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崇寿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548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崇寿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5
页码: 170-174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崇寿镇1988年到2011年的发展情况。包括工业发展、地理位置、生产总值、经济建设等。
关键词: 崇寿镇 城镇发展 慈溪市

内容

镇为新兴集镇,昔以盐、棉为主,今为开发热土。为国家名贵药材麦冬、慈溪大白蚕采样基地。有“红色崇寿”之称,慈溪首个中共支部与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均始于境内。
  崇寿镇地处市境西北部,距市区中心12千米,东部与胜山镇、新浦镇毗邻,南与坎墩街道接壤,西、北与庵东镇相交。浒崇公路纵贯镇境,沈海高速公路斜穿镇东部地区。东、南、西、北分别由四灶浦江、五塘江、陆中湾、七塘江为镇际界江,全境地貌一马平川。2011年,全镇区域面积20平方千米,集镇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千米,耕地面积926.70公顷;户籍人口251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8468人,暂住人口13152人;地区生产总值19.08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0.93亿元、二产增加值14.18亿元、三产增加值3.97亿元;财政总收入2.60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918元;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驻地六塘村。
  1988年时,境内设崇寿、东二2乡,1992年合并2乡新建崇寿镇。2004年,三洋、富北、海南3村成建制委托杭州湾经济开发区代管;2011年,3村划归庵东镇,遂成现制。镇域大部200年前为浅海,六塘筑成后渐成村落。镇属革命老区,有“红色崇寿”之称,慈溪首个党支部、浙东抗日第一战均发生于境内。
  崇寿经济建设
  1990年,实施小集镇建设规划,在六塘亭十字路浇灌水泥路面1千米,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27平方千米。1994年3月开始,先后建成教师集资楼、单体或联体集资房、商品房,并逐渐扩大形成6个小区。2004年3月建成人民公园,面积2公顷,2007年11月建成文化中心,建筑面积5645平方米。2011年9月,建成占地面积4.81公顷、建筑面积2.42万平方米、投资4300万元的镇初级中学。2011年3月,开工建设占地面积3.59公顷、建筑面积2.61万平方米、投资5100万元的镇中心小学。1990—2011年,改建或新建镇政府、医院、学校等各类行政办公用房和公共设施管理用房。至2011年,形成横向以七塘公路、六塘公路等为主,纵向以浒崇公路、文教路等为主的四横四纵双井字形道路交通网络。完成第二次自来水管网改造工程,人均绿化面积20平方米。
  镇域地势平坦,为慈溪高产、优质“双百棉”(亩产200斤)生产基地,有慈溪棉仓之称。耕作制度常年采用棉花—蚕豆(或大小麦、油菜)二熟间套作模式。1988—1995年,常年种植棉花面积666.67公顷,总产800吨左右。随种植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由单一棉花种植逐步向蔬菜瓜果多种种植发展。至2011年,全年播种面积2657.40公顷次,以种植棉花、粮食、蔬菜瓜果、药材为主。
  2011年,全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523.87公顷,流转率59%,转出农户4271户;土地规模经营面积465.1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52%。全镇有农业专业合作社3个,家庭农场或0.67公顷以上大户300个,面积404.73公顷,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个。全镇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2家,农产品购销员在上海等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窗口。
  1988年,全镇有工业企业35家,职工568人,工业总产值3268万元。1992年,工业区以浒崇公路为中心由六塘江南向五塘北延伸,逐步形成集聚区块。2002年,建成镇工业园区,面积153公顷,100余家中小型企业进驻其中。2004年,建成市绿色农产品加工区。2011年,全镇有中小型股份合作企业或民营工业企业250余家,就业人数2.2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年产值超过1亿元企业13家,超过3亿元企业5家,超过10亿元企业1家。形成以化纤、金属带钢、打火机、家用电器、灯具、轻重钢结构、汽摩配件、金属材料等为主体的工业产业体系。2011年,工业总产值89.89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2011年全镇企业获各类专利授权321件,其中国际发明专利1件、国内发明专利5件、实用专利31件、外观专利284件。
  1988年,辖区内有供销社1家、棉花收购站1家、信用社3家。1990年,分别在相公殿、傅家路、六塘亭建成农贸市场3个,总面积1680平方米。2004年,在六塘村建镇农副产品与商业集贸市场,投资800余万元,占地面积1.50公顷,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场内设有摊位400个。2011年,有相公殿、傅家路、六塘3家农贸市场,总面积5000平方米。有商业网点1200个,职工2800人。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02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50万元。2011年,辖区内有慈客隆崇寿店、宁波三江超市、崇寿菜场等6处较大商贸市场,私营个体商户2200户。
  1988年初,境内有浒山至袁家、崇寿至庵东、崇寿至胜山、四灶浦至九塘等公路,等级低。1988年后,公路改建、扩建,等级提高。1997—2011年,投入1.54亿元用于市政道路建设,建成市政道路24条,总长度18.57千米,其中主干道5条,长3.83千米。同时建设以防汛公路、海殿路、同兴公路等13条道路为重点的乡村康庄工程,总里程22.40千米,桥梁7座。
  崇寿文化事业
  1988年,境内有中学2所、小学15所。1992年设镇时有中学2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3582人,幼儿班18班,入园幼儿1126人。设镇后,加大教育投入,加强设施建设,调整学校布局。1998年8月,东二初级中学并入镇初级中学。2001年,通过省教育强镇验收。2011年12月,通过市现代教育装备达标镇和学前教育规范管理达标镇验收,宁波市现代化学校达标100%;4所幼儿园都为省三级,幼儿园教师持证率80%。镇中心小学是宁波市小学生足球定点训练基地,男、女足球队先后25次获省、宁波市冠亚军,2002年代表浙江省赴日本静冈参加世界少年足球赛获冠军。2011年,镇内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3所、幼儿园4所、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1所;全镇共有教师299人,其中中小学教师194人、幼儿教师105人;全镇在校学生(含幼儿)4013人,其中小学生1942人、初中生906人、幼儿1165人。2011年,境内有1家镇卫生院、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村卫生室和六塘公寓医务室、1家民营医院;有专业卫生人员70人,其中执业医师23人、执业助理医师17人、注册护士11人;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95.5%。
  1988年,辖区内有乡文化站、广播站各2个。1992年,东二乡文化站、广播站分别并入镇文化站、广播站,镇文化站有藏书3000余册,有影剧院1座,座位872个;镇广播站共架设广播线路24.62千米,安装喇叭6934只,入户率66.2%。1994年6月,开始安装有线电视,成立镇广播电视站。2007年,建造镇文化中心,建筑面积5645平方米,总投资562万元,内设文化站、广播站、多功能活动室、书刊阅览室(藏书6500册)、培训辅导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器械场地等,免费为群众开放。至2011年,有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站,建各类文体队伍34支,其中村级文体队伍29支、镇级文体队伍5支;建体育健身类队伍15支和书画、摄影、文学、戏曲4个文艺协会;村级文体活动室14处,村落公园6个,镇村共有篮球场14个,其中灯光球场7个,门球场1个,健身路径16条。2011年4月实施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至2011年,全镇共有野外音频音箱286只,有线电视用户7682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3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0%。镇图书馆1个,村图书室11个,藏书2万余册,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
  “崇寿”名称来历
  “崇寿”之名始于1956年,时境内有崇三、福寿2乡,合并称“崇寿乡”。1992年设崇寿镇。宋代慈溪建有信奉摩尼教的崇寿宫,其址在观海卫镇东罗村,与镇名无关。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1985年9月3日,县政府在晏清村竖立纪念碑。碑由碑基、碑座及碑身三部分组成。碑身高1.50米,宽0.80米。碑阳刻隶书: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由中国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手书,碑阴以楷书镌碑文,并设纪念馆1座。
  民国30年(1941)4月,宁绍地区沦陷。5月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分批南渡挺进三北敌后,开辟浙东抗日根据地。6月18日,登陆不久的淞沪游击队五支队第四大队(浙东抗日武装部队番号之一,简称“五支四大”)130余人,在民众支援下,于相公殿晏清村伏击日本侵略军一个小队,毙伤日军16人。25日拂晓,驻庵东日伪军100余人再次向相公殿反扑,又被设伏击溃。首战告捷,时称浙东抗日第一战,揭开开辟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序幕。(说明:崇寿镇1988—2010年数据统计以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崇寿镇为范围。)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