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卫生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9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环境卫生管理
分类号: X321
页数: 3
页码: 555-55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11年慈溪市环境卫生管理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道路保洁、公厕管理、河道管理、生活垃圾管理、建筑渣土处置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城市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

内容

道路保洁
  1988年,环卫部门负责城区8米以上市政道路主车道保洁工作,8米以上市政道路人行道及8米以下道路由浒山镇村(社区)负责保洁;道路保洁实行1天2扫、3人1车方式,清扫保洁车辆均为木板三轮车。1997年,道路保洁面积67万平方米。1998年,城区环卫职能划归市城管办,环卫部门接管由社区保洁的城区主要街道人行道,道路保洁面积增加至114万平方米;是年3月,试点对环城东路等8条道路由1天2扫转为全日制巡回保洁;4月,购置2台3吨机扫车清扫主要道路机动车道;11月,落实定路段、定人员、定形式、定责任的四定责任制,保洁质量达到“四无五净”(无果皮纸屑、无土石杂草、无积水积泥、无痰迹烟蒂,路面净、树穴净、边角侧石净、窨井沟眼净、隔离栏绿化带净)。1999年,巡回保洁道路面积增加到123万平方米,实行“清扫站对各自区域督查,环卫所对清扫站和保洁员督查,城管办对环卫所和清扫站督查”的三级督查制度。2001年8月,对环城南路、慈甬路等8条27万平方米道路实行18小时动态保洁,提高夜间道路保洁质量。2002年,对18条市政道路314087平方米实行市场化运作、称量法考核。2006年,购置500辆玻璃钢三轮车更新道路清扫保洁用车,解决道路二次污染问题。2008年,对城区28条道路80万平方米面积实施18小时巡回保洁,其他道路12小时巡回保洁,增加夜间机扫,延长保洁时间,城区道路保洁面积310万平方米;是年9月,环卫体制调整,道路保洁由各街道环卫所承担。至2011年,浒山街道、白沙路街道、古塘街道、宗汉街道共负责510.70万平方米道路保洁,其中中心城区道路保洁面积383.30万平方米。
  公厕管理
  1988年,城区公共厕所设备简陋,保洁采用粪桶挑井水冲洗,每天2次,只有东门桥、西门桥等水冲公厕实行专人收费管理。2003年,城区新建一类公厕11座,9月始对收费的24座一类、二类公厕实行1人1座管理,16小时免费开放,其余公厕实行巡回保洁制度。2008年,84座公厕中15座实行24小时开放,19座19小时开放,25座17小时开放;同时更换80块公厕导向牌,提高公厕利用率。2011年,111座公厕中24小时开放24座,19小时开放20座,17小时开放39座。
  河道管理
  1997年前,城区河道由浒山镇负责保洁,主要是不定期清除河岸垃圾和河道障碍物。1997年,环卫部门接管周家路江河道保洁工作,保洁面积9.13万平方米,由4名保洁员打捞河草、保洁河面。1998年下半年,周家路江河道保洁实行市场化运作、全日制保洁。2000年7月,环卫处接收六灶江、虞波江等11条河道13.87万平方米保洁任务,采取定人、定经费、定长度、定标准、定责任方法常年保洁。至2004年,保洁河道47条58万平方米。2005年,接收宗汉街道潮家路江等6条和经济开发区中江等6条共30余万平方米河道保洁任务。2006年3月,市城河治理工程指挥部将大塘河、浒山江、周家路江9万平方米河道移交环卫处管理。2008年9月,街道环卫所负责辖区河道保洁,组织集中整治,清理茅家漕、施山横江等河道底泥上浮,清理周家路江、中江、东城河等河面漂浮绿萍200余吨,拉网式清理河道两岸垃圾310吨;其他河道由各管辖区域内社区、村负责落实保洁。至2011年,城区各环卫处负责保洁河道114条270.09万平方米,实行全日制巡回保洁,做到河面无漂浮物、河岸无堆积物、河中无障碍物。
  生活垃圾管理
  1988年前,生活垃圾部分卖给山民作肥料外,其余均填河塞沟。1988年,沿街生活垃圾收集主要采用设置垃圾铁桶,采用露天临时生活垃圾堆放场用于生活垃圾中转。1989年,建慈溪首个垃圾填埋场,位于石堰乡楼房山,为一般填埋处理。1990年开始用集装箱垃圾中转。1993年,城东、金山等12个新区的居民生活垃圾采用袋装化收集。1995年,城区生活垃圾运往西三垃圾填埋场,按照卫生填埋要求填埋、压实、消杀、覆土。至1998年,城区有6座集装箱垃圾中转站,负责日平均80吨左右生活垃圾中转任务。1998年,开始全面推行生活垃圾袋装化收集,撤销沿街垃圾铁桶、垃圾仓等投放点,沿街商店和居民的生活垃圾实行定时投放、定时收集袋装化管理;居民小区和镇(村)落实专门收集人员,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上门收集,生活垃圾袋装化率100%;是年4月,试点推行中转垃圾清运承包制度,明确垃圾中转车驾驶员责任,效率提高。1999年1月,垃圾站生活垃圾清运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2006年,西三垃圾填埋场开始实行堆高填埋。2002年开始,生活垃圾中转逐步推行压缩式,至2011年,城区有13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每日中转生活垃圾550吨,垃圾中转站均有专人管理,实行规范化操作,做到内外环境整洁,管理制度上墙,定期清洁消杀,基本达到环境清洁无蝇蛆,设施完好率100%,调度好生活垃圾中转车辆,实现每日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建筑渣土处置
  2002年前,城区建筑垃圾由各业主、市民自行处理。2002年8月,印发《慈溪市城区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办法》,成立城区渣土处置管理站,对城区渣土产生、装运、消纳、倾倒实行全程监管。2007年,从城区渣土处置站运至西三垃圾场,中转、处置渣土23000余立方米。2008年中转、处置渣土26500余立方米。2009年,随着庭院整治、环境整治、背街小巷改造等工作开展,城区渣土中转、处置量大幅度增加,2009年、2010年、2011年分别中转、处置渣土8万立方米、12万立方米、16.50万立方米。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