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农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107
颗粒名称: 农业 农村
分类号: F327.55;F302
页数: 14
页码: 104-117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13年浙江省慈溪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关键词: 农业 农村 慈溪市

内容

现代农业
  【概况】
  2013年,全市农业总产值71.79亿元,同比增长1.6%;农产品加工值61.28亿元,同比增长3.6%,加工转化农产品90.9万吨,同比增加2.1%,出口交货值4.84亿美元,同比减少6%慈溪市连续12年被评为省外向型农业先进县(市)。在农业部公布的2013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中,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14个县(市、区、垦区)之一。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实施“3320”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9个、宁波市级23个、慈溪市级10个,建成省级5个(其中逍林现代农业综合区为宁波市首个建成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宁波市级13个、慈溪市级8个,完成投资7.5亿元。掌起果蔬产业示范区、新浦葡萄产业示范区、三北麦比拉果蔬精品园、掌起人家水蜜桃精品园、童岙茶叶精品园、逍林央君葡萄精品园、新浦重桂水产精品园7个项目列入2013年宁波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项目。龙山蔬菜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新浦重桂水产精品园等6个项目通过宁波验收;逍林立新蔬菜精品园、掌起芝怡葡萄精品园2个慈溪市级园区通过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验收。
  【新型经营主体培育】
  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构建农业龙头企业梯队,新增宁波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累计拥有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9家,宁波市级50家,认定慈溪市级95家。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提升生产经营、市场开拓和组织带动能力,新增省级示范性合作社11家、宁波市级示范性合作社16家,通过宁波市级规范化建设106家,累计工商注册登记477家。新增家庭农场86家,累计经工商登记家庭农场1116家。浙江省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宁波市家庭农场11家。
  【农产品加工流通】
  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直供配送、电子商务,新增对接基地面积1400公顷,累计7333公顷。三北振慈合作社配送各大超市门店40余家,宝绿蔬菜、志海果蔬等合作社在宁波、金华设立直销店9家,海通时代农场设立服务电话和网上点购平台。搭建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销售平台和易购吧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产品“电商换市”,20余家农场等主体入驻农产品网上超市,销售品种涵盖35大类2000余类特色农产品,发展会员2万人。举办第三届(慈溪)环杭州湾绿色优质农产品博览会,来自省内9个地市、宁波各个县市区和台湾地区的220余家参展商参加,现场参观人员10.1万人次,现场达成交易额1830万元,签订战略合作和购销协议金额5.2亿元。
  【“三品一标”认证】
  新增无公害产地10个,其中,种植业6个,畜牧业4个,面积345.23公顷;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8个,绿色食品9个。累计有无公害产地151个,面积12124公顷,无公害农产品268个,产量27.22万吨,绿色食品65个,产量3.58万吨。复查换证无公害产地(产品)90个,换证率72.6%,绿色食品续展15个,续展率55.6%。在家庭农场中推行无公害产地产品整体认证,10个无公害产地中有5个属于整体认证,其中,蔬菜3个,水果1个,畜牧业1个。新增省级名牌农产品4个,宁波名牌农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2个,宁波市知名商标5个。“慈溪蜜梨”通过国家工商行政总局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组织100余家次企业参加国内外农博会,举办杨梅节、葡萄节、蜜梨节和水蜜桃节等活动。
  【外向型农业发展】
  全市农产品出口交货值4.84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38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285万美元,拥有出口1000万美元农业龙头企业6家。慈溪市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慈溪被浙江省考核认定为外向型农业工作先进县市。
  (马华银)
  农村经营管理
  【概况】
  2013年,全市329个村经济合作社总收入88857.01万元,同比增长16.8%,村均收入270.08万元。村级收入总额中,经营收入26106.37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700.91万元,投资收益3100.05万元,补助收入44583.55万元,其他收入11366.13万元,分别占总收入的
  29.4%、4.1%、3.5%、50.2%、12.8%。当年收入50万~100万元村35个,占总村数的10.6%;100万元以上村275个,占总村数的83.6%,其中500万~1000万元村25个,占总村数的7.6%,1000万元以上村5个,占总村数的1.5%。
  【土地承包管理】
  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49.6公顷,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2.32万公顷,占家庭承包面积的64.5%,涉及流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118736户,签订耕地流转合同110029份。实行规模经营的耕地面积2.61万公顷,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60.3%,“四统一”型规模经营面积2333.33公顷。
  【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
  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的村社131个,经营性资产量化村社105个。量化资产总额12.44亿元,股东总数291595个,2013年可分配收益2.46亿元,其中,提取公积公益金1.05亿元,提取福利费1.13亿元,用于社员分配3694.68万元,其中本年按股分红3496.19万元,股金分红总额1.74亿元。
  【村级审计监督】
  审计经济合作社305个,财务收支审计96个,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138个,村干部离任审计数71个,分别占审计总数的31.5%45.2%、23.3%,审计金额86.49亿元。
  【村级财务管理】
  每季度一次财务分析,定期检查代理村货币资金、银行存款,杜绝清理白条。强化督导检查,开展明察暗访,对不公开、假公开、不及时公开和群众意见较大的村,及时通报、限期整改。开展宁波市农村集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标准化创建,龙山、匡堰、新浦3个镇经宁波市发文认定。全市329个村均设立村务公开栏,每个村务实行季度公开,升级改造原有触摸屏软件,建成全方位公示公开平台。联合市民政局检查170个行政村、30个社区的财务公开。
  (马华银)
  资料链接
  “四统一”型规模经营:指以统一布局、供种、管理和销售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在不流转土地的情况下,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种植业
  【概况】
  2013年,全市作物播种面积76386.7公顷,同比下降0.26%;作物总产值13.82亿元,同比增长5.6%。粮食播种面积2.8万公顷,同比增长0.24%;总产127815吨,同比下降3.9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8133.4公顷,同比下降0.81%;总产16163吨,同比增长4.92%。棉花播种面积3400公顷,同比增长2%;总产2550吨,同比下降15%。蔬菜播种面积2.8万公顷,同比持平;总产67.2万吨,同比增长6.67%。瓜类播种面积5900公顷,同比下降4.32%,总产139350吨,同比增长47.85%。
  【生产扶持政策】
  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种植粮食作物(稻、麦)两季以上的单位和个人每亩每年补助50元,其中一季是早稻的每年每亩补助70元;开展稻田冬季粮油高产示范方建设,每个示范方补助2万~3万元;补助宁波市定种粮大户,在市定收购价(含价外补贴)的基础上,早稻每50千克补助7元,慈溪补助5元,中晚稻每50千克补助5元,慈溪补助5元。实行粮棉油良种补贴。有6个镇120户农户种植的491.8公顷农作物符合验收要求,发放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8.76万元;7个高产示范方符合验收要求,发放中央财政补贴资金21万元。
  【粮食生产功能区】
  实施宁波市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项目建设,面积266.67公顷,分别是观海卫镇190公顷,横河镇76.67公顷。2个项目均通过宁波市验收。新建进水渠道62条10321米、排水沟32条5987米、地下渠道7条618米、机耕路3条636米,维修机耕路13条2491米,建造机坡66个。全年资金总投入477.9万元,其中市、县两级财政投入257.5万元。
  【高产示范创建】
  3个专业合作社(农场)参加宁波市粮食“双千”(亩产量1000千克,亩效益1000元)示范活动,示范总面积112.47公顷。其中“早稻—连作稻”模式2个,面积20.13公顷,实施单位为慈溪市迎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观海卫观祥农机专业合作社;“小麦—单季稻”模式1个,总面积92.33公顷,实施单位为慈溪市月明水稻专业合作社。宁波市农业局专家对3个示范方实割测产,全部达到“双千”目标。开展农业部水稻(单季稻)万亩高产创建活动,涉及横河镇8个村1045户,实施总面积706.67公顷。宁波市农业局组织专家组验收,平均每公顷产量7432.5千克,比全市平均每公顷产量7068千克增加364.5千克,增产5.2%;其中,41公顷核心示范方平均每公顷产量8027千克,比全市平均每公顷产量增加959千克,增产13.6%新增万元地面积60公顷,同比增加1.47%,大棚草莓间套模式每公顷产值31.98万元。
  【种子管理】
  推广早稻“籼15”品种186公顷,油菜“浙油50”“浙油18”品种3000公顷,小麦“扬麦11”“扬麦12”品种1333.34公顷,南方哈密瓜“东方蜜”“雪里红”93.33公顷,草莓“红颊”113.33公顷,蚕豆“慈蚕1号”5333.33公顷及晚稻“甬优12”“宁81”“宁88”等4466.67公顷。开展“浙鲜豆8号”“浙农6号”“青酥5号”等大豆新品种的试验和示范。引进试种筛选粮油作物58个新品种(组合),示范品种9个,展示新品种12个,展示面积8.67公顷,召开新品种信息发布和现场考察会8次。开展种子执法年活动,宁波种子管理站和慈溪种子管理站联合检查审核全市种子店经营档案、标签及部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及授权情况。执法抽检春、秋两季种子,注销持证种子企业2家。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市种子管理站联合约谈主要种子经营单位和个人。储备水稻等种子6.5万千克,建立良种繁育基地266.67公顷,收购良种27万千克,推广供应良种约21.5万千克,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统供率75%以上。
  【病虫害防治】
  布置病虫监测点10个,其中,粮油作物病虫监测点3个,棉花病虫监测点3个,蔬菜病虫监测点2个,农田鼠情监测点2个,设立水稻、棉花、蔬菜病虫观测圃各1个。农作物病虫害总体为中等发生,其中,水稻病虫害发生总体略低于常年,早稻病虫草害为中等偏轻发生,接近2012年;晚稻病虫害为中等偏重发生,略低于常年;油菜病虫草害总体为中等偏轻发生,接近常年;大小麦病虫草害中等发生,略重于常年。全年发布蚕豆象的发生情况与防治意见等水稻、蔬菜病虫情报共16期,病虫测报准确率90%以上。全市农田平均鼠密度在农田实施统一灭鼠前6.1%,实施统一灭鼠后0.67%,防效89.04%;农户室内鼠密度灭前10.33%,灭后1.33%,防效87.12%。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累计13333公顷(次)。其中,新增太阳能杀虫灯4盏、频振式杀虫灯89盏,防治面积2666.7公顷(次);新增昆虫干式诱捕器10638套,性诱剂47680条,防治面积4666.7公顷(次);色板粘卡10000张,防治面积33.3公顷(次);应用防虫网隔离栽培面积333.33公顷(次);应用生物农药防治面积5633.3公顷(次)。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的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066.7公顷。其中,宁波市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工作主要由宁波金泰惠多利植保专业合作社和慈溪兴合农资植保专业合作社共同实施,在观海卫、横河、龙山、掌起、慈溪市现代农业园区等地实施水稻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1400公顷,服务水稻种植大户及临近散户63家。宁波市级财政对参加植保专业组织实施统防统治示范的农户按每公顷300元专项补贴。
  【农田改造】
  桥头镇盐丰水稻农场15.87公顷水稻田农田生态修复示范。稻田生态修复实施选用抗倒伏和抗病虫的优良种子,田间种植引诱植物,采用“稻鸭共作”模式,以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诱杀二化螟、稻飞虱等害虫,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蓝板粘杀褐稻虱、稻蓟马,保护和利用天敌等非化学防治为主的水稻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通过稻田生态修复,实施区水稻全生育期用药3次,比常规区减少用药4次,农药使用量减少57.1%,实施区蜘蛛、盲蝽等天敌数量比修复措施实施前大幅提高,蜘蛛、盲蝽相比常规区分别增加389.3%、250.0%。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土壤培肥项目现有任务4133.33公顷,时间4年,补贴标准每公顷12000元,平均每年3000元,其中,宁波市财政每公顷补助4500元,慈溪市财政配套7500元,主要在横河、桥头、掌起、逍林、周巷、长河6个镇的37个村及逍林农垦场实施,实际实施面积4226.85公顷。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33万公顷;推广各种配方肥3500吨,施用1.93万公顷;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1333.33公顷,示范方2个。推广有机肥面积4466.67公顷,141家规模农场(基地)申报沃土工程项目,135家规模农场(基地)购买1.2万吨有机肥。标准农田建设项目73个,置换标准农田174.84公顷,其中千万亩标准农田157.40公顷。
  【农业部“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由慈溪市掌起国春果蔬农场承担的“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慈溪市国春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实施面积23.33公顷。围绕“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五化”标准进行,实行“公司+基地+农场”的运行模式,推广应用“绿雄90”西兰花、“鲜绿一号”青刀豆、“慈韭一号”韭菜、“福娃”儿菜等蔬菜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100%;开展西兰花等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生产,推广应用微喷灌技术实行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蔬菜生产过程中全面推广应用生态栽培技术,基地生产使用的农药实行“统一供方、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统一使用、统一回收”五统一管理;蔬菜采收上市前,基地生产人员及时按地块抽样检测蔬菜农药残留,确保上市产品全部合格,并建立规范的生产档案,实施从农田到餐桌的TBS可追溯体系。12月25日通过宁波市级验收。
  (马华银)
  林业
  【概况】
  2013年,全市林业产值13.2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22.38%,同比增长17.31%。林业产值中,花卉苗木产值3亿元,同比增长9%;竹笋产值3046万元,同比减少11.3%;茶叶产值1430万元,同比增长3.6%;水果产业产值9.86亿元,同比增长22.6%。
  【“森林慈溪”建设】
  全年投入资金2.5亿元。新增平原绿化造林面积673.33公顷,其中,生态公益类造林343.87公顷,果树林151.6公顷,苗圃林80.93公顷,四边绿化96.93公顷,山地造林123.93公顷,中幼林抚育248.8公顷。龙山镇、附海镇创建为省森林城镇,崇寿镇、长河镇、观海卫镇创建为宁波市森林城镇。宗汉街道新华村等8个村创建成为省森林村庄,龙山镇潘岙村等16个村创建成为宁波市森林村庄,宗汉街道百两村等35个村(社区)创建慈溪市森林村庄。创建慈溪市森林单位32个,森林家庭341家。
  【古树名木保护】
  市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组织开展“慈溪市十大古树名木”评选活动,评选出“慈溪市十大古树名木”。
  【新品种新技术推广】
  推广大棚杨梅栽培、大棚葡萄栽培、梨棚架栽培新技术3项,推广面积800公顷。夏黑葡萄、巨玫瑰葡萄、翠玉蜜梨、白丽水蜜桃、闽楠等
  新品种140余公顷,发放杨梅、葡萄、蜜梨、水蜜桃各类模式图6000余份。童岙茶场、甬佳蜜梨专业合作社等3家农场合作社的3个基地被认定为省森林食品基地。可开闭窗大棚、桃园栽培抗风棚架技术获得2项专利。梨新品种“慈溪新世花”被审定为浙江省林木良种。
  【林特品牌建设】
  推广使用“慈溪杨梅”“慈溪葡萄”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授权慈溪市紫来山庄杨梅开发有限公司等12个单位、新浦六塘南葡萄专业合作社等8个单位为商标标识授权使用单位。在2012年度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慈溪杨梅品牌价值6.15亿元,慈溪葡萄品牌价值8.45亿元。“慈溪蜜梨”获中国工商总局地理标识证明商标;“慈溪杨梅”被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浙江省著名商标”。海丰葡萄专业合作社葡萄获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金奖。
  【水果改良项目】
  实施宁波柑橘(水果)优化改良项目11个,面积114.36公顷,下达财政补助资金62.22万元,其中,宁波市财政补助31.11万元,本市财政配套补助31.11万元。
  (马华银)
  畜牧业
  【概况】
  2013年,全市畜牧业产值9.86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18.25%,同比下降1.9%。生猪饲养量53.6万头,其中,存栏21.5万头,出栏32.1万头;牛饲养量1005头,其中,存栏705头,出栏300头;羊饲养量4.09万只,其中,存栏1.83万只,出栏2.26万只;家禽饲养量389.2万羽,其中,存栏154.9万羽,出栏234.3万只;兔饲养量58.0万只,其中,存栏23.8万只,出栏34.2万只;蜂群饲养量91500箱,其中转地饲养87250箱。肉类总产量31448吨(其中猪肉25680吨,占肉类总产量的81.66%),禽蛋产量8216吨,牛奶产量1825吨,分别同比下降0.1%、1.3%、1.8%;肉、蛋、牛奶产值分别同比增长0.2%、4.2%、下降1.8%。
  【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设】
  全市畜牧业专业户和家庭农场1680个(含养蜂专业户493户),其中,经工商登记畜禽养殖场57个,以“农场”“牧场”“养殖场”命名的家庭农场19家。由7家畜禽合作社及企业联合成立注册资金500万元的慈溪市和润畜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为宁波市首家区域性的畜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有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畜牧专业合作社4家:慈溪市益大禽业专业合作社,慈溪市惠丰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慈溪市上品谷禽业专业合作社,慈溪市和润畜禽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年销售额亿元以上大型畜牧业龙头企业2家:慈溪市祥龙食品厂,慈溪市新浦益大禽业有限公司。市级以上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生猪养殖龙头企业每年提供的猪肉占全市总产量的75%以上。全市有独立孵化场5家,兽药经营和动物诊疗机构20家。
  【畜禽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和花园式改造】
  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管理智能化”和园林式目标要求,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继续实施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支持畜牧产业提升项目,经宁波市农业局、财政局批准建设项目8个,其中,宁波市标准化创建项目2个,规模场改扩建项目5个,种畜禽提升项目1个,项目总投资2227.3万元。开展13个在建项目的技术指导、监督实施和竣工验收工作,其中11个项目通过市级验收。
  【智慧畜牧业建设】
  下发《慈溪市智慧畜牧业三年建设工作方案》,以生猪智慧畜牧业建设为重点,在全市15个镇(街道、农垦场)猪场全面实施生猪智慧畜牧业管理,20个规模猪场安装应用视频监督管理系统。举办智慧畜牧业建设培训班2期,培训指导镇级系统管理员、系统操作员,不定期检查、督促各地智慧畜牧业推进情况。
  【畜牧业科技推广】
  推介畜禽主导品种12只:长白猪、大约克、杜洛克、岭南黄肉鸡、海兰白壳蛋鸡、獭兔、浙东白鹅、斑嘴野鸭、高产黑白花奶牛、“浙农1号”意蜂、黑麦草、墨西哥玉米。主推技术6项:重大动物疫病综合防控技术、岭南黄肉鸡节粮技术、畜禽生态养殖技术、畜禽养殖场不破坏耕作层建筑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蜂王浆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实施《野鸭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斑嘴野鸭反季节繁殖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2个项目,并通过宁波市农科教结合领导小组办公室验收。
  【家禽业生产扶持政策】
  下发《关于应对H7N9禽流感扶持家禽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保护种禽企业生产能力和家禽品种资源、鼓励禽类加工销售农业龙头企业等收购(加工)压栏家禽、维护产销稳定等
  出台扶持政策。对家禽养殖场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对因H7N9禽流感核酸检测阳性扑杀禽类动物造成的养殖者损失给予补助,下发财政扶持资金1377万元。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病及免疫效果监测,免费发放禽流感疫苗296.78万毫升、牲畜口蹄疫疫苗196.44万毫升、猪瘟疫苗147.15万头份、猪蓝耳病疫苗47.28万毫升、狂犬病疫苗8.26万头份、羊痘疫苗5.58万头份。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疫病诊断70余次,检测血清样品6815份次,免疫抗体合格率均达到国家规定要求。12月,市畜牧兽医站增挂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畜产品安全监测中心牌子。
  (马华银)
  渔业
  【概况】
  2013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13411公顷,同比增长5.77%;产量5.12万吨,总产值(包括苗种产值)17.1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1%和4.0%。其中,海水养殖产品产量2.15万吨,产值7.2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29%、4.13%;淡水产品产量2.31万吨,产值7.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3.95%。
  【海洋渔业环境监测】
  7月,市海洋资源综合管理中心经市编委办批准设立,为市海洋与渔业局下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杭州湾南岸的龙山码头、淡水泓近岸、中岸、远岸、海黄山闸、水云浦十一塘闸、陆中湾、西三闸8个海水监测站位以及淡水渔业主要水源的淹浦、方家浦、水云浦、八塘江东段、八塘江西段5个站位,分别进行6次采样监测;龙山码头、淡水泓、海黄山十一塘闸、水云浦十一塘闸、陆中湾、西三闸6个监测站位进行3次沉积物采样监测。增加水云浦十一塘闸、西三闸2个监测站位,并分别增加1次监测密度。监测参数18项,获得监测数据684个,同比增长27.85%
  【南美白对虾疫病政策性互助保险】
  投保面积1413.88公顷,同比增长15.8%,投保渔场(渔业专业合作社)20家。年度总保费收入834.95万元,互保基金684.66万元,定损面积906.13公顷,年度损失评估总额591.37万元,全额实际赔付。
  (马华银)
  农业科技
  【概况】
  2013年,组织申报市级以上农业科技项目6项,其中,宁波市农科教项目3项,市级科技项目3项。项目涉及蔬菜类2个、林特类1个、畜牧类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1个。经评审,宁波市农科教项目立项2个,下达项目经费13万元;市级科技项目立项2个,下达项目经费10万元。
  【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设】
  创建第二批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2个,其中,示范性服务中心4个,一般性服务中心8个;业务用房面积共2115平方米。建成检测室面积428.2平方米、农技产业服务基地25个。采购设备总价值116万元,项目总投资202万元。
  【农业技术攻关和推广】
  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第二轮工作。引进各类农机具3500余台(套),新增设施面积80余公顷,水稻机插2400公顷,机插率45%,同比增长10%。蔬菜面积从2009年的29333公顷次提高到34666公顷次,总产值从9.12亿元提高到12.92亿元,每公顷效益从3.1万元提高到3.6万元。大棚葡萄设施基地推广巨峰、鄞红等主栽品种1666.7公顷,夏黑、巨玫瑰等品种推广333.3公顷。实施果蔬设施栽培、水产混养套养等“万元地”种养殖工程建设1万公顷。推广刀豆、毛豆以及水果等标准化生产技术2.33万公顷,建设虾鱼混养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53.3公顷。长河镇通过宁波市农业标准化示范乡镇验收,绿叶农场通过省级农业标准化项目验收,5个宁波市级农业标准化项目通过验收。实施第二轮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根据第一轮项目考核业绩情况,确定参加项目农技人员107名,其中,专家9名,农技指导员98名。审核确定科技示范基地5个、科技示范户600户。从产业分布看,5个示范基地中,水稻种植、蔬菜种植、葡萄种植、野鸭养殖、南美白对虾养殖示范基地各1个,600户科技示范户中,种植300户、水果120户、畜牧100户、水产80户。
  【农技培训和大学生就业创业】
  开展农业专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200余人次,组织5名农场主到台湾培训考察,2名大学生参加全省实用人才培训班。组织开展林木种苗工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人员40名。有103名大学生在70余家规模农场(合作社)就业创业,其中自主创业21名,兑现扶持资金279.35万元。
  (马华银)
  农业行政执法
  【概况】
  2013年,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出动执法人员1425人次,检查各类单位400余家次,查处违法行为38起,其中一般案件33起,结案率100%,处罚没款21万元。开展春夏秋冬四季“绿剑”专项集中执法系列行动,严查禁限用高毒农药,重点整治专用于草莓、杨梅、葡萄的农药、叶面肥;规范兽药、饲料、农药市场秩序,严查违禁药物的销售和使用;开展农药无证经营整治行动,会同慈溪市供销联社联合开展农药无证经营整治行动,清理全市农资商店,重点整治农药无证经营行为,责令停止经营农药农资店4家,责令停业1家,摘除店照2家。开展夏季卫生杀虫剂专项检查,抽取送检样品9个,责令超市下柜停止销售不符合规范的驱蚊水产品6个。检查农产品生产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外来人员种养殖聚集区,严查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违禁药物的行为。抽检农资产品86只,其中,农药32只,肥料17只,种子7只,兽药15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15只。经检查农药合格率93.8%、肥料合格率82.4%,种子、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合格率均100%。开展毒鼠强专项整治,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国庆节期间,组织人员检查农村主要的集贸市场及周边区域。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宣传农业法律法规。市农业局被省农业厅评为农业依法行政示范单位。
  【农产品质量安全】
  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886个,检测19339项次,农产品样品农药残留合格率98.8%。其中生产单位委托农产品样品352个,合格率100%;专项抽检地产样品142个,合格率99.3%;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督检测288个,合格率97.6%;镇(街道)散户评价性抽检104个,合格率97.1%。配合部、省、市有关部门抽检农产品样品203个,合格率99.0%。开展部分农产品重金属检测工作,90个农产品检测铅、镉、铬、铜、汞、砷6种重金属,合格率100%。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重点突出蔬菜水果茶叶等生产领域禁限用高毒农药和农药残留超标、畜禽水产养殖使用违禁物质和滥用添加剂、病死畜禽处理和农资领域违法行为等专项整治;开展豆芽菜全面整治,联合市公安局突击检查全市主要绿豆芽生产点4个,检查豆芽生产点11家次,抽取豆芽样品12个,豆芽用药4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案件4起。开展农产品添加剂专项检查,抽查农产品318只,其中,农批市场282只,合格率97.5%;生产环节农产品18只,农产品合格率100%。组织实施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普查项目,完成全市18个镇(街道)土壤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农业投入品使用情况等相关调研,先期完成部分镇街道56个土壤的采集备样。
  【植物检疫】
  实施重大农业植物疫情普查,普查面积1823.2公顷,未发生梨树疫病、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扶桑绵粉蚧等。开展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产地检疫面积70公顷,经产地检疫,帮助制种单位生产无病水稻、蚕豆等种子16.06万千克。调运检疫41批次,调运检疫杨梅苗、草花、麦冬、鸢尾等合格种苗64.11万株(丛、枝),未发生一例疫情外传事件。全面防控加拿大一枝黄花,全市投入防治资金238.1万元,实施化学防治面积356.7公顷(次),防控率100%,发生面积由225.2公顷下降到201.9公顷。开展植物检疫联合执法检查,重点规范种子和果品调运,防止危险性病虫传入,危及本地种业和果业。出动检疫人员25人次,出动车辆9台次,检查果品市场1个,检查经营单位8个,检查种子8.35万千克、苗木194.1万株。立案查处涉嫌未办理植物检疫证书案件1起,罚款3745元。
  【森林病虫防治检疫】
  全市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面积1433公顷次,无公害防治率100%;森林病虫害成灾面积193.33公顷,成灾率1.1‰;实际监测面积1.01万公顷次,监测覆盖率100%,监测准确率97.2%;产地检疫种苗面积1866.67公顷,种苗产地检疫率98%。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开展松材线虫病病木清理,清理病木面积203.33公顷,安全利用木2241吨,烧毁70余吨,打孔注射20万支,性信息素诱杀天牛面积866.67公顷,天敌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防治面积366.67公顷。市级财政投入防治资金175万元。在全市范围内设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23个,发布病虫情报5期。设扶桑绵粉蚧固定监测点2个,监测面积16.87公顷,未发现扶桑绵粉蚧。开展2013“绿盾护林一号、二号、三号检疫执法行动”,检疫执法专项行动调查登记企业(个人)30家,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发布新闻(网络)信息2条,重点检查相关企业10家,检查木材1200余立方米。
  【森林保护】
  有镇(街道)、林场专业森林消防队员81人,市直属专业森林消防队员40人,武警中队慈溪森林消防队员30人。建有能提供100名扑火队员同时使用灭火机具的市森林消防物资储备库1个。发生森林火警6起,没有发生较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件。林业行政执法立破案20起,其中,行政案件19起,行政罚款47.85万元;侦破盗伐林木案件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人。排查林区违法建筑,查处擅自改变林地用途违法建房行政案件4起,涉及违法占用林地面积4671平方米,其中3起向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开展乱采滥挖非法采矿联动执法20余次,出动警力80余人次,制止乱采滥挖行为15次,扣押大型挖掘机械7台。全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发放宣传挂图、通告、防火告知信、手机短信等各类资料5万余份。
  【动物检疫与执法监督】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工作,完成猪口蹄疫71.6万头(次)、猪蓝耳病46.1万头(次)、猪瘟66.5万头(次),高致病性禽流感395万羽(次)、犬只免疫6万只,免疫密度100%。落实检疫申报制度,产地检疫生猪34.1万头,屠宰检疫生猪21.7万头,生猪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均100%。加强调运监管,全市网上开具备案单1959批次,审批备案从省外调入生猪10116头、猪肉534.8吨、禽副产品58吨。全市863家养殖场(户)落实动物防疫监管责任人员和技术指导人员,加强动物防疫监管。加强监管“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抽样检测生猪尿样近1.5万份,均呈阴性。监管检测生猪屠宰环节的瘦肉精350个批次,合格率100%。开展兽药饲料质量监督检测,监测样本30份。开展畜产品质量检测,抽样监测畜产品54份,合格率100%。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检出病害猪176头,实行焚烧、深埋处理。开展奶牛“两病”监督处理,检测5家奶牛场奶牛,无害化深埋处理奶牛5头。出台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补助政策,无害化处理病死猪(不包括流产的死胎和强制扑杀的生猪),给予每头80元补助。病死猪无害化处理54102头。全年审核办理《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50件,其中,养殖场48件,生猪屠宰场2件。审核动物诊疗条件,发放《动物诊疗许可证》动物诊疗企业10家。办结动物卫生监督案件15件,其中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件。
  【渔业管理】
  渔业安全生产12米以下小型渔船登记在册94艘。落实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沿海镇与所属重点村、渔业合作社和每艘渔船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制订渔业船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防台应急处置等预案,检验渔船192艘次,受检率100%。开展渔船安全隐患排查、“打非治违”、春冬汛渔船安全大检查等专项行动,组织检查39次,出动检查人员169人次,检查渔船226艘次。全年未发生一起渔船和渔港安全生产事故。
  渔业资源保护印发《慈溪市电力捕鱼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实施市、镇、村三级联动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开展专项执法177次,出动执法人员379人次,处置电毒炸鱼举报154次。检查涉嫌非法电网捕鱼渔船53艘、人员127人,收缴非法电鱼工具37套(件)。落实伏休管理制度,加强执法巡查力度。伏休期间,开展执法巡查79次,悬挂宣传横幅12条,落实“伏休管理日报表”制度。与水利部门联动开展“违规网具清理行动”,组织大型清障活动11次。
  水产品质量安全开展初级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查和执法监督检查,现场检查水产养殖场(户)、专业合作社、捕捞渔船和水产苗种生产单位89个,抽样检测样品131个,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5份。开展宣传、培训活动,组织培训班4期,参训人员103人,发放规范生产经营使用等宣传资料350余份。
  【农业普法宣传与培训】
  以省“农业法律进千企入千社”为载体,巩固省农业普法示范试点成果,完善市镇村三级普法工作网络,学习宣传涉农新法律法规。以“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渔船安全管理培训和“3·15”消费宣传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为平台,组织召开培训会12次,参加培训1540人次。
  (马华银)
  水利工作
  【概况】
  2013年,全市水利建设投资15.6亿元,其中,水利重点工程投资8.8亿元,农田水利投资3.4亿元。新增农田节水灌溉面积1333.33公顷。牵头编制《清水环通三年行动方案》《生态修复三年行动方案》《河道清理(清淤)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和中心城区引水环通规划》。编制出台《慈溪市河道保洁管理实施方案》,牵头编制《慈溪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清理河道近350千米,拆除非法网具11000余顶(件),清运垃圾3200余吨。市水利局获得全省河道保洁工作一等奖、省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考核优秀、宁波市水利“大禹杯”金杯奖等荣誉。
  【水利工程建设】
  骨干河道建设 灵峰浦拓疏工程和水体流动大塘江入口整治工程竣工,分别投资1.5亿元和2.5亿元。四灶浦拓疏工程,一期工程全面完工,完成年度投资1.2亿元,累计投资7.4亿元,占总投资的90.7%。城区潮塘横江拓疏工程于11月底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6亿元。全市累计完成“三横十一纵”骨干河道近250千米,全市水面面积从原来的36.83平方千米增加到52.69平方千米,河道蓄水容量从3700万立方米增加到8800万立方米。
  水资源调蓄工程 郑徐水库工程,一期工程、二期工程完工,库区基本成型,并通过蓄水安全鉴定;三期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年度投资1.4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6.8亿元,占总投资80.7%。
  滩涂围垦工程 镇龙浦两侧围涂工程前期抛坝促淤工程完工,投资7000万元。水云浦两侧泥沙促淤试验工程完成用海审批;前期泥沙促淤试验Ⅰ、Ⅲ号丁坝工程完工;Ⅱ号丁坝工程完成投资4600万元。
  境外引水工程 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在3月和7月分别试通水和抗旱应急通水,两次接纳曹娥江来水约8000万立方米。
  【农村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投资3.4亿元,同比增长71.7%。疏浚整治市级河道10千米、镇级河道100千米、村级河道80千米,建成生态河道50千米。建成宁波市级和慈溪市级水环境整治示范村14个;长河镇完成水环境整治示范镇建设任务,匡堰镇完成第一年建设任务。新浦镇、天元镇、长河镇、逍林镇、龙山镇、掌起镇、崇寿镇“农业两区”项目顺利推进。
  【防汛抗旱防台】
  在抗旱工作中,在确保水库安全情况下,蓄水净增500万立方米;7月、8月出现罕见高温干旱天气,申请启动浙东引水工程应急通水,从曹娥江引水3000余万立方米,缓解中、西部地区农业用水紧张状况;通过骨干河道和水系之间的水位、水量控制调度,西水中调,中水东输,逐步抬高中、东部地区河网水位,降低旱情影响。在防汛工作中,针对“菲特”强台风带来的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市防汛指挥部先后启动防台Ⅲ级和防汛Ⅱ级响应,召回出海船只194艘,转移各类人员1.78万人;通过骨干河网北排的常规措施以及中水东排、强排等非常规措施,排涝约3亿立方米,并帮助余姚市引流分洪近3800万立方米。
  【依法行政】
  立案查处侵占水域、违章搭建等违法案件13起,组织行政执行10起,恢复水域面积449平方米,组织、协调镇(街道)拆除涉水违法建筑239户13578平方米。受理涉河审批项目64件,提前办结率100%,办理满意率100%。受理涉水群众信访145件,办结143件,办结率98.6%。
  (张哲晨)
  农业机械化
  【概况】
  2013年,全市农机总动力44.75万千瓦,农机经营服务总收入3.58亿元,农机化资金投入1.17亿元(其中农业机械购置资金9967.8万元),实施各级农机购置和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4199.1万元,新增补贴类农机具2702台(套),新建设施大棚145.6公顷。高速插秧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烘干机等高性能农机装备购置比重大幅提高,粮食烘干中心建设全面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提升,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3%。
  【农机服务组织建设】
  农机专业合作社工商登记在册81家,粮食生产功能区农机服务组织全覆盖。创建宁波市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市规范社20家,申报合作社提质工程和功能培育项目4个,下拨项目资金40万元。拥有农机维修点27个,其中,二级维修点3个,三级维修点23个,专项维修点1个。
  【农机装备】
  农业机械总动力44.75万千瓦,其中,柴油机动力27.69万千瓦,汽油机动力6.17万千瓦,电动机动力10.89万千瓦。全市农业机械原值4.52亿元,净值2.82亿元。保有大中型拖拉机610台,配套农具1120台,配套比1∶1.8;农用小型拖拉机4209台,配套农具4076台,配套比约1.03∶1;水稻插秧机179台;机动喷雾(粉)机17712台;联合收割机333台;谷物烘干机81台,标准设施大棚1866.7公顷。报废拖拉机175台、收割机33台。
  【农机购置补贴】
  推行“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户”试点工作,落实农机购置和设施农业建设补助资金4199.1万元(其中,宁波以上中央财政专项补贴资金2376.5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补贴资金1822.6万元),同比增加132.9%,受益农户近千户。新增补贴类农业机械2702台(套),其中,大中型拖拉机42台,高速乘坐式插秧机29台,联合收割机32台,粮食烘干机51台。新建设施农业(标准大棚设施)145.6公顷,应用领域涵盖育苗、果蔬、苗木、中药材等产业。
  【农机技术推广】
  新增高速插秧机29台,建立机插示范点14个,育秧点52个,建设育秧面积0.53公顷以上规模化育秧中心14个,创建宁波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示范镇1个,机插水稻面积2856公顷,水稻机插率47%。新建粮食烘干中心12家,新增烘干机51台,累计分别为13家、81台,覆盖主要粮食生产区,粮食机械化批次烘干能力超过1200吨。慈溪市长河书鉴农场建设蔬菜工厂化育苗中心,开展机械化育苗示范;慈溪市施山农机合作社率先在省内从日本引进毛豆采收机2台,实现毛豆机械化采收,并在全宁波市推广应用。新建工厂化育苗机械化装备应用与示范基地、陈山茶叶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獭兔农机化养殖示范与推广基地3个市农机化科技示范基地,实施工厂化水培设施与农机融合、海涂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2个宁波市农机科技推广示范项目。
  【农机作业服务】
  水稻机耕面积6234公顷,机插面积2856公顷,水稻机插率47%,机收面积6283公顷,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3%,同比提高近3个百分点,粮食功能区综合机械化率超93%;大小麦机耕面积2018公顷,机播面积1153公顷,机收面积1945公顷;油菜机耕面积1910公顷,机播面积90公顷,机收面积327公顷。跨区作业面积4365公顷,作业收入406万元。落实农机作业补贴资金267.3万元,农机作业补贴面积3125公顷。
  【农机安全生产】
  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安全检验送下乡,出动人员120人次,检验农业机械643台。纯农田作业拖拉机免费提供交强险服务,免费赠送保险32640元。开展农机牌证提升月活动,采取理论大班化、实践操作分班制、考试时间定点制等方式集中培训考试,提高纯农田作业机械持证率。注册登记拖拉机421台、联合收割机35台,上道路拖拉机检验率90%以上。普查四大类农业机械,普查拖拉机1464台、收割机168台、插秧机152台、烘干机29台。扩大农机报废补偿种类,增加对联合收割机报废补偿,报废拖拉机175台,收割机33台,下拨补偿资金105.85万元。加强警农协作,排查整治外省籍拖拉机及农村道路拖拉机违法行为,上路执法210天,出动人员980人次,检查各类机械3200台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268起。发生辖区内拖拉机道路交通死亡事故5起,死亡5人;未发生其他农业机械作业伤亡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农机教育培训】
  举办各类培训班70期,培训人员3000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培训180人次,农机技术人员培训298人次,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组织带头人450人次,农机作业服务人员培训1881人次。
  (陈晨)
  新农村建设
  【概况】
  2013年,编制市域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和中心村、特色村等村庄规划,调整优化农民集中居住区布点规划,南部沿山精品线规划获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评选一等奖。投资3亿元实施“五大工程”打造南部沿山精品线,改建道路18千米,绿化改造25万平方米,道路硬化4.1万平方米,立面改造18万平方米,违章拆除5万平方米,打造沿线景观景点12处,成为成片连线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启动建设中心村8个、特色村7个,组织实施环境改造提升村项目建设21个。新增宁波市全面小康村5个,新增美丽乡村先进(合格)村88个。“农房两改”拆迁2475户,安置4720户。慈溪市创建成为省美丽乡村先进县市。
  【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
  开展以“一体系、四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试验,初步拟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框架。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享受收益分配,周巷镇组建绿昇土地股份种植专业合作社,土地租金每公顷13425元。在龙山镇施公山村等5个村组建村级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发包行为,建立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租金提高25%。组建新浦紫藤葡萄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宁波市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润畜禽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市供销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整合为农服务资源,组建9家粮食综合服务社,为粮食生产提供烘干、农资、农机、育秧等集中区域化服务。搭建市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销售平台和市农产品电商平台(易购吧)。村级保险互助社向镇级扩面,成立全国首家镇级保险互助联社和8家村级保险互助社,受益人数超过2万人。完成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改革村23个,累计138个。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村级集体经济可用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8.25%。发展村级物业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建设农贸市场、外口公寓、标准厂房等二、三产物业用房,全市村级物业用房总面积163.68万平方米,年物业收入1.6亿元。健全完善村专职干部经费、治安经费、社区经费、公用经费村级组织四项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下拨村公用经费补助资金3700万元。32个村市级财政补助村通过镇统筹建设、村村联建、单村自建等形式确定建设项目21个,下达用地指标7.76公顷。其中2个村的2个项目开工建设,1个村完成购买项目。
  (翁磊杰)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4

《慈溪年鉴2014》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市域内2013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内容设特载、慈溪概貌、大事记、专记、中国共产党慈溪市委员会、慈溪市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农业·农村、工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金融·保险、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