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商品流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909
颗粒名称: 第三章 商品流通
分类号: F724.7
页数: 19
页码: 1059-1077
摘要: 本章介绍了慈溪市1988年到2011年商品流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关键词: 商业贸易 流通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棉花收购与调拨供应
  慈溪曾是全国著名产棉县之一。20世纪90年代,种植结构调整,棉花面积减少,收购量下降。1999年后,种植面积锐减,收购量骤降。
  棉花收购
  收购政策 1985年,取消棉花统购,改为合同定购。1988年,国家对棉花实行产、购、销统一计划管理,棉花由供销部门统一收购,收购价实行“倒三七”(70%按加价,30%按定购价)比例价。为鼓励棉农的投售积极性,每投售50千克皮棉,价外临时补贴25元,柴油平议补差1.25元;奖售化肥(标氮)40千克、原粮25千克。1990年,投售棉花实行奖粮政策,每50千克一级皮棉,奖售给标一早籼米14千克(二级皮棉折半)、标一早米价格(农村粮票价格)每50千克36.90元。1995年,每投售0.50千克级内棉奖售标氮0.50千克、大米1千克;植棉0.53公顷以上规模大户投售商品皮棉400千克以上的享受农工一体化待遇。1999年9月1日新的棉花年度起,棉花收购、销售价格均由市场决定。供销社及其棉花企业、农业部门所属良种加工厂和国有农场、经资格认定的纺织企业均可直接收购、加工和经营棉花。2001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放开棉花收购,鼓励公平有序竞争。
  收购量 1988年,全县范市、观城、逍林、浒山、周巷5个棉花加工厂,共设41个收购站,配秤81支,收购人员近3000人,收购皮棉7669吨。1991年,全市收购皮棉2.25万吨,占总产量的95.2%,是1988—2011年间收购量最多年份。1992年,全市收购皮棉1.42万吨。1988—1992年,全市收购皮棉7.57万吨,占总产量的90.7%;年均收购1.51万吨。1993年后,棉花生产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种植面积下滑,收购量减少。1993—1998年,全市收购皮棉4.93万吨,占总产量的63.7%;年均收购8217吨。1999年放开棉花收购价格。供销社棉花企业实行体制改革,仅设棉花收购站7个,收购皮棉1741吨。2001年,放开棉花收购,实行多渠道经营。2003年,供销社入股组建滨海棉花有限公司,2004年、2005年、2006年分别收购皮棉1102吨、1721吨、571吨。2011年,全市12家棉花收购企业收购皮棉6480吨。
  调拨供应
  1988—1992年,棉花调拨供应实行国家指令性计划。1988年,省外调入棉花6750吨,采购3162.30吨;出口棉花3000吨。供应按照保纱锭计划用棉、民用絮棉、出口棉,不保无计划、超计划、小纺织用棉的原则安排。1989年,省外调入4125吨,采购3000吨,纯销售8481吨。1990年,市外调入2840吨,市内销售1.01万吨,调出7515吨。1991年,市外购入3601吨,总销售2.69万吨。1992年,省外购入1489吨,总销售2.71万吨。
  1993年,取消计划调拨供应,供求由市场调节。是年,供销社系统省外购入3732吨,总销售21512吨。1997年,全市省外购入1305吨,总销售8816吨。1998年,棉花调拨供应以市场为主体,棉农自产自销,经营企业自购自售。2001年放开棉花市场。
  第二节 粮油购销
  慈溪历年缺粮,油料早期自给有余。产业结构调整后,粮油种植面积减少,粮食供应主要靠外地运入。
  粮食收购
  1985年4月,取消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定购品种为稻谷、小麦、玉米。定购以外的粮食可以自由上市,粮食购销开始出现平价、议价“双轨”制,农民完成定购任务后可卖议价粮。
  定购粮收购 1988年,宁波市下达慈溪粮食定购任务基数6400吨,一定3年。继续实行粮食合同定购任务与供应平价化肥、柴油和发放预购定金3个挂钩政策。每50千克定购粮奖售平价化肥13千克、柴油1千克、饼肥2.50千克,预购定金按定购粮食价款总额的20%发放,全市发放30万元。是年,粮食部门设固定收购站(点)27个,设秤36支,收购人员227人,收购定购粮6409吨。1989年、1990年增加奖售平价化肥标准,分别收购定购粮6252吨、7292吨。
  1991年、1992年,粮食包干顺延2年,粮食合同定购改为国家定购,定购基数调减为5500吨,完成实绩分别为7466吨、5690吨。继续实行定购粮3个挂钩政策。1991年,种粮0.67公顷以上、投售商品粮2500千克以上大户享受农工一体化待遇,农业贷款利率由市财政贴息50%。
  1993年1月1日始,放开粮食购销、价格。国家定购改为指导性计划收购。宁波市下达慈溪市指导性粮食收购计划5500吨。由粮食企业与村经济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签订粮食收购合同。当年落实6193吨,实际收购6529吨,完成宁波市下达计划的118.71%。
  1994年恢复国家粮食定购任务。1994—1998年,粮食定购任务每年5500吨,收购实绩年均5355吨,完成率97.4%。
  1999年,粮食定购任务调减到5000吨,实际收购5124吨。是年,取消粮肥挂钩政策。2000年,收购5742吨,小麦退出定购和保护价收购范围。2001年,实施粮食市场化改革,取消粮食定购任务,国家粮食收储企业与种粮农户签订售粮合同,实行订单收购。
  议价粮收购 988年秋季始,稻谷、大米、小麦、面粉、玉米由粮食部门统一收购,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至年底,全市收购议价粮3.36万吨,占收购总量的84%,以春粮居多。1991年,市粮食部门收购议价稻谷8024吨,大麦、小麦1.42万吨;1992年收购议价粮2.16万吨。1993年,放开粮食购销、价格,议价收购除向当地农户收购余粮外,也可从批发贸易业和粮食市场购进,市粮食部门收购议价粮2.61万吨。1994年,国家恢复粮食定购任务,议价粮收购减少,全年收购议价稻谷5974吨。1995年,对农民完成定购任务后多余粮食实行议价收购,当年议价收购稻谷7595吨。1996年,粮食部门实行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经营分开,收购春粮8323吨。1998年,定购价高于议价保护价,议价稻谷收购减少到2987吨。2000年,因市内议价粮购价高于余姚、上虞等周边地区,市外投售数量增多,当年收购9218吨。2001年后,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收购议价粮。1988—2000年,全市收购议价粮114.75万吨。
  订单收购 2001年,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国有粮食企业对种粮大户余粮采取订单农业的形式与农民签订合同。收购时,如市场价低于保护价,则按保护价收购,差价由财政补贴;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则按市场价收购。当年市粮食收储公司与210户农户签订合同2683吨,占上年定购数的53.7%;对合同数量2500千克以上且履行合同的大户,市政府特别补贴每50千克5元,订单完成率100%。2001年始,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调、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办法,分别在安徽省长丰县、霍邱县建立粮食生产基地,开展粮食产销合作。当年购入稻谷1.60万吨。2003年,237户农户签订合同4384吨。是年始,实行早籼谷、晚粳谷价外补贴;全市市内收购粮食1.18万吨,其中订单收购2280吨,从江西省铅山县、乐平市及安徽省霍邱县生产基地购入2.80万吨。2006年,签约农户259户,订单数量3524.70吨。全年市内收购5016吨,其中订单3522吨;从外省生产基地购入1.87万吨。2008年,订单签约338户,合同数量5525.20吨;实际收购订单粮食5482吨,从安徽省、江西省和省内衢州市生产基地购入3.60万吨。2011年,订单签约458户,合同数量1.17万吨;实际收购8340吨,从外省粮食生产基地购入1.24万吨。
  2001—2011年,订单粮收购5.15万吨,占订单合同数的73.8%;从省内外粮食生产基地购入粮食22.87万吨。
  粮食销售
  供应政策 1988—1992年,继续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城镇居民、农村缺粮人口和部分行业用粮实行统销价供应。城镇居民实行以人定量、以工种定量,票证按季发放,逐月供应;农村统销粮票一年一定发放供应。除制酱、米醋等酿造用粮外,糕点业、饭店、招待所等有关单位用粮改供议价粮,餐饮业平、议价兼营。1990年10月1日,取消行业、工业用粮计划供应,改按议价供应。控制全国粮票、省流动粮票供应。1991年5月1日,提高城镇居民定量供应粮食统销价格。1992年4月1日,再次提高城乡粮食统销价格,为全面放开粮价打下基础。
  1993年1月1日始,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各种粮票(除军用粮票外)停止使用,对城镇居民、盐民、“蓝印”(按规定政策由农村户口转为城镇非农业户口)人口按户发放居民粮食证,保留居民粮食关系,取消农村粮食统销制度,由市场调节。是年,市场粮食零售价上扬,波动幅度较大。市政府决定从12月31日开始,对全市所有粮店供应粮食的零售价格实行同市同价,公开挂牌销售。1994年,市粮食部门继续做好粮食供应工作,执行供应政策,控制卖大户,居民一次性购买数量不得超过25千克。为稳定粮油市场,从10月1日始,城镇居民、特困户实行凭证凭券定量供应,城镇居民每人每月7.50千克,农村特困户每人每月10千克。1995年5月1日始,城镇居民每人每月改为5千克。1996年4月始,取消凭证凭券定量供应的办法。1999年,省政府决定不论定购粮、议价粮、保护价粮的销售,均有粮食收储企业自主定价。2000年后放开粮食销售市场。2001年5月1日始,取消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明、准许转移粮食关系通知书和农村粮食关系转移证明,不再办理粮食关系有关手续。
  销售量 1988年始,宁波市粮食局核定慈溪统销粮食计划11万吨(原粮),实际全市统销供应11.12万吨,其中城镇居民供应2.55万吨、农村统销8.57万吨;另有议价粮供应3.96万吨。1989—1992年4年,年统销供应分别为11.95万吨、10.59万吨、11.20万吨、12.84万吨,年议价粮供应量分别为2.40万吨、1.70万吨、2.21万吨、3.17万吨。1993年后,宁波市粮食局不再核定统销计划。是年,全市销售9.92万吨。1994年,实行城镇居民和特困户凭证限量供应,全市年纯销量10.33万吨。1999年,全市纯销售8.05万吨,其中国有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销售2.40万吨,占29.8%。2005年,粮食非收储企业激增,纯销量10.08万吨,占全市总销量13.44万吨的75%;收储企业纯销量3.36万吨,占25%2011年,全市粮食纯销量38.64万吨,其中国有收储企业9.35万吨,占24.2%;非收储企业销量29.29万吨,占75.8%。
  油脂购销
  油料收购 慈溪收购食用油料主要为油菜籽。1985年,取消油料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1988年,油菜籽定购任务8000吨,结算基数6400吨,实际收购1.26万吨,其中定购7665吨。收购棉籽3235吨,兑入4793吨。1989年,油菜籽以混合价(56%定购任务,44%兑换)形式收购,每50千克混合价油菜籽奖售平价标准氮肥10千克。是年,油菜籽收购4604吨。1990年,油菜籽定购任务下调为7200吨,化肥奖售标准提高到每50千克油菜籽奖售15千克。是年,油菜籽丰收,收购价格提高,实收油菜籽1.90万吨,其中定购1.40万吨。1992年,允许油菜籽完成定购任务80%后多渠道经营,粮食部门实收1.30万吨,其中定购6510吨。
  1993年1月1日始,放开食用油脂购销和价格,取消食用油料收购计划。1996年,粮食部门提倡以籽换油,藏油于民,按70%收购、30%兑换处理,收购油菜籽5322吨。1999年,国有粮食收储公司收购油菜籽2048吨。2000年始,国有收储企业收购逐年减少。2003年后,油菜籽种植面积、产量渐减,油脂加工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部分由农户在小油坊加工后自用。
  食油销售 1988年,城乡居民继续实行凭票按季供应食油,每人每月200克,在国庆节、春节等节日增发节日补助油票。对医药、军特需以及凭票供应的大众化副食、食品用油计划仍由粮食部门按季下达,工业用油、行业用油不再平价供应。是年,销售生活用油1371.80吨、行业用油1384吨,议价销售1010吨,兑出2465吨。1991年,食油实行购销同价。是年,平价供应640吨,议价销售1395吨。1993年1月1日取消城乡居民食油定量供应政策,放开食油价格,全市食油销售7755吨,其中生活用油4173吨。1996年后,食油供应完全市场化,大部分市民开始食用瓶装色拉油、调和油,二级菜籽油逐渐退出市场。2000年后,市场上食油品种繁多,品质逐渐向中高档发展,以品牌食油为主,多为超市、商场、连锁店等企业销售。2011年,市振粮粮油有限公司销售食用植物油263吨,华润慈客隆超市销售8658吨。
  粮油储运
  粮油调拨 慈溪严重缺粮,每年外地调(购)入占总销量的80%左右。1992年前,国家对粮油实施统一调拨制度。1988—1992年5年间,年平价粮调入分别为12.05万吨、11.22万吨、9.88万吨、8.94万吨、6.83万吨,合计48.92万吨,省内调入占总量的96.9%;年议价粮购调入分别为2.98万吨、1.45万吨、1.90万吨、1.75万吨、9.82万吨,合计17.90万吨,其中省内占77.4%;食油合计调出8579吨,其中省外170吨。
  1993年,取消省内粮食指令性计划调拨,实行产销衔接,由供需双方自行协商。取消食油指令性调拨计划。是年,全市粮食购调入13.66万吨,其中省内11.12万吨、省外2.54万吨;销售调出3.58万吨,其中省内3.49万吨。食油(料)购调入1.26万吨,其中省外购调入0.22万吨,省内销售调出0.65万吨,
  1995年,恢复粮食指令性调拨制度,实行对口调拨。是年,全市定购粮调入2.17万吨,议价粮购调入1.93万吨,议价粮销省外1.18万吨;食油(料)购调入0.87万吨,其中省外0.56万吨,销省内0.99万吨。
  1999年,取消指令性调拨计划,实行宁波市指导下余缺调剂办法。2000年,省政府提出余粮和缺粮市、县可根据当地粮食产需情况,双方协商余粮调剂品种、数量和价格。2001年后,实施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消统一调拨制度。
  粮油储存 1988年,全市粮库仓容量7.50万吨,年末实际储粮4.90万吨,储油脂2814吨。
  1993年,慈溪国家粮食储备库建成并投入使用,增加仓容5万吨。是年,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建立地方粮油储备制度。当年储备地方粮食2.80万吨,国家专项储备小麦3000吨,储备食油275吨。1997年,全市地方储备粮具备5万吨调控能力,其中地方储备粮2.80万吨,临时储备粮0.50万吨,政府正常周转粮0.75万吨,国有粮食企业(粮管所)储存0.75万吨。1998年7月,组建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承担全市政策性粮油收购和储备粮油保管业务。2000年,增加地方储备粮5000吨、储备食油100吨。2001年,再增加地方储备粮7000吨。是年6月,中央储备粮慈溪直属库通过竣工验收,该库为第三批中央粮库之一。2003年,再增加储备食油100吨,全市地方储备粮4万吨、储备食油475吨。是年,新建三北、庵东储备粮库,仓容3.70万吨。2007年,慈北储备库动工建设,投资5519万元,占地面积12.62公顷,设计仓容5万吨,2009年竣工。至2011年,市粮食收储有限公司有横河、三北、观海卫、周巷、庵东、慈北6个储备库,东安、宓家埭、匡堰、石堰、龙南、东一、庵东、坎东8个收储站,实际储粮8.90万吨、储备食油475吨。
  1988—2011年,慈溪连续被省、宁波市粮食局评为粮油储藏“一符四无”(账实相符,无虫害、无鼠雀、无霉变、无事故)粮仓县(市)。2004年,横河、庵东储备库被省粮食局评为二星级粮库。2006年,庵东储备库被评为省三星级粮库。2010年,慈北储备库被评为省二星级粮库。
  第三节 农副产品购销
  蔬菜
  慈溪历来盛产蔬菜,销售主要为供销合作社收购和自产自销。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品种增多,产量提高。20世纪80年代,慈溪农村组建综合性服务组织及购销专业户,向外地推销蔬菜。1988年,市供销社收购榨菜、洋葱、大蒜头、辣椒干等各类蔬菜4412吨,分别销往余姚、宁波、杭州、上海等地;2149个合作经营组织和42户个体经营户向外地推销各类蔬菜。全市蔬菜销售额4979万元。1991年,全市收购蔬菜6.79万吨,其中高王蔬菜批发市场收购冬瓜等蔬菜5.64万吨,运销安徽、江苏等受灾地区。是年,全市销售干鲜蔬菜金额4275万元;慈溪冷冻厂销售2280.48万元,其中出口创汇160万美元。1993年,小安乡购销大户自行办理出口商检,部分农产品销往德国、丹麦、韩国、新加坡等国。1995年2月,浒山蔬菜批发市场(后扩建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成,交易蔬菜60多个品种,日成交量200余吨,成为全市蔬菜等农副产品的主要集散地。2002年,农贸市场交易蔬菜10万余吨;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2.50万吨。2006年推行订单菜农,签约农户2.69万户,购销合同3.27万份,金额3618万元。市供销社收购蔬菜15万余吨,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蔬菜成交量17.53万吨,成交额4.62亿元;全市11家出口蔬菜加工企业出口速冻、调理蔬菜2.50万吨,其中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口销售速冻、脱水、保鲜蔬菜等1.46万吨。2008年,全市销售蔬菜43.51万吨,销售额4.21亿元。2011年,全市销售蔬菜81.59万吨。
  瓜果
  慈溪瓜果以杨梅、西瓜、梨、葡萄、桃为主,杂以草莓、梅、柿、柑橘及各种瓜类,杨梅最为著名。1980年前,杨梅、西瓜等大宗瓜果由供销社为主收购运销。20世纪80年代始,合伙经营组织和购销专业户应运而生,瓜果运销多渠道经营,供销社收购量逐年降低。1997年后,瓜果经营实行市场化运作。
  杨梅 1988年,供销社收购杨梅435吨,经冷冻厂速冻、保鲜,出口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地区。1989年6月,市政府举办首届杨梅节(后为传统节),并在浒山城区和产地设立季节性市场。是年,供销社收购559吨。1997年,供销社收购630吨。是年始,镇、村建立杨梅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帮助梅农销售。2003年,成立市杨梅产销协会。横河镇建立浙江农民信箱,网上交易2693户。2004年,横河农业服务公司投资1000万元,成立宁波市烛湖酒业有限公司,年加工生产能力3000吨。2006年,杨梅主产区建立观光基地,吸引观光游客2万余人次,带动杨梅销售。2008年,横河镇杨梅销售总额9500万元,其中市内4890万元、省内市外2450万元、省外2010万元、出口150万元。2011年,全市生产杨梅3.67万吨,其中横河镇杨梅产量1万吨,产值1.80亿元;匡堰镇杨梅销售额5143万元。
  西瓜 由农户自销和农村个体户贩运为主。供销社收购西瓜,1988年198吨,1991年2718吨,1996年4976吨。2008年,全市西瓜销售总额1.58亿元,销往宁波、杭州、苏州和上海等地。2011年,全市西瓜产量12.56万吨,由生产者自行销售。
  梨 多由种植专业户在城乡集市销售。1994年,黄花梨发展成主产品种。1996年,黄花梨销售收入5000万元;1998年,销售总收入4000万元。1999年,“润昌”牌翠冠梨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04年获省十大名梨称号)。2000年,举办首届润昌蜜梨节(后为传统节),打开销售渠道。是年,种植户自销7300吨,经纪人销售2万吨。2008年,全市梨销售收入总额8647万元。2011年,全市梨产量1.53万吨;其中周巷镇产梨8359吨,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葡萄 1992年前,由种植户自销市内为主,少量运销宁波市区。1993年,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市果品公司收购葡萄2862吨。2001年,市果品有限公司、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收购2138吨,包装销售或加工成罐头。2006年7月,新浦镇举办黎阳葡萄节(后为传统节)。2008年,各产区自行组织销售。新浦镇以第三届葡萄节为契机,扩大葡萄销售。2011年,全市葡萄产量5.06万吨;其中新浦镇葡萄产量8400吨,产值6600万元。
  蜂畜产品
  蜂产品 1988年前,蜂蜜为主要蜂产品。1988年,市蜂业公司、养蜂管理站、副食品公司、胜北蜂业公司4个单位收购蜂蜜90吨,其余多由养蜂户随地销售。1990年始,蜂王浆渐成主要产品。1991年,全市收购蜂蜜43吨,外贸出口蜂王浆54吨。1997年,市供销社收购蜂蜜34.61吨,外贸收购、出口蜂蜜567吨、蜂王浆173.70吨。2001年,外贸出口蜂王浆163.39吨。2008年初,受雪灾影响,春季蜜减产20%;是年收购蜂蜜106吨。2011年,全市经销蜂蜜6230吨、蜂王浆240吨。
  畜兽皮毛 1992年前由供销社系统收购。1988年,市供销社收购牛皮4.91万张、绵羊皮1.15万张、羔皮25张、杂皮1.10万张、兔毛24.10吨、绵羊毛740千克、山羊毛410千克、羽毛4600千克,收购总额811.38万元。1991年,收购牛皮5.17万张,绵羊皮28.75万张,山羊皮8.34万张,绵羊毛13.70吨,兔毛200千克,小湖羊皮196张,黄狼皮、狗皮、猫皮等1469张,收购总额966.90万元。1993年后,收购放开,实行市场化。当年,市供销社收购品种减少为4种:牛皮5.42万张,绵羊皮34张,绵羊毛21千克,兔毛39吨;收购总额1006万元。2011年,全市兔毛产量64吨。
  茶叶 中药材
  茶叶 1985年,取消茶叶统派购政策,实行平价、议价“双轨”制价格体制。茶叶多由茶农自销。1988年3月,县供销社在横河茶叶主产区投资30万元新建茶厂,经营收购、加工、销售。当年茶叶产量220吨;供销社收购72吨,市内销售17吨,大部分销往市外。1990年,市供销社收购180吨,市内销售78吨。1993年后,茶叶购销、价格实行市场化,是年,全市收购94吨。2004年,市内生产的平平顶芽茶、戚家山绿茶、岗墩绿茶先后被国家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8年,主产区横河镇茶叶销售额160万元,其中茶农自销80万元、经纪人销售50万元、专业合作社组织销售30万元。2011年,全市茶叶总产量169吨。
  中药材 慈溪药材资源丰富,麦冬、丝瓜络、红花为三大药材。1988年,药材收购总额514万元;其中市供销社收购麦冬219.40吨、丝瓜络80吨、红花0.02吨,总收购额477.69万元。1990年,中药材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全市收购总额998万元。其中供销社收购麦冬374.83吨、丝瓜络488.58吨,收购额875.61万元;市外贸公司收购麦冬26吨、丝瓜络437吨。1992年,中药材滞销,收购减少,全市药材收购总额566万元。其中市供销社收购麦冬48.30吨、丝瓜络442吨,市外贸公司收购丝瓜络688吨。1997年后,中药材市场需求继续下滑。丝瓜络大多加工为洗浴用品出口;麦冬苗主要作为绿化品种供应市场,基本退出药材市场。
  第四节 生产资料供应
  工业基建原材料
  金属材料 1988年,钢材继续实行计划供应,其他金属材料放开经营。是年,全市供应钢材2.22万吨、铜849吨、生铁1931吨、铝303吨、锌171吨。其中,钢材计划供应1637吨,其余由物资局等单位组织计划外议价货源补充。1993年,钢材取消计划分配供应,金属材料全部实行多渠道流通,供应量激增。据市属10个单位统计,供应钢材8.52万吨、生铁3512吨、铜5466吨、铝2791吨、锌1893吨、其他有色金属3230吨。1998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金属材料销售额1.39亿元。2004年,全市金属材料销售额4.71亿元。2008年,全市金属材料批发企业销售额23.38亿元。2011年,全市金属材料批发法人企业销售额36.94亿元。
  机电设备 1985年始,机电产品市场逐步放开,部分物资由市场调节。1988年,市机电设备公司销售金属切削机床219台、锻压机械78台、导线42千米、工业泵262台、变压器34台2960千伏安、电动机4226台7368千瓦、布电线506千米、电缆11千米,销售额0.31亿元。1993年,机电产品市场全面放开,销售渠道多元化。全市销售切割机床379台、锻压机械538台、导线100千米、工业泵258台、变压器10台476千伏安、电动机1.03万台1.78万千瓦、布电线751千米、电缆4千米,销售额1.70亿元。2008年,全市机电设备销售额31.09亿元,其中批发额30.91亿元、零售额0.18亿元。后未作专门统计。
  化工建材 1985年始,化工建材(除水泥外)经营放开,实行多渠道经营。1988年,全市供应轮胎2452条、橡胶135吨、塑料胶木4128吨、烧碱619吨、纯碱407吨、硫酸546吨、炸药440吨、平板玻璃3887箱、水泥2.37万吨(其中计划供应水泥9726吨)。1991年,取消水泥计划分配。1992年,全市供应水泥8.94万吨,其中市物资系统4.54万吨、市供销社系统1925吨。1997年始,化工、建筑材料由所需企业多渠道进货,国有企业供应逐年减少。是年,市物资系统供应水泥1018吨、平板玻璃143箱、轮胎59条、烧碱9吨、纯碱22吨、塑料1996吨、硫酸9吨、橡胶33吨、炸药600吨。2002年,市物资系统改制,清仓供应水泥1.70万吨、塑料2483吨。后建材全部进入市场调节,由产需双方直接见面。2008年,全市化工材料产品销售额14.52亿元,其中批发额14.50亿元、零售额0.02亿元。2011年,限额以上企业化工材料产品销售额17.80亿元。
  木材 1985年,木材经营由指令性计划改为指导性计划。1988年,全市销售木材4.01万立方米,其中市木材公司1.46万立方米、供销社系统2.54万立方米、物资局系统0.01万立方米。1993年,木材经营、价格放开,城镇农村私房建设激增,销售量大幅上升,全市销售木材5万立方米。1988—1997年,全市销售木材31.51万立方米。1997年后,先后建立观城五里木材市场、新时代装饰市场、四海装饰市场、宗汉木材市场,随着建房用料钢材水泥替代木料和住宅装修宾馆化,原木用量下降,条木、板材、夹板和木质地板等装潢材料用量上升,木材市场成交量增加。2001年,全市木材市场成交额2.79亿元。2006年,新时代装饰市场和四海装饰市场成交额分别为1.68亿元、1.66亿元。2011年,全市主要木材经营企业5家,其中四海装饰市场成交额8570万元。
  农业生产资料
  1988年,主要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由供销社农业生产资料公司(简称“农资公司”)专营。1993年,取消专营,放开农资购销市场。
  化肥 1988年,全市销售化肥8.49万吨,主要供应棉、粮奖售化肥。1995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发挥农资系统的群体优势,强化企业规范经营的精神,市农资公司与基层供销社实行连锁经营,对尿素、碳铵、磷肥、钾肥等主要品种实行统一进货、统一作价、统一调拨、统一销售、统一差率的办法,销售化肥8.93万吨。1988—2001年,全市销售化肥95.84万吨。2002年,个体、私营化肥经营单位(户)增加,市供销社销售量减至0.28万吨。2005年3月,市供销社投资500万元,组建市兴合农资配送有限公司,以连锁经营方式,建立连锁门店63个。是年,市供销社系统销售化肥0.51万吨;2007年销量增加至1.89万吨。2011年,全市有农业生产资料经营网点644个。市兴合农资配送有限公司、浙江中冠农资有限公司共销售化肥12.56万吨。
  农药 1988年,市供销社设农资服务站98个、配药站374个,供应化学农药932吨。农药品种有“敌百虫”“乐果”等20余种。随着低毒化学农药的发展,高毒与高残毒农药被逐步限制和淘汰,1989年停止供应“1605”(对硫磷)等有机磷农药。1994年供应化学农药1532吨。1988—1996年,全市供应化学农药1.29万吨。1997年后,经营农药私营企业、个体户发展迅速,供销社系统供应量剧降。2002年,市供销社系统供应农药514吨;2003年为历史最少,仅供应27吨;浙江中冠农资公司供应100吨。2005年,市兴合农资配送有限公司供应化学农药604吨。2011年,市兴合农资配送有限公司、浙江中冠农资经营公司共设经营点173个,供应化学农药4944吨。
  农机具 1988年,铁、竹、木制农具由供销社经营,全年全市销售中小农具19.83万件、喷雾(粉)器6124架;农机公司经营拖拉机655辆,其中农用拖拉机264辆、小型及手扶拖拉机391辆。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加快,中小农具销量下降,拖拉机和大中农具销量增加。1990年,全市销售中小农具11.42万件、喷雾器4296架、拖拉机374辆、联合收割机3台、机动打稻机719台、人力打稻机157台。1993年,农机具经营放开,多种经济组织经营农机具,市场竞争激烈。1995年,全市国有、集体商业销售中小农具11.81万件、喷雾(粉)器5251架、拖拉机646辆、联合收割机24台。1988—1997年,市农机公司销售各类大小拖拉机5174辆。1988—2000年,供销社系统销售各类喷雾(粉)器5.29万架、中小农具118.86万件。2002年始,国有商业、供销社退出农机具业务经营,私营、个体户迅猛发展,至年底,全市农机具经营单位(户)1.56万个(户),经营额3.41亿元。2008年,全市农机经营单位(户)1.23万个(户),经营额3.53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农机批发企业1家,从业11人,销售额0.31亿元。2011年,限额以上农机批发企业1家,从业57人,销售额1.66亿元。
  农用薄膜 随着农业技术进步,农作物由暖房育苗发展到暖房种植,农用薄膜需求量增加。1988年,全市销售农用薄膜610吨。1993年,农用薄膜经营放开,是年销售1465吨。1988—2000年,供销社系统销售农用薄膜1.38万吨。2008年,市兴合农资配送公司销售农用薄膜1.41万吨。2011年,市兴合农资配送公司销售农用薄膜1200吨。
  煤炭 石油
  煤炭 1988年,煤炭计划内供应6.67万吨,计划外供应9.45万吨。1993年始,煤炭供应放开。2011年,16家煤炭经营企业销售66.30万吨。(详见第十三编《能源》第二章第二节)
  石油 1988年,销售计划油品2.49万吨、计划外油品1.13万吨。1994年开始,取消石油产品购销平价、议价双轨制,实行市场化经营。2011年,全市有加油站75个,销售油品34.58万吨。(详见第十三编《能源》第二章第一节)
  可再生资源
  可再生资源回收 1988年,市供销社系统设废旧物资回收网点68个,营业员285人;个体收购户262户、571人。全市收购废钢铁等0.67万吨,收购总额1229.80万元,其中供销社系统322.80万元。1991年5月1日始,实行废旧物资准运证制。至年末,全市有物资回收公司等3家;个体废旧物资收购户505户,从业775人。全市收购废旧金属1.54万吨,收购额8740.52万元。1993年,市供销社收购废钢铁0.92万吨,收购额4905.35万元;有证个体收购户467户,从业584人,收购额2787万元。1996年,全市有废旧物资回收企业5家,收购废旧物资0.42万吨,收购额9260万元。市金属回收公司实现收购额3517.22万元,获“省物资系统再生利用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全市收购废钢铁0.74万吨,收购额5361.20万元。2007年4月,市建立可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2008年,全市可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11家,有证经营户577户。其中限额以上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企业4家,从业114人,商品购进总额3.34亿元。2011年,全市可再生资源回收与批发企业222家,从业1154人。其中限额以上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企业6家,从业115人,商品购进总额9.41亿元。
  可再生资源销售 1988年,全市加工串换钢材1018吨,筛选加工旧铁皮及铁皮边角料3520吨,回炉翻新杂铜420吨,锻压加工废铁1560吨,加工废塑料制成颗粒塑料8000余吨,分别销售给市内小五金、小家电等生产企业,缓解钢铁、塑料等原材料紧缺状况。销售可再生资源物资1072.30万元,其中市供销社165.30万元。1993年,全市销售废钢铁等物资额8990.46万元,其中市供销社销售6203.46万元,个体经营户销售2787万元。1998年,天元铁皮(再生资源)市场可再生资源销售4.18万吨,金额1.38亿元;桥头废塑料市场成交额2.50亿元。2005年,天元铁皮市场销售8.30万吨,金额2.87亿元;桥头废塑料市场成交额19.40亿元。2011年,限额以上再生物资回收与批发企业销售额8.61亿元。
  第五节 生活资料供应
  日用工业品
  纺织品 百货 1988年,全市销售各类布料867.23万米、绸缎116.93万米、呢绒67.79万米、绒线181.20吨、缝纫机1.43万台、手表3.31万只、服装22.25万件、针织内衣裤29.33万件、黄金饰品25.50万元。1990年后,成衣服装和针织内衣裤销售上升,各类布料、呢绒、绸缎、绒线等纺织品及缝纫机销售量下降。至1996年,销售各类布料173.24万米、绸缎12.79万米、呢绒8.14万米、绒线169.40吨、缝纫机0.76万台,分别比1987年下降84.5%、88.7%、84.4%、11.4%、49.1%;成衣服装销售量43.45万件,针织内衣裤销售量77.72万件。1997年后,国合商业企业改制,各种经营布料、绸缎、呢绒、绒线的专卖商店逐渐消失,纺织品、百货销售逐步由个体工商户和私营商业企业替代。2008年,全市限额以上针纺织品批发企业5家,从业883人,销售额58.74亿元;服装经营企业4家,从业187人,销售额2.09亿元;鞋帽批发企业3家,从业37人,销售额2.25亿元;珠宝首饰零售企业1家,从业36人,销售额0.89亿元;其他日用品经营企业2家,从业69人,销售额1.96亿元。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针纺织品批发企业4家,从业69人,销售额23.82亿元;服装批发企业1家,从业40人,销售额2.20亿元;鞋帽批发企业3家,从业32人,销售额2.61亿元;其他日用品批发企业7家,从业220人,销售额14.43亿元;限额以上纺织、服装及日用品零售企业2家,从业75人,销售额6304万元。
  五金交电 20世纪80年代,五金交电商品主要由国有商业企业和供销社经营。1988年,全市销售自行车6.05万辆、电视机2.54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0.67万台)、收音机0.29万台、录音机1.18万台、电风扇4.82万台、洗衣机1.29万台、电冰箱1.03万台、汽车0.23万辆、摩托车0.33万辆。1992年后,自行车销售持续增加,黑白电视机逐步退出市场,收音机减销,录像机、房间空调机等日用工业品销售逐步增加。至1994年,全市销售自行车27.51万辆、电视机4.36万台(其中彩色电视机3.02万台)、收音机0.14万台、录音机1.22万台、家用电风扇14.03万台、家用电冰箱3.69万台、洗衣机3.39万台、汽车0.53万辆、摩托车1.22万辆、摄像机1.48万架;房间空调机进入家庭,年销售0.17万台。1997年,五金交电日用工业品销售发生变化,自行车销量减少,摩托车销售量上升,家用小轿车开始进入百姓家庭。1998年始,国合商业企业逐步退出五金交电商品流通渠道,个体、私营商业发展,是年,全市销售自行车8.46万辆、摩托车5.18万辆、家用小轿车(含9座以下)0.55万辆、房间空调机1.48万台、电风扇5.62万台、彩色电视机2.77万台。1999年后,日用工业品市场商品花色品种繁多,进入买方市场,对自行车、收音机、录音机、录像机、黑白电视机、电风扇等销售数量不作全市性统计。2002年后,此类商品全由民营企业经销,涌现永乐电器、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等专业卖场。2008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业及配件26家,从业1374人,商品销售额37.28亿元;摩托车零售企业1家,从业11人,商品销售额0.15亿元;五金、交电批发企业4家,从业111人,商品销售额6.41亿元;家用电器批零企业12家,从业330人,商品销售额5.03亿元;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零售企业5家,从业219人,商品销售额1.15亿元。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汽车零售业及零配件零售企业37家,从业2141人,销售额89.79亿元;摩托车及零配件销售企业1家,从业11人,商品销售额0.14亿元;五金、交电批发企业7家,从业110人,商品销售额7.54亿元;家用电器批零企业8家,从业5329人,商品销售额26.57亿元;计算机和通信设备零售企业6家,从业351人,商品销售额1.35亿元。
  副食品
  猪肉 1985年4月,取消生猪统派购政策,购销放开,允许多渠道经营。多数年份猪肉销大于产,缺口从市外调入。1988年,全市收购生猪18.40万头,销售猪肉0.98万吨。其中国有食品公司收购生猪6.95万头,外地调入0.35万头,销售7.30万头。1989年,猪肉市场供应偏紧,春节猪肉供应实行城镇居民、盐民凭票定量购买,居民每人1.50千克,盐民每人0.75千克。当年全市收购生猪19万头,市外调入0.07万头,销售猪肉0.80万吨,其中国有食品公司销售0.22万吨。1990年,国家提高生猪饲养户奖励额度和扩大奖励面,建立市生猪生产发展风险基金,肉猪生产、供应增加。是年,全市收购生猪21.89万头,猪肉销售1.20万吨。其中国有食品公司收购生猪4.18万头,市外调入1.86万头,折猪肉0.30万吨(每头肉猪按折白肉50千克计)。1993年,民间屠工屠商迅猛发展,由1988年的645户(人)增加至1660户(人),竞争激烈。国有食品公司以优惠价销售,抑制肉价上扬。是年,全市生猪销售19.35万头,折猪肉0.92万吨。1996年上半年开始,全市生猪屠宰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管理办法,规范猪肉市场秩序。是年5月,在城区眉山、教场山北侧建成2个生猪集中屠宰场。当年,进场屠宰生猪3.99万头,检出病猪、死猪106头和内脏病变138件。至1998年,全市集中屠宰场建成23个,覆盖全市各镇,方便生猪投售和供应。是年,进场屠宰生猪22.64万头。2008年,全市生猪屠宰场22个,收购生猪42.96万头;销售猪肉2.15万吨,其中地产猪肉0.73万吨,占343,市外调入猪肉1.42万吨,占66%。2010年,按《浙江省实施〈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办法》和《宁波市生猪屠宰管理办法》,关闭撤销原有的21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实行由市畜禽中心屠宰场统一集中屠宰,由分布于各镇(街道)的23个生猪肉品配送供应点进行配送。2011年,全市销售猪肉4.25万吨。
  禽蛋 2000年前,慈溪禽蛋供应自给有余,销往市外。随着禽蛋购销放开,禽蛋产品多由饲养户和经营户自行交易,国有食品公司收购、销售量逐年减少。1988年,全市收购禽蛋3187吨,销售1348吨;其中国有食品公司收购禽蛋2089吨,销售290.30吨。1989年,禽蛋货源紧张,春节城镇居民、盐民、部队实行凭票供应,鲜蛋每人0.50千克。另外,对城区居民优惠价供应活鸡、活鸭、再制蛋。是年,全市收购禽蛋3439吨,其中国有食品公司收购1557吨,销售257吨。1990年,养禽户增加,全年全市收购鲜蛋4056吨、家禽8.63万只,销售鲜蛋2714吨、活鸡2.15万只,调出市外禽蛋938吨。其中国有食品公司收购鲜蛋1172吨,销售421吨。1993年,全市销售禽蛋2927吨,其中国有食品公司销售鲜蛋1460吨。1995年,禽蛋经营放开,国有食品公司收购、销售量萎缩,当年销售禽蛋872吨、活鸡3.05万只。同年春节,城镇居民禽蛋凭票优惠供应终止。随着农业养殖结构调整,由多年来禽蛋自给有余的主产区渐成调入区,2000年,市外调入鲜蛋400吨。是年始,市食品公司不再销售禽蛋、再制蛋、家禽等,主营生猪屠宰业务。
  水产品 慈溪水产品资源丰富。1988年,全市水产品经营企业509家,从业765人,收购水产品(包括海水、淡水产品)4894吨,销售5079吨,销售额3765.50万元。其中国有水产供销公司销售水产品4200吨。1992年,销售水产品7604吨,销售额1.06亿元。1988—1992年,全市收购水产品2.17万吨,销售3.12万吨。1993年,个体、合伙水产品经营户1429户,从业1631人,销售额5682万元;国有水产供销和淡水养殖公司销售8658万元,城乡集市贸易水产品成交额1.48亿元。1994年后,海水养殖面积扩大,海涂养殖技术普及,引进和调整养殖品种,总产量逐年增加。1997年,城乡集市贸易水产品成交额16.65亿元。1999年,国有水产品经营企业完成改制,销售市场化。个体经营活动日趋活跃,水产品销售量上升。是年,城乡集贸市场水产品销售额18.67亿元。至2000年,全市注册登记水产品经营企业25家。2006年后,市外水产品经营单位加入流通。是年,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销售量17.23万吨,其中海水产品9.61万吨、淡水产品7.62万吨;成交额30亿元。2011年,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品销售量12.10万吨,销售额30.78亿元;其中海水产品5.45万吨,销售额12.02亿元。
  食糖 1988年,食糖货源紧张,供应偏紧,8月始对城乡居民临时实行凭票定量供应,每人每月0.25千克。全年全市销售食糖7448吨。1989年,食糖敞开供应。1988—1992年,全市销售食糖3.74万吨。之后,食糖经营由市场调节。2011年,市惠丰糖业公司销售食糖8600吨,华润慈客隆超市销售食糖192吨。
  酒类1988年,酒类继续敞开供应,全市销售2.03万吨,其中黄酒占23.5%,白酒占18.3%,啤酒占58.2%。随着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低档次、散装的土制黄酒、白酒销量逐年减少,瓶装黄酒、白酒、啤酒等销售量增加。1988—1993年,全市酒类销售11.58万吨。之后,民营商业快速发展,国有、集体商业酒类销售的主导地位被多种经济成分的商业企业替代。2001年始,各种葡萄酒、香槟酒、高品位洋酒上架面市,市场酒类门类全、品种多,货源充足,敞开供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
  燃料
  1988—1992年,继续对城镇居民实行凭证(票)定量供应生活用煤,人均月供应量15千克。1988年,全市计划供应生活用煤3.78万吨。1993年,票证取消,放开经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乡市民生活用煤逐步被瓶装石油液化气取代。2001年后,瓶装石油液化气成为市民生活主要燃料,是年供应1.61万吨。2003年始,部分市民使用管道人工燃气,是年供应人工燃气(混空气)2.72万立方米。2008年,浒山城区开通天然气,人工燃气退出城区市场。2011年,全市供应瓶装石油液化气3.17万吨、天然气2368.28万立方米,供应观海卫镇部分小区人工燃气1.76万立方米。(详见第十三编《能源》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
  中西药品
  1988年,中西药品经营以国有、集体商业为主体。全市中西药店38家,其中国有2家、供销合作社30家、二商总公司5家、个体户1家,从业人员227人,销售额0.22亿元。1989年,国家出台经营药品企业准入条件,明确批发企业资格,药品经营趋于规范。1993年,市供销社系统新开药店6家,累计36家,从业人员159人。全市药品销售额0.50亿元。1994年1月,成立市医药药材有限公司。1997年始,个体、私营药品企业(店)剧增,民营经济药品企业(店)成为经营主体。是年,全市药品销售额超过1亿元。2000年,全市药品销售额超过2亿元。2004年,药店业增加保健品经营。市外老百姓大药房、日月星辰药店等纷纷参与市场竞争。至年底,全市药品企业237家,从业人员1100人,全年销售总额
  3.97亿元。2011年,全市药品法人企业279家,从业人员1974人,其中限额以上企业7家,从业人员787人;药品销售额13.32亿元。
  第六节 烟草专卖 食盐专营
  烟草专卖
  国家对烟草实行专卖。1988年,卷烟由市糖业烟酒公司经销。1989年5月,市糖业烟酒公司分设为市烟草公司和市糖酒公司。1990年10月,组建浙江省慈溪市烟草专卖局和浙江省烟草公司慈溪市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承担全市烟草专卖、卷烟批发、销售和行业管理职责;1999年被评为省烟草系统三星级单位;2001年被评为省烟草行业功勋企业、省烟草系统四星级单位。
  烟草经营 1988年,全市设有烟草批零网点5个,从业人员141人,销售卷烟4.35万箱。1990年10月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成立后,陆续在各主要乡镇设立卷烟批零网点。至2001年,全市批发经营网点14个,营业面积7061平方米,从业人员190人,销售卷烟3.52万箱。2000年9月始,对批零网点实施送货制。2004年3月始,实行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销售网络模式,是年,销售卷烟5.05万箱。2011年,全市设有批零网点2个,从业人员181人,卷烟零售户8498户。全市销售卷烟7.96万箱,其中省产烟3.11万箱,占总销量的39%。1988—2011年,全市累计销售各类卷烟102.86万箱。
  专卖管理 市烟草专卖局依法对市域内的烟草专卖品实行专卖行政管理。1991年,实施市检路查1320人次,查处违法经营案件230起,查扣违规卷烟11.20万条,罚没款53万元。1992年1月1日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规定凡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企业或个人,都应当在当地的烟草专卖批发企业进货并接受烟草专卖许可证发证机关的监督管理。1999年8月,根据省烟草专卖局关于关闭卷烟交易市场的实施方案,周巷卷烟交易市场关闭。1991—2011年,全市查处非法贩运、走私、假冒卷烟等违法经营案件2.37万起,查扣卷烟156.92万条,其中查处假冒烟103.19万条、走私烟5.58万条、非法贩运烟48.15万条,罚没款1598.80万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71人。
  食盐专营
  食盐为国家指令性计划商品,由盐业公司统一管理、统一调拨、统一定价。1984年,撤销县盐业局,保留县盐业公司。1989年,恢复盐业局,改称为“市盐务管理局”(简称“市盐务局”),与盐业公司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96年,市盐务局成建制转为经济实体单位。2006年,市盐业公司根据省政府《关于深化全省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通知》,实行垂直管理经营,改制为浙江省盐业集团慈溪市盐业有限公司(简称“市盐业公司”)。
  食盐购销 1988年10月始,民用食盐实行凭票供应,每人每月0.50千克。是年,全市收购盐5.28万吨,其中慈溪地产盐1.58万吨、市外调入3.70万吨;销售食盐4.01万吨,其中社会消费零售1.73万吨。1989年,食盐取消计划供应,实行零售准入制。1995年始,加碘食用盐投放市场,是年销售碘盐919吨。1996年5月,国务院发布《食盐专营办法》,实行食盐专营,转批委托店实行许可制度。是年,全市核发食盐转批点转批许可证24家,零售网店签订食盐销售承诺书。2000年,慈溪产盐跌至历史低点,收购地产盐766吨。2002年后,因市内盐田全部废转,用盐全从外地调入。通过申报用盐计划,由省、宁波市盐务局下达调拨计划,市盐业公司按照计划组织调运。常年需调入各类盐产品4万~5万吨。2003年始,生活用小包装碘盐由宁波市食盐配送中心配送慈溪,生活用多品种盐自杭州蓝海星盐制品有限公司调入;蔬菜加工用盐自宁波晶泰盐业发展有限公司调入。2004年,全市调入盐4.93万吨,销售食盐4.04万吨(其中碘盐0.61万吨)。2011年,全市设盐业批发站3个,零售网点2400家。市外调入盐6.03万吨,销售食盐4.51万吨(其中碘盐0.65万吨)。
  食盐定价 食盐定价分收购价、批发价、零售价,实行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国家定价为准,按省物价局发文执行。
  收购价(公收价)。1988年,慈溪原盐每吨142元。1989年,特细盐公收价每吨182元。1992年9月,省产盐公收价调整为每吨152元(含盐质差价10元)。收购原盐分等计价不变,每吨一级盐152元、二级盐148元、三级盐138元、四级盐128元。1993年8月,省物价局规定,将降低的食盐税额每吨25元用于提高公收价,由每吨152元提高到177元。1994年,经省物价局同意,原盐收购价按氯化钠含量分档定价(无税),公收价每吨一级盐265元、二级盐260元、三级盐250元、四级盐200元。此价格实行至2001年产盐结束。
  批发价。计价办法以产区或宁波港分配价为基础,加上运杂费、包装使用费、仓储保管费、经营管理费、利息、损耗、利润及批发营业税等费用组成。
  零售价。食盐零售价以批发价为基础,加上运费、损耗、经营费用、利润和营业税核定。1989年12月,浒山镇散装食盐零售价每500克由0.15元提高到0.24元;塑料袋小包装食盐在散装盐价基础上加价:500克装每袋另加价0.05元,1000克装每袋另加价0.08元。1992年10月,浒山镇每500克食盐由0.24元调整为0.28元,其他各镇统一为0.29元;每500克加碘食盐、晒制精盐分别比散装盐高0.02元、0.04元。1999年9月,取消食盐地区差价,实行城乡同价。
  盐政执法 1988—1991年,盐区缉私工作由庵东区公所会同税务部门执行。1992年,市盐务局增设盐政科,与运销科合署办公,负责盐政执法工作。1997年,市政府确认市盐务局具有行政处罚实施(受委托)主体资格,建立盐业行政执法案件审议小组。1999年,建立西片盐政分队,进驻杭州湾食盐批发站,负责杭州湾镇、周巷镇区域盐政执法。2000年,建立市盐政稽查大队。2001年,市公安局在市盐务局设立驻盐业联络室,派员常驻市盐务局。2006年,盐业行政执法主体名称变更为“市盐务局”。
  1992年后,盐业市场监管重点查处非碘盐、假冒碘盐、劣质盐和外地无计划侵销盐及私盐。同时,管理蔬菜加工用盐和小工业用盐。市盐务局加强日常市场稽查,开展定期、不定期联合执法专项整治行动。1992—2011年,查扣外地无计划盐、私盐、假冒碘盐、劣质盐等7302吨,查缉案件723起,罚没款27.02万元,移交公安机关处理3人。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