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经济结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786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经济结构
分类号: F427.55
页数: 8
页码: 771-778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市1988年到2011年工农业经济结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工业经济 地方经济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农业经营结构 工商业所有制结构
  农业经营结构
  1988年,继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土地分散承包,家庭经营为主,农业单位经营规模较小。1989年后,允许承包者转让土地使用权,鼓励和促进土地流动和集中,涌现规模经营大户。当年粮棉种植面积0.53公顷以上的专业户1486户,经营土地1276公顷。1994年后,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的原则,逐步建立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允许实行依法有偿转让,推进适度规模经营。1995年,粮棉专业户规模经营面积6803公顷,果蔬专业户规模经营面积838公顷。1998年始,开展土地第二轮承包,承包期为30年。2002年,规模经营面积1.70万公顷。2011年,全市0.66公顷以上规模经营面积2.28万公顷,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2.6%。有家庭(农场)经营型、基地生产型、农业园区型、股份合作型、季节性经营型等规模经营模式。
  随着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出现各种农村经济联合体和各类专业户。2011年,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78个,其中种植业97个、林业9个、畜牧业18个、渔业39个、农机植保服务业15个,共有工商注册成员7125个,出资总额7950万元,联系农户10.50万户。各类专业户中,有种植面积1.33公顷以上种粮大户146户,家庭农场490个。
  工业所有制结构
  1988—2011年,工业所有制结构出现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合营、股份制、港澳台商投资、外商投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格局。民营经济成为慈溪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2011年,民营经济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8.6%。
  1988年,有工业企业9319家,其中乡及乡以上1284家、村及村以下8035家。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经济59家占4.6%,集体经济(主要以乡镇企业为主)1215家占94.6%,其他经济类型10家占0.8%。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9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0.8%,其中国有经济3.17亿元占16.9%、集体经济14.81亿元占78.8%、其他经济0.81亿元占4.3%。20世纪90年代后,慈溪工业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转制开始起步,股份制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相继出现。至1995年,全市有工业企业24393家,其中乡及乡以上1092家、村及村以下23301家。乡及乡以上工业单位中,国有经济企业79家占7.2%,集体经济901家占82.5%,其他经济类型112家(私营3家、联营9家、股份制15家、港澳台商投资35家、外商投资40家、其他10家)占10.3%。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08.98亿元,其中国有经济11.74亿元占10.8%、集体经济81.13亿元占74.4%、其他经济16.11亿元占14.8%。1997年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0年后,国有城镇集体企业转制基本完成,民营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区域工业经济实现从国有、集体、乡镇、私营“四轮齐转”向以个体、私营、股份制等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模式转型,私营经济逐渐占据慈溪工业经济的主要地位。至2002年,全市国有及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简称“规模以上”)734家,其中国有企业4家占0.5%,集体企业49家占6.7%,其他经济类型681家(股份合作企业25家、联营企业1家、有限责任公司45家、私营企业494家、港澳台商投资企业66家、外商投资企业50家)占92.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2.71亿元,其中国有经济3.79亿元占1.5%、集体经济16.51亿元占6.5%、其他经济232.41亿元占92%。
  2011年,全部工业企业38224家,其中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1123家、规模以下371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2家占0.2%,集体企业6家占0.5%,股份合作企业2家占0.2%,有限责任公司86家占7.7%,私营企业746家占66.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8家占13.2%,外商投资企业116家占10.3%,联营企业1家占0.1%,股份有限公司16家占1.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13.55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2%。其中国有经济53.94亿元占3.3%,集体经济7.56亿元占0.5%,股份合作经济0.49亿元占0.1%,有限责任公司112.49亿元占6.9%,私营经济888.81亿元占55.1%,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65.80亿元占16.4%,外商投资企业209.60亿元占13.0%,联营企业0.46亿元占0.1%,股份有限公司74.40亿元占4.6%。
  商业所有制结构
  20世纪80年代中期始,分步推进商贸体制改革,商贸流通领域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国有经济商业、集体经济商业所占比重逐年下降,个体、私营、股份制等所有制形式商业快速发展。2004年后出现港澳台商投资经济和外商投资经济。
  1988年初,有国有商业机构(含网点,下同)286个、供销合作社商业机构934个、集体商业机构983个、个体商业1.23万户。是年,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07亿元,其中国有商业2.42亿元占26.7%,供销合作社2.41亿元占26.5%,集体所有制商业1.57亿元占17.3%,个体商业2.11亿元占23.3%,联营等其他商业0.56亿元占6.2%。呈国有、集体(含供销社)经济占主导,个体商业蓬勃发展的格局。1993年始出现股份制商业。1997年后,国有商业、集体商业实施产权制度改革,陆续退出商品流通领域,私营和股份制商业快速发展,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2003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商业占0.4%,集体商业占0.2%,私营商业占26.9%,个体商业占50.1%,股份制商业占22.4%。
  据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全市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2171家,其中国有企业8家占0.4%、集体企业24家占1.1%、股份合作企业1家占0.1%、联营企业3家占0.1%、有限责任公司18家占0.8%、股份有限公司2家占0.1%、私营企业2101家占96.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家占0.1%,外商投资企业12家占0.5%。2011年,限额以上(商贸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法人企业178家,其中国有企业3家占1.7%、集体企业3家占1.7%、联营企业1家占0.6%、有限责任公司9家占5.0%、股份有限公司2家占1.1%、私营企业156家占87.6%、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家占1.7%、外商投资企业1家占0.6%。限额以上企业商品购销总额中,购进总额367.53亿元,其中国有企业2.27亿元占0.6%、集体企业11.69亿元占3.2%、有限责任公司24.63亿元占6.7%、股份有限公司2.29亿元占0.6%、私营企业293.68亿元占79.9%、港澳台商投资企业8.45亿元占2.3%、外商投资企业24.52亿元占6.7%。商品销售总额428.37亿元,其中国有企业2.34亿元占0.5%、集体企业11.96亿元占2.8%、联营企业5.88亿元占1.4%、有限责任公司24.35亿元占5.7%、股份有限公司2.52亿元占0.6%、私营企业344.32亿元占80.4%、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3.44亿元占3.1%、外商投资企业23.57亿元占5.5%。
  第二节 产业结构
  1988—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结构发生变化,三次产业结构出现战略性调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1988年分别为31.8%、48.6%、19.6%,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一产业为重要支撑,第三产业为辅助,第一产业高于第三产业12.2个百分点。之后,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不断变化。1991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至20.6%,首次低于第三产业27.3%的比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52.1%,全市产业结构由“二、一、三”型调整为“二、三、一”型。1998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10.4%、61.5%、28.1%,至2011年分别为5.0%、60.0%和35.0%,第二产业的比重继续占居首位,第三产业高于第一产业3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稳定在“二、三、一”排序。与1987年相比,第一产业减少24.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16.7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结构
  1998年前,慈溪第一产业一直以种植业(农业)为主,其次为牧业。198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05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产值分别为5.49亿元、0.04亿元、1.46亿元、0.70亿元、0.36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8.2%、0.5%、18.1%、8.7%、4.5%。种植业中以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为主。随着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发生变化。1993年始,取消副业产值统计项目。1999年,渔业产值首次超过牧业成为重要产业。是年,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所占比重分别为68.3%、0.5%、15.6%、15.6%。2003年后,增加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统计项目。是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比例为:农业占61.7%、林业占0.4%、牧业占12.2%、渔业占23.0%、农林牧渔服务业占2.7%。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61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41.85亿元、0.41亿元、8.65亿元、11.07亿元、1.63亿元,所占比重分别为65.8%、0.6%、13.6%、17.4%.、2.6%。与1987年相比,林业、牧业所占比重分别下降0.2个百分点、10.8个百分点,农业、渔业的比重则分别上升0.3个百分点、14.9个百分点。其间,种植业内部结构也发生变化,粮棉作物的主导地位逐渐被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替代。
  第二产业结构
  第二产业一直以工业为主导,建筑业所占比重不大。建筑业增加值占第二产业的比重,1988年为15.5%,1989—1996年保持在10.0%~12.0%之间,1997年首次下降到10.0%以下,为7.6%;2008年仅占5.0%,2011年为6.9%。
  工业行业结构 慈溪工业以制造业为主。1988年,有31个工业行业,其中制造业28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2个,采矿业1个。当年工业总产值超过1亿元行业有纺织业、塑料制品业、机械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依次为20.5%、20.2%、8.9%、6.4%、5.7%。后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发展迅速,1997年首次统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六个支柱行业,分别为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其总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24.5%、10.4%、9.7%、8.6%、7.9%、7.1%。2001年后,全市逐渐形成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为龙头,包括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化学等新兴行业,涵盖3大门类33个大类行业,其中制造业29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采矿业1个。据市第二次经济普查资料,2008年,3大门类工业企业法人单位所占比重分别为99.5%、0.4%和0.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六个支柱行业分别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其总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29.2%、11.0%、9.6%、5.6%、5.5%、4.5%,与1997年的六个支柱行业相比,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纺织业所占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由首位退至第六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所占比重上升18.8个百分点,位居六个支柱行业之首。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为454.87亿元、162.18亿元、132.31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8.2%、10.1%、8.2%。
  轻重工业比例 198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产值占66.1%,重工业产值占33.9%。1993年,轻工业产值占67.2%,重工业产值占32.8%。之后,重工业比重逐步上升。1998年,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59.1%、40.9%。至2008年,规模以上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55%、45%。2011年,全市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轻工业产值、重工业产值比重分别为51.9%、48.1%。
  第三产业结构
  1988—2011年,慈溪第三产业总体呈现持续、稳定、快速增长态势。同时,产业内部结构也在发展中调整优化,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下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上升,生产、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
  1988年,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第一层次(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为55.6%,第二层次(包括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占36.8%,第三层次(包括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占5.4%,第四层次(包括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占2.2%。199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一层次占59.8%,第二层次占26.8%,第三层次占9.0%,第四层次占4.4%。2002年,第三产业内部第一层次至第四层次比重依次为54.2%、28.0%、11.7%.、6.1%。2003年后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是年,第三产业各行业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占6.6%,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占33.1%,金融业占9.7%,房地产业占10.5%,其他服务业占40.1%。至2011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比重上升至7.1%,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上升至38.6%,金融业上升至14%,房地产业上升至12.1%,其他服务业下降至28.2%。第三产业形成以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业为主导,金融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重要组成,其他服务业带动发展的结构格局。表16—2 1988—2011年慈溪市三次产业比重
  说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构成绝对额均按当年价格计算;资料来源为历年《慈溪统计年鉴》。
  第三节 投资结构
  1988—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加,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规模扩大,投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投资主体结构
  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所有制发生变化,投资领域开始出现投资主体多元化。198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中,国有投资0.76亿元占11.0%,集体投资1.03亿元占15.0%,私人及私营投资5.09亿元占74.0%。1990年始,统计房地产企业投资。是年,房地产投资0.26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6%。1991—1995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7.77亿元,其中国有投资14.80亿元占15.1%,集体投资41.16亿元占42.1%,房地产投资10.25亿元占10.5%,私人及私营投资31.56亿元占32.3%。1996—2000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99亿元,其中国有投资40.96亿元占21.4%,集体投资84.58亿元占44.3%,房地产投资18.44亿元占9.7%,私人及私营投资47.01亿元占24.6%。
  2004年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按500万元以上投资(简称“限上投资”)、500万元以下投资(简称“限下投资”)、私人投资统计。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196.32亿元,其中限上投资176.84亿元占90.1%、限下投资4.70亿元占2.4%、私人投资14.78亿元占7.5%。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296.59亿元,均为限上投资。
  投资产业结构
  1988年,生产性建设投资1.5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22.7%。1990年始,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产业统计。是年,总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占2.7%,第二产业占56.5%,第三产业占40.8%。后随着投资总量扩大,投资结构调整,第一产业投资比重逐步降低,第三产业投资比重提升。“八五”时期总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占1.0%,第二产业占58.7%,第三产业占40.3%;“九五”时期总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占1.1%,第二产业占
  55.0%,第三产业占43.9%;“十五”时期总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占0.5%,第二产业占50.0%,第三产业占49.5%;“十一五”时期总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占0.2%,第二产业占57.3%,第三产业占42.5%。2011年,总投资额中第一产业占0.1%,第二产业占44.9%,第三产业占55.0%,第三产业投资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所占比重。2011年,工业投资额131.90亿元,比1990年增加93.21倍,1990—2011年年均增长率24.2%。投资比重增速最快的为房地产业,2011年房地产投资额116.34亿元,比2010年翻一番,比1990年增加443.03倍,1990—2011年年均增长率33.7%。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