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建置 境域 区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523
颗粒名称: 第一编 建置 境域 区划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32
页码: 71-102
摘要: 本编记述了慈溪市历史悠久,春秋时属越,秦代设县,古称“句章”,至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始称慈溪,县治设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据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测定,远在公元前约5000年前之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活动。1988年10月,撤销慈溪县,改设慈溪市(县级),仍隶属宁波市。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发展 慈溪市

内容

慈溪处浙东沿海、杭州湾南岸,东、东南接宁波市镇海区、江北区,西、西南连余姚市。东南距宁波60千米;西至省会杭州145千米;北与上海隔海相望,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后,至上海市中心陆路距离缩短近一半,距上海浦东机场168千米。
  慈溪历史悠久,6500年前境内已有先民活动,童家岙遗址属早期河姆渡文化。春秋时属越,秦分属句章、余姚2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设慈溪县,属明州,县治设于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因治南有溪,东汉时有孝子董黯故事而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此后,历代均设慈溪县。1988年10月,撤销慈溪县,改设慈溪市(县级),仍隶属宁波市。
  慈溪县境域,唐代无完整资料,置县时北境仅至翠屏山。自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县境基本未变:县域呈凸字形,大致以翠屏山为界分山南、山北2片,山北部分临杭州湾,涨涂成地,境域不断向北扩展。1954年10月,县境大幅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划为慈溪县,并移治于浒山镇。1956年,划入庵东盐区。1979年,为理顺水系,析出泗门区,划入龙南区,形成现境。
  县辖行政区划,唐设乡、里、保、邻,设21乡。宋废保、邻,仍设乡、里,设5乡,鸣鹤乡为其一。元改乡、里为都、社,设30都,慈北部分原鸣鹤乡属二十六都至三十都。明复宋时5乡之称,沿用元时30都,都下称“图”。清沿明制,光绪间(1875—1908)设5乡30都161图,慈北部分设1乡5都26图。民国时,行政区划变化较大,民国18年(1929)成立区公所,次年改村里制,旋改乡镇制,后又实行保甲制,且行政区划屡有析并。其中民国31年,全县除城区外设4区42乡镇547保5950甲,而慈北部分设观城区,区下设2镇11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县境调整带来行政区划调整外,县辖行政区划也屡有调整。1958年废区设人民公社,公社下设大队,实行政社合一,全县设7人民公社、103大队。1959年,大队改称“管理区”,下设生产队。1961年废大公社,复置区;管理区作部分调整,改称“人民公社”;生产队改称“生产大队”。1962年,全县设9区、1县直属镇,下设74公社。1969年废区设地区,全县设4地区。1971年撤销地区,恢复设区。1983年,政、社分设,公社改称“乡”,大队改称“村”。随城镇化发展,部分乡改为镇,且居民区增加。1987年,全县设8区、1县属镇、14区属镇、50乡,下设798行政村、58居民区。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1997年,全市行政区划以镇划分,不再有乡建制。2001年,始设街道办事处和社区。2011年,全市辖15个镇、5个街道,下设297个行政村、50个社区、27个居民区。市政府驻地在白沙路街道。
  第一章 建置 境域
  第一节 建置沿革
  慈溪县
  慈溪,春秋时属越。东周元王四年(前472),越王勾践建句章城(其址在今宁波市江北区之赭山王家坝附近),为句章地。越亡后属楚。秦行郡县,分属句章、余姚2县,皆隶会稽郡,历两汉、三国、两晋、南朝不变。隋开皇九年(589),并余姚、鄞、鄮3县入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罢郡置州,改会稽郡为越州,置总管府,同时废句章县,析置鄞州、姚州。武德七年废姚州为余姚县,次年废鄞州为鄮县,现境分属鄮、余姚2县,皆隶越州。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于越州鄮县别置明州,并析鄮县置慈溪县,隶明州,是为慈溪设县之始。县治设在慈湖南(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县名来历,与东汉孝子董黯故事有关,延祐《四明志》有载:“黯母尝寝疾,喜饮大隐溪水,不以时得,于是筑室溪傍,以便日汲,厥疾用瘳。溪在今县南一舍,故以慈名溪,又以溪名县。”①天宝元年(742),改明州为余姚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明州,慈溪县历为所属。五代梁开平三年(909),吴越据有明州,并升明州为望海军,置节度使,改鄮县为鄞县,析原鄮县东境立望海县(次年改定海县,清初改为镇海县)。时现境大古塘以北仍为滩涂浅海,大古塘以南沿山一带则分属慈溪、余姚、望海3县。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归宋,设县如旧。庆元元年(1195),升明州为庆元府,慈溪属之。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庆元府为庆元路。元末,庆元路为方国珍所据。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降方国珍,改庆元路为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1381),避“明”国号,改明州府为宁波府。永乐十六年(1418),慈溪失县印,恐为歹徒所得,请于朝,诏更铸,改“溪”从“谷”,遂改“慈溪”为“慈谿”,仍属宁波府。清沿之。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李世贤部攻占宁波,一度改宁波府为宁波署。民国元年(1912)废府,慈溪直属浙江省军政府。民国3年设会稽道,慈溪属之。民国16年废道,慈溪直属浙江省政府。民国21年,浙江省设行政督察区,慈溪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后,又历属第六、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5月24日,慈溪县治孝中镇(1950年分孝东、孝西2镇,1951年合并2镇称“慈城镇”,即今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解放。6月5日,浙江省第二区专员公署在宁波成立,10月改称“宁波专员公署”,慈溪属之。
  1954年,县境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划为慈溪县,并移治于浒山镇,仍属宁波专区。1956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实施,复“慈谿”为“慈溪”①。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慈溪县属宁波地区。1983年,撤宁波地区,其所辖归宁波市,实行市管县体制,慈溪县属宁波市。1988年10月13日,撤销慈溪县建制。
  慈溪市
  1988年10月13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发文同意撤销慈溪县建制,设立慈溪市(县级),仍属宁波市。11月8日,召开撤县设市电视广播大会,宣告慈溪市成立。12月8日,举行撤县设市庆祝大会。
  第二节 境域
  慈溪县境域
  1954年9月前慈溪县境域 唐代,无完整资料。北部境域旧志有所提及,置县时,北境仅至翠屏山,山之北鸣鹤乡还属余姚县。据21世纪新出土墓志铭,上林乡、梅川乡在唐代中晚期曾属慈溪县,五代初复归余姚县。典籍中鸣鹤乡为慈溪境域的最早记载见于北宋《元丰九域志》。
  自宋至解放初,历千余年基本未变。清雍正《慈溪县志》的疆界记述如下:东西相距广100里,南北相距长90里。东至镇海县界60里,以梅林泾及双桥鸬鹚港为界;西至余姚县界80里,以桐下湖从浦至大江为界;南至鄞县界30里,以钟乳山及潘屿岭孤儿岗为界;北至海盐县界60里,以大海中桑屿并黄牛山为界;东南至鄞县界15里,以西渡江心为界;东北至镇海县界60里,以雁门岭为界;西南至余姚县界100里,以杨溪村及高岩并石门山为界;西北至余姚县界80里,以上林乡为界。
  1951年6月,庄桥区骆驼桥镇划归镇海县。1953年5月,划入镇海县东湖乡部分地区(处东埠头东部),时慈溪、镇海2县界线位于东埠头以东,即以通天岭脚经通天庵至孝埠头,再沿溪至洞桥一线为界。
  1954年10月后慈溪县境域1954年10月,为建设集中产棉县,县境大幅调整,将以植棉为主的余姚、慈溪、镇海3县北部划为慈溪县,并移治于浒山镇,形成姚北、慈北、镇北连在一起的慈溪县,俗称慈溪为“三北”。由余姚县划入的姚北部分有逍林区15乡(镇)、浒山区16乡(镇)、周朝区16乡(镇)、周巷区6乡(镇)、泗门区8乡(镇)、临山区4乡(镇),共65乡(镇)。由镇海县划入的镇北部分有龙山区10乡(镇)。原慈溪仅留观城、鸣鹤2区20乡(镇)。慈城镇与陆埠、丈亭、云山、城关4区及庄桥区费市、洋墅2乡,共42乡(镇)划归余姚县。庄桥区长石、长骆、河头、西顾、田湖5乡划归镇海县,庄桥区的庄桥镇和姜颜、灵阳2乡划入机场特区。时境域东至澥浦岭与镇海县相邻;南境,观城以东基本以翠屏山山脊线为界与镇海县、余姚县接壤,观城以西大致以杭甬公路为界与余姚县接壤;西至横塘与上虞县接壤;北境临杭州湾。
  1955年,余姚县乌山乡虞家、金山庵2个自然村划归慈溪县浒山镇;慈溪县新界乡塘北、东头庵跟2个自然村划归余姚县历山乡。
  1956年6月,特区庵东盐区(区域解放前属余姚县,解放后设余姚县庵东区人民政府。1950年4月划建为丁级县盐特区。1953年7月改为区级特区,归余姚县管辖。1954年10月,复置盐特区,由宁波专区直属,丁级县建制)划入。
  1958年,余姚县横河乡东山、金山、剑山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明德乡部分辖村划入慈溪县。
  1979年,为理顺水系,县境有较大幅度调整,析出泗门区(辖泗门镇、塘后、横塘、兰海、临海、湖北、夹塘、万圣、镇海、朗海、曹娥11个人民公社)归余姚县,划入余姚县龙南区(辖横河、龙南、石堰、彭桥、彭东、樟树、桥头、民主8个人民公社)。时慈溪县境域表述如下:
  慈溪县位于宁绍平原北部,陆地部分介于北纬30°02′~24′°~°30°和东经12102′12142之间。东南与宁波市区毗邻,西面、南面与余姚县接壤,北面呈弧形突出于杭州湾。东西长54千米,南北最宽处29千米,陆域总面积1154平方千米(统计数据),占宁波市面积的12.3%,占全省面积的1.1%。以县政府驻地为中心,南至龙南乡童家岙村7.80千米,西至周巷镇安仁桥村14.30千米,西南至石堰乡陈山村11.80千米,西北至西三乡泥墩潭村20.28千米,均界余姚市;东南至雁门乡大岙村39千米,界宁波市镇海区;北面与东面均临杭州湾,海岸线总长77.56千米(1986年图版量标数),其外为三北浅滩;北面以杭州湾中心线分别与海盐县及平湖县交界,东北至灰鳖洋与岱山县交界。
  此后境域无调整。
  慈溪市境域
  慈溪撤县设市(县级)后,境域无调整。因海岸线北移与历年围涂,陆域面积持续扩大。2007年,市境陆域总面积(统计数据)增加历年围涂成陆面积,为1361平方千米,至2011年未作调整。2011年,以市政府驻地为中心,多方位定界情况如下表。
  陆域勘界
  1996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开展勘定省、县级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是年12月始,分段勘定与毗邻的余姚市、宁波市江北区、宁波市镇海区3条县级行政区域界线。1997年、1998年先后与镇海区、江北区、余姚市政府形成联合勘定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2000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
  陆域界线 慈溪与毗邻县市(区)勘定的行政区域陆域界线长120.37千米,其中与余姚市行政区域陆域界线长93.05千米,与江北区行政区域陆域界线长9.32千米,与镇海区行政区域陆域界线长18千米。全线共埋设9个界桩,其中2个为三交点界桩,即位于江北区慈城镇金沙村、镇海区骆驼镇秦山村(今九龙湖镇汶溪村)、慈溪市范市镇河头村(今龙山镇方家河头村)交界处的江北、镇海、慈溪边界线交会点和位于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慈溪市掌起镇关头村(今长溪村)交界处的江北、余姚、慈溪边界线交会点。
  慈溪市与余姚市行政区域界线(简称“余慈线”)。慈溪市西北、西、西南、南与余姚市相连。边界线从2市交界的泗门水库东北角的东堤岸东堤脚最北端与海岸线交接处(余慈线起点)起,由北向南,再由西向东,到余姚、慈溪、江北三交点止。埋设6个界桩(其中1个为三交点界桩):余慈线1号界桩,编号为028182001,坐标X=3351743.296、Y=40604976.979,位于余姚市小曹娥镇海塘指挥部与慈溪市杭州湾镇涂汛潭村(今庵东镇西三村)交界处海堤上;余慈线2号界桩,编号为028182002,坐标X=3340057.439、Y=40617100.470,位于余姚市低塘镇洋山村(今低塘街道洋山村)与慈溪市浒山镇眉山村(今浒山街道眉山社区)交界处329国道南边;余慈线3号界桩,编号为028182003,坐标X=3332775.475、Y=40613603.161,位于余姚市余姚镇笆里村(今凤山街道五星村)与慈溪市横河镇乌玉桥村交界处浒溪公路北边;余慈线4号界桩,编号为028182004,坐标X=3351743.296、Y=40604976.979,位于余姚市余姚镇梁湖头村(今凤山街道穴湖村)与慈溪市横河镇童岙村交界处山谷中大车路东边;余慈线5号界桩,编号为028182005,坐标X=3328748.494、Y=40621848.687,位于余姚市丈亭镇俞家岙村(今丈亭镇梅溪村)与慈溪市横河镇大山村交界处碎石公路东边;三交点界桩,编号为3302058182S,坐标X=3325866.829、Y=40636589.156,位于江北区慈城镇南联村、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慈溪市掌起镇关头村(今长溪村)3市(区)交界处大坟山岙里。余慈线1号界桩至2号界桩,走向以向南略偏东为主,长39850米;2号界桩至3号界桩,走向以向西南为主,长15330米;3号界桩至4号界桩,走向以向南转东南为主,长6200米;4号界桩至5号界桩,走向以向东偏东南为主,长10680米;5号界桩至三交点界桩,走向以向东偏东南为主,长20990米。余慈线界线总长93050米,涉及余姚市的小曹娥、朗霞、低塘、余姚(今凤山街道)、丈亭、三七市6镇与慈溪市的杭州湾(今属庵东镇)、周巷、天元、宗汉、浒山、横河、匡堰、鸣鹤(今属观海卫镇)、掌起9镇。
  慈溪市与江北区行政区域界线。慈溪市东部南与宁波市江北区相接。边界线从江北、余姚、慈溪三交点起,由西向东,至江北、镇海、慈溪三交点止。埋设2个界桩,均为三交点界桩。慈溪与江北边界线全长9320米,涉及江北区慈城镇与慈溪市掌起、范市(今属龙山镇)2镇。
  慈溪市与镇海区行政区域界线(简称“镇慈线”)。慈溪市东南、东与宁波市镇海区接壤。边界线从位于江北区慈城镇金沙村、镇海区骆驼镇秦山村(今九龙湖镇汶溪村)、慈溪市范市镇河头村(今龙山镇方家河头村)交界的山顶处起,先由西向东,后转东北,至镇海、慈溪线东止点(海边)止。共设计4个界桩,实际埋设3个界桩(其中1个为三交点界桩):江北、镇海、慈溪三交点界桩,编号为3302051182S,坐标为X=3326271.982、Y=41352969.396;镇慈线1号界桩,编号为021182001,坐标为X=3327009.980、Y=41360454.663,位于镇海区河头乡勤山村(今九龙湖镇河头村)与慈溪市龙山镇苗圃村(今邱王村)交界处大同公墓东侧桥头边;2号界桩,编号为021182002,坐标为X=3325933.848、Y=41364965.471,位于镇海区澥浦镇余严村与慈溪市龙山镇大岙村(今金岙村)交界处329国道山边空地上;东止点界桩(设计、实地未埋设),编号为021182003,坐标为X=3326528.0、Y=41365653.0。从江北、镇海、慈溪三交点至1号界桩,走向以由西向东为主,长10900米;从1号界桩至2号界桩,走向以先向东南、后转向东北为主,长6000米;从2号界桩至东止点,走向以向北偏东北为主,长1100米。镇慈线界线总长18000米,涉及镇海区骆驼(今九龙湖镇)、河头(今九龙湖镇)、澥浦3个乡镇与慈溪市掌起、范市(今属龙山镇)、三北(今属龙山镇)、龙山4镇。
  争议地段处理 陆域争议地段有2处:与镇海区之间329国道以北段行政区域和浅海涂界线的划分;与余姚市之间龙头山地段行政区域界线的划分。宁波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协调,分别形成会议纪要。1997年10月,与镇海区签订《慈溪市、镇海区关于329国道以北段行政区域和浅海涂界线协议书》:①慈溪市与镇海区329国道以北段行政区域陆地界线按土地详查接边资料为准;②镇海区与慈溪市海涂界线以329国道慈溪与镇海交界处和以巴子山中心向西移330米处的2点连线,从现在海塘向外延伸4500米,作为慈溪与镇海浅海海涂分界线,以外的海域界线待海界勘定时确定;③镇海同意慈溪围涂筑塘工程从慈溪塘和镇海塘相连处开始到巴子山中心线西330米处海涂分界线相交围塘。所围入的镇海海涂的面积,慈溪市同意以后镇海围塘时,无偿搭拼海塘作为补偿。慈溪市围成的海塘即作为慈溪与镇海的行政区域界线。1998年11月,与余姚市达成2点共识:①余姚市、慈溪市之间的龙头山地段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由市(宁波)勘界办按甬政发〔1990〕134号文件精神制定;②为保证龙头山整体开发和利用,慈溪市因建设用地需要,征用龙头山地段属余姚市使用的约3500平方米山地,余姚市积极配合,负责落实慈溪市有关征地手续。
  界线联检 2002年,国务院颁布《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每5年联合检查一次。在2008—2009年第二轮联合检查中,对因道路拓宽等原因移位的界桩重新测量,移位界桩共5个,均在余慈线中,新坐标如下:1号界桩坐标X=3351743.317、Y=40604977.403,2号界桩坐标X=3340056.743、Y=40617094.941,3号界桩坐标X=3332764.401、Y=40613610.615,4号界桩坐标X=3329834.612、Y=40615829.409,5号界桩坐标X=3328748.076、Y=40621847.035。对界桩的所在地名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变更,并由毗邻2市政府共同印发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工作情况的报告,上报省政府备案。
  海域勘界
  200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勘定省、县两级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后,各地先后开展海域勘界工作。慈溪市海域界线勘定,与平湖市、海盐县海域界线以宁波市与嘉兴市海域界线勘定协议书为据;与定海区、岱山县海域界线以宁波市与舟山市海域界线勘定协议书为据。
  与余姚市海域界点 1980年,宁波地区行政公署文件明确界定两县海域界点:“海涂资源县界定于泗门海涂水库五号丁坝以东二百公尺(米)处。东属慈溪,西属余姚。”①根据省政府海域勘界的有关意见,慈溪与余姚的海涂资源市界,在靠近海塘的界点为泗门海涂水库五号丁坝以东200米处,属历史已定界点。
  与镇海区海域界线2006年2月,《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和慈溪市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签订,慈溪市与镇海区海域界线勘定。界线(编码330211—0282)总长13.12千米,始于两市(区)陆域行政区域界线的终点,终于宁波市与舟山市海域行政区域界线之上。由4个界点连接而成:01号界点(起点)编号330211—0282—01,坐标X=3325933.85、Y=21364965.47,经纬度为30°02′40″27N、121°35′59″81E;02号界点编号330211—0282—02,位于20世纪70年代旧塘交会处,坐标X=3326530、Y=21365635,经纬度为30°02′59″89N、121°36′24″52E;03号界点编号330211—0282—03,位于海塘路面东侧,距巴子山中心点330米,坐标X=3327838、Y=21366208,经纬度为30°03′42″58N、121°36′45″32E;04号界点(终点)编号330211—0282—04,坐标X=3336875、Y=21372115,经纬度为30°08′38″25N、121°40′21″86E。
  与定海区、岱山县海域界线2006年9月,《宁波市与舟山市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签订,慈溪市与定海区、岱山县海域界线依此协议书而定。宁波市和舟山市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编码330200—330900)总长216.52千米,由6条县际线连接而成,即慈溪岱山线(编码330282—0921)、慈溪定海线(编码330282—0902)、镇海定海线(编码330211—0902)、北仑定海线(编码330206—0902)、北仑普陀线(编码330206—0903)和象山普陀线(编码330225—0903)。宁波舟山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始于宁波、舟山、嘉兴3条市际线的三交点,终于与领海外部界限的交点。由14个界点连接而成:01号界点(起点)编号330200—0900—01,坐标X=3352560、Y=21356208,经纬度为30°17′01″05N、121°30′20″00E;02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02,坐标X=3331750、Y=21377375,经纬度为30°05′53″81N、121。43′48E;03号界点编号330200—03,=3321000、Y经纬度为40″—0900坐标X=21382500,30°0007″00N、121°46′56″12E;04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04,坐标X=3315450、Y=21390625,经纬度为29°57′09″10N、121°52′01″25E;05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05,坐标X=3317400、Y=21399695,经纬度为29°58′15″21N、121°57′38″78E;06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06,坐标X=3312390、Y=21406113,经纬度为29°55′34″36N、122°01′39″71E;07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07,坐标X=3311345、Y=21421450,经纬度为29°55′04″30N、122°11′11″73E;08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08,坐标X=3305838、Y=21416866,经纬度为29°04″08′39E;09号界点编号330200—09,52′39N、122°22″—0900坐标X=3293900、Y=21402725,经纬度为29°45′33″02N、121°59′39″44E;10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10,坐标X=3293000、Y=21398000,经纬度为29°45′02″43N、121°56′43″90E;11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11,坐标X=3289600、Y=21396500,经纬度为29°43′11″58N、121°55′49″26E;12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12,坐标X=3269479、Y=21418134,经纬度为29°32′24″00N、122°09′19″54E;13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13,坐标X=3269243、Y=21462507,经纬度为29°32′24″00N、122°36′47″50E;14号界点编号330200—0900—14,坐标X=3269189、Y=21486775,经纬度为29°32′24″00N、122°51′48″82E。
  与平湖市、海盐县海域界线2005年3月,《宁波市与嘉兴市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签订,慈溪市与平湖市、海盐县海域界线依此协议书而定。宁波市和嘉兴市海域行政区域界线(编码330200—0400)长约62千米,由3条县际线连接而成,即慈溪平湖线(编码330282—0482)、慈溪海盐线(编码330282—0424)和余姚海盐线(编码330281—0424)。宁波嘉兴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始于宁波、嘉兴、舟山3条市际线的三交点,经05号界点后沿习惯线与陆域行政区域界线的终点相交。由5个界点连接而成:01号界点(起点)编号330200—0400—01,坐标X=3352560、Y=21356208,经纬度为30°17′01″05N、121°30′20″00E;02号界点编号330200—0400—02,坐标X=3370250、Y=21338000,经纬度为30°2626″99N、121°18′49″14E;03号界点编号330200—0400—03,坐标X=3371920、Y=21327610,经纬度为30°27′16″00N、121°12′18″94E;04号界点编号330200—0400—04,坐标X=3367000、Y=21318000,经纬度为30°24′31″23N、121°06′22″01E;05号界点编号330200—0400—05,坐标X=3356635、Y=21306725,经纬度为30°18′48″54N、120°59′26″73E。
  境域面积
  历次旧志,虽记有境域广(宽)袤(长)里数及四至,均未见面积数字。1992年版《慈溪县志》载境域面积仅涉陆域面积,而其数据并未增加围涂添加数。慈溪北濒杭州湾,海岸为淤涨型岸滩,筑塘围涂,陆域面积处变化之中;而海域面积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因部分海界尚存争议,故海域面积数据未见权威发布;而镇(街道)级行政区域面积也仅限于辖区内陆域面积,不包括海域,也不包括部分市属农场、林场、涂地等,各镇(街道)行政区域面积之和小于市境陆域总面积,故无慈溪行政区域面积的统一数据。本目仅记境域土地调查数据与陆域面积统计数据。
  土地调查数据 1989年开始进行土地资源详查,至1993年结束,始取得行政区域面积数据,慈溪行政区域面积1695.33平方千米,其中陆域面积1383.02平方千米(包括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滩涂)、海域面积(不包括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海域)312.31平方千米。1996—2008年,国家实行土地调查制度,有多次调查,取得数据并不相同,但历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均采用1383.02平方千米为陆域面积数据。2009—2011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以1321.42平方千米为陆域面积数据。
  陆域面积统计数据 1992年版《慈溪县志》载1987年陆域面积1154平方千米,该数据以1954年统计数为基数,1979年随行政区域调整而作相应变动,不含海域,未增加1954年后海涂淤涨数。设市后至2007年前,有多次土地调查,取得的数据并未为陆域面积统计所用,市境陆域面积统计数据仍为1154平方千米。2007年3月初,根据宁波市民政部门的勘界成果、宁波市国土资源部门航空摄影资料和实地调查部分县(市)因围海造田等措施而扩大的行政区域面积,宁波市统计局、宁波市国土资源局、宁波市民政局联合向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提出《关于更新宁波市及各县(市)区行政区域陆域面积的请示》;月底,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同意其请示并抄告慈溪市,其抄告附件中慈溪市陆域面积为1361平方千米。后,慈溪市陆域面积统计数据更改为1361平方千米。
  第二章 行政区划
  第一节 区 乡镇 街道
  区 乡镇
  1988年初,全县设龙山区、观城区、逍林区、浒山区、周巷区、横河区、长河区、庵东区8区,浒山镇1个县属镇;8个区下设14个区属镇、50个乡:龙山区下辖范市镇、龙山乡、龙场乡、田央乡、甸山乡、灵湖乡、沿海乡、雁门乡8个乡镇;观城区下辖观城镇、师桥镇、掌起镇、鸣鹤镇、五里乡、五洞闸乡、东山头乡、东安乡、宓家埭乡、洋山乡、淹浦乡、福山乡、东海乡、附海乡14个乡镇;逍林区下辖逍林镇、新浦镇、三管乡、择浦乡、胜山乡、胜东乡、胜北乡、胜西乡8个乡镇;浒山区下辖坎墩镇、白沙镇、坎东乡、宗汉乡、崇寿乡5个乡镇;横河区下辖横河镇、天东乡、石堰乡、龙南乡、桥头乡、彭东乡、彭桥乡、樟树乡8个乡镇;长河区下辖长河镇、天元镇、大云乡、沧田乡、高王乡、新界乡、潮塘乡、潭南乡8个乡镇;周巷区下辖周巷镇、义四乡、小安乡、云城乡、建塘乡、精忠乡6个乡镇;庵东区下辖庵东镇、东一乡、东二乡、东三乡、西一乡、西二乡、西三乡7个乡镇。
  1988年10月,撤县设市,区、乡镇行政区划不变。
  1989年9月,改宗汉乡为建制镇。
  1991年11月,改附海乡为建制镇。
  撤区扩镇并乡
  1992年5月,撤销龙山、观城、逍林、浒山、横河、长河、周巷、庵东等8个区公所,将境内17个镇、48个乡撤并为21个镇、2个乡。
  撤销乡建制
  1994年1月,改田央乡为建制镇,更名为“三北镇”。
  1997年11月,改小安乡为建制镇,更名为“杭州湾镇”。至此,全市行政区划以镇划分,设23个镇,不再有乡建制。
  镇调整
  2001年9月2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慈溪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10月9日,市政府公布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并观城、师桥、鸣鹤3镇为观海卫镇;并杭州湾镇入周巷镇;撤销浒山、宗汉、坎墩3镇建制,改设为3个街道办事处(简称“街道”)。
  2006年3月,观海卫镇古窑浦村划归掌起镇。
  2007年11月,横河镇天香桥村和坎墩街道新潮塘村划归浒山街道。
  2008年7月,撤销三北镇、范市镇建制,其行政区域连同淡水泓围垦区38.67平方千米划归龙山镇管辖。
  2011年11月,新浦镇下一灶、马潭路、浦东,崇寿镇三洋、海南、富北,周巷镇西三、路湾共8个行政村连同已围垦区域73.72平方千米划归庵东镇。
  至2011年,全市设15个镇:龙山镇、掌起镇、观海卫镇、附海镇、逍林镇、胜山镇、新浦镇、桥头镇、匡堰镇、横河镇、崇寿镇、天元镇、长河镇、庵东镇、周巷镇。
  设立街道办事处
  2001年9月24日,省政府批复同意慈溪市设立浒山、宗汉、坎墩3个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由市政府直辖。
  2008年7月,析浒山街道为浒山、白沙路、古塘3个街道。
  至2011年,全市设5个街道:浒山街道、白沙路街道、古塘街道、宗汉街道、坎墩街道。
  第二节 行政村 社区 居民区
  1988年初,全县65个乡镇下设798个行政村、58个居民区。为适应城镇化建设,2000年9月开始大规模调整村级行政区域;2001年12月设立第一个社区。至2011年,全市20个镇(街道)下设297个行政村、50个社区、27个居民区。
  行政村
  1988年初,全县设798个行政村。1992年撤区扩镇并乡后,设行政村799个。1998年,在周巷镇和胜山镇开展村级行政区域调整试点,其中胜山镇20个行政村合并为7个行政村,周巷镇27个行政村合并为10个行政村。2000年9月,开始大规模调整村级行政区域,至年底,行政村缩减为580个;至2001年4月,调整村级行政区域工作基本结束,时全市有行政村328个。2002年后,随社区设立,一些行政村撤销,至2004年,全市有行政村297个。至2011年未作调整。
  社区居民区
  1988年初,全县设58个居民区。后随城区扩大和建制镇增加,增设或调整居民区,1991年,全市设73个居民区。2000年增加至94个。2001年12月,设立青少年宫路社区,同时撤销青少年宫路居民区与东苑居民区,为市内设社区之始。2002年后,开展撤村建社区、合并居民区建社区、新设社区等社区设立工作,其中2002年城区新建28个社区,相应撤销相关村及居民区。2004年,全市有社区33个,居民区28个。至2011年,全市设50个社区、27个居民区。

附注

①延祐《四明志》卷第四《人物考·先贤·董黯》,元袁桷等撰,中华书局《宋元方志丛刊》1990年版,第6180页。 ①《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1955年12月发布,1956年2月1日实施。县委文件行文中自实施日起即改“慈谿”为“慈溪”,但县委公章却迟至1965年初才改刻为“慈溪”。 ①宁波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划定慈溪、余姚海涂资源县界的通知》(宁署〔1980〕43号):“海涂资源县界定于泗门海涂水库五号丁坝以东二百公尺(米)处。东属慈溪,西属余姚。并从水库北坝坝脚延伸一百公尺(米)涂面,作为保坝之用,归水库所有;水库南坝,原系庵东农场所筑,随着县界的调整,划归水库所有。” ①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勘定海域行政区域界线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浙政函〔2002〕94号):“海域勘界不是重新调整海域行政区域,..凡是已经涉界双方人民政府或者涉界双方的上级人民政府明确划定的海域行政界线,不再变更。”

知识出处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慈溪市志(1988-2011)上》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记载了慈溪1988-2011年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现了这24年慈溪改革开放的奋斗史、经济建设的创业史、各行各业的发展史,以及著名人物、风俗民情等,着重记述了进入21世纪以来慈溪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的盛况。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