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宗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627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宗教
分类号: B92
页数: 14
页码: 369-382
摘要: 本章介绍了慈溪市宗教发展情况。包括佛教、天主教、基督教。
关键词: 宗教 概况 慈溪市

内容

第一节 佛教
  佛教协会
  慈溪市佛教协会是全市佛教信徒和佛教组织自愿参加的佛教界爱国爱教团体。登记机关为市民政局,业务主管部门为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1990年5月,全市佛教界在浒山召开第一次代表会议。会议通过《慈溪市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五磊讲寺真如任会长,会址在五磊讲寺下院(今石湫净苑)。1994年9月、1998年8月,分别召开第二次、第三次代表大会,真如连任会长。2005年5月,第四次代表会议在浒山召开,出席代表46人。会议修改通过新的章程,选举理事10人,五磊讲寺宗立任会长。2010年6月,市佛教协会第五次代表会议在浒山召开,出席会议代表66人。会议修改通过新的章程,增设常务理事2人,第五届理事会共25人,宗立连任会长。佛教协会每年召开1~2次理事会议,提出市佛教界年度工作任务和阶段工作要求,指导、督促基层寺庵建立完善管理规章,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教育引导基层寺庵和佛教信徒参加社会公益事业。自2003年后,负责全市佛教寺庵会计代理,规范佛教场所财务管理。
  市佛教协会宗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协助政府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佛教界合法权益,弘扬佛教教义,兴办佛教事业,发扬佛教优良传统,加强佛教自身建设,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全市佛教信徒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佛教活动场所
  1988年初,境内有佛教开放场所2处,分别为五磊讲寺、洞山寺,有散居僧尼41人、佛教居士15人。1989年,批准金仙寺为佛教开放场所。1993年后,开放佛教场所增加较快,批准17所佛教场所开放。寺庵建筑不断修复完善,古刹重光,殿宇庄严。2011年,有批准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20处,其中寺庵12处、固定处所8处;有僧241人、尼8人,信众分布于民间。
  佛教活动
  佛教日常活动拜忏。拜忏是一种佛法仪式,又叫“礼忏”,意指礼拜诸佛菩萨,忏悔自己的一切罪业。对不起他人为忏,对己认错为悔,拜忏的作用则是洗刷心中的罪业。千佛忏、大悲忏、三昧水忏、药师忏、净土忏等为佛经中最盛行的忏法仪规。
  佛像开光。寺院是供奉佛像的地方,新塑的佛像或佛像重新修复后,要举行开光仪式。所谓开光是“开眼光”的略称,就是举行宗教仪式使佛像或菩萨像的慧眼具有观察世事的能力。
  僧尼传戒。出家为僧者须受戒。戒,就是戒律,通俗说法是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和修行中必须遵守的规定和对行为的限制。戒律有多种,有五戒、八戒及200多条比丘戒、400多条比丘尼戒等。
  水陆法会。又称“水陆道场”“悲济会”等,水陆法会是为超度亡灵、拔救幽冥、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佛事活动,其内容主要为设斋诵经、礼忏施食,属中国佛教盛行的一种重要佛事。水陆法会被认为具有无边的功德。
  放焰口。焰口是佛教用语,形容饿鬼渴望饮食,但因罪业未消而口吐火焰无法进食。放焰口在中国广为流行,是较为著名的一种佛教仪式,其意义是超度亡灵。此佛事慈溪比较普遍,意在为众饿鬼施食,让亡灵早升西方极乐世界。
  普佛。普佛原为出家僧众修行的佛事,后来寺院也接受在家信众的要求,为在家信众消灾或荐亡而打普佛。普佛一般在大殿举行,全体僧众都参加,请求念普佛的斋主也参加。普佛分为两种,一是为生者举行的消灾普佛,一是为亡人举行的往生普佛。
  佛教重大活动传戒法会。传戒是佛教中重要的佛事活动,也是佛教中最隆重、最庄严的法事。具有一定资格的僧人或佛教徒主持传授戒法的仪式,称“传戒”;要求接受戒法的人并参加传戒仪式,称“受戒”。2010年10月、11月,五磊讲寺举行传戒法会,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新戒参加传戒活动,主持受戒仪式的为辽宁省佛教协会会长照远(天台宗)。
  方丈升座活动。2009年5月10日(农历四月十六日),五磊讲寺举行宗立升座方丈庆典活动,佛教界人士等3000余人参加,庆典活动由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七塔寺方丈可祥主持。宗立为慈溪宗教活动场所重新开放后首位升座方丈。
  寺庵选介
  五磊讲寺(又称“五磊寺”)五磊讲寺 位于观海卫镇鸣鹤。三国赤乌年间(238—251)有梵僧那罗延结庐传经,唐文德间(888),僧令頵建灵山禅寺。而后千余年数易其名,有“五磊普济院”“五磊禅院”“灵山讲寺”等,1985年重新开放时定为“五磊讲寺”,俗称“五磊寺”。按佛教宗派分,先为禅宗道场,后为天台宗道场。寺院时有高僧住持,先后为三国吴那罗延、令頵禅师(唐)、岑继禅师(宋)、智环禅师(宋)、则亨禅师(宋)、守智禅师(明)、福顺禅师(明)、弘觉禅师(清)、达变禅师(清)、拙岩禅师(清)、显庆法师(民国)等。谛闲大师(天台宗第四十三世)曾入住主持讲席。
  五磊讲寺自开山以来,数历劫难,几经兴衰,盛时有殿堂楼寮数百间,规模恢宏。“文化大革命”时,几遭毁灭。1985年批准开放后,陆续修复。1995年进行大规模重建。2007—2010年新建千华阁、灵山讲堂、药师殿、密严堂等。2011年,五磊讲寺寺院总面积16.61万平方米,围墙内建筑面积1.90万平方米,有殿堂楼阁及各类客舍230间,分3条轴线布置:中轴线上有山门、万工池、大雄宝殿、千华阁,东轴线上有钟楼、灵山讲堂、密严堂等,西轴线上有鼓楼、观音殿、三圣殿等。每年春秋佳日,游客如云。
  金仙寺 金仙寺位于观海卫镇鸣鹤。背靠禹王山,面临白洋湖畔。寺初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535—545),名“精进庵”。唐乾元间(758—760),福林智渡禅师卓锡于此,改名“福林”。宋治平二年(1065),因白洋湖又名“金仙湖”,赐额为“金仙禅寺”。明天启年间(1621—1627)、清康熙年间(1662—1722)经过重建和扩建,成为浙东一名刹。清道光十五年(1835)、同治元年(1862)2次毁于火。同治十二年由住僧募资复建。旧有静观楼、望湖楼、鸥飞阁诸名胜,及元云噩,《泰上人舍田碑记》、米芾书《金仙寺碑》等,惜早已湮废。
  民国18年(1929),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法嗣亦幻法师任金仙寺住持。次年,弘一法师云游至此,此后又三度卓锡。卢沟桥事变前,芝峰法师主持讲席,成立白湖讲舍和人海灯社,大兴佛教研究之风。民国29年初,亦幻法师迁宁波延庆寺,金仙寺僧月西继任住持。民国31年,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金仙寺成立;是年9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在该寺举办第一期教导队,训练学员70余人。
  金仙寺原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西方殿、地藏殿等殿宇,东西厢房、法堂、藏经堂均为楼房,还有北灵峰、关房、香积厨等建筑。1954年尚存房屋99间,至1958年,因住僧外迁,改建为学校,仅存法堂藏经楼7间。1989年,慈溪籍旅港同胞姚云龙夫妇捐资重建大雄宝殿,当年11月经宁波市政府批准开放,此后陆续建造天王殿、山门、五观堂等,重修大殿、天王殿、斋堂、寮房等。2011年,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有各种殿堂房舍172间,建筑占地面积0.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佛迹寺 佛迹寺位于龙山镇达蓬山。始建于唐天宝元年(742),清光绪年间(1875—1908)曾重修,因旁有佛迹而得名。原寺院分有上佛迹、中佛迹、下佛迹。历史上,在三北一带,佛迹寺与五磊讲寺、金仙寺齐名,影响较大,香火也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佛迹寺一度关闭,寺院房产大部被毁,寺内僧人遣散。20世纪80年代后,佛迹寺内自发性宗教活动时有举行。2003年,经批准登记开放。2006年,寺院重建,主体院落有山门(天王殿)、大殿、藏经楼依次排列于礼佛区的主体轴线上,左右两翼有东西角楼、祖师殿、伽蓝殿、药师殿、弥陀殿及廊等;观音院单独设于东端。寺院用地面积3.33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0.5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74万平方米。
  胜山寺 胜山寺位于胜山镇境内胜山南侧,原称“胜山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1956年8月,12号台风摧毁大部分建筑结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后又陆续重建、修缮。1992年10月获准保留,后不断拓展建筑,增建殿阁,逐渐具有气势恢弘、布局完整的殿堂结构。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当地百姓连续3天举行以祭拜为主,集商贸、走亲访友和文化活动于一体的节庆活动,成为当地的重大节日。至2011年,寺院设有大雄宝殿、圣母殿(胜山娘娘殿)、观音殿、地藏殿、三圣殿、文昌阁等建筑。寺院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50万平方米。
  海鹤庵 海鹤庵又名“海岳庵”,位于龙山镇东渡村河斗周。相传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清康熙元年(1662)重建,位于灵绪乡西绪区四都二图,清末时遭损坏,民国时期已陈旧不堪。抗日战争时期,海鹤庵曾作为三北敌后根据地的隐藏据点。1956年初,海鹤庵被拆除,僧尼迁居于龙山乡海甸戎家村。20世纪80年代初,居住于海甸戎家村的僧尼将住宅修建为庵堂,复名“海鹤庵”,县政府允其保留。1993年底,经市政府批准为开放活动场所。1994年初,经市宗教部门协调,海鹤庵迁于原址三北镇河斗周村西棋盘(今龙山镇东渡村)。1996—2001年,先后建造大雄宝殿、玉佛殿、天王殿。至2011年,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玉佛殿、藏经楼、厢房、办公用房、香客住房等建筑,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
  第二节 天主教
  天主教爱国会
  慈溪市天主教爱国会是由市天主教神长教友组成的天主教界爱国爱教团体,分别接受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市民政局的业务监管和社会团体法人管理。
  1985年12月,县天主教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浒山召开。会议通过《慈溪天主教爱国会章程》,选举产生第一届委员会,费万庆为主任,会址在新浦天主堂。1989年2月、1993年8月、2001年8月,先后召开第二、第三、第四次代表大会。2006年10月,市天主教第五次代表大会在浒山天主堂召开,出席代表75人,列席代表10人,选举产生天主教爱国会第五届委员会,金仰科为主任。2011年10月,市天主教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代表80人,列席代表10人,选举产生市天主教爱国会第六届委员会,金仰科连任主任。
  市天主教爱国会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提出年度任务和阶段工作,指导帮助基层场所规范管理,协助天主教宁波教区有序改造天主教基层教堂,教育引导天主教信徒关心支持公益慈善事业。
  市天主教爱国会宗旨: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团结全市神长教友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贯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
  天主教活动场所
  1988年初,有批准开放的天主教活动场所18处。1988年后,相继批准开放五洞闸、大云、拔船塘、高王、五塘南、傅西6处天主教堂。教堂屡有重建、新建,经费主要来自天主教宁波教区拨款和教友奉献。至2011年,有批准开放的天主教活动场所24处,有天主教神甫(神父)7人,修女7人,教徒1.20万人。
  天主教活动
  天主教日常活动 圣事。圣事为天主教的主要宗教仪式,是信仰生活的主要内容。根据教义,圣事是基督订立的、圣神圣化人们灵魂的工作,领受者可获得天主的恩宠,因而成义。天主教确认存在着7件圣事,即领洗圣事、坚振圣事、圣体圣事、告解圣事、神品圣事、婚配圣事、终傅圣事。
  弥撒。弥撒是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用面饼和葡萄酒表示耶稣的身体和血来祭祀天主,一般由司铎主持。弥撒中,教徒通过聆听圣道及参加圣祭,亲身参与耶稣基督自我奉献于天主圣父的大礼。
  朝圣。天主教徒朝拜圣地行动,认为可借此祈神福、赎罪。祝圣。天主教的一种宗教仪式,认为由司祭按照特定仪式,诵念规定经文,可使人或物圣化,以奉献上帝,为教会所用。天主教重大活动2006年、2007年、2009年3次承担宁波教区晋铎活动。其中2006年、2009年活动在新浦天主堂举行,2007年活动在浒山天主堂举行。
  天主教堂选介
  浒山天主堂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始,天主教宁波教区派员到东埠头、观城、浒山等地传教。民国元年(1912)在浒山设公共祈祷所。20世纪30年代初,购买双眼井弄北首、巡司弄附近1333平方米土地,新建4间教堂。民国30年,浒山天主堂被日军占领。民国34年,抗日战争结束,宗教生活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被改作他用。1985年10月,经批准恢复宗教活动。1989年10月在教场山脚新建教堂,1990年5月落成,1996年向北延伸扩建2间半教堂,修缮钟楼和唱经楼。2006年3月,按城区改造需要,教堂向东移至原敬教院新建,于2007年12月落成。新堂占地面积3330平方米,主堂长42米、宽20米,建筑面积2343平方米;办公及生活用房8间五层1幢,建筑面积2648平方米。
  新浦天主堂 清宣统三年(1911),天主教传入新浦。民国3年(1914),在信徒叶甫仁家中设立祈祷所,信徒开始聚会。民国7年,在新浦镇余家路村购买3间房屋作为天主教堂。此后,陆续扩建。“文化大革命”期间,教堂改作他用。1985年10月,经批准恢复宗教活动。1986年12月,在水湘村五塘江北面建新堂,1987年1月竣工,主堂7间,长28米,宽13米,楼房4间,总建筑面积664平方米。1997年,教堂在原址重建,主堂长44米、宽22米,分上下两层,建筑面积2664平方米,附属用房1022平方米。
  逍林天主堂 逍林天主教于民国4年(1915)由余姚若瑟堂传入。民国7年,在择乐路桥南拔船坝购买3间房屋设立公所。民国22年,由一法国传教士之母捐款,迁址择乐乡二村建造主堂5间半,神甫楼3间,修女楼5间,综合楼4间,门房、接待室各1间,附属小屋4间。1958年,教堂改作他用,先后用作棉花仓库、区公所、供销社仓库、卫生院。1975年后,教友聚会次数、人数增多。1985年10月,经批准恢复宗教活动。2004年7月,教堂
  照7—2浒山天主堂(2011年)在原址扩建,新堂占地面积3760平方米,建筑面积2066平方米。2010年增建附属用房800平方米。
  第三节 基督教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 基督教协会
  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简称“三自爱国会”)、基督教协会是由全市基督教信徒组成的基督教界爱国爱教团体。二者各自有章程,基督教三自爱国会侧重事务管理,基督教协会侧重业务管理。两个团体领导班子实行合一,简称基督教“两会”,主要负责人视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单独设置。
  1956年12月,县基督教第一次代表会议在浒山召开,选举产生第一届三自爱国会,王纪良当选为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三自爱国会停止工作。1981年,三自爱国会恢复工作。1987年,成立基督教协会,与三自爱国会实行一套班子。是年1月,县基督教三自爱国会第三届暨基督教协会第一届代表会议在浒山召开,陈贻良当选为三自爱国会主席和基督教协会会长。2004年7月,三自爱国会第七届暨基督教协会第五届代表会议在浒山召开,与会代表98人。会议修改通过新的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三自爱国会和基督教协会班子,曹龙见被选为三自爱国会主席,梁正林被选为基督教协会会长。会址在浒山基督教堂。2009年5月,市基督教第八次代表会议召开,与会代表112人。会议修改通过新的章程,选举产生新一届三自爱国会和基督教协会班子,曹龙见连任三自爱国会主席,梁正林连任基督教协会会长。
  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基督教协会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提出年度任务和阶段工作,指导帮助基层场所规范管理。组织开展行政事务管理和教务方面的培训,2004年始举办一年制义工培训,至2011年举办7届;按职权范围负责审核、确认基督教场所民主管理组织人员和基督教教职人员。
  市基督教三自爱国会宗旨: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团结全市基督教信徒,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带领信徒爱国爱教,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增强教内团结,为办好慈溪教会提供服务。
  市基督教协会宗旨:团结全市所有基督教信徒,根据“自治、自养、自传”原则,同心合意办好教会。
  1988年初,有批准开放的基督教堂33处,有基督教徒1.07万人。此后,相继批准开放灵湖基督教堂等11处基督教活动场所,教堂屡有扩建、重建。至2011年,有批准开放的基督教活动场所45处,有认定备案的教职人员108人,其中牧师14人、教师13人、传道员19人、长老62人;全市基督教信徒近6万人。
  基督教活动
  基督教日常活动 礼拜。礼拜是基督教的主要崇拜活动,一般包括祈祷、读经、唱诗、证道、祝福等内容。礼拜多在教堂举行,一般由牧师主礼。
  祈祷。祈祷是指对上帝和耶稣基督的感谢、赞美等,也称“祷告”。祈祷被视为基督徒在心灵上与上帝直接对话、沟通的一种方式。祈祷不受时间、地点或环境限制,信徒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祈祷,向上帝表达思想。祈祷主要有早祷、晚祷、用餐前后的祈祷以及聚会时的祈祷等。
  洗礼。洗礼是基督教的入教仪式。象征着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得到赦免,是其接受圣灵和恩宠的证明。洗礼分为点水礼和浸水礼两种,多数教会行点水礼。
  基督教重大活动 1993—2011年,承办慈溪基督教牧师、教师按立典礼5次,按立牧师9人、教师8人;2006年、2007年,2次组织基督教文化研讨活动。
  基督教堂选介
  浒山基督教堂 浒山基督教堂始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原址设于浒山南门上叶家。民国2年(1913)迁至西门外后陆家租屋。民国5年购买方家住宅庄屋13间并园地1150平方米。民国16年造沿街小屋8间。次年新建教堂,会堂大门朝东,其上钟楼耸立,会堂居中,南、西、北三面环主堂建造附属用房19间。“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停止,教堂改作他用。1984年,经批准,教堂恢复开放。1989年,教堂征用北门外桃园畈1413平方米土地新建教堂,于年底竣工。新堂宽12米,长26米,建筑面积751平方米,可容纳1000人,底楼为办公用房和餐厅,二楼、三楼为聚会处,教堂东侧修建4间三层综合楼。
  观城基督教堂 观城基督教堂位于观海卫镇南门西田央路11号,始建于清咸丰七年(1857),为慈溪境内最早的基督教堂。咸丰五年,英国圣公会派遣女教士至观海卫,在西门城边租房传道。咸丰七年,由信徒筹资在南门田央购地建造平房4间、西式楼房1间,作为礼拜堂,定名“圣约翰堂”。民国22年(1933),教堂扩建成5间2披楼房,建筑面积约250平方米,可容纳600人聚会。圣约翰堂时为圣公会山北牧区所在地。牧区设有鸣鹤圣保罗堂、东埠头圣马可堂、龙头场圣彼得堂、掌起恩泽堂、施公山圣雅各堂。1957年始兼管当时镇海觉渡堂。“文化大革命”期间,圣约翰堂被拆毁,教会活动停止。1984年,经批准,恢复圣约翰堂,教堂重建。2011年,教堂建筑面积869平方米,附属用房554平方米。
  胜山基督教堂 民国20年(1931),信徒邹怀来等在美国籍牧师苏美格资助下在胜山镇大湾村建造教堂。1950年,信徒渐增,后在胜山镇一灶村再建1所教堂。“文化大革命”期间停止活动。1984年,经批准恢复开放,在一灶村原址复建。1998年,迁址胜山镇大湾村,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174平方米。
  第四节 宗教事务管理
  市政府重视宗教工作,落实宗教政策,有计划地恢复开放和新建寺院教堂,政府宗教部门支持宗教组织独立自主办教务并加强管理,历次政协的政治安排中都有宗教人士。至2011年,慈溪宗教界代表人士中产生过政协宁波市常委会常委1人、政协慈溪市常委会常委1人、政协慈溪市委员8人。图7—1 慈溪市宗教活动场所分布图宗教场所管理
  登记 1994年,国务院颁布《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1995年,全市开展宗教活动场所登记发证工作,经正式登记发证的74处,其中佛教活动场所10处、天主教堂24处、基督教堂40处。各宗教活动场所成立寺院、教堂管理委员会或管理小组,制定管理办法和公约。2006年,根据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关于开展全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换发工作的通知》,在全市开展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换证工作,取消保留场所,宗教场所分为寺院教堂和固定处所两类。换证后,共有寺院教堂78处,固定处所10处。2011年新审批成立固定处所1处。
  年检 1996年始,根据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宗教活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对宗教活动场所开展年检工作。1996—2004年,全市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均合格。2005年3月1日,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实施,《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废止,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随之取消。
  规范化管理 2000年前,基督教祈祷点个数多,活动频繁,管理跟不上。2002年5月发出通知,对基督教传统家庭祈祷现象提出管理、活动、规模等要求,规范基督教祈祷点管理。2002年6月和2003年8月分别制定《慈溪市宗教场所基建项目管理办法》《慈溪市宗教场所负责人管理办法(试行)》,减少场所乱搭乱建现象,规范场所负责人管理。2004年3月制定《慈溪市非通常宗教活动审批管理意见》,规范非通常大型宗教活动审批。同年,市佛教协会制定《慈溪市佛教场所财务管理制度》《慈溪市佛教场所会计代理办法》,明确佛教场所资金管理要求,开展佛教场所会计代理试点。是年,在观海卫镇开展宁波市宗教工作属地管理试点。
  2003年始,在全市宗教界开展为期5年的文明宗教活动场所创建活动,至2008年,全部宗教活动场所通过考核验收。2008年开展星级文明宗教场所创建活动,至2011年有三星级文明宗教场所31个、二星级文明宗教场所26个、一星级文明宗教场所22个。
  宗教活动管理
  宗教活动审核 2010年始,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将非通常宗教活动纳入行政许可事项,宗教活动场所要举行非通常宗教活动,须在规定日期内向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提出申请,经审核通过的发放活动许可决定书,准许开展活动。至2011年,受理、审核非通常宗教活动83次。
  取缔非法活动 1988—2011年,依法打击、取缔境内的“呼喊派”“东方闪电”等邪教组织窝点。1996年,全市开展小庵小庙专项治理,共治理小庵小庙128处。1999年,进行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疏导基督教部分私设聚会点,制止、取缔天主教一些地下活动点。
  社会服务活动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关注社会发展,关心民情民生,力所能及地开展社会服务活动。2005年、2006年,宗教界向“少数民族关爱工程”捐助30万余元。佛教界于2007年专程赴景宁县梧桐乡,捐赠30万元用于老年公寓建设;2008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150万余元;2009年与龙泉市竹羊畲族乡结成帮扶对子,捐款15万元。2010年、2011年,宗教界向“少数民族关爱工程”捐款50万余元。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