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5)》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298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636.2
页数: 20
页码: 1-20
摘要: 本文技术了2014年慈溪市政府信息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扎实提升新常态下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水平(节选)、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关键词: 慈溪市 特载 改革

内容

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依法治市
  扎实提升新常态下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水平(节选)
  ——在中共慈溪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
  市委书记 卞吉安
  一、2014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4年,是内外宏观环境严峻、改革发展任务繁重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常委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科学研判、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抓转型、治环境、促改革、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113亿元,增长8.5%;财政总收入196.9亿元,增长19.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万元和2.3万元,增长9.5%和11%,在2014年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排名第五。
  一年来,我们大力弘扬“担当”精神,把上级决策部署与慈溪发展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在深化拓展中整体推进。通过专题报告会、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坚决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全面部署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网上正能量传播。部署开展转型升级突破年、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治水强基攻坚年“三个年”活动,组织实施全面深化改革研究,推进阶段性重点工作的落实见效和长远发展的谋划布局。贯彻建设“两美”浙江战略部署,在市委全会上作出建设美丽慈溪的决定,结合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抓好各项举措落实,并顺利通过创建技术评估。加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和顶层设计,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民营经济改革、金融创新、政府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调整滨海经济开发区“区镇合一”体制,支持政府完成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成为全省6个“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试点之一。按照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更新、中心镇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文化商务区、城西休闲商务区等重点功能板块有序推进,周巷、观海卫在小城市培育和卫星城市建设中考核优秀,4个镇列入宁波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三。
  一年来,我们切实强化“有为”意识,把即期稳增长与长远促转型紧密结合起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在精准施策中逐步提升。面对复杂经济形势,及时调整完善产业政策,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和主动应对,组织开展“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专项行动,积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成立风险企业协调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防控金融风险,推动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了经济平稳发展。统筹发挥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支撑作用,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招商引智“一号工程”,引进了海尔产业园、新加坡丰树现代服务产业园等优质项目,新引进“上林英才”计划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团队)3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亿元,增长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亿元,增长12.1%,自营出口93.6亿美元,增长6%。协调推进工业强市建设、服务经济提振和现代农业发展,深入抓好“四换三名”工程、电子商务产业倍增计划和农业“两区”建设,成为省“腾笼换鸟”先进县市和省首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省第一。优化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科技创新动力,市场主体突破10万家,滨海经济开发区升级为省级开发区,科教园区加快建设,中科院系统两大平台进展顺利,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突破百家,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
  一年来,我们积极倡导“实干”导向,把阶段集中攻坚与长效机制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些重点难点工作在汇聚合力中落实突破。全民参与实施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及十大专项行动,加强督促协调,推动“河长制”、水环境执法等措施落实到位,消灭“垃圾河”91条,完成“黑河”“臭河”治理100条118千米,全市79个水质较差的监测点位,整治前五类以上水质断面仅3个,2014年最好时上升到40个。以“3410”无违建创建为载体,以涉河违建、宗教场所违建等为重点,纵深推进“三改一拆”拆除违法建筑191.5万平方米、“三改”200.8万,平方米,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127.7%和223.1%。根据群众反映热点,组织开展“八整治一征迁”专项行动,完成铝压(浇)铸、喷涂漆、拖鞋等行业整治,取缔城区马路市场6个,查处农副产品偷盗案件134起。针对平安建设更高要求和更重任务,围绕平安创建“九连冠”目标,突出抓好基层基础、重点难点和责任落实,平稳处置“11.29”火灾事故,痛定思痛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1—11月全市安全生产事故同比下降11.2%,全年刑事发案下降0.6%,没有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一年来,我们忠实践行“为民”宗旨,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办好民生实事紧密结合起来,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在服务群众中明显改进。发扬认真精神,强化问题导向,从紧、从严、从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推行公务员“岗位对责、绩效对账”,深入实施“三十佳双末位”评选,深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状况评价,试点开展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激励党员干部奋发干事。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完成村(社区)“五多”事项清理和15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转,全面推行“圆桌夜谈”,实现镇(街道)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全覆盖,健全联系服务群众长效机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大力推进21项“四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制定完善党员干部作风监督长效机制,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标准,深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大行动计划和十大类惠民项目,交通治堵、居民养老等民生难题取得新突破,长邱线、青少年宫北路北延等道路通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4%。大力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深入实施“文明慈溪”系列活动和公共文化服务惠民工程,向社会开放学校体育场馆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建成文化礼堂48家,慈林医院投入运营,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市评估,成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同时,市委常委会高度重视抓好自身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注重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市委常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增进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作用,严格履行党管武装责任,进一步推动形成了全市上下同心谋发展、合力干事业的良好局面。
  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要清醒认识、时刻警觉。尤其是四个矛盾集中暴露出我们工作中存在不足:一是经济下行压力与稳增长促转型之间的矛盾,二是公共财政收入趋紧与刚性支出增加之间的矛盾,三是群众需求提升与公共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四是工作任务繁重与干部能力作风之间的矛盾。这些问题、困难和挑战,我们要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再出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分别从改革和法治的角度,研究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也为我们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治理的不同手段,改革具有变动性和挑战性,而法治更多强调稳定性和规范性,但两者在本质属性和价值追求上又是根本一致的,最终统一于确保经济社会发展既活力迸发又规范有序。当前,慈溪发展进入更加注重内涵质量的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新征程,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艰难转型的重要关口,发展的目标要求、形势任务和支撑条件已发生根本变化,要延续昨天的优势、续写明天的辉煌,既要继续大力弘扬慈溪干部群众敢闯敢试、锐意改革的优良传统,让一切创新创造的活力充分涌流;又要使全面深化改革运行在法治轨道上,确保活力的激发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正能量,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推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再以改革创新求跨越、以依法治理来提升。
  (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是适应新常态下新发展,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推进“四轮驱动”和乡镇企业率先改制,以全民创业激活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外贸启蒙”和“千军万马奔外向”活动,以强大外需拉动发展;进入21世纪,又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和城镇平台,以高速投入扩张发展。这一步步发展历程昭示我们,每个发展阶段都要有适应发展规律要求的动力和模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结束,原有发展动力弱化,发展面临诸多“两难”甚至“多难”困境。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行。如何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需要我们因时而变、适时而动,坚持用深化改革的办法破解经济发展中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简政放权强化政府服务,改革资源配置方式更好发挥市场在汇聚新一轮发展动能中作用,促进经济发展由“扩大总量”向“量质并举”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同时,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法治为保障。我们绝不能再走先发展后规范的老路,只有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法治保障改革发展,才能让制度活力的激发、社会创造的迸发、新兴产业的萌生、庞大内需的启动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源动力,支撑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是顺应区域竞争新格局,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慈溪市靠改革先行、市场先发、全民创业走在前列,奠定了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实力和地位。但随着发展的新常态新要求,尤其是国家“一带一路”和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各地都在争抢政策体制创新的“头一口活水”,以此实现领跑或赶超。在慈溪周边,东有舟山群岛新区、南有温州金改试验区、西有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北有上海自贸区,区域竞争格局或将重构。反观当前我市改革先发优势逐步丧失,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机遇面前,如再不奋勇争先、敢闯敢试,就可能因改革步伐的小停顿,造成发展地位的“滑铁卢”。同时,城市地位和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城市环境和品质的竞争,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绿色宜居的良好生态、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是争夺高端资源要素的决定力量,也只能通过改革和法治来打造。面对不进则退的区域竞争,我们要拿出“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勇气,以只争朝夕、勇争一流的干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正确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用改革、法治的精神、方法和举措,加快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努力跻身长三角一流城市行列。
  (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市,是回应群众新期待,增强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社会思想观念、阶层结构、组织形态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社会各群体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增多、要求提高,诉求的差异性和共同性并存,社会管理协调难度加大,信访问题高发,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物质水平的提高而满足,却因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生态环境、社会公正等领域的问题而缺失。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调整,法治则是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尺度的社会关系调节器。面对群众的诉求和期盼,我们要站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高度,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努力让改革既提高效率也维护公平,既鼓励竞争也保障底线,既尊重差异也凝聚共识,加快形成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体制机制;一手抓依法治理,在生产生活生态的各个领域全面确立法律权威,以法治手段抓好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和社会治安等,建立健全人本化、法治化、现代化的社会治理体系,让改革的精神、法治的理念、公平正义的光辉普照现实,让更多的人在追求自身和社会的共同进步中,体验到源自内心的满足和幸福。
  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市委在开展深化改革“1十8”课题研究、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基础上,形成《关于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决定》提交这次全会审议。《决定》共分十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第二到第九部分,从八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措施,是决定的主体部分;第十部分是加强改革保障。《决定》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深化改革、依法治市有机结合起来,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慈溪转型发展中碰到问题,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的措施。希望通过全会讨论审议后,更好地把思想统一起来、合力汇聚起来、措施明确起来,抓好具体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迅速在全市上下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热潮。
  三、牢牢把握2015年发展总体目标要求,扎实抓好“三改三治理”各项重点工作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开局之年。在这承上启下、转承启合的特别一年,我们既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紧扣既定目标不动摇,不“另换频道”,不“另起炉灶,”坚定不移抓好既定决策部署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延续性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以贯之抓落实,确保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和全年工作任务。又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社会治理新要求的双重挑战,更加注重用改革的思路、法治的方式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顺势而为、精准发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中培育特色、打造亮点、走在前列。
  基于这样的考虑,2015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型提升”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依法治市为保障,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联创”为载体,围绕十大重点改革任务,坚定不移改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抓生态治理、城镇治理和社会治理,以“三改三治理”扎实提升新常态下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水平。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自营出口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具体工作要围绕“三改三治理”来展开。
  (一)改经济结构,再实产业发展基础
  关键要把握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把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作为调结构基础,在采取更加精准有效措施防止经济下滑风险同时,着力改变长期以来我市经济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消耗、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的现状,推动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要着力优化企业结构。针对慈溪市小微企业多、大企业少,一般企业多、龙头企业少,传统企业多、新兴产业企业少“三多三少”现状,更加注重强化梯度培育,深入实施“三名”工程和新一轮规模效益工程,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整合提升配套行业精准扶持,推动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和加快上市,持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成长型企业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健康成长格局。在优化企业结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发展引导和服务保障,深入开展服务企业专项行动,健全分类处置机制,全力防范和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着力优化产业结构。要深化工业强市建设,深入实施“四换工程”,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市资源察赋制定实行地方产业准入名录,以家电产业为重点加快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实施专项投资计划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调整存量、做优增量,确保工业强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围绕打造服务经济区域性节点城市目标,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以集聚区、平台、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工业设计、现代物流、创意研发、休闲旅游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速发展,努力把现代服务业打造成经济发展新引擎。要积极发展绿色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以“一区、一线、四基地”为重点的农业“两区”建设,着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壮大农业新型主体,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打响现代农业品牌。要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有效投资仍是当前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要按照“保续建、控新建、优结构”的原则强化重点项目集中攻坚,全力突破征迁、融资等难题,确保投资高位增长和效益改善。要扩大产业投资和民间投资比重,推进工业投资“双百”工程,促进企业技改项目实施,完善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激发民间资本活力。要大力引进外来资本,继续实施招商引智“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招商有效性和精准度,加大慈商回归工作力度,促进内资借力外资转型,内外资共同发力提升区域经济。要着力优化市场结构。坚持外贸和内销并举,出口和消费同增,强化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要横向拓展内外市场,积极呼应国家自贸区战略,推行外贸实力效益工程,探索跨境电商和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对内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对外力争自营出口超百亿。要纵向挖掘内需消费,大力发展“月光经济”,改造提升商贸街区和商业设施,鼓励新型商业模式和业态的发展,引导家庭服务、健康服务等新型消费,稳定住房消费,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
  (二)改发展方式,再塑经济发展优势
  新常态下,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比较优势,必须在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持之以恒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发展。一以贯之抓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让更多创新创造活力的迸发成为经济发展主动力。要突出科技创新,实施“双创”培育工程,加快科教园区、中科院系统两个研究所、留创园核心区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企业研发机构建设三大专项行动,更好发挥“上林英才”计划作用引进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要推进全面创新,在注重科技创新同时加强管理创新、经营创新和品牌创新,加快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生产链两端延伸,通过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要更加注重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把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信息经济作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来认识和推进。实施“全域光网”工程,注重大数据技术运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鼓励企业运用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推进产业互联网化,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大力实施电子商务产业倍增计划和“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积极推进软件应用、互联网金融、智慧物流等发展,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路径清晰的信息产业发展格局。要更加注重集聚集约发展。产业平台是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要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把政策、资源、项目向滨海经济开发区、新兴产业集群区、现代农业开发区、商品市场物流园区、鸣鹤风景区等重点产业平台集聚,加快提质增效升级。各产业平台要发挥各自在体制机制、区位环境、人文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抓建设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抓项目招引力度,立足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有大的突破;抓经济贡献度,加快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提高产出效益,切实发挥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要更加注重绿色规范安全发展。绿色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规范是转型提升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底线。要积极推进工业园区的生态化、循环化改造,加快构建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链,稳步推广清洁生产,严格责任落实节能减排举措,确保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要坚持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发展环境治理和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激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有序竞争的体制机制。同时,针对慈溪市消防和交通等安全突出问题,严明纪律、严格责任,迅速有力打好“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专项整治和“低小散”产业规范提升攻坚战,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抓本治源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三)改体制机制,再增区域发展活力
  这次全会讨论审议的《决定》,明确了今后几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方向。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务实原则,更加注重市场活力激发、更加注重最优政务环境营造、更加注重突破发展瓶颈制约、更加注重特色亮点品牌打造,努力发挥好我市改革的现实优势、转化潜在优势、培育新的优势。2015年,要根据上级部署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把握节奏、项目化全力推进十大重点改革任务攻坚。一是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四大合作”的扩面提升,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农合联作用,探索组建农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确保农村合作经济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二是城乡一体化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4个镇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促进城乡全面融合。三是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低效利用土地退出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完善用电、用水、用气差别化、阶梯式价格机制,创新生态保护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四是创业创新机制改革,完善人才、科技、文化创意、互联网等作用发挥的体制机制,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和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机制。五是金融创新改革,抓好民间资本管理、科技金融发展、信用环境建设等工作,健全直接融资的政策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六是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积极谋划涵养培植新的财源,完善政府性债务管理,健全绩效评价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七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探索PPP等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领域,积极推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八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市场监管、卫生计生等机构整合工作,落实“四张清单一张网”制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在完善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其他领域的行政执法整合、集中工作。九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改革,完善市新闻中心运作机制,实施全媒体战略,稳妥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十是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改革,健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严格遵循相关程序进行决策,强化决策反馈和问责追究。
  (四)抓生态治理,提升美丽慈溪建设成效
  要紧盯美丽慈溪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对照创建指标抓好基础工作,让群众明显感受到环境向好的变化。“五水共治”抓治本。在全面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成为“清三河”达标市基础上,逐步把工作重心转到抓本治源上来。切实落实“河长制”治理责任,推动实现河道保洁全覆盖,组织开展畜禽养殖场等专项整治,统筹抓好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源头污染防控,确保水质的根本改善。要强化保障、精心实施,扎实推进市域水体环通、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南水厂等重点项目,优化水资源管理和节水措施应用,确保防汛和供水安全。“三改一拆”抓创建。无违建创建既是目标更是抓手。市级层面和各镇(街道)都要迎难而上、知难而进,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快推进无违建市和无违建镇(街道)创建。要加强“三改一拆”与“五水共治”“四换三名”、危旧房改造等工作的统筹联动,抓好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专项的违法建筑整治,把握节奏推进以成片危旧住宅区为重点的棚户区改造,健全巡查举报、处罚追责、群众参与的长效管理制度,促进“三改一拆”效益的最大发挥。环境整治抓深化。环境整治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认真总结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废塑料整治、八大专项整治等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定不移推进流动人口控量提质,倒逼经济社会转型提升。要加大雾霾、土壤治理力度,实施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整治,严格落实扬尘控制责任,确保完成黄标车和燃煤锅炉淘汰任务,强化对污染土地的治理修复,有效改善空气、土壤质量。生态保护抓机制。建立环境空间管制制度,完成生态功能区划编制。以新《环保法》实施为契机,探索环保网格化监管和区域综合执法,加强环保违法侦查打击,推进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完善生态修复机制,深化“四边三化”行动,扎实推进“森林慈溪”建设,实施“亲绿亲水”工程,完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工程和峙山公园等城市休闲绿地改造。创新全民参与机制,注重发挥环保志愿者力量和社会公众监督作用,共同呵护绿色生态家园。
  (五)抓城镇治理,提升城乡一体发展水平
  当前慈溪市城市化发展进入了十分关键的转型期。要顺应趋势,把握规律,强化治理,全面提升新型城市化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城乡发展一体化示范区。要加快推进规划一体。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理念,抓好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加强全市域规划整合研究,探索推进“多规融合”。深化“阳光规划”,健全规划决策、执行、管控、监督机制,保持城市规划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对接宁波“一带一路”支点城市战略,积极主动配合做好杭州湾跨海第二通道、城际铁路等重大项目的规划研究,着力提升城市地位。要加快推进建设一体。按照资源整合、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要求,分类联动推进中心城区、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要推进中心城区精致发展,加快文化商务区、城西休闲商务区等在建板块的收尾成型见效,实质启动新城河区块改造建设,启动实施西二环、景观大道河道等改造提升,塑造城市景观亮点,提升城市功能品质。要推进中心镇集聚发展,深入实施中心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协同推进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加快由镇向城跨越,引领推动片区融合。要推进美丽乡村特色发展,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山水保护,精心实施南部沿山线和中横线两条精品线建设,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和“农房两改”,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村。充分发挥“大交通”在促进城乡一体发展中作用,建成投用胜陆公路一期和北三环东延,完成杨梅大道改造,积极推进客运中心站、市政道路建设和公共停车位新建,健全“外联内通”路网体系,完善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布局。要加快推进服务一体。深入抓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年行动计划,完善就业创业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抓好养老机构建设,加快本市户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实施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围绕创建教育现代化市目标,统筹推进学前教育普惠、素质教育评估、高考改革接轨和职业教育改革提升,加快慈溪中学迁建等教育工程建设,确保成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办医,推进医疗合作与资源整合,加快卫生基本建设和医护人员能力建设,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要加快推进管理一体。树立全域城市管理理念,进一步向镇(街道)下放行政审批、综合执法等权力,推动城市管理资源和力量向下延伸。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发挥“智慧城管”运行实效,探索“一把扫帚”等机制,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属地化、精细化、文明化水平。针对城市管理中的突出问题,继续抓好交通拥堵、马路市场、垃圾乱焚烧乱倾倒等治理工作,抓住几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挂牌攻坚,增进市民对城市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六)抓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文明和谐程度
  积极推进法治、德治和自治”三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探索。要以法治保障社会公正有序。紧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紧制定全面深化法治慈溪建设方案抓好落实。要把树立法治观念放在首位,不断提高各级干部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能力,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方式,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要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以司法体制改革、信访法治化等重点改革措施的落实推进,全面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规范有序。要以德治引领社会文明进步。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深化基层系列文明实践活动,结合慈孝文化传承弘扬,大力推动“德育生活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真正内化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要注重以文养德,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启动实施文化研究工程,挖掘梳理弘扬地域文化。加强主题教育、正面宣传报道和网络舆情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好、管好、用好文化公建群和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推动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办好艺术节、青瓷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打造青瓷瓯乐等特色文化品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市民的文化品位和道德修养。要以自治推进社会平安建设。牢牢把握基层基础和群防群治导向,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在平安建设中的作用。深化基层系列平安创建,积极推动财力、物力、警力向基层倾斜,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系、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和公共安全监管机制扎实推进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试点,抓好安全生产、疑难信访等突出问题的治理管控和源头化解。加快健全人人参与的平安建设机制,深化拓展和谐促进会、“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等基层自治载体,鼓励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更好发挥作用,促进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不断提高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率。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和“三改三治理”落实提供坚强保证
  党的领导和作用发挥,直接关系事业成败和工作成效。要严格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最大政治责任,巩固拓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切实抓好省委巡视组巡视意见建议整改落实,以“四好”党建工作要求,确保改革、法治的顺利推进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一)要营造争先率先的好氛围
  越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越要有争先创优的精神。要提升争先率先的自觉性。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深化“中国梦想美丽慈溪”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发展共识、提振奋斗激情。全市各级党组织要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始终把区域加快发展的氛围营造好、保持好,调动方方面面积极性,努力在全市上下掀起全民参与、上下同心、改革创新、依法治市的新热潮。要增强争先率先的紧迫感。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破除感觉良好的自满心态,清醒认识面临的困难挑战,切实强化慢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和勇争一流的率先意识。要找准周边改革和法治相对领先城市,树立发展标杆,发挥比较优势,借鉴先进经验,加快争先进位。各地各部门也要对照目标任务,对比先进单位,落实工作责任和举措,互相比学赶超。要凝聚争先率先的正能量。充分发挥市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大力保障人大依法履职,全力支持政府依法行政,积极推动政协参政议政,步调一致抓好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任务落实。深化基层统战工作社会化建设,更好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开展群众工作优势和作用,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服务中心工作。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和“创二代”培育,增强他们的改革创新精神和法治意识,激励他们在新常态下勇创新业,为区域发展作更大贡献。
  (二)要打造创业创新的好团队
  要按照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结合省委巡视组巡视意见建议整改,从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坚持用科学的制度、民主的方法、严密的程序、严格的纪律选好、用好干部,进一步激发全市干部干事创业、改革创新的动力。要强化实干导向提升凝聚力。坚持问题导向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健全完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在坚持德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实绩论英雄”。拓宽干部选拔视野和来源渠道,实施年轻干部“630”培养选拔计划,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畅通干部“下”的渠道,形成梯次合理的干部队伍结构。要强化培养锻炼提升战斗力。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干部特点和要求,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增强培训内容与本地实际的契合度,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化一线锻炼培养机制,实施中层干部三年轮训计划,推行市直单位与镇(街道)干部交流挂职,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要强化从严管理提升执行力。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认真执行谈心谈话、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推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清单”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行为,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及时纠正干部队伍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引导干部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干事创业上。
  (三)要夯实有力有为的好阵地
  深入开展基层组织规范提升年活动,进一步形成大抓基层导向,让基层“红色细胞”在服务改革发展、服务人民群众中更加坚强有力、积极有为。要严格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把握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逐级明确责任,整合各方力量,深化落实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制度,推行党建工作约谈制,进一步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各级党组织书记要强化主业意识,落实主体责任,抓具体、抓经常、抓难题,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基层党建中。要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针对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特点,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各自结合点和着力点,教育引导党员支持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示范带动群众破难攻坚。健全完善服务网络体系,积极创新服务载体,深化落实“圆桌夜谈”制度,深入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机制,推动服务到点到事到人。要有效激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活力。深入开展“五好”服务型乡镇(街道)创建,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和争星晋位,深化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全面推行不合格(警示)党员退出机制,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抓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强镇(街道)全科干部、村(社区)“双强干部”培养,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骨干队伍。
  (四)要弘扬勤政廉政的好作风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根据省委巡视组巡视意见建议加强整改落实,抓常、抓细、抓长,把作风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要严改作风。持续深入抓好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到位,紧紧盯住不敢担当、不作为等作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问题,及时跟进相应的对策措施,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强化源头治理,健全落实改进作风长效机制,加强制度执行监督检查,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严明纪律。要充分认识遵守党纪党规重要性,积极推进依规管党治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以敬畏戒惧之心自觉接受组织安排和纪律约束,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遵守党规党纪。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勇于担当、敢抓敢管,维护党的纪律,确保党规党纪的刚性约束。要严惩腐败。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实行“一案双查”,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始终保持肃贪惩腐高压态势。支持纪检组织“三转”,全面推行镇(街道)纪检书记专职化,加大党纪条规宣教力度,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深化基层廉洁工程建设,积极推动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
  政府工作报告(节选)
  ——在慈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5年1月27日)
  一、2014年工作回顾
  2014年,是推进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和繁重的改革任务,市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慈溪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牢牢把握“担当有为、实干为民”工作主基调,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突破年、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治水强基攻坚年活动,强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经济实现持续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1.56亿元,增长8.6%;完成财政总收入196.92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0.02亿元,分别增长19.7%和8.7%;固定资产投资636.07亿元,增长16.7%;自营出口93.7亿美元,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4.86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47.99亿元,增长13.2%。
  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成效 高起点推进以科教园区为重点的“一区两园三中心”建设,加快构建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预计达到2.55%,获宁波市级以上科技项目72项,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宁波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达到108家,新获授权发明专利385件、增长36.5%,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
  服务经济加快培育发展 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休闲旅游、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五大服务业态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全面实施,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全年网络销售额162.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电商销售112.7亿元,入围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持续推进省金融创新示范市试点,完成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造;成功举办首届养生旅游节,旅游总收入达到67.7亿元、增长10.8%;文化创意园已引进文创企业19家。
  项目投资扎实推进 105个重点工程完成投资147.5亿元,60个“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重大项目完成投资97.3亿元,胜陆公路胜山至横河段、慈溪中学迁建、客运中心站、郑徐水库、四灶浦拓疏等项目按计划推进,景观大道拆迁安置房工程、周巷至浒山公路等项目完工,慈兴轴承公司高档汽车轴承生产线项目、太平鸟服饰整理配送中心、公牛集团年产2.4亿只墙壁开关和插座生产线技改项目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
  “五水共治”和“三改一拆”全面实施 以“五水共治”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实施治水十大专项行动,完成91条“垃圾河”和100条“黑河、臭河”治理,11个镇街道实现“清三河”达标,疏浚各类河道452千米,拆除市级“河长制”河道两岸违章建筑25.5万平方米,封堵沿河排污口406处,新建截污管网45千米,新增纳管单位770家,发放排水许可证1015本,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2个,关闭畜禽养殖场144家,全市79个水质监测点位显示劣Ⅴ类水减少33%。深入推进“三改一拆”,改造旧住宅区63.7万平方米、城中村83.8万平方米、旧厂区53.3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91.5万平方米,“三改”、拆违面积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223%和128%,无违建创建工作扎实起步。
  在过去一年里,我们按照上级部署要求和慈溪自身发展需求,坚持问题导向,注意倾听群众呼声,扎实推进实施五方面重点工作:
  第一,牢记第一要务,同步推进稳增长和转型发展。针对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开展“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专项行动,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风险企业协调处置,市级全年兑现产业扶持资金5.84亿元,为企业减轻负担5.15亿元,办理出口退税和免税71.35亿元,提供应急转贷资金56.93亿元。努力以稳出口、促消费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积极实施外贸实力效益工程,加快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和“月光经济”发展。突出以“四换三名”、新兴产业培育推进工业强市建设,实施“机器换人”技改项目340个、信息化项目113个,列入省首批“三名”试点企业1家,全年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77.6亿元、增长54%,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26.6%,连续两年在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中列第一梯队第三位,再次被评为省“腾笼换鸟”先进县市。大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新创宁波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4个,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4500亩,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四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构建,慈溪市被认定为全国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县市,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位居全省第一。致力于平台建设支撑转型升级,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区镇合一”实现工业总产值57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区新投产或试产企业10家,现代农业开发区创建成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商品市场园区综合商贸城主体竣工,鸣鹤古镇创建成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继续实施招商引智“一号工程”,市级实际利用外资2.25亿美元,到位内资50.4亿元,新引进“上林英才”计划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及团队31个。
  推进对口帮扶以及与常山县山海协作工作。
  第二,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提升城市品质和乡村风貌。着力以规划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首次普查全市地理国情,编制中心城区整体风貌规划、管线综合规划,修编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方家河头村建设规划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4.5平方千米,文化商务区23幢商务楼宇主体全部结顶,其中13幢实现商务入驻,大剧院、科博文化中心、休闲广场等项目有序建设,城西休闲商务区加快成型,保利商业体基本建成,完成房屋征迁17.57万平方米,白彭、界牌以及北二环东延一期安置房顺利分配。全方位实施城区交通拥堵治理,北二环路中段改造、青少年宫北路北延等实现主车道通车,景观大道、杨梅大道北段改造主体基本完工,中心城区新增公共停车位881只。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建成智慧城管系统,新增城区公共区域免费无线热点6个。不断提升中心镇、特色镇功能和美丽乡村品位,周巷、观海卫、龙山三镇新城开发建设、产城融合发展、城镇能级提升步伐加快,三个镇和崇寿镇列入宁波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试点,新实施中心村、特色村、环境改造提升村建设28个,评选市级美丽乡村建设星级村67个,列入省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6个、宁波市全面小康村5个,“农房两改”完成拆迁2538户、安置3040户,在宁波大市内率先组建成立市镇两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103家,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三位。
  第三,实施分类指导,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和宜居家园。贯彻实施市委美丽慈溪建设决定,新创国家级生态镇街道6个,通过省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技术评估。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八大专项整治”,喷涂漆、铝压铸等行业整治基本完成,中心城区6个马路市场平稳关闭,建设工程扬尘、农副产品偷盗、垃圾乱焚烧乱倾倒、滥建坟墓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建立环保执法联动机制,实现规范化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城乡全覆盖,健全建筑垃圾收运体系、实现资源化利用164.6万立方米,拆除非法无序广告牌776块,完成废弃矿山治理8个,新增平原绿化造林面积5500亩。开展渔场“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拆解涉渔“三无”船舶141艘。强化用地保障和集约利用,实现土地报批5167亩,开发造地新增耕地2109亩,清理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818亩、供而未用土地3643亩。切实提高节能减排水平,实施106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和十大减排工程,提前淘汰黄标车7808辆,区域重污染高耗能行业整治通过上级验收,预计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年度目标。
  第四,突出重点难点,切实加强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认真办好年度十大类30项政府惠民项目,全年公共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民生支出66.2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0.7%。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526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41元、增长1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1.7%。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65万个,创业带动就业8.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和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1%、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发放社会保障卡11万张,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基本养老金月均达到1874.6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补偿水平达到75.9%,民政救助资金支出1.2亿元,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7287.9万元,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受益3.38万人次,全市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站331家、村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32家。均衡发展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评估,入围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市,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达到85%,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78%;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慈林医院建成投用,“政府医学助学金”新签订助学协议126人,已有50%以上的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积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启动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青瓷文化传承园建设,成功举行文化慈溪创意汇,发掘、保护潮塘江元代沉船,创建成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水平持续提高,创建成省老年人太极拳之乡;稳步发展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方志等事业,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人口自然增长率0.88‰。强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获得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建立完善社会舆论引导体系,妥善处置化解重大舆情事件。围绕争创省平安县市“九连冠”目标,统筹加强流动人口引导调控、素质提升和管理服务,强化社会治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打击整治,加强星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健全医患纠纷、劳资纠纷、环保纠纷调处机制,守牢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底线,开展安全生产“八打八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市刑事案件发案数和安全生产事故起数稳中有降。
  第五,严守“八项规定”,扎实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全面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本完成55个专项整治,建立健全19项规章制度,在反对“四风”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在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开展工作,积极回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289件、市政协提案366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机关合同管理。加快简政清权和审批提速,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实施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调整和食品药品监管职能整合,公布市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市级部门权力事项精简幅度达到47.3%,进一步拓展审批服务功能,窗口审批事项平均承诺时间再次减少24.8%。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成网上政务大厅,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建设。厉行勤俭节约,细化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出差食宿、会议培训等开支标准,清理腾退党政机关办公用房2.7万平方米,“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5.5%。防控廉政风险,全面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招投标电子化交易和预选承包商制度,强化审计整改落实,严厉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还面临不少矛盾和问题,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经济、金融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资金链和担保链风险不断积聚,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去年地区生产总值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二是经济内生增长和创新发展的动力亟待增强,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步伐缓慢,重点领域改革还不够到位,招商引智支撑乏力,产业大项目明显缺乏,经济发展后劲呈现不足;三是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交通治堵等方面还缺乏治本措施,新形势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四是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领域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布局不均,不能很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五是政府效能和廉政建设需要继续加强,“四风”问题尚有反复,作风建设任重道远,少数干部担当意识不强、破难攻坚能力不足、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一些重点工作推进不力。为此,我们要直面人民群众的关切,正视自身工作中的问题,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抓住关键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努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
  二、2015年工作思路和重点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的重要一年。问题是时代之声音,人心是最大之政治。我们要深入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征,更加注重抓当前与利长远相结合,更加注重稳增长与调结构相平衡,更加注重优作风与惠民生相一致,趋利避害、顺势而为,爬坡过坎、主动作为,全力保持慈溪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
  2015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总体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型提升”总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依法治市为保障,坚定不移改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持之以恒抓生态治理、城镇治理和社会治理,启动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三城联创”,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发展新优势,提高治理新能力,增进群众新福祉,扎实提升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水平。
  建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58%以上;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2015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稳中求进,推动实体经济回升向好
  面对新常态,行稳则致远。要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目标,以壮大实体经济为载体,继续实施主要经济指标“双底线”管理,努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一是促进企业稳定生产。深化开展“千名干部服务千家企业”专项行动,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引进、立项审批、投产达产、人才引进等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加强企业风险监测预警,分类处置、妥善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推动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规范经济发展秩序,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二是促进投资稳健增长。在政府投资项目“保续建、控新建、优结构”的同时,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完善投资项目管理机制,全力保障条件成熟项目建设,谋划储备“十三五”时期重大项目。围绕增强要素保障能力,推进滩涂围垦、电力、信息化网络等项目建设,加大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开建输变电工程3个、投运5个,推动实施“全域光网”工程。三是促进出口稳固回升。扶持和推动企业巩固出口市场、扩大出口规模、拓展服务贸易,鼓励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强出口基地建设和品牌打造,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力争自营出口超百亿美元。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培育境外生产制造、贸易营销和资源开发基地。鼓励扩大进口,推动“以进带出”。四是促进金融和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深化金融生态示范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总量、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各方力量联动作用,促进企业诚信、银行诚信和银企互信,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强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和引导管理,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二)立足提质增效,推动产业结构调优做
  强充分认识新常态下发展条件的变化,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是加快建设工业强市。深入推进“四换三名”工程,狠抓工业“百个重点项目、百亿市级投资”,加强重点龙头企业培育,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30%左右。突出智能化、品牌化方向,推动家电产业振兴做强。围绕“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综合性示范区建设,推进产业互联网化,实施企业信息化项目100个以上。二是发展壮大服务经济。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线上线下融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加快电子商务企业培育、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启动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注重运用大数据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抓住“营改增”契机,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项目建设,完善提升智慧商圈,打造特色夜市街区,促进“月光经济”发展,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充分挖掘国药养生、青瓷文化、古旧家具、运动康体、乡村休闲等特色旅游资源,加快重点景区集聚整合和改造提升,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并进,扩大旅游消费比重。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绿色生态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为方向,加快建设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四大特色农业示范基地,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提高农业智能化技术应用、农机化作业水平。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营销队伍。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追溯体系构建,推进农田小型水利建设,发展节水灌溉1.2万亩,推广应用精细化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四是全力打造产业平台。加强市与新区融合联动发展,更好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项目互促互进。立足产城融合发展目标,抓紧配套完善各大平台基础设施,加快功能区块开发建设,全力推进产业招商,切实提高产出效益。慈溪滨海经济开发区深化完善“区镇合一”体制,全年完成投资7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66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区力争落户项目超40个、投产企业15家。商品市场园区实现综合商贸城全面竣工,攻坚推进慈溪农贸城、国际名品城、石油化工城建设。鸣鹤风景区全力推进整体开发招商,打响休闲养生山水古镇品牌。现代农业开发区在稳步提升主导产业的同时,加快建设精品产业轴线。
  (三)立足激发活力,推动体制改革再创优势
  全面落实市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决定,全力推进年度十大重点改革任务攻坚,切实将改革举措转化为发展新优势新活力。一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健全低效利用土地退出和存量建设用地盘活机制,完善用电、用水、用气、排水差别化、阶梯式价格机制,创新生态保护和资源有偿使用机制。推进创业创新机制改革,健全促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小微科技型企业发展等体制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通过公私合营等模式进入公共领域。积极推行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扩大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深化省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鼓励推动股权投资、债券融资,筹建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探索发展互联网金融等创新业态。积极引导企业拓展多元融资渠道,着力推动企业上市。以做大做强为目标,继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二是日益彰显城乡改革亮点。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4个试点镇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步伐,努力在打造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上创出典型。深化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机制创新,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扩面提升“四大合作”试点及相关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确权登记,制定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配套政策,探索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基本完成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革。三是加快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探索推行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市场化、专业化运行管理。健全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推动民资参与办医、办学、养老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推进市级公立医院改革、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卡发放,拓展社会保障卡功能,实现与通用就诊卡“两卡合一”。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改革,稳妥推进广电网络整合工作,完善市新闻中心运作机制。四是不断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逐步取消非许可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拓展联合审批范围,完善快速审批、代办服务机制,强化涉审中介机构管理。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中心镇扩权改革和双向关系理顺。抓住税制改革契机,涵养培植新的财源,强化税收征管。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新一轮镇级财政体制,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机制,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四)立足强化动力,推动创新开放提升能级
  坚持依靠产业化的创新、产业链的招商作为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培育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提速科教园区建设。实质性开建科教园区,加快与中科院系统合作的两大创新平台构建,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引进2家合作实体,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入驻5个创新团队,推动园区招校引院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八翻番、四提升”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推进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构建研发机构、建立创新联盟,新创宁波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0家。强化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新增100家创新型初创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成果运用,实现授权发明专利稳步增长。三是提升人才支撑水平。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建设留学生创业园核心区,争取引进领军人才及团队25个以上,引进培育国家、省“千人计划”和宁波“3315计划”人才及团队6个以上。加强技能型、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四是扩大开放招商实效。坚持招商引智“一号工程”,进一步完善招商政策和工作机制,推行全员招商、合作招商、“以企引企”招商,加大慈商回归工作力度,重点招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以及创新团队、研发机构等项目,市级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到位内资46亿元。抢抓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上海自贸区建设机遇,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经济协作,进一步加强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充分发挥外事、侨务、对台工作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对外交流。
  (五)立足宜居品质,推动城乡一体纵深发展
  坚持以优质、高效、有序为方向,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以产促城、产城融合要求,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一是坚持规划科学引领。开展全市域规划整合研究,启动市域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环境功能区划。抓好新一轮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中心城区慢行系统规划等编制,加强重点区块、重要节点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二是完善综合交通功能。着力优化市域路网,建成胜陆公路胜山至横河段、建附线一期等工程,推进沿海北线灵峰浦至跳头浦段、长邱线延伸段一期建设。强化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重视解决重要路段交通梗阻问题,打通6条断头路,实施西二环中段综合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1500个以上。提高公共交通水平,加快客运中心站建设,新增和更新公交线路10条以上,建成投用公交IC卡系统,启动中心城区公共自行车建设运营。三是强化城市品质提升。基本建成文化商务区,全面推进商务楼宇招商入驻,充分发挥城市经济主平台作用。攻坚推进城西休闲商务区、城南板块等各在建板块征迁扫尾和成型见效,有序推进四灶浦南延(新城河)拓疏一期工程,完成房屋征迁18.3万平方米,安置房建成80万平方米、分配46.3万平方米,启动危旧房改造10万平方米。加强市容秩序综合治理,增强智慧城管平台实效,提高城市管理法治化、属地化、精细化、文明化水平,完善环卫基础设施和垃圾收运管理体系。四是加快强镇建城步伐。支持推动周巷、观海卫、龙山、逍林等中心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各自目标定位和现状基础,强化功能设施完善、城镇区块开发、产业项目支撑,推进中心镇与周边镇全方位统筹联动,着力在小城市建设发展上创出特色和活力。立足资源禀赋优势,积极申报省特色小镇。支持促进其他各镇向新型城镇化迈进,建设各具特色、人文和谐的美丽城镇。五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各具特色的示范村建设,全面建成南部沿山精品线。稳妥推进“农房两改”,试行农民公寓、农民集中居住区土地分割登记发证。深化强村富民工程,规范落实村发展留用地指标,多渠道培植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深入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
  (六)立足绿色低碳,推动生态治理持续发力
  深入执行市人大关于生态市建设决议,以启动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为抓手,标本兼治提升环境质量,群策群力建设美丽慈溪。一是持续推进“五水共治”。全力创建省“清三河”达标市,强化“河长制”以及“一河一策”治理,疏浚各类河道200千米,新建生态河道35千米,全市河道保洁实现全覆盖。加强污染源头治理,新建截污管网30千米,新发放排水许可证600本,新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52个,完成畜禽养殖场治理改造110家、关闭100家以上。加快各类治水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建成四灶浦拓疏、郑徐水库工程,推进东横河洪涝综合治理、西部污水处理厂、城南水厂等项目建设。严格保护饮用水源,启动创建省节水型城市。二是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健全市、镇、村三级生态环境保护网络,力争各项创建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市要求。巩固提升污染行业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快浙江再生塑料产业基地转型发展。保持“三改一拆”力度不减、势头不变,推进无违建市、无违建镇街道创建,确保40%的镇街道创建成功。深化“四边三化”“森林慈溪”等行动,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工程,实施峙山公园等城市休闲绿地改造,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贯彻执行新《环保法》,强化环保综合执法体系、基层执法力量构建,开展环境监管网格化、精细化、数字化试点,健全环境违法快速反应处置机制。三是积极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试点开展空气质量预报,适时实行大气重污染预警响应。综合整治大气复合污染,淘汰改造高污染燃煤锅炉,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煤改气,强化建设工程扬尘控制,实现黄标车、无标车全市域禁行。提高天然气覆盖率,推进市域高压管线建设,建成加气站6座。四是不断提升节能减排水平。加强能耗强度、总量“双控”管理,探索新建项目用能增减挂钩、重点用能企业差别化管理等办法,实施6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强化减排倒逼、源头管控,严格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推进重点减排工程,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稳步推广清洁生产,支持推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
  (七)立足安定有序,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突破
  着力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促进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一是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真正把信用视作社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二是重视网络社会引导规范。提高政府公众网络平台运作水平,强化适应网络社会的舆论引导和新闻发布体系建设。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健全网络突发事件联动处置机制,削减网络负面影响、增强网络正能量。三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制度建设,筹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完善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综合监管体系,引导和规范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培育社区特色服务品牌,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活动,推动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四是全面提高基层治理能力。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整合构建基层管理服务网格团队。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进社区矫正中心和基地建设,依法规范和提升信访工作水平。继续加强流动人口引导调控、素质提升,建立完善以积分制为基础的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深化拓展和谐促进会功能。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活动,开展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场所管理服务长效机制试点。五是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深化“平安慈溪”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天网工程”二期、村社区“小天网”建设,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犯罪、盗抢诈骗、邪教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狠抓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全面推行网格化、清单制管理,继续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全面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全力推进“三合一、多合一”场所专项整治,规范提升“低小散”产业,加强重点区域、劳动密集型企业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实施餐桌安全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强化应急救灾能力建设。推进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促进双拥共建。
  (八)立足民生福祉,推动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群众利益为依归,着力把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提升民生福祉发展质量。一是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制定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规划,深化基层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国打响慈孝文化品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健全文化礼堂“建、管、用”长效机制。倡导志愿服务,打造志愿品牌,实体化运作志愿服务中心。二是全力办好政府惠民项目。按照群众提、群众定的理念,立足于民生需求、问题导向、覆盖全局,以量力而行、当年见效为原则,真心实意办好充分就业、教育普惠、卫生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环境改善、社会关爱、文体共享、交通提升、公共安全等10个方面30项惠民项目。三是推进社会保障提质扩面。加强就业帮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2万个。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全民医疗保险政策体系,基本完成“老农保”清理并轨,推进阳光医保监管平台建设,推动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推行失业保险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7.5%。大力发展老龄事业,积极推行多元化养老服务,推动社会养老机构项目、城乡养老设施建设,新建村社区养老日间照料中心40家,营造全社会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成残疾人康复指导服务中心。建立住房保障申请日常受理机制,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编织好社会救助安全网,开展全国“救急难”试点。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推动民政福利、红十字事业发展。四是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积极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完善中小学布局规划,争取省标准化学校全覆盖,创成省特色示范高中2所,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职教办学、育才模式创新,完成慈溪中学、龙山中学迁建。五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健全落实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强化医疗合作与资源整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龙山医院竣工投用、市人民医院改扩建开工,全力推进市第五人民医院招商办医。提高医技医术水平,强化医德医风建设,重视医患矛盾化解。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强化社会抚养费依法征收。六是促进文化体育事业蓬勃繁荣。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运作,打造文化活动品牌,举办第十届市艺术节、第三届中国慈溪越窑青瓷文化节。保护传承地域文化,加快推进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推动青瓷瓯乐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探索文化创意园专业化管理运营,开建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推进民间博物馆集聚区建设,启动特色文化产业资源“一镇一品”工程。创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出版发行《慈溪市志》。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规范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第三方管理。
  在做好上述八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2015年还要科学谋划、精心编制“十三五”规划,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做好重大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实施工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实现增长中高速、确保质量中高端提供科学指南。
  三、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中之重,推动依法行政与时俱进,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行政行为在法治框架内开展、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一)牢固确立法治思维恪守良法是善治之前提,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决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加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学习培训和考核,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制度,对政府依法行政实行专业机构评价和社会满意度测评,切实提高公务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行政决策程序,强化决策反馈和问责追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阵地建设,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引导群众养成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方式,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基层司法所、法律工作者队伍建设。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完善法治政府建设制度体系,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坚决防止和纠正不作为、乱作为。进一步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行政复议审理等机制,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以及执法队伍向镇街道延伸,试点开展执法现场监督和过程监督,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提升公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健全政府部门之间、部门与镇街道协作联动机制,大力倡导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精神,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现象,严格行政问责、失职渎职惩处。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允许试错、责任豁免的机制,推动形成勇于革新、敢为人先的浓厚氛围。树立公务人员正面典型,积极以正风正气弘扬正能量。强化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重视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公众监督、舆论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
  (三)始终坚持勤政为民
  我们深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虽已收尾,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市政府将以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决心和毅力,持续加大正风肃纪力度,决不让“四风”问题反弹回潮。深入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政府广大公务人员既要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又要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结合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法治,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坚决破除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满心态,清醒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挑战,树立发展标杆,加快争先进位。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完善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以及深入调研制度,深化落实“圆桌夜谈”制度,努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扎实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让所有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都能生活得到保障、心灵充满温暖。
  (四)切实加强廉政建设
  层层落实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制度,加强规划调整、土地出让、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环保执法、基层管理等领域监察监督,筑牢廉政“篱笆”、防止权力“越线”,积极推动从“不敢腐”向“不能腐”“不想腐”转变。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始终保持肃贪惩腐高压态势。严格控制政府机构临聘人员数量,持续压缩行政成本。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强化财政资金监管,确保“三公”经费开支持续下降,腾出有限资金用于治理生态、改善民生。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5)

《慈溪年鉴(2015)》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年鉴记载2014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采用分类编纂法。卷首设“特载”“大事记”“慈溪概貌”“专记”。正文部分由类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组成,其中条目为主要信息载体。卷末设“附录”“索引”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