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经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161
颗粒名称: 综合经济管理
分类号: F123.6
页数: 17
页码: 158-17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浙江省慈溪市综合经济管理发展情况。
关键词: 综合经济 经济管理 慈溪市

内容

发展和改革
  【概况】
  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1.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3亿元,同比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593.6亿元,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388.2亿元,同比增长9.0%;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4.8∶57.5∶3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5亿元,同比增长22.9%;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4.9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自营进出口88.2亿美元,同比增长4.8%;实现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5亿元,同比增长12.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254元、22702元,同比分别增长9.4%、1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18.6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利润总额71.6亿元,同比增长24.1%。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39%、2.28%;人口自然增长率0.5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2.3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目标任务。
  【经济运行监测】
  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趋势,及时掌握宏观政策导向,加强市域经济情况研判,以92家重点企业监测平台为依托,动态跟踪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组织召开一季度、半年度、前三季度和年度经济信息网络会议,开展月度、季度和年度经济形势分析,关注经济运行的新变化、新特点,调查研究和监测分析内外形势、综合经济、投资
  项目、企业运行、价格波动等,供领导参阅,全年编发《经济运行监测分析》13期。编写《关于慈溪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慈溪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和市人大《关于慈溪市2013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报告》。开展《关于加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研究》《关于扩大我市有效投资若干研究》等课题,形成研究成果,提出对策建议。
  【规划评估】
  按照《慈溪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工作方案》要求,制定《慈溪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系统评估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主要指标、重点区块、重大项目等执行情况,并提出慈溪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对策建议,编写“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根据中期评估报告,预计到“十二五”期末,34个指标中,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等4个指标能提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23个指标能如期完成(包括全部的约束性指标),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等6个指标接近完成,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1个指标难以完成,重大项目、重点任务等有序推进。督促指导其他“十二五”专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组织开展市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完成《慈溪市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专家评审。
  【资产投资】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4.98亿元,同比增长22.9%,投资总量保持宁波各县(市)区首位,增速列宁海县、海曙区之后居第三。其中,市本级完成投资311.37亿元,同比增长14.2%;杭州湾新区完成投资233.61亿元,同比增长37%。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25亿元,同比下降46.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1.53亿元,同比增长24.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19.19亿元,同比增长24.2%。89个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6.76亿元。“品质之城建设推进年”活动62个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3.05亿元;18个重大前期项目中新城河综合改造工程开工建设,水云浦两侧围涂、长邱线延伸段公路等工程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14个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完成投资182.11亿元。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改造、观附公路北延以及客运南站迁建项目建成投用;慈东滨海区石墨烯等项目投产;文化商务区开园,其中14个项目竣工投用,首批4幢总部经济商务楼入驻企业26家。
  【产业项目管理】
  7个项目被列入2013年宁波“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重大项目,总投资43.4亿元,实际完成年度投资2.7亿元。申报成功国家级产业振兴项目1个、国家中小企业技改项目2个、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个,共获国家财政补助资金1809万元。申报成功宁波新型业态农业项目2个,共获得宁波专项补助资金400万元。
  【海洋经济发展】
  制定2013年海洋经济工作要点,完成15项重点工作任务,26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中19个项目基本建成、7个项目启动实施,2个海洽会签约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慈东滨海区发展规划》由宁波市政府正式发布。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域示范项目,获得国家海洋局850万元补助指标。慈溪市获2013年度宁波市各县(市)区和“六区二岛”海洋经济工作考核三等奖。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制定《慈溪市战略性新兴产业2013年度实施方案》,25个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年度投资计划顺利推进,实际完成25.7亿元。年度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81.52%、战略性新兴产业规上产值占工业规上产值比重30.7%。申报宁波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2个,获得上级财政扶持资金共计1100万元。慈溪市在2013年度宁波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考评中获综合先进奖。
  【经济体制改革】
  中期评估《慈溪市体制改革“十二五”规划》,全面评价“十二五”改革工作规划实施成效,深入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推进市建设集团企业债券发行工作,整理完善申报资料。开展年度宁波市优势总部企业申报工作。联系指导观海卫、周巷、龙山3个中心镇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编制,联系落实中心镇投资计划,评估中心镇和卫星城市扩权运行与落实情况。参与2012中国改革年度县(市、区)评选活动,获选中国改革2012年度县(市、区)。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推进基本医疗保险付费制度改革工作,5月正式推行总额预算控制下的按服务单元浮动付费及按服务项目付费、按单病种付费等相结合的医保混合结算办法,并首次实施医保个账历年余额流转个人按月缴纳2%部分的制度。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检查和治疗行为等措施,严格控制医疗费用。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97.68%,人均筹资额510元。
  【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开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年度工作,建立工作月报和督查制度。组织专项督查2次,19个主要指标和“十大行动计划”35项主要工作任务完成年度计划。其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97%,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97.68%,等级幼儿园招生覆盖率90.7%,市域公交一体化全面实施,省级体育强镇全部创建成功,镇(街道)图书馆(公共文化场馆)和98所学校体育场地向市民免费开放,居家养老农村、社区服务覆盖面分别达到91.6%、98%,慈溪市被评为浙江省公共服务均等化优秀县市区。
  (沈雯、华炬、卢巍、黄荣)
  国有资产管理
  【概况】
  2013年,全市有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74家,参股企业16家;总资产378.53亿元,其中市国投公司及下属子公司373.52亿元;净资产127.86亿元,其中市国投公司及下属子公司126.58亿元。市国资局作为唯一的县市级代表参加国务院国资委召开的全国国资委系统指导监督工作会议,作典型介绍。
  【国有企业体制改革】
  推进直属公司整合重组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制定《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组建及相关企业公司制改造方案》《市海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方案》《市商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方案》《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整合重组方案》。挂牌成立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市商贸集团有限公司。审核报批同意市海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设立2家子公司。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设、水务、海涂、商贸4家直属公司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设立外部董事和专职监事。制定《市政府直属公司董事会管理暂行办法》《市政府直属公司监事会管理暂行办法》,加强直属公司董监事会建设。审核审定8家国有企业章程,印发《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经营者薪酬考核指导意见》。拟订《2013年度市直属公司经营者薪酬考核办法(试行)》,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由市政府印发。推进热电厂改革改造工作,市政府与宁波开投集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宁波开投集团、市建设集团共同投资设立宁波甬慈能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监督管理】
  市政府印发《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就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国家出资企业、国家出资企业管理者、重大事项决策管理、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国有资产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一系列规定。市府办印发《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完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市国资局印发《国有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办法》,清理银行账户并备案,审核与审批企业新开设银行账户;会同市监察局、市公共资源交管办联合印发《国有企业资产出租管理试行办法》,并收集该办法出台前企业已出租资产的合同,备案登记;会同市人力社保局、市监察局印发《国有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办法(试行)》,对人员招用、管理、监督三方面作出详细规定;会同市监察局、市公共资源交管办联合印发《国有企业公务用车配置管理办法》,并对国有企业现有公务用车配置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台账和分户档案。建立《国资局工作规则》《国资局党委议事规则》,制定《国资局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国资局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国资局保密管理制度》《国资局岗位设置方案》《国资局信访接待守则》等有关规定,完善《国资局机关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
  【国有资产产权监管】
  审计市新兴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考核审计市广电集团、慈溪热电厂经营业绩,审计回访3家企业。考核慈溪热电厂2012年经营业绩,制定2013年经营业绩考核办法。会同市委宣传部制定市广电集团第二轮考核办法。转让市数码中心有限公司60%国有股权。市新华书店改制扫尾。审核、申报市食品有限公司、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市民用爆破器材专营有限公司等企业17处房产的评估报告及转让方案的上报及同意转让批复;收缴市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名下161套存量房产,并核准评估报告后分期分批向社会公开转让。审核、审批国有企业更新置换或新增公务用车7辆,转让闲置公务用车1辆;核准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134辆“慈甬线”退役运营客车、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60辆退役公交车的评估报告,核准市三北出租汽车有限公司30辆退出营运的出租轿车评估报告,并批复同意向社会公开转让。审核批复市自来水有限公司77台(套)固定资产报废,报废固定资产净值36.62万元。将市国投公司的出资人由市财政局变更为市国资局。设立市新城河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市经建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与常山县共同出资组建常山柚桥山海协作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审核国有企业2013年人员招用计划,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申报用人计划1079人,审核后上报市政府审批人数1024人。
  【企业融资渠道拓展】
  向34家中小企业发放国家开发银行小额低息贷款1.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3.99亿元;按时全额收回贷款本金1.66亿元,全年贷款零逾期。与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重新签订无期限的合作协议。开展市国投公司地方融资平台情况调查和BT方式承担地方公益性项目建设债务情况调查。引进国家开发银行应急贷款3亿元。为市海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从浦发银行引进资金2亿元。累计为市建设集团等企业办理借款担保审批81笔,涉及担保金额181.6亿元。其中,市国投公司提供保证担保23笔,担保金额61.4亿元;国有企业相互提供保证担保20笔,担保金额35.4亿元;国有企业提供资产抵押担保38笔,担保金额84.8亿元。
  【国有企业基础管理规范】
  调查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基本情况、2011—2012年全市国有企业职工工资支出情况。专项调查27家国有企业负责人职务消费情况,并按规定向宁波市国资委上报相关调查资料。编制2012年度国有企业统计年报,被宁波市国资委评为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先进单位。登记国家出资企业87家,办理24家(次)国家出资企业产权变更登记,3家国家出资企业占有产权登记,1家国家出资企业注销登记。开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向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布置2014年度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报工作。印发《国有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指导意见》,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培训,会同市财政局对市产权交易中心等7家企业进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验收、复查。印发《关于要求企业执行会计准则的通知》,召开企业会计准则及新旧制度衔接培训会议,推动市国投公司及所属子公司自2013年起全面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审核认定原成建制转体单位所属精减人员,累计审核认定精减人员1125人。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市国资办(市国投公司)2012年档案文件资料,登记备份传统档案,委托市档案局对室藏2003—2012年案卷进行数字化加工,共扫描784卷57911页,并在市国资局虚拟档案室挂接上传。(徐松立)
  财政管理
  【概况】
  2013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53亿元,同比增长12.7%。除杭州湾新区外,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3.2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地方级收入69.97亿元,同比增长7.5%;中央级收入53.26亿元。根据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按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调入资金等,公共财政预算可用资金88.35亿元,其中,市本级65.21亿元(含街道、市属区12.08亿元),各镇23.14亿元。市公共财政支出预算8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实绩81.19亿元,同比增长11.2%,结转下年支出4.81亿元,净结余2.36亿元。其中市本级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支出58.97亿元,同比增长9.7%。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收支相抵,减去结转下年支出4.81亿元,财政净结余1.44亿元(含街道、市属区1.29亿元)。各镇公共财政支出预算22.22亿元,支出实绩22.22亿元,净结余0.92亿元(数据参考预算执行报告)。
  【服务经济发展】
  全面落实简政放权、轻负减税政策,贯彻服务贸易等项目对外支付税务备案制度。取消、免征或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月销售(营业)额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免征增值税、营业税优惠政策,对部分小微企业临时性下浮社会保险费缴费比例至零。设立57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广播影视服务业“营改增”(营业税改增值税),落实“营改增”过渡性财政补贴。全年兑现一、二、三产财政扶持资金5.11亿元,落实惠民补贴资金1.84亿元,减免税费10.06亿元,办理出口退(免)税66.06亿元。实行出口退税单证无纸化申报,推进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与服务,为3.24万户建账企业完成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转换,为160家企业提供会计准则适用、会计基础规范化及企业财务税务风险防范等“智力服务”。
  【保障民生支出】
  公共财政预算资金用于民生支出65.30亿元,同比增长13.2%,占财政总支出比重80.4%。“三农”投入47.70亿元,同比增长11.1%,投入3000余万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落实3.28亿元保障农村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1亿元,同比增长10.0%。推进慈溪市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教育支出19.07亿元,同比增长5.9%,以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为目标,规范提升学前教育和民办教育,加大义务教育段农村学校财力支持;文化体育事业支出1.10亿元,同比增长5.0%,尝试公办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设立2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成功创建首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医疗卫生支出7.50亿元,同比增长7.7%,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大病保险制度,创新实施“政府助学金”引导慈溪籍医学毕业生回归。生态建设资金支出9.66亿元,同比增长10.3%,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化森林慈溪建设,全面推广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共预拨经费2.55亿元。
  【绩效管理改革】
  制定出台《慈溪市财政支出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评审工作规程,完成首轮7个项目的预算绩效目标申报。加强镇级财政财务资金管理,实施镇级财政财务互审检查,启动乡镇公务卡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镇级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174个一级、二级预算单位的全部财政资金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双覆盖;实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推广公务卡应用,并将公务卡改革实施范围扩大到各镇(街道)、各财政体制独立产业平台(指挥部)。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公开市本级政府总预算、19个镇(街道)总预算及46个市级部门预算相关信息,2013年市级部门及下属事业单位部门预算草案全部提交人代会审议。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固定资产网络动态管理,采用纸质审批与网络审批双轨平行的资产处置办法,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量,健全公务接待、公车管理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等相关制度,“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1.0%。监督检查包含一级、二级共20个预算单位,绩效评价项目68个。清理统筹结余结转资金2亿元;调度资金9.12亿元;办理社保定期47.90亿元,增加利息收入1.54亿元。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加大项目决策、论证、监督管理力度,制定政府投资项目部分政策处理内容及上限标准意见,推进内部工作标准化建设,加强已竣工未决算项目清理评审,决算审核项目93个。
  (周红亚)
  地税
  【概况】
  2013年,全市地税部门(不包括杭州湾新区、庵东镇,下同)组织各项收入86.37亿元,同比增长7.66%。其中,工商税收收入52.83亿元,同比增长4.3%;契税、耕地占用税入库6.39亿元,同比下降3.18%。工商税收收入中,营业税入库19.92亿元,同比增长4.1%;企业所得税入库6.37亿元,同比下降13.7%;个人所得税入库9.11亿元,同比增长0.1%;其他税收入库17.43亿元,同比增长16.0%。入库各项地方规费、五项社会保险费收入27.15亿元,同比增长18.09%。其中,各项地方性规费入库7.05亿元,同比增长7.6%;五项社会保险费收入20.10亿元,同比增长22.26%。
  【税源管理】
  完善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机制,推进个办管理工作平台开发建设,纳入社会化管理户41986户,同比增长9.55%,入库税费2.18亿元,同比增长15.6%。实施社保费全责征收。推进宁波财税智能管理系统应用,建立运行“前台办理、后台监控”新业务监控模式。出台《慈溪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工作规程(试行)》,完成13个行业修订工作;合成纤维行业和毛绒行业2个纳税评估模型及案例入选国家税务总局“百佳”行业纳税评估模型及案例(宁波市共3个)。尝试开展市局与分局相结合的二级选案模式,实施“协作互动”实战培训,形成征管建议,达到以评促管,全年评估935户,入库税费、滞纳金4899.32万元。税源分析预警平台系统初始化设置,组织各分局查漏补缺,建成行业产品(服务)对照目录数据库。清理欠税联动协作机制,加强与市法院执行庭的信息沟通,接受案件信息47件,入库税款及滞纳金381.93万元。
  【税务稽查】
  探索实施涉税指标选案机制,将异常情况突出和指标偏离度严重的企业列入稽查对象;强化稽查管理,实施选案稽查二次分析和部分案件前置审理上门服务工作推广应用电子查账软件;建立推行管评查联席会议制度;推进稽查业务建设,评选税务稽查优秀案卷和案例,汇编第三期《典型案例库》。查结案件287件,查补金额3249.22万元,其中匿报销售收入查补金额2402.55万元,查处大额案件53件。
  【税收宣传】
  围绕“税收·发展·民生”活动主题,开展税务形象筹划、税收新闻宣传、税收法制宣传、税收文化宣传、税收舆情管理等工作。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立地税纳税人学校,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春风惠民送税法、便民办税再提速和“税收发展民生”公众全体验活动等一系列项目。“拍摄税宣微电影传递身边正能量”项目被确定为优秀创新项目选送国家税务总局。
  【服务企业】
  兑现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环保和节能节水、投资抵免、企业技术开发费和残疾人就业加计扣除、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15509万元;减免水利基金4051.71万元;移送国税16户广播影视制作行业纳税人;落实月营业额2万元以下小微企业免征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减免房产税2529万元,土地使用税3708万元。市政府出台《慈溪市人民政府关于迅速开展灾后自救和恢复生产的实施意见》,地税部门制定受灾企业税收减免实施操作细则,简化办事程序。
  【税收法治】
  构建两级联动常态化执法督察格局,启动观海卫分局、龙山分局的内审试点工作。深化执法督察集中检查,组织实施工商新办企业营业账簿印花税缴纳、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和对地价计入房产原值征收房产税情况的3次专项督查与1次集中检查。推行日常涉税事项集体会审制度,集体会审涉税案件19件。强化欠税清缴法制工作,出台《欠税追缴法制工作规程(试行)》,发布《欠税公告》,在全市范围内公告欠税信息292户。全年实施税收保全1件、强制执行5件。
  (周红亚)
  国税
  【概况】
  2013年,入库宁波市局口径国税收入65.76亿元,同比增长6.37%。财政口径收入61.56亿元,同比增长7.74%。其中,国内增值税直接收入34.68亿元,同比增长8.74%;办理增值税免抵调库15.5亿元,同比增长19.41%;企业所得税收入11.24亿元,同比下降7.4%;国内消费税收入1417万元,同比增长13.36%
  【税源管理】
  梳理各类税源管理事项,完成岗责调整、CTAIS岗位设置和人员调配。开展新征管流程涉税事项的学习和研讨。健全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发挥“一体化”中枢作用,“一体化”工作多次获宁波市局通报表扬。加强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与服务机制建设,逐步建立运行机制和考评机制。提高“个办”(个体税收社会化管理与服务办公室)工作信息化水平,初步建立“个办工作平台”。加强普通发票管理,提高网络发票使用率,完成9个专业市场网络版普通发票市场代开、监开推行工作。征收废电基金1869万元。配合市政府开展“个转企”和废塑料行业专项整治等活动,被评为市“废塑料整治先进集体”。宣传解读“营改增”税收政策,加强“营改增”政策培训,开发“营改增”风险管理系统,推进“营改增”扩围工作,“营改增”管户2578户,入库改征增值税税款7234万元。整合发布系统平台12个,开发系统2个。完善数据分析平台,建立与工商、电力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机制,定期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加强增值税各类减免税资格认定及备案管理,强化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票表比对,规范海关完税凭证、货物运输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进项税额抵扣管理。健全消费税涉税信息采集机制。提升车辆购置税档案电子化水平。贯彻落实税前扣除、政策性搬迁等所得税政策,强化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汇缴面100%。加强企业所得税后续管理,引进所得税年报鉴证机制,降低企业涉税风险。组建所得税管理专家团队,提升对企业所得税重大事项的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国际税收专项情报交换,落实税务审计、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源泉扣缴情况调查等工作。
  【国税执法】
  推行以辅导纳税人自查自纠为先导的柔性执法模式,查前辅导241户拟稽查对象,自查纠错补缴税款1286万元,加收滞纳金139万元。办理税务稽查案件143件,查补收入5977万元,查补50万元以上大要案15件。国税系统入库管理创新项目17个,其中优秀项目9个;推广项目6个,其中2个项目被宁波市局列为推广项目。创新执法督察,明确税收执法检查工作职责,实行督察员带星上岗。推行税务指导案例、“同案同办”和重大税务案件集体审理制度,规范税务行政裁量权的行使,提升执法水平。税收执法正确率99.99%。市国税局被宁波市政府命名为宁波市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纳税服务】
  优惠政策办理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5.4亿元,办理福利企业增值税即征即退3219万元,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税收优惠1573万元,办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6788万元。取消发票工本费,免征季度销售额不超过6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落实小型微利企业优惠政策,退回多缴所得税款663万元。出台“菲特”灾后系列税收政策,助力企业灾后重建。实施“营改增”扩围,为企业减负1.2亿元。
  助力出口 施行直通申报、出口退税电子退库、生产企业单证无纸化申报等多样化管理模式,加快出口退税进程。办理出口退(免)税66.06亿元,其中办理免抵调库15.5亿元,同比增长19.41%“出口退税生产企业单证无纸化”获宁波市局“管理创新奖”并在宁波大市推广,被评为慈溪市十大“2013政风行风新事”。
  简政放权简并优化征管流程共计7大类243项,优化109项,其中,取消24项,合并4项,待办转即办6项,权限下放8项,流转环节减少61项。完善拓展免填单服务,涉及6大类127个涉税事项42张表单。提高退税效率,减少退税申报材料4项,缩短审批环节2个,退税时限压缩10个工作日。
  服务品牌 依托“一报、一刊、一窗、一栏、一队、一校、一中心”七大载体,拓展“阳光穗悦”服务品牌,丰富服务内容。纳税人学校开展各种形式培训67场次,培训纳税人1.12万人次。推广应用办税服务厅工作人员心理疏导平台,提升纳税服务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建立“阳光穗悦”纳税服务综合平台,受理纳税咨询1911件。开通“阳光穗悦”公众微信(微博),关注人数1982人,送推各类信息3766条。周巷分局被认定为宁波市国税系统示范办税服务厅。
  制度保障 推出“纳税人需求响应机制”,在海创会设立首个第三方纳税人需求采集点。规范纳税人权益保障中心工作制度,充实工作内容。制定《慈溪市国家税务局减少税收重复交叉检查减轻纳税人负担工作规定》,推行税务稽查重大案件外部听审、说理性税收行政执法文书、纳税评估分类分级集体审议等制度。
  税收宣传 落实税收宣传常态机制,信息新闻工作被评为宁波国税系统二等奖,政务信息工作名列市级各部门第二名。开展“六五”普法活动,被宁波市局推荐为总局“六五”普法先进单位。举行“阳光穗悦促和谐服务发展谱新章”在线访谈,提升政务(政府信息)公开和网站管理水平,在第三方测评中获得宁波国税系统第三名。开展第22个税收宣传月活动,观海卫分局“阳光税宣360。维权服务老娘舅”被评为宁波国税系统税收宣传月创新项目一等奖。
  (陆胜权)
  物价管理
  【概况】
  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1%。物价涨幅总体呈上半年基本稳定、下半年连续小幅上升态势。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累计同比保持“六涨二跌”格局。其中,食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居住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烟酒类分别上涨5%、2.9%、2.3%、0.8%、0.6%和0.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5%、0.7%
  【价格调控】
  强化民生商品监测,完善价格监测网络,掌握市场价格动态,通过局政府网平台,高频率发布价格信息。与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制定慈溪市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并经市政府办公室发文批准,当年度预算统筹安排2810万元,设应急资金300万元作为价格调节基金,主要用于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出现异常上涨时政府进行价格调控。加强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控,发文公布2013年度征收集体所有土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价格,评估审定一批国有和集体土地拆迁所涉商品住宅平均价格及相关价格标准,报经市政府同意确定2012年度市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定价。设立市粮食生产成本收益调查点,实地开展粳稻生产成本与收益变动情况调查。
  【价格改革】
  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政策改革,制订全市污水处理费3~5年调价目标和计划,印发《关于调整非居民生活用水污水处理费标准的通知》,经市政府第1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发布实施《慈溪市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水价调整,形成区域自来水价格调整目标和方案,调整观海卫、掌起、附海3镇供水区域及鸣鹤水厂供水区域自来水价格。落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810实力工程”企业和高成长企业用水的差别水价政策。调整非居民天燃气销售价格、城区出租车运价,制定餐厨垃圾处理和机动车排气检测收费政策。配合做好医疗、医药价格机制改革,研究制定市民营医院参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有关政策规定。
  【价费日常管理】
  规范教育收费行为,为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民办教育政策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供参谋服务,调整拟定对民办教育收费管理办法的措施;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的通知》、调整公办高中段学校学生住宿收费标准。加强殡葬、民政管理,联合市民政局下发《关于加强和规范公共墓地价格管理办法的通知》,制定出台《关于调整完善慈溪市惠民殡葬政策操作细则和实施骨灰撒海服务的有关规定》。依法核定体育服务价格,核定批复城区学校体育场馆开放使用服务和市体育馆羽毛球乒乓球场地开放使用收费标准。开展成本监审工作,监审自来水制水运行成本、出租汽车运营成本等。组织进行农本调查工作,调查蔬菜、棉花、养猪等种殖、养殖成本收益情况。
  【清费减负】
  清减行政事业性收费,督促、跟踪国家和省级关于降低、取消、免征、暂停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的落实。规范经营服务收费,重点清理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服务等中介和专业服务收费。评估调查落实国家和省及地方清费减负政策,2008年以来涉及工商、教育、公安等18个系统、40个收费大项累计清费减负总金额3.74亿元。组织开展2012年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年审工作,验审收费总额3.87亿元,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65%
  【价格监督】
  专项或重点检查部分学校春季和秋季教育收费、涉农涉企收费、医疗服务价格、旅游行业价格行为等,配合相关部门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的双打”工作实施清理整顿规范。专项整治和检查各类市场价格行为;“菲特”台风、暴雨灾后,集中力量对民生商品价格行为开展市场巡查和专项督查,维护市场价格稳定。查处价格违法案件9起,经济制裁11.51万元,其中,没收价格违法所得1.07万元,责令退还多收价款10.24万元,罚款2050元。“12358”、市“81890”公共信息服务中心受理政策咨询124件、价格举报8件。
  (岑建强、沈雯)
  资料链接
  “810实力工程”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展新兴产业,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工业强市而提出的一项工程。其中,“8”是指宁波市重点培育的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海洋高技术、设计创意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10”是指在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中,每个产业的销售收入居全市前10位的企业。
  工商行政管理
  【概况】
  2013年,设立内资市场主体16625户,同比增长40.15%。其中,私营企业3797户,同比增长73.93%,注册资本(金)32.3亿元,同比减少17.65%。内资市场主体注销4663户、吊销6162户,其中内资企业注销25户、吊销2户,私营企业注销849户、吊销117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注销7户,个体工商户注销3782户、吊销6043户。实有各类内资企业23720户,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46户,实有个体工商户67754户,实有总数分别同比增长13.92%、14.47%、2.99%。
  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6户(包括分支机构8户),投资总额10628万美元,注册资本5665万美元,其中外方认缴492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5%、74.9%、48.7%、151.1%。按企业类型分,中外合资企业12户,外国法人独资企业2户,台港澳法人独资企业7户,台港澳合资1户,台港澳与境内合资2户,台港澳自然人独资1户,外国自然人合资1户,外商合资1户,普通合伙企业1户(外国自然人和境内自然人合伙)。实有外商投资企业733户(包括分支机构173户),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06户,中外合作企业17户,外资企业236户,其他外商投资企业1户(普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累计投资总额214771万美元,注册资本134733万美元,外方认缴105072万美元。
  【企业监督管理】
  个体验照和企业年检 验照通过个体工商户51142户,验照率89.35%;年检内资企业法人19641家,年检通过率98.79%;年检外资企业679家,年检通过率99.27%。受理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年度申报13家,引导注销1户,申报率81.25%。
  个体户转型升级 有1685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注册资本(金)32385.63万元。其中,转型为个人独资企业的1384户,注册资金23555.03万元;转型为有限公司的145户,注册资本5461.8万元;转型为普通合伙企业的156户,注册资金3368.8万元。按产业行业分,从事第一产业的309户,从事第二产业的952户(其中制造业948户),从事第三产业的424户(其中批发零售业356户)。
  企业监管模式创新 9月1日始,正式全面应用基于地理系统的市场主体综合监管平台(简称“GIS平台”),市场主体地理标注22113家,标注率23.8%,划分建立商圈115个,运用该平台制定巡查任务54个,开展巡查2719次,录入无照632家,开展行政告诫31次。
  无照经营治理 无证无照清理被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开展各项整治78次,出动检查人员7400余人次,检查各类经营户1.35万余户,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户3242户,疏导登记2311户,办理无照案件428件。其中查处取缔黑网吧123家,依法没收电脑主机、路由器、交换器、显示器、光纤收发器等290台,抄告电信21起,断网16起。关闭废塑料非法交易市场3个,取缔非法废塑料生产加工户830余户,清运废塑料2.7万吨,立案121起,关停1532家非法废塑料生产加工户,实现“清零”目标。
  【市场监督管理】
  改造提升35家市场,申报四星级市场1家、三星级市场3家,续展三星级市场3家、二星级市场8家。登记市场名称4家,到期变更13家,登记网上市场1家。检测食品25.28万批次,不合格1399批次,处理不合格食品34.37吨;定量检测936批次,不合格252批次;办结食品检测案件215件,罚没款54万余元。办理食品检测案件215件,罚没款54.8万元,其中大案17件,罚没款18.50万元。销毁不合格食品27419.37千克。移送公安1件,刑事拘留1人。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82人次,检查经营户数227户,抽样监测25批次,农药10批次,化肥10批次,农膜5批次,其中,化肥不合格3批次,农药2批次,立案处理3家企业,2家移交市农业局处理。
  【经济合同管理】
  认定A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2家(含
  应用基于地理系统的市场主体综合监管平台(简称“GIS平台”),市场主体地理标注22113家,标注率23.8%,划分建立商圈115个,运用
  续展),认定A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33家(含续展),认定A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36家(含续展)。重点整治宾馆住宿、快递、汽车销售、房地产中介等行业,出动426人次,检查企业(经营户)345家次,检查格式条款650份,发现问题格式条款194份;约谈企业133家次,发责令改正通知书54份,指导完善格式文本84份。立案查处114件,结案114件,没收违法所得3.84万元,罚没款20.43万元。
  【商标广告管理】
  商标品牌培育 建立乡镇品牌工作指导站17个,创建宁波市三星级品牌工作指导站2个(观海卫镇、横河镇)、二星级品牌工作指导站4个(龙山镇、掌起镇、附海镇、横河相士地轴承协
  会)。认定驰名商标3件(奇乐、宏一及图、HCH环驰),累计10件。认定省著名商标6件、宁波市知名商标14件、市知名商标17件。注册商标27088件,其中新增注册商标2319件;农产品注册商标1416件,其中新增151件;服务商标1458件,其中新增223件;国际注册商标1143件,其中新增55件。新增“慈溪蜜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慈连”集体商标1件。开展对商标印制企业和商标代理组织的信用监管。
  广告监管 加大对各类媒体广告的监测力度,开展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和医药广告整治行动。办结各类违法广告案109件,罚没金额39.93万元。按媒介分,网络广告38件,户外广告35件,其他广告36件;按违法类别分,医疗广告26件,医疗器械广告2件,家用电器31件,商场销售8件,其他广告42件。登记户外广告58件。上述数据均不包括杭州湾新区。
  【打击经济违法行为】
  查获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150起,案值3826万元,罚没款1066万元,其中大案426起,移送司法机关4起。查处“傍名牌”案件74起,案值861万元,罚没款347.16万元。办理商业贿赂案件6起,案值535万元,罚没款39万元,侵犯商业秘密案件1起,案值11万元,罚没款4万元,涉网案件30起。开展汽车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查处案件18起,案值57.81万元,罚没款15.58万元,查扣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汽车脚垫129套。
  【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
  12315举报申诉中心接到申诉举报咨询3314条,其中申诉2431条,举报858条,咨询2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58.24万元,受理市政府、市信访办等其他部门交办的信访件13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回复。受理市政府110社会紧急救助服务联动办交办的申诉(举报)件22件,均及时予以处理。会同市消保委对慈溪市广播电视台上门进行行政约谈,组织召开全市汽车消费恳谈会。在投诉量较大的市电信局、华润万家(包括其25家直营店及加盟店)、中国移动(包括其下属25家门店)、大润发超市等76家企业开通相关申诉先转由企业自行解决绿色通道,发挥消费维权服务站作用。16家消费维权服务站命名为“宁波市级消费维权服务站示范站”。在宁波晨客创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慈溪港慈装饰市场经营服务有限公司、锦江麦德龙现购自运有限公司慈溪商场推行先行赔付制度。
  (胡遐)
  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概况】
  2013年,市质监局重点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开展各类食品执法行动38次,出动执法人员625人次,检查企业202家次,取缔无证生产窝点83个,立案查处52起,其中移送公安16起,刑事拘留21人。开展“蓝剑”系列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企业458家次,立案272起,万元以上案件76起,其中5万元以上13起,移送公安案件16起,“12365”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33件,举报126件。创新编印《慈溪市特种设备安全指导手册》,邀请国家、省级专家进行技术培训。市质监局第一质监所、第二质监所、第三质监所分别更名为观海卫质监所、横河质监所、周巷质监所,新设立龙山质监所。全市新认定慈溪名牌30个、宁波名牌14个、浙江名牌2个;新增5家企业主持参与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累计73个企业参与182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市质监局获宁波市质监系统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宁波市质监系统质量强市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质监系统质监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宁波市质监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质监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质量强市建设】
  制定出台《慈溪市质量强市建设2013年度行动计划及任务分解》《慈溪市质量强镇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在3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施“首席质量官制度”。大桥生态农庄争创宁波市质量安全示范园方案由宁波强市办认可进入预算阶段。培育和推荐各类名牌产品,新增浙江名牌2个,其中1个区域名牌为慈溪市首个浙江区域名牌;新增宁波名牌14个、慈溪名牌30个。16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申请宁波市局立项备案,其中5家企业享受宁波免费导入政策,10家企业获宁波导入补助。
  【计量管理】
  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工作,6家企业按时上报自查报告;推进《化纤行业能源计量管理和数据应用项目》,与市经信局、市化纤行业协会沟通协调,联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与市商务局联合开展镇级以上农贸市场电子秤等衡器的免费强制检定工作,检查21个集贸市场、41家超市的计量器具2846台件。专项计量监督检查金银制品加工和销售领域,检查销售点23个。开展“放心计量进油站”活动,检查加油站76家,加油机1080台,受检率100%。
  【标准化管理】
  新增5家企业主持参与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累计有73家企业参与182项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邀请宁波标准化研究院专家指导2012年立项的慈溪市块状产业标准化项目——慈溪市“冰洗家电售后服务体系标准”项目。《绿色食品菜豆标准化栽培推广示范》被评为省级农业示范建设项目,《鳗鱼工厂化精养标准化示范区》等6个示范区申报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全市规上企业采标信息填报培训工作,采集1000余家规上企业的产品标准信息。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2·3”锅炉爆炸事故发生后,开展全市锅炉使用单位安全隐患大排查,组建16个执法检查组和1个投诉举报处理组,检查锅炉使用企业1592家,检查锅炉1872台,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255份,现场查封38家,立案17家,拆除锅炉53台,受理举报投诉26件,处置率100%。开展氨制冷压力容器使用企业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55人次,检查涉氨制冷企业30家,发出整改通知书22份,约谈企业2家。开展隐患设备专项治理,现场监察253个使用单位的隐患设备,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108份,拆除土制升降机81台,整改各类隐患326个。落实特种设备主体责任,加强特种设备宣传培训,举办各类作业人员培训班19期,培训作业人员1463人,复审1000余人。组织特种设备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开展3次大检查大整治宣传教育和5次警示教育活动,培训教育镇(村)安全协管员和企业安全负责人527人。编印《慈溪市特种设备安全指导手册》,500份发至市级有关部门、各镇(街道)、村、社区等。
  【食品生产监管】
  开展地产食品质量监督抽查,抽查地产食品526批次,实物合格506批次,合格率96.2%。对20批次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2家企业关停,其余均立案查处,整改后复查合格。开展各类食品执法行动38次,出动执法人员625人次,检查企业202家次,取缔无证生产窝点83个,立案查处52起,其中,移送公安16起,刑事拘留21人。推进食品生产企业诚信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召开全市食品生产企业大会,宣贯食品法律法规,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组织开展“道德讲堂”进食品企业专题活动,首批5家试点企业开课。实行食品企业分类监管,将企业分为A、B、C、D四类不同等级,制订年度巡查和监督抽查计划,集中宣传教育4次,单独约谈企业46家次,集体约谈企业3次共174家,224家企业开展行业自律提醒。
  【产品质量监督】
  开展冰箱、洗衣机、絮棉制品、调压器、取暖器等产品质量提升活动。走访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等家电企业、调压器生产企业、有照需用纤维制品企业。召开冰箱、洗衣机企业质量分析会、取暖器产品技术培训会等,邀请浙江方圆检测专家、宁波质检院技术员等宣贯产品标准、质量分析、技术培训和答疑解难,参会企业130余家;邀请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国家燃气灶具产品审查部等专家开展调压器产品质量提升培训,讲解生产许可证到期申报工作,覆盖宁波地区23家获证企业120余人参加培训会。开展调压器产品专项执法、联合执法行动3次,出动执法人员100余人次;组织开展絮用纤维制品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检查絮用纤维制品生产单位20个。
  【稽查执法】
  组织电暖宝、汽车4S店、儿童服装、儿童食品、足浴器、电热水龙头等产品专项执法行动20次,出动执法人员1000余人次,检查企业458家次,立案272起,万元以上案件76起,其中5万元以上13起,移送公安案件16起。与市公安部门开展4次联合执法行动,取缔19个涉嫌违法添加食品生产加工窝点,刑事拘留20人,取保候审10人,移送公安案件16起。职业举报人申诉举报数量同比提高80%,“12365”受理调解消费者投诉33件,举报126件。大要案报告率处置突发事件报告率和上级交办督办案件完成率均达100%,无行政复议被撤消、变更和应诉失败记录。
  【行政执法、行政审批】
  审核各类案件200件,组织大小案审12次,其中,小案审5次,审议案件46件;大案审7次,审议案件67件,复核16件;办理报送宁波局审核案件20件,移送公安案件15件,移交其他机关1件,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件,处置6起 职业举报人复议答复。拟制《2013年度依法行政工作计划》、2013年度市质监局普法工作计划和2013年市质监局法律法规知识考试方案,重新修改完善法制标准化工作流程受理。受理行政许可104起,其中,计量标准及许可证考核7起,小锅炉房核准90起,食品小作坊生产许可证2起,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5起;办结率和提前办结率均达100%。行政审批窗口受理办结组织机构代码业务近9000家,代码数据档案扫描完成率100%,企业标准备案125件,发放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书(含复审)1578份,条码受理265件,办理代码年检893家。
  【技术机构建设】
  市质监所检验和抽样1201批次,业务纯收入157万元,打火机检测项目通过省局合格评定监管处现场评审;计量所业务创收400余万元,设立加油机、压力表、煤气表和电子秤等民生计量项目的自动化检测项目;市食品检测中心检测4306批,其中评价性抽检3370批次,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复评,确认302项参数和24个产品的检测能力,开始运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与市政府食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对接。
  (孙燕君)
  资料链接
  “首席质量官”是企业对质量安全和质量工作全面负责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选拔任命,并授权其开展工作。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安全等相关业务工作部门,一般隶属于首席质量官直接领导。负责组织制定企业质量发展战略、年度质量工作计划和质量安全保障措施;建立并实施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组织实施质量改进、质量攻关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实施质量成本管理,加强质量统计分析;开展质量教育培训;建设企业质量文化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概况】
  2013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665起,死亡140人,受伤526人,因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1.86万元,分别同比下降6.99%、4.11%、4.88%、15.94%,发生较大事故2起。其中,工矿商贸领域发生事故6起,死亡11人,直接经济损失340万元,3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40%、上升10%、下降15%;道路交通领域发生事故513起,死亡129人,受伤519人,直接经济损失61.86万元,各项指标分别同比下降6.22%、6.52%、6.32%和19.73%;火灾领域发生生产经营性火灾事故146起,受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93.15万元。未发生水上交通、渔业船舶捕捞作业及运输事故。
  【安全专项整治】
  确定市级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项目8个。烟花爆竹安全专项整治,组织检查60余次,出动工作人员500余人次,查处举报案件34起,取缔非法储存窝点20个,查扣非法烟花爆竹3307件,发放举报奖励3万余元;处罚行政相对人33个。群租厂房专项整治,排摸群租厂房379家,涉及承租单位(个体)1271个,发现群租厂房内非法生产经营使用危化品单位10个,使用土制升降机39台。城镇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查处交通违法行为33.04万起,其中饮酒驾车774起、醉酒驾车269起、违法停车5.75万起、客车超员83起、货车超载1797起。工业企业厂房(仓库)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和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关停工业企业437家,拆除企业违章搭建钢棚16万平方米,检查单位2252个,发现火灾隐患1985处,整改火灾隐患1939处,临时查封企业13家,责令“三停”(停止施工、停止使用、停止营业)22家,罚款108.58万元,拘留6人。客运车辆非法组客点专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2.62万人次,检查车辆5.55万辆次,罚款518万元。锅炉专项整治,组建16个执法检查组、1个投诉举报处理组,出动检查人员68人,检查锅炉使用单位1592个,检查锅炉1872台,立案查处锅炉案件17起,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255份,现场查封38家,拆除锅炉53台;处置未注册登记锅炉18台,受理举报投诉26件,处置率100%。建筑起重机械专项整治,检查施工企业122家,检查工地477个,检查建筑起重机械数572台套,排除隐患879条,发出整改通知书415份、停工通知书7份,责令施工单位整改。各镇(街道)和慈东滨海区开展毛绒、轴承、群租厂房、打火机等行业(领域)个性化专项整治,参加生产经营单位3017个,涉及从业人员4500余人。
  【企业安全标准化创建】
  在8个行业的2000万家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安全标准化创建活动,创建安全标准化工业企业403家。3家旅行社、1个景区及10个交通运输单位通过宁波市安全标准化达标。
  【安全生产行政审批】
  受理行政审批项目2379件,按期办结2379件,按时答复咨询15件次,按时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
  【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开展全员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新职工5.8万人、企业主要负责人6025人、企业安管员6067人、特种作业人员2500余人。6月,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46万份,接受咨询2000余人次,编印安全宣传手册1.50万份,发送安全警示短信20万条。
  【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
  6月始,各地、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3.69万个生产经营企业事业单位自查自纠,发现一般隐患3.36万条、重大隐患46条。出动检查人员1.17万人次,检查企业3.40万家,发现一般隐患2.33万条、重大隐患151条;行政罚款167.2万元。
  (虞增荣)
  审计工作
  【概况】
  2013年,市审计局安排审计或审计调查项目41项(不包括政府投资建设审计项目),查出管理不规范金额9.14亿元,提出审计建议70余条,获市领导批示15次,向纪检等部门移送案件线索8条。配合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整改工作的意见》,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审计整改联合督查领导小组,在宁波大市率先设立审计整改督查科。3人入选全国审计理论研究人才库,2篇课题列入浙江省审计厅年度科研课题,13篇课题列入宁波市审计系统年度科研课题并结题。获省优秀项目、宁波市优秀项目、宁波市十大审计成果的审计项目各1个。市审计局获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公务员集体嘉奖,继续保持浙江省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被中国审计报社评为2013年度全国审计宣传工作优秀单位,被评为2013年度宁波市审计机关考核良好单位、2013年度宁波市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财政“同级审”关注政府性专项资金绩效、部门预算情况、国资管理体制,首次审计“慈溪市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关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动态监控,实施首月纠正资金近千万元。财政“同级审”报告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肯定。
  【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
  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927项,涉及审计总金额61.3亿元,累计核减工程价款2.66亿元,平均核减率4.3%。其中,预算审核项目188项,涉及审计金额39.7亿元,累计核减1.28亿元;结算审核项目739项,涉及审计金额21.6亿元,累计核减1.38亿元。修改、规范招标文件条款150条。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20个,审计10个镇(街道)、10个市级部门共27名领导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并进行审计评价。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20份,查出违规或管理不规范金额2.61亿元,其中领导干部负有经济责任事项51项,涉及违规或管理不规范金额1.2亿元;移送涉嫌违法涉案人员2人。实施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和量化评价制度。
  【民生审计】
  实施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城乡医疗保障体系等专项审计调查。保障房分配、医院“药房共建”等相关审计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要批示。
  【内部审计】
  实施审计项目534个,送审基本建设项目1075个,通过审计促进增收节支5618.36万元,被采纳意见建议1167条。市审计局获省县级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优胜单位、2013年度宁波市内部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工作先进单位一等奖。
  【其他项目审计】
  配合市政府完成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迎审工作;按照宁波市审计局统一部署,审计余姚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会同有关部门配合宁波市审计局开展慈溪市2011—2012年度杭州湾海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专项审计调查。
  (郑雪燕)
  统计工作
  【概况】
  2013年,市统计局内设办公室、综合统计科、服务业统计科、法规教育科(行政审批科)、工业投资与能源统计科,下设市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市社会经济调查局(普查中心)。市统计局获全省禽畜监测调查三等奖,1人获全省一体化住户调查先进个人,3人获宁波市一体化住户调查先进个人。
  【统计方法制度改革】
  联合经信、商务、工商、国税等部门排摸工业、服务业企业,各镇(街道)、杭州湾新区、慈东滨海区按属地管理原则,核查各部门每季度下发的所有符合进规(限)条件对象,收集企业进规(限)相关资料。确定工业强市建设22个主要指标,并根据体系开展测算,提供数据。编印《数据质量评估审核办法》。深化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健全卫星城市和产业集聚区统计体系,走访调研区域内周巷、观海卫2个卫星城市试点镇和杭州湾新区、慈东滨海区,加强对统计机构的对接和业务指导,着重加强GDP核算等业务对接。
  【经济普查、文化及相关产业调查】
  开展第三次经济普查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市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方案,成立市第三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收集编办、民政、国税、地税、质监、教育、卫生等部门掌握的行政登记资料,形成全市经济和社团组织活动单位清查摸底底册,清查摸底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2.5万个,个体户11.5万家。开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核算、社情民意调查,根据部门资料对名录库文化及相关专业法人(单位)进行核实增减,建立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库,分2期组织109个投入产出工业重点调查单位参加业务培训会议,并根据宁波市统计局部署,核算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
  【依法统计】
  统计窗口办理各类非行政许可和日常管理事项1200余件,办结率100%。报名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人数872人,占宁波全市报名人数的22.9%。与招商、工商、财税、外管部门联合开展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执法检查(稽查)企事业统计单位64个,其中,执法稽查62个,执法检查2个。查处并完结案4起,罚款4万元。
  【统计服务】
  按季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或新闻对接会,介绍全市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总体情况,并就媒体及大众关心的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官方微博“慈溪统计”在新浪网正式上线。整理编印《2010—2012年度慈溪市统计调研文章选编》,收录调研课题21篇。每月3次向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发送《进度数据》《统计信息》,编辑出版《2012年慈溪市统计课题与年度分析合辑》和2013年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慈溪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合辑》4册。
  【基层统计】
  上报月度审批38家,通过月度审批32家;年度审批一306家,年度审批二124家,通过年度审批一267家,年度审批二117家。名录库实有法人单位2.28万个、产业活动单位2630个。维护法人单位8689个,产业活动单位943个,其中,新增法人单位2222个、产业活动单位196个,修改法人单位5884个、产业活动单位662个,剔除法人单位555个、产业活动单位77个。深化县域统计片区化运作,建立局领导分片联系制。
  (李小俊)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4

《慈溪年鉴2014》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市域内2013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内容设特载、慈溪概貌、大事记、专记、中国共产党慈溪市委员会、慈溪市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农业·农村、工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金融·保险、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