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耕地分类利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372
颗粒名称: 第五节 耕地分类利用
分类号: F321.1
页数: 2
页码: 38-3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成土年代晚近,分布规则,土层深厚。丘陵多为自然土壤,正逐步红壤化中。全市有红壤、潮土、水稻土三大土类。
关键词: 土地 分类 慈溪市

内容

慈溪市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类型单一,成土年代晚近,分布规则,土层深厚。丘陵多为自然土壤,正逐步红壤化中。全市有红壤、潮土、水稻土三大土类。近山平原母质复杂,多属水稻土,结构层次分明,棱柱状结构发育,潜育性现象普遍,土层深厚,土质均细,黏粒含量高,蓄水量足,质地重壤为主。滨海平原地区,母质均为海积物,自海边向内依次有盐土、潮土、水稻土3个土类,颗粒均细,质地均一,粉砂含量高,含可溶性盐类,呈中性至微碱性。七塘以南,多为中壤,耕层结构良好,蓄水保肥力和耕性均好。七塘以北为新垦土地,成土历史短,富含石灰质,土质中壤至轻壤,团粒结构发育差,保肥保水能力弱。
  一、土壤环境
  农业部发布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及浓度限值;国家质检局发布《农产品安全质量》国家标准,按农产品质量要求,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提出明确标准。全市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农产品生产,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2004年《慈溪市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产品安全生产对策》中的测试结果如下:
  全市土壤各污染元素含量总体上处世界、全国和浙江省土壤元素背景值范围之内,符合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有机质含量全市平均含量为19.70g/kg,按土壤分类,含量最高的为水稻土,平均为39.98g/kg,其次为潮土,平均为14.50g/kg,滨海盐土最低,仅为11.60g/kg。从土壤营养元素缺乏(三级)角度来看,主要缺锌,其次缺钾和硼。
  二、绿色产品地块
  按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和肥力调查分析及土地利用情况调查结果,全市发展绿色农产品安全生产规划分为6个土地区块:
  北片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土壤改良区 以庵东镇为中心,西至市农垦场和周巷镇北部,东至新浦及龙山镇北部。重点是改良土壤,减低土壤盐份。周巷绿色食品(梨)生产基地和土壤培肥区周巷镇西部,是著名黄花梨生产基地,土壤中含磷较足,在增施肥料的同时,控制磷肥的施用。
  西片绿色食品(蔬菜)生产基地和土壤培肥区 长河、天元两镇及周巷镇东部,土壤缺钾、缺锌,要注意钾肥和锌肥的施用。中片绿色果蔬生产基地和土壤培肥区以崇寿、新浦、附海、浒山、胜山、逍林和桥头等镇(街道)为主,部分地块有机质和氮缺乏,钾、锌和硼普遍缺乏,要注意这些肥料的施用。
  南片无公害粮食生产基地和土壤环境保护区 主要为329国道以南地区,桥头、范市、龙山、横河、观海卫、掌起和三北镇部分地区,种植水稻为主。部分田块磷、锌和硼含量较低,要注意这些肥料的施用。
  南片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和土壤环境保护区 329国道以南,包括横河、观海卫、匡堰、掌起和三北镇的南部地区。由于受到汞、镉的污染,部分地区已改种花卉苗木,也可改种蔺草等其他非食用农作物。
  三、创汇产品地块
  改革开放之后,贯彻党对农业的生产方针,大力开发创汇农产品。按照国家生产标准和商检要求,努力改变土地环境,实行无公害土地种植,生产大批绿色农产品,组织出口外销。2008年全市农产品外贸企业,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29个,合计耕地25万亩,生产外销对路农产品30万吨。成为浙江省蔬菜产品强县,浙江省最大的保鲜蔬菜出口基地,宁波地区的蔬菜出口大市,出口蔬菜产品占宁波市的45%。精深加工为主的有七大类、100余个品种,拥有农产品出口创汇企业67家,农产品出口市场遍布五大洲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耕地面积13.50万余亩,年产出口绿色农产品9.70万吨,创汇4765万美元。宁波市农业龙头企业——慈溪市大丰蔬菜有限公司,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个,计耕地9000余亩,外销出口农产品1082吨,创汇212万美元。

知识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有国土资源概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开发、农用土地使用制度、工业企业用地、交通建设用地等类目,反映了1996~2008年慈溪市国土事业的发展变化,记录了慈溪境域内国土资源管理13年来的工作历程、实践经验、政策革新和成绩荣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