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污染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6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污染治理
分类号: X3
页数: 6
页码: 447-45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社会环保意识和环保诉求不断增强,各级政府与团体、单位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力度,环保投入增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污染趋于恶化状况得到控制,环境保护面逐步扩大,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管理 慈溪市

内容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社会环保意识和环保诉求不断增强,各级政府与团体、单位加大治理环境污染的工作力度,环保投入增加,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境污染趋于恶化状况得到控制,环境保护面逐步扩大,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1988年初,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薄弱,排水管道雨污混排,污水处理依赖企业自建设施,时全县企业安装污水处理设施43套,无污水处理厂及专用垃圾填埋场。1989年,在石堰乡楼房山建垃圾填埋场。1990年,建市污水处理厂,铺设集污管道。1993年,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日处理污水6000吨,覆盖区域内实行雨污分流,有集污主管道5千米。1995年,建西三垃圾填埋场,库容量432万立方米,设计日处理垃圾120吨,设计使用年限10年。2000年,建设中部、东部垃圾填埋场。2005年,启动市域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市域污水收集、输送、集中处理、排放4大系统。至2011年,有污水处理厂4座,工业企业自备污水处理设备250套,日污水处理总能力22万吨;垃圾填埋场4处,全市所有生活垃圾均由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集中焚烧,垃圾集中处理率100%。(污水处理设施详见第十编《城市建设》第二章第二节,垃圾处理设施详见第十编《城市建设》第三章第六节)
  工业污染治理
  工业污染治理采用企业自行治理为基础,政府集中治理为重点的形式开展。20世纪80年代,境内遍布大小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严重污染环境。政府职能部门指导并督促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实行综合利用,减轻污染程度。20世纪90年代以开展集中整治为主。1999年,开始下达“一控双达标”任务。市环保局会同媒体组织3次“零点行动”,督促企业治污。2000年,240家重点污染企业排放达标。是年8月,宁波市政府对慈溪“一控双达标”工作进行验收,随机抽取中国金轮集团等6家企业,重点检查污染治理装置运转状况和污染物达标情况,认为基本实现达标排放。2003年,成立漂印染、电镀、造纸、熔炼、锻打5个重污染行业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全过程控制,改造污染排放企业;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限期治理和关、停、并、转不能达标排放企业。每年根据排污申报情况,对排污企业分配年度化学需氧量削减目标。扩大排污申报面,2008年排污申报企业排污量占全市工业排污总量的60%。2009年开展整治小印花企业,关闭、取缔小印花企业285家。2010年整治废塑料行业,全市4220户废塑料加工户,取缔4104户。2011年,整治铅酸蓄电池行业,排查相关企业300余家次,取缔铅酸电池企业4家,并拆除涉铅设备。
  工业废水治理 1987年,全县废水排放总量758.63万吨,530.33万吨经处理后排放,处理率69.9%,其中424.27万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达标率55.9%。1992年,整治电镀、热处理、锻造、铸造行业,建成一批以中和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还原法为基本原理的废水治理设施。1995年,全市有企业废水治理设施121台套,价值4269万元,处理废水量284.64万吨,处理率78%。1999年,实行“一控双达标”后,较1996年工业废水排放量削减3.2%,其中化学需氧量、六价铬、氰化物、石油类排放量分别削减56.3%、16.7%、74.5%、36.6%。2005年,建杭州湾新区漂印染工业生产基地,总投资14亿元,环保投入6200万元,配套建设日5万吨的污水预处理站1座,关、停、并、转全市漂印染企业36家,减少污染面。2008年,杭州湾电镀生产中心运作,总投资54570万元,全市37家漂印染企业,整合后有13家电镀企业搬入,经电镀中心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40%废水经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60%经深度处理后回用。原址改造企业18家,投资750万元新建电镀废水处理站8座。
  工业废气治理 1987年,工业锅炉有机械炉和手烧炉,其中机械炉占70%;废气处理率45.3%。1992年在城区创建9.6平方千米烟尘控制区,1995年新建天东片、白沙片烟尘控制区10.4平方千米。1997年,调查乡镇企业,燃料燃烧排放28.38亿标立方米,经消烟除尘20.19亿标立方米,占71%。生产工艺废气排放0.66亿标立方米,经净化处理0.62亿标立方米,占92.3%。1999年,开展“一控双达标”,工业废气排放量比1996年减少37.3%,其中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减少61.4%、54.2%、46.5%。2002年再次扩建烟尘控制区,总面积增加到28.6平方千米。创建烟尘控制区,掌握范围内炉、窑、灶及除尘设施配备和达标情况,规范企业烟尘排放;搬迁布局不合理企业如浙江振邦化纤有限公司、宁波明越铜业有限公司等;关闭落后工艺设备如宁波港慈发电有限公司3台小火电发电机组;拆除市人民医院2台燃烧锅炉,改由热电厂集中供热;市中医院异地新建时将1台燃煤锅炉改造为燃油锅炉;对市热电厂和金轮热电厂2台热点锅炉除尘脱硫进行治理,金轮热电二厂拆除2台每小时10吨和1台每小时20吨的燃煤锅炉、新增1台每小时90吨的热电锅炉。2003年,组建敦和铸造工业园,环保投入348万元,集中233家熔炼作坊,设置中频电炉466只,产生烟气全部收集经水膜除尘设备处理后,回收有用金属粉尘,关停园区外熔炼作坊,各种污染物排放量较整治前减少90%。2006年,宁波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慈溪金轮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循环硫化床炉外脱硫设施改造,脱硫率超过70%。同时开始对全市炼胶企业(以废旧轮胎为原料)产生的废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及进行碱液吸收处理后排放。是年,城区扩建的3.4平方千米和杭州湾新区创建42.76平方千米烟尘控制区通过验收。2008年,停产敦和铸造工业园全部熔炼企业54家及分布在周边区域的小熔炼29家;取缔嵌发丝造粒企业;位于市烟尘控制区内的13家漂染企业停止生产,迁至杭州湾新区漂染生产基地,统一由众茂热电厂集中供热,废气排放量年减少5.45亿标立方米,其中二氧化硫减少731吨、烟尘减少160吨;慈东工业区建设集中供热设施;全市烟尘控制区总面积增加到74.76平方千米。2011年,发布《关于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的实施方案》,划定78.60平方千米为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3年内分3期推进实施,当年划定区域内淘汰内燃煤锅炉10台。
  工业固体废物治理 工业固体废物大多进行综合利用。1997年,全市乡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25.85万吨,综合利用率98.3%。2005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20.31万吨,综合利用率91.5%,处置1.88万吨,基本实现零排放。2007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6.79万吨,处置量3.11万吨,丢弃倾倒量0.10万吨。2011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17.87万吨,总处置量1.52万吨,贮存量108吨。另外电镀污泥、医疗垃圾、废矿物油、废乳化液、废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均按宁波市环保局规定集中转移至境外相应处置单位定点处置。
  工业噪声治理 慈溪加工企业较多,许多厂居混合,工业噪声较普遍。通过集中厂区、工艺改造等减少工业噪声。1993年,通过搬迁厂居混合区企业等措施,创建噪声达标区,是年城区11.3平方千米通过验收。2000年,建白沙轻纺城,占地133公顷,集中迁入170多家原分布于居住区的企业。2007年,处罚噪声超标整改无效的飞翔紧固件厂、三环动力机械铸造公司等。2008年,噪声达标区范围内,Ⅱ类标准适用区声源噪声达标率92.5%,Ⅰ、1Ⅲ类标准适用区达标率均为100%。2011年编制《慈溪市声环境质量标准试用区域划分方案》。
  生活污染治理
  1988年,开始对生活污染较严重的浒山镇、周巷镇进行治理,范围涉及居民生活垃圾、污水、炉灶烟尘和社区噪声污染。2000年,开展“环境整治年”活动,通过实施河道、道路保洁责任制,推行生活垃圾袋(桶)装化、消灭露天粪缸、开展绿化活动等,整治生活环境。是年始,所有行政村推行垃圾袋(桶)装化;建成区内道路实行18小时和15小时巡回动态保洁;拆除露天粪缸,改建成无害化公厕,大、中型密封储粪池。2006年,加快集镇污水管网与处理系统建设。在不能纳入城市排污系统的农村居住区,就近联户配套建设120只净化沼气池;对天然湖塘洼地加以整修,用塘内生长的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不能直接接入排污管网的居住区,分户、联户建立大、中、小三格化粪池进行预处理,后接入排污管网集中净化处理;关闭或搬迁沿骨干河道的所有废料堆放场、垃圾堆放点、洗涤场。至2011年,城区基本完成雨污分流体制的市政集污管网系统建设,建成1座每日2万立方米的教场山污水处理厂和深度处理工程。
  生活污水处理 1993年4月,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建成投产,开始集中污水处理,城区生活污水开始纳入排污管网,农村部分纳入管网,多数进入河沟。农村卫生厕所多数经三格式处理,但普遍质量不好,渗漏严重。2000年、2001年累计清除露天粪缸74095只,有159个行政村基本消灭露天粪缸,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公厕1625座。2003年,市环保局在观海卫镇杜岙村西埠头试点地埋式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因氮磷排放指标未达标而中断。2006年,市政府制定《关于鼓励城乡污水治理设施投入的若干意见(试行)》,发出《转发市环保局等部门关于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方案的通知》,确定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补助政策和治理方式。结合生态建设,以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级生态镇和宁波市级生态镇、村为载体,重点保护饮用水源,按照先重后轻、先易后难和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龙山镇凤浦岙村、观海卫镇杜岙村、庵东镇海星村、周巷镇长胜市村推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自2007年始,市政府每年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列入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生态建设任务考核,并于2008年始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作作为市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在《慈溪日报》上公示,加强公众监督力度。2010年,市政府出台《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同年出台《慈溪市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年规划》,计划再投入2.6亿元,用5年时间,对43个不能纳管的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全面治理;至2011年,全市63个村建成非纳管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治理户数1.5万户。
  生活垃圾处理 1988年前,生活垃圾部分卖给山民作肥料外,其余均填河塞沟。1989年,建立首个垃圾填埋场,城区垃圾进行一般填埋处理。2000年,全市推行生活垃圾袋(桶)装化,生活垃圾以镇为单位集中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处置。2001年,中部、东部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全市所有生活垃圾均进入垃圾填埋场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率100%。2006年,在慈东工业园区兴建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采用循环流化床焚烧炉,2009年建成;全市生活垃圾全部进入慈溪中科众茂环保热电有限公司进行焚烧,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人粪尿处理 人粪尿为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20世纪90年代用贮粪池收集后供给农户。2000年,开展“环境整治年”活动,拆除露天粪缸,改建成无害化公厕,大、中型密封储粪池;公厕污水抽到大型密封池储贮还田。至2008年除7个缺水村外,消灭露天粪缸和简易户厕,累计18.5万只;新建三格式无害化公厕2764只,改造窖池式公厕107只,建规范化储粪池14只。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建公厕粪便沼气集中处理中心18座,公厕粪便做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周巷镇实施2个国家级沼气池项目,项目实现公厕污物零排放。人粪尿主要经化粪池处理,2008年处理量46.66万吨,处理率60.3%。至2011年,农村公厕粪便集中沼气处理中心经周巷镇的成功试点,在全市逐步推开,全市19座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建成,日处理粪便能力555吨,实现全市粪便集中处理中心全覆盖。
  农业污染治理
  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处理 农药化肥农用塑料薄膜污染治理,主要采取应用综合技术减少用量,选用高效低毒农药、复合肥料,提高农用塑料薄膜回收利用等措施。1988年后,陆续推广施用噻嗪酮、定虫隆、吡虫啉、腈菌唑等高效低毒农药,减少施用或禁用高毒农药。2002年,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氧化乐果、克百威、绿麦隆、三氯杀螨醇等农药及混配制剂。蔬菜、水果、茶叶、中草药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甲拌磷、甲基异柳磷、五氯酚钠农药及混配制剂;茶叶产区除上述农药外,还禁止使用氰戊菊酯类杀虫剂制剂;水田作物禁止使用所有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复配制剂,稻区控制使用杀虫双、杀虫单。2003年,全市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毒鼠强等剧毒杀鼠剂,包括含上述成分杀鼠剂。进入21世纪,逐渐引进信息素诱虫、频震式杀虫灯诱虫、防虫网覆盖、黄色黏板防虫、生物食物链等农业高新技术,推广无公害生产。
  为防止化肥污染,1995年后,单一肥料用量逐渐减少,复合肥用量增多;单一肥料与复合肥用量之比,1990年695∶1,1995年8∶1,2005年后4∶1;不长期过量使用同一种肥料,掌握好施肥时间、次数和用量;采用分层施肥、深施肥等方法减少化肥散失。化肥与有机肥配合使用、秸秆还田等措施增强土壤保肥能力和化肥利用率,减少污染及养分流失,使土质疏松,防止土壤板结。1988年,稻草、麦秆等还田7170公顷;20世纪90年代,草莓枝叶还田年均200~260公顷,蚕豆壳还田年均4000~5300公顷;进入21世纪,部分棉地采用机械拔秆粉碎后还田,畜肥、沼肥经过无害化处理提供农户施用。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增加磷肥、钾肥及微肥用量,通过土壤中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作用,降低农作物中硝酸盐含量。2007年,慈溪被列入全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县(市),当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7万公顷。
  一般农家待作物收割后,组织人力通过手工或农具回收残留薄膜集中堆放。翻地、平整土地及播种时捡拾、清理薄膜残留碎片。优化耕作制度,通过作物轮作减少地膜单位面积覆盖率,减轻残膜污染危害。进入21世纪,采取适时揭膜技术,缩短地膜覆盖时间,保持地膜仍有较好韧性,提高回收率,减少薄膜残留土壤。推广使用生物降解膜,加速残留薄膜分解和降解。减少使用超薄薄膜(厚度0.007厘米),推广较厚薄膜(厚度0.015厘米),易于回收。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畜禽粪尿一般用堆肥、沤肥、栏肥作农家肥料。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规模养殖增加,农业生产应用畜肥减少,畜禽粪尿遂成污染因素。1991年,要求大中型畜牧场提出禽畜污染治理方案,并推广生态示范工程。2005年,出台《关于统筹畜牧业用地推进畜禽生态养殖的若干意见》,限制发展小型畜禽养殖场,关闭或搬迁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和占用河道或在骨干河道边沿的畜禽养殖场。2008年,实施《慈溪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域划分与管理办法》,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推行畜禽粪便资源化,畜禽排泄物统一进入大型密封畜粪池或净化沼气池处理,市财政对关闭或搬迁禽畜养殖场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安排750万元作经济补偿。至2011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基本搬迁完毕,完成生猪存栏300头以上和奶牛存栏30头以上养殖场生态化改造,有70家畜禽养殖场建沼气池126只,容积13465立方米,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