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人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287
颗粒名称: 纪念人物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6
页码: 306-311
摘要: 本文收录浙江省慈溪市主要人物并记述其生平传略。
关键词: 人物 列传 慈溪市

内容

【严子陵】
  严子陵(约前37—约43年),名光,一名遵,东汉初著名隐士。今慈溪市横河镇人。原姓庄,后人因避汉明帝刘庆讳而改姓。少有高名,后与南阳刘秀同学。西汉居摄三年(8),王莽称帝,数聘子陵,子陵隐名换姓,避居僻乡,东汉建武元年(25),刘秀复汉,思其贤,下旨察访,久无行迹。建武五年(29),齐人上书:“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秀疑为子陵,即备安车玄■遣使聘之,三请而后至。安置于北军,给以厚待。
  司徒侯霸与子陵为旧相识,使人奉书问候,子陵不愿复信,投札与使者,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侯霸得书,封奏之。刘秀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幸其馆。子陵卧床,闭目良久,说:“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
  不久,刘秀又将子陵召到洛阳宫中,欲任为谏议大夫,不受,隐于富春山。后人名其垂钓处为“严陵濑”。建武十七年(41),刘秀再次下旨征召,子陵又予拒绝。80岁时,严子陵卒于故里陈山(又称客星山)。刘秀十分痛惜,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北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赞语,遂使严子陵以“高风亮节”闻于天下。
  【黄震】
  黄震(1213—1281),字东发,学者称於越先生,南宋思想家。慈溪古窑(今掌起镇)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任吴县尉,后又摄吴县、华亭及长洲县事,均有政声。
  南宋咸淳三年(1267),擢升史馆检阅,参与宁宗、理宗两朝《国史》《实录》的修纂。轮对时,黄震直言当时大弊为民穷、兵弱、财匮及士大夫无耻,又建议停卖僧人;道士度牒。因宫中正在建内道场,致触怒度宗赵禥,官贬三级。咸淳四年(1268)九月,出添差通判广德军。咸淳六年(1270)三月,因指责郡守贾蕃世不法恶行,被贾告以挠政罪名而免职。四月即改添差通判绍兴府。
  咸淳七年(1271),抚州饥荒,黄震单车疾驰,未入州治,即就驿舍处理公务,四处张贴告示:“闭粜者籍,强籴者斩”,米价自抑。又亲煮米粥赈济饥民,奏请奖励有功于赈济者,事平始入州视事。继升提举江西常平仓司。抚州旧有结关拒捕事系郡狱28年,存者十无三四,因事关尚书省,无人敢作主结案。黄震谓结关非作乱,况业经数赦,即全部释放。抚州有“慈幼局”,为贫而弃子者设,久而名存实亡。黄震以为,弃后收养不如保于未弃。于是改进旧法,凡将娩而家贫者,里胥可申请官养,弃者许人收养,官给粟食,由此活婴无数。
  咸淳九年(1273)三月,改兼江西提点刑狱,南宋德祐元年(1275)三月,差提举浙东常平茶盐。皇叔祖福王与芮判绍兴府时,除直宝章阁兼府长史等职,皆力辞不就,十二月召赴行在奏事,寻除侍左郎官,未至朝而宋亡,隐居于定海灵绪乡之泽山(今慈溪田央乡),榜其门曰:“泽山行馆”、其室为“归来之庐”,后侨寓鄞县南湖等地,自署“杖锡山居士”。元至元十八年(1281)正月病逝,享年69岁。门人私谥为文洁先生。元至正中,门徒建泽山书院纪念黄震。
  黄震为官清廉,不畏权贵,正气浩然。所至除弊禁邪,赈济贫民,激励贤善,修明文教;大兴水利,废陂坏堰,尽为修复。《宋史》本传称其“决滞狱,清民讼,赫然如神明”;“居官恒未明视事,事至立决。自奉俭薄,人有急难,则周之不少吝。”
  黄震为东发学派创始人。主张理是“四时行,百物生”的“自然之准则”;释“道”为日用常行之理,斥道学家高谈“人心”“道心”之玄虚。其子黄梦干、黄叔雅、黄叔英及学侣陈著,均重经史考辨,将东发学派思想传播至闽浙一带。著有《黄氏日钞》100卷(现存95卷,收入《四库全书》),乃满含睿语哲理之读书笔记,对古书辨伪致力至探,为东发学派代表作。另有《古今纪要》19卷及《古今纪要逸编》《戊辰修史传》《读书一得》《礼记集解》《春秋集解》等。
  【徐浩】
  徐浩(约1793—1840),幼名书云,谱名君望,行三,人称徐三爷,清代乡绅。今慈溪市周巷镇人。道光初,在周巷埋沟桥东大古塘南建造恒利酱园,设有酱作间、晒酱场;并于对面塘河后创设恒利油车,四塘下建立煎盐库。
  徐浩性慷慨,仗义疏财,清道光三年至十三年(1823—1833),姚北连年受灾,粮食歉收,浩多次输捐赈施,得县令石同福褒奖,并记入县城亲民堂石碑。道光十年(1830),绍兴美政坊育婴堂迁至西郭门外,徐浩首捐巨款,使育婴堂扩充规模。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侵犯浙东沿海。徐浩在家乡团练义勇军,督造沿海炮台。英军在姚北沿海登岸,徐浩率义勇军诱入岳庙港擒之。同年卒。
  【童春】
  童春(1873—1927),谱名春盛,字子与,号东迎,近代乡村教育家。今慈溪市浒山街道光辉社区孙塘东村人。幼年得父亲授,16岁从师习四书五经暨诗文,后学通史及书法。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考取秀才,先后在坎墩、白沙教家塾。光绪三十一年(1905)掌教于白沙昌明小学堂,兼任校长,开始推行新学。宣统二年(1910)任浒山三山小学堂教员、校长。翌年应聘任慈北锦堂两等小学国文教员。先后供职近10年,1918年下半年代理校长职务。在锦堂小学工作期间,对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学质量多有建树,颇得校主吴锦堂信任,曾相邀去日本任其秘书,童春因不惯远行而辞谢。1922年复任三山小学校长,募集资金,添筑校舍,广收农民子弟,延请知名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使三山小学成为姚北一所较有名望的学校。
  童春曾任余姚县参议员,于地方建设尤其是教育事业多有建议,并为堕民鸣不平、呼吁力除陋俗。1927年,余姚清党委员兼司令部特派员黄世见在浒山任职时,贪赃纳污,欺压百姓,童春参加联名告发,黄被裁撤,民心大快。同年9月8日病逝故里,终年55岁。
  童春工诗文,精岐黄,尤擅书法。著有《占恒斋吟稿》。
  【马启臣】
  马启臣(1893—1970),字舜五,现代乡村教育家。慈溪市宗汉街道义字地人。幼年丧父。润德小学卒业后,考入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被聘为余姚县视学员,不久任泗门诚意小学校长,直至1927年。1929年担任余姚县教育局长,整顿学校,调整师资,发展教育事业。抗战初期,支持全县创办10所战时民众学校,对青年农民进行识字教育、抗日救亡教育;另办半日或全日制短期小学,对农村失学儿童进行义务识字教育。1940年秋辞职。
  1941年,余姚沦陷。伪县长劳乃心一再利诱,马启臣不为所动,并避居嵊县,改名马乐山。民国31年(1942),嵊县沦陷,即隐居四明山区十五岙友人家。1944年夏奔赴四明山参加革命,在四明专署四明食盐运销处任职,并送子参加浙东游击纵队。部队北撤后,马启臣为避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至上海一家小医院做工,与中共地下工作者保持联系,协助党的工作。
  解放后,任浙江建筑公司杭州木材厂厂长。1954年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工书法,行楷尤佳。1970年5月26日病逝,终年78岁。
  【岑卓卿】
  岑卓卿(1923—1985),粮食营养专家。慈溪市逍林镇桥东村人。自幼好学,中小学时代数度破格跳级。1940年夏毕业于宁波浙东中学,考入浙江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44年7月毕业,入母校化学工程研究所,1946年7月获硕士学位。抗日战争胜利即去台湾,先后任台湾糖业试验所助理技师,台湾中兴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台湾“科学委员会”咨议委员及“经济部食品顾问会”委员。多次举行小麦、面粉、大豆、杂粮、罐头、糕饼各业研讨会,指导学童营养午餐,提倡廉价营养食品,对改善台湾地区居民营养健康卓有贡献。1954年赴美国。195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业大学博士学位,应加拿大政府之聘,去加拿大谷物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化学师、化学师。1967年返美国,主持美国烘焙研究所研究部工作。1969年后,出任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谷物科学工业系终身教授。
  岑卓卿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和教育工作,曾任国际食品科技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及黑小麦工作小组成员,美国谷物化学会科技及教育委员会委员,美国农业部及技术援外总署技术顾问,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足迹遍布欧洲、亚洲、南美洲及非洲,协助提高谷物品质,研究大豆利用、烘焙技术,设计廉价营养食品;先后发表科技论文近300篇,多集中于谷物化学、谷物加工、食品化学、豆类利用及营养学等方面,对廉价营养食品之研究造诣更深,曾获得专利5项,出版《黑小麦——第一种人造谷物》(TritcaleFirstMamnadeCereal)等专著4部。曾在世界10多所大学讲学,并多次主持有关谷物科学国际学术会议,在研究粮食营养化方面成就突出,获“面包大王”称誉,其事迹收录于美国《科学家录》及《名人录(中西部)》。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岑卓卿率先来华,曾在浙江、江苏、北京、河南、广东等省、市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1985年7月22日因患癌症在上海逝世,终年63岁。
  【柳夷】
  柳夷(1913—1996),原名陆鸿鹄,慈溪市宗汉街道二塘新村人。1913年6月生。早年参加革命,1937年在延安陕北公学学习,1938年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大队第一支队政治教育干事。是年8月,柳夷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要求解决申请入党时遇到的困难。10月30日,毛泽东亲笔给柳夷回信,信的全文如下:
  柳夷同志:
  还是八月间的你的信,今天才复你,不知对你的问题还有帮助否?不知你还在三大队否?我因忙,积累至今才复,对你不起!
  你的意思是恳切的,如果陕公抗大党的同志所说,你的表现够上了入党资格,仅仅过去加入与脱离国民党一点无人证明是确实的,而你在延又有九月之久,并无其他不能入党的问题存在,我以为是可以入党的。此事解决办法,可持此信与三大队负责同志商酌,你的原信也随同交给他们看,要求他们最后考虑你的问题。如尚不能解决,可持此信到抗大政治部张主任处。你所指出的几个缺点是有理由的,你的信可送给政治部参考。最后告你的,马列学院必须党员并须学养较高者才能进去。此复。并致敬礼!
  毛泽东
  十月三十日
  嗣后,柳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信原件已由柳夷捐赠给中共中央办公厅,编入《毛泽东书信选集》。
  1938年至1942年春,柳夷在延安抗大和晋东南抗大一分校学习与工作,1942年、1943年在八路军南进支队、三支队、九旅任干部教育股长、教导员、党总支书记。1944年、1945年在淮北军区泗宿总队、泗宿独立团任政治处主任。1946—1949年在华中军区九纵队、华东军区二纵队任宣传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团副政委、团政委。1950—1952年任浙江军区干部学校、军大浙江分校政治部主任和省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长,1952—1965年任海军政治部秘书长、海军政治部文化部长、海军报社社长兼总编。1965—1983年任海军东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1983年8月,按正军职离休。
  1996年4月10日,柳夷在上海病逝,享年84岁。
  【范用】
  范用(1923—2010),原名鹤镛,曾名大用,笔名叶雨,出版家。慈溪市龙山镇新西村人。
  1923年7月18日生于江苏镇江。1936年毕业于镇江穆源小学,次年考入镇江中学。时值抗日战争,范用和一些同学组织儿童剧社,演出救亡话剧。同年10月只身奔赴汉口,1937年春进入进步出版机构——汉口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193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范用在桂林、重庆等地从事出版工作,1946年秋调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工作,后转入中共地下组织进行出版印刷机构的调查以迎接上海解放。1949年8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以后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出版局、新华书店总管理处、人民出版社工作,历任科长、期刊出版处副处长、秘书室主任、历史编辑组组长等职。1959年后,他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第二届理事。1989年离休。
  范用主持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传记译著以及有关编辑出版史、图书史等方面的著作,推出巴金《随想录》、陈白尘《牛棚日记》、傅雷《傅雷家书》、赵家璧《编辑忆旧》等,促进港台作家和外籍华人著作在大陆出版,并向海外介绍大陆作品。主持策划、创办《读书》《新华文摘》;还精于图书装帧艺术,著有《叶雨书衣自选集》。另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等。
  2010年9月14日,范用因病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88岁。
  【徐进】
  徐进(1923—2010),原名伯耕,戏剧作家。慈溪市观海卫镇东营村人。
  1923年10月生。自幼喜爱越剧,中学时因家贫辍学。1938年到上海一家西药房当学徒和职员,业余阅小说、看越剧、写剧本。1942年冬,考入袁雪芬大来剧场,任编剧。后在雪声剧团、芳华剧团、玉兰剧团、东山越艺社、云华剧团任专业编剧,直至上海解放。上海解放前,徐进创作、改编的几十个越剧剧本,以反映社会底层不幸和反封建、反暴政为主要内容。
  1950年,徐进加入华东文化部实验剧团,改编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山伯与祝英台》原是一部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传统剧目,徐进对旧本作大量修改和重写,1952年获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剧本奖和演出一等奖。后又与桑弧一起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1953年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国内第一部彩色戏曲影片,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舞台艺术片奖,捷克斯洛伐克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音乐片奖,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1955年,徐进任上海越剧院编剧。经过两年努力,创作越剧《红楼梦》。1959年作为国庆10周年献礼剧目赴京演出,还赴越南、朝鲜和日本演出,获得成功。1962年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此片在“四人帮”粉碎后重新放映时,曾引起轰动,江浙一带影院一天24小时跑片放映,山区农村广场放映时人山人海,卷起一股“越剧旋风”。20世纪90年代,又与同事合作,创作30集越剧电视剧《红楼梦》。
  1965年,徐进与谢晋、林谷合作,创作电影剧作《舞台姐妹》,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摄制。该影片于1980年获英国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学会年度奖”,被译为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在世界多地发行。此外,徐进还创作了《三月春潮》(获文化部国庆30周年献礼演出剧本二等奖)和《浪荡子》《盘夫索夫》《劈山救母》《花中君子》《沙漠王子》等越剧作品。他的作品情感浓烈,意境深远、明快而又含蓄,唱词优美通俗,真切动人。
  徐进曾于1978—1984年任上海越剧院副院长,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越剧院艺术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010年10月25日,徐进在上海病逝,享年88岁。同月,《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徐进越剧作品选集》出版。
  【沈珠江】
  沈珠江(1933—2006),岩土工程专家。慈溪市观海卫镇沈师桥村人。
  1933年1月25日生。1945年在绍兴县立初级中学读书,1948年入上海市立敬业中学读高中,195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水利系。195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在南京水利实验处工作。1955年为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生,1956—1960年在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院学习,获副博士学位。1960年后在南京水利科学院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为南京水利科学院土工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岩土工程学报》主编,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
  沈珠江长期从事岩土力学理论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研究。20世纪60年代初,他提出土体极限平衡理论,证明了两个极限分析原理。以后在土体弹塑性理论研究上提出多重屈服面概念,建立土体弹塑性本构模型、非饱和土固结理论基本框架等。先后主持和参与“六五”“七五”“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研究,参加过黄河小浪底和三峡深水围堰等工程。
  沈珠江曾任江苏省力学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副理事长,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第七届、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劳动模范等荣誉。
  沈珠江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计算土力学》《理论土力学》等专著。业余爱好诗词创作,其中《当代科学家诗文选》收录6篇。
  2006年10月2日,沈珠江在北京逝世,享年74岁。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4

《慈溪年鉴2014》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市域内2013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内容设特载、慈溪概貌、大事记、专记、中国共产党慈溪市委员会、慈溪市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农业·农村、工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金融·保险、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栏目。

阅读

相关人物

严子陵
相关人物
黄震
相关人物
徐浩
相关人物
童春
相关人物
马启臣
相关人物
岑卓卿
相关人物
柳夷
相关人物
范用
相关人物
徐进
相关人物
沈珠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