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分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55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分布
分类号: S15
页数: 4
页码: 203-20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境内有丘陵、平原、滩涂3类地貌区,不同地貌区因成土过程不同,分布的土壤类型也不相同。
关键词: 分布 土壤 慈溪市

内容

境内有丘陵、平原、滩涂3类地貌区,不同地貌区因成土过程不同,分布的土壤类型也不相同。
  海相沉积平原区
  大古塘以北为海相沉积平原区,成土母质为海积物,由长江、钱塘江等输入海洋的泥沙在海水动力的作用下堆积而成,经雨水冲刷及种植耐盐作物逐步脱盐,后经种植水稻、棉花、绿肥,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养分,改善耕性,降低盐分,成为肥沃的农业土壤。区内土壤从海边向内地依次为滨海盐土、潮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潮滩盐土、滨海盐土、灰潮土、潴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5个亚类;滩涂泥、咸泥、涂泥、淡涂泥、粉泥田、淡涂泥田6个土属,夜阴土、黄泥翘等16个土种。
  该区土壤颗粒匀细,土壤中没有砾石(大于2毫米),按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每千克土壤中黏粒(小于0.002毫米)平均含量191.7克,每千克土壤中粉(砂)粒(0.002~0.02毫米)平均含量560.6克,每千克土壤中砂粒(0.02~2.0克)平均含量247.8克,粉砂粒含量较高。从粒级含量变化来看,每千克土壤中粉砂含量由西(577克)到东(520克)逐渐减少,而每千克土壤中黏粒含量由西(156克)到东(280克)逐渐增加,即土壤质地由西到东逐渐变为黏重。以水云浦为界,西部土壤以粉(砂)质壤土为主,东部以粉(砂)质黏土为主,中部以粉(砂)质黏壤土为主。土体内可溶性盐类以氯化钠为主,土壤呈中性至碱性反应。土壤肥力以水稻土最高,潮土次之,滨海盐土最低。长河镇14只土样,耕层土壤平均pH值7.8,每千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机质13.4克、碱解氮66毫克、速效磷30毫克、速效钾71毫克、全盐0.9克。土地利用2000年前以植棉为主,近大古塘部分种植水稻,2000年后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
  湖海相淤积平原区
  大古塘以南的山前平原为湖海相淤积平原区,母质类型复杂,但以湖海相沉积物为主,成土年代距今约900~2500年。区内土壤分布仅水稻土1个土类;潴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和脱潜水稻土3个亚类;老黄筋泥田、黄斑田、小粉田、泥砂田、黄斑青紫泥田、黄斑青粉泥田、青紫泥田、青粉泥田8个土属;11个土种。
  经多年耕作、灌溉、施肥,特别是垦种水稻之后,逐渐形成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及潜育层等不同层次、不同构型的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匀细,按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每千克土壤中黏粒平均含量265克,粉(砂)粒平均含量509克,砂粒平均含量226克。该区土壤黏粒含量相对较高,质地以粉(砂)质黏土和粉(砂)质黏壤土为主,保水保肥性能好,无石灰性反应,耕层土壤pH平均值6.2,每千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机质39.9克、碱解氮177毫克、速效磷28毫克、速效钾98毫克。土地利用2000年前以种植水稻为主,2000年后水果、蔬菜已占近半面积。
  丘陵区
  丘陵区集中分布在市境南部。低山丘陵的岩石,以侏罗系的火山喷出岩为主,主要为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另外还有少量凝灰质砂岩、流纹岩和花岗岩。在风化过程中,岩石中各种矿物质分解,硅和钙、镁、钾、钠等盐基离子淋失,铁铝氧化物相对积聚,高岭石、伊利石等次生矿物不断形成,即称之为“脱硅富铝化”现象。在丘陵陡坡处或平原孤丘,由于土壤侵蚀严重,黏粒含量少,土层薄,多砾石。
  丘陵区有红壤、粗骨土、潮土、水稻土4个土类;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酸性粗骨土、灰潮土、淹育水稻土、潴育水稻土7个亚类;红泥土、黄泥土、红粉泥土、石砂土、洪积泥沙土、洪积泥砂田、黄泥砂田、黄泥田8个土属,15个土种。
  土壤分布因母质类型、海拔高度、自然植被、坡度、人类活动等情况而异,一般随高度变化成水平带状:山顶或陡坡以石砂土为主;平缓的低丘、山脚、山陇为黄泥土、红粉泥土和黄泥砂田;山谷及谷口为洪积泥砂土和洪积泥砂田。
  区内土壤多呈棕黄或黄棕色,多石砾,黏粒含量较高,土壤呈酸性反应,表层土壤pH值5.5~6.0之间。土壤耕层薄,保肥保水性能差。土地利用以生态公益林为主,缓坡地带以杨梅、竹、茶叶等经济林为主,山垅有少量稻田分布。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