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淡水鱼塘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淡水鱼塘养殖
分类号: S964.3
页数: 2
页码: 329-33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淡水鱼塘养殖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介绍了鱼塘养殖、鱼塘建设、鱼塘养殖技术等。
关键词: 慈溪市 鱼塘养殖 淡水养殖

内容

鱼塘养殖
  鱼塘养鱼始于1954年,主要培育鱼种,为水库湖泊及外荡养殖供种。1979年开辟精养鱼塘2.7公顷,开始养殖成鱼。此后结合“WFP-2700”工程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建渔场,1989年,全市有46家淡水渔场,面积1790公顷,总产6854吨。1997年,全市池塘养殖1802公顷,总产11445吨,每公顷产量提高至6345千克。2000年后,随着城乡建设的发展,部分精养鱼塘被征用,其中市农垦场100公顷鱼塘复耕后只剩12.4公顷,杜湖养殖场被填平还湖,龙山养殖场大部分鱼塘因工业开发被征用。2003年全市养鱼场由46家减少到31家,养殖面积减至1685公顷。2006年部分海水池塘改为淡水鱼塘,面积增至3383公顷。2008年全市有鱼塘2973公顷,产量12859吨。
  鱼塘建设
  20世纪80年代前期,鱼塘用泥坝围栏,容易倒塌。1989—1992年,市政府拨款140万元扶持渔民改造鱼塘,1993—1996年每年拨款20万元用于鱼塘护坡,计改造鱼塘533公顷。1996年附海、龙山、观城镇渔民用水泥板、混凝土和石料护坡。2002—2004年,市政府对鱼塘护坡按每米补12元、清淤每平方米补1元的标准发动渔民进行新一轮的鱼塘改造,3年共护坡391公顷,清淤589公顷。2005年开始建标准鱼塘,市政府按13.3公顷(200亩)以上集中连片,用5厘米厚混凝土现浇或石彻塘坡,房、电、路配套的标准建设,每公顷补助3万元,费用由宁波、慈溪两级政府各负担一半,2006—2008年10家单位建成标准鱼塘307公顷,2家单位在建210公顷。
  鱼塘养殖技术
  增氧机增氧 20世纪80年代中期,鱼塘采用叶轮式、水车式增氧机增氧,少部分采用喷射式增氧机。2005年庵东一渔民引进底冲式机械增氧机,全塘上下水层溶氧均匀,底栖性鱼类生长环境改善,应用后,比传统的增氧机节电50%,每公顷增产15003000千克。2007年市财政补助50余万元,底冲式机械增氧机应用面积增至213公顷。2008年底冲式机械增氧机发展到341公顷,其余鱼塘采用水车式、叶轮式增氧。一般4000平方米配置两台2.2千瓦增氧机。
  调节水质 合适的水质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20世纪80年代初用传统的换水、施氮磷肥的方法调节水质肥瘦。90年代中期,改用生物制剂调节。
  饲料 1988年以前,渔民多用菜籽饼、糠饼、青草等饲料投喂。1989年引进黑麦草、苏丹草等青饲料,推广全价颗粒饲料。1991年推行模式养殖,按鱼类习性,鲢、鳙、鲤、鳊、鲫等搭配混养,用肥料(尿素、碳铵、猪、牛、鸡粪等)、青饲料(黑麦草、苏丹草、青草等)、糠麸(豆饼、菜籽饼、米糠、麸皮、酒糟、四号粉等)在不同季节和鱼各生长期按不同比例配投。龙山镇渔场采用配比法饲喂白鲢,单尾重由0.5~0.6千克提高到0.85千克,每公顷捕鱼11925千克。1995年,银鲫、花鲢、青虾、河蟹、中华鳖、草胡子鲶、牛蛙、黄鳝、黑鱼和翘嘴红鲌等饲喂配比饲料,辅以低值小杂鱼等鲜活饲料和动物下脚料等。
  鱼病防治 鱼类病害以预防为主。主要做好鱼塘清理消毒。干池在冬季排干池水,清除淤泥,经日晒冰冻,清除病菌。不干池在放苗前每公顷用生石灰1125千克泼洒消毒。有的在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中短时间存放鱼苗或注射疫苗,应用较少。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