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工业企业用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394
颗粒名称: 第八章 工业企业用地
分类号: F427.55;F293.2
页数: 15
页码: 96-110
摘要: 本章记述慈溪市工业企业用地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慈东工业区块、绿色食品加工区块、涉外企业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工业 企业用地

内容

慈溪工业发展与建设用地的增多紧密相连。1951年1月开始,由政府投资兴办第一家浒山公营农具铁工厂,职工27人。1954年5月,县供销社兴办长河金丝草帽厂。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有公私合营和合作企业15家。还有一大批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二轻工业前身),同时还兴办一批国营企业和县供销社企业。1961年暂时困难时期,贯彻执行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经过3年调整,1963年底留存企业41家。从1966年开始,浒山、逍林、观城、周巷、横河等区各公社开始兴办废棉纺、麻纺、石棉等企业,到次年增至67家。1951~1969年共征用建设用地(包括其他用地)968.27亩。1970年开始,各公社普遍兴办农具修配厂,兼营小五金、塑料胶木制品等,经营项目达120余种。至1978年,全县共发展社队企业1050家。1970~1979年共征用建设用地511亩。1951~1979年的29年间全县共征用土地1479.27亩,年均51亩。1980年随着改革开放,社队企业(1983年后改称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建设用地急剧增加。1995年,工业企业增加到24393家,1980~1995年,建设用地19607亩,年均1225亩。20世纪80年代,国有、集体、乡镇、个私工业4个轮子一起转。20世纪90年代,国有、集体、乡镇工业转制,民营、个体、外资企业工业加速发展。1996~2008年,各类企业由25011家发展到36099家,总非农建设用地146133亩,年均达到11241亩,其中主要用于工业企业建设。由于认真贯彻党的基本国策,厉行节约、集约用地,同时,积极发掘土地潜力,既保障慈溪国民经济发展用地,又保持耕地占补平衡。
  第一节 慈溪经济开发区
  慈溪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11月经省政府批准建立,为集工业、科技、商贸、服务和生活居住于一体的功能设施齐全的综合开发区。地处中心城区北部城郊,东至东二环线延伸线(后称新城大道北路),南至北二环线,西至浒崇公路,北至北二环线向北1150米的平行线。规划面积3750亩,首期开发1800亩。至1995年底,开发区出让土地482亩,入驻企业74家。1996~2008年批准开发项目94个,出让土地1650亩。至2008年,市经济开发区(老区)共入驻企业168家。2001年11月,市经济开发区规划调整到杭州湾新区。2002年12月,编制《杭州湾新区发展战略规划》,规划面积扩展到145平方公里。慈溪经济开发区由杭州湾新区统一管理。2005年下半年,原慈溪经济开发区(老区)划归浒山街道管理。
  第二节 杭州湾新区
  2001年11月,慈溪经济开发区规划调整到杭州湾新区,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慈溪市杭州湾新区,面积13平方公里。2003年3月,宁波市政府批准,增挂“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北区”牌子。2004年,新区托管新浦镇、崇寿镇、庵东镇3镇北片10个行政村。200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在慈溪经济开发区内设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面积2平方公里。2005年9月,经宁波市委、宁波市政府批准,成立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宁波市政府派出机构(副厅级)单位,由宁波市政府授权,在区域范围内行使相关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县级社会行政管理职能,新区实行三区合一的管理体制。
  杭州湾新区在2002年12月编制《杭州湾新区发展战略规划》,占地面积为145平方公里,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约6公里。规划控制区范围:东至半掘浦,南至七塘公路,西至建塘江,北至沿海滩涂。杭州湾新区距慈溪中心市区12公里,北距上海市148公里,南距宁波市60公里,西距杭州市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南翼、环杭州湾地区三大中心城市(上海、杭州、宁波)经济三角的节点地区。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杭州湾新区融入沪杭甬两小时经济圈,区域和交通优势凸显。从杭州湾新区至上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宁波栎社机场和上海港及宁波北仑港均仅需1个半小时,交通便利快捷。新区总体布局分为“三大区块”、“五大基地”。大功能区块是:中部65平方公里区块,为先进制造业集聚功能区;东部40平方公里区块,为预留发展功能区;西部40平方公里区块,为沿杭州湾大桥通道,向两侧拓展现代服务业优势产业集群区,也是城市综合配套区块。要形成的五大基地是:制造加工业基地,物流业基地,现代旅游业基地,科教哺化业基地,现代农业基地。
  杭州湾新区从实际出发,分期进行建设开发,先期2001~2006年,计划完成40平方公里工业区块建设;中期2007~2010年,计划完成65平方公里工业区块建设;远期2011~2020年,全面完成145平方公里新区建设。
  杭州湾新区于2001年12月开始建设,首期开发中部的工业区块,达到“九通一平”,就是通道路(区内道路109公里,其中村级道路93公里,主要道路22条),供电(110千伏变电所和35千伏兴慈变及220千伏莲花变),供热(热电厂1座),工业供水(杭州湾工业水厂航丰水厂),生活供水(慈溪市城南水厂、城北水厂、城西水厂),排水,排污(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河道,污水经分片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电信(设3座电信模块局、1家邮政所),燃气,土地平整。至2008年,区内绿化养护面积1323887平方米,占已开发面积的30%。
  按照边建设,边招商的思路,经过7~8年时间的建设开发,从2001年12月首家企业,就是振邦化纤有限公司聚酯溶体纺化纤项目开始基建工程,到2008年末,新区共落户开工企业194家,投产企业163家,占地2423.50亩,新区现代工业粗具规模,工业经济总量产值达到301亿元,占慈溪工业总产值的15.10%。7年中,新区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高,已有来自西班牙、美国、日本等21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先后在新区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格局。
  出口加工区 是省内4个国家出口加工区之一。批准面积2平方公里中的0.70平方公里(1050亩)为一期开发面积。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已封关运作。2008年12月,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至2008年底,共有4家企业注册落户。
  中国宁波欧洲工业园 由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工贸有限公司与西班牙欧标水暖设备器材集团,于2003年初在杭州湾新区共同投资兴建。宁波市荣誉市民朱光然任董事长。园区占地面积400亩,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已成为西班牙多种行业在中国投资最集中的基地。到2008年,园区已有21家外资企业入驻,年产值可达20亿元。
  同济科技产业园 2008年6月22日,杭州湾新区与上海同济大学签订科技产业园筹建协议。双方合作共建同济科技产业园,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80亩,2008年正式开工建设。
  宁波医疗器械产业园2006年,宁波市政府决定在杭州湾新区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医疗器械制造基地。2007年,划出1000亩土地作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用地。2008年,宁波中奕、宁波康麦隆、宁波圣宇瑞医疗器械3家企业入驻园区。
  漂印染园区 2003年起,全市37家漂印染企业集中搬迁杭州湾新区,建立漂印染工业小区,占地1254亩。2007年6月,成立慈溪市漂印染行业协会,统一管理漂印染园区。电镀园区毗邻漂印染园区,占地304亩,至2008年有12家电镀企业入驻,排放的污水进行集中预处理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杭州湾湿地公园 杭州湾大桥西侧43.50平方公里自然生态湿地,获得世界银行500万美元无偿资助,正在打造世界级湿地公园。
  桥头堡区块建设 2008年5月开始,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发西部40平方公的杭州湾大桥桥头堡区块。建设杭州湾现代服务休闲区,培育慈溪经济增长点,争创桥城经济发展新优势。杭州湾现代服务休闲区先期开发的区块,位于杭州湾大桥连接线以北、以东,十塘以南,陆中湾江以西,面积27平方公里,近期开发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九塘至十塘之间,面积约10.30平方公里。2008年投入4亿元,启动以进场道路为重点的区块部分基础设施建设,拉开杭州湾现代服务休闲区建设序幕。开发建设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模式分3个阶段推进。第一阶段2008~2011年为框架形成期,到2011年,10.30平方公里区块井字型道路骨干框架全面建成;第二阶段2011~2016年为开发扩展期,以核心区建设为龙头,沿两大轴线逐步向外拓展开发,首期10.30平方公里区块基本形成特色鲜明的城市景观;第三阶段2016~2020年为成熟收益期,标志桥头堡区块开发进入成熟发展期。
  杭州湾桥畔,“地标新城”概念引爆了各路资本投资热情。在先期开发上,2008年已有总投资超过8亿元的四大项目落户现代服务休闲区:杭州湾中等职校,投资2.20亿元,占地面积300亩;宁波大红鹰软件学院,投资4亿元,占地面积456亩;国内一流科技创业孵化器—
  慈溪科技创业服务中心,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60余亩;留学生创业园等已经进场动工建设。还有职教区块的“一院二所一中心”项目即将破土动工。“一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宁波东方红航天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一期项目航天生物科技园孵化基地已动工建设。“二所”: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宁波科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项目已正式立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建设的“宁波中自杭州湾信息技术研究院”项目企业联盟核心层已经组建完成,人员场地已经到位。“一中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项目已完成组建方案。
  新农村建设 杭州湾新区内共有10个行政村,区域面积38.60平方公里,可耕地25114亩,按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2005年12月,市规划设计院编制完成《杭州湾新区村庄详细规划》,引导10个村规划成为居住与公共配套设施完备生态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2006年编制的《杭州湾片区规划》,以城乡一体化和全域都市化为指导进行村庄建设,探索农村居住方式改革,建成城乡一体社会保障体系,推进新区村庄建设步伐。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道路绿化、河道整洁、村级文化宫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等新农村项目建设。至2008年,共有大小公园11个,公园绿地面积40405平方米;村行政办公楼面积9133.80平方米,村文化宫5个,建筑面积4840平方米;老年活动室9个,建筑面积1319平方米;医疗服务站15所;“建设康庄工程”道路投入资金3097.20万元,改善农村道路。2008年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富北村已开工建设,占地36亩计划供80余户农民居住。海洋家园居住小区工程,海星家园居住小区工程,将在2009年和2010年,开工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人才公寓、廉租房和社区活动中心,计划总用地面积105亩,建筑面积8.40万平方米。
  第三节 慈东工业区块
  慈东工业区块于2004年经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建设,位于慈溪市东部沿海围垦地,东临杭州湾,西至淞浦河,南抵宁波化工园区,北至一线海塘,东西长13公里,总规划用地42.17平方公里。游乐用地和街边公园,距工业区中心水库500米。公寓用地28亩,新建公寓、集体宿舍及综合配套房建筑面积共20973平方米。
  工业区配套用房建设完工,为提供质优价廉的生产、生活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工业区依托配套用房,建立一个设施相对完备,服务功能相对集中的服务中心。其中安排邮政、农村合作银行、医疗卫生所、质量监督所、派出所、电信、移动通信、城管环卫、环保监察、保安、管道和食堂12个单位和部门。为周边企业和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
  风光互补新能源路灯,已一次性投入。在慈东工业园区伏龙路和慈东大道13公里路面上安装559新能源路灯,每年节电60万余度。
  污水处理厂已正式投入使用。5万吨/日(远期2020年10万吨/日)处理能力。处理采用A/A/O二级处理工艺,出水基本可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在动工新建。占地189亩,总投资3.70亿元。将于2009年建成投产,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垃圾量1500吨,每年“吃掉”生活垃圾55万吨,年发电21600万度,相当于10万人一年的用电量。垃圾焚烧发电是目前最先进的垃圾处理方式。该厂是浙江省当前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是慈溪市、宁波市、浙江省重点工程,也是慈溪市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项目,省内首个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审核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第四节 绿色食品加工区块
  根据慈溪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国民经济基本发展战略,推进慈溪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壮大加工型、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目标,于2003年开始筹建宁波(慈溪)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块。2006年正式立项,2007年上半年土地申报审批工作基本完成。园区第一期规划土地面积2000亩,总投资6亿元。坐落在崇寿镇五塘江以北,黄房路江以西,斜塘江以南,陆中湾以东,与杭州湾新区隔塘相望。园区做到统一规划、统一平地、统一供电、统一供水、统一供气、统一排污和统一产品检验。入驻园区的企业,要具备3个条件:必须是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必须是农业龙头企业;必须是年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2008年已有31家绿色食品加工企业进入园区,生产七大类食品加工系列,全年可加工转化农产品50万吨以上解决20万~25万亩耕地的农产品出路,能带动4万~5万户农户,为社会提供2万名以上劳动力就业岗,位,全年产品销售额2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块成为省内一流,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内重要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华东地区重要农产品加工、销售的集散地。2008年已列为国家农业部第二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浙江省重点农产品加工基地,宁波市重点项目。园区中的海通集团公司绿色农产品综合加工项目,徐龙集团公司绿色农产品仓储加工项目,列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
  第五节 涉外企业
  1980年,国务院颁布《关于中外合营企业建设用地的暂行规定》,其使用土地的征地办法,审批权限,补偿标准,安置工作一律按《国家建设征用土地办法》办理。1990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对外商投资用地也有明确规定。1999年1月国家实施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对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使用土地都有明确规定。2000年6月,省政府发出《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慈溪市按照上述规定,对外商的“合资”、“合作”、“独资”企业用地申报进行及时办理,方便外商投资各类企业。1990年开始,首先对“宁波慈兴轴承有限公司”扩建出口轴承自动化生产线项目,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面积35.27亩。同年8月又向外商独资企业“宁波永晟皮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有偿土地使用权,土地面积7亩。以上两例是慈溪最早审批的涉外用地。全市从改革开放以来至2008年已有外商合资经营企业869家,中外合作经营企业59家,外商独资经营企业632家(共计1560家,注销836家)。外商独资企业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对于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用地进行全面调查统计:共计占用土地面积6281亩,最大的一家占地438亩,最小的一家占地面积1.22亩。这些企业分布在全市21个镇(街道)、杭州湾新区。
  第六节 农业龙头企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党对农业提出“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生产规模由小到大。到1982年涌现一大批搞多种经营的重点户、专业户、生产联合体,群众俗称“两户一体”。进入“两户一体”的农民针对产、供、销环节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产业链,创造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实体,逐步形成并提升为农业(主要是多种经营)龙头企业。
  市委、市政府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形势下,特别重视和加强农村、农业工作,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确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农业的重要保障。为此,采取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两户一体”和农业龙头企业健康发展。1991年8月,市政府印发《慈溪市“两户一体”用地管理办法》,同时,对成绩显著者进行表彰和奖励,帮助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获得产品自营进出口权,促进农业龙头企业稳定发展。至2008年,全市已有农业龙头企业7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6家,宁波市级38家,市级24家,有19家产品有自营出口权。农业龙头企业都有自己的办公楼、生产加工厂房等,还有大批生产原料基地。据统计:企业办公等用房,生产的工厂用房占地面积1538.26亩,建筑面积465485平方米,产品加工的原料生产基地(指市内)面积达30万余亩。基本满足企业加工所需要的原料,而且是绿色无公害的。加工后的成品为脱水蔬菜、冷冻蔬菜、蜂产品、丝瓜络及其制品、干辣椒、大蒜头等等,多数出口创汇,远销日本、欧美、非洲等一些国家。既解决农产品销路,又为国家争创外汇收入。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很大部分已经达到一定规模。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78.79亩,建筑面积79584平方米,其中生产加工用地面积158.78亩,建筑面积69814平方米,在市内的生产原料基地有35000亩,还有一大批建在市外的生产原料基地。2007年经营产值41400万元,争创出口的销售额达4308万美元。已成为上海A股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
  2008年8月,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世界财富500强,全球最大生鲜果蔬品牌之一的“金吉达”国际品牌有限公司合作。“海通”23年来专注于新鲜蔬菜加工出口,拥有10万余亩安全、优质农产品基地。
  慈溪市益大禽业有限公司,从1998年的一个禽业孵坊开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成为以家禽养殖、种蛋孵化及禽蛋加工为主导,以公司、基地加现代养殖户模式经营的新型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国家农业部划型为全国中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被评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年产值达7500万元。
  慈溪市天保蜂业有限公司,在新浦镇的工业区块等地,新建蜂产品加工厂,占地面积12.20亩,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使用先进加工技术,进行天然蜂产品原料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产品档次,所生产加工出来的蜂王浆、蜂蜜、蜂胶和花粉等产品,国外主要销往欧美、中东、日本、韩国等地,国内销往全国各地的蜂产品市场。1984~2007年,共建有蜜蜂基地5个,蜂群4500余箱。销售蜂王浆350吨,蜂蜜密16200吨,蜂胶800吨,花粉2500吨。
  慈溪市大丰蔬菜有限公司,于2000年开始筹建,2001年下半年投入生产,建立蔬菜基地近万亩,专业生产加工脱水、速冻蔬菜,大部分产品出口国外市场,小部分投放国内市场。该公司在各级政府扶持下逐年发展,2002年提升为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产品连续获得“慈溪市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公司占地面积由2001年的5亩发展扩大到2006年的29亩。该公司的发展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之外,各级政府的经济奖励也有相当大的作用。据统计,从2002~2006年共获得各种奖励款424万元。2007年,公司又在“宁波(慈溪)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块”获批土地40.63亩,迁移、新建蔬菜加工厂,建筑面积27892平方米。
  第七节 镇级工业区块
  1992年开始,全市各镇陆续建设工业园区,至2002年全市共建工业园区19个。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紧接着国土资源部《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和省国土资源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相继下达。慈溪市立即着手全面清查整顿规范各类开发区,禁止滥建“工业园区”。全市控制新设园区上报审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园区整合方案。对全市19个园区,制定整合集聚方案,明确保留“慈溪经济开发区”和周巷、观海卫3个园区,撤销16个园区。2004年,全市开展土地市场整顿,抓实抓好工业园区整合提高,对全市原有19个园区,按照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整合,只保留“慈溪经济开发区”。在工业用地导向上,引导向“慈溪经济开发区”,向符合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工业区块集中。随后,在各镇(街道)形成各类工业集聚区块。2008年,全市有镇(街道)级工业区块36个,总共占用建设用地5万多亩,入驻各类企业2000多家。
  一、浒山街道工业区块
  浒山街道工业开发区等工业区块共计面积5585亩。
  慈溪市华东轻纺针织城园区区块,是浒山街道传统支柱产业集聚区。1999年12月成立,位于浒山中心城区东侧,占地面积1835亩。园区分为纺丝生产基地、针织圆机与加弹基地、针织成衣生产基地及针织品综合市场、其他配套生产基地和行政综合管理科技信息中心5大功能区块,是具有现代化水平,集轻纺针织品设计、制造、营销、信息及设备调剂于一体的大型轻纺针织工业集聚区块。至2008年,入驻企业170家,年产值达到14亿元。
  原慈溪经济开发区于2005年下半年由杭州湾新区划归浒山街道管理,位于浒山街道西北城郊,2008年,共入驻企业168家,园区总面积约3750亩。
  二、宗汉街道工业区块
  截至2008年,宗汉街道有潮塘、坎墩、庵东及兴园路4个工业集中区块,涉及企业97家,土地面积1680.51亩。
  坎墩区块 涉及企业14家,计276.54亩。
  庵东区块 大成包装项目,有7家企业落户,计261.20亩。
  潮塘区块 宗庵公路以东,涉及企业10家,计185.30亩;宗庵公路以西,涉及企业11家,计114.50亩;潮塘工业区二期,涉及企业23家,计512.97亩。
  兴园路工业区块 涉及企业32家,计330亩。
  三、坎墩街道工业区块
  坎墩街道于2001年在镇中路以东,潮塘江以北规划工业区块,同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项目安排。2002年4月,应城市总体规划布局要求,置换到浒崇公路以西,中横线以北的新工业区块。即坎墩工业区块A块,占地1398亩,企业净用地1062亩。2003年街道相继规划“坎墩工业区块B块”和“台资区块”。B块位于槐树路以北,西四灶江以东,三塘江以南,占地1249亩,企业净用地为665亩;三产用地300亩。“台资区块”总占地面积429亩,位于坎墩大街以北,西二环线以西。2008年7月,A区块已有企业项目94家,其中54家企业投产。B区块已有企业项目46家,其中12家企业投产。台资区块有企业项目45家,其中5家已经投产。2008年下半年,3个工业区块中还有22家企业正在建设中,年底有部分企业可竣工投产。
  四、龙山镇工业区块
  至2008年,龙山镇工业区块占地面积3500亩,企业净用土地面积3100亩。工业区块内建造外口公寓,占地面积36亩,建筑面积23858平方米;建立集贸市场,建筑面积1333平方米;建造标准厂房,占地面积43.5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入驻企业39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1家。
  五、三北镇工业区块
  三北镇工业区块坐落在329国道北侧,东界筋竹路至地舍机耕路,南界329国道,西界后横江机耕路,北界中心机耕路,总用地面积3708亩,分两期实施。2008年已形成“两横八纵”道路框架,主要用地集中在329国道以北至规划二路以南,总土地面积1999.50亩,至2008年入驻企业122家。
  六、范市镇工业区块
  范市镇工业区块坐落在329国道北侧。东至淞浦,南至329国道,西至生产河,北至纬三路,总用地面积2790亩,至2008年入驻工业企业88家。
  七、掌起镇工业区块
  掌起镇有两个镇级工业区块,规划面积4374亩。其中打火机区块615亩,工业区块3759亩。工业区块的四址是:东至淞浦,南至329国道,西至周家段路,北至北四环路。到2008年,落户工业企业183家。
  八、观海卫镇工业区块
  观海卫镇工业企业重点分布在镇东工业区块和镇西工业区块,至2008年入驻企业113家,年产值80亿元以上。两区块总面积1949.04亩,其中镇工业东区块996.88亩,东临新塘横河,南临十八顶河,西临329国道,北临世纪大道。镇工业西区块952.16亩,东临观附公路,南临329国道,西临韩家江,北临胜利江,形成工业集聚发展态势。
  九、附海镇工业区块
  附海镇工业区块占地面积3000余亩,分南北两个区块。北工业区块统一建成标准厂房5.50万平方米,鼓励家庭型的小企业入驻,南工业区块为规模企业集聚区域。2008年底,入驻工业区块的工业企业44家。
  十、桥头镇工业区块
  至2008年,桥头镇有两个工业区块。
  桥头镇桥头工业区块东至鸿运路,南至大塘江,西至涌金路,北至新周塘路。规划批准面积1275亩,其中耕地1181亩。区块建设规划:工业868亩,道路215亩,绿化42亩,公用设施10亩,河流36亩,居民点58亩,其他46亩。
  桥头镇桥头工业西区块东至吴山西侧,南至329国道,西至五丰村庄,北至新周塘路。规划批准面积1575亩,其中耕地1370亩。区块建设规划:工业1065亩,道路261亩,绿化35亩,公用设施89亩,河流48亩,其他77亩。
  十一、匡堰镇工业区块
  匡堰镇工业区块南至329国道,东至逍林镇环东路,西至逍林大道,北至逍林镇新建路,总用地面积2355亩。其中建成区612亩,规划新区总用地为1743亩。至2008年,已入驻企业30家,占用区块面积365.40亩,园区企业员工12000人,年产值35亿元以上。
  十二、逍林镇工业区块
  逍林镇有3个工业区块:西片工业区块,2000年建成,占地300亩;南片工业区块,2000~2003年建成,占地900亩;北片工业区块于2004年开工,至2008年还在建设中,占地615亩。3个工业区块共计占地1815亩。
  十三、新浦镇工业区块
  新浦镇两个区块,即东工业区块和西工业区块。东工业区块于2002年筹建,2004年基本建成,区块总规划用地268亩,工业规划用地247亩,主要以宁波神马集团为主,由6家企业组成。西工业区块于2002年建设,2003年基本建成,区块总规划用地1450亩,其中工业规划用地1020亩。至2008年入驻企业28家。
  十四、胜山镇工业区块
  胜山镇工业区块,位于胜山镇北部,总面积1597亩。业区块内结构是“两轴三区片”。两轴分别为中心服务轴和沿河绿化走廊,三区片是以镇北大道和工业大道为界,分成三片工业用地,下分4个生产区:服装生产区、中区、西区和东区。工业区内有两条8~10米宽南北向河流穿过。工业区块交通便捷,南面的镇北大道规划红线为30米,东面的马路规划为18米,西面规划为24米的富民路,北面规划道路24米。至2008年,工业区块内入驻企业73家。
  十五、横河镇工业区块
  横河镇工业区块,选址在横河镇北部,临中心城区的剑山、乌山、宜青桥3个村的连片土地上。征用土地分为两种办法:第一种企业对口征地,426亩;第二种先由镇资产经营公司预征土地,第一批征用土地161亩。征用后根据企业需求,进行专业供给。第二批征用土地1623亩。至2008年,工业区块内共入驻较大企业42家。
  十六、崇寿镇工业区块
  崇寿镇工业区块主要集中在镇规划区的南部,重点开发在浒崇公路沿线,镇南路与沿江路之间的地段,区块面积778亩。至2008年,入驻较大企业29家。
  十七、庵东镇工业区块
  庵东镇工业区块,位于庵东镇南端,南与宗汉相交,西与长河相邻,东与崇寿相连,总面积2258亩,至2008年一、二、三期区块1000亩已经建成,四、五期区块尚在集聚之中,总入驻企业67家。
  十八、天元镇工业区块
  天元镇有3个工业区块:界工业区块,天元大道集聚区,芦庵公路集聚区,共占地面积1314亩。至2008年,3个园区共入驻工业企业228家。
  十九、长河镇工业区块
  长河镇工业区块面积为2000亩,位于中横线公路以北,三塘江以南,东至芦庵公路西侧,西至周巷镇界址。至2008年,入驻工业企业46家。
  二十、周巷镇工业区块
  周巷镇工业企业重点分布在镇东工业区块和镇西工业区块,至2008年,共入驻企业108家,企业员工28000人,年产值80亿元以上。两区块总面积5202亩,其中镇东工业园区块1970亩,镇西园区块3232亩,形成工业集聚发展态势。
  第八节 电力建设
  慈溪电力在民国4年(1915)开始应用,龙山乡旅沪巨商虞洽卿在家里安装10千瓦火力发电机1台,自行发电,用于码头、电报房、宅内及街上几家商店照明。民国25年(1936)周巷、家埭、鸣鹤场、范市和观城等地私人集资兴办碾米厂兼营发电,并用于当时镇村照明,装机总,容量超过100千瓦。抗日战争时期,“三北”沦陷后相继停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3月浒山镇商界人士潘珠炎等8人,集资筹建浒山发电厂,1952年建成发电,装机容量45千瓦。1957年,装机容量增加到270千瓦,主要用于浒山镇生活照明。1960年7月后,周巷、观城、庵东和长河各镇兴办专营或兼营电厂,到1958年发电总量为71.20万千瓦时,直至1965年用华东大电网电源。1966年6月,县内第一座35千伏输变电工程——浒山所建成,以后用电量逐年增加。
  一、国有电网
  随着经济建设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全市对电的需求量日益增多。据市电力部门提供资料,2007年与2000年相比,负荷、电量增长情况:
  2000年,慈溪电网全社会最高负荷(以下简称“最高负荷”)36.86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以下简称“用电量”)21.43亿千瓦时。
  2007年,最高负荷达到122万千瓦,用电量达到68.71亿千瓦时。
  2000~2007年,最高负荷从36.86万千瓦增长到122万千瓦,增长85.14万千瓦,年平均增长28.87%。2000~2007年,用电量从21.43亿千瓦时增长到68.71亿千瓦时,增长47.28亿千瓦时,年平均增长27.58%。
  为解决社会用电需求,加大电力建设力度,市国土资源部门对电力建设用地,给予大力支持。至2008年8月,共供地435.72亩。
  慈溪电力大楼 三北大街238号,占地面积15.86亩,主楼建筑面积12500平方米,附楼建筑面积4056.28平方米。
  二、热电
  截至2008年底,慈溪有3家热电厂,是慈溪热电厂、慈溪金轮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和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
  慈溪热电厂 1986年筹建,1987年征用厂房用地,1989年竣工投产运行。总用地面积49.85亩,建筑面积6599.40平方米。供热最多时每天500多吨,最少时每天200多吨。
  众茂杭州湾热电有限公司 位于杭州湾新区,占地面积200亩,有发电机组2台,总容量3000千伏,年发电量22298.70千瓦时,为杭州湾新区的工业企业供电供热。
  慈溪金轮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坐落在宗汉街道金轮大道南端东侧,占地总面积118.76亩,建筑面积22712平方米。主要为金轮集团供电供热。
  三、小水电
  慈溪境内地势偏低,径流落差小,南部丘陵共有水力理论蕴藏量3000千瓦,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1200千瓦。到1987年,建成11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安装发电机组15台,总装机容量1134千瓦。水力资源开发利用已基本达到极限。其中并入华东电网8处,1080千瓦,拥有配套升压变压器11台,1555千伏安:10千伏线路13公里。小水电站发电房都建在库坝旁的非耕地和山坡旁,共用地5亩。至2008年,还在运行的有梅湖、里杜湖、后茅山3个小水电站。
  四、新能源
  截至2008年,慈溪市开发电力新能源有3类:
  风力电源 根据慈溪自身地理特点,利用杭州湾南岸沿海风力资源,发展风电具有一定优势。2006年6月经省发改委批准,开发风力发电,为省清洁能源示范项目,并开始筹划。由慈溪市民营企业金轮集团与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合资成立“慈溪长江风力发电有限公司”(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占75%股份,金轮集团占25%股份),总投资6.43亿元,实际用地67亩,其中风机靠近10塘,以租用土地方式使用。第一期共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95万千瓦。2008年10月工程竣工时,共安装33台风力发动机,日均总发电量达到33万千瓦时,都将并网发电,可满足全市近1/4的居民生活用上“清洁电”。
  风光电源 利用风力和阳光互补新能源路灯,一次性投入安装成本后,利用取之不尽的风力和太阳能使路灯照明费用为零。在龙山镇山下村和慈东工业区块的伏龙路、慈东大道,风光互补照明供电系统已经大范围应用。2008年4月底,慈东工业区块13公里路面,安装559盏风光互补型新能源路灯,每年节电60余万千瓦时。
  垃圾发电 市内首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慈东工业园区块新建,投资3.70亿元,建设用地189亩,建成后日处理垃圾量1500吨,每年“吃掉”生活垃圾55万吨。年发电量2.16亿度,相当于10万人一年的用电量,这项工程于2008年底竣工。

知识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有国土资源概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开发、农用土地使用制度、工业企业用地、交通建设用地等类目,反映了1996~2008年慈溪市国土事业的发展变化,记录了慈溪境域内国土资源管理13年来的工作历程、实践经验、政策革新和成绩荣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