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创建卫生城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35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创建卫生城市
分类号: R126
页数: 2
页码: 1983-198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90年1月,浒山镇加强卫生设施建设。1992年拨50万元进行城河治理,建14座水冲式公厕,金山新村和鸣山新村建密封式垃圾中转站等创建卫生城市概况。
关键词: 慈溪市 创建 卫生城市

内容

卫生设施建设与环境整治
  1990年1月,浒山镇加强卫生设施建设。1992年拨50万元进行城河治理,建14座水冲式公厕,金山新村和鸣山新村建密封式垃圾中转站;城东新村6月1日始实施定时、定员、定运办法上门收集生活垃圾。2003年完成中水回用日2万吨工程深处理厂建设;铺设20余千米市政集污干管,城区污水管网总长50余千米,覆盖整个建成区,生活污水处理率30%;总投资1200万元的西三垃圾填埋场东扩工程及投资310万元渗滤液(日处理100吨)工程竣工,接纳城区全部垃圾。至2005年,先后完成西大门绿地、峙山文化广场、人民公园、市政广场、市政道路、北三环中段等绿化,新增绿地100余万平方米,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0.1%,人均绿地面积8.09平方米;1.50万户进行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城区新建公厕13座,总投资300万元(其中特级公厕2座);金一路、寺山路2个垃圾中转场改造完毕;投资200余万元建立大气自动监测站、城区噪声自动监测点和大气环境质量自动显示点;改造金山、浒山、西门3个菜市场,完善内部卫生设施。
  2005—2007年对城区试点单位实行量化分级管理,范围为三北大街、329国道线、南二环线、孙塘路、新城大道、新江路、寺山路、乌山路、青少年宫路9条道路;对城郊接合部清除卫生死角,拆除违章建筑。配备专职人员26人,清理城区街道、背街小巷乱涂乱贴;对印染、电镀等污染企业进行关、停、迁,大气质量改观,总悬浮微粒年平均值为每立方米0.07毫克;中心城区实行一把扫帚动态保洁,建筑工地噪声实施中午(12—14时)和夜间(23时至次日7时)禁止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2009年完成热电企业脱硫治理改造,8个老小区、城区34条背街小巷完成整治。2010年改造老小区建筑面积55.30万平方米、背街小巷7.70千米,新增绿地面积5万平方米。2011年,全年清除垃圾、废物8929.60吨,治理河道82.21万平方米,清除乱张贴5.55万张。
  卫生城市卫生镇创建
  1990年,浒山镇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镇活动。1991年,各镇开展创建卫生镇活动。1992年,慈溪被评为省卫生先进城市,周巷镇被评为宁波市卫生先进镇。1993年,慈溪创建成为省卫生城市,周巷镇被命名为省卫生镇。
  2003年成立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制订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的实施意见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职责任务分解书,明确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策略;33个部门、4个创建涉及街道(镇)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2008年,建成省级卫生镇4个。2009年9月,慈溪通过省爱卫会省级卫牛城市巩固复查组复查,继续保留省卫生城市称号;11月通过省首批卫生强市考核。2010年创建省级卫生镇1家,宁波市卫生镇、二星级卫生街道各1家。
  2011年,慈溪有省卫生镇6个、宁波市卫生镇9个、宁波市一星级卫生街道4个、二星级卫生街道1个、省卫生村69个、宁波市卫生村193个、省卫生先进单位68个、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170个;卫生镇(街道)创建率100%,卫生村创建率87.7%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