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水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35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水资源
分类号: TV213
页数: 4
页码: 7-10
摘要: 本节记述慈溪市南丘北海,区域内自成水系,大部分雨水北排入杭州湾,故称北排水系,是全市水系的主体。主要包括境内水源、境外引水、水污染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国土资源 水资源

内容

慈溪市南丘北海,区域内自成水系,大部分雨水北排入杭州湾,故称北排水系,是全市水系的主体。根据西高东低的地势,自东向西分为东河区、中河区、西河区及西北河区四大水系。陆地水域具有行洪排涝、水量积蓄、环境美化、生态保护等功能。全市常年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345毫米,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拦蓄能力弱,形成径流较快,而水库、河道等水利工程蓄水能力不足,大量径流北排入海。多年来年均水资源总量只有6.33亿立方米,资源性缺水与水质性缺水并存。人均水资源所占量极低,仅为全国的1/5,浙江省的1/4,宁波市的1/3,水的供需矛盾非常突出。水资源紧缺的现状,已经成为制约慈溪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必须采取清洁水源、节约用水和境外引水等办法,才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一、境内水源
  慈溪水资源贫乏,也是开发水源、建设水利的一大动力。经过多年努力建设,全市基本形成以海涂围垦、水库建设、河网整修、土地整理和农田综合开发,依法治水和水源工程为主体的较为完备的水利体系,为慈溪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慈溪境内水资源,据市水利部门2007年提供的统计数据:全市共有河道1877条,其中一类河道39条,二类河道434条,三类河道1404条;河道总长度为2951公里,其中有断面河道2882公里,默认断面河道69公里。河道水面计算面积为43.30平方公里,在最大承泄水位下,河道水域面积为50.46平方公里。共有池塘1211个,面积为2.71平方公里。大小水库103个,面积为36.92平方公里。全市总水面计算面积82.93平方公里,在最大承泄水位下,总水域面积为90.09平方公里。按全市总面积1361平方公里计算,水面率为6.09%,总的水域率为6.62%。
  全市地下水资源较为贫乏,每年可供开采的淡水资源仅782万立方米。以水质分析,分别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丘陵山区在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下,地下水流动畅顺,水质一般较好,均为低矿化度的淡水,可作为生活饮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虽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保护丘陵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天然屏障,但丘陵山区地下水资源较为匮乏,仅作为分散居民生活饮用水。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质总体上还可以应用,但在污染程度比较高的状况下,只在观海卫镇解家村—龙山镇靠近山丘一带的地下水,适用于集体生活饮用水及工农业生产用水。平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只适用于农业灌溉和部分工业用水。现有居民民用井近1.60万口,提取地下浅层水仅为家庭洗涤用水。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更差,只有杭州湾新区部分工业企业在采用地下水,用于工业生产。
  二、境外引水
  全市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紧缺,在很长时间内难以缓解。慈溪境域内水的潜力不大,主要办法是依靠境外引水,解决水源不足的矛盾。全市从2001年至2008年已从4个地方引进生活用水。从余姚市梁辉水库引水投资2300万元,从2001年开始,前3年每年引水1000万立方米,2004年起增加到每年2000万立方米。主要供给周巷镇、长河镇、崇寿镇和庵东镇的生活用水。
  从姚江七里浦应急引水投资9968万元,于2004年6月开始,建翻水站,铺设管道14公里,开掘隧道3103米,全部工程在2008年结束,每天翻引水24万立方米,全年可引水8280万立方米。翻水站引进来的水先送到境内梅湖水库,再输送到慈溪市第二水厂,主要供给中心城区用水。
  从上虞市汤浦水库引水投资7.82亿元,自2004年开始,开凿隧道8处,总长13公里,铺设管道总长64.66公里,途经上虞、余姚至慈溪城北水厂。配建一座日处理20万立方米的净水厂和2个泵站,2007年8月开始投入使用。供水能力每日35万立方米,水的质量较高,为一类饮用水源。
  从曹娥江引水由八塘横江和三塘横江两个单项工程组成,分别拓掘面宽45米至80米的引水河道,是省、宁波市及慈溪市的重点工程,总投资4.20亿元,于2005年10月开始建设,共计拓疏引水河道26.03公里,两岸砌石护坡并铺设机耕路52.06公里,新建318座跨江桥梁、一座水系节制闸及相关配套设施。最大引水能力35立方米/秒,每年引水达2.40亿立方米。
  境外四大引水工程建设竣工,可在较长时间内,基本解决全市工农业生产用水及生活用水困难。
  三、水污染
  全市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据市环保部门监察数据报告显示,全市地面水污染属典型的有机污染,以CODmn、BOD5、PO、石油类为主要污染物。全市河网水、部分地下水的水体基本上都受到污染,以中河区、西河区最为严重,东河区稍好些。四灶浦、庵东地区监测站的水域监测连续5年为Ⅴ类水质,其余监测站监测结果为Ⅳ类~劣Ⅴ类,有些地方更为严重,连农业灌溉也无法应用。造成全市应用水水资源紧缺,其中水污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市里于1993年建成污水处理厂,主要负责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及部分工业污水的处理,年实际污水处理从2003年的600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730万吨。2006年完成扩容工程后,处理能力从每天2万吨提升到5万吨;2008年扩容到8万吨。污水处理工程用地面积由原来3.80亩增加到19.64亩。经过处理后,出水超过设计要求的一级排放标准,减轻中心城区河道的二次污染量。污水处理厂对实现污水可资源化和再生利用等进行多方探索,总投资1.65亿元,实施完成包括4个支项目的“污水深度处理工程”。2004年全部竣工运行后,污水处理能力提升至三级。污水通过格污、曝气沉砂及降磷脱氮、生化和杀菌等深度处理成为清洁的中水,被广泛回用于市政绿化、马路喷洒、工程施工、河道回灌和工业循环冷却以及居民杂用等,为水资源循环利用作出有益尝试。同时,由世界银行贷款投资11.30亿元的市域污水处理一期工程,2005年启动实施。这是全市水环境整治重大项目,省、宁波市重点工程,一期工程截至2010年。工程投入使用后,全市工业100%的污水、各镇建成区60%的污水和中心城区80%的污水,通过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经过科学处理,排入河道的水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市域污水处理工程总体进展顺利,一期六大工程全面实施,中、东部地区集污干管工程于2008年初完工,西部地区于2008年底完工,并进行通排调试。污水收集系统建设工程,是实现污水治理目标的基础,包括中心城区和各镇建成区与开发区的污水收集管网与泵站,其中铺管线607公里,建泵站53座,工程投资近8亿元,共计征用土地933.50亩。

知识出处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慈溪市国土资源志(1996~2008)》

出版者:浙江人民出版社

本书设有国土资源概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综合开发、农用土地使用制度、工业企业用地、交通建设用地等类目,反映了1996~2008年慈溪市国土事业的发展变化,记录了慈溪境域内国土资源管理13年来的工作历程、实践经验、政策革新和成绩荣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