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桥头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545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桥头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5
页码: 157-161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桥头镇1988年到2011年的发展情况。包括工业发展、地理位置、生产总值、经济建设等。
关键词: 桥头镇 城镇发展 慈溪市

内容

桥头镇得栲栳山、上林湖之山水,文化底蕴丰厚,境内上林湖越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千亩菜藕、万亩畈出口创汇蔬菜基地为农业特色。造纸制鞋、化纤毛绒等为工业支柱。
  桥头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中心12千米。东、南邻观海卫镇,西连逍林镇和匡堰镇,北临新浦镇和附海镇。2011年,全镇行政区域面积38.89平方千米,集镇建成区面积3.2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05.80公顷;户籍人口38170人,暂住人口24868人;地区生产总值27.11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2.09亿元、二产增加值18.49亿元、三产增加值6.53亿元;财政总收入2.31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5755元;辖8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镇政府驻地吴山南路599号。
  1988年初,境内设桥头、三管2乡。1992年,2乡合并成桥头镇。镇境南部属翠屏山丘陵,处鸣鹤—上林湖风景区中心区域,上有海拔424米东栲栳山和中型水库上林湖。上林湖周围,有大批古代越窑遗址。上林湖越窑烧制始于东汉,盛于唐、五代,其贡窑烧制秘色瓷闻名全国。各类瓷品除上贡朝廷外,还沿海上陶瓷之路销往国外。1988年上林湖越窑遗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桥头经济建设
  1992年设镇前,境域有桥头、潭河沿等乡村集市而形成的老街,均短而狭。1993年,投资100万元,建造桥头桥(俗称天桥),时为境内唯一横跨329国道桥梁。1995年,建山南路,镇政府办公大楼、桥头初级中学、农贸市场等公共建筑相继在吴山南路中段两侧建成。2000年,桥三路(桥头至三管)改浇混凝土路面,电信、银行等机构入驻,桥三路南段、吴山南路中段成为街市。2004年,拓宽桥三路南端道口和小桥头村道口。2005年,镇政府投资60万元,建造占地5300平方米桥头公园;投资15万元建造200平方米天桥小广场。2006年,中欣铭苑小区建成,为境内第一个住宅小区。2010年,投资50.83万元扩建吴山南路,投资90.29万元,建设新二江北路景观林带。至2011年,建成区内有市政道路12条,总长度24.10千米,有道路绿化带32公顷,公园绿地8.03公顷,照明路灯770盏;村镇主要道路全部硬化,总面积51.76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3.56平方米。
  2000年,桥头镇建立环卫站。后实施垃圾袋装化,消灭露天粪缸,实施道路河道保洁制度。2007年,实施二次“改水”,铺设直径50~160毫米主管道到8个行政村,总长39.80千米,总投资1660万元,受益1.50万户,占全镇总户数的97%。2009年、2010年共投资149.82万元,建设排污管网,共铺设管道7745米,建造污水检测井80座。2011年,全镇公共绿地面积46.90万平方米,人均12.30平方米。
  镇属近山平原区,传统农业按地理环境构成区域性产业结构,南部山区以竹木、水果生产为主,尤以杨梅最为著名;中部地区以水稻为主,1988年水稻种植面积750.93公顷;北部地区以植棉为主,1988年棉花种植面积745.86公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水稻种植向单季稻转化,稻、棉种植面积逐渐缩小,至2011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80公顷,单季晚稻种植面积500公顷。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引导土地依法流转,鼓励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特色农业,基本形成3个特色区域基地:沿山以种植杨梅等水果、发展经济林为主;新二江以南、大塘以北以种植单季稻、菜藕为主;中横线两侧以种植蔬菜、花卉为主。1999年,桥头镇农业服务总公司于五姓村创建菜藕基地。2004年,投资创建万亩畈出口创汇蔬菜基地,桥头涌森等5家蔬菜种植场、基地和公司入驻其中。至2011年,全镇土地依法流转1249.87公顷,规模经营面积1210.87公顷,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77.9%。其中13.33公顷以上种田大户11户。菜藕基地面积52.33公顷,年产菜藕(商品量)1570吨,总产值630万元,有注册商标“五姓”。创汇蔬菜基地种植面积566.67公顷,主要种植小松菜、青刀豆、洋葱、芽甘蓝、西瓜等,年产蔬菜1.60万吨,总产值7500万元,有“咸祥”“繁兴”等注册商标16件。全镇有果园面积680.40公顷(包括平原果园),其中杨梅种植面积560.60公顷,黄花梨种植面积4.47公顷,葡萄种植面积96.67公顷,其他果园面积18.66公顷。有养猪专业户11户、养鸡专业户13户、养鸭专业户7户、养鹅专业户5户。生猪饲养量1.97万头,出栏1.25万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1.04亿元。
  镇内工业基础薄弱,1992年,全镇有镇办企业36家、村办企业67家、个体和联户企业近200家,工业总产值2.42亿元。1992年6月,宁波永利达鞋业有限公司成立,为镇内第一家港商投资企业,生产各类沙滩鞋、运动鞋、布鞋、皮鞋、婴儿鞋等10个系列产品,年生产各类鞋500万双。1998年,宁波沁园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当年研制成功饮水机专用净水器,填补世界空白;2005年研制成功无热胆饮水机,解决饮水机行业二次污染等问题;2006年9月,“沁园”饮水机以行业排名第一成绩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同年“沁园”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建设浙江再生塑料产业基地,规划面积16.67公顷,总投资4亿元,至2011年投入3亿元,完成一期工程,有23家企业入驻。2011年,全镇有工业企业1245家,职工1.81万人,工业总产值56.6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超过5000万元企业18家,超过1亿元企业12家;外商投资企业20家,自营出口外资企业12家,自营出口1.31亿美元。2011年,全镇企业有62个行业,主要有纺织化纤、服装鞋帽、净水器、饮水机、造纸制品、塑料制品、电器机械等大类。累计注册商标284件。
  1988年,境内有桥头供销合作社、三管供销合作社负责日常商品流通服务。1995年,桥头废塑料市场服务中心(简称废塑料市场)于烟墩村创建,经营户采购废塑料运到废塑料市场后,经过分拣、挑选、洗涤、晒干等加工后销售。废塑料加工和销售给当地经营户带来较好经济效益,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至2011年,废塑料市场总占地面积6.67公顷,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有房屋764间,承租经营户764户,年经营交易额20.23亿元,桥头废塑料市场成为区域性废塑料集散中心。镇内农贸市场规模较小,1995年在吴山南路择址新建镇农贸市场,面积4000平方米,有固定营业摊位200个。2003年,易地新建潭河沿农贸市场,面积由300平方米扩大至3500平方米,固定营业摊位由60个增加至200个。相继改造和新建五丰、上林湖等村级农贸市场,方便群众生活。2011年,镇内有金融机构3家,各项存款余额12.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7.37亿元。有三产单位879家、个体工商户1197户。
  镇内河道密布,水运便捷;道路成网,交通方便。半掘浦为市级骨干河道;东横河、新二江、胜山横塘江为一类河道;洋浦江、孙其江、陈家路江等21条为二类河道。公路交通1988年前有329国道横贯镇中,境内长度4.80千米,后横筋线公路桥头段与中横线建成,东西向交通更为便捷。1995年建吴山南路,2000年建新周塘路,2002年建新二江路。至2011年,镇内有三级道路3条,全长9.41千米;四级道路26条,全长38.10千米;四级以下道路53条,全长32.80千米,均为混凝土路面。汽车可通达每个自然村。
  桥头文化事业
  设镇时,境内有初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1252人,教师80人;小学14所,在校学生2506人,教师113人;幼儿园23所,入园幼儿876人。1993年8月,建立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1994年,桥头中学、三管中学合并建成桥头初级中学。小学相继调整。至2011年,镇内有小学4所,班级68个,学生3347人;幼儿园9家,入园幼儿1821人。桥头初级中学有班级24个,学生1108人;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开设丝网花、美容、中式烹饪师等10个专业,培训1万人次。有桥头镇卫生院,有村社区卫生服务站8家,村卫生室16个。
  1988年,有农民读书协会等群众组织,文化活动活跃。1997年,镇农民读书协会有注册会员1.19万人。1999年,举办镇首届全民读书节,2000年,承办宁波市首届农民读书节开幕式。至2011年,共举办各类读书活动227次,其中举办少儿暑期书海遨游读书活动19届,参与少儿4.16万人次;图书馆年借阅超过2.20万人次,累计借阅36万人次,58.28万册次,形成“万名会员万张证、万册图书万人阅”氛围,获得省农村图书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后,相继组建车子灯、筷子舞、腰鼓、扇子舞、太极拳等业余文体团队18支,449人。2007年,镇举办首届全民运动会。2009年8月,镇组队参加省第六届国际传统武术比赛暨传统武术锦标赛,获金牌5块、银牌5块、铜牌6块。“上林湖的传说”被列入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桥头踏高跷”“民间画(农民画)”被列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桥头”名称来历
  镇以桥而名。桥本名“里仁桥”,跨街河,处街中心区域,原系双板石桥,别名“小桥头”。1982年改建为混凝土桥。1950年设桥头乡。1992年设桥头镇。
  农民读书协会
  1983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开始发展“一优两高”(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但不少农民不懂得草莓、葡萄等如何种植,一些新农药如何使用。为改变农民文化知识贫乏状况,三管乡文化站组建省内第一个农民读书协会,农民一年只要交1元钱会费,就可以在协会中借书。通过讲座与借阅书籍,有会员夺得棉花高产,有会员农民画作品获全国大奖,被评为宁波市十大农民艺术家、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有会员在儿歌与民间文学创作中出成绩,出版作品..桥头镇农民读书协会丰硕成果引起中央媒体关注,1996年2月27日《人民日报》以“桥头有个农民读书会”为题作报道,同年6月2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对桥头镇农民读书协会吸引6000余农民读书进行报道。199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以“慈溪桥头全民读书渐成时尚”为题再次对农民读书协会进行报道。会员阅读图片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经济常识》课本。2009年3月,农民读书协会创建农家书屋8家和9个家庭学习点。至2011年,协会成员中有14户家庭获得省级文化示范户称号。2011年1月,以岑孟儿家庭为专访典型户的市社区教育专题片《四级体系全民学习》在中国教育台播放。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