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空气环境质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5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空气环境质量
分类号: X3
页数: 3
页码: 436-43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1988年至2011年,慈溪市空气环境质量整体较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年平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但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值在1994年前大多数年份超标。监测表明,污染物主要是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煤烟为主要污染类型。从2005年开始,全市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但金属熔炼集中区等地仍存在废气污染。酸雨方面,1996年前城区不受酸雨影响,之后随外部环境和汽车尾气排放的影响加剧,酸雨等级逐渐加重,2011年夏季集中降水次数和降水量多,年度评价为中酸雨区。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管理 慈溪市

内容

空气质量
  1988—2011年,空气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较高,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平均值均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以内,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值1994年前多数年份超标,1995年后均达二级标准。1992年1月至2009年3月,监测降尘(缺1994年、1995年),仅1992年超标。2004年后,在市环保局、市实验小学设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监测表明,空气污染物主要为总悬浮颗粒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空气污染以降尘和总悬浮颗粒物为主,污染类型为煤烟型。2005年,开始对慈溪日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为依据。是年,Ⅰ级168天、Ⅱ级191天、Ⅲ级6天。2005年后,全市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偶尔有轻度污染,无重污染天气,但金属熔炼集中区、炼胶(以废旧轮胎为原料)企业附近等局部地区工艺废气污染较重。2008年,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负荷为41.8%,二氧化氮污染负荷为33.2%。2011年,总悬浮颗粒物污染负荷为44.9%,二氧化硫污染负荷为27.6%,二氧化氮污染负荷为27.4%,污染类型开始向煤烟污染与汽车尾气污染混合型转变。
  酸雨
  1996年前,城区酸雨质量等级为1级,属非酸雨区。后随周边环境和汽车尾气排放影响而加剧,1997—1999年属轻酸雨区、中酸雨区;2000—2010年属重酸雨区。2011年,因为夏季集中降水次数、降水量异常多,年度评价为中酸雨区。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