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主要蔬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12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主要蔬菜
分类号: S63
页数: 8
页码: 226-2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蔬果作物的蔬菜的主要蔬菜,包括主要蔬菜种类、主要蔬菜简介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蔬菜 作物

内容

主要蔬菜种类
  1988年后,全市年种植666.67公顷以上的蔬菜有结球甘蓝、青花菜、榨菜、雪菜、辣椒、鲜食大豆、大白菜、菜豆、韭菜、西瓜、甜瓜、鲜食蚕豆、大头菜、大蒜、冬瓜、花椰菜、番茄、竹笋等18种,333.33~666.67公顷的有茄子、南瓜、莴苣、芹菜、茭白、葱(含大葱)、洋葱、菠菜、莴苣、马铃薯等10种,66.67~333.33公顷的有萝卜、豌豆、豇豆、芋艿、夜开花、小白菜、黄瓜、菜心、藕、菱等。(表5-5)
  主要蔬菜简介
  大白菜 别名“结球白菜”和“胶菜”,可鲜食,也可腌渍。种植历史悠久,为冬季主要蔬菜。1987年,全市大白菜种植1000公顷,总产52360吨。20世纪90年代初面积稳定在830~1100公顷。大白菜种植主要分布于坎墩、胜山、庵东、新浦和崇寿等镇(街道)。其中,2006年坎墩街道四塘南村种植100公顷,超过该村当季种植作物的80%。大白菜多为露地栽培,一年两季。秋冬季8月中旬至下旬播种育苗,9月上旬至中旬移栽,11月至次年1月收获。春季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播种育苗,3月中旬移栽,5月下旬至6月中旬收获。
  白菜 别名“青菜”、“小白菜”和“小松菜”等。种植面广而分散,是四季上市量最多的一种蔬菜。1998年,龙山绿珊果蔬农场从省外贸公司引进小松菜“极乐天”连片种植7公顷。2005年,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加工小松菜出口日本。2000年前白菜在春、,秋两季种植,育苗移栽,露地栽培。夏白菜一般直播,以采收小菜为主。2000年后一年四季都有栽培。
  甘蓝 甘蓝又称“结球甘蓝”、“包心菜”。20世纪50年代引进种植,供鲜食。1989年,慈溪冷冻厂制成脱水产品出口日本。2003年全市种植3000公顷。主要分布于长河、新浦、龙山、周巷、掌起、逍林、庵东等镇。结球甘蓝分秋冬甘蓝、春甘蓝和夏甘蓝。秋冬甘蓝7月下旬至8月播种,11月中旬至翌年2月收获;春甘蓝9月下旬至12月初播种,4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1995年引进夏甘蓝,5—7月利用遮阳网育苗,7月中旬至11月收获。夏甘蓝占甘蓝种植面积5%左右。
  花椰菜 花椰菜又名“花菜”或“白花菜”。20世纪60年代后期逍林镇一农户从上海引进,1984年后逐步发展。1990年开发速冻产品出口。主要分布于宗汉、坎墩、掌起、逍林等镇(街道)。1995年前,花椰菜春、秋两季种植。90年代后期,种植季节延后或提早,达到周年生产四季上市。花椰菜喜肥耐肥,以施氮为主,花球形成期增施磷钾肥。
  青花菜 青花菜又名“绿花菜”、“西兰花”和“茎椰菜”色泽鲜绿,质地嫩脆,风味清香,营养丰富。1985年长河一农户引进试种,1988年速冻加工后试销,日本。2003年出口至日本及东南亚5000余吨,成为浙江省青花菜主要出口县(市)。主要分布于长河、新浦、龙山、周巷、掌起和庵东等镇。青花菜以秋播冬收为主,7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11月至次年2月收获。少量春季栽培,12月上中旬播种,4月下旬至5月上旬收获。青花菜需肥量大,中后期需氮钾较多。对硼、镁、钼等元素敏感,缺硼易引发花茎基部空心。
  大头菜 清光绪《慈溪县志》中已有记载。其叶和肉质根均可食用。并可加工成紫香菜、酱大头菜和什锦菜等。20世纪80—90年代,坎墩街道五塘新村200多农户,年加工紫香大头菜1500余吨。主要分布于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坎西(绍兴舍自然村)、直塘和孙方等村,新浦、胜山、崇寿、宗汉等地亦有少量种植。90年代初,大头菜多套种在棉花行间,90年代中期始逐步改纯作。一般8月底播种育苗,10月初移栽,12月收获。榨菜榨菜为茎用芥菜的惯称,以膨大的肉质茎腌制加工后供食,是冬季种植的重要蔬菜之一。主产地分布于周巷(原建塘、小安、义四乡)、崇寿、庵东和观海卫等镇。榨菜一般于9月底至10月初播种育苗,11月上中旬移栽,4月初开始收获。
  榨菜 需肥量大,喜磷钾肥和硼肥。病毒病是影响榨菜产量的主要病害,采用防虫网育苗,切断疫源防病。
  雪菜 为分蘖芥和花叶芥的惯称,又名“雪里蕻”和“弯头菜”。清雍正时已有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间广有种植。腌制成咸菜或制成霉干菜、笋干菜食用,为甬、沪一带市民所喜爱,还出口日本、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主产地分布于周巷、庵东、崇寿、坎墩、新浦等镇。雪菜一年种植两季。冬雪菜8月下旬至9月初播种,9月至10月上旬移栽,11—12月收获。春雪菜在国庆节前后播种,11月上中旬移栽,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收获。采收前20~30天须终止施肥,否则不利腌制保存。
  番茄 别名“西红柿”、“洋柿子”。营养丰富,色泽鲜艳,菜果兼用,生熟皆宜。1935年前后由宗汉街道新塘村一农户引进种植。20世纪50年代初种植“大红”、“早雀钻”等品种,采用温床育苗、搭架栽培,产品销往上海、宁波等地。1987年全市种植216公顷,总产7166吨。番茄在各乡镇都有种植,尤以城郊居多,主产区宗汉、白沙路、逍林和周巷等镇(街道)。1983年,番茄试用地膜覆盖栽培。1987年,胜北乡黎明、荣誉和久丰等村农民进行秋季栽培。1999年新浦镇番茄秋栽54公顷。2005年,宗汉街道高王村一农户试验再生法栽培0.1公顷,收番茄21969千克。2008年,全市番茄大棚栽培447公顷,露地秋栽33公顷,春栽107公顷。为提高坐果率,曾用“2,4-D”点花,20世纪90年代后逐步改用防落素喷花。
  茄子 别名“落苏”为慈溪传统蔬菜。以炒食为主,亦有蒸、腌、晒干等食法,是夏、秋两季的主要蔬菜。各镇(街道)都有,种植,其中白沙路、宗汉、逍林等镇(街道)种植面积较大。茄子有早春露地栽培、冬春大棚栽培和秋季栽培3种方式。早春露地栽培于2月上旬“双膜”育苗,4月中下旬定植,5月开始收获。冬春大棚栽培于9月15—20日播种,11月至12月上旬定植,次年1月下旬至2月始采至6月。秋季栽培于6月下旬至7月播种,10月始采收至次年6月。1996年7月上旬,杭州湾镇农技站试用红茄再生栽培,9月初可采收上市。大棚栽培茄子,始花至盛花期喷防落素能提高坐果率。
  辣椒 有羊角椒(亦称“辣茄”)和甜椒(也称“菜椒”、“青椒”、“灯笼椒”)。羊角椒一般作调味品鲜食,老熟红果加工成椒干、椒粉、咸椒等。甜椒果肉厚而脆,多作炒食。历史上辣椒以自食为主,1977年后干果出口日本、新加坡、斯里兰卡等国。主产区分布于崇寿、周巷、附海、范市和庵东等镇。1995年前露地栽培。1996年菜椒采用地膜覆盖或大棚栽培,2000年后地膜栽培面积约占50%,小拱棚、大棚栽培面积约占5%。青椒一般在谢花后2025天采收,干椒则待果实充分红熟后分批采收。
  菜豆 菜豆又名“刀豆”、“四季豆”、“芸豆”和“梅豆”。历史上农户零星种植供鲜食,1984年慈溪冷冻厂经速冻后出口日本。1987年全市种植342公顷,总产2684吨。1991年种植面积超过667公顷。1993年为1231公顷,总产15378吨,为历史之最,其中新浦镇和周巷镇北部(原小安乡)种植面积占70%。2003年,范市、观海卫镇逐年发展,而新浦镇发展葡萄生产后菜豆种植面积减少。2008年菜豆种植主要分布于龙山、周巷、观海卫、桥头和掌起等镇。菜豆有矮生和蔓生两种,蔓生型产量高、效益好,一般播后80~90天采收。2002年之前种植面积占60%~70%。矮生型由于操作方便,一般播后50~60天即可采收,2003年后种植面积扩大,2008年占70.%~80%。菜豆可春播或秋播。春播占85%~90%,矮生菜豆生产管理相对简单,一般不施追肥,开花后10~15天采收。
  黄瓜 又名“胡瓜”俗称“青瓜”。宜炒食、冷拌和腌渍,亦可生食。主产地分布于周巷镇三江口、小安和海江等村。1988,—1996年,年均种植70余公顷。1997年,乳黄瓜(即幼嫩黄瓜,瓜长10厘米,横径2厘米,重约22克时收摘)腌制加工成的小酱瓜,出口东南亚诸国,种植面积增加至150公顷。90年代后期,品种更换,上市季节拉长,产品受消费者青睐。1988—1995年采用地膜覆盖栽培。90年代后期,部分农户始用大棚栽培,但面积不大。地膜栽培的黄瓜,3月下旬播种,大棚加小拱棚育苗,移栽开花后7天可采收“乳黄瓜”用于腌渍加工,20~25天采摘成品瓜,鲜销市场。黄瓜生长期间须重视霜霉病防治。
  冬瓜 冬瓜是7—9月的“补淡”蔬菜。主产地分布于胜山、坎墩等镇(街道)。2月下旬至3月下旬播种,小拱棚育苗,4月中下旬(5~6片真叶)移栽,开花后50~60天收获。
  南瓜 1999年前零星种植在房前屋后、河塘杂地,面积较小。2000年,新浦一帆蔬菜农场从广东汕头市金韩种业有限公司引进“蜜本”南瓜,种植2公顷,收南瓜75吨。因南瓜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主产地分布于观海卫、附海和新浦等镇。南瓜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小拱棚育苗,5月上中旬移栽,7月上旬开始采摘,可摘至9月中旬。2008年,新浦一帆蔬菜农场秋栽2公顷,7月10—20日直播,9月20日至10月20日收获。
  西瓜 栽培历史悠久,慈溪“咸地西瓜”著称上海、杭州等地。主产地分布于观海卫、新浦、坎墩、龙山、庵东、周巷和掌起等镇(街道)。2000年前,西瓜采用河泥方格、营养钵育苗。2001年,市园艺园用葫芦嫁接育苗1万余株,防枯萎病效果达90%以上。2002—2008年,浒农园艺研究所嫁接西瓜苗685万株,种植1304公顷。嫁接育苗砧木以葫芦为好,催芽播于穴盘基质或营养钵中,每穴(钵)一粒。西瓜在葫芦播后7~10天催芽,密播于苗床或平盘(无穴孔)。葫芦出土7~10天(一
  十一心),西瓜苗出土2~3天(子叶平展,心叶尚未发生)时,用插接法嫁接。嫁接后5~7天,苗床保湿保温,促进接口愈合,后渐通风炼苗。西瓜采用爬地式栽培,2000年后开始采用架式栽培。以地膜覆盖栽培为主,1987年地膜覆盖栽培面积占全市西瓜种植面积的77%,1990年后达99%1995年后应用大棚栽培。按种植时间和方式分早春促成栽培(12月至次年2月播种,5月开始采收)、长季栽培(12月下旬到1月上旬播种,2月上旬定植,采收至11月)和秋季栽培(7月上中旬播种,10月上旬开始采收)。2000—一2004年,西瓜大棚栽培年均927公顷,比露地栽培增收2980万元。
  甜瓜 按植物学分类,甜瓜分网纹甜瓜、硬皮甜瓜、冬甜瓜、观赏甜瓜、香瓜、柠檬瓜、蛇形甜瓜和越瓜等8个变种。慈溪种植的甜瓜90%以上为越瓜(脆瓜)和香瓜(普通甜瓜)。1995年市农业局综合站引进硬皮甜瓜“伊丽莎白”。甜瓜种植遍于全市,主产地分布于观海卫、胜山、新浦、坎墩、横河等镇(街道)。越瓜于3月下旬播种育苗,露地爬地栽培,7月收获。2001年,开始采用夏秋季栽培和早春大棚栽培。2003年,坎墩惠农瓜果研究所选用南瓜“金甲田”、“铁雪龙”作砧木嫁接“花皮梢瓜”增产80%。硬皮甜瓜有早春大棚栽培和秋季栽培两种。早春大棚栽培于12月中下旬播种,电热控,温育苗,爬地或立架栽培,5月初开始收获。秋季栽培于7月中旬至8月初播种,10月初至11月收获。
  大蒜 慈溪栽培大蒜已有500多年历史。青蒜和蒜(蒜苗)供食用,蒜头除食用和调味外,亦可入药。历史上以收蒜头为主。所产蒜头颗大、色白、味浓,在国际市场有一定声誉。民国时期已有蒜头出口新加坡、马来西亚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口量增加,最多的1986年出口941.6吨,曾是浙江省唯一的蒜头出口基地。后由于品质退化,市场转疲,种植面积减少。1990年全市种植大蒜753公顷,总产48100吨。2000年,种植面积减至434公顷,总产4140吨。主产地逍林、新浦等镇。2000年后主要生产青蒜供应本地市场。2008年零星种植23公顷,产蒜薹、青蒜1400吨。生产蒜头多选用“余姚白蒜”。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5月上旬开始采收蒜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蒜头。收获青蒜为主的,选“云顶早蒜”,夏至至大暑播种。蒜苗长到约20厘米时陆续分批选收或隔株采收。
  韭菜 青韭、韭黄和韭花(薹茎)供食,根、籽可入药。一次播种,多年生长,多季收获,周年供应。据宗汉街道老农回忆,20世纪20年代,该地已有韭菜种植。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以高王乡为中心,形成韭黄(芽)生产基地,远近闻名。逍林、龙山(原三北镇)等镇亦有少量种植。产品主销宁波市场,并通过宁波市场转销全国各地。韭菜主产地分布于龙山、周巷、观海卫、逍林和宗汉等镇(街道)。韭菜主产品有青韭和韭黄,逍林一带农民习惯采收韭花。1999年韭菜生产采用棚架覆膜栽培,年收韭菜5~6次。韭黄采用培土软化法生产,即在青韭长到一定高度,培土成垅,或用盖草、搭棚、黑膜遮光等方法将韭菜墩覆盖,使韭菜软化、黄化。韭花一般在现蕾时采收。
  芹菜 食用嫩茎和叶柄,因具独特的芳香味和药理作用,为消费者所喜爱。分散零星种植,浒山街道和周巷镇周西社区、路桥和三江口等村种植面积较大。2000年前采用露地栽培,7月下旬至10月初直播或育苗移栽,10—11月收获。2000年后,采用大棚设施栽培,夏天覆盖遮阳网,冬天盖薄膜保温。6月至次年3月播种,9月至次年6月收获。
  茎用莴苣 别名“莴苣笋”、“香莴笋”。可生食、炒食,是解决春淡的主要蔬菜。主产区分布于宗汉、周巷和坎墩等镇(街道)。茎用莴苣有春莴苣和秋莴苣。春莴苣9—10月播种育苗,次年2—3月收获。秋莴苣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10月初开始收获。
  茭白 20世纪80年代末,茭白主要种植在小河、池塘及低洼田,1989年种植10公顷。1990年后部分稻田改种茭
  白,最多的1998年种植402公顷。主产地分布于横河镇长大村和观海卫镇鸣鹤一带,掌起、桥头、匡堰等镇亦有少量栽种。茭白一般年收一季。90年代后期改为一年一种,收获双季。单季茭一般在3月下旬至清明前后定植,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采收。双季茭于4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定植,10月至11月采收第一熟。冬季割墩清田,冬至前后搭小拱棚覆膜,次年5—6月采收第二熟。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