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防汛防旱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73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防汛防旱
分类号: TV212.2
页数: 3
页码: 665-667
摘要: 本文论述了慈溪市采取的水旱防御措施,包括建立水旱防御指挥中心、水位控制和调度,以及使用远程视频监控和信息报告系统等先进技术。文章还强调了该市通过建设新的水利项目和升级现有水利项目,以及实施人工降雨来抗旱,努力提高其蓄水和地表截留能力。
关键词: 水利工程 管理 慈溪市

内容

境内降水时段分布不均,6月梅雨和8月、9月间台风雨容易引起涝汛;地表拦蓄能力较弱,易涝易旱。1988年后,加大水利工程设施投入,防汛抗旱能力得到加强。市防汛防旱指挥部(1955年建)由市主要领导任总指挥,设办公室于水利局,明确职责,储备物资,应对境内汛情旱情。2007年1月制订《慈溪市防汛抗台应急预案》。
  汛前准备
  每年4月15日至10月15日为汛期,其中7月15日至10月15日为台汛期。汛前由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召开由成员单位、乡镇和重点工程负责人参加的汛前动员会,部署防汛工作。同时,由市水利局“三防”(防汛、防旱、防台风)办公室牵头组织,对全市海塘、水库等重要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检查,找出薄弱环节,列出险情隐患,采取针对措施,限期维修加固,确保度汛安全。市供销部门每年储备4.50万只麻袋及2万只编织袋,由市统一调度使用。
  水位控制调度
  汛前,水库工程管理单位都要编制当年水库控制运行计划,报宁波市水利局审批,核定后执行。
  防汛信息化建设
  水雨情遥测系统 1988年初,县水文站设23个报汛站检测境内水、雨、潮、风等情况。1999年,市水文站建水雨情遥测系统;2005年改造升级成省水文局的雨润3000遥测系统,传输方式从超短波改为GPRS传输,累计投资530万元。至2011年,水雨情遥测系统有水位站点32个、雨量站点24个、潮位站点4个,可动态监测全市重要防汛部位的水情、雨情、潮位、风速风向。(市水文站详见第四十二编《科学技术》第一章第一节)
  气象卫星云图接收系统 1997年建设安装从日本引进的“GMS5”卫星云图接收系统,由于卫星使用年限到期,2002年停止使用。2005年12月建设“风云2号”气象卫星接收系统,投资4.50万元,2006年汛期投入使用;该系统每隔半小时接收1张卫星云图,能快速反映出降雨云层和热带气旋的变化情况。
  防汛视频远程监控系统 2006—2008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总投资268万元。该系统在11座出海闸、4座市属水库(杜湖、上林湖、梅湖、邵岙水库)、1处海塘险工段及横河人民闸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动态监控防汛实时情况。出海闸监控点重点关注潮位、内河水位、设备启闭、人员转移情况;水库监控点重点关注库区范围和大坝溢洪道;险工段监控重点关注滩涂变化情况;横河人民闸监控向下游排水情况。
  防汛信息上报系统 2006年建成,2007年汛前投入使用。该系统实现防汛信息统一上报、自动统计。抗台紧急时刻,各地各有关防汛部门通过该系统上报人员转移和灾害损失情况,提高防汛信息报送的效率和准确率。2011年10月汛期结束后停止使用,重新开发市防汛管理工作平台。
  防汛远程会商系统 始建于2003年,2004年汛期投入使用。该系统通过与省、宁波市防汛指挥部直连互通,实现可视对讲、远程会商,是召开防汛会议的重要设施。2010年根据上级要求,更新为高清防汛视频会商系统,更新投资4.50万元。
  防旱抗旱
  1988年后,慈溪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新建水库,整治河网,增加地表拦蓄能力;1996年实施里杜湖、外杜湖、白洋湖、上林湖4库联调工程,解决境内水资源区域不平衡矛盾;1999年实施梁辉水库引水工程,开始市外引水,以解决境内水资源总体短缺的矛盾;2003年开始实施人工增雨,次年成立县级人工增雨作业队,缓解即时旱情,抵御干旱能力大为加强。
  1988—2011年,境内于1990年、2003年发生2次较大旱情,其中2003年尤为严重,沿山水库、湖泊面临干涸,全市投入抗旱资金6265.90万元,实施姚江引水应急工程、郑家浦引水应急工程和四灶浦水库供水应急工程。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