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滩涂养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8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滩涂养殖
分类号: S967.5
页数: 3
页码: 318-3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渔业滩涂养殖情况的具体介绍,内容主要包括滩涂养殖面积与产量和滩涂养殖方式两方面。
关键词: 慈溪市 渔业 滩涂养殖

内容

滩涂养殖面积与产量
  1992年龙山镇渔民滩涂试养缢蛏成功,滩涂开始开发养殖。1994年滩涂养殖346公顷,1997年3038公顷,最多的2001年达8349公顷。随着筑塘围垦和沿海工业经济的开发,2004年后滩涂养殖面积逐年缩小,2008年全市滩涂养殖3240公顷,产量10227吨(表8-7)。养殖种类有缢蛏、泥螺、彩虹明樱蛤、青蛤、弹涂鱼、梭鱼、鲻鱼、青蟹、脊尾白虾、对虾等。
  滩涂养殖方式
  滩涂养殖根据地域和养殖方式分平涂养殖、挖塘蓄水养殖和低坝高网养殖。
  平涂养殖
  主要在慈东闸至四灶浦一带低潮位滩涂,包底海塘至向北延伸1.5~2.5千米处。该滩涂淤泥土质,底栖硅藻丰富,适宜贝类生长。选择风浪相对较小的海域,在潮流畅通、地势平缓、底质稳定、底栖硅藻丰富的滩涂养殖。养殖前杀死沙蟹、和尚蟹及其他病菌敌害。放养苗种后,利用潮涨潮落调节生长环境,顺其自然生长。以养殖泥螺、彩虹明樱蛤、青蛤、弹涂鱼和沙蚕等为主。2000年全市平涂养殖4677公顷,总产7932吨。2008年2881公顷,总产9397吨。
  蓄水养殖
  蓄水养殖主要分布于附海、新浦、观海卫、龙山等镇域海涂。中部滩涂泥质介于东部的黏性沙土和西部的粉沙土之间,潮高低于西部而高于东部,形成独特生态环境。1996年,三北、观城、附海镇渔民,选择中高潮位滩涂,筑堤蓄水,养殖泥螺、彩虹明樱蛤等贝类。观海卫镇0.33公顷海涂中泥螺每公顷产量2115千克,比自然生长的1221千克增加73.2%;彩虹明樱蛤每公顷1266千克,比自然生长的693千克增加82.5%。1997年滩涂蓄水养殖在中部海涂推广。滩涂蓄水塘中放养淡水鱼种也获得较好收成。附海镇一养殖户在5.7公顷滩涂蓄水塘中放养草鱼苗6000尾,异育银鲫1.2万尾,年底起捕草鱼4875千克,异育银鲫2592千克,每公顷产值10080元。2001年全市蓄水养殖633公顷,产量9361吨。2003年蓄水、养殖1530公顷,产量3001吨。蓄水养殖池塘选择风平浪静、潮流畅通、涂质细软、底栖硅藻丰盛的中高潮位滩涂,用涂泥筑堤建成蓄水池,每池面积0.33~0.67公顷。堤坝高于常年高潮位,一般为1.5米。养殖以泥螺、海瓜子、蛏子、青蟹、鲻鱼、梭鱼及虾类等自然种类为主,也可放养耐低盐度的淡水鱼类和刀额新对虾、南美白对虾、海鲤、七星鲈鱼等。采用池塘养殖技术,放养前平整涂面,排出池水,用药物消毒。
  低坝高网养殖 低坝高网养殖主要分布于周巷、庵东、崇寿、新浦、附海等镇海涂。属粗放型养殖方式,成本低,效益好。1992年,庵东镇渔民在滩涂高潮位区围栏养殖鱼虾等自然水产品。1997年,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对该养殖方式进行改进、完善和提高,定名“低坝高网”养殖。低坝高网养殖区选择在小潮高潮线上下至大潮高潮线以下的泥沙质或软泥质滩涂,养殖池由堤坝、围网组成,单池面积1~2公顷,大多呈长方形。坝高0.3~0.5米,坝基宽0.8~1米,坝顶宽0.3~0.5米。坝顶竖网,高2~3米。沿堤坝开挖宽0.3~0.5米的环沟。塘面略低于外涂,捣碎耙平,用木板压平抹光。蓄水至25厘米深左右。潮涨过坝,自然换水,同时纳入脊尾白虾、鲻鱼、青蟹、螃钳蟹、梭子蟹等自然苗种和天然饵料。放苗前水池消毒。养殖种类有对虾、青蟹、白虾、草虾、青蛤、鲻鱼、梭鱼和贝类等,采用混养、轮养方式。
  低坝高网养殖因年度间养殖种类不同,产量变化较大。2001年养殖2628公顷,产量2408吨。2005年养殖939公顷,产量4746吨。2008年养殖360公顷,产量830吨。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