运销处秘书、余姚抗日自卫委员会常委,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并主编《浙东日报》。所撰社论抨击时弊,伸张正义,深合民意。
  1941年4月,余姚沦陷。新塘成立姚北自卫委员会,施任副主任;7月又组织成立姚北抗日自卫大队,任大队长,锄奸除暴,敌伪恨之,悬赏万元,购其首级。施叔范备受威胁,不得已于秋季离乡远走,寄迹浙东、浙西的山水间,每以诗歌鼓励将士,所作诗篇,结集为《流亡诗草》,为人传诵。后经余姚县长林泽推荐,延为浙西行署参议。抗日战争胜利后,施叔范回上海,与唐云、邓散木、沙千里、杨达邦等老友重逢,常以文酒自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施叔范曾去革命大学学习。卒业后,在中国石油公司浙江分公司工作。1952年被错定为“历史反革命”,入狱1年,遣返原籍。1964年,为姚慈两县县志编纂筹备处撰写人物史料10余篇。1979年5月6日病逝于余姚朗霞镇女儿家,终年76岁。1986年平反。
  施叔范一生创作诗歌1500余首,所作游记及诗歌曾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文化大革命”中,诗稿大多散失。晚年追忆旧作,并赋写《寄台湾同胞》等新作,后由其子搜寻古近体诗450余首,编成《施叔范遗诗》。
  【叶明】(牺牲70周年)
  叶明(1918—1944),女,原名水仙,革命烈士。慈溪市龙山镇叶家村人。家境贫寒,14岁到上海,在南洋烟草公司当童工。后在华东烟厂做工,结识中共党员,积极宣传抗日,特意戴一枚刻有“抗日”字样的铝质戒指。人劝阻之,以免受害,叶明昂首回答:“抗日还怕死?”旋被厂方开除。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明在上海难民收容所工作,后参加新四军。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夏末,随新四军三支队先头部队至铜(陵)南(陵)繁(昌)地区,发动群众抗日,建立群众团体,发展积极分子入党,1939年秋,任中共繁昌县委妇女部长。叶明身着农村姑娘衣妆,头扎红头绳,学着皖南话,下村与农民谈心,帮助解决困难,组织农民自卫武装猎户队,搞二五减租,支援前线,工作极为出色。1941年起,先后任中共无为县委委员兼二区区委宣传科长、三区区委书记等职。
  1944年,叶明任中共桐城县沿江区委书记,战斗在敌、伪、顽三角地带,机智勇敢,视险若夷。7月,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国民党桐城警备司令部设宴劝降,叶明掀翻餐桌,怒骂敌人,被残酷杀害于东郊乌石岗上,年仅27岁。墓在安徽桐城县烈士陵园。
  【虞颂庭】(诞辰100周年)
  虞颂庭(1914—2010),医学家。慈溪市观海卫镇洞桥村人。11岁离开故乡,受行医的父亲影响,高中毕业后考取北平燕京大学,继而考上协和医学院,1939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留校任外科助理住院医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虞颂庭不甘当亡国奴,与女同学俞霭峰(后结成夫妻)一起历尽艰险,奔赴抗战大后方。中途在桂林、贵阳滞留,漂泊行医。1944年从衡阳去重庆。
  1947年,虞颂庭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泌尿科进修。1948年回国,在天津医院主持外科工作。1950年夏,受聘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泌尿科外科,负责建立泌尿科门诊及病房,并在医学院讲授泌尿外科学,两年中往来奔波于京、津两地。
  虞颂庭历任天津市总医院外科主任,天津医学院教授、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和美国西北大学客座教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市第六届至第八届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宁波经济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等。
  虞颂庭在学科研究上运用遗传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法进行研究,发表和组织编写多篇论文和医学书籍。代表性论著有《尿乳酸脱氢酶同工酶5及尿2微球蛋白在泌尿系感染定位论断的应用》等。曾获天津市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中华泌尿外科学会荣誉证书等,先后任中华泌尿外科学会的副主任委员和名誉顾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国际外科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资深会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副总编辑等学术职务。
  2010年5月18日在天津逝世,享年97岁。
  【姚云龙】(诞辰90周年)
  姚云龙(1924—2008),慈溪市观海卫镇鸣兴村人。1937年毕业于鸣鹤敬乐小学,次年离家去上海九江路合利元药材行当学徒,三年学习期满后升为职员。194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乾昌药行,分设于上海、中国香港两地。1948年去香港。1953年,独资在香港开设民生药行,凭着熟悉药材业务,又能掌握市场信息,药材不仅销售香港,而且销往中国台湾、新加坡、越南等地区和国家,成为香港有名的国药业企业家。任香港民生药行董事长、香港甬港联谊会名誉会长。
  1985年后,姚云龙多次向家乡捐资助建云龙中学、鸣鹤中学、鸣鹤中心小学、三北书画院、鸣鹤卫生院、鸣鹤自来水厂、鸣鹤敬老院,修复浙东名刹金仙寺,设立云龙中学发展基金等,并投资成立多家企业。1988年6月,姚云龙与浒山友谊羊毛衫厂合资成立联兴羊毛衫有限公司,所得利润全部作为云龙中学发展资金。又与浙江省医药公司合资兴办当时全省最大的中药加工中心——春江医药有限公司,年药材加工能力2000吨。1993年7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姚云龙“荣誉市民”称号;1997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爱乡楷模”称号。
  2008年8月19日在香港逝世,享年85岁。
  逝世人物
  【罗样根】
  罗祥根(1920—2014),慈溪市观海卫镇大岐山村人。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五洞闸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人民公社党委书记,慈溪县棉花科学研究所所长、县第一届科协主席,第四、第五届中共慈溪县委常委,第一、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52年,创办全省最早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带领群众植棉,并总结出科学的植棉经验。毛主席亲自批示:“这个浙江省慈溪县五洞闸合作社的了不起的事例,应当使之传遍全国。”1955年,领导全社种植1380亩棉花,获得丰收。同年获农业部爱国丰产奖。被授予全国农业增产模范。名载《中国人名大词典·当代人物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2014年2月1日在家中去世,享年95岁。
  【陈嗣雪】
  陈嗣雪(1924—2014),原名雅范,慈溪市浒山街道人。陈之佛长女。1941年进入四川璧山吕凤子先生创办之正则绘绣专科学校,师从乱针绣(又名“飞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学习绘绣。1943年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4年间除受父亲陈之佛教导外,先后受教于徐悲鸿、丰子恺、傅抱石、黄君璧、谢稚柳等名师,主修国画。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之后移居中国台湾,曾任台湾养真绘绣研究社社长。她把“乱针绣”发扬光大,发明“虚实法”“绕丝法”“铺棉法”等方法,曾获金爵奖章与文建会荣誉奖章。1967年在台北举行乱针绣个展。1977年应美国纽约圣若望大学之邀,讲演乱针绣艺术。1991年在台北举行绘绣回顾展,展出绘绣精品70幅。2004年在南京博物院举办刺绣个展。2009年5月,台湾“中央大学”举办“针情画意——陈嗣雪个展”,展出她的乱针绣作品和国画创作。2004年台湾雄狮美术出版社出版《飞针走线:陈嗣雪的乱针绣》。2014年9月29日在台湾去世,享年91岁。
  慈溪中医人物
  【综述】
  特录辑选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遴选确定的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和评选的两届“国医大师”中慈溪籍著名中医4人。按出生日期排序。
  【裘沛然】
  男,原名维龙,1913年1月生,浙江慈溪人。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确定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9年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首届“国医大师”。7岁入私塾,11岁就读国学专修馆,师事施叔范。1928—1930年,跟叔父裘汝根学针灸,熟悉针灸要籍、中医经典,渐次粗通医理。1931—1934年,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更名为私立上海中医学院)。读书期间,在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整理其临证处方,编成《丁方集成》;请益名家谢观、夏应堂、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等。1934年9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先后在慈溪、宁波、上海等地自开诊所。1958年,应聘入上海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育和研究,历任针灸学教研室副主任,经络学、内经、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等教研室主任,基础部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名誉主任。1979年,任上海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90年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和同济大学兼职教授。是国家科委中医组成员(1980年)、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1981年)等。曾任上海市政协常委(1983年)、上海市政协医卫体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兼任)、上海文史馆馆员。2010年5月3日逝世。中医研究上,裘沛然在伤寒温病学的融合、经络研究、养生学说、中医药学术思想等方面发表许多新见解:总结疑难病症养正徐图法等“治疗八法”;力倡“伤寒温病一体论”;经络学说体现祖国医学理论中的整体观点;养生贵在“全神”,提出养生“一花四叶汤”;中医药学术基本思想上,认为中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综合学科。创立中医“三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出版专著和主持编写《中医历代各家学说》《中医历代名方集成》《中医独特疗法大全》《中国医学大成》《新编中国针灸学》《壶天散墨》等论著42部,其中主持编写《针灸学概要》《经络学说》《针灸学》《刺灸法》《腧穴学》《针灸治疗学》6部针灸学教材,数次主持或参与卫生部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统编教材编审工作,完成10门教材审改任务;自1958年以来,任《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编兼中医学科主编,主持编写《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卷;2008年出版文化论著《人学散墨》。《裘沛然选集》获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著作奖一等奖。所撰论文30余篇,“疑难病症中医治法研究”获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主持研究的“针灸经络玻璃人”模型及脉象模型获国家工业二等奖、三等奖。课题“裘沛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研究”被确立为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裘沛然治疗喘咳病的临床经验运用研究”课题被确立为科技部“支撑”计划课题。2005年,“裘沛然名师传承工作室”成立,系统整理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曾获多项荣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上海市劳动模范(1979年)、首届“上海市名中医”(1995年)、第五届“上海市医学荣誉奖”(2008年)等。
  【邵长荣】
  男,1925年生,浙江慈溪人。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确定为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43—1951年,就读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从事西医内科,后专攻内科呼吸系病。1956—1959年,参加卫生部委托的上海中医学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深造,脱产学习3年。毕业后留校执教,承担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和科研工作,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任医师。曾任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和副秘书长,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9月4日逝世。是中国第一代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坚持运用中医中药理论和经验,结合现代医学知识,1962年在龙华医院成立第一个肺科专题研究组。先后创制“芩部丹”“三草片”“复方功劳叶”“八宝养肺汤”“雪花片”等系列抗痨中成药,开创治疗肺结核病新途径。其中“芩部丹”获全国科技成果奖。创制“三参养肺汤”“三桑肾气汤”“平咳化痰合剂”“镇平片”“保肺片”等,用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首创用中药治疗矽肺病。提出活血化瘀药可降低哮喘患者血栓素B2的观点,为中医治疗哮喘提供疗效考核的客观指标。应用补肾法结合“保肺功”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较好。主持的课题“川芎平喘合剂防治支气管临床及实验研究”获上海市卫生局中医科技进步奖。主编和参与编写《邵长荣实用中医肺病学》《邵长荣临床经验及科研历程》等专业书籍10多部。撰写发表论文150篇。近10余年来,先后培养出研究生6名,龙华医院院内带徒2名,以全国和上海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身份带徒(主治医师以上)7名。2001年7月,“邵长荣传承工作室”成立。曾获多项荣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市卫生局分别授予的“坚持中西医结合工作三十年,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作出贡献”表彰证书(1988年)、首届“上海市名中医”(1995年)、上海市首届中西医结合优秀工作者奖(1996年)等。
  【王晖】
  男,1941年2月生,浙江慈溪人。200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分别确定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1968年9月至1971年6月,任象山石浦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医师。1971年6月至1987年6月,任宁波卫校(后改为浙江医科大学宁波分校)讲师、中医教研室主任。1987年6月至1995年5月,任宁波市卫生局中医处处长。1995年5月至2001年,任宁波市中医院院长。现为主任中医师,浙江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兼职教授。是浙江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宁波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宁波市医师协会副会长、宁波市老医药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历任省、市卫生系统中医药高级技术职称评委,《浙江中医杂志》《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现代实用医学》常务编委。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主张“主体发展、开放兼容”的中医发展方略。对中医“气学”理论进行创新,主要有:真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其运行产生“气机”和“气化”的功能状态是人之生命体自我真气开放流通、自我组织演化调节与自我客体环境因素保持升降出入、阴阳自稳的“生、长、化、收、藏”与“生、长、壮、老、已”的全开放系统;不同脏器的特异“气机”和“气化”状态,决定其生理特征;“气机失调、气化异常”是疾病发生、转归、预后的基本病机;“调畅脏腑特异气机,促进气机的功能有序”是恢复健康、促进疾病痊愈的根本方法。该理论用于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湿温病、情志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眩晕症、胆胃病等治疗均获显著疗效。致力于对辨证论治的完善创新,在辨证时主张主症、次症、或然症、兼夹症、并发症、即时症的关系处理及把握,提出症状是分析病机的出发点,病机是机体对致病因素发生反应的内在依据,归纳基本、阶段、兼挟、潜伏、即时等五大病机。主张宏微观结合、病和证合参的中西医结合辨证方法,实施辨人定体、辨病定位、辨证定性、检测定量、科学辨证的微观病治疗,增加现代医学的学术理论成分。在遣方用药上,创制一些经验方,如三和汤治疗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体虚感冒等;将四逆散、香连丸、小承气汤三方合用,治疗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肠炎;将小柴胡汤与桂枝龙骨牡蛎汤两方相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心悸失眠等。自拟行之有效的方剂,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神经官能症、耳源性眩晕等。编有《气学与糖尿病》《糖尿病保健方法》《企业家常见病中医药防治指南》《体质的中医保健》《全国名老中医王晖学术经验撷英》等专业著作7部。撰写发表《糖尿病辨证论治新识》《王晖从气论治糖尿病的经验》《王晖运用三和汤之经验》等论文80余篇。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宁波市中医院内分泌科学术带头人。主持多项省市级课题,“气学与糖尿病”“降浊合剂对肥胖气虚痰浊型糖尿病的研究”“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阴虚热盛、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的探讨”均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王晖传承工作室”成立。曾获多项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6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9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名中医”(1996年)等。
  【林吉品】
  男,1952年2月生,浙江慈溪人。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确定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共党员。1976年,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1976年9月至1992年7月,任慈溪市人民医院中医师、主治中医师;其中1984年10月至1992年7月,任副书记。1992年8月至2000年11月,任慈溪市中医院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任院长。2000年12月起,任主任中医师。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宁波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副主任委员、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慈溪市中医药学会会长。曾被宁波大学医学院等高校聘为兼职教授。擅长中医药对脾胃病的治疗。特别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的治疗,提出治疗该病的“三步疗法”即消除症状、祛除病灶、善后调理,指出具体临床辨治思路,自拟益气活血阻萎汤作为祛除病灶的主要方剂。擅长对恶性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提出恶性肿瘤带瘤生存问题;针对稍早时期恶性肿瘤的所谓综合治疗中缺少中医药治疗状况,提出综合治疗应包括中医药在内;提出重视癌前病变在肿瘤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提出对晚期肿瘤患者“急则治其标”观点;在第二届国际中医药肿瘤大会上提出“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证中的几个问题”等。兼治慢性肾炎、尿毒症、黄疸、乙脑、慢性肝病、中风后遗症、外伤后遗症(颈、脑部)、咳嗽等各类疑难杂病。任副主编出版《中医药抗癌研究与临床》、参编《宁波杏林集锦》。发表论文20余篇。承担浙江省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和进展”等多项课题研究。2012年,被浙江省卫生厅确定为浙江省林吉品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计划负责人。曾获多项荣誉:被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浙江省中医临床技术骨于”(200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名中医”(2014年)等。
  (转载自《宁波年鉴2015》)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5)

《慈溪年鉴(201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2014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采用分类编纂法。卷首设“特载”“大事记”“慈溪概貌”“专记”。正文部分由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组成,其中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卷末设“附录”“索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