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图书馆
慈溪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慈溪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报纸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盐碱地改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盐碱地改造
分类号:
F327.55
页数:
1
页码:
339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农业技术的农田建设的盐碱地改造,包括盐田改农田、盐碱地开发与改良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农田建设
盐碱地
改造
内容
盐田改农田
庵东是老盐区,由于盐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1981年以后,废弃盐田逐步改成农田。至1984年,盐田改农田1686公顷。1989—2001年,盐田改农田1558公顷。盐田改成农田的土壤咸、瘦、僵,作物产量低。七塘前后的土壤也由于成土时间短、土质差、含盐量高而阻碍作物生长。干部群众一直将改良盐碱地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
盐碱地开发与改良
观城区1971年后围海涂1856公顷,至1985年开垦植棉207公顷。1986—1988年,该区农民在已围海涂中又开垦400余公顷种植棉花,并对已垦207公顷棉地作进一步改造:共掘河39条,疏通出海浦梢5条,挖掘土方1.6万方,建排涝闸12座。农艺上采用“三沟”配套、秸秆还田、地膜覆盖、壮株密植、科学施肥等措施,1989年植棉669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1080千克,比前3年平均增产94.6%。1988年,市土肥站实施沿海盐碱地改良项目对87公顷盐改农初垦耕地采取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相结合措施,采用开深沟、种咸草、覆盖稻草,、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措施,至1994年,土壤有机质由1988年的0.651%提高到0.966%,容重由每立方厘米1.41克下降到1.25克,土壤盐分由0.33%下降到0.23%。1991—1994年改造地块棉花平均每公顷产量1094千克,比前3年的平均531千克增产106%。1989—1990年,庵东、观城、逍林区实施海涂低产地开发改造项目3513公顷,从农田水利建设着手,推广地膜覆盖、配方施肥、高产良种、病虫害综合防治,1990年棉花平均每公顷产量1029千克,比前3年平均增加405千克。1988—1995年,全市共改良盐碱地1047公顷。通过试验示范和项目实施,根据盐随水走的规律,积累了一套改良盐碱地的经验和方法,使新围海涂不断得到开发和利用,促进南棉北移战略的实施。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