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观海卫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54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观海卫镇
分类号: F291
页数: 6
页码: 135-1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观海卫镇1988年到2011年的发展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经济建设、文化事业等几方面。
关键词: 观海卫镇 城镇发展 慈溪市

内容

镇以卫名,原为海防重镇,现为家电新乡、休闲名胜之区。2001年9月合并鸣鹤、师桥、观城3镇而成,为市内面积最大的镇。古镇风貌,卫所历史,商贸传承,人文璀璨,处鸣鹤—上林湖风景名胜区核心。2010年被列为宁波市卫星城市培育试点镇,开始由镇向城跨越。
  观海卫镇位于市境东部,距宁波市区53千米,离市区中心14千米。东交掌起镇,南接余姚市,西邻桥头镇,北与附海镇相连。2011年,全镇行政区域总面积149.5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6161.13公顷,山林面积2666公顷,集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23358人,暂住人口43032人,为全市人口稠密城镇之一;地区生产总值77.86亿元,其中一产增加值6.94亿元、二产增加值46.20亿元、三产增加值24.72亿元;财政总收入7.6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061元;辖40个行政村、2个社区、8个居民委员会;镇政府驻地振观路6号。
  1988年初,境内设观城、鸣鹤、师桥3镇与宓家埭、五洞闸、淹浦、五里、福山、东山头等乡。1992年,宓家乡并入鸣鹤镇,五洞闸、淹浦2乡并入师桥镇,五里、福山、东山头3乡并入观城镇。2001年9月,3镇合并,新建观海卫镇,为当时市内面积最大的镇。2006年,划古窑浦村入掌起镇,遂成现境。镇境南部群山耸翠,以五磊山最为著名,杜湖、白洋湖居山谷之区,下为冲积平原。平原大部成陆于千年以内,有“秦则海也,汉则涂也,唐则灶也”①之说。境域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沿山一带已有先民聚居。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印度高僧那罗延结庐五磊,五磊寺为浙东古刹之一。乡之设至迟可溯于唐代,唐元和年间(806—820),虞九皋字鸣鹤,第进士而殁于京,乡人哀之,因名其乡为鸣鹤。宋咸平年间(998—1003)置鸣鹤盐场。南宋时,沈氏迁居境内,开私塾,捐资建桥,遂有沈师桥之名。明初建卫城,观海卫为浙江沿海6个防倭重地之一。戚继光曾遣先锋营驻防,曾调福建福宁卫军士戍守,至今民间还留传福建地方话“燕话”。
  观海卫经济建设
  境内旧有3个集镇,以观海卫城为最大,1990年建成区面积由原来1.76平方千米拓展到4.10平方千米。1990年后,城区发展迅速,新建市第二人民医院,移建观城中学,329国道改道完成,原国道穿城段成为城内街道观海卫路,城区发展迅速。以鸣鹤形成最早,而师桥为观城区公所驻地,1988年后集镇不断扩大。其中师桥于1989年建自来水厂,铺设水管,主要道路浇制水泥路面,并拆房、填河,贯通新旧街道,建成综合型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1999年建造师桥公园,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
  2001年后,城镇建设进入新阶段。2002年,投资1200万元建造卫山公园,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投资600万元建造鸣鹤公园,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2001—2007年,投入2.60亿元用于57条市政道路建设,总长度85千米,其中主干道28条,长度38千米。建设桥梁119座。较大规模的住宅小区卫山景苑、海卫家园、卫南家园、卫里家园、南市苑相继建成。2009年制订《观海卫片区发展规划》,划分行政、商贸、金融、物流、文教、医疗、居住7个城市功能区块。2010年被列为宁波市卫星城市培育试点镇,是年投资6亿元、占地面积6.80公顷、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尚南华庭建成。至2011年,有汽车站5个、供水站4个、垃圾处理站8个、公共厕所725座、镇级公园5个,公共绿地面积170.80公顷,覆盖率20%,人均绿化面积22.84平方米。
  镇境为市重要产棉区之一。1992年后,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棉田面积减少,同时水稻、果疏种植面积增加。鸣鹤种植杨梅627.40公顷,年产杨梅6488吨;种植雷竹100公顷,年收入300余万元。观城种植黄花梨533.33公顷。1996年,观城种植西瓜666.67公顷,团前方村38.67公顷草莓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2001年后,兴建优质果蔬基地,翁家浦四塘至新泽七塘建153.33公顷蜜梨基地,洞桥、五洞闸166.67公顷大棚葡萄基地,产品注册“观海卫”商标,获宁波市优质农产品金奖。2009年,投资230万元改造福山标准化渔场;东山头、淹浦和五洞闸3个渔场进行标准化改造。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9个、标准生态型畜牧小区4个、畜禽养殖示范场2个,基本形成粮食、果蔬、水产、畜禽4大主导产业。至2011年,全镇农业作物播种面积1.05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4988.73公顷,总产量17672吨,油料作物1257.20公顷,总产量2743吨。畜牧业以生猪、家禽养殖为主,生猪饲养量7.70万头,年末存栏3.10万头。海涂养殖470余公顷,盛产泥螺、蛤类、沙蚕等,所产沙蚕、鳗苗运销日本,梅蛤畅销沪甬一带,为江浙名肴之一。淡水鱼塘养殖366.67公顷,养殖种类有南美白对虾、银鲫、花鲢、鲤鱼、黄颡鱼、草鱼、太湖白条等。
  1988年初,镇内有慈溪第一棉纺厂、东方啤酒厂、慈溪电扇厂、慈溪砖瓦厂等企业。1989年,建立市福利厂,生产自行车配件。至1992年,有镇办企业118家、村办企业226家、个体企业640家,工业总产值5.30亿元。1993年企业改制后,一些企业开发新产品拓展国外市场。1994年,慈溪宏一电子有限公司成立,1997年开始自营进出口,产品全部外销。同年,鸣鹤石棉厂转型为鸣石汽车配件厂,集纺纱、织布、制片、冲扩孔为一体,产品销往10多个欧美国家及地区,至2000年,年产量1200万片,占全国同行总产值1/3。1995年,市公牛电器有限公司创立,是国内高档开关插座、转换器专业供应商,观海卫逐渐成为亚洲最大欧式电源连接器生产基地。1998年、1999年,成立工业园东区、西区,占地面积分别为287.67公顷、300.87公顷。
  2001年后,工业发展迅速,形成低压插座、家用电器、电子元件、五金工具、塑料制品、打火机等为主体的工业门类。2009年,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东桥头村标准厂房,集聚村级企业19家;2010年,建成总占地9.80公顷村级标准厂房项目6个。至2011年,有乡镇企业6151家,其中工业企业3521家,营业收入总额234.04亿元,乡镇企业实交税金总额5.65亿元;其中产值超过5000万元企业50家,超过1亿元企业27家,外商投资企业5家,自营出口企业129家,自营出口值6.98亿美元;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省级著名商标6件、省级名牌产品7种、宁波市级知名商标10件、宁波市级名牌产品14种。观海卫镇以家电新乡而知名。
  1988年,境内有观城商场、百货商店、购物中心等较大商场,并开辟东门商业区、水产品批发市场、塑料市场、小商品市场和农贸市场。时观城供销社的百货、烟糖批发社为市东部最大批发站,年营业额1000万元;并拥有观城副食品商场、观城商场、批发大楼及贸易货栈等超过1万平方米营业场地,营业额7874万元。之后,镇内供销合作、二商公司、棉花收购站等集体企业先后转制,商业个体经营发展迅速,同时,慈客隆、三江等大型超市进驻。2001年成立观海卫镇后,全镇主要街道集中在观城片内,形成商业经营特色街区,观海卫路以家电、数码产品等为主,南大街与桃园路以服装、工艺品等为主,环城北路以文化消费为主,广义路和南央路以美食为主。2010年,全国首家落户乡镇的肯德基汽车穿梭餐厅营业。2011年,有银行、信用社网点35个,星级宾馆7家,广告、中介机构11家,物业服务机构8家,物流货运服务机构9家。
  镇域历史上处镇海与余姚2县之间,为三北地区重要交通节点,329国道横贯全镇,1995年拓宽后与附海公路、沿山公路和外环线相交。2002年,中横线贯穿镇域北部。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沈海高速)工程竣工,设观城互通立交道口,对外交通更加便捷。2010年三海线师桥段建成,连接329国道、中横线与沈海高速。境内江河、湖泊众多,除杜湖、白洋湖外,有小水库16座,其中总库容5000立方米以上12座;有高背浦、徐家浦、竺山江、三塘横江、七塘横河等市级骨干河道5条,另有市级一类河道6条。2003年开始整治骨干河道,至2011年,共投入资金3.46亿元。
  观海卫文化事业
  1988年时,境内有浙江省慈溪锦堂师范学校,为市内唯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有观城中学、锦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等市级学校。1991年,镇成为省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实验区。1992年,姚云龙捐资在鸣鹤兴建云龙中学,增建高中部。同年锦堂师范学校搬迁至浒山,原址成立锦堂中等职业学校。1999年,市第二实验小学搬迁至大通路。2004年,撤并东山头小学、泽山小学、半塘小学、山前小学、卫山小学、蒋家小学,投资2400万元,新建占地4.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4万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至2011年,全镇有中等职业学校1所、普通高中2所、初级中学5所,教师594人,在校中学生10720人;小学8所,教师375人,在校小学生9037人;幼儿园29所,教职工419人,入园儿童4809人;另有民工子女学校2所。1995年,建市第二人民医院。2004年,投资2200万元建成观海卫镇医院新大院。2011年,有市级医疗机构1家、镇级卫生机构5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2家,有卫生技术人员510人,其中执业医师153人,设222张床位。
  境内素为三北文化重地。五磊讲寺、金仙寺为市知名寺院。卫所孕育海防文化,居民多有习武传统,72式左手棍(又名“如意棍”)和128式金锁拳流传至今。1991年,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2001年,建成镇文化站,建筑总面积1200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1万册。2007年,成立镇文联,下有文学、戏曲、民间艺术、书画、摄影和盆景艺术6个协会。同年成立市体育总会观海卫分会,下辖太极拳、木兰拳、象棋、乒乓、金锁拷子、左手棍6个协会,武术爱好者1000余人。2008年,镇机关干部郑国军在国编24式简化套路基础上自创一套攻防意识突出的太极拳,被省武术协会命名为观海卫太极拳并立项推广,郑国军在第三届华夏武术状元国际争霸赛获得4枚金牌、1条武状元金腰带。2010年《杜湖》文学季刊复刊。至2011年,全镇有文化艺术团体6个、影剧院2个、文化站1个、村文化宫4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个、图书馆42个,藏书10.56万册。越窑青瓷制作工艺、承古轩古乐、调灯、高抬阁、红铜炉、烙画等被列入宁波、慈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处鸣鹤—上林湖风景区中心区域,鸣鹤为省历史文化保护区;五磊山风景区为国家AAA级风景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宓、大昌;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锦堂学校旧址、杜湖白洋湖越窑窑址、鸣鹤新五房3处;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石公馆、市革命烈士陵园、虞世南故里、吴锦堂墓、袁韶墓、卫山烽火台、吴锦堂故居、它山古迹、五磊寺及那罗延尊者塔、金仙寺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旧址、毛泽东批示纪念碑等17处;有市级文物保护点普惠寺、资西寺、运河桥、陡塘桥、沈永丰老店、沙滩桥、天妃宫、沈师桥、唐荔桥、永凝桥和毛契农中将墓等19处。
  “观海卫”名称来历
  镇名源于卫名。“卫名观海,海之大观在卫也。昔始皇东巡,刻石会稽,留师勾鄮,观海于其地,因名焉。”①卫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为浙东沿海军事重镇。后演变为集镇,民国21年(1932)设观城镇,之后,行政区划多以观城为名。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定名观海卫镇。
  侨乡
  镇内历史上多外出谋生之人,据传明代已有不少人漂洋过海在海外定居。2011年,全镇有海外侨胞、港澳同胞77户287人,分布于14个国家与地区,镇有侨眷112户、346人;有姜成生、沈文棋、姚云龙、孙秉仁、冯春兰、俞百禄等工商界知名人士和辛郁、李皎迪、方黎平、方黎江、徐百强、张科峰、王立平、胡刚、方建杰、杨惠毅、唐仁杰等文化科技界知名人士。居人重宗族乡谊,一人发迹,必互相提携,并回报桑梓。吴锦堂经商成功后,建学校,疏浚杜、白二湖,赈灾济难,世所称道。20世纪80年代后,有蒋卓甫、蒋仲甫、沈文棋、姚云龙等捐建学校,至2011年,镇接受三胞捐赠累计金额2014.92万元,其中姚云龙夫妇捐赠1425.02万元。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