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重点提案选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349
颗粒名称: 委员重点提案选介
分类号: D628
页数: 4
页码: 89-92
摘要: 本文技术了201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慈溪市委员会委员重点提案选介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关于治理雾霾等严重空气污染的建议、关于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关于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建议、关于打造慈溪职业教育新高地的建议、关于推进产业兼并重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关于进一步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建议。
关键词: 慈溪市 政治协商会议 提案选介

内容

【关于治理雾霾等严重空气污染的建议】
  杜立东委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应对雾霾等严重污染空气。完善空气质量监测,建立空气质量发布体系和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出台应急措施,建立应对雾霾等重度空气污染的长效机制;加大对建筑工地、粉料堆场等场所及运输过程的检查、监督和违规处罚力度,减少扬尘的危害;继续对废塑料加工行业保持高压态势,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监管,防止非法废塑料加工反弹;加大对重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使用远程监控系统等设施实施监管,加大检查、监督和违规处罚力度,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推广公交车和出租车试用混合动力,以此减少私家车出行,加强车辆尾气环保检测;建立空气污染治理考核体系,健全监督监管体系,确认责任主体,制定责任目标。
  市政府回应:强化工业废气治理,开展重污染行业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腾笼换鸟”,完成11.5万吨化纤行业的淘汰工作,持续推进3000吨有色金属熔炼和2万吨轧钢项目的淘汰工作。强化源头控制,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准入,把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开展垃圾乱焚烧乱倾倒专项整治活动,扩大排污申报、排污许可和污染源在线监管网络覆盖面,积极推进重污染企业“刷卡排污”。强化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构建绿色交通。加强机动车尾气检测日常监管工作,开展黄标车提前淘汰工作,调整扩大黄标车及无标车限行区域。加快实施客运交通节能改造项目,更新LNG公交车49辆,天然气双燃料等清洁能源出租车214辆。强化扬尘治理的分类管理,开展各类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建筑工地、工程车辆防尘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中心城区投入8辆洒水车、2辆冲洗车加强道路保洁抑制道路扬尘,保洁面积约56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55%
  【关于扎实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九三学社慈溪市综合支社建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注重实效,治管并举。实现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品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强化责任意识,落实目标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三级河长管理制,把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各部门主要考核内容,加大对“河长”、河长单位、镇(街道)主要负责人、有关部门的考核力度。着眼源头管理,全方位控制生活污水,积极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科学规划畜禽养殖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强监督检查,狠抓截污纳管工作的落实,积极整治工业重点行业的污染排放,加快城乡治污设施基础建设,大力推进城区河道和农村“沟河塘”清淤疏浚活水工程。加强宣传引导,形成全民治水的氛围,探索建立水环境志愿者队伍,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水环境整治。
  市政府回应:加强考核监督,确立河长制、巡督查制和考评问责制,将此作为治水的重要制度支撑和工作载体不断进行深化完善。重生活污水治理,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举措,制定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办法”2014年度村域污水治理工程实施52个以上,受益,农户4.6万户。重工业转型升级,开展废塑料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取缔关闭废塑料生产经营户5600余家、关停交易市场5个、查扣废塑料运输车辆1000余辆、清运废塑料8万余吨,拆除废塑料违章建筑10余万平方米。重农业面源治理,以畜禽养殖整治为重点,开展禁养区非法养殖场专项整治工作,全年关闭畜禽养殖场45家。重点实施城镇建成区、工业区截污纳管和农村集居区污水纳管治理。累计完成污水管网接纳单位6935个。出台工业治污三年行动计划,将重点污染源企业、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电镀、造纸、印染、化纤、铝氧化等行业的65家企业,确定为全市2014年度重点环境监管企业。建成东部、北部和教场山污水集中处理厂,并谋划启动西部污水处理厂,完成西二泵站和中二泵站超越管试点工程。围绕34条市级“河长”河道及相应支流,开展河道清淤及河道两岸拆违工作,同步开展镇级河网清淤清障及西河区浦梢清淤工作,消除阻水节点。
  【关于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建议】
  农业农村组建议:适应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积极有效抗击日益严峻的自然灾害,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农业风险保障能力,建立“自然灾害救助基金”,创新金融保险服务机制,完善大灾风险分散分担机制,组建“现代农业风险保障基金”。完善防灾组织建设,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建立“自然灾害应急联动机制”,设立“卫星通信联络系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设施农业建设标准,加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速度,为一线种植、养殖农业企业在建造冷库、站房等临时设施时提供土地、资金和技术上的帮助和支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做好防灾技术保障,加强市、镇、村三级防灾队伍建设。完善预警服务机制,提高灾害预报水平,建立“多级合作、统一指导”的工作机制。
  市政府回应:完善金融服务,提高风险保障能力,2006年在省内率先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目前保险险种16种,累计参保12.3万户次,保额17.5亿元,保费0.61亿元,理赔1万余户次,理赔金额0.52亿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调整完善《慈溪市防汛防台应急预案》,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成立应急队伍,保障灾害性天气发生时的预警信息发布和通信畅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对基本农田区域的土地平整、农田道路修建及灌排渠道的开挖和疏通,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强农田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化设施农业政策引导和标准化建设上,出台设施化发展扶持政策;加快推进骨干河道建设,建成”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197.6千米,蓄水容增加到8800万立方米。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做好防灾技术保障,鼓励农业科研院校、大专院校在在慈溪建立科研基地,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财政补助一事一议。完善预警服务机制,提高灾害预报水平,通过加快气象硬件设施建设,培训和提高预报一线人员业务技能,完善业务工作操作规程,创新气象为农服务方式等,不断提高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和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关于打造慈溪职业教育新高地的建议】
  无党派人士界建议:优化中职教育的发展环境,加强舆论引导和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的保障水平,提供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把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作为吸纳、引进人才的突破口,扩大办学自主权,根据专业发展、社会需要及自身条件,学校自主确定或调整专业设置;加大经费投入,安排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实训设施设备、师资培养、交流合作及自身发展;改进职业学校的办学水平,重视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和培养工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拓宽校企的合作领域,总结校企合作成功经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加快中高职的衔接步伐,做好专业、课程体系、师资培养衔接工作。
  市政府回应:高起点谋划职业教育。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融通体系、校企融合体系;根据产业转型升级、未来人才需求实际,在今后五年形成“111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开展国有民办改革试点和公办职高机制创新;选择条件相对成熟的中职学校1所,在确保现有财政投入不变和现有教师身份不变的前提下,开展探索发展国有民办改革试点办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校企合作保障机制、深化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拟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政策支持与保障。从政策、人才、资金上加强对职业教育的保障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关于推进产业兼并重组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建慈溪市基层委员会建议:加快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进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区域资本市场建设,通过政府引导,运用市场化手段,鼓励全市优质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规范经营管理,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切实推进联合兼并重组,培育大企业,鼓励支持优势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参股等多种形式,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境)兼并重组及投资合作,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强骨干企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盘活土地资源,规范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的治理。
  市政府回应: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造,对福尔达、横河模具和人健药业等拟上市企业股份制改造予以奖励,奖励金额150万元。积极引导企业到周边地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融资,有金凯机床、赛冠车业2家企业在省、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推进联合兼并重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企业联合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开展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摸底调查,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1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发放问卷调查。拟定联合兼并重组扶持政策实施细则,加大土地资源的盘活和配给,进一步全面开展土地消化利用专项行动,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006亩,消化利用“供而未用”土地3484亩。
  【关于进一步发展公益性社会组织的建议】
  夏赟委员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公益服务性社会组织壮大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登记准入门槛,拓展资金来源渠道,探索建立公益性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或发展专项基金。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公共服务制度,支持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注重建章立制,完善监管体系,进一步理顺各种监管关系,民政部门重点承担与准入登记有关的法律责任,行业主管部门依法承担相应的行业监管责任,健全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通过评选、表彰、典型宣传等,让优秀组织和个人享有较高的荣誉和社会地位,褒扬激励更多民众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壮大公益服务队伍。
  市政府回应:积极完善相应政策保障机制。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政策,大胆创新试行管理登记办法。2012年开始尝试降低准入门槛,简化登记手续,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全面推动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持续抓好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积极筹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参照上海浦东、嘉兴等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模式,市级成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机构,由其以技术支持的模式参与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运营和本地团队的培养,形成由政府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方构成的双层管理模式。强化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专项投入10余万元,通过邀请相关专家和学者,对全市500余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开展了综合业务培训,促进社会组织人才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年轻化。
  【关于进一步加快物流业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
  陈虹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物流企业的扶持力度,选择若干重点物流企业,结合企业不同情况,邀请专家为其量身打造发展战略,三年一轮评估筛选,培育全市物流业龙头老大,开展三年扶弱行动,进而促进物流市场的规范化运作。进一步引导物流企业创新转型,鼓励物流企业加快由传统物流模式向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引入先进的物流理念。加快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的广泛应用。鼓励制造型企业将物流等非核心环节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金融业加大对物流业的融资支持,建立一个“慈溪市物流业发展引导基金”;积极探索建立物流相关指标的统计制度。
  市政府回应:引导物流企业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制定出台《慈溪市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2014—2016)》将现代物流业纳入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每年安排3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鼓励物流企业规模化、智能化和特色化发展。鼓励引导物流企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年物流营业收入达到3000万元的国标A级以上物流企业,按其当年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力超过全市年初预算增长率以上部分给予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全面梳理并落实物流业“营改增”政策,进一步促进物流企业扩大投资,扩大规模,着手建立“营改增”税收风险管理分析系统,规范物流业生产经营,防止物流业经营风险,促进物流企业健康发展。引导物流企业服务创新和智能化发展,鼓励供应链物流等新兴物流业态发展,推动智慧物流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创新发展,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电子商务、传统商贸深度融合发展。加强物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对推出“物流直通车”系列信贷产品,专门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设立了由市财政出资3000万元,总规模2亿元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专项投资于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5)

《慈溪年鉴(201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2014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采用分类编纂法。卷首设“特载”“大事记”“慈溪概貌”“专记”。正文部分由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组成,其中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卷末设“附录”“索引”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岑云益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