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林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33
颗粒名称: 第六篇 林业
分类号: F307.2
页数: 24
页码: 251-274
摘要: 本篇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林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慈溪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林业生产,发动群众育苗造林,封山育林,开展义务植树,197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生产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和个人造林积极性提高,林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
关键词: 慈溪市 农业 林业

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慈溪党政领导十分重视林业生产,发动群众育苗造林,封山育林,开展义务植树,1979年全市森林覆盖率为12.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林业生产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双层经营体制,集体和个人造林积极性提高,林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1989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一年准备,三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慈溪”目标,山地造林、平原绿化和沿海防护林建设速度加快。1994年消灭荒山,1996年海岸基干林带全线合拢,1998年平原绿化达标,1999年启动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工程。至2008年,慈溪先后荣获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绿化浙江先进县(市)、浙江省荒山绿化先进县(市)、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市)、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先进县(市)称号。
  第一章 林业资源
  第一节 林业用地
  林地面积
  1987年全市林业用地15004公顷。此后,平原绿化迅速发展,1998年林业用地为19474公顷。2007年为19742公顷,比1987年增加31.6%。其中有林地18056公顷(若按1998年标准,有林地中应再增加443公顷灌木经济林,计18499公顷),占91.5%;疏林地33公顷,占0.2%;灌木林地689公顷(按1998年标准应再减去443公顷,灌木经济林为246公顷),占3.5%;未成林造林地25公顷,占0.1%;苗圃地183公顷,占0.9%;无立木林地578公顷,占2.9%;宜林地178公顷,占0.9%。全市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14.3%增至19.47%(表6-1)。
  林地分布
  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低山丘陵,面积15666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79.4%;中部平原3197公顷,占16.2%;北部沿海879公顷,占4.4%。面积最大的横河镇4031公顷,占全市林地面积的20.4%。林地面积超过1333公顷的有观海卫、匡堰、掌起、龙山等4镇,面积为667~1333公顷的有3个镇,333~667公顷的有3个镇(场),67~333公顷的有5个镇(街道),小于67公顷的有6个镇(街道)。
  第二节 林种结构和蓄积
  活立木蓄积
  1987年全市有乔木林8619.53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1万立方米;竹林1033.33公顷,立竹295万株。2007年,全市有森林18499公顷(指有林地加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其中乔木林(含乔木树种和经济树种)16026.79公顷,占86.6%;竹林2029.07公顷,占11.0%;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443.27公顷,占2.4%。全市活立木蓄积量364316立方米,比1987年增加73.5%。其中乔木林蓄积量344027立方米,疏林蓄积量78立方米,四旁树蓄积量19498立方米,散生木蓄积量713立方米。有毛竹640.96万株,比1987年增加345.96万株,增加117.27%。杂竹59624株(表6-2、表6-3)。
  林木蓄积
  2007年全市乔木树种(不含经济树种中的乔木)中有松树5047公顷,蓄积量179871立方米,比1987年的147000立方米增加22.36%0;杉木561公顷,蓄积量44978立方米,比1987年的23100立方米增加94.71%;柏树38公顷,蓄积量208立方米,比1987年的80立方米增加160%;硬阔类3678公顷,蓄积量79617立方米,比1987年的25200立方米增加215.94%;软阔类315公顷,蓄积量7383立方米,比1987年的14700立方米减少49.78%。经济树种中,杨梅树蓄积量30962立方米,占经济树种总蓄积量的96.85%。
  可利用林木结构和质量
  全市乔木用材林近熟林、成熟林面积共107公顷,126500株,蓄积量8344立方米。其中杉木45公顷,蓄积量4282立方米;马尾松52公顷,蓄积量3632立方米。近熟林和成熟林的面积和蓄积比例分别为0.71∶0.29和0.68∶0.32。按径级分类,有小径材78900株,蓄积4053立方米,分别占全市可利用资源的62.4%和48.6%;中径材47600株,蓄积4291立方米,分别占全市可利用资源的37.6%和51.4%。按林木质量,有商品用材98700株,蓄积6534立方米,分别占全市可利用资源的78.0%和78.3%;半商品用材13900株,蓄积904立方米,分别占全市可利用资源11.0%和10.8%;薪材13900株,蓄积906立方米,分别占全市可利用资源的11.0%和10.9%。按可及度分,有即可及林木104公顷,蓄积量8131立方米,分别占可利用资源的97.4%。
  第三节 森林资源调查
  1988年后开展3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1989年,市林业局抽调区农技站、市林场和乡林特站技术员组成6个调查组,9—12月外业调查。1998年,由市林业局、市林场和乡镇林技员组成调查组,省林勘院进行技术指导,6—8月外业调查。1994年、2004年分别进行森林资源补充调查。2007年,国家林业局华东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承担规划设计调查任务,市林业局、各镇(街道)、国营农林场林业技术人员协助调查。调查采用“3S”技术,以1∶1万地形图和卫星遥感像片作工作底图,于1—2月进行外业调查(表6—4)
  第四节 生态公益林
  生态公益林界定
  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开展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工作,按生态公益林划分标准和“因害设防、生态优先”的原则,将林业用地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市政府与14个镇、38个村和3个国有农林场签订公益林现场界定书39份,界定生态公益林5512公顷。界定的公益林中:按权属分,有国有林437公顷,集体林5075公顷;按功能分,有防护林3860公顷,特用林1652公顷;按等级分,有特殊保护林241公顷,重点保护林5148公顷,一般保护林124公顷。2004年,按照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及《浙江省生态公益林认定办法(暂行)》,在2001年界定基础上对原国家级、省级公益林进行重新确认和完善,与11个镇、17个村和2个国有农林场签订公益林现场界定书24份,界定重点公益林2752公顷。
  国家公益林
  2002年,界定国家级公益林364公顷,主要分布在市农垦场至附海镇沿海岸线和龙山、胜山镇军事设施周围。2004年,界定国家级重点公益林80公顷,主要为沿海基干林带,分布于周巷、庵东、新浦、掌起、三北、龙山镇。
  省级公益林
  2002年,界定省级公益林2431公顷,主要分布在鸣鹤至上林湖风景名胜区,梅湖、上林湖、里杜湖等水库周围和市林场。2004年,界定省级重点公益林2671公顷,分布于观海卫、匡堰、横河、龙山、桥头镇和市林场等地。
  市级公益林
  2002年,界定市级公益林2717公顷,主要分布在邵岙水库、灵湖、凤湖、窖湖和长溪水库周围。2007年,按照DB33/379.2-2002《生态公益林建设认定准则》,界定一般公益林5943公顷,全市公益林面积合计8695公顷。
  第五节 古树名木
  2002年,根据省绿化委员会《关于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的通知》(浙绿委〔2002〕3号),开展古树名木普查,历时三个月半,鉴定100年以上古树62株并登记在册。按保护级别,有500年(含500年)以上一级古树7株,300~500年(含300年)二级古树11株,100~300年(含100年)三级古树44株;按树种分,有樟树39株,朴树9株,枫香4株,银杏3株,金钱松3株,香椿2株,枫杨1株,黄杨1株;按坐落位置分,庭院有2株,宅院4株,寺院13株,村旁18株,路旁10株,河旁3株,田旁2株,山坡10株(表6-5)。
  第二章 林木营造
  第一节 山地造林
  山地灭荒
  1984年林业生产实行“三定”后,山地造林以山民为主,1989年全市造林435公顷,尚有荒山681公顷。1990年根据“三年消灭荒山”的奋斗目标,各级政府加强领导,市、乡(镇)、村层层签订责任状,广泛发动群众,给予政策扶持,保证山地“灭荒”工作顺利开展。年内,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发动;12月5日4位市委常委带领市机关干部和500余名群众到达蓬山开山整地。次年初,市领导多次下基层督促,落实。是年,全市各级政府和村集体共投入资金357900元。其中市财政拨款22万元,用于绿化造林。对荒山造林连片0.67公顷以上的,每公顷补助1200元;一般造林0.67公顷以上的,每公顷补助450元;开发竹笋两用山,每公顷补助450元。区乡两级投入资金49115元,其中石堰乡对荒山基地造林每公顷补助750元。村级投入88800元(不包括投工)。1990年荒山造林169公顷,完成计划任务的169%。1991年完善林业生产责任制后,山地造林90%以上由集体统一规划开发,共投入造林经费688082元,其中市级22万元、区级6000元、镇(乡)179788元、村207374元、个人74920元,山地造林319公顷。是年出现合作林场和联户开山造林。1992年山地造林225公顷。1993年造林41公顷,完成“灭荒”任务,省政府授予“消灭荒山达标市”和“浙江省荒山绿化先进市”称号。
  山林抚育和改造
  山地灭荒后,山地绿化以迹地更新,低产林改造,成、幼林抚育以及封山育林为主。1993年抚育幼林308.67公顷,成林1020.4公顷,封山育林675公顷。1998年抚育幼林1345公顷,成林1667公顷,封山育林667公顷,无林地造林89公顷。1999年,改造低产林165公顷。2004年,实施林分林相改造,改针叶林为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市财政补助造林每公顷3750元,生态公益林管扶每公顷105元。2006年阔叶林改造87公顷。2007年迹地更新133.33公顷,阔叶林改造95公顷。2008年迹地更新88公顷,阔叶林改造153公顷,封山育林1000公顷(表6-6)。
  造林树种
  20世纪80年代,山地造林以马尾松、杉木等树种为主。90年代,以杨梅、毛竹、雷竹和杉木等为主。2004年后,杨梅、木荷、女贞等为主要造林树种。
  第二节 平原绿化
  林网林带1990年全市林网林带植树2.6万株,1992年7万株,1995年11.99万株。1998年农田林网控制率为72.2%,公路、主要河流、堤塘等五大干线绿化率为89.2%。1999年启动高标准平原绿化建设,平原植树44.8万株,建农田林网长180千米。2000年后,重点对标准农田、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综合开发区进行绿化配套。2003年,全市绿化公路、堤塘、主要河流等干线两侧长257.2千米,占总长度的99.1%。平原农区绿化总长度1828.85千米,农田林网控制面积36034公顷,控制率85.7%(表6-7)。2007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表明:平原农区绿化面积135公顷,蓄积量2749立方米;四旁植树占地1482公顷,蓄积量19491立方米。
  通道绿化
  2001年,市政府启动“四横九纵”主要通道绿化工程。2002年,市林业部门选用4套以生态景观林为主的方案,市政府投资1245.62万元,绿化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浒崇公路、芦庵公路、樟新公路等骨干通道,总长14285米,每侧宽50米(其中芦庵公路15~50米),造林116公顷。主要造林树种为樟树、杜英、女贞、椤木石楠、银杏、金丝垂柳、哺鸡竹、红叶李、栾树、海桐球、木槿、桂花和合欢等。同时基本完成对329国道、七塘公路、庵崇公路、范太公路、师宓公路、中横线、陆中湾河道等两侧的绿化。2003年,完成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6.6千米进场道路绿化工程。至此,县道以上公路全部实现绿化。总投资3.5亿元,营造林带长85千米,宽度15~50米,面积329公顷,同时落实专业队养护(表6-8)。
  村庄绿化
  慈溪农居素有房前屋后栽树插柳的习惯。20世纪60—80年代,以栽植苦楝、白榆、水杉、泡桐等树种为主。90年代,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农民生活富裕,农户开始种植树木花草,美化庭院。村庄环境及公共场所由村统一绿化。1998年全市村庄绿化率为20.2%。2000年,开展新环境百村改造工程,治脏治乱,栽树种花,改善环境。2001年,评选出12个慈溪绿色村庄和3个宁波市园林式村庄(2007年更名“宁波市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2004年,市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开展村庄绿化建设,创建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和慈溪绿色村庄。是年,宗汉街道庙山村投入500多万元,全村绿化5万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36.5%,被省绿化委员会命名为首批绿化示范村。全市评选出100户“绿色家庭”(2008年更名“节能绿色家庭”),每户奖励500元。至2008年,全市创建省绿化示范村23个,宁波市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82个,慈溪市绿色村庄163个,慈溪市节能绿色家庭2100户。
  义务植树
  干部群众有义务植树的传统,每逢植树造林季节,机关、团体、学校、部队等都参加义务植树造林活动。1991年农历正月初七,市领导带领40余名机关干部到龙南乡笋岙村营造杉木林0.7公顷。2月25日至3月22日75个市级机关1443名干部职工参加义务植树,40287名妇女营造“三八”绿色林带37条,总长2761,0米。全年参加义务植树148121人次,山地造林46公顷,栽植乔木116640株,灌木67630株,绿篱8600米,栽花51350株,建花坛291个、1733平方米,完成垂直绿化栽苗木2万株,屋顶棚架绿化面积4000平方米。2006年,参加义务植树41万人次,种植各类绿化植物130余万株,其中四旁植树35万株,植绿蓠3.3万平方米。2008年3月12日是国家第30个全民义务植树节,3月10日宁波市委市政府和慈溪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机关干部、驻慈部队官兵、
  青年志愿者等200余人,在,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九塘塘裙营造宽28米的沿海防护林400多米,种大叶女贞、桉树、黄山栾树、木麻黄等2000多棵。是年全市有42.6万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种植绿化植物123万株。
  第三节 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
  营造沿海防护林
  沿海防护林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1981年实施省沿海防护林工程,至1987年完成两期,共造林带46条,植树8.78万株,长57.3千米,面积共计21.43公顷。1989年,沿海防护林第三期工程建造林带5条,长6.52千米,植树2.08万株。1990年,沿海防护林带植树3.51万株,长6.01千米。1991年,启动海岸基干林带试点工程,在八塘西一、西二乡交界地段营造林带61937米,植树69987株。其中水杉、柏类2510株,白蜡18400株,刺槐3500株,女贞23600株,意杨13250株,其他8227株。1992年建林带3千米,计3公顷,植树4000株。1994年建林带13.7千米。1996年7月,全市海岸基干林带全线合拢,总投资61.38万元,在八塘两侧建成平均宽10米、长70.9千米的基干林带,总面积87公顷。主要树种为意杨、哺鸡竹、女贞和白蜡等。
  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
  由于少数群众对海岸基干林带缺乏保护意识,部分海岸基干林带损坏。同时,随着平原向北拓展,新围涂地植被稀少,生态功能脆弱。2004年,启动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第一期工程位于庵东镇西直塘以东、四灶浦以西的十塘江两侧。2005年在十塘江两侧的三八江以西、陆中湾以西、陆中湾至四灶浦3个地段营造林带13.6千米,面积共计97公顷。7月11日,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等八家新闻单位组成的“关注森林——绿色海疆万里行”采访团到慈溪采访、拍摄沿海防护林建设。2006年,制订2006—2010年沿海防护林海岸基干林带建设规划,对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建设工程进行修订和完善。是年,营造林带94公顷。2007年营造120公顷,第一期工程结束。在长22千米的海岸线,投资4278万元,造林4660亩。主要树种有金丝垂柳、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无患子、女贞、栾树、白蜡等乔木及夹竹桃、海滨木槿等灌木。至2008年,全市营造沿海防护基干林带长37.6千米,面积共计275.93公顷。
  沿海防护林造林技术
  新围海涂造林品种在新围海涂造林,选择造林品种至关重要。2001年市农科所开展盐碱地适生树种筛选示范研究,筛选新围海涂含盐量0.3%~0.5%的土壤的适生树种。2003年在三八江西侧九至十塘新围海涂建立杭州湾滨海生态绿地试验示范区34公顷(2007年扩大至67公顷),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上海园林科研所合作,先后引进138个树种,至2008年筛选出龙柏、墨西哥落羽杉等盐碱地适生一级强势品种26个,栾树、紫穗槐、紫薇、棕等盐碱地适生二级强势品种20个。通过试种和调查得知,适宜海涂种植的常绿乔木有女贞、木麻黄等,半常绿乔木有墨西哥落羽杉,落叶乔木有白蜡、刺槐、臭椿、国槐、旱柳、金丝垂柳、柽柳、黄山栾树、苦楝、合欢等,常绿灌木有夹竹桃、石楠等,落叶灌木有海滨木槿、紫薇等,草本植物有白三叶、紫花苜蓿和结缕草等。
  盐碱地造林技术 新围海涂造林,以洗盐改土为重点。每50米长为一标准段,设置三级排水体系;一级排水沟宽1.5米,深0.6米;两级排水沟宽0.5米,深0.3米;三级排水沟宽、深均为0.3米。每隔150米建蓄水池。排灌分渠,大雨排水,遇旱灌溉。按照常绿、落叶树种结合,针叶、阔叶树相间,乔木、灌木、草本带状混交的原则配置树种。土地平整后,用秸秆覆盖。局部盐碱富集区在60厘米深处铺垫30~40厘米厚的秸秆,切断毛细管,阻止盐分上升。栽种时,每穴施1.0~1.5千克草木灰加有机肥拌和物。树木栽种后,树根周围做好直径不小于50厘米的雨水圈,用詟糠或地被植物覆盖,蓄积雨水淋盐。排水沟边种田菁、大麦、紫花苜蓿等耐盐作物,春季割青深翻入土。栽种的乔木用竹杆支撑固定,防风吹倒,施过磷酸钙、硫酸亚铁、磷酸二氢钾等增加土壤养分。
  第三章 花卉苗木
  第一节 分布与产值
  1988年,花卉苗木生产延续1985年后的趋势,继续下滑。据统计局资料,是年全市花卉苗木面积100公顷,1990年下降到47公顷。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引起各地各级政府的重视,花卉苗木需求增加,产业复苏。1995年全市种植273公顷,比1988年增加1.73倍。2001年花卉苗木种植面积为2097公顷,产值11616万元。2003年达4458公顷,产值22144万元,均为历史最高年份。全市形成以329国道龙山至范市段两侧园林花卉、盆栽盆景基地,横河、匡堰等镇的木本花卉基地,附海、观海卫镇绿化观赏花卉基地,崇寿、庵东镇的滨海耐盐碱苗木基地,浒山、宗汉街道等地的花卉良种繁育基地。2004年,市场需求发生变化,苗木出现结构性过剩,大众花卉、小规格苗木滞销,加之劳力成本上涨,花卉生产再现下滑趋势,当年种植3031公顷。2008年全市种植花卉苗木3282公顷,产值20098万元,分别比1987年增加2942公顷和19598万元。其中花卉916公顷,苗木2304公顷,草皮62公顷,盆栽花卉150余万盆。附海、龙山、横河等3镇花卉苗木面积占全市50%以上,观海卫、匡堰、浒山、掌起、庵东等镇(街道)在133~333公顷之间(表6-9)。
  第二节 花木种类
  绿化苗木
  20世纪80年代主要种植五针松、罗汉松、雪松、龙柏、水杉、苏铁、广玉兰、黄杨、棕榈、桂花、香樟、银杏、法国梧桐、泡桐、垂柳等。1994年前后引进垂丝海棠、玉兰类、黄山栾树、金叶女贞、红花檵木等树种。2000年后引进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等耐盐碱树种及金叶鹅掌楸、紫果槭等彩叶树种。2008年种植的绿化苗木有以下几类。
  灌木 有洒金柏、千头柏、匍地柏、大叶黄杨(包括金心、银心、金边、银边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珍珠黄杨、构骨、海桐、矮紫薇、日本女贞、水蜡、重瓣六月雪、金边六月雪、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红叶小檗、金叶小檗、夹竹桃、熊掌木、八角金盘、茶梅、火棘、栀子、重瓣栀子、红叶石楠、厚叶石斑木、含笑、伞房决明、双荚决明、木槿、雅致木槿、木芙蓉、海滨木槿等。
  常绿乔木 有苏铁、马尾松、黑松、湿地松、日本冷杉、雪松、罗汉柏、香柏、侧柏、璎珞柏(柏木)、日本扁柏、福建柏、圆柏、龙柏、蜀桧、垂枝柏、翠柏、金星柏、刺柏、罗汉松(同属5种)、竹柏、木麻黄、杨梅、苦槠、弗吉尼亚栎、广玉兰、白兰花、黄兰、红花木莲、乳源木莲、黄心夜合、乐昌含笑、灰毛含笑、醉香含笑、深山含笑、香樟(樟树)、普陀樟、银木、肉桂、乐东拟单性木兰、舟山新木姜子、紫楠、红楠、石楠、冬青、桂花、金桂、丹桂、银桂、月桂(四季桂)、女贞、棕榈、华盛顿棕榈、加拿利海枣、红花檵木、金合欢等。
  落叶乔木 有银杏、金钱松、中山杉、墨西哥落羽杉、垂柳、金丝垂柳、旱柳、龙爪柳、加拿大杨、四季杨、意杨、枫杨、桤木、榔榆、朴树、珊瑚朴、榉树、桑树、无花果、厚朴、凹叶厚朴、白玉兰、紫玉兰、天目木兰(望春花)、二乔玉兰、红运玉兰、黄玉兰、鹅掌楸(马褂木)、杂交鹅掌楸、北美鹅掌楸、花叶鹅掌楸、金叶鹅掌楸、蜡梅、素心腊梅、二球悬铃木、贴梗海棠、西府海棠、垂丝海棠、紫花海棠、紫叶李、龙爪梅、绿萼梅、宫粉梅、美人梅、日本晚樱、福建山樱花、榆叶梅、重瓣榆叶梅、苦楝、臭椿、合欢、紫荆、红叶加拿大紫荆、香花槐、槐树、龙爪槐、金叶国槐、金枝槐(黄金槐)、黄花槐、香椿、重阳木、乌桕、黄连木、鸡爪槭、红枫、羽毛枫、红羽毛枫、青榨槭、秀丽槭(青枫)、三角枫、紫果槭、白蜡、紫丁香、无患子、栾树、黄山栾树、紫薇、重瓣石榴、石榴、喜树等。
  地被及其他苗木 有红花酢浆草、紫叶酢浆草、长春花、花叶蔓长春花、马蹄金、金叶过路黄、锦带花、花叶锦带、高羊茅(苇状羊茅)、狗牙根、天堂草(矮生百慕大)、海雀稗、结缕草、马尼拉(沟叶结缕草)、麦冬、沿阶草、玉簪、金边玉簪、洒金珊瑚、金叶女贞、毛鹃、夏鹃、西洋鹃、龟甲冬青、南天竹、火焰南天竺、连翘、金钟花、迎春花、云南黄馨、凌霄、美国凌霄、德国鸢尾、水栀子、金边小叶栀子、万寿菊、羽衣甘蓝、三色堇、矮牵牛、着荙菜(厚皮菜)凤尾兰、鸢尾、荷花、睡莲、美人蕉、大花美人蕉、紫藤、扶芳藤、菲白竹、孝顺竹、凤尾竹、观音竹、青皮竹、龟甲竹、淡竹、紫竹、雷竹、白哺鸡竹、乌哺鸡竹、斑竹、罗汉竹、四季竹等。
  主栽花木简介
  香樟 又称“樟树”、“乌樟”、“芳樟”为常绿高大乔木,系江南四大名木之一。1988年被评选为慈溪市树。树干通直,树姿美观,适宜欣赏;初夏开花,黄绿色、圆锥花序;含有特殊的香气和挥发油,抗腐,祛虫。幼年时较耐荫,壮年喜强光。1~2年生幼苗易受冻害,长大后抗寒力渐强。育苗土要求肥沃、酸性至中性的沙质壤土。常有白粉病、黑斑病及樟叶蜂、樟梢卷叶蛾、樟巢螟、樟天牛等病虫害。用种子繁殖,随采随播。主产区分布于横河、附海等镇,栽种50余公顷。
  红花檵木 金缕梅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花、叶俱美,1994年引进。适宜酸性土壤。常年叶色鲜艳,枝盛叶茂,花瑰丽奇美。常用于色块布置,或修成球形,或制作盆景。育苗以扦插为主。主产地分布于横河、匡堰等镇,种植约70公顷。
  金叶女贞 木犀科女贞属半绿小灌木,1993年引进。适应性强。叶金黄色,广泛用于园林绿化。以扦插育苗为主,扦插后次年即可移栽。主要产地分布于龙山、附海等镇。全市种植50余公顷。
  海滨木槿 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2002年引进试种。对土壤适应性强,喜光,抗风力强。极耐盐碱,耐40℃高温和﹣10℃低温,是海滨绿化的理想树种。夏季开黄花,秋季叶片呈现黄、红、橙等色,极具观赏性。可用种子繁殖或扦插育苗。因种皮坚硬,播前须经浓硫酸处理。主产地分布于附海、崇寿等镇,年产苗木20余万株。
  夹竹桃 夹竹桃科常绿大灌木。叶片如柳似竹,红花灼灼,胜似桃花,花冠粉红至深红或白色,有特殊香气,花期为6—10月,是有名的观赏花卉。抗烟雾、灰尘、毒物,具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功能。其茎、叶、花朵分所泌乳白色汁液含有一种叫“夹竹桃苷”的有毒物质,误食会中毒,修剪时须注意防护。适宜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酸性土壤,亦适微碱土,是较理想的耐盐碱绿化苗木。以扦插为主,也可用种子繁殖或压条繁殖。
  盆景
  盆景生产主要分布于龙山、匡堰、横河等镇,重点集中在龙山镇花卉盆景园、龙山伏龙花木盆景园艺场等单位。2007年有五针松、黑松、罗汉松、紫薇、榆树等为主的大型地栽造型盆景3000盆,五针松、龙柏等为主的中型盆景5000盆,五针松、罗汉松、雀梅、小叶女贞为主的小型盆景6万余盆,总价值587万元。制作盆景的品种有苏铁、银杏、锦松、金叶大阪松、大王松、金钱松、水杉、刺柏、圆柏、杜松、榔榆、朴、榉树、红花檵木、檵木、贴梗海棠、绿萼梅、宫粉梅、榕树类、迎春、柳树类、六月雪、杜鹃、垂丝海棠、山茶、茶梅、香樟、紫藤、槭树类、竹柏、桃、金银花、构骨、紫金牛、柿树、佛手、桂花、小蜡、小檗、锦鸡儿、枸杞、常春藤、棕竹、文竹、三角梅(叶子花)、雀舌黄杨、栀子。2008年,市隆帆园艺制作的牡丹“黑楼紫”获宁波市花木盆景评比新品种金奖,市海蕊花卉苗木合作社制作的五针松盆景“仙翁迎客”和杜松盆景“盘根傲骨”获宁波市花木盆景类银奖。
  花卉
  20世纪80年代常见的花卉有月季、茶梅、茶花、君子兰、一串红、鸡冠花、玉兰、米兰、含笑、菊花、扶桑、建兰和杜鹃等。90年代引进非洲菊、康乃馨等普通品种和凤梨、一品红、蝴蝶兰等高档盆花。1997年建立宗汉牡丹园,引入牡丹品种,至2002年筛选出黑牡丹、白牡丹等5个品种。2008年,常见的有草本花卉、水生花卉、观叶植物、多浆植物和木本花卉。
  草本花卉 有鸡冠花、凤尾鸡冠、千日红、紫茉莉、半枝莲、荷包牡丹、醉蝶花、豆瓣绿、花叶豆瓣绿、西瓜皮椒草、石竹、康乃馨、羽衣甘蓝、虎耳草、含羞草、天竺葵、碰碰香、驱蚊草、凤仙花、新几内亚凤仙、非洲凤仙、牵牛、茑萝、一串红、福禄考、熏衣草、彩叶草、紫苏、报春花、多花报春(西洋报春)、仙客来、大岩桐、雏菊、翠菊、向日葵、大丽花、非洲菊、万寿菊、瓜叶菊、孔雀草、菊花、矢车菊、金盏菊、百合、麝香百合、郁金香、风信子、石蒜、唐菖蒲、萱草、大花萱草、小苍兰、射干、蝴蝶花、鸢尾、德国鸢尾、美人蕉、大花美人蕉、芍药、虞美人、蜀葵、秋海棠等。
  水生花卉 有荷花、睡莲、大薸等。
  观叶植物 有南洋杉、橡皮树、南天竹、火焰南天竺、爬山虎、斑叶一品红、幸福树、发财树、八角金盘、中华常青藤、常青藤、昆士兰伞(大叶伞)、熊掌木、孔雀木、鹅掌柴、洒金珊瑚、魔芋、天南星、菖蒲、石菖蒲、海芋、龟背竹、马蹄莲、广东万年青、银王亮丝草、白柄亮丝草、绿萝、蓝宝石蔓绿绒、羽裂蔓绿绒(春羽)、撒金蔓绿绒、琴叶蔓绿绒、心叶蔓绿绒、彩叶芋、合果芋、绿巨人包叶芋、红掌(花烛)、凤梨类、鹤望兰、文竹、吊兰、万年青、非洲茉莉、假叶树、水仙、龙舌兰、君子兰、文殊兰、朱顶红、凤尾兰、虎尾兰、金边虎尾兰、酒瓶兰、富贵竹、香龙血树、孔雀竹芋、卧花竹芋、春兰、蕙兰、大花蕙兰、文心兰、蝴蝶兰、金兰等。
  多浆植物 有仙人掌、金琥、蟹爪兰、昙花、山影拳、绯牡丹、仙人指、彩云阁、芦荟、十二卷类、垂盆草、八宝、落地生根石莲花等。
  木本花卉 有牡丹、绣球、中华绣线菊、金焰绣线菊、玫瑰、月季、银芽柳、金弹、佛手、米兰、铁海棠、木槿、雅致木槿、牡丹木槿、玫瑰木槿、木芙蓉、海滨木槿、扶桑、茶梅、山茶(山茶花)、美人茶、瑞香、金边瑞香、结香、倒挂金钟、杜鹃、夏鹃、西洋鹃、紫金牛、红凉伞、虎舌红、连翘、金钟花、紫丁香、茉莉花、迎春花、云南黄馨、凌霄、美国凌霄、栀子、重瓣栀子、水栀子、金边小叶栀子等。
  按花卉用途,分鲜切花、花坛草花和盆花。
  鲜切花 生产技术含量高,设施投入大,风险系数高,发展缓慢。1996年蓝天花卉服务有限公司开始生产鲜切花,2000年前后引进香水百合、玫瑰、唐菖蒲等品种。2002年市隆帆园艺园在匡堰镇现代农业示范区内建鲜切花基地8公顷。2008年全市有鲜切花生产单位8家,种植面积23公顷,生产鲜切花625万支,主要种类有玫瑰、非洲菊、百合、唐菖蒲、银柳、八角金盘和菊花等。
  花坛草花 1996年开始生产,2008年全市有花坛草花生产基地10公顷,其中现代花卉研究所
  6.7公顷。生产草花340万盆,主要品种有一串红、鸡冠花、三色堇、矮牵牛、金盏菊和羽衣甘蓝等。
  普通盆花 零星栽培。2002年8月,浙江新皇冠花卉种苗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万美元,引进台湾全自动控温、控湿设备,建花圃1万平方米,同年10月从台湾引进红龙、火鸟、红天使、白天使等蝴蝶兰约20万株,当年培育蝴蝶兰约12万盆。2008年全市盆花种植17公顷,生产盆花54万盆。
  盆栽花盆用盆,20世纪80年代以陶土盆为主,90年代后改用塑盆、瓷盆和木盆。
  第三节 生产经营
  花木生产
  20世纪90年代前期,花卉苗木生产以散户为主,山区零星出现规模生产经营户。1999年,附海、龙山、横河、新浦等镇花木生产发展迅速。是年,全市有花木生产单位51家,0.33公顷以上的花卉种植户有521户。种植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的有黄杨、麦冬、桧柏等,6.67~66.67公顷的有红枫、桂花、罗汉松、樟树、茶花、珊瑚、海桐、月季等。2003年龙山镇新增花木种植面积100余公顷,总面积达433公顷,销售额增至3200万元,600多户农户通过种植花木致富。由于花木销路好,一些种植户开始在余姚市低塘、小曹娥、丈亭及上海、江苏等地建立苗圃基地发展生产。2005年龙山镇邱王村一花农在上海青浦县建苗圃基地130余公顷。
  花木经营
  20世纪80年代,花木主要靠花农自产自销和吸引客户上门收购。随着生产的发展,逐步涌现出一批规模经营大户和花木推销员。1994年3月龙山镇西门外村成立龙山园林绿化工程队,专业从事城镇、道路绿化设计和种植养护。1997年蓝天花卉服务有限公司开发花卉租摆业务,2004年与150余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业务关系,租摆花卉1万余盆。1999年,全市有花木经营商家34家,绿化工程公司24家,从业人员逾万人,专业购销员127人。2000年,以龙山镇西门外村、附海镇花木村为主的园林绿化公司在上海、江苏和山东等地承包绿化工程,并在慈溪建立生产基地,实行产供衔接。2007年,全市绿化工程公司共承接省际绿化工程额8.2亿元,其中市绿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在徐州承包的绿化工程额1.7亿元,绿化工程公司所需的近半苗木产自慈溪。购销员队伍随之扩大,产品远销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还出口韩国、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地,成为全省主要花木生产基地之一。2004—2008年全市花木销售总额9.6亿元,其中销往外省市6.2亿元,并为北京奥运场馆提供大叶黄杨、西府海棠等48万株。2008年,全市有花卉生产单位268家,花卉商店102家,绿化工程公司82家,花卉专业合作社4家,从业花农3万人。
  附1 附海镇花木村
  2001年由大阴洞和三节村合并,全村1585户、3896人,耕地213公顷。该村1974年培植泡桐树苗木效益可观,后陆续引种五针松、龙柏、大叶黄杨等进行培植。1985年,全村种植苗木200公顷左右,销售额500万元。1995年,种植绿化苗木267公顷(包括租赁土地),销售额2000万元,产品销往上海、山东等地。2002年,该村成立海联花木合作社。2008年全村有30余家园林和苗圃企业,除全村95%以上耕地种植绿化苗木外,还向外转包土地200公顷发展生产。花木销售收入2500余万元,占全村农业收入的70%以上。2000年被评为宁波市花卉专业村。2005年7月,附海镇被省林业厅、省花卉协会评为省十大新兴花卉乡镇。
  附2 龙山镇凤浦岙村
  为宁波市花卉专业村。2008年全村有388户、950人,耕地37公顷,山地247公顷,有园林、苗圃企业15家,从事花卉苗木生产、加工、销售的650人,种植苗木130余公顷,其中村种植67公顷,向周边村租种67公顷。主要品种有桂花、红枫和雪松,还有茶花、茶梅、罗汉松、垂丝海棠、广玉兰、杜鹃、金叶女贞、桃叶珊瑚等。全村花木销售收入600余万元。
  附3 慈溪市现代花卉研究所
  前身为市棉科所花圃。1998年栽培草花,2003年5月划归市现代生态农业开发公司,苗圃迁至浒山万亩畈现代农业园区,注册成立市现代花卉研究所。2008年,有花卉基地约7公顷,其中连栋温室1.5万平方米,钢管大棚4公顷。以生产一串红、矮牵牛、四季海棠、仙客来、一品红、凤梨等草花(包括花坛花和盆花)为主,年产约50万盆,产品除主销慈溪市场外,还销往余姚、宁波等地。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