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慈溪概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年鉴2013》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779
颗粒名称:
慈溪概貌
分类号:
Z9
页数:
6
页码:
25-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概貌、历史沿革、自然环境、2012年度气候、区划人等情况。
关键词:
慈溪市
慈溪概貌
内容
历史沿革
春秋时,慈溪为越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建句章城(其址在今宁波市江北区之赭山王家坝附近),为句章地。秦行郡县,分属句章、余姚2县,皆隶会稽郡,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589),并余姚、鄞、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罢郡置州,改会郡为越州,置总管府,同时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武德七年(624)废姚州为余姚县,次年废鄞州为鄮县,现境分属鄮、余姚2县,皆隶越州。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于越州鄮县别置明州,此为明州之始。并析原鄮县为慈溪、奉化、翁山(今定海)、鄮4县,慈溪隶明州,是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址于慈湖南(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县名来历与东汉孝子董黯的故事有关,延祐《四明志》有载:“黯母尝婴疾,喜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旁,以便日汲。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在溪名县。”时余姚仍隶越州,慈溪、鄮隶明州,现境分属慈溪、余姚、鄮3县。五代梁开平元年(907),钱镠建吴越国。开平三年(909),吴越据有明州,并升明州为望海军,置节度使,改鄮县为鄞县,析原鄮县东境立望海县(次年改定海县,清初改为镇海县)。时现境大古塘以北仍为滩涂浅海,大古塘以南沿山一带则分属慈溪、余姚、望海3县。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设县如旧。宋庆元元年(1195),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属之。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庆元府为庆元路。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避“明”国号,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清沿之,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1914)设会稽道,慈溪属之。民国16年(1927)废道,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1年(1932),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1935)后,又历属第六、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
民国38年(1949)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1950年分孝东、孝西两镇,1951年合并两镇称慈城镇,即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解放。是年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之。
自宋至解放初,现境分属3县,一直未变。而自宋庆历七年(1047)首筑大古塘后,塘之北海涂不断淤涨,围圩筑塘,慈北、姚北、镇北地域不断向北扩展,渐成“三北”平原。
1954年,县境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划为慈溪县,并以浒山作为县城,仍属宁波专区。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复慈谿为慈溪。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撤宁波地区,其所辖归宁波市,实行市管县制,慈溪县属宁波市。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慈溪县建置,改设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
(市志办)
自然环境
【地理位置】
慈溪位于浙江省东部杭州湾南岸,市境东与宁波市镇海区毗邻,东南、南与江北区、余姚市接壤,西临余姚市,北濒杭州湾,与嘉兴平湖市、海盐县隔湾相望。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02′~30°24′,东经121°02′~121°42′之间,全境陆域总面积1361平方千米,海域面积629.13平方千米。329国道、G15沈海高速穿越境内。人民政府驻白沙路街道三北大街655号。
【地形地貌】
慈溪地处宁绍平原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台阶式格局。慈溪丘陵属蚀、剥蚀地貌,分南部丘陵和散布于平原上的孤丘两部分。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40余千米,约占全境面积的2/10。丘陵中段高而宽,海拔多在300~400米之间,最宽处9千米;两端低而窄,海拔100~200米左右。丘陵山脊平缓,相对高差50~100米。海拔400米以上山峰主要有达蓬山、里风洞岗、五磊山、牛角尖、栲栳山、塌脑岗等,最高峰为塌脑岗,海拔446米。丘陵北坡均较陡峭,沟谷较深,形成多个由潟湖演变成的淡水湖泊,如凤浦湖、灵湖、窖湖、杜湖、白洋湖、上林湖、邵岙湖、梅湖等,历史上有上香湖、银锭湖、烛溪湖等。散布于平原的孤丘,自东至西主要有石塘山、伏龙山、老鹰山、大岐山、海黄山、营房山、下宝山、银山、卫山、泽山、胜山、担山、教场山、乌山等。大都既低又小,海拔10米至近百米。平原总面积1019.7平方千米,东西长约55千米,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10。地势自西向东缓缓倾斜,西部地区北高南低,东部地区南高北低,以大古塘河为界可划分为近山平原和滨海平原,两者面积之比为2∶8。近山平原犬牙状伸入南部丘陵谷地,地势自西向东略微倾斜。平原中分布多个湖库。滨海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北低。原有多条东西横亘的人工土质海塘,现除沿海三条外,其余均已逐步改为市街、道路或农田。境内78.5千米海岸线以北,有一块淤涨型滩涂,按海岸线至理论基准面的滩涂面积为416.7平方千米,海岸线至平均海平面滩涂面积为140.5平方千米,南北最宽处为10.7千米,东部最窄处为2.5千米,是浙江省沿海最大的成片滩涂资源,全岸线正继续向北推移,土地资源在不断增加中。
【水文潮汐】
慈溪总属姚江流域,境内地势呈西高东低,西部北高南低,东部南高北低,略向东北倾斜,全市按地势高低和河网分布形成东河区、中河区、西河区、西北河区4个水系,河区均自成体系,横向河道贯通汇流,纵向骨干河道为北排河道,北排入杭州湾,故又称北排水系,其中中河水系的石堰河网地区受制于姚江总调控。河区面积1161.08平方千米(其中丘陵地166.8平方千米),河库总蓄水量19620.69万立方米;有大小河流总长2943.78千米,水域面积57.96平方千米,水面面积50.32平方千米,正常蓄水8880.45万立方米;有大小水库98座,集雨面积147.71平方千米,水域面积28.66平方千米,正常蓄水10740.23万立方米。境外引水量截至2011年已具备年引入水库饮用水9000万立方米能力,其中,余姚梁辉水库年引水2000万立方米,上虞汤浦水库年引水7000万立方米;年引入河网调节水28500万立方米,其中,姚江年引水4500万立方米(亦可作应急饮用水),曹娥江年引水24000万立方米。慈溪沿海处杭州湾3号潮河口,由于杭州湾潮流强劲,属不规则半日潮,涨潮历时6小时,落潮历时6.4小时,涨落潮流向几乎与岸线平行,全年平均潮差海黄山2.53米,新浦3.01米,湾顶最大潮差8.93米,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湾。
【自然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以非金属为主,已知矿产有非金属矿产5种、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3种。可开采利用的矿产主要为普通建筑石料和砖瓦黏土两种资源。境内耕地面积44894.53公顷,园地面积3949.02公顷,林地面积12326.46公顷,其他农用地7742.65公顷,建设用地31598.52公顷,未利用地31631.25公顷。境内土壤有红壤、粗骨土、潮土、滨海盐土、水稻土5个土类42个土种。境内水资源平均总量为6.39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为6.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99亿立方米。境内陆、水生动物丰富,脊椎动物521种,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白鹳、白鹤、遗鸥4种,二级保护动物28种;水生动物256种,其中,常见海洋生物120种,淡水生物136种。境内有苔鲜植物20科,蕨类植物22科,裸子植物10科,被子植物145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0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5种。
(市志办)
2012年度气候
【年度气候特点】
2012年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均比常年偏高,日照时数比常年偏少。年初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水偏多,低温冰冻阴雨天气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年所罕见。初霜日、终霜日、初雷暴日、终雷暴日均较往年偏早,入春入夏都明显早于常年。入春之后降水量较常年明显偏多,日照分布不均。春季气候属于正常偏差年份,对农业生产不利;夏季气温比常年明显偏高,降水量偏多;秋季前期持续晴好,对农作物增产有利;冬季冷空气频繁,多灰霾天气,给生产生活及交通等造成不便。入梅略晚于常年,而出梅较早,梅雨期短,雨量充沛,梅雨特征比较典型,梅雨期内大雨暴雨过程多,田间普遍积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内涝和农作物受淹,对农业造成极大影响。台汛期有3次台风外围影响,1次强台风正面袭击。第11号强台风“海葵”的正面登陆,造成严重影响,其中农业受灾损失较大。12月29日出现入冬首次降雪,最大积雪深度1厘米,平原道路未积雪。
【主要气象要素概述】
气温年平均气温17.2℃,比常年偏高0.9℃。全年气温除2月和11月比常年偏低外,其余月份均不同程度偏高。3月14日入春,比常年提早16天;6月4日入夏,比常年提早13天;9月29日入秋,比常年推迟11天;12月2日入冬,比常年推迟12天。终霜日3月21日,比常年平均终霜期提早3天。终结冰日3月12日。初霜日11月12日,比常年提早10天。初结冰日12月6日。
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为24天,比常年多7.8天。年极端最低气温﹣4.9℃,出现在1月26日;年极端最高气温38.5℃,出现在7月4日。
冬季(2011年12月~2012年2月,下同)平均气温5.4℃,比常年偏低0.1℃。春季(3~5月,下同)平均气温16.7℃,比常年偏高2.0℃。夏季(6~8月,下同)平均气温28.2℃,比常年同期偏高1.6℃。秋季(9~11月)平均气温18.6℃,比常年同期偏高0.4℃。12月平均气温6.6℃,与往年持平。
降水年降水总量1919.7毫米,比常年偏多44.9%,除4月、10月的降水量比常年偏少之外,其余月份均偏多。初雷暴日2月22日,比常年提早17天,雷暴终日9月13日,比常年提早20天,全年共有雷暴日数29天,比常年少5天。其中,掌起镇年降水量最多,观海卫镇年降水量最少。
梅雨期为6月17~29日,共12天,梅雨量286.3毫米,大雨暴雨过程多,降水日数11天。全年共出现暴雨日数7天,分别为5月8日(93.8毫米)、5月30日(92.9毫米)、6月18日(115.7毫米)、6月26日(53.1毫米)、7月15日(54.4毫米)、7月17日(61.8毫米)、8月8日(107.4毫米)。
年总降水日数163天,比常年偏多12.2天。冬季总降水日数42天,比常年偏多9.4天。春季总降水日数46天,与常年基本持平。夏季总降水日数39天,比常年偏少1.6天。秋季总降水日数31天,与常年基本持平。1~2月出现持续阴雨天气,降水日数33天,比常年偏多8.8天,为历史罕见。
日照总日照时数1756.9小时,比常年偏少176.6小时。其中3月、4月、7月、10月日照比常年偏多,其他月份日照均比常年偏少。
【重要天气气候事件】
低温、冰冻全年共出现25天冰冻和22天低温(≤0℃)天气。其中,1月出现8天低温天气,冰冻9天;2月出现7天低温天气,冰冻8天;3月出现1天低温天气,冰冻1天;12月出现6天低温天气,冰冻7天。
冷空气1月3~7日,日平均气温从4.5℃降至1.7℃,7日夜里最低温度降至﹣1℃,其中,胜山中尺度站﹣2.7℃,匡堰站﹣1.2℃,逍林站﹣1.5℃。1月21~26日,日平均气温从5.2℃下降到0.3℃,过程降温幅度达4.9℃,26日凌晨最低气温﹣4.9℃,山区有雪。中尺度站点大山村出现﹣5.5℃最低温。1月31日~2月4日,日平均温度从6.3℃降至1.4℃,2月3~4日夜里最低温度降至0℃以下,3日夜里最低温度﹣3℃,其中,中尺度站横河﹣3.4℃,新浦﹣3.4℃,匡堰﹣5.7℃,五磊寺﹣5.1℃。2月6~9日出现的强冷空气过程降温幅度达7.9℃,9日早晨最低气温为一3.7℃。11月16~18日,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最低气温从16日的11.3℃降至18日的3.5℃,降温明显。11月25~27日受冷空气影响,日平均气温从25日的11.9℃降到27日的7.1℃,过程降温幅度4.8℃。最低气温从25日的7.4℃降到27日早晨的1.4℃降雪总体降雪次数明显较常年偏少,且影响强度较小,共有9天雪日。1月、2月各有3个降雪日,3月有1个降雪日,12月2个降雪日。市区无积雪,影响较小,未出现灾情。
大雾、灰霾全年大雾天数共3天。年初出现大雾天气2天,比常年偏少,1月、2月、8月各出现1天,分别为1月7日、2月22日与8月25日。过程最小能见度分别为800米、700米和700米,其中2月22日出现的大雾天气对早晨上班的居民造成一定影响。
全年灰霾天气共43天,其中11月最多,有8天。
人工影响天气4月多晴好天气,气候干燥,森林火险级别高。清明临近,上山踏青扫墓人员增多,森林火灾压力较大,为降低森林火险等级,4月3日清晨在南部山区横河镇人影作业点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共发射火箭弹4枚,促进有效降水,缓解清明期间森林防火压力和改善墒情。
连续阴雨(雪)1~2月出现连续阴雨(雪)天气过程。其中1月出现在5~11日、13~16日、18~22日和27~30日,共计20天;2月出现在4~7日、10~17日和20~29日,共计22天。光照严重偏少,其中2月下旬日照时数仅为3.2小时,只有常年的1/10。3月上旬有9天连续阴雨天气,旬降水量达118.4毫米,是常年的近4倍。4月8~15日受冷暖气流交汇影响出现持续阴雨天气。11月21~29日,出现持续阴雨天气,过程降水量89.6毫米,对大棚草莓等设施作物产生不利影响,造成植株整体生长缓慢,枝叶徒长,影响开花结果,继而影响后期产量,降水带来的棚内高湿还引起部分草莓植株发生病害。12月主要有3次连阴雨(雪)天气过程,分别出现在15~18日、20~23日和26~30日。
梅雨6月17日入梅,6月29日出梅。梅雨特征比较典型,梅雨量286.3毫米,梅雨期12天,大雨暴雨过程多,降水日数有11天。入梅后出现长时期的强降水天气,田间普遍积水,局部地区发生严重内涝。强降水造成杨梅大量落果,棉花、黄瓜、豇豆、西瓜等露地作物大面积受淹,部分低洼地段雨水倒灌入大棚,对处于采摘中后期的茄果类有不利影响;个别排水不良的西瓜棚甚至出现绝收现象;对于设施葡萄,由于梅汛期离葡萄成熟有一定距离,所以对葡萄生长影响不大。6月20日左右杨梅进入采摘盛期,期间雨水较多,使得果实膨大较快,但是甜度下降,两次大的降水袭击造成大量成熟果落果,使得杨梅平均减产三成以上。
大风受冷空气影响,4月2日夜慈溪沿海出现短时7~9级大风,其中观海卫镇极大风速达23.2m/s。
强对流天气2012年多强对流天气,全年共有雷暴日数29天,比常年少5天。初雷暴日为2月22日。暴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5月8日、30日受高空槽影响,出现短时强降水,过程降水量分别为93.8毫米和92.9毫米。其中长河镇降水量最多,分别达100.6毫米和118.6毫米。集中的短时降水常造成城区多处道路严重积水,对市民生产生活和城市交通带来严重影响。6月17~18日,受梅雨带影响,入梅的第一次强降水过程降水量达到165毫米,局部240毫米。6月26~27日全市普降暴雨到大暴雨,累计降水量达86.7毫米,其中桥头镇最多,达123毫米。强降水造成农田积涝,使农业生产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7月14~17日,受副高压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出现连续降水天气,累计降水量达130.3毫米,15日、17日出现暴雨,其中,15日降水最多的掌起镇24小时降水量138.8毫米,17日降水最多的胜山镇24小时降水量66.9毫米。
高温全年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数为24天,比常年多7.8天,高温时段主要出现在7月、8月,其中7月高温日数达16天,7月4日出现38.5℃的全年极端最高气温。7月下旬持续高温无雨天气对早稻中后期成熟造成“高温逼熟”的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其产量。然而高温干燥的天气在一定程度上对葡萄成熟后期糖分的积累有加速促进作用,提高了葡萄的品质。8月中旬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对晚稻等大田作物生长不利。
台风8月2~3日受9号台风“苏拉”外围云系影响,出现短时间降温现象并伴随风力等级增大,但雨量并不明显。8月7~8日受11号强台风“海葵”严重影响,慈溪沿海部分地区出现大风并伴随降温降水过程,平均面降水量137毫米,最大204毫米。过程风力内陆9~11级,其中匡堰岗墩、龙山达蓬山达12级。全市农业受灾面积约15666.67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5亿元。渔业水产养殖受灾面积4733.33公顷。8月下旬受台风“布拉万”“天秤”外围影响,天气凉爽。
(李清斌)区划人口
【行政区划】
全市行政区域面积1361平方千米,下辖5个街道、15个镇,297个村委会、58个社区、27个居委会。5个街道为浒山街道、古塘街道、宗汉街道、白沙路街道、坎墩街道,15个镇为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桥头镇、匡堰镇、逍林镇、新浦镇、胜山镇、横河镇、崇寿镇、庵东镇、天元镇、长河镇、周巷镇。宗汉街道新设桃园社区,庵东镇新设双浦、越溪湖、越林湖、观塘、世纪城、望海潮、水鹭湾7个社区。
【人口】
至2012年末,全市户籍总户数425201户,户籍总人口1041904人,其中非农人口192089人。户籍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97.19∶100,18周岁以下人口153682人,60周岁以上人口214273人。户籍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5.5(以女孩为1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6‰。全市暂住人口登记在册总人数为97.61万人,其中,男性53.97万人,18周岁以下13.61万人。
(市统计局)
知识出处
《慈溪年鉴2013》
本书记载了慈溪市2012年度全市各领域发展变化状况,内容包括:特载、慈溪概貌、大事记、专记、慈溪市人民政府、民主党派 人民团体、农业 农村、工业、开发区、国内贸易、金融 保险、人力资源管理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