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社会和劳动保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073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社会和劳动保障
分类号: F323.89
页数: 2
页码: 154-155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农村社会和劳动保障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和劳动保障两方面。
关键词: 慈溪市 农民生活 社会保障

内容

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 20世纪90年代,浒山、横河、宗汉等镇实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医疗村管村办、住院报销的管理模式。1999年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有545个村、51.9万人。2001年,有130个村、17.84万人参加农民大病统筹。2003年12月,实施住院统筹、大病救助、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4年参保708183人(含2003年12月参保人员),2008年参保707074人。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快,全市有镇、街道(不含浒山街道)卫生院22所,床位1673张,有村卫生室458所。
  生活保障 1995年,推行农村养老保险(简称“老农保”),当年有12.7万人参保。2002年,实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市4338名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贫困农民享受低保待遇。2003年,市委、市政府下发《慈溪市土地被征用人员养老保障实施(暂行)办法》(简称“土保”)和补充意见,规定自第二轮土地承包开始,对土地被征用或使用的村经济合作社社员,按规定缴纳保费,待男性到55岁、女性到50岁即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当年参保4279人。2004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工程,按照征地有保、养老有靠、就医有补、遇困有助的要求,逐步建立城乡一致的社会保障体系。2005年,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有11.8万人,其中4万多农民开始领取养老金。2007年,市出台《慈溪市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简称“新农保”),农民按规定交足费用,每月可享受100元、150元、200元三档标准的养老待遇,当年参保27665人。2008年,参加老农保的有102275人,新农保45093人土保148622人。
  养老保障 积极发展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慈善事业,健全农村弱势群体帮扶体系,加快农村老人公寓和农村敬老院建设步伐。2008年全市有养老机构19家,床位3079床,入院1453人。
  劳动保障
  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农业生产的规模经营,使农村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2000年,取消企业使用农村劳动力需要审批等制度和一切收费,消除户籍门槛,形成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机制。2003年,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工程,培训1万余人,其中在城镇就业者占65%以上。2004年,市启动农民转产就业工程,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制。政府出资培训被征地农民和农村中青年富余劳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2005年培训农民789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6650人。2006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城乡服务型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的若干意见》和配套政策,把劳动力培训工作列入社会主义农村建设计划和政府任期目标。2007年把就业培训列入政府十大民生实事工程。至2008年,市投资1500万元建成家电制造、化纤纺织、机电模具、林业园艺、农业技术、财务会计、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8家培训基地,5个镇创建缝纫平机维修、数控车工、焊工等品牌培训项目村村设置培训网络服务管理平台。2006—2008年,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培训经费9441.81万元,培训,405688人,其中农村适用技术培训496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2813人,后备劳动力培训1148人。2008年,农民职业资格证书发证率达80.8%,转移就业率达到发证率的95.5%。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