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组织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0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组织建设
分类号: F306.4
页数: 2
页码: 128-12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慈溪市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情况的具体介绍,主要介绍了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村党组织建设、加强组织建设的措施等。
关键词: 慈溪市 农村合作社 组织建设

内容

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建设
  1987年,调整374个村生产合作社领导班子。1989年对村生产合作社班子作全面调整,把能力强、有开拓精神、乐意为社员服务的人选进领导班子。1991年改名经济合作社。1992年后,村经济合作社建立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管理委员会,在社管会成员中推选社长、副社长,每届任期3年。2001年,率先在全省建立村经济合作社监督制度,在选举经济合作社管理委员会的同时,选出由3~5人组成的监督委员会,监督社管会工作。2007年,全市村经济合作社换届选举,300个村选举产生1007个社管会成员,其中选出社长299人。299个社长中具初中以上学历的286人,占95.65%其中大专以上的73人;年龄在35~60岁的285人,占95.3%35岁以,下的有7人。担任社长的个私工商业,主有108人,农民22人,专业大户1人,合计占43.81%。换届中,同步选出300个合作社监督委员会,成员共986人,其中熟悉农村财务知识的479人,占48.58%。300个社监会主任中有党员248人,初中学历以上232人,占77.33%。
  村党组织建设
  村党组织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市委始终把村党支部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来抓,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中选拔人才,按照条件选准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并帮助制订落实村党组织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实绩考核和民主评议。2003年,实行村干部跨村任职,选派能“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干部跨村至经济相对薄弱村担任支部书记。2008年跨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的6人。2007年,提倡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经济合作社班子主要负责人“一肩挑”,班子成员交叉兼职。2008年村党组织书记兼社长284人,占94.98%。
  加强组织建设的措施
  1988年初,市委选派102名机关干部到99个经济比较薄弱村任职。至2001年,有201名镇干部下村任职,其中96人先后担任村支部书记。2004年组建农村工作指导员赴村帮助工作,至2006年共选派938人。2008年下村任党组织书记21人,下派农村指导员280人。
  2001年,公开招聘大学生到村(社区)工作,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担任村级领导职务,以较好解决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年龄偏大、文化学历偏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至2008年,先后招聘459人到村工作,其中有59人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领导班子,71人担任村经济合作社主任助理,114人担任村团支部书记。
  加强班子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1988年实行村干部养老金制度,投保所需资金,个人负担20%,其余由市镇财政和村集体分担。贫困村干部报酬由市财政补助解决,1988年市补助100个贫困村8万元。2002年补助贫困村党支部书记43.20万元。2007年,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对村干部岗位进行定编、定员、定职,实施专职干部制,并进一步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实行村干部最低基本报酬保障制,其基本报酬由市、镇(街道)两级财政补助解决。全面实施村专职干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连续担任村支书10年以上、工作成绩突出的,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享受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应的社会养老待遇。每年确定一定名额的事业人员编制,在村干部中定向招录,并决定在优秀村书记中选拔镇(街道)领导干部。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