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乡镇工业 民营工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873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乡镇工业 民营工业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6
页码: 951-9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11年慈溪市乡镇工业民营工业发展历史和经济收入情况的具体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乡镇工业 民营工业

内容

第一节 乡镇工业
  乡镇工业发展
  慈溪乡镇工业早期称社队工业,发端于农业合作化时期。1956年,县内有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兴办油坊、粉丝坊、豆腐坊、碾米厂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1958年,大办工业,全县社队工业企业增加至510家,从业人数3.57万人。次年,小化肥、小农药厂停办,企业个数减少。1961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部分企业关闭。1963年,社队工业企业仅有19家,从业人数减少至341人。1966年,部分公社开始兴办废棉纺、麻纺、石棉等企业,社队工业又开始发展。1967年,社队工业企业67家,工业总产值783万元。20世纪70年代,全县社队工业有新发展。1972年,社队工业企业213家,从业人数1.84万人,工业总产值2927万元。1975年,社队工业企业727家,从业人数3.86万人,工业总产值9678万元。1976年2月,成立县社队企业管理局,各区、公社设立工业办公室,形成社队企业管理网络。至1978年,全县社队工业企业1050家,从业人数6.31万人,工业总产值1.7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队工业快速发展。1983年,慈溪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设,恢复乡、村建置,社队工业改为乡镇工业。1984年,县社队企业管理局改名为县乡镇企业管理局,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乡镇企业发展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出台系列发展乡镇工业的政策,扶持、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4年,乡镇企业产值超过100万元企业128家。1987年,乡镇工业总产值、利润分别居省内县级第五位、第四位。
  1988年初,慈溪有乡镇工业企业8192家,其中乡镇集体企业2533家、村以下企业(联户工业和个体工业)5659家,从业人数17.96万人,1987年工业总产值17.2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3%。1989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稳步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决定》,促进乡镇企业发展。1990年,乡镇企业8504家,从业人数14.46万人,工业总产值34.36亿元,其中乡镇集体企业2687家11.15万人,工业总产值28.70亿元。1993年,乡镇企业9547家,从业人数14.78万人,工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为101.28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5.7%。1996年,联户工业称为“私营工业”,次年始与个体工业合并统计。
  1997年,乡镇企业2.45万家,从业人数25.70万人,工业总产值358.41亿元,其中乡镇集体企业2244家11.56万人,工业总产值154.82亿元。2000年,乡镇企业2.55万家,从业人数31.50万人,工业总产值550.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3%,比1987年分别增加2.11倍、0.75倍、31.02倍和提升15个百分点,其中乡镇集体企业1948家13.96万人,工业总产值199.14亿元。2001年后,对乡镇工业不作专门统计。
  乡镇集体企业转型
  乡镇集体企业转制起步于1992年、1993年。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十四大精神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出台一系列关于乡镇企业产权改制文件。实行股份制和股份合作经营试点,推出租赁经营、小型乡镇集体企业拍卖、乡镇企业兼并等改革措施。1993年12月,市委、市政府批转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关于加快乡镇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若干意见的报告》,全市乡镇集体企业产权转制速度加快。1993年,乡镇集体企业2580家,比上年减少79家;村以下企业6967家,比上年增加606家。1994年,乡镇集体企业减少至2511家,村以下企业增加至2.05万家。1997年,乡镇集体企业2244家,村以下企业2.22万家。至1998年,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95%。(另见第十七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节 民营工业
  民营工业发展
  20世纪50年代,相对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而言的慈溪民营企业在农村合作化运动中得到保存和发展。1953年,私营工业企业149家,工业总产值2720万元。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受经济环境和历史条件限制,不少个私企业冠以社队企业集体名义,加上缺少资金、人员等要素,民营企业发展缓慢。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发展。1979年,新浦、观城、白沙等地先后出现有色金属浇铸、塑料制品、针织、小五金等联户工业及个体工业。新浦乡1981年有个体私营企业94家,1983年234家;白沙乡1981年有针织横机1800台,至1983年增加至2778台。1984年,乡镇企业实行“一包三改”(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改干部任命制为选聘制,改工人固定用工制为合同制,改固定工资制为浮动工资制);10月,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乡镇企业改革工作的意见》,乡镇企业推行“一包五改”(健全和完善经营承包制,改企业厂长委任制为职工民主选举或聘用制,改固定工资制为计件或浮动工资制,改职工的调配制为招考合同制,改企业的封闭或半封闭式经营为开放式经营,改企业变相的官办为真正的民办),加快发展民营企业。1984年,民营工业总产值
  0.4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6%。1985年,政府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区办、乡(镇)办、村办、农民联办和户办并进,鼓励联户、个体企业发展。1987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加强管理,继续发展家庭(联户)工业的若干意见》,促进民营工业发展。是年,民营工业总产值所占比重上升至15.8%。
  1990年,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引导管理,促进合作经营、私营个体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发展。1992年、1993年,市委、市政府相继印发《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发展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企业兼并的实施办法》《关于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若干意见》等工业经济发展和乡镇企业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推进乡镇工业企业全面改制,民营企业比例大为提升。1994年,民营工业总产值67.5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3.0%,比1993年提升15.9个百分点。1993年,国有工业企业股份合作制试点起步。1997年,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国有工业企业和城镇集体工业企业产权改革全面推开。1998年,民营工业总产值3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9.0%。21世纪初,除慈溪第二棉纺织厂等少数工业企业未转制外,绝大部分国有、集体企业转为民营企业,大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建立公司制经营管理。2003年,民营工业总产值99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9.0%,民营企业工业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中占据主体地位。2007年,民营工业总产值1794.20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97.9%。至2011年,除水、电、气等公共服务性工业企业外,其他都属民营企业,民营工业产值占98.6%。
  民营企业类型
  内资民营企业 1994年前,慈溪民营企业类型比较单一,基本为以家庭工业为主的个体经济。1988年,有家庭工业2650家,工业总产值1.44亿元。1990年,家庭工业5307家,工业总产值4.38亿元。1992年始,统计将家庭工业改称为“农村个体工业”。是年,农村个体工业5969家,工业总产值7.57亿元;1994年,农村个体工业19601家,工业总产值53.13亿元。随着乡镇企业体制改革推进,民营企业构成发生变化,1993年始建立股份制企业。1995年,农村个体工业2.02万家,工业总产值85.32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私营经济3家,工业总产值2848.80万元;联营经济9家,工业总产值10022.90万元;股份制经济15家,工业总产值6895.40万元。1997年,农村个体工业2.09万家,工业总产值172.37亿元;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经济26家,工业总产值8084.10万元;联营经济6家,工业总产值3764.80万元;股份制经济40家,工业总产值3.44亿元。1998年后,随着国有工业企业、集体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国有工业企业、集体工业企业大多转制为民营企业,按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简称“规模以上”)统计,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1998年、2003年、2008年分别为102家、586家、1233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0.06亿元、198.29亿元、543.08亿元;规模以上股份制工业企业1998年、2003年、2008年分别为69家、59家、267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1.13亿元、46.87亿元、111.06亿元;规模以上联营工业企业1998年4家,工业总产值8837万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746家,工业总产值888.81亿元;股份制工业企业104家,工业总产值187.39亿元;联营工业企业1家,工业总产值4549万元。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1992年、1995年、1997年分别为1家、33家、27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92万元、5.38亿元、14.01亿元。规模以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1998年、2003年、2008年分别为35家、70家、210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5.04亿元、30.47亿元、199.51亿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规模以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148家,工业总产值265.80亿元。
  外商投资企业 1988年,建立独立核算外商投资工业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549万元。外商投资工业企业1992年、1995年、1997年分别为17家、40家、47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67亿元、4.21亿元、8.38亿元。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1998年、2003年、2008年分别为24家、63家、163家,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40亿元、32.26亿元、145.73亿元。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规模以上外商投资工业企业116家,工业总产值209.60亿元。
  规模以上民营企业
  1998年,全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民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及混合所有制企业)23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52.6%;从业人数3.74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43.7%;工业总产值64.5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3%。2001年后,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加较快。2003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82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8.3%;从业人数16.42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3.9%;工业总产值308.0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6.9%。2008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899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9.1%;从业人数30.47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9.2%;工业总产值1007.71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2%。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规模以上民营企业1115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99.3%;从业人数29.35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从业人员总数的99.4%;工业总产值1552.0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9.9%,规模民营企业带动作用日益增强。
  至2011年,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有上市公司4家(详见第二十五编《金融》第一章第三节)、高新技术企业93家(详见第四十二编《科学技术》第三章第一节)。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