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党员队伍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102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党员队伍
分类号: D263
页数: 6
页码: 1326-133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88年,继续实行“三会一课”(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制度,至1989年8月,全市65个乡镇全部建立党校,设电化教育专题节目(简称“电教”),在慈溪电视台分16次播放8部《党的生活》电视录像片等党员队伍概况。
关键词: 慈溪市 党员队伍 组织

内容

党员教育
  1988年,继续实行“三会一课”(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制度,至1989年8月,全市65个乡镇全部建立党校,设电化教育专题节目(简称“电教”),在慈溪电视台分16次播放8部《党的生活》电视录像片。1989年,全市67.7%的党支部建立党员活动室。1990年8月15日始,在慈溪电视台播放《党的基本知识系列党课电教片》8课,每月播1课2次。1991年,在市、乡(镇)党校举办培训班66期,培训党员骨干近2000人。1993年8月,成立电化教育办公室,23个镇(乡)建立电教站播放点196个,共播放556场次。1994年,对村和企业中50岁以下党员、干部、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实用技术、农村政策法规知识培训。1996年,组织电化教育160场次,参加6.83万人次;举办党员形象大讨论演讲41场次,参加演讲的369人。1997年,各镇(乡)配好电视机、放映机,把党员电化教育定点到户到人,形成市、镇、村、家庭电化教育网络。1998年,各镇开办“党的生活”“党建园地”“电视党校”栏目,每月播放1~2次;750多个村建立党支部活动室,配备电教播放设备;部分个私企业和家庭开设电化教育播放点。是年,市委组织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党员电化教育先进单位。2001年2月至2002年2月,分批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抽调16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4个组对4个镇、4个市级部门的整改工作进行督查;市、镇两级召开座谈会2307次,走访农户3.94万户,发放意见征求表3217份,征求各类意见1.60万条,完成整改项目1068项。2001年6月,设立部分家庭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消灭偏远村无电化教育的死角。2002年,全市农村党组织建村党校168所,市、镇、村建立讲师团。2005年,全市党员分批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抓好学习评比整改,落实整改措施2463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困难1995件,群众满意率99.4%。2005年8月,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搭建市广电平台、远程教育网和双向视频教育系统3个网络,建立覆盖全市市级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和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家庭户的终端站点465个。2006年4月,“党的生活”栏目和1部专题片在省第八届党员教育电教片观摩评比中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慈溪被评为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县(市)。2007年,实现远程教育村村通、社区通,对党员进行基层党建、政策法规等8方面教育;开辟“三北讲坛”栏目,每月2次邀请专家宣讲。2008年,村、社区远程教育点对党员进行中共十七大精神网上培训,累计组织学习1860多小时,参加学习党员18.40万人次、流动党员1500人次;成立十七大精神微型党课宣讲团,深入机关、镇(街道)、社区宣讲微型党课38场,听课2300余人;电教片《大学生当“村官”》被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教片观摩评比一等奖。2009年,在庵东镇试点开展党员创业帮扶工程,后在全市推广,累计培训党员1300余人,帮助解决贷款和授信9800余万元,有420余名党员走上创业和扩大创业规模的道路;电教片《“和促会”促和谐》《党的生活》被省委组织部分别评为2009年省首届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优秀资源暨第九届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县级电视片一等奖、县级党建电视栏目一等奖。2010年,开展“民情政策面对面”工程,依托远教平台,每月16日邀请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解读便民惠民政策,组织直播活动9次,直接参与党员群众12万余人次。
  2011年,开展入党积极分子素质提升工程,依托远教平台,探索入党积极分子全程网上培训和测试。
  党员管理
  1988年,有1185名党员分别受到开除、劝退除名等组织处理;8月,建立党员考评制度,至年底评出先进党支部144个、优秀党员538人。1990年,全市党员参加民主评议,评为优秀2551人、合格2.55万人、基本合格3720人、不合格174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8.0%、79.8%、11.6%、0.5%,评出年度市级优秀党员537人。1991年12月,对1511名农村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评出优秀党员干部463人,有289人分别受到撤职免职、限期改正、重点帮教等处理,调整105个村班子。1995年9月,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接受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1998年,用“党员联系卡”“流动党员证”加强对党员的管理。1999年5月,建立全市党组织、党员、入党申请人3个基本信息库,实现党员管理信息化。2000年,周巷镇党委对80余名市属企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党员建立党支部,庵东镇党委把29名下岗职工党员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党支部。2001年,加强社区党建工作,2000余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并参加社区活动。2002年,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外出党员发“流动党员证”,确定专人结对联系;明确改制企业党组织隶属管理关系和党员组织关系;用百分制考核标准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行细化、量化和建立考核档案;组织党员开展党员议事、党员联户和党员志愿活动。2003年11月,建立外出党员台账,在外出党员集聚地建立临时党组织,完善外出党员登记制、定人联系制、定期汇报制和年终考核制。2004年5月,开展暂住人口党员调查,新建暂住人口党组织15个,发展新党员56人;在逍林镇建立首个外省乡镇党委驻慈溪党支部;在暂住党员集中地建立党员服务站。2005年11月,建立市、镇、村三级党员服务中心(站)106家,找到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暂住党员400余人,为1339名暂住党员落实组织关系。2007年,对居住在村、工作在企业的党员实行双联系、双登记制度,党员参加双重教育,接受双重管理;全市暂住务工人员有和谐促进会会员2.70万人,其中156名暂住党员担任村和谐促进会副会长、副秘书长和理事等职务。2008年,推行市党代表列席市委全委会等相关会议制度,有4批40名党代表列席市委全委会。2009年,全面推行市党代会代表任期制和镇党代会常任制,15个镇全部推行镇党代会常任制。
  2011年,在全市党员中推行亮相承诺制度。
  党员活动
  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先锋模范,参加社会活动,帮扶困难党员。1991年,浙江、江苏、安徽等部分地区遭受洪涝灾害,市级机关党员干部捐款3万余元,捐粮票数千斤。1992年4月,建立市党员困难补助基金60万元,其中党员集资30万元,每年用利息对困难党员进行补助。1993年12月,组织党员干部参加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1996年,开展“双学双增”(学理论增强党性、宗旨,学技能增强业务能力和致富本领)活动,1.58万名党员参加为民服务活动,捐款3.19万元,走访解放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107人。1997年6月,宁波市委组织部《组工情况》刊登坎墩镇郑家甲老党员郑成根自1986年开始,连续10年向村党支部捐款共20余万元,用于补助困难党员、助学和村公益事业。在庆“七一”、迎香港回归前夕,1.74万名党员参加义务劳动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4966名党员与4647户贫困户扶贫结对。1998年1月,市委组织部拨款15万元,慰问104名解放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和近1000名农村困难党员。1999年9月,在全市各地设立捐款点和捐赠热线电话,共募集资金1000万元。从1999年开始,每年用100万元提高2548名革命功臣的定恤定补。2001年、2002年,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17个镇建立便民服务窗口,接待群众上万人次,办结各类事项1200余件,办实事1602件,化解矛盾1525起,帮贫扶困结对1800余户。2001年9月,在镇机关干部中开展“扶一、联十、访百”活动,2000余名镇干部与贫困户进行一对一帮扶。2003年7月,构筑市、镇(街道)、村(企业)三级帮扶体系,慰问199名老党员、3712名困难党员,共发放慰问金111万元,下拨党员困难基金14.10万元。2004年,组织开展“干部走千家帮百户企业”活动,各级干部走访企业1153家。2005年1月,开展党组织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的“双服务”活动;9月,宁波市委组织部确定观海卫镇工业园区、宗汉街道为宁波市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创建单位;全市建成镇级服务中心20个,村、社区、工业园区、集贸市场党员服务中心86个。2006年6月,崇寿镇以佩戴党徽、党员家庭门前上牌、志愿服务等激发党员荣誉感,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2007年,发放“暂住流动党员一卡通”303本,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等各类服务,帮助解决就业、维权、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230余件;下拨党员困难基金72万元,1999—2007年共下拨党员困难基金365.55万元。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共接转抗震救灾特殊党费524万元;开通市党员服务中心热线电话,各级服务中心接受流动党员诉求400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250多件次;江西省横峰县港边乡驻逍林流动党支部帮助调处劳资纠纷20余起;组织71个单位360人次的党员志愿者在市区商都、老东站等6个人流、车流量较多道口进行文明劝导。2009年,下拨党员困难基金67.28万元。2010年,下拨党员困难基金12.77万元。
  2011年,举办“缅怀三北英烈、重走红色之路”的“红色之旅”活动,来自全市各镇(街道)、市直机关的650余名党员参加此次活动;开展建党90周年党员教育周、奉献服务周、帮扶互助周、党内关爱周、成果展示周等5个周系列活动。
  党员发展
  1988年初,全县有党员3.61万人,新发展党员612人。1990年,注重吸收生产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妇女中的优秀分子入党。1991年,培养和推荐优秀共青团员重点是28周岁以下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对全市5年以上未发展党员的132个农村党支部拟订党员发展计划。1992年,把党员发展工作与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发展党员965人。1994年,把党员发展重点放在厂长经理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中的优秀分子、企业无党员班组、5年以上未发展过党员的村党支部;市、镇两级建立厂长经理培养档案,镇(乡)党委主要领导分工培养考察发展对象。1995年,把企业经营骨干、生产技术能手、种植大户、个体工商户中的先进分子和优秀青年、妇女作为主要对象,9月培养积极分子2275人。1996年,把多年未发展党员、党员平均年龄55周岁以上的村支部和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企业作为发展重点。1997年,把党员发展重点放到农村新经济领域、经济型人才比较集中的二、三产业领域。1998年,派机关党员干部下无党员企业蹲点,帮助发展党员。1999年,龙山、庵东2镇发展党员实行公示制,把好党员入口关。2000年,实行群团组织推荐、党员推荐、群众推荐,扩大发现优秀人才渠道;对入党积极分子实行属地和所在单位双重考察制,对预备党员及其转正进行公示。2001年,注重新党员的政治文化素质,对入党积极分子经考试合格后确定为发展对象。2002年试行入党积极分子民意测评制度,由党员代表、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评议,用无记名方式定量测评,从源头上把控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2003年,重点在行政村、非公有制企业和青年、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建立、完善发展党员责任追究等制度。2004年7月,周巷镇实行“早选苗、早培育、早发展”方针,确保党员发展的数量和质量;范市、长河、天元等镇分别采取掘源、培源、清源等举措,把好党员进口关、培训关、监督关。2005年,建立入党积极分子民意测评制度,经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测评后确定发展对象。2006年,实行党员人才工程,开展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基层领导干部活动。2007年,发展新党员1461人,新党员中中专以上学历749人,占51.3%;专业技术人员207人,占14.2%。2008年,注重在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及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新党员,发展党员1357人,其中研究生5人、大学本科276人、专科325人、中专120人、高中及中技325人、初中306人,新党员中还有2名少数民族优秀分子;全市有党员6.19万人。2009年,发展党员1497人,其中中专以上学历791人,占52.8%;农牧渔民495人,占33.1%。2010年,全市共举办各类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80余期,受训2500余人次;加大外来农民工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全市共发展农民工党员124名。
  2011年,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创二代”中发展党员。是年,发展党员1263人,其中,女性490人;少数民族1人;研究生3人,大学本科347人,专科278人,中专86人,高中或中技311人,初中及以下238人。
  党员构成
  1988年初,全县有党员3.61万人,均为汉族。其中,大专以上882人,中专1343人,高中3353人,初中以下3.05万人;女党员3811人。按入党时间分,1937年7月7日至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时期)166人,1945年9月3日至1949年9月30日(解放战争时期)274人,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9988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1.48万人,1976年11月以后1.09万人。2003年,有党员5.18万人。其中,预备党员2079人,女党员8355人,少数民族党员32人,台湾省籍党员1人;35岁以下1万人,36~45岁1.07万人,46~55岁1.09万人,56~60岁6313人,61岁以上1.38万人;研究生24人,大学本科专科6338人,中专3743人,高中8361人,初中以下3.33万人;入党时间:抗日战争时期79人,解放战争时期120人,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7528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1.27万人,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1.48万人,1992年10月以后1.65万人。2008年,有党员6.19万人。其中,预备党员2093人,女党员1.31万人,少数民族党员57人,台湾省籍党员1人;35岁以下1.45万人,36~45岁1.27万人,46~55岁1.06万人,56
  60岁6064人,61岁以上1.79万人;入党时间:抗日战争时期45人,解放战争时期78人,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6424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1.22万人,1976年11月至1992年9月3.09万人,1992年10月以后1.22万人。2011年,有党员6.58万人。其中,预备党员2203人,女党员1.66万人,少数民族党员57人,台湾省籍党员1人;35岁以下1.85万人,36~45岁1.23万人,45~55岁1.09万人,56~59岁6084人,60岁以上1.79万人;入党时间:抗日战争时期33人,解放战争时期78人,1949年10月至1966年4月5607人,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1.12万人,1976年11月至2002年10月2.92万人,2002年11月以后1.96万人。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慈溪市志(1988—2011)下》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