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力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738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电力
分类号: F407.2
页数: 13
页码: 673-685
摘要: 本章介绍了慈溪市1988年到2011年全市电力事业发展情况。1988年,全市有大山、童家岙、凤湖、窖湖、尖峰、解家、梅湖、杜湖、邵岙及后茅山水力发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116千瓦;其中大山、童家岙水电站由村自发自用,其余8座总装机容量1080千瓦与大电网联网。1989—2003年,大电网供电到村,水电站机组年久失修,相继关停拆除6座。2011年尚存梅湖、杜湖、邵岙及后茅山4座小水电站,其中仅后茅山1家发电,发电容量75千瓦1台,全年发电9.21万千瓦时。1988—2011年,全市水电累计发电量886.66万千瓦时,占同期全社会总用电量的0.12‰。
关键词: 能源工业 电力经济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发电
  20世纪80年代,慈溪电源性缺电严重,电力供需矛盾突出。之前慈溪曾建小型水力发电站及火力发电厂,发电量小且运转不正常。1988年后,小水电站因库区淤浅及水源用途改变大多停发,先后开办5家燃煤、燃油电厂用于热电联产和顶峰发电,因效益原因关停2家。2007年后开发利用风能、垃圾发电。2011年,慈溪有1座小水电站、3家火力发电厂、1家风力发电场、1座垃圾发电站运转发电,发电量5.29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2%。
  水力发电
  1988年,全市有大山、童家岙、凤湖、窖湖、尖峰、解家、梅湖、杜湖、邵岙及后茅山水力发电站10座,总装机容量1116千瓦;其中大山、童家岙水电站由村自发自用,其余8座总装机容量1080千瓦与大电网联网。1989—2003年,大电网供电到村,水电站机组年久失修,相继关停拆除6座。2011年尚存梅湖、杜湖、邵岙及后茅山4座小水电站,其中仅后茅山1家发电,发电容量75千瓦1台,全年发电9.21万千瓦时。1988—2011年,全市水电累计发电量886.66万千瓦时,占同期全社会总用电量的0.12‰。
  火力发电
  电厂 1989年8月,慈溪热电厂首台容量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运行。后又新建、扩建5家燃煤、燃油火力发电厂,用于热电联产和顶峰发电,电力供需缺口减少51.81亿千瓦时,峰谷差缩小12.65万千瓦,负荷率提高2~4个百分点。因受上网电价及燃煤、燃油价格等因素制约,慈溪调峰电厂、港慈电厂分别于2000年2月、2005年10月关停。2011年,慈溪火力发电量3.09亿千瓦时。
  用户自备发电 1988年,全市有不并网用户自备柴油发电机组811台,总装机容量3.88万千瓦,主要为棉花、化工、食品、动力、水泥、棉纺、粮油等较大国有企业在电网停电时发电,作生产用电补充。随着民营企业发展,供用电矛盾突出,尤其在2001—2006年,用户自购柴油发电机组逐年增多;其中2003年1—9月,全市工业企业购置200千瓦以上自备发电机组1146台,总装机容量23.90万千瓦。2008年,全市有用户不并网自备柴油发电机4690台,总装机容量61.89万千瓦。2004—2009年顶峰发电功率218.08万千瓦,顶峰发电量1.71亿千瓦时。
  其他能源发电
  风力发电 2007年7月,中国三峡总公司下属长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与慈溪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慈溪长江风电公司,在新浦镇建设风力发电场,总投资6.34亿元,安装单机容量1500千瓦风能发电机组33台,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2008年10月建成并网发电,2011年发电8825万千瓦时,累计发电量3.46亿千瓦时。
  垃圾发电 2006年7月,中科实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联合宁波众茂置业股份有限公司,组建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于慈东工业园区建设垃圾发电站。总投资3.74亿元,置容量每小时45吨锅炉3台,配1.5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2台,2009年3月建成并网发电,至2011年累计发电量4.06亿千瓦时,处理生活垃圾116.40万吨。
  第二节 电网
  慈溪电力主要由华东电网供电。20世纪80年代,慈溪电网建设滞后。1988年后,慈溪逐年加大电网基础设施建设,经“八五”计划后期缓解用电紧张状况、“九五”计划期末与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此后适度超前发展三个阶段,至2011年,形成以500千伏为龙头、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为骨干、35千伏为辅助、10千伏为基础,支撑慈溪快速发展的电力综合配套体系。2011年,全市依靠大电网供电83.75亿千瓦时(包括并网自发电),占全社会用电量的97.5%。
  输配电网
  10千伏配电网 1988年全市自然村通电率100%,有10千伏配电变压器2589台,总容量17.90万千伏安;配电线路51条,总长度1092.54千米。是年完成10千伏架空线路导线由2根增加为3根线路改造工作,结束借大地作零线的不安全供电模式。随输变电工程不断新建升级完善,10千伏线路调整供电半径,减少迁回供电,降低线路损耗,重新进行属地命名,布局日趋合理。2011年,全市有10千伏配电变压器1.63万台、总容量424.03万千伏安;其中公用变压站变压器0.51万台、总容量157.27万千伏安,用户自备1.12万台、总容量266.76万千伏安。有10千伏配电线路576条、总长度4007.79千米,其中电缆1061.88千米。
  35千伏电网 1988年,全市有庵东、新浦、师桥、彭桥、周巷、化肥厂(自备)、一棉(自备)35千伏变电所7座,主变压器15台、总容量4.49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9条、总长度96.17千米。之后,35千伏变电所不断新建升级:1989年市供电局自筹资金155.60万元建造35千伏剑山变电所投运,置容量8000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91年8000千伏安主变压器增加至3台,2003年易地改建为110千伏变电所;1994年35千伏担山变电所一期投运,工程总投资524万元,置容量1.2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1998年担山变电所二期工程改建为110千伏变电所;2009年35千伏小安、鸣鹤、兴慈、精忠变电所退出运行;2010年35千伏龙泉临时变电所投运,置容量1.60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缓解110千伏横河变电所严重过载矛盾。2011年6月宁波杭湾供电局成立,35千伏金田、九天、康鑫、盛泰、永新、振邦变电所划归宁波杭湾供电局运行管理。是年底有35千伏变电所31座,主变压器47台,总容量46.49万千伏安。其中,产权属电业的有沧田、城东、杭湾、花木、匡堰、厉家、宁丰、彭桥、桥头、荣誉、五里、新界、永福变电所及彭桥、龙泉、横河、市政、胜北临时变电所18座,主变压器29台,容量35.60万千伏安;产权属用户自备有慈钢、华泰、华星、环驰、神龙、特克、永大、轧钢、卓成、五环、中金、福达、兴科13座,主变压器18台,容量10.89万千伏安。35千伏线路52条,总长度326.67千米,其中电缆26.82千米。
  110千伏电网 1988年全市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其中110千伏浒山变电所电源由余姚屯山变电所供给,主变压器总容量5.15万千伏安,建110千伏屯浒1355线1条,长13.13千米;110千伏范市变电所电源由镇海发电厂供给,主变压器容量2万千伏安1台。1993年,110千伏范市变电所主变压器总容量6.30万千伏安,建镇海发电厂至范市变电所镇范1333线1条,长28.83千米。1994年,慈溪锦纶集团总公司自筹资金950万元,建成全省首座乡镇企业自备110千伏宗汉变电所。1995年,110千伏新浦变电所运行,调度管理以市供电局为主,为宁波市110千伏变电所由县(市)调度管辖首例。之前建成的庵东、新浦、师桥、周巷等35千伏变电所相继升压为110千伏变电所。2003年始,110千伏以下变电所相继实施无人值班运行,由浒山、师桥2座集控站集中遥信、遥控、遥测。2009年,110千伏景丁变电所运行,采用GIS先进设备,总投资4500万元,置容量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2010年后,110千伏崇胜、耕民、海星3座变电所运行,各置容量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2台。2011年6月,110千伏滨海、白鹭、越瓷、庵东、海星变电所划归宁波杭湾供电局运行管理。是年底全市有110千伏变电所27座,主变压器54台,总容量236.65万千伏安;其中用户自备变电所2座,主变压器4台,总容量17.15万千伏安。110千伏输电线路65条,总长度495.28千米,其中电缆20.25千米。
  220千伏电网 1995年7月位于匡堰镇的境内首座220千伏慈溪变电所(一期)运行,置容量1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1台,220千伏线路2条(镇慈2304线、慈屯2318线);一期工程总投资4511万元,分别由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出资1248万元、浙江省电力开发公司出资1876万元、慈溪出资1387万元。1996年6月,220千伏慈溪变电所二期工程运行,二期工程增加主变压器容量15万千伏安1台,总投资1886万元,由慈溪和省电力公司出资。2001年6月,220千伏贤江变电所运行,总投资7390万元,主变压器容量15万千伏安1台;次年7月,增加15万千伏安主变压器2台;2007年,又将3号主变压器调换为18万千伏安,总容量48万千伏安。2003年12月,220千伏淞浦变电所运行,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6万千伏安;2007年6月,增加变压器1台,总容量54万千伏安,为全市220千伏最大容量变电所。2005年9月,220千伏水云变电所运行,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6万千伏安;220千伏水云变电所采用慈溪自行垫资方式,一期、二期工程同步开工、同步建设,减少停电时间,缩短建设周期。2008年7月,220千伏翠屏变电所运行,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6万千伏安,总投资1.40亿元。是年12月,220千伏杭州湾新区莲花变电所运行,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6万千伏安。2009年12月,220千伏达蓬变电所运行,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48万千伏安。2011年6月,220千伏莲花变电所划归宁波杭湾供电局运行管理。是年底,全市有220千伏变电所7座,主变压器16台,总容量294万千伏安;有220千伏输电线路24条,总长度512.40千米。慈溪220千伏电网布局合理,负荷均衡。
  500千伏电网 2008年7月,500千伏句章输变电工程动工建设。工程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浙江省电力公司超高压建设分公司负责建设,为宁波市首座采用组合电器式GIS设备的500千伏变电所,总投资20亿元。2009年7月,一期工程2×100万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同步运行500千伏绍兴北部至句章变电所两回线路,全长2×97.97千米。次年6月,500千伏北仑至句章变电所两回线路建成运行,全长2×67.42千米。2011年3月,二期工程1×100万千伏安主变压器运行,主变压器增加至3台,总容量300万千伏安。
  农村电网
  慈溪农村电网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因资金物资短缺,技术力量薄弱,电网布局混乱,线路质量低劣,用电设备简陋。1988年后,加大农村电网资金投入,对农村电网进行整修、改造和新建,实施农村电气化工程,1995年1月被国家电力工业部命名为“农村电气化县(市)”2008年12月被国家电网公司评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先进单位”。
  农村标准,(合格)化村建设 1991年在择浦乡下高家村、甸山乡后横江村开展农村标准(合格)化村建设试点,次年在全市开展。对低压线路按高标准和电价类别整改,在配电屏上按不同电价分路出线,并安装触电保安器,对农村10千伏配电网、配电变压器台架及农村380伏低压电网进行整改。至1994年,投入建设改造资金1.68亿元,新建10千伏线路27条,总长55千米;改造10千伏线路40条,总长300千米;增加10千伏配电变压器821台,总容量5.99万千伏安;建成农村用电标准(合格)化村361个。至1998年,建成农村标准(合格)化村689个,占总数的89.4%。
  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 1999年10月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一期,投入资金2.22亿元,其中35千伏农网建设投入0.38亿元,新建35千伏小安、鸣鹤、崇寿、积善4座变电所及220千伏贤江变电所配套工程,完成35千伏桥头、胜山、匡堰3座变电所扩建工程,增加35千伏变电容量9.45万千伏安、线路43千米;完成10千伏及以下项目投资1.84亿元,增加配电变压器717台,总容量8.54万千伏安;新建和改造10千伏线路503.16千米、低压线路1022.33千米,完成表计改造17.23万只。2003年继续实施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二期,投入资金2999.51万元,涉及112个村,改造10千伏线路43.48千米,低压线路383.77千米,变压器台区287处,2004年10月完成整改,农村供电可靠性由网改前的99.2%上升到网改后的99.5%,农村综合变压器线损率由网改前的16.7%下降为网改后的10.7%,每年减少线损电量1184万千瓦时,节约电费支出743万元。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2006年始,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2006—2008年,投入建设资金7.10亿元,采取砌河道、拓路基等措施,做到电力线路直、挺、美。调整电杆架设高度,增大导线线径,更换绝缘铜线,电缆入地,应用非晶合金变压器和有载调压变压器提升硬件设施,提高供电能力;新建(扩建)220千伏输变电项目4项,110千伏输变电项目8项,35千伏输变电项目6项,增加35千伏以上变电容量175.50万千伏安。至2009年,全市18个镇(街道)被命名为“新农村电气化镇(街道)”,243个行政村(社区)被命名为“新农村电气化村(社区)”。
  2009—2011年,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建设。投入资金5.80亿元,配电变电器增加1166台、扩容723台,增加容量44.59万千伏安;新建改造低压线路1710.17千米、架空线路153.60千米等,全市农村电网得到进一步完善。
  用电水平
  全社会用电量1988年3.44亿千瓦时,2011年85.89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1988年364.11千瓦时,2011年8246.45千瓦时;农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988年占4.4%,2011年占0.5%;工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988年占76.4%,2011年占79.9%;生活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1988年占16.0%,2011年占11.6%;城乡人均年生活用电量1988年58.28千瓦时,2011年957千瓦时。
  用电结构
  农业用电 1988年,全市农业有配电变压器808台,累计容量3.98万千伏安。农业用电量1503.50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4%;其中排灌用电925万千瓦时,占农业用电的61.5%。1992年始,对农村用电实行生活用电定量、生产用电定额、非生活照明用电定比、非工业用电包底(简称“三定一包”)。1993年,农业用电实行按种植面积定量包干办法:每年每公顷水稻450千瓦时、棉花75千瓦时。是年农业用电量1489.08万千瓦时;其中农业排灌896.30万千瓦时、占60.2%,农副业加工195.23万千瓦时、占13.1%。1995年,农业用电量增加至2116.23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1997年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稻、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农业生产电价不断调整,农业用电增幅缓慢。2001年后,农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量低于1%。2011年,农业用电量4139.32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5%;其中排灌用电量535.72万千瓦时,占农业用电量的12.9%。
  工业用电 1988年,全市工业用电量2.6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6.4%。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用电量迅猛增长。1990年,全市有乡镇工业8304家,年用电量1.80亿千瓦时;1995年,全市乡镇工业2.40万家,年用电量5.44亿千瓦时。1990—1995年,乡镇工业用电量年平均递增率为24.7%。2011年,全市工业用电量68.6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9.9%。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 1988年,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5508.83万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6.0%。1998年实施城市、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一表一户,供电形势日趋宽松,电度表计容量配置超前,家用电器应用普及,生活用电电价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迅速。2011年,全市生活用电量9.97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1.6%。
  公共照明用电 1988年,浒山城区420盏路灯,由慈溪市大明电气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原慈溪电气设备安装处)专人专职管理。1991年,村级以上公共照明用电量161.90万千瓦时。1994年,建设城市“亮化”工程,完成30余千米329国道、三北大街、南二环线、北二环线、杭甬高速连接线等路灯安装工程。2004年,路灯业用电改称公共照明用电。2006年3月,投资281万元,引进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WJ3005型路灯监控终端装置,全市路灯实现统一遥信、遥控、遥测自动化管理,亮灯率为98%。2005—2008年,累计投资689万元,分期改造寺山路社区、西门新村、万缸池西弄等老小区及背街小巷路灯。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投资3087万元,完成329国道余慈复线慈溪段(中横线)全长49.04千米道路照明安装工程,架设各类杆灯2177基,工程于次年10月获得全国市政示范路灯金杯奖。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投资892万元,完成杭州湾大桥余慈连接线慈溪段全长11.78千米道路照明安装工程,架设各类杆灯496基。2011年,全市有市管路灯2.21万基,计3.66万盏;控制柜336只,专用变压器159台,总容量1.75万千伏安。全年村级以上公共照明用电量8079.04万千瓦时,比1991年增加48.9倍。
  第四节 用电管理
  电价
  1988年初,电价构成有国家配电价、加工电价、集资电价等多种,电费中又加收电力建设基金、水利附加费、山区电网建设基金、低压电网维修费等,镇(乡)村有自行出台随电费收取的附加费、管理费、集资费等。时慈溪目录电价不满1千伏每千瓦时:照明用电0.15元,农业生产用电0.06元,其中排灌用电0.042元。同时除城乡生活用电与农业、盐业用电外,其他用电加收综合加价电费每千瓦时0.14元。1993年1月始,全市对100千伏安及以上工业用户综合加价实行峰谷电价,次年7月扩大到80千伏安及以上工业用户。1998年,取消各镇自行加价及水利附加费等,出台《慈溪市综合电价表》。2001年,实行城乡生活用电同网同价,每千瓦时0.53元。2007年,城乡生活用电按月用电量,实行分级电价。2008年,工业用电实行按6时段分时计价,生活用电也可申请峰谷电价。2011年12月始,根据省物价局《关于调整省电网销售电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执行新电价,其中省电网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高0.034元;将非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用电价格合并为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类别;基本电价最大需量从每月每千瓦30元或变压器容量每月每千伏安28元分别调整为每月每千瓦40元或变压器容量每月每千伏安30元。2011年,每千瓦时生活用电在月用电50千瓦时及以下仍为最低0.288元,最高0.568元;工商业用电不满1千伏从最低0.545元、最高1.373元分别调整为0.628元、1.456元;农业用电不满1千伏从0.641元调整为0.728元。
  用电平衡
  节约用电 1988年,节约能源领导小组(1981年成立)继续按上级节约用电指令,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实行定量用电。推广节电技术与产品,改造高能耗配变电变压器,通过调整电价促进节约用电,通过电网建设降低线路损耗。其中农村电网建设经农村标准化村建设(1991—1998年)、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1999—2004年)、新农村电气化建设(2005—2009年)等,供电半径缩短,供电质量提高,线路损失率由1988年的7.6%降至2011年的3.5%,累计线损节电10亿千瓦时。(推广节电技术与产品参见本编第四章第三节)集资办电 20世纪80年代后,电力供需矛盾日趋突出,按省计经委、电力等部门要求,慈溪参加集资办电。1984—1989年投资9068万元,认购一、二、三期集资办电816股;1990年投资2000万元,认购高峰用电权8000千瓦;1992年投资3600万元,认购次年用电权2万千瓦;1993年12月委托慈溪证券公司发放电力短期融资债券1000万元;1993年、1994年投资2.50亿元,分别认购溪口蓄能电站、台州电厂及镇海燃汽轮机合作办电7万千瓦等。至1994年累计投资4.25亿元,电量享用期限为15~20年,累计可享各类电量102.34亿千瓦时(不包括3家合作办电电量),弥补全市用电缺口。1995年后停止执行集资办电政策。
  计划用电 1988年,计划用电工作继续在“三电”(计划用电、节约用电、安全用电)领导小组(1980年成立)指导下进行,是年对严重超载的10千伏新界线43家计8090千伏安用户,实行限电流用电;同时对浒山城镇各主要用户安装电力定时器,实行峰谷电量考核。1990年,峰谷电量考核扩大至80千伏安以上工业用户。1991年3月,引进瑞士泽尔威格乌斯特公司制造的音频控制装置,对浒山及宗汉、新界、潭南乡等主要用电大户实行音频控制用电。2003年初,用电指标减少,省电力工业局部署有序用电工作,市政府召开首届全市有序用电工作会议,提出总量包干、镇级负责、科学调度有序用电基本原则,最大限度降低缺电带来的损失。2004年5月,成立市有序用电工作协调委员会,推行总量包干、三级控制、按线管理、鼓励自发、实行补助方案。之后,根据电网负荷分配及各地容量增长情况逐年调整具体细则,对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有序用电实行考核奖励和顶峰发电补贴,2004—2009年财政性资金累计支出9605.87万元。2010年,督促27家重点用能企业严格执行让电计划,整个让电周期减少用电3800万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20万吨。2004年、2005年市政府连续被评为宁波市有序用电先进集体。
  农电管理
  1988年初,农电管理继续由县农村电力管理总站负责,协助当地政府指导65个乡镇农电站开展工作。1989年3月,农电站人、财、物管理权下放至各乡镇政府。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23个乡镇农电站仍由市农电总站实行行业归口管理。2002年6月,根据国务院改造农村电网、改革农电体制、实行城乡同网同价要求,乡镇农电站改名为供电营业所,归属为供电局内设机构,建立供电局、中心供电所、供电营业所三级管理体制。同时对村电工实行统一考核,择优录取,打破行政村管理界限,由供电营业所集中管理。2004年6月,全市实行电量、电价、电费公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到户,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统一。2005年5月,撤销市农村电力管理总站,农电管理职能分解和移交市供电局各相关职能科室,120名电管员与市供电局签订岗位责任书。是年11月,完成农村电工用工制度改革,择优录用529名专职农村电工,与市供电局签订岗位责任书。2008年,全市供电营业窗口全部通过示范窗口达标验收,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及华东电网公司示范窗口各1个、省电力公司示范窗口22个。2009年11月,根据省电力公司解决农电混岗工作的意见,成立市供电局农电工区。2011年3月,市供电局调整生产组织机构设置,农电工区下设掌起、鸣鹤、师桥、附海、桥头、匡堰、新浦、胜山、长河、庵东、杭州湾、天元、宗汉、崇寿、横河及坎墩供电营业所。是年7月,庵东供电营业区域13个行政村计1.74万户营业户,其中高压265户、低压1.71万户划归宁波杭湾供电局管理。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