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4》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2029
颗粒名称: 特载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0
页码: 1-20
摘要: 本特载收录慈溪市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报告和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关键词: 建设 企业 慈溪市

内容

担当有为实干为民
  全力推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更大实效(节选)
  ——在中共慈溪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2013年12月30日)
  一、2013年工作简要回顾
  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市委常委会按照“一个主基调、两个主抓手、三个年活动主载体”的总体思路,统筹抓好面上工作落实、重点难点攻坚和突发灾害应对,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破难争先推进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27亿元,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1万元和2.24万元,分别增长9%和10%。在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各项工作整体推进的同时,废塑料整治、抗洪救灾、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市创建等多项工作得到上级肯定和群众好评,重点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推进创新转型,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把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作为保稳求进的根本之策,召开“转型升级重塑优势”千人大会,汇聚共识形成合力,各方联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一是强化创新和改革举措。把创新驱动确立为核心战略,作出全面谋划部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落实。以“一区、两园、三中心”为重点的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实质性突破,创新体制扎实推进科教园区建设,与中科院上海分院合作共建的慈溪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中心、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合作共建的慈溪医学工程研究所正式落户启动;实施“三年三百家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行动计划”,全年获授权专利11500件,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深入实施“上林英才”计划,创新机制优化服务,通过赴海外招引高层次人才等活动,新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1名,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落实人才项目45个。加快深化改革步伐,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国资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扎实推进,完成了天元、周巷行政区划调整,区域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二是搞好政策和服务引导。就加快实施“四换工程”、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深化“创二代”培育等出台专项政策,抓好部署落实,确立转型导向。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等专项行动,切实加强对企业转型发展和实施技术改造的针对性服务,特别是对困难重点骨干企业的协调支持,努力防范化解系统性企业风险。三是加快项目和平台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智突破年”和“品质之城建设推进年”活动,通过开展“双月”专项行动、鼓励“以商引商”、推进“慈商回归”等举措,实现了招商引资的有效突破,市本级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到位内资38亿元;围绕“六个一批”重点,抓前期谋划、抓质量进度、抓要素保障、抓综合服务,保持了项目加快推进、投资持续高位增长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投资540亿元,增长22%。把产业平台作为转型升级主阵地,慈东滨海区完成投资52亿元、工业产值250亿元,石墨烯等项目建成投产;新兴产业集群区一期“开园”,4家企业投产,稀土增值深加工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成为宁波国家高新区分园;商品市场物流园区综合商贸城主体完工,农贸城等项目开工;现代农业开发区新型业态农业试点扎实推进,形成5.6万亩生产能力;鸣鹤风景区保护开发持续推进,整体形象不断改善。四是优化市场和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外贸升级行动,借助电子商务等平台,政企联手积极拓展营销网络,巩固扩大国内外市场,实现自营出口86.8亿美元,规模以上企业内销产值比重占到71.5%。加快城市商圈、商业特色街和农村商贸流通网络建设,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3亿元,增长13%。工业强市建设扎实推进,加大“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力度,实施效益型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新兴产业企业“梯队培育”,完成“个转企”1654家,全年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编制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红星美凯龙、大润发二店等一批
  商贸项目相继建成,以E点电子商务产业园为重点载体的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能级和业态品质进一步提升。克服禽流感、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两区”建设扎实推进。
  (二)全力推动重点攻坚,城乡建设协调并进
  组织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城乡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取得较好进展,城乡统筹发展综合评价全省第四,率先进入城乡全面融合发展阶段。一是基础设施加快健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发展时期,东三环快速路、长邱线、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客运中心站等工程扎实推进,“两道”综合改造和示范路建设成效明显,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全面完成。四灶浦拓疏、曹娥江引水等水利工程和电网建设进展顺利,慈东滨海区供水纳入宁波大网。二是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块改造稳步推进,完成拆迁37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31万平方米,文化商务区开园,14个项目竣工投用,文化创意园正式运作;城西、景观大道、城南、界牌(新潮塘)等区块建设扎实推进。周巷、观海卫、龙山三个中心镇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开局良好,一批功能性项目相继开工,完成投资66亿元。三是美丽乡村创出典型。实施五大工程打造的南部沿山精品线东段形成宁波示范,中心村、特色村、环境改造提升村、全面小康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增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5个,“农房两改”和农民公寓建设完成拆迁2455户,安置4580户,村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发展壮大。慈溪市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市。四是“三改一拆”成效明显。通过全面普查、深入动员、广泛宣传、集中行动,在全市形成了“三改一拆”的强大声势和氛围。市镇村三级联动、各部门协作配合、广大群众理解支持,拆除违法建筑200万平方米。结合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积极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同时,注重“拆改建管”有机结合,有效用好拆改空间。
  (三)坚持落实发展为民,社会民生持续改善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一些热点民生问题取得积极进展,入选首届省全面小康示范县市。一是攻坚克难抓好生态建设。顺应群众改善生态强烈愿望,针对慈溪市长期存在的废塑料问题,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治措施,以铁的纪律、铁的手腕,严格要求、严格执法,汇聚最强声势和合力,综合施策、全面出击,基本解决了这一突出污染问题。全面关停新浦敦和园区熔炼企业,完成落后产能淘汰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成立综合性治水机构,制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专项计划,全面落实“河长制”管理,强力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结合“四边三化”、“双清行动”等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森林慈溪”建设和节能减排工作,新增绿化面积1万亩,创建成为省园林城市。二是积极有为发展社会事业。切实加强促进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推进养老保险从政策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变,新增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5万人。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谋划部署,养老机构建设、城乡敬老院改造、居家养老服务扩面扎实推进。围绕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目标,教育资源均衡和素质教育有力推进,慈溪中学动工建设,高等教育引进有望破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与高端医疗资源合作,设立“医学助学金”,着力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卫生人才队伍能力。通过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举办青瓷文化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弘扬地域文化,推进文化惠民,创建成为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三是坚决有力保障社会平安。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制定落实“五减二控三提升”十项措施,有序调控流动人口总量推动素质提升,开工建设10.5万平方米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深入开展社会管理突出问题联合整治三年行动,以学习贯彻“枫桥经验”和开展“排查整治、强基促稳”行动为契机,深化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加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创新实施信访工作心理疏导、志愿服务和参与文化活动“三项服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公共安全管理,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刑事发案、安全生产事故、信访总量分别下降5%、6%、7%,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四是扎实有效推进文明创建。把省文明市创建作为提升城市文明的重要载体,注重强化各地各部门责任落实与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相结
  合,整改薄弱环节和健全长效机制相结合,硬件设施建设与人的素质提升相结合,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创建成效,增强了市民对城市的认同归属感,在省文明市测评中获得较好评价。五是众志成城开展抗洪救灾。面对百年一遇的洪涝灾害,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科学应对,整合力量实施综合救灾、综合服务和综合保障。及时出台支持灾后生产自救政策,迅速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同时,积极支援余姚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全市上下用责任铸就担当,用真情奉献爱心,展示了自强不息、守望相助的精神风采。
  (四)切实加强党的建设,作风效能不断改进
  认真抓好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大力开展“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推动各项工作破难争先。一是造氛围聚合力。市委常委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认真做好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对政法、群团工作领导,圆满完成市妇联、团市委换届,动员各方力量围绕中心开展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上级加强宣传思想工作的要求,大力弘扬慈溪市民共同价值观和抗洪救灾精神,精心组织正面主题宣传,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进一步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创新推行市管干部评价机制,深化完善“三十佳、双末位”评选,组织开展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功立业竞赛活动,加强各层面干部培养锻炼和作用发挥,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二是抓基层强基础。强化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以争创“五好”服务型镇(街道)为载体大力加强镇(街道)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两新”组织党建创新举措的深化落实,加快推进服务型社区建设。认真做好村、社区组织换届工作,选出好班子、换出好风气、推动新发展。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星级争创活动,促进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好地服务群众。三是严纪律改作风。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宁波市委要求,制定并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制度。扎实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准备工作,做到先行学习、先行整改。组织开展“正风肃纪”专项督查,对党员干部在“三改一拆”、废塑料整治、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中发挥表率作用提出明确要求,严明纪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教育、制度、监督,促进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
  二、准确把握2014年工作总体目标要求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转型发展的攻坚之年;也是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和服务水平的整风之年。201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担当有为、实干为民”主基调,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突破年”、“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治水强基攻坚年”活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着力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认真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力推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更大实效。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严格控制政府性债务增长,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要求,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实现2014年发展目标,要更加注重把握三个方面。
  (一)要把握内外宏观形势和区域竞争态势变化,更加注重弘扬担当有为和实干精神
  最近中央连续召开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2014年经济工作作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中央判断,2014年,世界经济仍将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存在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阶段,既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也存在下行压力,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保持合理增速、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今后一个时期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区域发展面临新一轮竞争融合,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带来“溢出”和“虹吸”双重效应。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既要增强忧患意识,更要坚定发展信心,担当有为、奋发实干,确保慈溪市前列地位。要敢担当,不满足现有成绩,不回避矛盾困难,积极应对工业生产、外贸出口、企业效益、城乡建设等方面的现实压力和经济地位、城市能级等领域的潜在挑战,迎难而上、克难求进,切实承担起历史责任;要有作为,善于在形势变化中抢抓发展机遇,在复杂环境中捕捉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慈溪市在经济基础、民间资本、产业平台、创业氛围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提升慈溪市竞争力和城市地位;要重实干,不干,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再对的措施也只是“一纸空文”。2014年是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市上下要激发干劲、铆足干劲,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要把握新一轮改革全面启动和转型倒逼机遇,更加注重激发改革活力和创新动力当前,慈溪市又一次站在改革创新的历史关口。过去引以为豪的先发优势不断弱化,“人口红利”等逐渐消减,传统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要延续昔日辉煌、重塑发展优势,唯一出路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主引擎就是改革创新。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给出了我国未来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在这破茧化蝶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统领全局,紧密结合慈溪市实际,深入谋划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充分激发创新活力、释放改革红利;要抓住宏观环境的倒逼机遇,坚决打破传统路径依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引导推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品牌创新,促进城市空间优化、功能优化、环境优化,加快打造慈溪经济“升级版”。
  (三)要把握群众诉求和社会建设管理要求,更加注重强化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保障
  重民生、保稳定,是我们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深化改革发展的底线。群众的权益和社会稳定得不到保障,改革发展也无从谈起。当前,广大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期盼、对公平正义的渴望、对品质幸福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而慈溪市社会建设中生态环境、社会治安、公共服务等一些累积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城市管理、公共安全、舆论引导、人文关怀等领域工作又亟待加强。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始终坚持实干为民的工作导向,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实事。2014年要抓住慈溪市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水环境、落后产能、马路市场、违法交通车辆、建筑工地扬尘和农副产品偷盗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改善生态和社会环境,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要始终坚守住社会稳定这一底线,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方法举措,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凝聚更多正能量,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根本依靠,扎实有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扫除“四风”之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在汇聚民意、凝聚民力中携手推进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
  三、担当有为、实干为民,奋力抓好2014年各项工作落实
  根据“一个主基调、三个年活动”和实施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要求,2014年重点要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五方面取得更大实效。
  (一)突出重点加大力度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取得更大实效
  坚持“稳中求进、改中求活、转中求好”,确立生态优先和质量效益导向,加快落实经济转型升级的强有力措施,努力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要加快动力升级。把经济发展动力由主要依靠低端要素投入扩张,转向强化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和优化投资支撑。要坚定不移加快健全“一区两园三中心”创新平台体系,加强协同、加强招商重点抓好科教园区建设;加快中科院上海分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慈溪医工所建设;积极扩容提升留创园;创新体制加强各类创新平台资源统筹管理,更好地发挥平台服务创新作用。要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引进培育体系,强化人才服务,扩大总量、提高产出。要坚定不移抓好重大优质项目引进建设,巩固扩大招商引智一号工程成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三位一体,引慈商、招央企、选外资三管齐下,努力在引进对本地产业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上求突破;要着眼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回归实业,加强产业项目协调服务,确保2014年工业投资超过210亿元。二要加快企业升级。整合优化产业政策,集聚资源要素,聚焦推进企业做大、做新、做优,加快形成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结构。围绕做大企业,深入实施效益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个转企、小上规、规改股、股上市”和兼并重组,力争5家企业向证监会提交材料或上市;围绕做新企业,制订实施创新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鼓励企业建设研究院、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接,以科技创新支撑企业转型;围绕做优企业,实施名品、名企、名家“三名”培育工程,拓展“创二代”培育内涵外延,鼓励新生代企业家加快成长。要继续加强对企业服务帮扶,支持企业实施品牌、营销、服务“三带动”战略开拓国内外市场。三要加快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调优产业结构。要做大做强工业,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建设目标,按照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推进“四换”工程,强化工业强园强镇基础,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努力巩固提升慈溪市工业在全省的地位。要做特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抓好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传统商贸业提升和重点新兴服务业壮大,实施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计划,加快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积极培育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要做精做深现代农业,继续加强农业“两区”建设,发展新型业态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家庭农场内涵标准,完善农业经营体制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智慧化、生态化、品牌化、标准化发展。
  四要加快平台升级。产业平台承载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希望和梦想。要更大力度推进重点产业平台的征地拆迁、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功能配套,不断增强对产业、创新的承载、孵育功能,不断提高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慈东滨海区要加快项目落地,提高产出效益,完成投资50亿元、工业产值300亿元;新兴产业集群区要突破空间制约,着力提升项目和产业层次,完成投资25亿元,9家以上企业投产;现代农业开发区要加快正大等重点项目实施,展现形象效益;商品市场物流园区要围绕三年基本成形的目标加快建设进度;鸣鹤风景区要在强化运营管理的同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
  (二)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化城乡建设,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上取得更大实效
  要围绕提高慈溪市城镇化发展质量和城镇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开展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活动,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统筹发展,为城乡居民带来更多福祉。一要优先完善交通体系。结合宁波城际铁路、杭绍甬高速宁波段、余慈大道高速公路、跨海铁路的前期谋划推进,加强市域交通前瞻性研究,积极争取成为新一轮交通布局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快东三环快速路、客运中心站等重大交通工程和公共停车场建设,优化城乡公交线路和运行机制,继续推进打通“断头路”工作,实施杨梅大道北段、新城大道北路、北二环路改造工程,不断完善“外联内通”的路网体系。二要着力增强城市功能。按照产城融合、宜居宜业要求,积极推进城市重点功能区块开发建设。文化商务区要围绕“基本建成”目标,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选商引商”,提高商务楼宇入驻率,提升服务功能和管理水平,形成新的城市经济中心和品质新城;城西休闲商务区要推进内涵发展,加快一期工程建设进度,着力引进新商贸服务业品牌;新城河区块要在深化完善项目规划和城市设计的基础上,加快一期征迁工作,全力推进新城河拓疏和安置房建设;三北大街西延、北二环东延、界牌(新潮塘)、城南、景观大道等区块要加快拆迁“清零”、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和安置房建设、分配,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战略投资者和优质功能性项目,提高整体改造效益。三要深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周巷、观海卫、龙山要扎实推进新一轮中心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功能区块改造、项目引进建设和城镇经济发展,推进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小城市。要因地制宜、点面结合,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调整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积极推进南部沿山精品线观海卫至横河段建设,编制实施中横线精品线规划。围绕两条精品线,扎实推进中心村、特色村、环境改造提升村和全面小康村的布点建设。稳妥有序推进“农房两改”和农民公寓建设,切实加强建设管理,力争建成农民公寓10万平方米。四要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以先进的理念、科学的机制、创新的方法,汇聚城市管理合力,推进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总结借鉴“两道”示范路综合执法、综合管理成果,积极推进新的市容秩序示范路创建。加强交通秩序管理和文明出行引导,组织开展马路市场、违法交通车辆集中整治,营造更加整洁有序、富有魅力的城市环境。
  (三)更加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提升美丽慈溪建设水平上取得更大实效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2014年的市委半年度全会将就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慈溪作出决定。具体工作中要以创建省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重点推进四大攻坚:一要扎实推进治水攻坚。这是2014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强化效果导向,讲求方式方法,注重统筹兼顾,全力扎实推进。全面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和十大专项行动,深化落实“河长制”治理责任,制定实施“一河一策”治理措施,扎实推进截污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清淤疏浚、河水环通,切实加大河道日常保洁和水环境执法力度,通过工程性措施和工作性措施的综合运用,促进水环境明显改善。要按照治水强基要求,加快推进新城河拓疏、东横河整治、建塘江拓疏、城市强排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发挥好浙东引水工程效用,全面建成郑徐水库,基本完成四灶浦拓疏,提高城市抗洪排涝和防旱能力。二要扎实推进“三改一拆”攻坚。要乘势而上、强势推进,突出重点、长效管理,以创建无违建核心区、村(社区)、道路、河道和街道为载体,拆建管并举,拆出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积极创新“三改”方法,探索实施城中村梳理式改造,开展闲置土地清理专项行动,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提高“三改”的质量和效益。三要扎实推进落后产能淘汰攻坚。制订实施新一轮落后产能淘汰三年行动计划,在深化巩固废塑料整治成果、落实长效机制防止反弹的基础上,集中资源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对小喷漆、铝浇铸、低档拖鞋等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行业进行综合整治,切实解决区域突出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努力实现源头控制。四要扎实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攻坚。要着力解决责任不落实、管理不到位、方法不科学、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升城乡环境常态化水平。根据空气质量成为城乡环境又一突出问题的实际,大力开展建筑工地扬尘专项整治,加快黄标车淘汰控制汽车尾气排放,采取切实措施推进雾霾治理,促进空气质量加快好转。要积极营造城乡生态风貌景观,加快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深入推进“森林慈溪”建设,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工程基本建成。
  (四)加强社会建设管理和文化发展繁荣,在提升社会和谐文明程度上取得更大实效
  让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终归宿。要加强社会治理,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一要健全均衡普惠的公共服务。我们要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上走在前列、形成示范。要以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健全完善政策推动、服务促动、培训带动三位一体工作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切实抓好社保扩面,力争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5%。把握节奏、稳步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着眼推进养老适度普惠发展,切实抓好养老机构建设,对城乡敬老院进行整合优化、探索社会化经营,基本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以省教育现代化市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两大创建”为引领,把握教育资源均衡和素质教育“两大方向”,深化落实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等政策举措,完善更加公平合理的初高中招生机制,持续推进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争取引入高等教育。在切实抓好既定医疗项目建设的同时,重点要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优化整合医疗服务资源、加强人才队伍素质能力和医德医风建设、引进社会资金办医等措施,推进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满意度。二要打造区域一流的文化强市。要按照打造区域一流文化强市目标,更加自觉地推进文化发展繁荣,更好发挥文化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中的引领推动、激励支撑作用。要增强先进文化凝聚力,按照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要求,对宣传思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落实,深化拓展省文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弘扬践行市民共同价值观,巩固发展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表彰宣传可亲可学的身边典型,激发和传递社会正能量;要增强公共文化服务力,健全完善“双向互动、供需对接”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大剧院、城市文化展示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和农村文化礼堂等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多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便于参与的文体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增强地域文化影响力,把打响青瓷文化品牌作为主攻方向,加大对青瓷文化的研究推广,全面推进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建设,加大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工作力度;要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强化产业引导和政策扶持,注重企业培育和项目带动,发挥文化创意产业园集聚效应,高标准谋划建设民间博物馆文化园,推动文化产业做大做强。三要推进扎实有效的平安建设。面对平安建设更高要求和更重任务,全市各级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履职,协同配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效,确保平安县市创建成功。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找准方向、创新机制,着重在流动人口调控、网络舆论引导、社会矛盾预防化解、信访工作机制等方面探索更加管用有效的办法举措,尤其是要把流动人口“减量提质”作为经济转型、社会平安的重要突破口,加强考核、落实责任,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要坚持基层导向,学习发展“枫桥经验”,不断深化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扎实开展基层系列平安创建和法制宣传教育,鼓励引导社会各方面和广大群众共同参与平安建设;要坚持满意导向,从群众关注和需求出发,健全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公共安全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推进公正执法和司法,着力推动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减少各类案件发生,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性事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率。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提升发展动力活力上取得更大实效
  要充分发挥全面深化改革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抓住用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机遇,努力在改革创新中想在前、干在前、走在前。一要抓全面深化改革的谋划推进。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织力量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在吃透上情、摸清下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慈溪市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方案,确定改革的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具体责任和路线图、时间表。要加强重大改革措施的组织实施,对一些能改的改革要立即改起来,需要上级定的先抓紧准备起来,已经试点的要争取全面铺开来,抓好重大改革项目的监督检查和跟踪督办,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要抓农村改革的重点突破。农村改革是慈溪市改革的优势和名片,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再创新是下阶段改革的基础和重点。要深化完善“一体系四合作”农村合作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农村产权主体,搭建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激发农村要素活力,提高农村发展水平;要围绕农民公平享受公共服务,加快健全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制度,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三要抓市场化改革的完善深化。要围绕市场主体和资源要素配置两大重点,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更好地解放发展社会生产力。要放宽准入领域,创造公平环境,促进民间投资,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在“二次创业”中实现新飞跃;继续深化国资投融资平台建设,按照区分经营性功能和建设融资功能要求,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市场经营和内部管理制度,做大做强做优国资平台;深入推进土地、水资源、用电用能、排污权等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更好地发挥市场与政府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正向叠加效应;要围绕省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在推进民间资本管理、加强金融生态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深化探索,提升地方金融体系服务功能。四要抓政府职能的加快转变。积极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和卫生计生管理服务体制,整合力量探索建立环保犯罪公安侦查机构队伍,优化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履职水平;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继续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便利化建设,加快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审批中介改革,推进中介市场放开,建立健全中介市场公开公平竞争机制和有效监管机制,规范中介机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秩序。
  四、抓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担当有为、实干为民的党建保证
  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全市上下要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建各项工作,努力把党的建设成效体现在激励各级担当有为、实干为民上。
  (一)抓活动强宗旨,坚定实干为民的信念责任
  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克服思想退化、责任淡化、能力弱化、纪律松化等问题,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增强大局观念。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教育实践活动重要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创新方法载体,努力学深学透,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抓实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带动市民积极参与“中国梦我行动”等主题活动,巩固全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和思想道德基础。要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断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着力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充分发挥人大、政协“一线”作用,团结凝聚社会各界人士和各方面力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进一步形成同心同德干事业、群策群力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抓活动强素质,打造担当有为的千部队伍
  推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更大实效,需要一支“敢担当、重实干、有本事”的干部队伍。要以好干部的标准选拔干部,更加突出“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认”的导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的培养、考察、选拔方式。要增强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强化干部执行力,做到接受任务不讲条件,执行任务不找借口,完成任务不打折扣。要以有效的考核机制检验干部,坚持激励与监督并举,问效与问责同行,不断完善干部动态管理、实绩考核、科学评价机制,深化“双考双排双调”制度,推行“岗位对责、绩效对账”,建立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调动各层面干部奋发实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抓活动强基础,建设创先争优的基层组织
  基层组织与群众联系最密切。要把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载体,使服务成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五好”服务型镇街干部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党组织“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考评管理,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不断加强农村、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对换届后村、社区干部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完善村级组织“四项经费”保障,整合规范对村、社区考核工作,减轻基层负担。健全完善选派调研员担任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长效管理机制,深入实施“创二代”红色传承工程,推进两新组织“双强争先”。创新载体、搭建平台,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化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党员积分制管理、党内关爱体系建设等有效做法,努力打造基层组织特色工作品牌。
  (四)抓活动强作风,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关键是要查找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要深化落实上级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规定,开展“正风肃纪、强责问效”专项行动和新一轮“三十佳、双末位”、“群众满意基层站所”评选活动,建立健全改进作风的常态化制度。要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员、干部在重点工作落实推进中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查处,突出整治行政“不作为”现象,提升政府公信力和群众公平感。要发扬亲民为民优良传统,各级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接地气、深入实际明下情、深入群众解民忧,多做惠民利民实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要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推进新一轮惩治与预防腐败工作体系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廉情公示制度、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强化审计整改、推进基层廉洁工程、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等措施,更加有效地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更加有效地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公开、监督和制约,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党心民心、推动事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节选)——在慈溪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2014年1月13日)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是慈溪转型发展、重塑优势的重要一年,是全市人民团结一致、攻坚克难的难忘之年。面对内外需求不振、经济提振乏力的复杂形势,面对转型升级不快、生态问题突出的内在压力,面对持续高温干旱、严重洪涝危害的自然灾情,市政府在中共慈溪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打造品质之城、共建幸福家园”总目标,牢牢把握“破难争先”工作主基调,不断强化新型城市化和新型工业化主抓手,扎实开展招商引智突破年、品质之城建设推进年、服务效能提升年活动,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坚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全力以赴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预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027亿元,增长9%;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05亿元,分别增长12.7%和1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2420元,分别增长9%和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2%;城镇登记失业率、城乡调查失业率分别为2.39%和2.2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1%;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为2.35%;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实现年度目标。同时,年度10大类27项惠民项目圆满完成,省文明市创建接受省文明委测评,我市还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市和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2013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评选中,慈溪市居第5位。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中求进有效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建立实施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制度,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增长的产业扶持政策、结构性减税措施和灾后恢复生产实施意见,切实强化资金困难企业协调帮扶,全年兑现产业扶持、税费减免资金9.63亿元,完成出口退税50.56亿元,金融机构新增中小企业贷款596亿元。致力于深化改革、壮大实体经济推动稳中求进,金融创新示范市建设、企业“营改增”试点、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等取得积极进展,完成“个转企”1685家、“企进规”287家,上市在审企业2家。狠抓投资拉动支撑,扎实推进“六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4.98亿元、增长22.9%,投资总量保持宁波各县(市、区)首位。支持企业拓展内外市场,完成自营出口86.8亿美元、增长3%,规上企业实现内销额1140亿元、增长6.5%,企业电商销售额达到18亿元。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和商品市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举办第二届慈溪旅游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3亿元、增长13%,实现旅游总收入61亿元、增长16%。全力保障发展用地需求,扎实推进围涂造地、荒滩开发利用试点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000亩,清理消化批而未供土地5741亩、供而未用土地10575亩。加强对口协作帮扶,与常山县共建山海协作产业园。
  (二)创新驱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规划筹建科教园区,引进高等院校有望实现突破,与中科院系统合作共建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增省企业研究院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8家、新获授权专利1.15万件,省级区域名牌实现零的突破,连续7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大力实施招商引智“一号工程”,组织开展招商引智“双月”专项行动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慈溪行活动,市本级实际利用外资2.31亿美元、增长34.9%,到位内资42亿元,新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21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宁波“3315计划”项目1个。深入推进以九大转型升级工程为重点的工业强市建设,引导推动“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培育壮大效益型龙头企业、高成长企业、新兴产业类企业,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18亿元、增长43%,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在全省工业强县(市、区)综合评价中列第一梯队第3位。大力促进服务业提速、提质、提能级发展,编制实施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培育壮大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制定出台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提高到37.7%,服务业发展指标综合评价居全省各县市第一。努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新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6个、标准化粮食生产功能区4000亩,新实施“万元地”高效农业8000亩、标准设施大棚2219亩,家庭农场总面积超过14万亩,创建成为全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省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切实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气象预测预警服务和禽流感防控,有效减轻了农业灾情损失。建立市长领办平台建设制度,制订重大平台开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各大平台合计完成投资130亿元,慈东滨海区石墨烯等项目投产,新兴产业集群区一期开园并成为宁波国家高新区分园,现代农业开发区形成5.6万亩农作物生产能力,鸣鹤风景区旅游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商品市场园区完成综合商贸城主体结顶。
  (三)品质提升致力创造城乡美好
  生活强化城乡规划引领,开展新型城市化课题前瞻性研究,修编完善中心城区城市整体风貌、交通路网、综合管线、城市雕塑等专项规划,南部沿山精品线规划获省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评选一等奖。实施城市品质“六大提升工程”,文化商务区开园,14个项目竣工投用,首批4幢总部经济商务楼入驻企业26家,中心城区六大延续改造区块完成拆迁36.63万平方米、竣工安置房31.15万平方米,新城河区块改造前期深化推进,“两道”综合改造及示范路创建经验被宁波推广,大型户外广告专项整治圆满完成。推进中心镇向小城市跨越发展,调整周巷、天元镇行政区划,实施周巷、观海卫、龙山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三镇新城开发全面启动,合计完成投资68亿元。推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南部沿山精品线东段打造成宁波示范精品线,新培育中心村8个、打造特色村7个,实施环境改造提升村项目21个,新增宁波市全面小康村5个,完成“农房两改”拆迁2475户、安置4720户,流动人口集中居住项目开工建设10.5万平方米,服务型社区建设稳步推进。强化交通拥堵治理和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新建公共停车场7个、新增公共停车位793只,市域公交一体化改造全面完成,杭甬高速慈溪连接线横河段拓宽改造、观附公路北延以及客运南站迁建项目建成投用,胜陆公路快速路、青少年宫北路北延、建附线一期、周巷至浒山公路等项目扎实推进,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2.01亿元,创历史新高。
  (四)攻坚克难切实改善生态环境面貌
  把优化生态环境放在突出位置,重拳出击、全面完成非法废塑料“清零”任务,整体关停新浦敦和园区熔炼企业,基本完成横河小轴承专项整治。全面加快“三改一拆”进度,改造旧住宅区15万平方米、城中村71万平方米、旧厂区25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206万平方米。深入开展省文明市创建,创新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双清”行动、“四边三化”、畜禽养殖场关闭搬迁、中心城区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整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在全省率先成立综合性治水机构,启动实施十大治水专项行动,灵峰浦拓疏、水体流动大塘江入口整治、郑徐水库一期等重大水利项目相继完工,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实现试通水,疏浚整治各类河道190千米,建成生态河道40千米,新建截污管网45.3千米,接纳排污单位810个,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25个,“河长制”精细化管理河道达到19条,饮用水源生态补偿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扎实推进“森林慈溪”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01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项目首期、峙山公园西扩二期建成开放。坚持把节能减排引向深入,实施109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和九大减排工程,建成机动车排气检测站,完成禁燃区20个单位燃煤锅炉改造,对22家企业进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五)优质均等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
  深入实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十大行动,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增长13.2%。加强就业扶持和创业服务,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78万个,5182名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589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3万人,新增创业实体1.71万家。加快推进社保扩面,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3.3%,本市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2%。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待遇和城乡低保标准稳步提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报销比例不断提高,市财政支出各项救助资金1.1亿元,市慈善总会发放善款6565.2万元,市老龄基金助老公益支出412万元。竣工保障性住房8.17万平方米,推出经济适用住房300套、人才公寓272套。全面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慈溪中学迁建工程顺利推进,在全省首创素质教育星级学校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民办教育招生和收费得到规范,学前教育规范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完成。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立运作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慈溪越窑青瓷文化节,累计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34.15万户,城区公立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全部向社会开放,累计发放全民健身卡1.8万张,群众文艺作品摘得全国“群星奖”,档案管理、市志修编、社科研究得到新的提升。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升社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调整完善医疗机构政府投入补助政策,创新设立“政府医学助学金”。全面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十万学生饮食安全工程”和“强网清源”集中行动取得扎实成效。大力实施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低生育水平实现持续稳定。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17处城乡敬老院综合改造,实施全市农村“五保”、城镇“三无”对象定点集中供养,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到98%的城市社区和92%的农村。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启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惠益4.1万人次。深化实施社会管理创新重点项目,促进流动人口“减量提质”,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施“扫毒害保平安”等专项整治,强化信访积案和重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调解机制,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劳动关系和谐指数位居宁波各县(市、区)前列,“六五”普法中期检查被推介为全国先进集体。国防教育、双拥共建和优抚安置进一步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六)正风肃纪扎实提升政府服务效能
  贯彻落实上级和市委一系列改进作风建设规定,深入实施“正风肃纪”专项行动,继续开展“三十佳、双末位”评选,“三公”经费支出比2012年下降11%,政府公务人员作风得到较大转变,各类违法违纪行为得到严肃查处。制定实施法治政府建设意见,建立向市人大报告、向市政协通报重大事项的常态化机制,健全科学决策咨询制度,办复人大代表建议254件、政协提案356件,加强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和行政调解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财政预算绩效、政府性债务、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开展中介机构民主评议,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化建设和预选承包商制度,强化审计事项督查整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10项、减少审批前置条件15个,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集中进驻率达到98.6%,全年承接代办审批项目75只,“81890”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受理市民咨询和求助电话办结率100%。2013年,慈溪市还遭受了高温干旱、严重洪涝、持续雾霾等诸多的自然灾害,尤其是在“菲特”强台风带来的特大洪涝灾害面前,我们按照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把抗洪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全市上下众志成城、科学应对,广大志愿者积极行动、无私奉献,夺取了抗洪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重大胜利,我们还倾情援助余姚抗洪救灾和恢复重建,谱写了大爱慈溪的感人乐章。
  二、2014年重点工作
  2014年,是本届政府五年任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抓住改革这一最大红利,以改革统领各项工作,奋力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疾,努力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既要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考验下,一以贯之地实干快干,加紧落实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各项既定目标任务;又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指引下,一往无前地担当有为,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切实保障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预期成效。
  201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总体部署,牢牢把握“担当有为、实干为民”主基调,扎实开展“转型升级突破年”、“品质之城建设深化年”、“治水强基攻坚年”活动,强化改革创新驱动,强化质量效益提高,强化城市经济培育,强化生态文明提升,强化民生福祉改善,强化政府作风保障,全力推动品质之城幸福家园建设取得更大实效。建议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10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城乡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到2.5%;控制政府性债务增长,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2014年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更强决心深化改革创新,充分激发区域发展新活力
  释放综合改革能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精神,制定出台慈溪市可操作、易突破、有实效的综合改革措施。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深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一体系、四合作”农村合作经济体制创新,稳步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努力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推进民营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支持民营企业“二次创业”,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公共产品。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推广贴近“三农”和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推动农村合作银行改革,探索金融生态和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区域金融风险防控。做大做强做优国资平台,开辟国资直接融资渠道。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高档次医疗机构。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强化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和安全保障。加强财税税源培植、税收征管和支出绩效管理,优化整合产业扶持资金,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强化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监控,谋划新一轮镇级财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提升创新驱动能级。深入实施“八翻番、四提升”科技服务专项行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一区两园三中心”创新平台建设,重点突破科教园区招校引院,增强宁波国家高新区慈溪分园、留学人员创业园集聚辐射能力,规划布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孵化中心、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启动建设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支持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建设,新立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5个以上。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扶持发展科技型初创企业200家、高成长科技型企业100家和创新型领军企业1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6%。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促进专利增量提质。
  增强招商引智实效。巩固扩大招商引智“一号工程”成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三位一体”,引慈商、招央企、选外资“三管齐下”,下大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的好项目,市本级实际利用外资2.2亿美元、到位内资42亿元,切实强化招商项目落地服务,杜绝优质产业项目搁置流失。坚持人才优先政策,力争引进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和团队30个以上,争取有4人列入宁波“3315计划”、省或国家“千人计划”,促进校企合作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健全人才使用、评价机制,完善人才住房保障政策。
  拓展内外开放领域。加快外贸转型发展,实施技术、品牌、营销、服务“四带动”出口战略,深化中国家电出口共建基地建设,鼓励出口型企业到上海自贸区设立分公司,自营出口增长5%。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并购国外品牌、构建营销网络。引导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推广本土企业成功营销理念,新增直销专卖店500家以上。加强外事、侨务、对台和商会、经促会工作,促进对外交流和经济合作。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群合作,推进与常山县山海协作,进一步做好钦寸水库移民安置和对口援助工作。
  (二)以更大力度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打造慈溪经济升级版
  力推工业强市提质增效。全面推进“四换”工程,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标杆企业,加快传统制造“六个自动化”改造,推动规上企业开展电商业务,完成工业投资225亿元,其中技改投资占比超过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积极实施名企、名品、名家“三名”培育工程,力争有5家企业向证监会提交材料或上市,实现“个转企”700家、“企进规”250家,争创宁波市级以上名牌12件以上,培育壮大创新型和新生代企业家队伍。推进工业化、信息化“两化”融合,提高智能制造、工业设计水平,实施信息化应用项目100项以上。强化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帮扶,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加强企业经营风险防范,探索推动企业兼并重组。
  力推服务经济蓬勃兴起。实施现代服务业三年提振计划,强化城区四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服务业重点项目建成开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加大新兴服务业态培植力度,实施电子商务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专业物流发展,提升家庭服务业,培育壮大文化创意、商务中介、信息服务、健康服务等新兴产业。深化市镇商贸中心、特色商业街区、夜市经济休闲街区建设,创新网络消费、体验消费模式,推进商品交易市场提升发展,促进餐饮住宿业转型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市场成交额达到500亿元。以打造长三角南翼重要休闲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品质塑造,整合旅游体验线路,打造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品牌,旅游总收入增长10%。
  力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特色精品农业,大力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新建成宁波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发展旱粮生产基地10万亩,创建粮食高产示范方5000亩,实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5万亩以上,农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打造中横线现代农业精品线,提升发展四大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基地。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再创新之路,稳量提质推进土地流转,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发展家庭农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推动信息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推广农业节水灌溉和农业机械化装备,启动实施气象业务智能化系统。全面实施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化肥农药减量控害增效、生态渔业等农业生态工程,强化农业标准化生产、产地环境改良、投入品控制、农产品质量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控,积极创建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市。
  力推有效投资稳健增长。围绕城市经济、实体产业、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深化攻坚重大项目40个,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20亿元。高度重视重大项目谋划生成,配合做好城际铁路宁波都市圈至慈溪线、余慈大道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土地要素保障,科学合理推进镇龙浦、水云浦两侧海涂资源开发,完成四灶浦至水云浦二期造地,确保新增建设用地指标5000亩。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成郑徐水库和四灶浦拓疏工程,实现周巷至浒山公路、建附线一期完工通车,推进胜陆公路快速路和客运中心站建设,争取220千伏翠屏变扩建和2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产。
  力推重大平台开发见效。支持杭州湾新区打造战略性大平台,进一步推进市与新区相向融合发展。实施慈东滨海区三期区块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50亿元,工业总产值超300亿元。强化新兴产业集群区开发,着重引进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产业,完成投资25亿元,实现投产项目9个以上。加快商品市场物流园区征地拆迁,推进综合商贸城、慈溪农贸城、国际名品城、轻纺布料城、石油化工城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鸣鹤风景区山水风光、人文资源、国药文化、古建民居的综合效应,加强古镇资源整合、品牌塑造、业态招商,努力推动景区在江南古镇群中脱颖而出。推进现代农业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水利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
  (三)以更高站位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
  以高起点规划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坚持走优质、高效、有序新型城市化道路,启动全市域总体规划研究,调整优化“网络化、组团式、生态型”城市空间结构,推进城市融合发展、组团发展、集聚发展、品质发展。致力于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强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疏堵保畅、产业平台整合等重大规划研究。结合中心城区重点区块、门户节点改造,实施城市设计和景观设计。开展全市地理国情普查,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修编。
  以高品质建管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围绕基本建成文化商务区目标,实现总部经济大楼、城市文化展示馆、科博文化中心、湖心景观工程等30个项目投用,力争有50%以上的商务楼宇实现企业入驻,全面展现城市客厅形象,加快形成城市经济中心。继续推进区块改造提升,加快景观大道、城南区块、城西休闲商务区开发建设,攻坚实现北二环东延、新潮塘一期、城南一期等区块拆迁“清零”,启动新城河区块一期拆迁改造,全市完成拆迁40万平方米,建成安置房40.7万平方米,实施安置房分配54万平方米。进一步强化交通拥堵治理,建成青少年宫北路北延工程,贯通景观大道,打通兴和路、北三环东延等断头路,实施杨梅大道北段、新城大道北路、北二环路中段综合改造,新增公共停车位700只以上,强化公交优先,推行交通“绿波带”和公交智能化建设。提高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示范路与样板路创建,加强房地产、交通、建工行业管理,强化市政设施、园林绿化、户外广告管理维护,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
  以小城市定位拉高中心镇发展标杆。支持推进新一轮中心镇建设和周巷镇小城市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周巷、观海卫、龙山三镇新城开发,强化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增强区域综合服务功能,三镇合计完成投资75亿元,加速向特色鲜明的小城市迈进。推进逍林镇全方位对接中心城区,加快城镇功能融入、产业发展融合和基础设施联通。强化组团发展理念,加强中心镇与周边镇资源要素、重大项目统筹力度,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支持和推动其他各镇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优美小镇。
  以点线面联动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继续推进中心村培育、特色村塑造、全面小康村创建和环境改造村建设,深化南部沿山精品线打造,新创美丽乡村先进和合格村60个以上。稳妥有序、建管并重推进“农房两改”,深入开展农房改造建设示范村创建,新建成农民公寓1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村级集体经济振兴工程,加大市级财政补助村扶持力度,鼓励村集体采取灵活合作模式发展物业经济,增加村级公用经费补助。制定实施新一轮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助推农民多渠道增收。
  (四)以更严标准保护生态环境,致力营造美丽慈溪新风貌
  全面打响治水强基攻坚战。坚持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全面启动水环境综合整治。未雨绸缪防范洪水,推进四灶浦南延拓疏一期、东横河综合治理、城区潮塘横江排涝工程,加快市域排水防涝和抗旱设施建设。完善管网治理污水,新建截污管网35千米以上,新增排污纳管单位700个以上,新发放排水许可证1000本以上,新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30个以上,完成140千米截污管网的测绘、检查、疏通,加强污水管网运行管理,严厉打击污水偷排行为。疏浚河道环通清水,发挥曹娥江引水综合效用,启动市域和中心城区清水环通工程,实施各类河道清淤263千米,新建生态河道22千米。落实责任“河长”治水,全市河道实现“河长制”和常态化保洁全覆盖,启动34条市级“河长”河道综合治理,理顺河道管理、污水治理体制,加大河道清障和河岸拆违力度。实施安全供水评估,严格保护饮用水源,促进水资源节约利用。
  深入打好区域环境治理突破战。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组织开展水环境、落后产能、马路市场、违法交通车辆、建筑工地扬尘和农副产品偷盗“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坚定不移地走“低碳、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加强重污染行业整治,严防严控严打废塑料生产加工反弹,全面完成造纸、化工、化纤、金属表面酸洗、铜熔炼、印染行业整治,开展小喷漆、铝浇铸、低档拖鞋加工等专项整治行动。多措并举防治空气污染,公布空气环境质量指数,实行城区无标车、黄标车禁行,加快热电厂异地搬迁。乘势而上把“三改一拆”引向深入,强化拆违后土地整理利用,实施农村“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开展无违建镇街道、无违建村社区和无违建道路、河道等创建活动。深化“森林慈溪”、“四边三化”和“双清”行动,基本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综合提升二期工程,建设一批环境优美的景观带、风景带。积极创建省环保模范城市。
  继续打赢节能减排持久战。统筹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强化能耗强度和能耗总量“双控”管理,实施70个重点节能改造项目,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开展工业投资项目节能竣工验收和能效监察。强化排放总量控制倒逼,推进重点减排工程,严把新上项目环境准入关,逐步开展排污权交易工作。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推广应用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和清洁生产技术。强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清理消化,推进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实施低丘缓坡开发造地。
  (五)以更快行动发展民生事业,积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
  增强文化软实力。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巩固拓展省文明市创建成果,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和道德实践,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面发展文化事业,优化公共文化平台运作模式,开展“上林之韵”等文化惠民活动,重视地域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文艺精品创作、青瓷文化品牌打造和地方文化库编撰。加快培育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园集聚效应,启动建设上林湖青瓷文化传承园、民间博物馆文化园,加快周巷天元古旧家具一条街改造。实质性推进上林湖越窑遗址申遗,编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出版发行《慈溪市志》,继续创建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
  推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市和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市,加快中小学布局优化调整,确保省标准化学校达标率95%以上,规范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完善素质教育星级学校第三方专业评估机制,实施农村初中振兴计划,推进城乡义务段学校教师校长交流。促进学前教育普惠提优,继续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高端幼儿园,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招生覆盖率达到20%以上。促进高中特色化、多元化发展,探索创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推进杭州湾职高创建慈溪技师学院。发展社区教育,健全终身教育体系。完善校园安全联防体系。推进慈溪中学、龙山中学迁建和碧海学校扩建。
  完善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支持慈林医院加快投用,基本建成龙山医院,招商兴建市第五人民医院。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激发市级公立医院活力,扶持民营医院发展,加强镇级卫生院建设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水平,实施村卫生室基本药物零差价制度。充分放大“政府医学助学金”政策效应,大力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卫生人才。重视爱国卫生工作,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加大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扩面提质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行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创建省老年人太极拳之乡。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帮扶,新增城乡就业岗位2.3万个,加大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本市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2%以上,着力打造“零障碍”创业之城。推动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可持续,加大社保扩面力度,适当调整“五险统征”方式,确保社会保险综合参保率达到85%以上。巩固完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850元。整体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加快乐成恭和苑、阳光老年城建设,扶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基本实现城乡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健全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加强专业性、综合性康复机构建设,规范提升居家养残服务,深入实施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健全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新推出经济适用住房和限价房各100套。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发展老龄、慈善、福利、红十字事业。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扶持和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培育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社会组织,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规范中介机构市场行为。强化服务型社区建设,提升社工队伍能力,培育社区服务特色品牌。扎实推进流动人口“减量提质”,新建成流动人口集中居住项目15万平方米,市本级流动人口总量得到进一步控制。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实施“天网工程”二期建设,严厉打击和惩治入室盗窃、电信诈骗、环境污染、涉黑涉恶涉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基层和谐促进工程建设,推行镇级劳动关系和谐指数评价发布,加强医患矛盾预防化解,健全社区矫正制度,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健全信访从源头预防到积案化解、非正常上访依法处置的工作体系。以铁的手腕抓好安全生产,强化隐患排查、事故预防与专项整治,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健全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完善防灾救灾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提高极端天气预测预警水平,实施避灾场所规范提升工程。依法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激发网络正能量。加强国防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和双拥共建,开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新局面,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打造“实力、活力、凝聚力”工程,促进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
  办好政府惠民项目。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呼应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全力办好充分就业、教育普惠、卫生服务、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水环境改善、社会关爱、文体共享、交通提升、公共安全10大类30项惠民项目。
  (六)以更硬作风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增强政府施政公信力
  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职责,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持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环节、前置条件,完善投资项目快速审批和全程代办机制,全面推行审批标准化、便利化建设,逐步提高审批事项“即办件”比例。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清理规范,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国有企业职工增加。担当有为强化实干为民。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倡导“担当有为、实干为民”的浓厚工作氛围,努力把改革导向、政策取向、资源配置倾向与百姓所需、基层所盼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与民同心。实施政府公务人员“岗位对责、绩效对账”,增强压力传导,强化效能监察,严格行政问责,杜绝各类庸懒散骄、推诿扯皮现象,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健全政府工作激励考评机制,培植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公务人员勤政高效、攻坚克难、务实为民的正能量。进一步精简会议活动和文件简报,整合规范对村和社区的各类考核,完善深入调研机制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制度,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问题、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与时俱进提升法治水平。牢固树立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机关合同管理,依托网络平台规范、监督行政执法,严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着力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重视司法、舆论、公众、审计监督,让政府工作置于全方位监督之下。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加强重要政策实施的跟踪评估,注重发挥决策咨询委、专家作用和听取群众意见,不断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深化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完善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
  持之以恒建设廉洁政府。按照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要求,深化“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完善预选承包商和政府采购制度,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深化“不能腐”的防范机制建设,健全重点区块、重大项目保廉促效体系,加强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工程管理等方面廉政制度的落实。深化“不敢腐”的惩戒机制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各地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和国务院“约法三章”,继续严控“三公”经费及一般性经费支出,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在改善民生上。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4

《慈溪年鉴2014》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市域内2013年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情况,内容设特载、慈溪概貌、大事记、专记、中国共产党慈溪市委员会、慈溪市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农业·农村、工业、国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金融·保险、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栏目。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