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编 居民生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32
颗粒名称: 第八编 居民生活
分类号: C913.3
页数: 46
页码: 383-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1988-2011年居民生活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居民收入、资产积累、居民支出、生活消费、家庭、婚姻、民风、习俗、姓氏、称谓、方言、熟语、童谣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地方志 居民生活

内容

境域濒海,土地多由海涂围垦而成。海涂地咸,宜棉而不宜稻,故以盐民、棉农为多。盐民旧称灶丁、灶户,明代设军、民、匠、灶4户籍,灶籍最低。“一斤花皮(皮棉)四两米,卖卖出眼泪,不卖饿肚皮”(慈溪民谣)为境内盐民、棉农解放前悲惨生活写照。“饥馑天灾,阖邑同之;而水溢海啸,则海乡所独”①,盐民、棉农更有风灾、潮害之患。三北之地,属海隅穷乡;三北之民,多无产贫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慈溪经济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随之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56年(始有统计)39元、1978年152元、1987年885元。工业生产发展,职工队伍扩大,职工工资1978年前虽增幅不大,但物价稳定,城镇居民生活水平仍有提高。1979年后,职工工资普遍增加。1987年,职工年平均工资1340元,为1978年的2.46倍。耐用消费品档次不断提高,自行车、手表、黑白电视机、缝纫机在1980年后逐渐普及,彩色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等陆续进入职工家庭。农村住宅情况逐年好转。1954—1959年,境内西北部地区近万户盐民、农民将草舍改建成瓦房。至20世纪70年代末,草舍住房已基本消失。80年代,农村掀起住房建设高潮,1982—1987年,有6.50万户农民新建楼房,总建筑面积660万平方米。1987年,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24.40平方米、9.40平方米;全县个人存款余额2.68亿元,其中农村个人存款余额1.79亿元;消费水平提高至年人均706.88元。
  1988年后,慈溪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社会保障等节节攀升。2011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1.83万元,为1987年的20.6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万元,为1990年的17.92倍;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为69.48平方米和41.90平方米。2011年,全市人均存款余额(城乡居民本外币个人存款余额全市人均)6.24万元,为1987年的286.70倍;年人均消费1.71万元(含暂住人口),耐用消费品普及,空调、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每百户拥有量快速提高;农村居民每百户空调拥有量从2000年的10台增加至2011年的114台,城镇居民每百户汽车拥有量从1999年的2辆增加至2011年的61辆;消费从实用型向舒适、休闲和智力型转变,人民生活从温饱型迈入全面小康阶段。
  慈溪是移民聚居地,民风民俗绚丽多彩,鲜活古朴。风俗以地区划分,大体由三部分组成,东部地区为宁波风俗,中部地区为姚北风俗,西部地区为绍兴风俗。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一方面传统习俗回归,传统美德、时代新风发扬光大,市民文明素质与礼仪规范不断提升;一方面文化交流增多,都市习俗、外来文化影响扩大。慈溪方言源远流长,熟语、童谣等丰富多彩,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方言仍在传承延续。
  编内所记项目与数字出自《慈溪统计年鉴》及农村和城镇住户抽样调查资料。
  ①清道光《浒山志》卷六《灾异》,高杲、沈煜编纂。王清毅、岑华潮点校《慈溪文献集成》(第一辑),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74页。
  第一章 居民收入资产积累
  第一节 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
  1988年后,慈溪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人数比例发生变化,经济收入增长较快。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03万元、1.83万元,比1987年分别增加17.71倍、19.63倍。
  农村居民收入构成 1988年,农民人均总收入为1376元,其中从集体得到收入413元,家庭经营收入915元,财产性收入48元。2011年,农民人均总收入为2.03万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06万元占52.2%,家庭经营性收入6558元占32.4%,转移性收入2368元占11.7%,财产性收入763元占3.8%。农民收入由原来靠单一农业为主转变为办厂、经商和打工等多种经营为主。
  农村居民收入差异 根据农业局农民人均收入按村分组调查显示:1988年,调查804个村,其中人均收入400~500元的村11个,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的村169个;收入最高村为观城镇渔业社(村)人均1849元,收入最低村为东三乡稳健村人均404元,人均最高收入为最低收入的4.58倍。
  2011年,调查327个村(社区),其中人均收入7000~10000元的村(社区)11个,人均收入1.60万元以上的村(社区)35个;收入最高村(社区)为周巷镇海莫社区人均2.05万元,收入最低村(社区)为观海卫镇湖东村人均7026元,人均最高收入为最低收入的2.92倍。
  城镇居民收入
  1990年,开始对城镇居民家庭收入和支出情况开展抽样调查。根据1990—2011年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包括就业者本人)总体逐步降低,1990年、1999年、2008年、2011年分别为2.01人、1.81人、1.51人、1.61人;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提高,1990年、1999年、2008年、2011年分别为1904元、8580元、2.64万元、3.41万元;2011年比1990年增加16.92倍,年均递增14.7%;1990年、1999年、2008年、2011年有收入者人数的比例分别为68.8%、73.8%、73.6%、68.9%。
  城镇居民收入构成 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4大类20项。2011年,城镇居民各项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并与1990年相比,工资性收入占59.8%,下降6.8个百分点;经营性收入占19.1%,上升19.1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占5.0%,上升1.4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16.1%,下降13.7个百分点。
  城镇居民收入差异 1990年,50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年收入1931元,对收入差异未作调查。2011年,150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6.44万元,为平均数3.52万元的182.9%;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1.40万元,为平均数的39.8%,高收入户组为低收入户组的4.60倍。
  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根据抽样调查,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存在差异,农村居民收入在绝对数和相对数上都低于城镇居民收入。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494元、3907元、5502元、8445元、1.8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904元、6432元、1.05万元、1.90万元、3.41万元。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比例为:1990年1∶1.27,1995年1∶1.65,2000年1∶1.91,2005年1∶2.25,2011年1∶1.87。1990—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异不断加大。2005年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异有所缩小。
  第二节 资产积累
  1988年后,居民资产积累形式增多,资产积累加快,其中农村居民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城乡居民住房等固定资产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等流动资产增加较快。
  固定资产积累
  1999年,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户均10370.64元,首次超过1万元,其中运输机械1689.74元,工业机械3164元,生产用房4891元,分别占16.3%、30.5%、47.2%。2011年,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户均2.18万元、人均8199元,比1987年的户均276元、人均65.55元分别增加78.02倍、124.08倍;农村居民家庭住房价值户均14.60万元、人均5.49万元,比1987年的户均8026元、人均1904元,分别增加17.19倍、27.82倍。1993年,城镇居民住房70%为公房,30%为自有私房,1999年100%为自有私房(抽样调查)。2011年,城镇居民住房价值户均110.48万元,住房面积人均41.90平方米,比1990年的人均19.50平方米增加22.40平方米,增加1.15倍。1990年、1995年、2000年、2008年、2011年,城乡居民户均拥有生产性固定资产分别为403元、1976元、1.09万元、2.12万元、2.18万元。城市居民每100户汽车拥有量,2000年、2008年、2011年分别为2辆、28辆、61辆,农村居民每100户汽车拥有量,2008年、2011年分别为7辆、10辆。
  流动资产积累
  2011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50.10亿元、人均6.24万元,分别比1987年的2.69亿元、人均286.70元增加241.11倍、216.72倍,年递增25.7%、25.2%。2011年,农民家庭平均户存现金5.68万元,比1987年的1381元增加40.10倍;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户存现金2.87万元,比1990年的5768元增加3.95倍,2008年后统计项目取消。
  第二章 居民支出生活消费
  第一节 居民支出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
  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支出1.31万元,比1987年的956元增加12.69倍,低于收入增长。其中食品支出增加12.23倍,衣着支出增加14.14倍,居住支出增加6.10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加6.40倍,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增加168.78倍,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加2.79倍。
  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支出2.16万元,比1990年的1584元增加12.62倍,低于收入增长。其中食品支出增加6.94倍,衣着支出增加11.66倍,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增加5.86倍,医疗保健支出增加36.18倍,交通与通信支出增加177.28倍,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增加31.41倍,居住支出增加16.88倍,杂项商品与服务支出增加9.36倍。
  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比较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绝对数和相对数都低于城镇居民生活消费。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1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分别为1458元、3282元、4947元、6421元、1.31万元;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分别为1584元、5084元、7429元、1.17万元、2.16万元;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比例分别为1∶1.09、1∶1.55、1∶1.50、1∶1.82、1∶1.65。1990年后,城乡居民生活消费差距加大,其中城镇居民居住、交通通信等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居民。2003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比例为1∶2.03;其中居住、衣着、交通及通信、医疗保健等消费比例分别为1∶2.83、1∶2.67、1∶2.41、1∶2.10。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首次超过1万元,此后消费水平提高,缩小与城镇居民生活消费差距。2011年,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比例1∶1.65;其中居住、衣着、交通及通信、医疗保健等消费比例分别为1∶0.74、1∶2.28、1∶2.76、1∶0.93。
  第二节 生活消费
  1988年后,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农村居民1998年、2001年分别为38.3%、38.4%,2004年后均低于40%;城镇居民2000年、2001年分别为38.9%、37.2%,2003年后均低于40%。2011年,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为39.9%,城镇居民为33.7%。
  食品
  居民食品消费绝对数量成倍增长。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肉、禽、蛋、鱼(虾)数量分别为1987年的1.82倍、4.89倍、5.45倍、2.84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肉、禽、蛋、鱼(虾)数量分别为1990年的1.08倍、2.18倍、1.88倍、1.58倍。农村居民人均食用奶消费数量,1995年(首次统计)0.1千克,2011年增加至3千克;城镇居民人均食用奶消费量,1990年0.74千克,2011年增加至13.36千克。
  食品消费占人均生活消费比例下降。农村人均食品消费占人均生活消费的比例,1988年为44.8%,2011年下降至39.9%;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占人均生活消费的比例,1990年为57.8%,2011年下降至33.7%。
  衣着
  衣着消费总量增加。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893元,比1988年的97元增长8.21倍;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039元,比1990年的161元增长11.66倍。高档耐用消费品增加,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毛皮大衣、呢大衣数量,1990年分别为18件、122件,1999年分别为98件、284件。衣着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占比下降,农村居民衣着支出占总消费的支出,1988年为9.5%,2011年下降至6.8%;城镇居民衣着消费占总消费的支出,1990年为10.2%,2011年下降至9.5%。
  居住
  居住消费年度间差异较大,居住条件大为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消费占总消费比例,1990年最高为31.5%,2003年最低为6.9%(1993—1996年未作分项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消费,2011年最多为1681元,1990年最少为94元(1988年、1989年未作调查)。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69.48平方米,为1987年24.40平方米的2.85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1.90平方米,为1990年19.50平方米的2.15倍。
  交通通信
  1988年,城乡居民交通工具大多以自行车为主,之后,摩托车进入百姓家庭。进入21世纪后,家用汽车和摩托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自行车大多成为辅助工具。交通工具拥有量调查显示,农村每百户1988年自行车167辆、摩托车2辆,2011年自行车130辆(其中电动自行车47辆)、摩托车50辆、家用汽车10辆;城镇每百户1990年自行车164辆、摩托车2辆,2011年助力车34辆、摩托车47辆、家用汽车61辆。1988年,城乡居民少有自备通信工具,2011年,农村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2户、85部,移动电话82户、170部,城镇每百户拥有固定电话89部、移动电话194部。2011年,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消费仅次于食品和教育文化娱乐,居第三;农村居民交通通信消费位列食品、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之后,居第四。
  家用电器
  居民拥有电器数量和品种增多。每百户拥有量,彩色电视机农村从1988年8台增加至2011年169台,城镇从1990年52台增加至2011年206台;洗衣机,农村从1988年17台增加至2011年89台,城镇从1990年52台增加至2011年98台;电冰箱,农村从1988年10台增加至2011年89台,城镇从1990年56台增加至2011年105台;空调器,农村从无到有,2000年仅为10台,2011年增加至114台,城镇从1990年2台增加至2011年206台。其他如音响设备、成套厨具、热水器、微波炉、计算机等进入城乡家庭。
  教育文化
  教育文化消费提高,农村尤为突出。2011年,教育娱乐文化服务消费人均支出:农村居民1528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252元、教育服务消费867元、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消费409元),占生活费支出1.31万元的11.7%,比1987年的9元(占生活费支出956元的
  0.9%)增加168.78倍;城镇居民4149元(文化教育娱乐用品消费462元、教育服务消费2385元、文化体育娱乐服务消费1302元),占生活费支出2.16万元的19.2%,比1990年的128元(占生活费支出1584元的8.0%)增加31.41倍。
  医疗保健
  农村居民2011年人均医疗保健支出884元,比1987年的9.98元增加87.58倍,平均每年递增20.5%,其中2003年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的8.0%,占饮食、衣着、居住以外日用消费的25.2%。城镇居民2011年医疗保健人均支出818元,比1990年的22元增加36.18倍,平均每年递增19.0%,其中1999年医疗保健支出占生活消费的10.5%,占饮食、衣着、居住以外日用消费的21.2%
  休闲旅游
  休闲旅游为新的消费项目。休闲旅游人均支出,农村居民2002年为75元,2011年为409元(其中旅游227元,休闲娱乐111元,文化、体育娱乐及其他71元),9年间增加4.45倍,年递增20.7%;城镇居民1993年66元,2011年1302.36元(其中参观游览、旅游1131.83元,文娱活动及其他170.53元),增加18.73倍,年递增18.0%。
  第三章 家庭婚姻
  第一节 家庭
  家庭户规模
  1988年初,慈溪户籍户数31.72万户,户籍总人口93.66万人,户均2.95人。2011年,慈溪市户籍户数42.74万户,户籍总人口104.15万人,户均2.44人,家庭规模逐渐缩小。根据全国第四次、第五次人口普查,慈溪90%家庭户不超过4人;其中3人户所占比例最大,1990年占35.2%,2000年占36.4%;2人户比例上升,由1990年的17%上升到2000年的25.7%;4人户比例下降,由1990年的25.9%降至2000年的17.3%;1人户稳定在10%以上;合计5人及5人以上户所占比例不足10%;合计7人及7人以上户所占比例不足1%,且均呈下降趋势。2000年,7人及7人以上家庭户仅占0.4%。慈溪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无专项统计。
  家庭户类别
  慈溪家庭中,子女结婚后多与父母分立户籍,老年父母多单独成户,家庭类别以一代户与二代户为主,所占比例近90%;其中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结婚后不另立户籍,以农村居多,三代户有所上升。1990年,一代户占22.3%,二代户占67.2%,三代户占8.2%,四代户占0.2%,其他户占2.1%。2000年,一代户占36.0%,二代户占51.8%,三代户占11.8%,四代户占0.4%,有2户为五代户。2010年,人口普查无专项统计。
  同时,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和多住房家庭增加,家庭分户不分家与同户分开住现象普遍存在,家庭住址与实际居住分开现象较多,父母(岳父母)家庭与子女家庭既分又合(如吃在一起,分开居住)的复合型家庭在城镇比较普遍。
  第二节 婚姻
  婚龄
  随社会发展,早婚现象已属少数。198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男性22周岁、女性20周岁为法定婚龄。1990年,慈溪已婚21周岁男性占21周岁全部男性人口的3.9%;已婚19周岁女性占19周岁全部女性人口(以下简为占比)的4.7%。2000年,21周岁已婚男性占比为7.4%,19周岁已婚女性占比为5.1%,满法定婚龄即登记结婚的青年占比少于15%。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男满25周岁、女满23周岁为晚婚年龄。1990年,24周岁已婚男性占比为52.6%,22周岁已婚女性占比为47.8%。2000年,24周岁已婚男性占比为44.6%,22周岁已婚女性占比为40.0%,未达晚婚年龄结婚的人员呈下降趋势。市场经济发展,事业竞争加剧,受教育年限增长,先立业、后成家渐成共识,自觉晚婚,结婚大龄化趋势日益明显。1990年,已婚男女占比超过80%的年龄分别为男26周岁、女24周岁。2000年,已婚男女占比超过80%的年龄分别为男27周岁、女25周岁。1990年,已婚男女占比超过90%的年龄分别为男28周岁、女25周岁。2000年,已婚男女占比超过90%的年龄分别为男33周岁、女27周岁。2010年人口普查无专项统计。
  婚姻状况
  随社会进步,自由婚恋深入人心。妇女从一而终不再是清规戒律,离婚自由也被民众认同,家庭婚姻的稳固性相对减弱。同时,部分人员受性开放思想影响,傍大款、包二奶、第三者插足等现象呈增多趋势,20世纪90年代中年夫妻离婚率上升较快。进入21世纪后,出现“网婚”“闪婚”“试婚”等现象,结婚后不久即离婚人员增多,离婚率上升。1988年,离婚登记156对,结婚登记1.17万对,当年度离婚相对于结婚的比率为1.3%。1990年、1998年、2005年,同一比率分别为2.3%、8.6%、19.5%。2011年,离婚登记2014对,结婚登记6371对,相对比率为31.6%。
  外来婚姻
  传统婚姻讲究明媒正娶,多为境内或附近地区联姻,民间习惯称外地人与慈溪本地人结婚为“外来婚”。20世纪80年代前,一般以外来女子嫁给慈溪贫困农民或大龄青年为多,有的未经结婚登记,只办简单酒席,不事张扬,“外来婚”在民间受到一定歧视。随改革开放,慈溪经济快速发展,吸引大量外地人来慈溪务工就业,同时引进人才增多,外来婚姻数量越来越多,1988年结婚登记490对,1998年结婚登记1333对,2008年外来婚姻超过2000对。同时,外来婚姻中一方为慈溪本地女性的登记结婚比例增长明显,其中一方为慈溪本地女性的外来婚姻,1988年仅占全部外来婚姻的0.4%,1998年上升至5%,2008年为23%,2011年为33.1%。“外来婚”概念淡化,外来婚姻不再受到歧视。
  第四章 民风习俗
  第一节 民风
  传统民风
  崇商善贾 慈溪南依山北临海,无大江大河,旧时也无交通要道,货源缺乏,物流梗塞。乡人为生存,由贩鱼、贩盐到经营商贸;农民外出养蜂,种“小花利”(蔬菜、瓜果等作物)换钱易物,渐成商业意识。慈溪商人善于生意经营,史上不乏旅日华侨吴锦堂、赤脚财神虞洽卿、药业巨子徐之萱等翘楚。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后,“世界点火枪大王”茅理翔、农民企业家张建昌等一批现代企业家脱颖而出。他们秉承崇商善贾的传统民风,凭着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吃尽千辛万苦,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不拘领域,善于经营,跑供销,摆地摊,敢想敢干,开拓进取,由商而工,工商并举,逐步做精、做强、做大,为慈溪从传统农业县发展成为工商城市作出重要贡献。
  重学尊教 慈溪旧时为一纯农业县,经济不甚发达,但乡风素来重学尊教,因之闻人乡杰辈出。20世纪有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花鸟大家陈之佛、经济学家蒋学模、农艺大师吴耕民等。捐学办学助学求学更是形成传统。清宣统三年(1911),旅日华侨吴锦堂捐资兴办锦堂学校,办学百年育人无数。20世纪80年代,企业界人士出资办希望小学,改善办学条件。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大办民办教育,推进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详见专记《慈溪市民办教育纪略》)。如兴办第一所学历教育学校——育才中学的沈宏邦,兴办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形成慈吉教育集团规模化教育的徐娣珍等。结对助学成社会普遍现象。社会青年龚学明,1996年6月第一次资助龙泉县2位贫困生,以后10多年间自费建立助学网和爱心工作室,涉足浙江、贵州、广西、云南、山西、陕西等10个省近70多个县市,收集贫困学生资料,自己资助100多个贫困生助款70多万元;10多年来,经他联系受资助的贫困生5758个,被评为“浙江骄傲——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乐于公益 造福桑梓,乐于公益,慈溪历来不乏其人。旧有吴锦堂、虞洽卿等修建水利、兴建公路等,“修桥铺路造凉亭”为民间赞颂口语。20世纪80年代后,集资铺路修桥,捐款建教学楼、敬老院、老年乐园等乐于公益者更多。旅港乡人姚云龙,1985年后捐资兴建云龙中学、鸣鹤小学、鸣鹤水厂、鸣鹤医院、鸣鹤敬老院等;1986年与浒山友谊羊毛衫厂合资成立联兴羊毛衫有限公司,所得利润全部作为云龙中学发展基金,被省政府授予“爱乡模范”称号。慈溪市天东胶粘剂厂董事长励顺良,30余年间累计出资数千万元,建村老年乐园,造桥9座,铺路20多条计25千米;逢年过节给贫困老人送钱送物;在龙游县高山贫困地区建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学生几十人;2003年慈溪遭遇连续干旱时,主动捐资20多万元,与市慈善总会一起为全市80多所学校免费送饮用水;2010年云南、贵州持续干旱,派车送水、送钱物到严重受灾地区;因长期坚持济难救急、热心公益,被称为“好人”,获得“全国尊老敬老助老先进个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中国公益楷模”等称号。
  热心慈善 慈溪民众具仁爱之心,企业多有慈善之举,城市常有爱心行动。许多捐赠者不具名,纯粹出于慈善之心。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7.8级大地震,为援助救灾,慈溪全市上下捐款捐物成一时之风。龙山一老人捐出2.40万元的毕生积蓄,浒山街道一位89岁老农捐出4000元的养老金,一位初一学生捐出打算参加暑期澳大利亚夏令营的1.80万元旅游费,小朋友们捧着储蓄罐把压岁钱、零用钱捐出来,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更是几万元、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地捐。慈溪网民在QQ群发起义卖募捐,仅5月17日就募捐26万元,募集衣物9卡车。据《慈溪市审计局关于汶川抗震救灾援助捐赠资金和物资跟踪审计结果公告》公示:至2008年9月23日,全市筹集和接受捐赠资金7060.47万元,接受捐赠物资折价1095.80万元,接受中共党员的特殊党费524.93万元,有6家医疗器械、药材企业直接向灾区或通过省红十字会、省医院等捐赠药品257.11万元、医疗器械86.07万元。2008年,全国上榜中国慈善家149位,其中慈溪7位。市慈善总会自1998年成立至2011年,募得善款4.90亿元,累计救助3.26亿元。
  慈孝敬老 慈溪以孝子董黯故事而得名,旧称“三孝乡”。慈溪人对晚辈慈和,对长辈孝敬,尊老敬老、和睦孝道蔚然成风。1988年后,慈孝文化得到弘扬发展。市政府出台养老措施、惠老政策,如发放养老补助金,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同时建设涉老设施,如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群众团体组织尊老宣传助老活动,如结对扶困、助听复明、帮助家务、慰问陪护等;社会开展敬老服务爱老行动,如开展“百队千人”敬老志愿服务活动,企业捐资建设敬老院,为百岁老人发放荣誉金,百家民营企业百万(元)助老活动,500家企业与村结对办敬老实事等。获得2003年省首届“十大杰出孝子”称号的掌起镇任佳溪村妇女主任红国芬,20多年任劳任怨,精心伺候病残公婆等事迹广为流传。
  时代新风
  无偿献血 1998年10月1日,国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慈溪市民积极参与无偿献血活动。至2011年,全市参与无偿献血8.33万人次,献血量2227.50万毫升;其中2011年无偿献血7290人次,组建应急志愿者1586人,完成机采血小板489人次,建立稀有血型志愿者名库近100人。自2003年始,全市临床用血全部来自无偿献血。1999年后,由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总部联合颁发的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慈溪市获得者82人。农民献血志愿者钱国钿,至2011年无偿献血累计8.18万毫升,被誉为宁波献血第一人。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医生许建塘,自2000年加入无偿献血队伍,累计献血6.64万毫升,前5年以捐献全血为主,后捐献成分血,因血小板可以救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和大出血患者。下岗女工陈菊珍,累计献血超过4万毫升,动员丈夫、女儿一起参加无偿献血,被誉为无偿献血一家人。
  志愿服务 相互帮扶,济困解难历来为慈溪传统。随着社会事务增加,志愿服务形成新的风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成为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志愿者精神。志愿者结合实际,拓展服务内容,为社会群体提供志愿服务,如义务植树、义务清洁环境、义务宣传宣讲、义务法律援助、义务帮扶老人或残疾人、义务理发、义务维修、义务反扒、义诊、义演、义卖、咨询服务等。市供电局电工钱海军自1999年参加志愿者队伍,十几年坚持为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电力维修服务,关爱80多位孤寡和空巢老人,先后被授予“中国好人榜—助人为乐好人”“宁波市优秀助老志愿者”等称号。2011年,全市有志愿服务队601支,志愿服务登记人员2.06万人。
  此外,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信用、救困济难等形成风尚(详见第四十编《精神文明建设》第一章第一节)。
  第二节 习俗
  生产习俗
  生产信仰 历史上稻农信仰田神、稻神、牛神、米神、龙王,棉农信仰扫帚神、地公、地婆,盐民五月拜潮神、供奉牛大王、夜拜炕炕姑娘、崇拜包公为保安神等习俗大多已消亡。棉农信仰仙姑(农历正月逢八夜拜仙姑,卜问年岁),靠海渔民敬船神、做船福、祭指挥菩萨(明朝指挥佥事马元忠)、唱报水号子等习俗尚有遗存。
  生产方式 人力及畜力灌溉、耕耙、脱粒(稻、麦)、拔草、催芽、播种、拔秧、插秧、耘田、捻河泥、打河草、堆沤肥和棉地葬草子、拔梅草、削伏地、打脑、打边心、整枝、挖芽、捉棉虫等传统生产方法基本消失。农船运输、兑灰及人粪料、带饭篮歇地舍等生产习惯自然消亡。应用除草剂除草、助壮素控徒长等新技术,广泛使用农业机械(详见第十八编《农业》第七章第一节)。竹簟晒谷、翻谷盘翻晒稻谷、稻草人管谷、背簟箩或系布袋采棉花等传统生产习俗尚存。
  生活习俗
  饮食 慈溪人饮食习惯一日3餐。20世纪90年代取消粮食供给制后,粮食供应充足,不再掺杂粮。传统早餐以泡饭、米粥为主,许多家庭到点心店选购面条、包子、馄饨、豆浆、茶叶蛋、焦饼、油条等。中餐、晚餐以大米饭为主,有的选用黑米、小米、糯米、香米、五彩米、进口优质米等。入园幼儿、中小学生、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等上班员工,中餐多在食堂就餐,晚餐多在家庭开伙,也有吃排档、快餐等。“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受儿童、青少年喜爱。
  菜肴在传统基础上更为丰富,荤菜增加,品种搭配,讲究营养。因养殖面积扩大,水鲜、海鲜、肉类等品种和数量增多。蔬菜新品种和反季节蔬菜增多,常年吃新鲜蔬菜。城乡居民腌菜、晒菜干等习惯淡化。农村居民宴筵大多设在家里,惯用全鸡、全鸭、河鳗、甲鱼等菜。城镇居民酒宴大多在饭店操办,粤菜、火锅、川菜、杭帮菜、东北菜等不断融入。虾子毛芋艿、腌白菜、腌泥螺、苋菜头、糟鸡、臭豆腐等传统农家菜,被列入饭店菜谱。进入21世纪,日常居家生活渐渐流行饮食保健,提倡清淡,崇尚绿色环保。酒宴菜肴越趋奢华,龙虾、海参、鱼翅、扇贝、鲍鱼等高档名菜,颇多靡费。
  饮用水普及自来水,农村部分用水缸、水箱。20世纪90年代,桶装饮用水普及城乡。洗涤用水城镇多用自来水,农村多用河水、井水、天落水。饮料普遍用茶,有的习惯喝白开水,有的喜欢喝咖啡,基本不再用糖水(习惯称“糖茶”)待客。年轻人及孩童喜喝牛奶、橙汁、鲜榨瓜果汁及“可口可乐”“雪碧”等饮料,酒宴也多饮用。酒类除农家自制高粱酒、大麦酒等散装酒外,多用各式瓶装国产酒,“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等洋酒时见酒宴。进入21世纪,红葡萄酒及“茅台”“五粮液”等高档国产名酒流行宴席。
  点心烧“豁啦蛋”(糖水鸡蛋)招待生客或贵客已少见。在面条、粽子、年糕、米饺等传统品种基础上,兰州拉面、刀削面、天津“狗不理”包子、生煎包子、沙县小吃、东北水饺、“永和”豆浆等各地名点普及城乡。休闲食品品种多,食用者众。各式水果进入平常人家,多休闲食用。
  服饰 改革开放后,服装在材料、款式上多变化。材料仍以棉布、涤纶及混纺为主,麻、皮、丝、毛等流行城乡。夏季男性多着衬衫、T恤衫;中老年人部分着汗衫,多穿长裤,少见西装短裤;女性多裙装,青年女子多着吊带衫、超短裙、露脐装、九分裤等。春秋男性大多着西装和休闲装,间以夹克衫、羊毛衫;女性多套装,青年女子曾流行宽松衫、蝙蝠衫、喇叭裤、包腿裤等。冬装有西装、棉袄、皮装、滑雪衫等。21世纪初,唐装一度流行。青年男女喜穿牛仔裤,职业女性多穿职业装。青年女性以多露为时髦,成年男子以端庄为风度。除孩童与高龄老人外,女性都着胸衣(胸罩)。长袍少见,作裙、布襴、土布衣衫基本绝迹。
  男性戴帽流行旅行帽、高尔夫帽、广告帽,年长者戴鸭舌帽、绒线帽。中青年女性戴帽者增多,帽子式样丰富,色彩缤纷。鞋子多穿皮鞋、旅游鞋,穿布鞋者很少;男性皮鞋曾分别流行平头、尖头;女性皮鞋流行高跟,中老年以中跟为主,夏季多穿休闲拖鞋;草鞋、木屐、钉鞋、箬壳鞋等传统鞋消亡。男子四季多着袜,冬厚夏薄,流行低统式样,注重与衣装搭配;中青年女子夏季大多不穿袜,春夏秋女袜款式多样,特别是青年女子流行网眼袜、花纹丝袜、彩色丝袜及膝袜、半截袜、七分裤袜、九分裤袜等,尤其是连裤袜和中长袜。
  男子发型以“三七分”西发为主,部分留长发、剪平头,少数剃光头;部分男性青年染发,以棕黄、浅红居多,间有花色;女子发型样式多,有刘海式、童花式、披肩式、马尾式、削发等;烫发曾一度流行;染发者渐多,流行棕黄、酒红、浅红色等色彩;中青年女子梳辫子、老年妇女梳发髻(俗称绕绕头)不再普遍流行;男女有白发时多到理发店焗油或自行用染发剂染黑。
  佩饰多重传统。女子多戴耳环、项链、戒指、手镯(链)等,也有男子戴项链、戒指、手表等;金器、银器、玉器、钻石、珍珠等种类增多;手表多名贵品牌。女子佩饰尚有发簪、胸花、挂件等,男子佩饰则有领带、领结、胸章等。此外,职员多佩行业徽标、服务标牌,学生都佩校徽或校牌。
  居住与器用 20世纪80年代后,城乡房屋变化巨大,不再有住草舍者。传统木结构砖壁平房不断消减,农村二层、三层砖混结构、钢混结构楼房及城镇多层高层公寓房基本普及,别墅群渐多。20世纪80年代初,多保留传统家具,增加现代家具。90年代后,逐渐以壁橱式家具、组合式家具代替大橱、幢橱、被絮橱、高低橱、梳妆橱、房桌、板箱、桶盘等传统家具;以冲洗式卫生洁具代替马桶(箱)、痰盂(便壶)、粪缸等。以自来水配套设施、燃气及包括燃气灶、抽油烟机的组合厨具替代灶台、煤炉、烧水炉、菜橱、面架、灶头桌、水桶、水勺、灰缸、水缸、米缸、饭篮(桶)、甏等。家庭多用压力锅、电饭煲、电冰箱、饮水机、电茶壶、微波炉、电磁炉、消毒柜等。厅堂多摆设沙发(木制、皮革制)、茶几、花架等,少见八仙桌、太师椅。寝具多用席梦思、全棕床垫。木船、谷柜、石磨、马凳、芦篱、簟、箩、匾、筛等农具鲜有使用。农民多用三轮车(人力、电力)作交通工具或小型运输工具。淘汰水车、布机、摇车(纺纱车)及配套的经纱、摇纱等工具。电视机、洗衣机、空调、热水器及洗浴设备等成为日常用品。收音机、录音机一度流行。固定电话、手机(移动电话)普及。汽车、摩托车、电脑(含手提)、影碟机(投影机)、音响、照相机进入普通人家。自行车曾作为大众化交通工具,骑乘者锐减,电瓶车兴起。
  娱乐、休闲与健身 娱乐、休闲与健身活动形式渐趋丰富。城乡多设棋牌室,盛行搓麻将、玩扑克。20世纪80—90年代,唱“卡拉OK”、跳交谊舞、玩保龄球及台球、电子游戏、看录像等流行一时。进入21世纪,年轻人泡网吧玩网络游戏等。休闲形式丰富多彩,旅游、远足、遛狗、养花、美容、洗头、足浴、按摩、看书、唱戏、听书、玩牌、垂钓、摄影、逛街、聚会、聊天、上歌厅、下酒吧、入茶座等等。健身大多以散步、跑步、街舞(健身舞)、排舞、体操为主,有的喜好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武术等体育项目,有的到健身房专业健身,有的老年人爱好玩门球。除放风筝、跳绳等部分项目仍有保留,传统游戏如“老鹰拖小鸡”、捉迷藏、“跳房子”、掼草结团、戽棒棒、踢毽子、打弹子、滚铁环、丢蚬壳、丢铜钱、取线板、粘绷绷、甩三角牌、“轧窝窄”等多已淡化或消失;传统玩具保留积木、儿童棋、布娃娃等,已少见弹弓、水枪、木制刀枪等,儿童多骑童车,玩变形金刚和电声电动遥控玩具。
  礼仪习俗
  生育 经多年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引导,加之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化,生育观念大为改变,少生优育,重视孩子培养,不再刻意追求多生多养。生育保健普遍正规化,按时按期检查。20世纪90年代后,分娩都进医院。进入21世纪,产妇为减少分娩时痛苦,或为选择吉日良辰,主动要求剖腹产者增加。生育礼仪如催生、报生、坐月子、满月、做周岁等多承传统。部分产妇因工作关系或为保持身材,分娩后即行断乳;请月子保姆、抱带保姆的家庭不断增加;布尿片减少,普遍使用纸尿裤(俗称“尿不湿”);婴儿游泳、洗澡、早教等服务行业普及城乡。
  婚嫁 婚嫁大多仍按提亲相亲、订婚下聘、采办嫁妆、举行婚礼等传统习俗。提亲相亲多由亲友介绍或自由恋爱,“搀媒人”(自由恋爱后约请人做媒人)较普遍,专业媒婆消亡。同时有通过婚姻介绍所中介、媒体或网络信息、群众团体或单位组织举办青春有约等活动相互认识的;一般相亲后双方交往密切。订婚下聘男方多备彩礼、发订婚戒指和金银首饰,双方交换手表、衣服等信物;彩礼由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几千元、上万元,上升至21世纪后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采办嫁妆越趋现代高档。20世纪80年代部分橱具、衣被尚自家制备,后发展为购置成套家具、新房装修同步设计等;电器、服装、床上用品、杂用器皿都购自商店;嫁妆家用电器不断升级,彩色电视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及电饭煲等齐备;交通工具由自行车到摩托车,进入21世纪轿车较为普遍;有的女方还陪嫁房子,价值上百万元甚至数百万元。迎娶新娘的交通工具20世纪80年代多为船、自行车、摩托车等,90年代开始多用轿车,多达十几辆或几十辆;新娘礼服由传统绸缎婚服(多为棉袄)发展为西式婚纱。进入21世纪,婚礼多由传统仪式与现代仪式相结合。传统仪式农村居多,一般在家中拜堂、领导或长辈证婚、席间敬酒点烟,入洞房撒喜糖,鲜有吵房;有的租用婚庆公司马匹、古装等道具及民乐队举行古典式婚礼。现代仪式多在酒宴时请婚庆公司专业司仪主持,奏结婚进行曲等音乐,由新人入席、证婚人证婚、长辈致辞及新郎新娘交换戒指、拥抱接吻、共切蛋糕、斟香槟酒等程序组成。有的婚礼还安排文艺节目,请专业演员演出,即席对奖等。办喜酒农村多在家中,城镇多在酒店,有男女双方合办、分次举办,酒席数十桌或上百桌。部分社会团体、机关单位组织集体婚礼,安排蜜月旅游。
  生日寿庆 50岁前生日庆贺俗称过生日,逢十称大生日,余为小生日。50岁开始称做寿。做寿习惯提前1年做,俗称“做九不做十”。过生日做寿以宴请亲友同事为主,接受鲜花、蛋糕、礼金等庆贺;也有家人亲友在电视台点歌或做戏、放电影等形式祝贺。有的“寿星”不搞寿庆,以做寿开支用于做善事,此风渐长。
  丧葬 丧事多按民间习俗或宗教仪规举行,一般有送终、沐浴、移床、吊唁、守灵、入殓、出丧、告别、火化、入墓、做七等程序,大多进行一般告别,部分举行追悼仪式。上门报丧多改为电话告知,部分通过报纸等媒体发讣告。自送终至入墓,按不同信仰举哀、祈祷:天主教、基督教信徒做丧事礼拜;随佛俗的多请道士打醮,和尚、尼姑念经;祭奠者送花圈、花篮、吊礼,亲人加送寿被。20世纪90年代,曾局部流行烧纸楼房、纸汽车、纸家电、纸保姆等。
  殡葬,旧时实行土葬,山地、田野多坟墓及义冢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义冢地逐渐被开垦耕种,平原坟墓悉数拆迁至公墓。20世纪70年代末,政府提倡火化,80年代鼓励火化。1997年12月1日,境内全部确定为火葬区,结束土葬,死者除部分少数民族外,遗体一律火化。集中建公墓,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禁止私建坟墓,但仍有违规建造者,且少数有用大棺材的;也有采用生态葬法,把骨灰深埋或撒在特定区域。
  时令习俗
  岁时节庆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立夏节、端午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除夕(过年)等传统岁时节庆都传承下来;其中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除夕过节气氛浓郁。1988—2011年,国家节假日有所调整,以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祭拜、早餐吃豆沙红枣年糕汤的习俗多保留;有的起大早到寺院烧头香,上坟拜坟岁。春节相互上门拜岁的习俗淡化,代之贺年卡、打电话、手机微信、网上QQ拜年;走亲访友如旧,相互宴请增多;企业、商家新年开张多先祭财神;20世纪90年代后,春节期间家庭间相约外出旅游者增多。21世纪后,流行私家车出游。
  清明。习俗形式有简化,如戴柳条、插柳枝、吃艾青麦粿等淡化;上坟祭奠者众,车水马龙,人流济济,多携带祭品,到坟头培土涂字、祭拜烧纸;为防山林火灾,鸣放鞭炮控制甚严,公墓周边实行交通管制。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节前走访亲友、互赠礼品成风尚,月饼品种繁多,包装精美,成奢侈消费;礼品往往不限于月饼,加之烟酒等物;是夜,赏月吃月饼,交友叙情者多。中秋联欢活动流行城乡。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或二十九日除夕,俗称年夜、过年(旧时也称年关)。节前送礼之风愈烈,礼品愈趋高档,由传统纸包食品发展为精美包装的烟酒、补品、水产、水果等,并多礼金。腊月廿三祭灶君,农村仍有沿袭,城镇渐趋淡化。廿四掸尘,已不拘日子,单位和家庭多搞清洁卫生。置办年货如做豆腐、磨米粉、做年糕、炒豆果、做糕饼等都改为购买。猪、鸡、鸭三牲大多不再自养自宰,一般购于市场。谢年祭神、放炮仗、发压岁钱等习俗多保留。车主祭车神,厂家、商家专门设祭。操办年夜饭不再固定在除夕,过了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开始过年,有的更早。大家庭中往往兄弟、姐妹间轮转过年,或集中过年。20世纪90年代后,部分家庭年夜饭办到饭店、酒店,全家团聚,或亲属几家一起过年。机关单位、企业商家多在假前集体过年、发红包。除夕守岁习惯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整夜守岁者已不多见。
  其他节庆仪式形式大多保留,但有不同程度简约淡化。元宵节吃汤团,猜灯谜减少。立夏节吃蛋,很少吃豆煮饭、系立夏绳、碰蛋、称体重。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少有吃“五黄”(雄黄酒、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中元节祭祀,偶有放焰口、做野羹饭。重阳节看望长辈,登高、戴菊花等俗淡化。冬至节做家祭,吃冬至饺、上坟、“进主”等俗又兴。
  过洋节 20世纪80年代后,文化交流广泛,部分外来文化融入普通民众生活。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适应青年人表达情感、追求时尚需求和民间宗教活动等需要,渐成大众化节日。
  情人节。公历2月14日,为西方传统节日,又叫圣瓦伦丁节。20世纪80年代,在部分城镇青年人中悄然兴起,90年代后逐渐流行。是日,情人、恋人间致问候、送礼物,主要是男方向女方送鲜花(红玫瑰),多的送999朵,意为天长地久、爱无止境;情人、恋人间送巧克力,意蕴甜蜜;女方送男方领带、手套等饰品,表达情意;有的相约郊游,有的到歌厅、影院、咖啡厅、茶座、西餐馆等欢聚。
  圣诞节。公历12月25日,为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日,是西方国家最重要节日。20世纪80年代,信教人士到教堂度平安夜、过圣诞节。90年代后,国内商家多借洋节搞赠送礼品促销售、集聚人气、促商气活动。平安夜与圣诞日,情人、恋人们多聚在一起,约会传情,参加纪念和游戏活动。过圣诞节不再囿于宗教信仰,在青年人中较普及,几乎已成大节日。
  此外,青年人中流行的还有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子女往往给母亲、父亲电话或信息致意祝贺、感恩,有的送礼物。另有4月1日的愚人节、11月11日的光棍节等,只在部分青年人中流行。
  陋俗劣习
  占卜 看相、算命、测字、求签诗、鸟搴牌、拜仙姑等占卜术死灰复燃,在农村尤为多见。
  赌博 赌博之风屡禁不止,一些宾馆棋牌室明为休闲娱乐,实为容纳赌博场所;有的旅馆、酒店包房聚赌,隐蔽性强,赌资大;地下赌博团伙组织严密,有的甚至携带枪支、管制刀具护场聚赌;网络赌博、六合彩、赴境外赌博等新形式新途径增加。
  敬神禳鬼 做道场、拜忏、招魂、求“肚里仙”(巫婆)、祭鬼神等敬神禳鬼之风较盛。
  另外卖淫嫖娼、吸毒贩毒、绑架勒索、包“二奶”、地下重婚等现象时有发生。乱扔垃圾、乱贴广告、乱穿马路、随地便溺、公共场所吸烟、不遵守交通秩序、粗口谩语等日常见之。拜金主义、唯利是图、偷排污染物、乱搭滥建、筑墓毁绿、办事请吃送礼、大吃大喝、奢侈浪费、弄虚作假、欺弱嫌贫等现象时有发生。
  第五章 姓氏称谓
  第一节 姓氏
  1987年5月31日,境内户籍登记人口有姓氏554个,其中1万人以上大姓22个,人数
  57.35万人,占总人口的61.2%。1988年后,慈溪人口总量增加,至2011年8月30日,1万人以上大姓数量增加至25个,人数67.34万人,占总人口的64.8%。人口流动增强,姓氏增加,户籍登记人口有姓氏624个(因计算机查询不能区别单姓与复姓,姓氏统计以姓名第一字为姓氏,复姓人口包含在单姓人口内;姓氏以身份证为准,个别疑似非规范字照录)。全市姓氏按所占人数排列如下:
  万人以上姓氏
  陈(83023)、胡(60938)、王(48745)、张(44677)、徐(44583)、孙(38753)、沈(37941)、岑(27685)、周(26801)、黄(26049)、罗(22045)、陆(19586)、杨(18106)、叶(17796)、余(17285)、施(17164)、马(16960)、潘(16863)、吴(16231)、方(13937)、许(13789)、高(12010)、郑、(11096)、龚(10899)、李(10487)。
  万人以下千人以上姓氏
  朱(9837)、华(9617)、丁(9370)、韩(9047)、俞(8749)、邹(8575)、冯(8570)、毛(8480)、何(8380)、林(8173)、赵(7831)、姚(7813)、应(7756)、卢(7452)、蒋(7004)、史(6868)、戎(6567)、严(6301)、宋(6223)、戚(6218)、童(6186)、虞(6029)、阮(5842)、范(5806)、金(5522)、蔡(5490)、励(5450)、柴(4689)、翁(4653)、刘(4648)、钱(4573)、章(4472)、谢(4223)、洪(4197)、宓(4174)、楼(3799)、鲁(3729)、任(3720)、钟(3662)、裘(3415)、杜(3386)、邵(3366)、袁(3330)、屠(3163)、苗(2886)、傅(2869)、唐(2776)、厉(2682)、劳(2680)、熊(2519)、董(2506)、顾(2493)、邱(2484)、茅(2188)、房(2170)、倪(1998)、诸(1906)、茹(1829)、吕(1784)、曹(1658)、芦(1644)、魏(1633)、汪(1588)、乐(1477)、戴(1437)、伍(1372)、景(1319)、成(1312)、郁(1294)、桑(1183)、霍(1173)、庄(1168)、郭(1161)、祝(1108)、姜(1105)、包(1096)、费(1087)、宣(1078)、夏(1057)。
  千人以下百人以上姓氏
  赖(958)、江(935)、单(916)、陶(916)、鲍(905)、程(897)、娄(892)、符(887)、邬(855)、褚(828)、项(825)、柳(820)、莫(818)、解(795)、干(739)、奕(685)、田(684)、梁(672)、葛(607)、骆(568)、闻(547)、汤(538)、石(507)、平(501)、康(480)、段(470)、彭(470)、凌(469)、桂(465)、韦(427)、邓(404)、苏(394)、颜(375)、晁(372)、崔(371)、于(368)、覃(332)、曾(324)、肖(309)、沙(308)、秦(307)、樊(304)、贺(296)、谷(275)、孟(261)、滕(245)、赏(242)、卞(241)、刁(239)、舒(228)、惠(225)、泮(217)、竺(207)、封(198)、黎(192)、孔(176)、廖(176)、寿(174)、雷(172)、万(170)、齐(168)、密(160)、付(155)、龙(154)、贾(154)、盛(150)、邢(150)、祁(149)、谭(144)、庞(143)、殷(143)、梅(137)、尹(131)、缪(131)、牛(121)、席(120)、薛(116)、聂(115)、计(115)、甘(114)、车(113)、柯(110)、管(106)。
  百人以下十人以上姓氏
  欧(92)、易(87)、向(84)、连(71)、斯(70)、郦(70)、詹(69)、白(68)、辛(67)、牟(67)、巴(66)、侯(66)、文(66)、仇(66)、季(63)、代(61)、麻(61)、毕(56)、兰(54)、蒙(54)、历(52)、屈(51)、申(49)、忻(46)、南(46)、左(45)、翟(45)、宁(45)、瞿(43)、蒲(43)、巢(42)、贝(42)、储(41)、岳(41)、吉(40)、杭(40)、粟(39)、焦(38)、纪(37)、温(37)、边(36)、安(36)、蓝(36)、官(35)、郝(35)、乔(34)、尤(34)、司(34)、闵(33)、裴(33)、喻(33)、涂(32)、琚(32)、常(31)、卓(31)、臣(30)、武(30)、农(30)、支(30)、关(30)、伊(30)、尚(29)、(29)、薄(29)、奚(28)、饶(28)、冉(28)、艾(28)、嵇(28)、闫(27)、耿(27)、游(27)、商(27)、穆(27)、全(26)、郎(25)、冷(24)、晏(24)、巫(24)、潭(24)、双(23)、青(23)、留(22)、乌(22)、臧(22)、阎(21)、阳(21)、柏(21)、狄(21)、冀(21)、红(21)、占(20)、母(19)、腾(19)、池(18)、鄢(18)、玉(18)、萧(18)、富(17)、简(17)、时(17)、敖(17)、荣(16)、古(16)、来(16)、候(15)、卜(14)、鞠(14)、银(14)、丛(14)、丰(14)、雇(14)、束(14)、水(13)、谌(13)、隋(13)、路(13)、归(12)、查(12)、恽(12)、沃(12)、阙(12)、弗(12)、靳(12)、卿(11)、明(11)、糜(11)、禹(11)、漆(11)、蒉(11)、宗(11)、阚(11)、仲(10)、粱(10)、巩(10)。
  十人以下姓氏
  祖、但、元、印、民、雍、凡、上、令、律、栗、敬、谈、匡、苟、苳、佘、卫、花、沐、荷、晓、年、盘、寇、窦、皇、闭、党、怀、迟、先、班、曲、权、帅、姬、勒、练、强、芮、操;伏、朋、盖、磨、况、晋、同、眭、师、竹、浦、台、筱、戈、藤、楚、宿、贤、逯、绒、朴、隗、冬、经、力、尉、皮、豆、甄、居、麦、隆、苑、艽、蔺、茆、宦、钮、薜、户、羊、谯、和、过、伦、索、英、荘、奉、廉、汝、介、疗、锺、税、滑、尧、言、燕、荆、钭、井、求、扬、壮、步、达、国、栾、卡、鲜、胥、檀、淳、危、海、绳、侍、容、淡、完、稽、满、生、宜、零、郜、蒯、鹿、禤、夫、呼、毅、衷、厚、宝、展、喇、念、鄂、智、勾、佐、辜、徒、区、问、浓、营、宾、刑、库、郏、闰、利、宪、院、盈、蹇、尝、湛、云、释、昝、那、东、蔚、丌、赫、酆、辽、将、庹、相、慕、侬、战、喊、其、筷、墙、杰、赛、堵、美、戍、訾、淦、僧、孝、弓、久、圣、苍、形、芳、普、采、宛、衡、飞、顿、镇、揭、福、丘、保、光、建、大、廖、字、轩、冼、加、召、仪、庭、睦、汉、了、道、陳、菅、晃、贡、仝、阵、旷、峙、阿、渠、今、催、藏、观、植、别、篑、钨、贵、仉、蒿、楮、倘、原、绪、阴、璩、通、扶、苛、察、伟、尼、吾、巨、靖、开、袭、斐、米、资、纳、乃、台、宫、习、法、暨、森、门、超、未、松、褚、逄、雅、弭、虎、旦、化、扈、益、位、椒、方、雒、阔、愈、昂、濮、信、冒、可、潜、衣、褐、邸、纵。
  第二节 称谓
  境内人际称谓,存在地区差异。20世纪80年代后,人口流动大,人际交往增多,称谓也有流变。
  血亲、姻亲称谓
  血亲和姻亲称谓变化主要表现在当面称呼等方面。
  社会称谓
  慈溪系各地移民聚居之地,相互间包容、融洽、尊重,传统以尊称称呼他人。旧时称工匠或有专长的农民为师傅,如木匠师傅、种田师傅。与生人打交道,明知对方年龄比自己小,也称哥哥、姐姐,俗称“哥哥(姐姐)呒大小”;年龄比自己大,则称叔叔、伯伯、公公等,俗称“讴(叫唤)大勿讴小”。称办企业的叫老板、开商店的叫店王,称医生和教师为先生,黑帮势力头头也称先生。称当官的为老爷,官宦富豪妻女为太太、小姐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流行称同志,有的在家庭成员之间也称同志。老爷、老板、太太、小姐、先生等称呼自行消失。“文化大革命”期间,不再泛称同志,流行称师傅;称红卫兵叫小将,称造反派负责人叫头头,称机关单位领导叫当权派;时工农兵称工人老大哥、农民伯伯、解放军叔叔。1978年改革开放后,慈溪民营企业崛起,老总、老板、老董等称呼流行;外地人通称本地人男的叫老板,女的叫老板娘;对外来务工者和临时工俗称打工仔。先生、太太、小姐、师傅等称呼重又时尚。20世纪80年代初,对年轻女性通称为小姐,后因“三陪小姐”称呼出现,对女性慎称小姐。进入21世纪后,时兴称来慈溪工作者为新慈溪人;称女性服务员为小妹,称年轻女性为“眉眉”,称年轻男性为“帅哥”;称给领导开车的司机为“书记”(谐音);称官员或企业领导用简称,如王部(长)、刘局(长)、李科(长)、孙大(队长)、罗总(经理)、徐董(事长)等。
  对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除直呼名字外,大多称职务(副职一般不加副字)、曾任职务或按职业称呼,如老师、医生等,也称老某、小某等。孩童多有昵称或小名;朋友间有的称呼诨名;背后有的称人家绰号;网友间称网名等。
  第六章 方言 熟语 童谣
  第一节 方言片区特征
  慈溪古为吴越之地,其方言塞音、塞擦音分清、次清和浊音3套,属吴方言。吴方言有5个次方言,慈溪方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吴方言太湖片又分6个小片,慈溪处古越州与明州交界之区,其方言占明州(甬江)小片和临绍小片2个小片。
  本章方言语音、词汇等以中心城区浒山话为代表。浒山话在词汇、语法上与临绍片大体相同。
  明州小片
  境内东部原慈北、镇北部分,古属明州(宁波府),知照2组与精见组相混,山咸2摄鼻化音失落,属吴语区太湖片明州(甬江)小片。观海卫镇(慈北)内有一小块地区居民在家操闽北语(当地人俗称“燕话”),对外则用慈溪方言,经20世纪末调查,时能说“燕话”者约1000余人,系观海卫初建卫时来自闽北的士卒后裔,形成吴语明州小片包围的闽语方言岛。
  临绍小片
  西部原姚北部分,古属越州(会稽府),知章一类、精见一类,各不相混,山咸2摄鼻化韵明显,属吴语区太湖片临绍小片。语音上保留中古全浊声母,与不送气清塞音、送气清塞音对立。此外,还有1套对立的清擦音和浊擦音;疑母洪细皆读鼻音(疑泥细音混同);泥来母不混;边、鼻音[1]、[m]、[n]、[〓]、[〓]均分为清浊2套;介音[J]、[W]、[Y]发音短促,具辅音性。保留鼻化韵,宕摄、江摄、咸摄开口一二等合口三等、山摄开口一二等所有舒声、入声字韵母均鼻化,韵尾脱落;臻摄开口一三等与曾摄开口一三等、梗摄开口二等相混;臻摄合口一三等、梗摄开口三四等合口二三四等不混;蟹摄一二等不同韵;保留入声韵,均收喉塞音[〓]。保留古入声,与舒声相对,各分阴阳。
  第二节 语音流变
  音系流变
  《慈溪县志》(1992版)第二十六编《方言》语音载浒山音系声母28个,韵母52个,调类4个,音节566个。近经调查,声母尚遗失[〓],如:徐[〓],则声母实为29个。韵母中尚遗失[io],如:家[〓];臻曾2摄之元音现已合流,均已念做[〓];止摄合口三等(掇韵)并入开口三等(揖、汁);果摄开口三等(曷、忒)并入假摄开口二等(押、百);遇摄开口二等(乌韵)遇明母念[u],其余则念作[〓]。央[〓]韵[〓]组字,除强字,均已读入[〓];温[ue?]韵[t]、[〓]、[d]、[ts]、[〓]、[ds]、[s]组字,均已读入辰[〓]韵,则韵母实为49个。声调中,古清平、清上归阴平,清去归阴去,浊平、浊上、浊去归阳平,清入归阴入,浊入归阳入,则声调实为5类,即阴平一类,调值为324,阴去一类,调值为44,阳平一类,调值为213,阴入一类,调值为5,浊入一类,调值为2。因音系略有流变,则音节也有增减。
  语音流变对照
  本节对《慈溪县志》(1992年版)中同音字表进行逐一比照,对产生流变的部分语音进行列表整理,表中不包括以上文字中所叙之音变现象,前志同音字表中有例字重复出现、韵目标识与韵母表标识不一等情形(属排版之误),也不列入。
  第三节方音辨正
  慈溪方言与普通话比较,声母保留古全浊声母,一般不分尖团。韵母四呼齐全,有鼻化韵,有1套塞音韵尾等。声调,古清平、清上为同一调,古浊平、浊上、浊去为同一调。慈溪人学习普通话须摆脱方言影响,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在声母、韵母、声调上不断加以辨正。
  声母辨正
  慈溪方言多10个浊音声母,慈溪人学习普通话时先要把浊音声母改为清音声母,并改变调值。如陪(方音读阳去[b],普通话读阳平[〓]送气——以下次序同此),徒(阳去[d],阳平[〓]送气),步(阳去[b],去声[p]不送气),弟(阳去[d],去声[t]不送气),狂(阳去[g],阳平[〓]送气),储(阳去[〓],上声[〓]送气),祈(阳去[〓],阳平[〓]送气),繁(阳去[v],阳平[f]清擦),市(阳去[z],去声[〓]清擦),红(阳去[〓],阳平[x]送气)。
  慈溪方言中没有舌尖后音[〓]、[〓,普通话舌尖后音的字在慈溪方言中都念舌]、[〓]尖前音[ts]、[〓]、[s],如以下普通话读音不同的两个词语,在慈溪方言中读音却是相同的(前字声母是舌尖后音,后字声母是舌尖前音):站[〓]时—暂[ts]时、初步[〓]—粗布[〓]、诗人[〓]—私人[s]。在普通话常用字中,这两类字有1000多个,因此分清并读准这两类字的读音成为慈溪人学好普通话的一个难点。
  普通话中的舌尖后浊擦音[〓],在慈溪方言中归入舌尖前浊擦音[z],如“惹、日”舌尖中浊鼻音[〓],如“绕、让、绒”,和零声母[?]如“荣、容”,在学习普通话时也要,注意把握。
  慈溪方言中还存在“虎夫”“黄王”不分,“现盐”“形营”不清现象,因为普通话中的舌根音[x],在慈溪方言中有的是唇齿音:[f](浒、呼、虎)、[v](互、沪、壶),有的是零声母[〓](会、黄);而舌面音[〓]的字,一部分读零声母[?]。
  在慈溪方言中还有鼻辅音[?]、[n]、[〓]充当零声母的辅音声母现象,如下列字,在普通话里是零声母,但在慈溪方言里却有了鼻辅音声母,如“梧[〓]、误[〓]、吾[〓]、悟[〓]”“]、宜[ni]、迎[〓〓“。学习普通话时尧[〓]、阎[]”藕[〓]”这类词要先去掉辅音声母。
  慈溪中心城区(浒山)方言除菌、辑、溪等少数几个字外,舌尖音与舌面音并不相混,但东部观海卫镇及以东古甬江小片舌面音还存在着尖团之分,影响到普通话学习中舌面音[〓]、[〓]、[〓]偏前,发成舌尖音,下列普通话不同音的字而方言却成同音字(以下前字声母是舌尖音,后字声母是舌面音):真[〓]—金[〓]、周[〓]—久[〓]、厂[〓]—枪[〓]、粗[〓]—取[〓]、声[〓]—星[〓、搜[〓]—修[〓]。
  韵母辨正
  慈溪方言中存在鼻化韵,但这种鼻化韵只有元音,没有鼻辅音韵尾,所以慈溪人学习普通话的鼻韵母时容易产生韵尾脱落、归韵不到位现象。慈溪方言还保留1个舌面央鼻辅音[〓],慈溪人学习普通话的鼻韵母时,宽复合鼻音韵母如能基本区分清前后音位,而对窄复合鼻音韵母,则前后不清,造成学习普通话时[〓]—[〓],[in]—[i?]不分。下列在普通话中不同音的字在方言中却是同一个音:本[〓]—绷[〓]、真[〓]—正[〓in]英[〓]、琴[〓]—],门[〓]—〓]—民]、音[?—情[〓盟[[min]—名[mi?],心[〓]—星[〓]—讯[〓]—笋[〓],分清并发好前后鼻韵母,是慈溪人学好普通话的难点。
  同时,单韵母多也是慈溪方言的一个特点,不少在普通话中应读成复韵母的音在慈溪方言中都被单韵母化,如:来[lai]—[le](前为普通话发音,后为方音,下同)、黑[xei]—[〓]、奥[〓]—[〓]、欧[ou]—[〓]、蜗[uo]—[u]、袜[ua]—[〓]。因此,慈溪人在学习普通话复韵母时要有足够的动程,不要让复韵母单韵母化。
  慈溪人学习普通话时容易发生音节韵头的丢失或变换。普通话舌尖音声母与[uan]、[〓]、[uei]、[uan]韵母相拼的字,方言读起来都是没有韵头的,即合口呼韵母成了开口呼韵母,如:“转、船、双、装、追、吹、准、纯”;有的应是介母[y]的,被读成介母[i],即把撮口呼韵母读成齐齿呼韵母,如“略[]读如猎[〓、却[〓]读如怯[〓iε]、雪[〓]读如歇[〓]”。〓]
  声调辨正
  慈溪方言在单字调上体现出调类归并不同,调值不等的特征。慈溪人学习普通话时对普通话声调的调型不明确,调值不到位,尤其是对第二声(阳平)和第三声(上声)的区分比较困难(以下前字是第二声,后字是第三声):扶—抚、汾—粉、迷—米、龙—垄、龄—岭、急—脊、韦—伟。
  慈溪方言的声调还分舒、促2类,并保留12个入声韵,遗留有大量的古入声字,这些入声韵带有塞音韵尾,读音短促,如:笔、塔、铁、百、押、郭、郁、骨、突、汁。普通话只有舒声字调,古入声字都分派到了四声里。学习普通话时,这种短促的入声调残留会影响普通话的整体语调,要改促声为舒声,消除入声字调和塞音韵尾。
  词汇辨正
  慈溪方言词汇自成体系,且生生不息,不断产生新的词语,特别是新进入人们生产和生活的词语都很快被方言和普通话所同时采纳,如:“触摸屏”“驴友”“楼盘”“下载”“高铁”等。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普及,一些慈溪方言中的词语渐渐被北方方言词语所代替,如“扫箕涨”(肝腹水)、“犁镵扑”(眼镜蛇)、“硬脚掰”(平均分摊、AA制)、“窜头”(希望、机会)等;还有些只在中老年人群中使用,如“鹅眼连气”(高傲,看不起人)、“活逼四六”(立刻、马上)、“乌风猛暴”(突然刮大风)、“梅天弄堂”(意为吝啬)等。
  但另一方面,不少慈溪人学习普通话时,会不自觉地将方言词语运用到普通话中,这也是学习普通话的一个难点。如(以下括号前为普通话词语,括号内为慈溪方言词语):冰棍儿(棒冰)、自行车(脚踏车)、梦(乱梦)、贼(贼骨头)、今天(今朝)、前天(前日)、反正(横直)、粗糙(毛糙)、厉害(结棍)、帮助(帮衬)、晚上(夜里)、雷(动雷)、下流(下作)、漂亮(齐整)、惬意(乐惠)等等。
  慈溪方言中有几个特殊的语气助词,如:“哉”“啷米”“啷哉”“介”“哉介”“〓”等,在学习普通话时,应根据相应的句式将其去掉或改换成普通话语气词。如:“饭吃过哉——饭吃过了”“作业做好啷哉——作业做好了”“好个介——好的呀”“你看过哉介——你看过了呀”“好〓——好吗”等。
  第四节 熟语
  在慈溪方言中,有相当一部分格式和构成成分比较固定,意义有整体性的固定结构或固定词组,可称之为熟语。熟语包括惯用语、谚语、歇后语,是当地民众长期使用、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定型结构。其用语简练而形象,通俗易懂又大众化,既表情达意,又反映当地风俗民情,是现代慈溪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慈溪方言中的熟语,前志并未涉及。本志仅辑录浒山老城区一带流传的部分熟语。
  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表达习惯含义的固定词组,多用其比喻意义,一般由3个或4个字组成。如:
  绷袋口——给别人得利帮忙
  呒结煞——没好结果。
  发猴急——非常着急
  犯真关——碰到要命的事情
  饭吃煞——自己工作范围内的事不得不管
  陡蜻蜓,打虎跳——形容人很忙碌,机敏伶俐
  搪花脸——排难解纷
  顾闲样——注意力不集中
  夹窝榨——人群挤来挤去
  掼锣锤——赌气,撒手不管
  共闹热——赶热闹
  解心焦——打发无聊时光(解烦恼)
  看三色——察言观色
  敲瓦爿——平均分担某项共同享受的开支
  敲乱钟——乱说话,神经不正常
  揵门槛——主人不礼让,占了客人的便宜
  键牌头——仗势
  吃生活——受处罚
  牵头皮——被牵连
  拆骨头——形容人很忙碌,爱折腾
  插蜡烛——机器坏了,不能动,也指挡在别人的眼前
  戳鳖脚——揭短
  埠头黄鳝——比喻不常出门的人
  泼水勿进——不听劝告,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霉心勿过——心肠软,可怜对方
  墨洞大暗——非常暗的意思
  呒进得出——无所谓呒告花头——没有什么了不起,也指收获甚微
  散放野猪——特指放任、无人管束的孩子
  勿来意里——没考虑到,不是故意的
  勿上课筒——不上档次,泛指下流,不正派
  倒背簟箩——不积财,喻吃光用光的人
  对派(破)布头(小称,读如停)——东拉西扯,辩个不停
  断荡刮气——言行不注意(不检点),不知轻重(不知廉耻),不分场合
  洞底沙蟹——不常出门,眼界小
  定埭头糊——指把事或物搞得一塌糊涂
  头世人(读如银)马——没见过世面的人
  推扳勿起——事情成与不成关系重大
  踢脚扳倒——匆匆忙忙,办事紧张不顺利
  铁空头造——凭空编瞎
  话眼头活相——形容人灵活机智
  韧皮吊筋(气)——处事不爽快
  五花希散——四分五裂
  詈爹括娘——不但自己出丑,连父母的丑也给出尽
  撩掇勿起——难以扶植之意
  捋头勿到——预先没有想到
  捋下巴势——向对方讲好话,讨好,被动之意
  落弶老鼠——老鼠被夹住后的惊恐状,特指骨碌乱转的眼睛
  夹头夹脑——劈头盖脸
  疙里疙瘩——难弄,不好相处
  刮手刮脚——顿脚拍手,因生气而激动之状
  敲敲笃笃——指桑骂槐
  哭作无奈——哭丧着脸,无助
  空心汤(读如湍)团——空高兴,有名无实之意
  旱天保长——到处传播消息的人
  候分克丝——刚好,不多不少
  火烛郎当——喻办事不稳重,险象环生
  河白烂摊——杂乱一片
  黑铁扑落——比喻光线很暗,看不清东西
  撬起翻倒——挑拨离间
  心撼肉震——心惊肉跳
  心惶勿定——有心事,静不下来
  做勿落手——不忍下手
  直野胡对——乱讲,乱做,无知识
  寿头木柁——傻瓜、呆子
  三勿相信——什么都不相信
  煞清使爽——非常清洁、清白,也指非常清楚
  石刮的硬——像石头一样硬,喻言行硬气
  丫(读如哦)头脚气——不大方,不爽快
  丫牵詈牵——胡拉胡扯,也指不受欢迎的管他人事
  痒辣风毛——毛毛虫的毛,指要伤人,不好共事
  有要呒紧——不上心
  挖脓挖血——想方设法占别人便宜
  挖出道理——找歪理
  窝支疙瘩——纠缠不休,难以对付
  窝乱盘头——很笨的主意
  谚语
  谚语是能表达民俗的简练而又形象的语句,是社会经验或生产知识的总结。可分为生活
  类、气象类、农事类等等。
  生活类 霸王吹呒筒,有力呒处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也指方法不对头,白花力气
  买扁担,寻隙头(读如亭)——寻机挑衅,故意捣蛋
  猫拖咸鲞,多管闲账——多管闲事
  门槛顶格酒甏,擂进擂出——难以预料,不可确定,可能成功,可能失败
  夫妻恰(音同革)到九十九,勿可净肚透——夫妻之间都有各自隐私,喻最亲近的人也不可把话讲尽
  勿怕三只手,独怕塞勿够——不怕小偷,只怕贪官
  打呵欠,害舌头——喻下手动作迅捷,无孔不入
  到乡下杀鸡杀鸭,到城里肩胛一搭——乡下人热情款待城里客,城里人冷淡对待乡下人
  头颈实细,即晓得食饥——喻不干活,只知道吃头
  里捞把虱——喻事情头绪多,无法理清
  多头门户多头风——亲朋好友越多,开支越大
  大人话一句,小人传一世——大人随便说句话,都会影响小孩一生
  拖鼻头(读如亭),话犟话——强词夺理
  脱套换套,等榔杆(晾衣杆)燥——指很爱打扮穿着
  男怕穿朝靴,女怕戴凤冠——男怕脚肿,女怕头肿
  日里话到夜里,菩萨来得庙里——话多,说来说去一个意思
  站(读如呆)之放债,跪(读如巨)之讨债——放债容易讨债难
  眼睛一霎,癞孵鸡娘变鸭——指变化快
  人里勿带铜,走路像瘟虫——身上没有钱,连走路也没有精神
  宁可着好佬撑伞,勿可着污乱把作——宁给有才能的人当下手,也不要给无能的人当头
  宁可带根绳,勿可带个人——指带着个人外出,行动多有不便
  女婿来哉,蛋甏敲碎——女婿到丈母家,得到热情招待
  两爹掼镬碎,侬推我勿管——相互推诿
  溜火青竹棒,搅荡乌鳢鱼——煽风点火,兴风作浪
  假充斯文客,瓜子带壳嚼——想装斯文,行动却粗鲁
  苦竹生苦笋,臭虾搭臭醋——有因必有果,亦有人以群分、物以类聚意
  好笋出得笆(指篱笆)外——有出息的不是儿或孙,而是已嫁的女儿或外甥
  后来和尚吃薄粥——后进的不如先到的得益
  黄胖搡年糕,出力勿讨好——做事出了力,无人说好
  九子廿三孙,倒头一个人——子孙不孝再多也没用
  桥下畅丝(一种鱼)乌堆堆,呒么傢生难开撮——没有工具,水里鱼很多也难以捕获,强调工具的重要性
  千里烧香,勿如孝敬爹娘——烧香拜佛,不如对爹娘孝敬
  穷,穷得铜(钱)里;冷,冷得风里——穷,是因为没有钱,正如冷因为风的缘故
  亲家有茶唆唆响——随声附和,并作很逼真的样子
  亲眷篮对篮,邻舍碗对碗——亲眷邻舍都是礼尚往来的
  戏赌勿论钿,吃饭要蘸盐——赌博钱不当钱,平常生活连下饭的菜都没有
  死尸会走,白鲞会游——形容能说会道,把死人说得会走,鱼干说得会游
  灶跟地下相佬人(老婆),自相自中意——没见过世面,没比较,对自己老婆自己中意;又一种意思是对事与物自己肯定自己着之(穿着)棉襖等痨发(发烧)——思想已有准备,但等有事降临
  子女一百,勿如老倌(丈夫)一只脚——丈夫比子女更重要
  上半夜忖忖人家,下半夜忖忖自家——要换位思考
  上头清煞煞,下头轮勿着——两头捞不到好处
  雉鸡盘头,屁股出得外头——自认为遮瞒得很好,其实内幕早暴露在外头
  若要俏,冻得嘎嘎叫——一味追求漂亮,付出大代价
  除出亲家呒别人——除此,别无他人
  三百日头(读如亭)嬉嬉过,六十日头连夜做——三百天不甚干活,年底加班加点,泛
  指那种先松后急的现象
  燥白鲞过海,蜒蚰螺(蜗牛)进京——不可能的事
  生意做勿着一朝,老婆(读如银)讨勿着一世——讨老婆很重要,影响一生
  桑条自小压,梅子到老酸——教诲务早,到老劣习难改
  水缸盖开之,眼药水瓶盖之——大处疏忽,小处精明
  树木乌堆堆,百鸟飞拢来——事业兴旺发达了,各种人才就会围聚过来
  雨伞骨子里戳出——败事往往出在内部出卖
  己苦己得知,俩爹叉棒槌——自己的苦楚只能自己晓得,父子俩只能给人家做帮工
  前头好相相,后头勿管账——虎头蛇尾,不能善始善终
  欠之小人(读如银)债,一日讨到夜——反复被人催讨
  有铜钿人家放炮仗(读如强),无铜钿人家掼破甏——有钱人家节庆放鞭炮,无钱人家
  节庆买不起鞭炮,只好摔破瓮甏,喻要从实际出发
  乌鸡娘〓(音偷)得白米缸里——喻运气好
  屋里烧缸灶,外头充哥佬——家里穷得连烧饭的灶都没有,在外却假充有钱有势的人
  会动动,会打冻——只要去做,就会有收益
  气象类 正月动雷雷赶雪;二月动雷落雨勿肯歇;三月动雷晒得麦须瘪
  春雾雨,夏雾热,秋雾凉风,冬雾雪
  长春多雨水
  云走东,一股风;云走西,呒药医;云走南,道地好撑船;云走北,道地好晒谷
  冬冷勿算冷,春冷冻煞〓(ang,小牛)
  东风急淋淋,难过五更辰
  日头吹横箫,落雨到明朝
  龟壳湿,雨在即;春霜白,东风刮,雨点着;梅(梅天)里嬉,毒如砒
  夜来三朝雨,暗天十八日
  春霜勿露白,露白要赤脚(春霜必热)
  雷打惊蛰前,四十五日勿见天(久雨)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
  吃之冬红(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雨打梅头,雨水长流
  春霜三朝白,晴到割大麦
  三月西南风,秋雨落勿穷
  春东风,雨祖宗;夏东风,燥松松
  夏雾洋洋,晒煞稻秧
  雨水节节到,河底雪雪燥
  天上鲤鱼斑,明朝晒谷勿用翻
  早西晚东风,晒煞老虾公
  五月南风做大水
  小暑一声雷,倒转重做梅
  六月盖被,有谷无米
  六月半呒处媻(躲藏)
  日头生耳朵,落雨讴姆嬷(太阳有光环,必雨)
  对日鲎(鲎指虹),勿过昼
  蜻蜓成群,雷雨要淋;泥鳅窜跳,雷雨必到
  漏底日头呒好天(有雨)
  夏雨隔田塍,秋雨隔牛背
  雷雨摸熟脚地
  鲎高日头低,晒煞老雄鸡;鲎低日头高,大水上肚腰;鲎低日头高,浸煞老雄猫
  南风转北暴,连夜攀屋倒
  西南风,到夜闷(指夏天)
  六月六,猫狗净场浴
  青梗白梗,晒得河底开绷
  落雨起泡,落到十二月廿三送灶
  重阳呒雨一冬晴,重阳落雨一冬水
  秋旱老北风,赶走雨祖宗
  高秋呒雨廿日晴,高秋有雨日日淋
  三朝雾露赶朝雪
  晴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晴过年(邋遢:天气不好,下雨)
  冬至起九,春到六九头;一九二九,滴水勿走;三九廿七,棒打勿出;四九三十六,屋檐水勿落;五九四十五,雪花满天舞;六九五十四,笆埭抽嫩丝;七九六十三,破衣两头掼;八九七十二,黄狗困阴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农事类春分呒雨勿种田,秋分呒雨勿撑船
  二月清明麦头齐,三月清明麦勿齐
  清明浸秧,勿弄问爹娘
  谷雨种棉花,勿弄问人家
  吃之谷雨饭,天晴落雨要出畈
  小满不满,芒种勿种
  芒种栽秧天赶天,夏至栽秧时赶时
  夏至种芝麻,到老一朵花
  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夏至根头草,好比毒蛇咬(棉花)
  端午晴,稻草括田塍
  立秋吃西瓜,处暑剥苎麻
  处暑根头白,每亩少一石(处暑干旱减产)
  处暑荞麦,白露菜
  白露笑眯眯,秋分稻头齐;寒露不出头,割掉好喂牛(晚稻)
  白露不搁田,打稻讴皇天
  白露两头花,旺要做人家
  有稻无稻,霜降放倒
  霜降种大豆(蚕豆),勿弄问娘舅
  歇后语
  在浒山话中,有一类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由前后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一般是形象的表达,后半部分解释这一形象表述的含义,同时用比喻或双关的手法,表示其实际意义,有时只说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略去,故叫歇后语。
  步步起九进——得寸进尺
  剥萝卜吃——只管眼前
  麻将(麻雀)看见砻糠——空欢喜
  梅天弄堂——湿(吝啬)勿过
  馒头吃到豆沙边——好事到哉
  蚂蟥柯得卤池竹罐里——死哉
  胡萝卜算得蜡烛账里——混账
  老鼠〓进糠箩——空欢喜
  芦花扫帚破畚斗——前扫后漏,喻虽有收入但不积财
  踏着尾巴头会动——反应快
  稻田麻将(雀)——叽叽喳喳
  弹花榔柱—
  倒头大
  桐油畚斗——滴水勿漏
  铜缸铁甏、半斤八两——脚碰脚(差不多)
  驼背向天跌——两头勿着实
  大豆(指蚕豆)开花——黑良心
  豆腐薄刀两面光——两勿得罪
  牛背栋里拔根毛——呒进呒出
  烂田拨捣臼——越拨越深
  砻糠榨油——榨勿出
  叫花子吃死蟹——只只鲜
  江西人补碗——自顾自(模拟补碗时的声音)
  缸头勿盖盖甏头——贪小
  胡瓜敲铜锣——越敲越短
  蜻蜓咬尾巴——自吃自
  小鸡吃黄豆——涨煞死
  强盗手里夺铜锣——比强盗还恶
  朝北沿亭——湿(吝啬)
  周仓翻得河里——呒数账
  桌脚压田鸡——死撑
  扫帚柄里逼清油——逼勿出
  山东人吃麦冬——懂也勿懂
  三个厨师杀割猛(蚱蜢)——小事大做
  三只手节末亭(手指头)柯田螺——笃笃定
  蚕豆(指豌豆)开花——笑盈盈
  石板顶掼乌龟(读如居)——硬碰硬
  腰里缚扁担——横行霸道
  哑子(哑巴)搭聋彭(聋子)——呒商呒量
  哑子抬黄金——话勿出个高兴
  鸭吃黄鳝——呑呑吐吐
  歪嘴巴吃炒麦粉——对半淘成(浪费很多)
  第五节 童谣
  慈溪是四方移民聚集地,童谣数量繁多,内容丰富,都以方言口头传承。同一主题的慈溪童谣,说法不一,句首相似,句末迥然有异,地区痕迹及内容流变明显。慈溪童谣按其功能分,大致可分为游戏类、教诲类、绕口令类等。从内容分类,大致可分动物类、植物类、自然类、生活类等。慈溪童谣一般比较短小,句式多样,富有变化,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易念易记易传,既适合儿童个体表演,也可群体互动。表现手法有拟人、反复、重叠、对答、排叙、比喻、夸张、联想等,其中运用较多的是拟人。本节以内容分类选录较有代表性的部分童谣。
  动物类
  《火萤虫》:火萤虫夜夜来,爷爷买之(了)西瓜来。西瓜实在重,爷爷抱勿动。娘娘拕[〓](拿)之薄刀(菜刀)来,一角一角切得开。孙子囡孙走拢来,吃得味道好煞哉。
  《鸡打咚》:啯啯嗡鸡打咚(公鸡打鸣),一篮馒头一篮粽。嫂嫂吃之肚皮痛,生出唔■[〓](婴儿)九斤重。娘娘抱勿动,爷爷笑得嘴巴闭勿拢。
  《麻雀》:丢丢虫来(咳)飞(左右手食指作相对状),麻将(麻雀)剥剥皮。酱油蘸蘸好东西,阿伯(娘姨或姑妈)吃之再来嬉。
  《田螺》:我做田螺真伤心,吃之我格肉,剩之我格壳,倒得河塘边,掼得屋角落。鸡嘀嘀、鸭嗍嗍,地藏王菩萨看之眼泪和把落(泪流满面)。
  《小虫歌》:我唱一只蟑螂虫,一日到夜媻得(躲在)灶梁筒,侬格勿是广东人,为啥香云纱衫穿过冬?我唱一只蚱蠊(蝉)虫,停得高高树当中,侬格勿是生病人,为啥一日到夜呕(喊)头痛?我唱一只苍蝇虫,飞到西来飞到东,侬格勿是老家人,为啥红缨帽子戴头中?我唱一只大蚊虫,每夜飞进帐子中,侬格勿是唱戏人,为啥嘴巴勿停嗡嗡嗡?
  《老虎拖娘娘》:日里白洋洋,老虎拖娘娘。娘娘告状,告出和尚。和尚念经,念出痴人。痴人笃卦,笃出蛤巴[〓](蛤蟆)。蛤巴耘田,耘出黄鳝。黄鳝打枪,打出麻将。麻将啄谷,啄出阿福。阿福抬轿,抬出阿耀。阿耀一跌扳,拾[〓]了两个臭皮蛋,刚好着(给)我过晏饭(中饭)。
  《燕子窠朝南做》:燕子窠朝南做,今朝迎客(客人)来得多,倒勿如杀只鹅。鹅话哉:头颈白削削,倒勿如杀只鸭。鸭话哉:我生蛋生一千,东家卖铜钿,倒勿如杀黄鳝。黄鳝话哉:大江小河我会钻,倒勿如杀河鳗。鳗话哉:我尾巴甩甩水中流,倒勿如杀只牛。牛话哉:耕田碾谷都是我,倒勿如杀只马。马话哉:东家出门把我骑,倒勿如杀只鸡。鸡话哉:孵鸡生蛋老鸡娘,倒勿如杀只羊。羊话哉:我多吃青草多积肥,倒勿如杀活狲(猴子)。活狲话哉:我屋前屋后都管牢,倒勿如杀只猫。猫话哉:屋里老鼠我别(赶)走,倒勿如杀只狗。狗话哉:吃吃困困顶呒用,倒勿如杀猪猡。猪猡困得呒响动,众口齐声都赞同。(这首童谣,常有群体分角色表演)
  植物类
  《芋艿头》:挖起(起床)天亮头,梳个金光头。炒热冷饭头,吃进肚里头。走到田畈头,掏篮芋艿头。拎得(拿到)河埠头,净好蓬松头。拎得灶间头,煮熟生冷头。吃落肚里头,撒[dza]出粪缸头。挑到田畈头,再壅芋艿头。
  《芥菜开花》:破[〓]凉帽头[de?]戴戴,我种芥菜。芥菜开花,我种南瓜。南瓜埭[ta](蔓延)藤,我种菠薐。菠薐四只角,搁来搁开呒道搁。搁只鸟[〓],鸟会飞。搁只鸡,鸡生蛋。纱头衣管蒸蒸饭,蛤蜊蚬壳[〓]习剁剁蛋,阿大阿二来吃饭,阿三阿四净碗盏。《荷花几时开》:荷花荷花几时开?正月勿开二月开。二月勿开几时开?二月勿开三月开。三月勿开几时开?三月勿开四月开。四月勿开几时开?四月勿开五月开。五月勿开几时开?六月荷花啪猛开(盛开,要配以动作)。
  《大冬瓜》:大冬瓜,大冬瓜,我家有个大冬瓜。东洋人到我家,抢我铜钿抢我粮。又杀鸡,又杀羊,还要抢我格大冬瓜。
  自然类
  《一粒星》:一粒(颗)星,亮晶晶。两粒星,挂油瓶。油瓶油,炒燥豆(蚕豆)。燥豆香,加生姜。生姜辣,柯[〓](抓)水獭。水獭头里一点血。血呢?染之网哉。网呢?柯之鱼哉。鱼呢?煎之吃哉。鱼骨头呢?吁(喂)之猫哉。猫呢?树里爬上哉。树呢?木匠锯[ka]之开哉。木匠呢?潮水吞之开哉。潮水呢?太阳晒干哉。太阳呢?乌云遮牢哉。乌云呢?天里媻(躲、藏)进哉。
  《弯弯戴纤》:弯弯[?ua](月亮)戴(拉)纤,蛳螺摇船,一戴戴到外婆屋面沿。外婆泡格糖霜茶,妗[〓]姆泡格茶叶茶。一种(这种)妗姆要佢[ge](她)啥,杀杀吁(喂)大蛇。大蛇勿吃吁蛤蟆,蛤蟆园里开桃花。桃花姑娘许人家,一许许得好人家。好人家,放炮仗,穷人家,掼破甏。噔!咚!叭!
  《月亮婆婆》:月亮婆婆拜两拜,拜到南山有世界。世界小,杀只鸟。世界大,杀只鹅。鹅肉雪雪白,园(藏)之请迎客(客人)。请请大妗姆,交关(非常)客气勿来吃。请请二妗姆,净拣(十分)识相勿要吃。请请小妗姆,推来推开已(又)勿吃。小婆娘,痨嘈(馋)相,偷偷媻媻(偷偷摸摸)吃得好相相(意为所剩无几)。嘴巴吃得油囊囊,屁股拷得两架生[〓]。
  生活类
  《讨赌钿》:咚咚咚,敲墙门咯(的)啥人啦?三叔啦!三叔弄啥西(干什么)?讨赌钿!赌钿赌钿,再过一百零九年。
  《囡囡啥人抱》:囡囡宝,侬要啥人抱?我要爷爷抱,爷爷地头削花草(锄棉花草)。我要娘娘(祖母)抱,娘娘老年骨头扼勿到(弯不下身体)。我要爹爹抱,爹爹起早耕田忙。我要姆嬷(母亲)抱,姆嬷纺纱织布料。我要姊[〓]姊抱,姊姊绣花缝棉袄。我要哥哥抱,哥哥田头割青草。囡囡听之眯眯笑,自顾自格坐进小轿轿。
  《我要吃豆豆》:姆嬷咳,我要吃豆豆。啥格豆?罗汉豆。啥格箩?三斗箩。啥格三?龙泉山。啥格龙?鞋匠弄。啥格鞋?虎头鞋。啥格虎?绍兴府。啥格绍?猪食槽。啥格猪?白毛猪。啥格白?桕子白。啥格柏?老娘舅。啥格老?谢阁老。啥格谢?正月十六上半夜。啥格上?花眠床。啥格花?葱草花。啥格葱?屋瓦葱。啥格屋?九九八十一间大楼屋。
  《牵磨》:牵咳磨、荡咳磨,磨之麦粉搨麦馃。麦馃搨之啥人吃,麦馃搨之外婆吃。外婆呒得啷(不在),交[〓]之小姨娘。小姨娘花花床头囥起啷(藏着),老鼠一拖拖得河中央。草鱼吃之烂肚肠,鲶鱼吃之叽里咕噜做道场。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