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水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24
颗粒名称: 第二章 水果
分类号: S66
页数: 16
页码: 234-249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蔬果作物的水果,包括水果面积与产量、杨梅、梨、葡萄、桃、柑橘、草莓、其他水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水果

内容

第一节 水果面积与产量
  慈溪种植水果,宋代已有记载。水果主要有杨梅、梨、葡萄、桃、橘、草莓等,杨梅为大宗。历史上水果多栽于山地、河边和村旁杂地,面积少而分散。1984年开始部分棉地改种梨、葡萄等。1988年全市有果园5127公顷(不含草莓下同),产量18265吨,人均占有量19.3千克,分别比1987年增加23.0%、55.5%和53.2%。1992年,,市政府不再允许承包地种多年生作物,除山区继续有所发展外,耕地不再发展水果。1998年全市有果园6150公顷。1998年后,国家相继对棉粮生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水果生产进入新一轮发展期。1999年果园有6263公顷,总产量84354吨,人均占有量83.5千克,果园面积、总产量和人均占有量比1992年分别增加39.2%、3.42倍和3.26倍。2002年发展至6517公顷,成为市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表5-6)。全市形成以横河、匡堰和观海卫镇为主的2400公顷杨梅种植区,以周巷和观海卫镇为主的“万亩”蜜梨基地,以新浦镇为主的葡萄基地,以掌起镇为主的桃子基地,以龙山镇为主的柑橘基地。杨梅、柑橘、草莓、桃子和葡萄等鲜果及加工产品,销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有的销往国外。2008年全市有果园7831公顷,总产120803吨,人均117.3千克。1996年横河镇和周巷镇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和“中国黄花梨之乡”,2000年和2001年慈溪市被国家林业局分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杨梅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市)”。
  第二节 杨梅
  杨梅面积与产量杨梅为传统水果,1988年全市有杨梅3554公顷,总产量11081吨,分别占全市水果面积和总产的69.3%和60.7%。2008年有杨梅3917公顷,总产48793吨,产量为历史最高,产值1.8亿元(表5-7)。杨梅种植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横河、匡堰、观海卫、桥头、掌起和龙山等镇。杨梅面积200公顷以上
  有横河镇的梅园村、龙,南村、大山村,匡堰镇的乾炳村、倡隆村,观海卫镇的杜岙村、白洋村和桥头镇的五姓村。67公顷以上的有18个村。2008年横河镇梅园村950户梅农的433公顷杨梅,总产2500吨,产值1800万元,户均18947元,约占年收入的50%。全市杨梅树龄100年以上的有近100株,主要分布在横河镇的大山、龙南村,观海卫镇的白洋、杜岙村,掌起镇的长溪村一带。2007年,在桥头镇上林湖村德林生态杨梅园发现一株“早大种”杨梅,树龄150年以上,高8米,冠幅16×14米,立为“杨梅树王”。是年采杨梅400千克。
  杨梅品种演变
  杨梅品种以“荸荠种”为主,1988—2008年该品种占杨梅面积的95%以上。1988年后,龙山、三北、桥头和横河等镇引进“东魁”杨梅,至2008年种植67公顷。2008年全市杨梅栽培品种有“荸荠种”、“早荠蜜梅”、“晚荠蜜梅”、“早大种”、“凤欢种”、“荔枝种”、“白杨梅”、“早小种”、“松浆种”、“尖刺种”、“红种”、“粉红种”、“迟大种”、“迟小种”、“水晶种”、“白糖杨梅”、“黄糖杨梅”、“大蒂头”、“无锡大种”、“东魁”、“晚稻”、“丁岙”、“大黑炭”、“二都水晶杨梅”、“黑晶”、“安海边”、“乌紫”和“黑瑞林”等28个。
  主要品种简介
  东魁杨梅 原产黄岩,1988年引入。果形大,单果重20克,最大50克;果实高圆形,紫红色,果面缝合线明显,果蒂突起;核大,粘核;汁多,甜酸适度,风味浓,可溶性固形物9%~12%,总糖量9.5%,总酸量1.36%,可食率90.0%~94.8%。该品种种植5~6年后开始结果,15年后进入盛果期,经济寿命50~60年。成熟期比荸荠种迟约5天,成年树株产75~100千克。鲜食为生,也适加工。
  黑晶 温岭市地方品种,系“温岭大梅”的品种变异。2005年引入。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姿开张,树冠圆头形。着果均匀,丰产性好,大小年结果不明显。种植后3~4年结果,6月中旬成熟。果实紫黑色,光泽度好,肉柱先端圆钝。汁液多,甜酸适中,肉质致密,口感佳。单果重约17克,可食率90.6%。可溶性固形物12.1%。鲜食与加工品质均优。
  杨梅栽培
  施肥 20世纪80年代,梅农习惯在杨梅采摘后施用草木灰。90年代,在采后和年底各施一次复合肥。2004年后,仍以草木灰、焦泥灰等农家肥料为主,部分施用杨梅专用肥。有的梅农在果实膨大期喷施0.2%~0.3%浓度的磷酸二氢钾。
  疏花疏果 杨梅结果大小年明显,年产量高低悬殊,1989年后越演越烈,1988—1997年杨梅产量最高年与最低年产量之比为11∶1。1993年市杨梅研究所用杨梅疏花剂和截枝的方法均衡大小年结果,2003—2008年推广疏花疏果1万公顷,大小年产量之比降至1.7∶1,单果重提高23.2%。方法:短截花芽过量的结果枝,盛花后期喷杨梅疏花剂,盛花后20~50天,分2~3次疏去密生果、小果。
  修剪 传统栽培杨梅树不作修剪。1993年10月,市杨梅研究所在横河梅园村,对树体高大的成年树采用“截高枝、开天窗”的方法进行修剪,树冠高度控制在3.5米左右。次年采摘,特级果和一级果比例从原来的5%~10%升至15%~20%。既方便梅农采摘,又利于开发杨梅观光旅游。至2008年全市累计修剪面积1000公顷。
  病虫害防治 杨梅主要病害有癌肿病、褐斑病和根腐病。主要害虫有白蚁、介壳虫、天牛、袋蛾、卷叶蛾、小细蛾、毛虫、金龟子等。杨梅病虫发生少、危害轻,一般不作防治。1998年4月6日,掌起、范市等地遭受冰雹,诱发癌肿病,发生面积333公顷,减产10%。次年春季采用刮除病斑,涂抹50~100倍液“402”抗菌剂,或100倍“硫酸铜”液,防效较好。
  杨梅加工
  慈溪民间有浸泡“烧酒杨梅”的传统。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厂家用杨梅制成糖水杨梅、杨梅汁、杨梅蜜饯等,因技术尚未成熟,加工量少。1990年,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始生产杨梅浸泡酒和速冻杨梅。1995年,横河镇农业服务总公司生产杨梅蜜饯初级产品,为广东等地蜜饯加工企业提供原料。1997年,大山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糖水杨梅、杨梅饮料和杨梅果酒等。2008年,全市有杨梅加工企业20余家,年加工杨梅6000余吨。主要产品有果汁、果酒、干红酒、罐头、速冻杨梅、保鲜杨梅和杨梅干等。
  杨梅品牌与销售
  品牌 2000年,横河镇农业服务总公司注册“烛湖”牌杨梅商标。2008年全市有杨梅鲜果商标32个,杨梅加工产品商标8个。其中12个(含杨梅加工产品5个)产品获国家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烛湖”牌杨梅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省农业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
  销售 20世纪80—90年代,鲜果在慈溪及周边地区和沪、杭、甬等地畅销。1983年6月,杨梅鲜果空运至香港。2002年,大山置业有限公司空运25吨鲜果至日本。2005年,横河镇购销大户通过邮政特快专递,销往上海、北京、广州、哈尔滨、沈阳等大中城市300余吨。2006年,兴达食品有限公司通过慈溪市绿色农产品北京销售中心,将当天采摘的“烛湖”牌杨梅空运至北京直销,当年销售100吨。至2008年,已有300余吨鲜果销往新加坡、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和地区。
  第三节 梨
  梨面积与产量
  1987年,全市有梨园120公顷。1993年发展至761公顷,产量5383吨,比1987年分别增加5.3倍和10.5倍。2000年有梨园2114公顷、2001年产量41869吨,为历史最高。2008年,全市有梨园1558公顷,总产27228吨(表5-8)。梨园分布在17个镇(街道)、163个村和1个农场,其中观海卫镇884公顷,周巷镇359公顷。超66.67公顷的村有周巷镇的新缪路村、湖塘新村和观海卫镇的新泽村、洞桥村。周巷镇成和果业有限公司有梨园20.33公顷。
  梨品种演变
  20世纪80年代前期,主栽品种为“今村秋”另有“大恩梨”、“菊水”、“新世纪”、“杭青”、“黄花”等。1985年种植“新世花”(自定名)。1993年引进,“西子绿”、“丰水”、“幸水”、“雪青”、“雪芳”、“桂冠”、“黄香”,1996年引进“翠冠”、“清香”,1999年引进台湾雪梨,2002年引进“桥冠”、“黄金梨”、“早生黄金梨”、“大果水晶梨”、“绿宝石”、“新杭”、“新兴”2005年引进“筑水”、“六月雪”2006年引进“4-20”“若光”、“518”等。80年代后期至2008年主栽早,熟品种为“翠冠”、“新世花”,中,熟品种为“黄花梨”。
  主要品种简介
  黄花 浙江农业大学园艺系于1962年由黄蜜/三花选育而成,属中熟品种。树势强健,树冠开张。成枝力强,花芽易形成,以短果枝结果为主,结果性好。果圆锥形,底有一呈水平状的“底盘”顶凸起;皮黄褐色,多锈斑,果点较大;果肉洁白,质地细、脆、嫩,汁多,风味佳;果心中大;可溶性固,形物约12%;单果重约250克,最大500克以上。该品种适应性,抗逆性强,丰产。3月底初花,4月初盛花,8月20日前后成熟。
  翠冠 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由幸水//杭青/新世纪选育而成。属早熟品种。树势强健,树冠较紧凑。萌芽率高,花芽易形成,腋花芽数量中等,以短、中果枝结果为主。果实近圆形,有2~3条不明显的纵沟纹。果皮黄绿色,肉质洁白,质地细、脆、嫩,汁多,风味好,果心小;可溶性固形物约12%;单果重约250克,最大500克以上。该品种产量中等,栽培管理要求高,成熟后易落果,充分成熟后品质反呈下降趋势,不宜长贮。3月底初花,4月初盛花,7月底至8月初成熟。
  新世花 树势较强健,直立,树冠较为紧凑。腋花芽发生较多,自花结果率高,以短果枝结果为主,连续结果性能良好。果实近圆形;果皮黄褐色,有少量锈斑;果肉白色,质地松脆,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约12%;单果重约260克,最大650克以上。该品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稳产,品质上等。3月底初花,4月初盛花,8月上旬成熟。
  梨栽培
  施肥 常年施肥3~4次。基肥以有机肥加磷肥为主;萌芽前10~15天,浇施化学氮肥;果实膨大期增施复合肥,补充磷钾营养;采摘结束后施化学氮肥促进树势恢复。施肥采用沟施或穴施,施肥部位每年轮换。生长期结合防病治虫,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硼砂或尿素。
  疏花疏果 根据种植密度,按株定产,按产留果,删除多余花果。每公顷1200株的梨园,按定产2500千克计,一般每隔10~15厘米留1个结果单位,每株梨树保留120~150个果台,每个果台留2~3朵花。第一次疏果在谢花后15天前右,每个果台留1~2只幼果;5月中旬,结合套袋再次疏果,每个果台留1只果,果间距保持15~20厘米。
  套袋 梨农原无套袋习惯。20世纪90年代初,周巷梨农用报纸制成果袋,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套在黄花梨幼果上,果品病虫危害减轻,外观改善,但微有污点。1998年,宁波台逸农业有限公司引进专用果袋,2000年后基本改用梨果专用袋。绿皮品种,套外黄内黑色的果袋;黄褐皮品种,套外黄内白的果袋或透气薄膜袋。套袋后,果品外观品质明显提高,但糖度略有下降。2004年全市推广专用袋5000万只。
  整形修剪 20世纪80—90年代,梨树以疏散分层形为主,树体高大,抗风力弱。1991年观城镇泽山村梨农采用矮化修剪法。1998年,台逸农业有限公司将四年生梨树去除中心杆,留三大支杆,修剪成开心型,树高控制在2.5米以下,既便操作,又利抗风,此修剪法迅速推广。2008年全市矮化开心修剪面积达90%以上。同时,采用架式栽培约120公顷。
  病虫防治 梨树主要病害有梨锈病、梨黑星病和梨轮纹病,主要虫害有梨木虱、梨圆蚧和吸果夜蛾。20世纪80年代后期,普遍发生梨锈病,精忠乡缪路村有部分梨树因病致死。用“粉锈宁”在4月上中旬防治2~3次,病情基本控制。1999年三北镇徐福村35公顷梨园发生梨黑星病,选“福星”、“甲基托布津”等药剂进行防治。2002年7月4日梨轮纹病发生严重,采用“大生保护剂”和
  “多菌灵”喷雾5~6次,果实套袋,危害减轻。2002年遭梨,木虱为害,树体高大、枝叶茂盛者尤甚,选用“吡虫啉”、“速满克”等防治第一代若虫见效。2005年有梨园遭圆蚧为害,幼果危害率约15%,选用“速扑蚧”或“快克”防治1~2次,基本控制。近年,山边和杂草多的梨园,吸果夜蛾为害较重,采用果实套袋,或选“乐斯本”、“锐劲特”等农药防治见效。
  高接换种 2002年,周巷、观海卫、新浦等3镇的32户果农用“黄花梨”树改接“翠冠”44.5公顷,经济效益翻番。至2008年,高接换种133.33公顷。其方法是2月底至3月上旬或10月中上旬,从优良品种的结果树上截取一年生无病虫害的枝条上部芽作接穗,每个接穗留芽1~2个,用硬枝嫁接法嫁接。抽生的新梢长到20~25厘米时绑扶加固。
  品牌与销售
  品牌 1998年,周巷镇农业服务总公司注册“润昌”蜜梨商标。2002年,市梨业协会制订生产标准和果品质量标准,全市蜜梨统一使用“润昌”牌商标。2000年后,“润昌”蜜梨先后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浙江省农业名牌、绿色农产品、浙江省“十大名梨”宁波市“十大名果”、慈溪市“十佳名果”。2003—2008年,全市520公顷梨园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5000吨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产品认证。
  销售 梨以近地销售为主,部分销往福建、上海、杭州和宁波等市场。2000年,宁波台逸农业有限公司将130吨鲜梨直销香港,部分转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第四节 葡萄
  葡萄面积与产量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本市零星种植葡萄。1986年后种植面积逐步扩大,1988年有葡萄园347公顷,比1985年增加78.8%;产量4150吨,比1985年增加12.6倍。此后至2003年葡萄园面积稳定在300~400公顷。2005年,市政府对发展大棚葡萄实行经济补贴,连片大棚葡萄面积扩大,葡萄园增至550公顷。2008年全市有葡萄园946公顷,总产27583吨,比1987年分别增加2.7倍和14.3倍(表5-9)。葡萄园主要分布在新浦、观海卫、掌起、周巷等镇。葡萄园面积在66.67公顷以上的有新浦镇六塘南村、观海卫镇洞桥村、掌起镇洪魏村、周巷镇新缪路村、龙山镇杨高村、杭州湾新区马潭路村等。
  葡萄品种演变
  20世纪80年代,有“巨峰”、“龙宝”、“红伊豆”、“红瑞宝”、“井川1014”、“康泰”、“早生高墨”、“田野黑”、“大宝”、“金皇后”等。1990年后,先后引进“藤稔”、“京亚”、“冀选1号”、“夏黑”、“粉红亚都蜜”、“奥古斯特”、“维多利亚”、“红富士”、“甬优1号”、“京玉”、“巨玫瑰”、“醉金香”、“秦龙大穗”、“美人指”、“红地球”等78个品种。1988—2008年,“巨峰”为主栽品种。2008年,“巨峰”、“红富士”、“甬优1号”和其他品种的种植面积分别占64.2%、13.1%、7.6%和16.1%。
  葡萄主要品种简介
  巨峰 原产日本,由大粒康拜尔/森田尼选育而成,中熟。果穗松散,圆锥形,穗重400~500克。果粒椭圆形或圆形,皮紫红色,果粉多,单果重10~12克。果肉柔软多汁,味甜,可溶性固形物14%~16%。该品种适应性强,长势旺。易落花落果,较抗病。适棚架栽培。每公顷产量约23吨。
  红富士(井川667) 原产日本,由金玫瑰/黑潮选育而成,中熟。果穗长圆锥形,穗重500~600克。果粒倒卵形,皮粉红色,果粉薄,单果重7~8克。果肉柔软多汁,味甜,有浓郁的草莓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5%~16%。该品种树势强,坐果好,成熟后易落果,不耐运输。适棚架栽培。每公顷产量约30吨。
  甬优1号 1994年鄞州区下应街道葡萄种植户从藤稔中选育而成。中熟偏迟。果穗圆锥形或近圆柱形,副穗少,整齐度高,穗重600~650克。果粒圆形,成熟后紫黑色,皮厚韧,易剥,有白色果粉,单果重14~15克。果肉较硬,酸度低,口味好。可溶性固形物15%~16%。该品种长势中等,萌芽、成枝率高,着色整齐均匀,耐贮运。每公顷产量约23吨。
  葡萄栽培
  栽培方式 葡萄一直采用露地栽培。1993年,横河镇建山村一农户搭建2个30米×6米的毛竹大棚,开始用大棚栽培葡萄(称“葡萄设施栽培”)。1994—1997年,市农业局综合站开展葡萄大棚栽培试验,研究成功葡萄促成栽培技术,葡萄成熟比露地栽培提早7~10天,经济效益翻番。1997年大棚栽培推广8公顷,2000年扩大至45公顷,2001年为109公顷。2002年推广两连栋毛竹大棚。2004年有果农搭钢管连体大棚栽培,单只大棚面积约1公顷。2008年全市大棚栽培葡萄800公顷,占总面积的84%。
  架式 95%以上为水平棚架,少有倾斜棚架。水平棚架高1.8~2.0米,宽5米,按纵2~3米、横3~4米立柱,架面纵横每隔30厘米用铁丝或竹杆连接固定。1995年,市园艺园试用双“十”字“v”形架式,产量偏低,未推广。
  整形修剪 冬季以整形为主,75%左右的葡萄采用多主蔓任意形,另有龙干形、多主蔓自由扇形等。夏季以摘心、除副梢和绑蔓等为主。
  生长调节剂应用 1993年,市农业局综合站在横河镇建山村一藤稔葡萄园应用“大果灵”(主要成分为赤霉素),果粒纵径增加10.74%横径增加1.4%~11.19%,粒重增加23.5%~26.0%。1995年在新浦镇示范推广,至2000年累计应,用315公顷。2008年全市推广710公顷。
  环剥 1996年,新浦镇农技站在六塘南村一葡萄园中,于葡萄硬核后期对主干中部进行环剥,着色提早约20天,但影响品质。新浦镇1999年环剥102公顷,2008年全市环剥面积占65%。
  套袋 1995年,市园艺园在葡萄坐果后用报纸制袋套果穗,2000年后改葡萄专用果袋,2008年全市葡萄套袋200余公顷。
  施肥 基肥以有机肥加磷肥为主,追肥为速效化肥。因葡萄喜磷钾,1990年后采用控氮增磷钾的方法。2002年后,果农一般于5月上旬每公顷施三元复合肥525~600千克,6月下旬施硫酸钾300—375千克,10—11月施有机肥15吨加过磷酸钙525~675千克。结合病虫防治进行根外追肥3~5次,开花前喷0.2%~0.5%的硼砂溶液,坐果后喷0.2%~0.4%的磷酸二氢钾或加0.3%的尿素混合液。氮磷钾的比例,20世纪80年代约为10∶6∶14,2000年后约为10∶12∶15。
  病虫害防治 露地葡萄以黑痘病、霜霉病和炭疽病等为主,年防病15~16次,药剂多为“福星”、“百菌清”、“速克灵”和“波尔多液”等。大棚葡萄病害以灰霉病、白腐病和炭疽病等为主,年防病4~5次,药剂选用“科博”、“大生”和“世高”等。2002年、2003年分别发现穗轴褐枯病、白粉病、
  日灼病、角斑病和吸果夜蛾等病虫害。
  葡萄品牌和销售
  品牌 2006—2008年,全市有无公害葡萄基地44公顷。注册“桥城”、“浒农”、“黎阳”、“观海卫”牌等商标7个。“浒农”牌葡萄2002年通过国级A级绿色认证,2006年获省精品水果金奖、宁波市“十大名果”称号;“黎阳”牌葡萄2005年获宁波市优质名牌葡萄金奖,2006年获省葡萄擂台赛金奖。
  销售 葡萄于1994年开始销往杭州、温州等地。2000年后,直销上海、江苏、福建、江西等省大中城市,销量超过全市总产量的50%。2008年少量销往香港。
  第五节 桃
  桃面积与产量
  1988年,全市有桃园565公顷,总产1748吨。1994年增至789公顷。因重种轻管,致流胶病严重发生,桃树提早衰老,被逐步淘汰,至2000年桃园仅321公顷。2001年后,引进优良品种,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生产稳定。2008年,有桃园343公顷,比1987年的483公顷减29.0%,总产8677吨,比1987年增加5.5倍(表5-10)。桃园主要分布在掌起镇古窑浦村、观海卫镇五洞闸村和横河镇乌玉桥村,其中掌起镇、观海卫镇分别为253公顷和73公顷。
  桃品种演变
  20世纪80年代,主要品种为“四月桃”、“一点红”、“玉露”等。1990年引进“春蕾”、“春花”和“早霞露”等早熟品种,1994年引进“大观1号,20”01年引进“湖景蜜露”、“玫瑰露”、“曙光”、“白玉”,2004年引进“白峰”、“大团玉露”、“早红宝石”、“早红珠”、“丽春”、“早露蟠桃”,2005年引进“新玉,20”08年栽有水蜜桃、油桃、蟠桃和黄桃四大类。水蜜桃品种有“早霞露”、“白凤”、“大观1号”、“大团玉露”、“湖景蜜露”、“新玉”、“玉露”,油桃品种有“曙光”、“早红珠”等。2008年“玉露”种植面积占全市桃树种植面积的55%,“湖景玉露”占21.2%,“白凤”占15.1%,其他品种占8.7%。
  桃主要品种简介
  玉露原产奉化,属晚熟品种。果实卵形,顶钝尖,腹部有少量红晕。两半部不对称,缝合线浅。皮浅绿色,较薄,易剥离。肉乳白色,近核处紫红晕较多;质柔软易溶,纤维细,有香气,风味甜浓。单果重125克。含可溶性固形物12%~14%,粘核。该品种成枝力强,花芽枝易形成,坐果率高,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熟。每公顷产量约263吨。
  湖景蜜露 原产江苏无锡,中熟品种。果实圆形,顶略凹陷,两半部匀称。皮乳黄,易剥,近缝合线处有淡红霞色。肉乳白色,近核处皆白色,质细密柔软,纤维少,汁液多,味甜,有香气。单果重130克,最大果重32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3%,耐运输。该品种幼年期生长较旺,树冠形成快。夏花芽多而饱满,花粉多,坐果率高。7月中下旬成熟,每公顷产量约24吨。
  白凤 原产日本,属早中熟品种。果圆形,略扁,顶平,两半不对称,缝合线中深。皮黄绿色,顶部至缝合线有红晕分布。茸毛短,剥皮较难。肉乳白色,近核处淡红色。质细密,纤维少,汁液中等,味甜,少有香气。单果重120克,最大果重200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耐运输。该品种萌芽力强,成枝率中等,坐果率高。7月上旬成熟,每公顷产量约23吨。
  桃栽培
  株行距3米×4米,每公顷825株。桃园做到深沟高畦,一般沟深40~50厘米,种植行高于地面4050厘米,踏实做成馒头形。栽后1~3年,加强肥水管理促树冠形成。产果后采用自然开心形整形修剪,做好摘心、扭梢、剪梢、拉枝、疏果、套袋等管理工作。桃喜磷钾,秋冬季每公顷施过磷酸钙450~750千克,2—3月、5月下旬至6月下旬及果实采收前后用三元复合肥分施催芽肥、壮果肥和采果肥,初花期喷0.1%~0.2%的硼砂保花保果。
  桃主要病害有褐腐病、缩叶病、炭疽病、疮痂病和流胶病等,虫害有蚜虫、红颈天牛和桃蛀螟等,采用综合技术防治。
  桃品牌和销售
  2004—2008年,本市先后注册“古窑浦”、“海地舍”等5个商标。2008年,全市有无公害桃园基地200余公顷。桃以就地销售为主,少量销往宁波、杭州、上海等地。2008年外销1400吨。
  第六节 柑橘
  柑橘面积与产量
  慈溪属柑橘栽培北缘地区,易遭冻害,加之部分土壤盐碱过重或缺铁,柑橘品质较差,适种范围小。1988年有柑橘园502公顷。2003年有649公顷,为历史之最。2008年柑橘面积为292公顷,比1987年减少35.0%;总产4852吨,比1987年增加4.7倍(表5-11)。柑橘园主要分布在龙山、观海卫、胜山和横河镇。龙山镇邱王村栽种104公顷,为市柑橘专业村。
  柑橘品种演变
  20世纪80年代,90%以上为晚熟品系“尾张”,仅少量椪柑及温州蜜柑中的早熟系“宫川”和“兴津”;1998年后引进“朋娜”、“象山红”、“胜山伊予柑”、“日南”、“市文”、“上野”、“纽荷尔”、“南香”、“大分”、“天香”、“黄金蜜柑”、“进甜口”、“山下红”、“卡拉”等品种。2008年种植以“大分”、“市文”为主的特早熟品种33.3公顷,以“宫川”为主的中熟品种73.3公顷,以“尾张”为主的晚熟品种185.4公顷,早、中、晚熟品种种植比例约为1∶2∶6。
  柑橘主要品种简介
  大分 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树势强,单果重约118克;果形扁圆,果面油胞明显。9月上旬可溶性固形物9%以上,甜酸适度;延至10月中旬后采摘,可溶性固形物12%以上。适应性广,抗病、抗冻性强。
  市文 从日本引进的特早熟温州蜜柑品种。树冠矮小,树势弱,枝密生,枝梢节间短。单果重约110克。果形扁平,果面油胞少而稀,幼龄树果实油胞较粗糙。果实9月中旬开始着色,10月上旬完全着色。9月底酸度减至1%以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10%,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风味最佳。完熟后果实易出现浮皮,品质反而下降。为慈溪上市最早的柑橘品种。
  宫川 从日本引进的早熟温州蜜柑品种。树势中等偏弱,树冠矮小紧凑;果实高扁圆形,果形整齐、美观;果面光滑,皮薄,深橙色;果肉橙红色。单果重约125克,可溶性固形物10%以上,含酸
  0.6%~0.7%,甜酸适口,品质上等,10月中旬成熟。
  尾张 从日本引进的中晚熟温州蜜柑品种。树势强健、高大、开张;果实扁圆形,单果重约130克。果面橙色,果皮厚度中等;可溶性固形物10%~11%,含酸0.8%~1.0%。丰产性好,品质中等。较耐贮藏,11月中下旬成熟。
  柑橘栽培
  每公顷675~750株。树形多修剪成开心圆头形,树高控制在2.5~3.0米。一般年施肥3次,每株施三元复合肥4~5千克。柑橘易落花落果,花期用25~35毫克/千克“赤霉素”喷雾;幼果期用“植物健生素”500~800倍,或“叶面宝”、“喷施宝”1万倍等营养液保花保果。对多花多果的柑橘树,抽芽前适度疏除多余花蕾,生理落果后期(约6月底7月初)进行疏果,8月定果。
  主要病虫有疮痂病、树脂病和红蜘蛛、锈壁虱。1996年9月,红蜘蛛大发生,落叶落果严重,用“达螨酮”、“螨死净”、“克螨特”等药剂防治,虫害得到控制。2006年龙山镇邱王村发生疮痂病,发病率15%~20%,用“多菌灵”或“退菌特”防治,病害基本控制。2008年1月底至2月初,因大雪及冻害引发树脂病,病株率3%~5%,通过农业防治,适度修剪,恢复树势。2008年7月,个别柑橘园发生锈壁虱危害,果实为害率7%~10%,用“克螨特”、“托尔克”或“速克”等药剂防治见效。
  柑橘品牌与销售
  2006年龙山镇邱王村66.7公顷柑橘通过宁波市无公害产地认证,生产的“龙涎”蜜橘,2007年获慈溪市“十佳名果”。柑橘就近销售为主,其中“尾张”约有90%销往食品加工企业。
  第七节 草莓
  草莓面积与产量
  草莓色泽鲜艳,酸甜可口为市民喜爱的新兴水果。本市1983年引进草莓。1988年种植80公顷,产量450吨。1992年发展到,349公顷。1993年推广大棚栽培技术,每公顷收入超过15万元。海通食品集团公司开展草莓加工,保障销路,莓农收入稳定,草莓生产持续稳定发展。2001年全市种植草莓672公顷,总产9895吨,为历史之最。2005年,露地草莓比较效益下降,种植面积缩减。2008年全市种植399公顷,产量5838吨(表5-12)。
  草莓品种演变
  草莓分加工品种和鲜食品种。鲜食品种中露地栽培的95%以上为“宝交早生”大棚栽培品种90%以上为“丰香”。2002年引进“红颊”,果大、糖度高,2008年种植3.3公顷。其间,,种过“上海”、“鸡冠”、“戈雷拉”、“久能早生”、“丽红”、“春香”、“章姬”、“申旭1号”、“申旭2号”、“马歇尔”、“硕丰”、“枥乙女”和“春旭”等20余个品种。加工品种1990—2004年以“BF-1”为主,2005—2008年以“BF-3”为主。
  草莓主要品种简介
  丰香 日本农林水产省蔬菜试验场由绯美/春香选育而成。1986年从杭州下沙和宁波市镇海区棉丰村引入。属早熟鲜食品种。果实大,短圆锥形,鲜红色有光泽;单果重12~14克;味以甜为主,甜酸适口芳香味浓,可溶性固形物11%;果皮较韧,较耐贮运。该品种耐肥,不抗白粉病。休眠浅,适大棚栽培,,每公顷产量23~30吨。
  红颊 日本静冈县农业试验场于1999年由幸香/章姬选育而成。2002年从奉化引入。属早熟偏迟鲜食品种。果实长锥形,鲜红色、光亮,外形美观;单果重13.7克,最大单果73克;果肉淡红色,香气较浓,口感佳,可溶性固形物11.8%,前后期变化小;果实硬度中等,较耐贮运。该品种比“丰香”迟成熟,耐低温,耐热耐湿能力较弱;较抗白粉病,育苗期易感炭疽病。适宜大棚栽培,每公顷产量约23吨。
  BF-1 浙江海通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于1990年从日本引入。为中熟加工品种。果实正圆锥形,单果重9~12克,最大果重22克以上;果面鲜红色,有光泽,易去蒂;果肉红色,味酸甜;可溶性固形物7%~9%;较耐贮运。耐肥,较抗病,中等耐热。对水分较敏感,遇高温干旱,叶易褪绿色,繁苗期水分管理要求较高。露地栽培4月底5月初成熟,每公顷产量约15吨。
  草莓栽培
  栽培方式 1990年前,草莓采用黑膜覆盖栽培。1991年,彭桥乡桃园村和浒山镇剑山村等5农户采用黑膜覆盖加大棚栽培,面积1133平方米,因果实上市早,价格高,该方法被迅速推广。1996年大棚栽培166.7公顷,1997—2008年每年稳定在约200公顷。1988年前每公顷种植密度为
  10.5万~12万株,1988年后降至8.3万~9.8万株。
  育苗 草莓育苗有生产田育苗、专用苗地育苗和假植育苗,苗床与大田的比例为1∶5~7。生产田育苗:90%以上莓农采用此法。草莓收获后揭除地膜,每公顷留1.05万~1.5万株健壮株繁苗。专用地育苗:将培植的母株在育苗地繁育,所育秧苗健壮,但操作管理麻烦。“红颊”育苗较难,多选用此法。假植育苗:草莓采果后选健株,通过施肥培育促匍匐茎生长,再将秧苗移入塑料杯集中管理,此法应用较少。
  1992—1994年通过组织培养繁育草莓脱毒苗2800株,因增产不明显而终止。
  施肥 草莓须注重有机肥施用和氮磷钾配施。20世纪80—90年代,一般以有机肥作基肥,化学氮磷钾肥或三元复合肥在盖膜前打孔深施作追肥。90年代后期,一般每公顷用450~750千克复合肥或15吨左右的畜禽粪作基肥,用300~375千克复合肥作追肥。
  病虫防治 常年危害草莓的病害有灰霉病和炭疽病,其他尚有白粉病、青枯病、芽枯病、根腐病、革腐病、叶枯病和根线虫病等。常年发生的虫害有蛴螬、斜纹夜蛾、蝼蛄、蜗牛红蜘蛛和桃蚜等。1999—2003年,范市镇王家路、东村和西村等地大棚草莓遭白粉病危害,减产40%~50%,严重地块为70%以上。2003年,采取“抓两头(防病时间为移栽前约20天的育苗地和移栽后20~30天的本田)、控中心(地块发病中心)”的原则进行防治,有效控制病害。2006年5月中旬,遭“珍珠”台风后又遇高温高湿天气,新浦镇五塘南村“BF-3”草莓发生果实炭疽病。2008年5月15日,观海卫镇东营村33.33公顷“BF-3”露地草莓发生革腐病,减产约40%。病虫害多按无公害食品标准治理。
  草莓加工
  1989年,市农技部门组织开展草莓出口创汇全程服务体系研究。课题组引进加工专用品种,由课题组成员慈溪冷冻厂(海通食品集团公司前身)添置加工生产流水线,1991年试车成功,生产速冻草莓出口日本。1992—2008年,公司累计收购鲜果15325.6吨,加工成品10373.5吨。
  第八节 其他水果
  其他水果面积与产量
  本市种植的其他水果还有枇杷、柿子等,面积少而分散(表5-13)。
  其他水果简介
  枇杷 1985年底,胜北乡六塘南村从乐清县引进软条白沙枇杷100株,种植0.1公顷。2002年匡堰镇一农户建富田枇杷园,种植4.7公顷,品种以软条白沙为主,搭配大红袍,后扩种到13.3公顷。2008年全市种植枇杷27.0公顷,主要分布于匡堰镇、白沙街道和附海镇。
  苹果 20世纪70年代末,桥头、彭东、龙南公社引种苹果28公顷,1980年部分投产。1992年,市农垦场种植南方早熟苹果8.0公顷,1994年扩种35.3公顷,主要品种为“嘎啦”、“杭冠”、“杭翠”和“巨森,”因气候不适,培管失调,产量低,风味差,于1996年被淘汰。
  青梅 1981年,彭东公社寺龙大队产梅8000千克,收入4000多元;龙南公社童家岙大队种梅子7.2公顷,产果1500千克,同年又增植3.5公顷。1992年市林场种植3.0)公顷,因果小、酸度高、销售难而被淘汰。
  无花果 1995年农业局综合站从南京引进“布兰瑞克”、“麦司依陶芬”、“绿杭”等品种150株在市园艺园种植。1997年,范市镇王家路村从宁波市农科院引进“麦司依陶芬”100株,种植0.1公顷。目前主要种植在农户庭院内,未形成种植规模。
  猕猴桃 1989年,石堰乡秦堰村引进种植中华猕猴桃1.0公顷,因管理粗放,面积逐年减少,至2008年已基本无栽培。
  枣 庭园零星种植,品种为义乌大枣。2000年,浒山镇长岳果园从江苏引进冬枣种植0.67公顷,每公顷产量约23吨。
  柿 20世纪80年代初,灵湖公社河头大队、明湖公社红星大队栽有少量柿子,年产约3.5吨。80年代末,全市栽柿2.7公顷。1990年逍林镇利明村引进种植“莲花柿”0.8公顷。2008年,全市栽柿10.0公顷,主要分布于逍林、龙山和观海卫镇。
  果桑 1995年,范市镇杨高村从省农科院引进,种植5.3公顷。至2008年,全市种植果桑
  6.3公顷。
  油奈 1993年,市农业局综合站从福建省古田县引进油奈500株,分种在市园艺园和师桥镇岐山村,至1996年,因环境不适而被淘汰。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