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402
颗粒名称: 第六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类号: K296.1
页数: 11
页码: 2065-20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88年至2011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情况。
关键词: 慈溪市 非物质 文化遗产

内容

第一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
  普查工作
  2004年2月,市文化体育局组织开展以抢救保护市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曲艺、民间美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民间艺术(后统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成立领导小组和专业小组,制订工作方案,培训普查人员。镇(街道)相应成立普查组织。全市共有20支普查队,60余名普查员。4月始,普查人员通过询问知情人、查考文字资料、制作照片影像等方式,普查登记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内容包括:民族民间造型艺术,如绘画、雕塑、瓷艺、纸艺、刺绣、染织、编织、灯彩等;民族民间表演艺术,如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等,重点是《中国民族民间十部文艺集成志书》中未包括的新补充、新发现的民族民间表演艺术资源和当代出现的、在传统民族民间艺术根脉上发展起来的新型民族民间表演艺术;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及其所掌握的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技巧;集中反映民族民间生产、生活习俗和历史发展的服饰、器具、用具等实物;具有民族民间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庆典活动、民间游艺活动以及具有研究价值的民俗活动;其他民族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
  2007年初,市财政拨款专项资金42.60万元,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保护和利用。同年6—10月,市文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普查涵盖行政区域内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部类别,对已调查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复查和核对。对在当地群众社会中有较大影响的代表项目作重点深入调查,要求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原貌。普查以镇(街道)为单位,以实地调查为主,每个村(社区)设立专门普查员,调查采访者以笔录、摄影、录音、录像等多种形式和技术,记录民间传承人和相关人员的讲述、表演等。普查297个行政村、47个社区,做到村(社区)全覆盖。全市投入普查人员7500人次,访问人数1万余人次,召开各类调查座谈会315次,参加座谈会人数2725人次。
  普查成果
  2004年7月,全市普查搜集到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姚剧、剪纸、鸡毛龙、高跷、细十番等民间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类项目74个,其中,29个项目上报宁波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中心,14个项目上报省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中心。命名6个镇(街道)为市首批民间艺术之乡:“民间戏曲之乡”坎墩街道,“民间剪纸之乡”横河镇,“民间音乐之乡”观海卫镇、周巷镇,“民间舞蹈之乡”长河镇、逍林镇。授予14位民间艺人为市首批民间艺术家。市文化馆获省级先进集体表彰。
  2007年10月,经过4个月的调查、核对、记录,全市共普查到民间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手工技艺、生产商贸习俗、消费习俗、人生礼俗、岁时节令、民间信仰、民间知识、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传统医药17大类400余种、2万余个项目。同时对普查资料逐一筛选加工,填写普查表,建立资料库,出版非物质文化田野调查汇编册。10月底完成普查,通过验收,累计为17大类1595个项目。市文广局、周巷镇政府被分别评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在普查基础上整理编印《甬上风物——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慈溪卷》20册。
  第二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国家级项目
  徐福东渡传说源于秦始皇求长生不老,派方士徐福寻访仙人仙草而东渡日本的故事。龙山镇达蓬山传为徐福成功东渡日本的起航地,流传有80余个故事传说。1995年成立市徐福研究会,先后搜集编印《达蓬山与蓬莱仙岛——徐福东渡故事》,出版《达蓬山徐福传说故事集》,拍摄电视连续剧《徐福东渡传奇》。2007年,有10余位80岁以上老人能讲述徐福东渡传说故事。当年,徐福东渡传说被列入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参见专记《达蓬山与徐福东渡传说》)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延续千年,晚唐至北宋早期,器物品种、造型设计、装饰艺术、烧制技艺均达到巅峰,北宋末、南宋初衰落,是中国延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广泛、内涵相当丰富的窑系。为恢复越窑青瓷烧制工艺,2001年成立市越窑青瓷研究所,经过数年实践,基本掌握传统制作工艺要领,成功仿制盘口壶、尊、洗、熏炉、六棱瓶、执壶、罐、碗、鸡首壶等数十种青瓷工艺品。2005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列入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浙江省级项目
  越窑青瓷瓯乐源于唐代九音盏,即在9只碗内盛上多少不等的水,用铁筷子敲击,使之发出不同音响,后多在民间流传。1998年,匡堰寺龙口窑址出土的唐宋青瓷乐器,为越窑青瓷瓯乐恢复提供史料。2002年,慈溪民族乐团与市越窑青瓷研究所合作,仿制出首套12件瓷瓯,之后又陆续仿制出碗、盏、馨、钟、瓶、铃、管、鼓、箫、笛等10余个品种,挖掘、整理并创作一批青瓷瓯乐曲。2009年,越窑青瓷瓯乐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水火流星水火流星为传统杂耍表演项目,重在体现力与美、速度与技巧。舞者以1根长绳,两端放上盛清水的瓷碗或点燃的木炭等易燃物,利用物体抛引原理,舞动水碗、火球,形成银色的光圈或火光圈。技艺高超者,用不断甩动的系碗绳为棍,进行肩挑、背负、翻滚抛棍等杂耍表演。龙山镇有传承人表演此传统杂技。2009年,水火流星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庵东晒盐技艺庵东晒盐始于清咸丰末年(约1857—1861),主要利用泥涂白地,在涨潮时吸储含盐分的海水,取盐泥堆成坨头,经稻草过滤形成淋卤,将卤水倒入四周有木楞条的杉木板上,利用阳光进行晒制,所产之盐也称“板盐”。1952年改板晒为滩晒,即将盐田平整后,直接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阳光晒制成盐。2001年,慈溪结束千年产盐历史,但庵东一带仍有一些老盐民能完整操作多种制盐工艺。2009年,庵东晒盐技艺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宁波市级项目
  姚北滩簧今称“姚剧”200余年前发源于宗汉、坎墩一带,因此地原属姚北,故名。早时姚北滩簧没有剧本,演员自,行安排情节和唱词。剧目有大戏《双贵图》《宝莲灯》《两重恩》《珍珠塔》,小戏《双落发》《打窗楼》《十不许》等,共70余种。姚北滩簧唱腔淳朴优美,节奏欢快,富有乡土气息,由基本调和小调两部分组成。基本调常用平四和紧板。平腔用清板演唱,男女同调异腔,转换自然。女调平四下韵,常衬“嗳嗳唷”的衬音,清亮委婉,富有特色。平四一般用于叙述性演唱,从抒情中表达不同情感。紧板多用于剧情紧张、气氛热烈的场面。另有民间小调40余种,如《夜夜游》《小扳艄》《紫竹调》《对花十送》《五更调》等,均为江南民歌或明清俚曲,具有音色醇厚、节奏轻快、雅俗共赏的特点。其演出范围在慈溪、余姚、上虞、新昌、绍兴一带。2007年,姚北滩簧被列入宁波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另见第二编《街道镇》第一章第五节)
  宁波农民画20世纪80年代初,慈溪作者开始农民画创作。因其题材多取自农村,作者也大多为农民,故名。农民画分粉拓、圈画和色彩画3种技法。粉拓先勾框架,上底色,再予拓印。圈画先画圈构图,后按要求在画圈内上色。色彩画先线描轮廓,然后上色。颜料有水粉、油画颜料、金粉银粉和丙烯画颜料,作画材料有木板、石膏板、白卡纸、三夹纸、宣纸、彩色卡纸和黑卡纸,工具有美工刀、铅笔、尺、木刻刀、调色盘、杯子、毛笔、画笔等。农民画构思奇妙,造型朴拙,笔触凝练,色彩绚烂,画面丰厚饱满、粗犷大气。1988年,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命名慈溪为“现代农民绘画之乡”。2007年,宁波农民画被列入宁波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上林湖的传说上林湖传说内容广泛,包括风俗风物、爱情生活、神仙鬼怪、烧窑传说等类别,故事短小精悍,意味隽永,在桥头、匡堰等镇长期流传。2005年始,桥头镇文化站多次到上林湖村采风,采访搜集上林湖系列传说。至2011年,搜集整理上林湖的传说故事数十则。2008年,上林湖的传说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宁波酱油酿造技艺周巷酱油酿造,据传始于清乾隆、嘉庆年间。至道光元年(1821)徐君望在周巷开设恒利官酱园。同时期,邹大成在周巷开办和美丰酱园。民国3年(1914),,恒利酱园生产的麟吐玉书牌酱油和维新牌腐乳,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农商部颁发的奖状、奖牌。民国19年,恒利酱园新产“松鹤”牌酱油,瓶装后远销京、粤、沪、杭等地。“改良酱油出周巷和美丰酱园,质浓而润,味甘而平,入玻璃瓶装之,经久不坏”。①后经技术革新,除大豆外,增加蚕豆、麸皮、小麦和苯甲酸等原料,使用米曲酶及厚层通风制曲工艺,固态低盐发酵,再用蒸气保温若干天,成熟后用浸出法淋出酱汁,再经配制、调色、消毒、澄清而成。此种酱油色泽醇厚,味道鲜美。1981年,周巷酱油获得宁波地区评选第一名,得最佳产品证书。2008年,宁波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草帽编织技艺长河草帽编织始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已销往宁波、绍兴、杭州等地。民国11年(1922)后,由上海某法国洋行代销,编织的金丝草帽开始销往欧美,长河周边逐渐形成金丝草帽产业网。鼎盛时,草帽行达130余家,草帽编织人数1万余名,年产量超过120万顶。“草帽俗名凉帽,女工所制。曲塘、庙后桥、潮塘、长河市皆有凉帽行,以长河市出品为盛。”②金丝草帽编织先编帽坯,经修剪、漂白、清洗、曝晒、打磨、烫平后完工。基本式样4种:金丝两根芯帽、金丝对花一根芯帽、金双丝帽、喇叭式帽。抗日战争爆发后,被迫停顿。解放后,草编工艺改革创新,编织技术使用重叠式交眼,又将一根芯发展成双根芯、三根芯、留空芯、重叠芯、辫编芯等多种。编织原料由单一金丝草逐渐发展到南特草、银丝草、咸草、麦秸草等10余种。2008年,草帽编织技艺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横河杨梅加工技艺慈溪为杨梅原产地。杨梅果实酸甜适中,为药食同源佳果。横河杨梅品种有荸荠种、早大种、迟大种、凤欢种、荔枝种等10余种。1996年,横河被中国特色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但杨梅外果皮为肉质,不易贮藏与运输。横河民间有杨梅保鲜的土办法,也有食用白酒浸泡过的杨梅来治疗腹痛腹泻、中暑、胃部胀痛等症的传统。横河镇农业服务总公司开发杨梅加工技艺,杨梅经特殊保鲜处理后,可空运至国内北京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并研制出杨梅干红、杨梅酒、杨梅蜜饯、杨梅饮料等各类制品。2008年,横河杨梅加工技艺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据传,慈溪剪纸始于宋代,其流传与民间日常生活和习俗密切相关。每逢过年过节、婚丧节庆、生子做寿、祭祀建房等,均需根据不同情况剪出各式图案花样,以备应用。慈溪剪纸风格独特,造型各异,内容丰富,品种繁多,有婚礼喜花、生日寿花、节庆礼花、丧事白花、宗教佛花、刺绣样花等。造型有圆、方、菱、对角等式样,图案有如意、双莲、石榴、万年青、龙凤、金鸡、老虎、蝙蝠、鲤鱼、双喜、寿字等。现代剪纸艺术,大多取材于历史人物故事或现实生活,有慈溪十景、闹春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梁祝相会、徐福东渡等。2008年,剪纸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车子灯慈溪车子灯表演始于明末清初,多见于节庆庙会等群众性活动,为聚人气、逗开心、凑热闹的常见节目。车子灯用竹木为框架,外面围布,布上绘车轮及图案。表演者两人:站车内者称“车心”,多由男子扮成俊俏姑娘,穿专门服饰,脸上涂脂抹粉,表演时双手握车把,只走舞步,不用演唱;另一人在后,也由男子扮演,多为丑角扮相,语言诙谐幽默,常以顺口溜按快板语调讲吉利话,以取悦观众。如用纱船表演,则称“艄公”或“艄婆”;若是车子,则称“车夫”或“车婆”。“车心”控制车子灯进、停、左右摇摆、转身后退,挥洒灵便,满场盘旋,动作独特;丑角多执一破扇或破桨,形象滑稽可笑,语言风趣,常令观众捧腹大笑。2008年,车子灯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三北小锣书由旧时三北一带卖梨膏糖的小热昏说唱发展而来。梨膏糖开卖前,卖主先敲响小锣,说唱一段民间奇闻,以吸引观众。说唱词大多由艺人自编自演,语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故艺人只要在村内空地一敲小锣,便会有不少人围观。早年并无固定曲调,由艺人根据需要自行编排。因使用三北方言说唱,加之很多笑料,故为群众喜闻乐见。小锣书表演工具仅一面小锣、一块敲锣木板,念白吸收快板特点,唱词融入莲花落、滩簧等曲调,内容多符合时代性,宣传政策与时事见闻相结合,极具宣传效果。2008年,三北小锣书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面塑以熟糯米粉或面粉为原料,经手工捏制成各种形象,略加雕塑,施以色彩而成型。按功能可分两大类:一类是专用于观赏收藏的彩粉面塑;另一类是祭祀用的五牲福礼、五代元宝、生日寿桃、魁星点斗等,寓有样瑞纳吉之意,可以食用。制作除手工捏制外,也有剪刀、钳子、滚杆、切刀等简单工具。2008年,面塑被列入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技艺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为主要形式,分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3种类型。建造木结构古建筑,先应根据构件大小、长度选定木材,然后通过直观打样,弹划墨线,再依墨线加工,或打眼做孔,或留卯成榫。所有构件完成加工后,进行按样组装。组装成功后再脱卸,进一步加工一些不合适的部位,然后整架安装。安装完成后,再进行门窗制作安装,最后进行油漆描绘。木料以杉木、松木、樟木、枫木等为主,使用工具有锯、刨、凿、尺、斧、锤、墨斗等。宁波金鲁班大木作园林有限公司以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技艺承建古建筑,均以《营造法式》为蓝本,运用当代木构件制作工艺,使古建筑建造在传承中得以发展,在仿古中融入创新。2010年,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技艺被列入宁波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红铜炉制作工艺红铜俗称“紫铜”,纯度较高,具有熔点低、可塑性好、抗蚀性强等特点,易于加工成形,是手工制作最佳原料。主要有手炉和熏炉两种品种。手炉形状小巧,便于携带,为取暖用器,由炉身、炉盖和提梁3部分组成。炉盖多以镂刻或錾花为装饰图案。提梁置于炉身两侧,有一根式、两根式两种形状。熏炉为室内香熏器,由炉座、炉身、炉盖3部分组成。红铜炉制作先画图样,然后将按器物大小所取原料置于墩头上捶打,直至打到所需厚度,再将铜片通过折、敲等手法,使之变成器物雏形,接着制作炉盖、镂雕各式网眼,最后将整个器物经打磨、焊接、打砂,使之表面光洁细。所需工具主要有榔头、搭柱、凿子、扶钻、锉刀、刮刀、作凳、铜焊工具等。观海卫镇红铜炉制作作坊保留着红铜炉制作工艺。2010年,红铜炉制作工艺被列入宁波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老虎鞋制作慈溪民间素有婴儿满月后穿虎头鞋的习俗。其制作面料以绸缎为主,鞋头多用红、黄、蓝、绿等鲜亮色,鞋身用料颜色或与之相区别。此鞋缝制关键在于虎头,虎鼻用棉条包裹而成,虎耳用丝线绣出,呈犬牙状,虎眼用黑、白两种绒线绣成。虎额头上绣一“王”字,再用黑丝绒绣成两排虎须,虎须中间用红线绣出虎口,共有13道工序,故老虎鞋制作是民间的一项传统技艺。2010年,老虎鞋制作被列入宁波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承古轩古乐1988年5月,观城镇民间艺人组建承古轩乐队,搜集整理明清时期流行于慈溪、镇海、余姚3县北部而今濒临失传的民间古乐。承古轩搜集古乐40余首,包括《桃柳争春》《将军令》《梅花三弄》等古船曲10余首,以及《门倚栏杆》《寄生草》《炮打》等车子灯专用曲。古乐演奏乐器有3类:一是二胡、三弦、琴、阮等丝弦类,二是笙、箫、管、笛等竹制类,三是小铃、小锣、钹、板等敲击类。2010年,承古轩古乐被列入宁波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慈溪市级项目
  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经各镇(街道)推荐申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评审委员会审核,市政府于2007年3月将徐福东渡传说等31项列为首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5月,将庵东晒盐等11项列为第二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将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技艺等7项列为第三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6月,将黄泥螺腌制工艺等13项列为第四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公布市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承基地及传承人。
  第三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留存状况
  经调查摸底和发掘整理,至2011年,慈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2000余项,整体呈现南北不同、东西各异的面貌和风格。民间艺术方面,南部流行高台阁、三北古乐等,规模宏大,内容深邃;北部流行滩簧、十八吊、狮子舞、踏高跷等,多反映移民刚毅强悍、不畏艰险和敢作敢当的精神风貌。传统技艺中,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统木结构古建筑技艺、永丰号藕丝糖制作技艺等主要流传于南部;北部则有庵东晒盐、草帽草编等。
  保护措施
  2007年始,市委、市政府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文化大市”建设内容,成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发出《慈溪市关于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工作原则、保护制度及工作职责。各镇(街道)相继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落实工作人员。市文广局设专人从事此项工作。2008年,市委、市政府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发出《关于扶持文化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每年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经费100万元,市、镇(街道)按2∶1的比例配套补助。对获得国家级、省级、宁波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分别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补助,同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给予奖励。
  2009年始,为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申报、轻保护问题,采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捆绑保护模式,保护主体落在基地,传承人纳入传承基地单位管理。规定只有在基地承担传承义务的传承人才有资格成为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需同时拥有传承人和传承基地才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基地须聘请代表性人物开展各类传承活动。2011年,白沙路街道及白河社区为三北小锣书代表性传承人胡新昌在社区文化中心建立传承基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陈列室、创作室、排练场以及学生学习课堂,相关部门提供资金,保障活动开展。
  保护成效
  至2011年,慈溪确定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人物传承、基地保护、项目申报等方面取得成效,开展展览、演示、研讨、交流等传承展示活动。全市有62个项目分4批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42个,传承人52人。评选出市级民间艺术之乡13个、民间艺术特色村44个,其中2011年坎墩街道被评为省民间文化艺术(戏曲)之乡。有19个项目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2个单位被评为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承人26人;徐福东渡传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越窑青瓷瓯乐、水火流星、庵东晒盐技艺先后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孙迈华被评为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