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农业生产资料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033
颗粒名称: 第六章 农业生产资料
分类号: F302.7
页数: 11
页码: 95-105
摘要: 本章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农业生产资料,包括耕地、农机、肥料、农药、农膜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慈溪市 农业 生产资料

内容

第一节 耕地
  耕地面积
  1988年全市有耕地43333.34公顷,其中旱地30786.67公顷,水田12546.67公顷,人均耕地458.46平方米。随着城乡建设事业的发展,部分耕地被征用后改为城镇建设和工业用地,据市国土资源局资料,1996—2008年全市征用土地10387.13公顷,其中耕地5933.61公顷。通过围涂造地、土地整理等措施,耕地得到补充。2008年全市有耕地43927.28公顷,比1987年微增467公顷。但由于人口的增长,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8年人均耕地425.98平方米,比1987年的464.25平方米减8.24%(表1-26)。
  市外用地
  20世纪80年代后期,慈溪农业发展面临资源、空间的约束,农业生产经营者依托本市农业的先发优势和产业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市外建立生产基地,扩大农业生产空间。
  1985年,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金华等地建立马蹄、蒜苗基地133公顷,以弥补慈溪农产品生产能力的不足。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以后,慈溪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生产单位与个人纷纷跨区域经营,到市外建立生产基地,谋求发展。1993年,按照“政府牵头、部门协调、企业为主、市场运作”原则,在安徽、江西等地建立相对稳定的粮源基地。1997年,观海卫镇五洞闸村一农户在上海市崇明县承包100公顷海涂养殖海瓜子,2004年扩大到400公顷,生产海瓜子600吨。据2004年12月2日《慈溪日报》,慈溪在18个省、市、地区和亚洲部分国家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100多个,其中建立蔬菜基地8067公顷、林果基地7380公顷、水产基地1633公顷,有百余农民异地承包土地从事农业生产。2008年,市8家农业龙头企业在外地建生产基地12710公顷。2004—2008年,慈溪市在江西铅山县、安徽霍邱县、山东曹县、浙江江山和衢州等地累计建立粮食基地41133公顷,收购稻谷11.74万吨。一种粮大户,2006年开始在安徽、江西、河南等地包地种粮,2008年基地扩建至黑龙江,通过订单和合作方式种植水稻2567公顷。
  第二节 农机
  农机总动力
  1988年后,慈溪农机发展从单一注重粮食生产机械向农、林、牧、渔等各业配套机械转变,一批新颖、适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和设施装备农业生产。2008年,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万余台(套),农机总动力40.74万千瓦。其中耕作机械占11.04%,排灌机械占9.07%,植保机械占5.49%,收获机械占8.40%,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占4.64%,畜禽养殖机械占0.8%,渔业机械占10.67%,运输机械占31.45%,农田基本建设机械占4.83%,其他农业机械占13.61%。农业机械原值达3.05亿元。水稻机收、机耕和机灌率分别达到91.5%、98.4%和99.3%,水稻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表1-27)。
  耕作机械
  大中型拖拉机 慈溪传统用畜力耕地或人力翻耕。1956年始有拖拉机。1988年,市农机局引进“奔野-25”拖拉机2台,在横河镇相士第村耕地24公顷。至1989年全市引进“奔野-25”拖拉机8台。1990年,庵东、逍林区农机站引进“东方红1002”大型翻耕机械4台,用于新垦涂地翻耕,当年作业612公顷。1997年,龙山镇购置“东方红-70”大型拖拉机1台,用于旱地翻耕。2001—2007年,全市先后引进“上海纽荷兰”、“江苏清江”等大中型拖拉机。至2008年,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303台,总动力9707千瓦。
  小型拖拉机 1991年,市农机局引进“工农-6”型手扶拖拉机,主要用于棉地翻耕。至1997年,全市拥有各种型号小型拖拉机69台,作业面积800公顷。
  2001年,引进“台湾小牛”、“北京小丰”10台,用于大棚内翻耕、开沟、起垄等作业。至2008年,全市有大棚耕
  作机械257台。大田作业的小型拖拉机仍以“工农-12”型、“东风-12”型为主。
  配套农机具翻耕以铧式犁、圆盘犁和旋耕机为主;整地以水田耙、圆盘耙和增压器为主,其他还有开沟机、秸秆粉碎还田机和铺膜机等。至2008年底,全市拥有各类配套农机具3978台(套)。
  排灌机械
  1988年后,机械、电力排灌机具普及。2001年后,节水型灌溉逐步替代传统的灌溉方式。至2008年,全市拥有各类排灌机械8965台(套),其中农用水泵6065台(套),节水喷灌机械257台(套),总动力40792千瓦,农田机械灌溉面积89053公顷次。
  播种机械
  棉花播种机 棉花传统播种用人工条播或点播。1997年,市农机局从湖北引进棉花播种机,后逐渐为植棉大户应用。
  水稻栽植机 1988年,引进1台“吉林2ZT-7358”型连杆式机动插秧机,与育秧盘配套,当年机插4.69公顷。1998年匡堰、师桥、横河、桥头等镇相继引进水稻抛秧机4台,机抛133公顷。2001年市农机局试验、应用水稻机械喷直播技术,使用机动喷雾机播种。2007年桥头镇林洪水稻农场引进“井关PG6”“洋马VP6”各一台,在桥头镇林洪水稻农场、横河镇大山村及观海卫镇种植大户承包地应用,当年机插13公顷。2008年,全市水稻机械喷直播1713公顷,占31%。
  蔬菜移栽机 蔬菜移栽历来手工操作。2007年,市农机局引进“日本井关”单行蔬菜移栽机1台,在桥头镇成达农场移栽绿花菜5.8公顷,工效比人工移栽提高5倍。同年6月,宗汉韭菜种子研究所从韩国引进自走式种子精量播种机1台,用于韭菜播种。
  植保机械
  1980年,市植保站引进“东方红18型”机动喷雾机。1990年,市植保站引进“3ME-26”型喷雾机120台,市农机局引进“蜻蜓-26”型喷雾机23台。是年,全市有机动喷雾机1650台。2004年引进“浙江四方”、“台州陆雄”担架式(推车式)机动喷雾(粉)机39台。至2008年,全市拥有机动喷雾机17625台,其中担架式(推车式)机动喷雾(粉)机261台,机械喷药12.9万公顷次,基本实现植保机械化。
  收获机械
  水稻收割机 20世纪80年代,水稻收获基本采用机(电)动打稻机。1990年市农机局引进“湖州300”联合收割机2台。1991年雁门乡东门外村引进“上海Ⅲ”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机收晚稻23.47公顷。1996年横河镇新桥村、相士地村、蒋家河村、掌起镇罗家村、三北镇河斗周村和范市镇方家河头村等村相继引进“桂林4号”、“湖州130”和“宁波150”全喂入联合收割机29台。1997年桥头镇毛三斢村引进“韩国HL2010”型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1998年农机局引进“日本洋马CA355”半喂入联合收割机1台。至2008年,全市拥有联合收割机305台,总动力6488千瓦,机收13573公顷次,机收率98%。
  豆类收获机械 豆类收获传统采用手摘。2004年海通食品集团引进法国产毛豆采摘机1台,主要用于鲜毛豆采摘。2005年观海卫镇一农户引进“福田谷神”联合收割机2台,用于收摘黄豆及水稻收割。
  油菜收获机械 油菜收获传统使用茅刀、连枷等农具收割。2005年市农机局引进“浙江三联4LZ-1.8”油菜收割机1台,在横河镇石堰村试用。
  马铃薯收获机械 马铃薯收获传统用钉耙挖掘。2006年市农机化技术学校引进马铃薯收获机1台,与50马力的大型拖拉机配套,在桥头镇涌森农场机收7公顷,工效较人工提高7倍。
  农用运输机械
  2001年后,20马力以上的双缸变型运输机逐渐替代“工农-15”型、“东风-15”型等单缸手扶、方向盘式拖拉机。农用运输车以“杭州宝石”、“北京福田”、“临海彪马”(原“宝马”)等变型运输机为主。2008年,全市拥有农用运输机械8550台,总动力141502千瓦。
  渔业机械
  1989年,市农机局研制的“管式增氧器”通过国家渔业机械试验测定专业站验收,单位功率增氧超过国内同类机型。2006年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引进纳米管底充氧设备。2007年范市镇小施山渔业合作社从象山引进2台紫菜收割机,功效较人工提高5~6倍。
  第三节 肥料
  化肥
  1988年全市化肥(折纯含量)平均每公顷用量384千克,1988—1994年年均421千克,1995—2002年年均455千克,2003—2008年提高到583千克。氮、磷、钾肥比例,1989年为2193∶7.16∶1,2008年为2.86∶1.35∶1,钾肥比例上升较快。1989年单一元素化肥与复合肥之比为205.85∶1,1995年后复合肥逐渐替代单一元素化肥,2008年上升为3.79∶1(表1-28)。
  氮肥 主要品种为尿素、碳酸氢铵,尚有氨水、氯化铵和硫酸铵。据市供销社商品流转统计表,1988—1992年年均销售尿素19353吨,碳酸氢铵31279吨,氨水630吨,氯化铵和硫酸铵265吨。1993年氨水停销。1994年,尿素销售量25048吨,比碳酸氢铵销售量23623吨多1425吨,销售比为1.11.0。2000年尿素销售量49391吨,与碳酸氢铵的销售比为10.1∶1.0,2008年销售比上升至30.8∶1.0。2008年氮肥每公顷用量258千克,比1989年的288千克少10.42%。尿素多用作追肥,少作基肥和根外施肥。碳酸氢铵常作稻田耙面肥。
  磷肥 主要品种为过磷酸钙。1988年、1989年市供销社销售过2吨钙镁磷肥。磷肥用量较为稳定,每年2~3万吨。1988—2008年年均每公顷施用量102千克,其中2000年134千克为最高,1997年65千克为最低,2008年每公顷用量122千克。磷肥几乎用于所有作物,一般作基肥施用。
  钾肥 以氯化钾为主,少量硫酸钾。20世纪70年代前期开始应用,1988年后用量上升。1989—2002年年均每公顷34千克,2003—2008年上升到78千克,2008年90千克。钾肥对瓜果类和晚稻等作物增产及改善品质作用明显,一般作追肥使用。
  复合肥 慈溪施用的复合肥有两元复合和三元复合,按复合肥中氮磷钾含量高低,有高浓度(总量≥40%)、中浓度(总量≥30%)和低浓度(总量≥25%)三类。1989—1994年平均每公顷施用5千克,1995—2002年为47千克,2003—2008年上升至111千克,2008年为124千克。复合肥养分种类多,用作基肥和追肥。
  有机肥
  绿肥 主要有紫云英和黄花苜蓿,割青切碎后直接翻耕入土。紫云英种在稻田,黄花苜蓿种在早地。随着化肥工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绿肥种植面积渐减。1988年种植1000公顷,1991年减至687公顷。1992年后,紫云英种植甚少。棉地、菜地套种的少量黄花苜蓿亦多作蔬菜食用,部分果农在果园套种黄花苜蓿。2008年,全市种植绿肥仅52公顷。
  秸秆 20世纪80年代末,有农民在早稻收割后,将稻草切段翻耕入土,以补充土壤有机质和有效钾。1988年,全市稻草还田4503公顷,部分稻草在田间焚灰后翻入土中。1990年,稻田采用“IBGS-65(63)型”水田旋耕耙,耕耙过程中将稻草直接还田,单位稻草还田量达80%。当年使用旋耕耙216台,稻草还田715公顷。水稻实行机械收割后,稻草还田面积达90%以上,每公顷还稻草6000千克左右。1999年,全市稻草还田5733公顷。20世纪90年代,全市每年有200~260公顷的稻田冬季种植草莓,草莓收获后将枝叶翻耕入土,用来肥田。
  沿海棉农历来有麦秆还田的习惯,或深埋,或面铺,用以改良盐碱地。1988年麦秆还田2667公顷。1999年棉地秸秆还田3333公顷。20世纪90年代,蚕豆改干收为摘鲜,鲜豆壳还田肥地,每年4000~5300公顷。2004年庵东镇棉农引进拔秆、粉碎机械,将棉秆直接还田,至2008年该镇每年棉秆还地67公顷左右。
  人粪尿 慈溪农民历来视人粪尿为优质速效肥而广为使用。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城乡居民住房的改善,大部分人粪尿冲入地下污水道被弃用。21世纪初,有的地方利用公共厕所建造沼气池,将人粪尿转化成沼液后肥田。
  畜肥 农民素有把畜肥制成堆肥或沤肥的习惯,亦可将畜肥直接施用。1992年,全市1600公顷棉地每公顷施畜肥7680千克。2005年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较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将畜禽粪便经无害化处理后供农户施用,2008年生产3500吨(表1-29)。
  沼肥 2002年周巷镇利用公厕建造40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只,当年10月沼肥用于蔬菜生产。至2008年,全市利用畜牧场和公厕建沼气池98只,容积9330立方米。沼肥可作浸种、叶面喷施,也可作基肥和追肥直接施于大田。
  有机无机复合肥主要有“功益”牌多元复合有机肥和“中慈”牌有机肥。1998年,慈溪市功益复合有机肥厂与浙江大学、市土肥站合作,利用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开发多元素复合有机肥。产品为圆柱形颗粒,有机质含量≥25%,氮磷钾总含量≥15%,还含钙、镁、硫及锌、铜、铁、钼、锰、硼等中量和微量元素。生产企业根据慈溪土壤类型和作物种类,研制成果蔬专用肥、杨梅专用肥和海涂土壤专用肥等。2006年后以生产精制有机肥为主,氮磷钾总含量≥4%,有机质含量≥30%。年产1000吨。多作基肥施用。
  1999年,慈溪市中慈生态肥料有限公司与省农业科学院环境资源与土壤肥料研究所合作,研制成“中慈”牌有机无机复合肥,年产6000吨。2002年研制花菜、果菜、水果、茶叶等四大类有机无机复混专用肥,氮磷钾含量≥20%有机质含量≥25%。2005年生产8000~9000吨:其中60%为精制有机肥,氮磷钾含量≥5%,有机质,含量≥35%;40%为有机无机复混肥,氮磷钾含量≥15有机质含量≥20%。一般作基肥。产品通过国家环保局有机认证。
  第四节 农药
  1988年后,全市农药用量平稳,并呈下降趋势。据市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市农药用量1168吨,平均每公顷耕地用药27千克。2000年1464吨,平均每公顷耕地用药33.3千克,为最高。2008年全市用量降至881吨,平均每公顷耕地用药20.1千克。农药种类主要有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据市供销社年报,1988年,除草剂销量占农药总销量的16.6%1996年占35.5%,2007年
  上升至43.1%。1996年杀虫剂和杀菌剂销量分别占农药总销售量的50,.5%和14.1%,2007年为32.4%和24.5%
  杀虫剂
  有机氯杀虫剂 1992年引进硫丹防治棉铃虫。20世纪90年代末停止使用。
  有机磷杀虫剂 主要有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对硫磷和甲基对硫磷,上述品种杀虫谱广、防治效果好。据市供销社商品流转统计报表,1988—1998年全市累计销售甲胺磷2337.7吨,月均212.5吨,其中最高的1994年销售309.7吨。因具高毒、高残特性,于2002年7月起,全市禁止销售和使用上述品种。20世纪90年代,引进丙溴磷防治棉铃虫。目前应用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品种有辛硫磷、毒死蜱、敌百虫、敌敌畏、乙酰甲胺磷、马拉硫磷和三唑磷。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用于防治棉虫,后应用于其他经济作物。因其主要品种氰戊菊酯对棉铃虫产生高抗性,且菊酯类间有交互抗性现象,故于90年代对防治棉铃虫限止使用。应用的其他品种还有氰戊菊酯(速灭杀丁)、溴氰菊酯(敌杀死)、高效氯氟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功夫)、氯氰菊酯(灭百可)、联苯菊酯(天王星)、顺式氯氰菊酯(高效灭百可)、甲氰菊酯(灭扫利)、顺式氟氯氰菊酯(保得)、顺式氰戊菊酯(来福灵)、氟氯氰菊酯(百树得)。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主要品种克百威(呋喃丹),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防治地下害虫的首选药剂,因其具高毒高残特性,于2002年7月起禁用。1988年后应用较多的品种有灭多威(万灵)、硫双灭多威(拉维因)、丁硫克百威和异丙威(叶蝉散)。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应用的主要品种有杀螟丹、杀虫双、杀虫单和杀虫安。1999年发现害虫对杀虫双产生高抗药性,故限制其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使用。
  烟碱类杀虫剂 20世纪90年代引入。主要品种有吡虫啉、噻虫嗪和啶虫脒。
  植物与微生物源杀虫剂 20世纪70年代引进使用苏云金杆菌。1988年后引进苦参碱、印楝素、阿维菌素、多杀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和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昆虫生长调节剂 类应用品种有抑太保、氟虫脲(卡死克)、噻嗪酮(扑虱灵)、灭蝇胺、虫酰肼(米螨)、氯虫苯甲酰胺。
  其他结构类杀虫剂 这类杀虫剂的分子结构各异,主要基团不同,有吡唑、咪唑、吡咯等杂环,也有含醛基等结构。慈溪应用的品种有氟虫腈(锐劲特)、茚虫威(安打)、溴虫腈(除尽)、四聚乙醛(密达)。
  此外,还有矿物油(绿颖),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性诱剂杀虫剂。
  杀螨剂
  1988年后主要使用三氯杀螨醇(2001年起禁用)、单甲脒、双甲脒、浏阳霉素、克螨特、噻螨酮(尼索朗)、三唑锡(倍乐霸)、速螨酮(扫螨净)和吡螨胺等品种。
  杀菌剂
  含铜杀菌剂 传统品种为波尔多液,20世纪90年代后逐年减少。进入21世纪后主要使用碱式硫酸铜、氢氧化铜(可杀得)、噻菌铜(龙克菌)和氧化亚铜。
  无机硫与有机硫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硫磺(成标)、代森锰锌(大生)、敌克松。硫磺烟剂及硫磺蒸发器主要应用于大棚作物。
  唑类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三唑酮(粉锈宁)和三环唑。2001年后引进氟硅唑(福星)、腈菌唑、氟菌唑(特富灵)、戊菌唑、氟环唑和咪鲜安等品种。
  苯基酰胺类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甲霜灵和霜灵。
  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
  有机磷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乙膦铝(霜疫灵)、稻瘟净和异稻瘟净。
  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霜霉威(普力克)和万霜灵。
  二甲亚酰胺类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腐霉利(速克灵)、异菌脲(扑海因)和乙烯菌核利(农利灵)。
  取代苯类杀菌剂 五氯酚钠、五氯硝基苯因高残毒于2002年起禁用。后主要应用百菌清。
  有机杂环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噻枯唑(叶青双)、菌核净和恶霉灵。
  其他杀菌剂 主要品种有霜脲氰、溴菌清(炭特灵)、菌毒清、二硫氰基甲烷(浸种灵)、嘧菌酯(阿米西达)、嘧霉胺(施佳乐)和醚菌酯(翠贝)。
  农用抗生素 主要品种有井冈霉素、农抗120、多抗霉素(宝丽安)和农用链霉素。比外用于病害防治的还有克露、杀毒矾、多霉灵、线菌清和仙生等复配制剂。
  除草剂
  灭生性除草剂 主要品种有草甘膦和百草枯(克芜踪)。常年草甘膦用量占除草剂总量的六成
  以上。
  选择性除草剂 品种繁多,主要有甲草胺(拉索)、乙草胺(禾耐斯)、丙草胺(扫弗特)、丁草胺、萘氧丙草胺(敌草胺)、异丙甲草胺(都尔)、恶草酮(农思它)、二氯喹啉酸(快杀稗)、禾草灵、氰氟草酯(千金)、吡氟禾草灵(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精稳杀得)、吡氟氯草灵(盖草能)、精吡氟氯草灵(精盖草能)、精恶唑禾草灵(骠马)、喹禾灵(禾草克)、精喹禾灵(精禾草克)、乙氧氟草醚(果尔)、苄嘧磺隆(农得时)、吡嘧磺隆(草克星)、环丙嘧磺隆(金秋)、杀草丹、二甲戊乐灵(施田补)、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此外尚有幼禾宝、直播净和乐草隆等复配剂。
  灭鼠剂
  20世纪90年代前,以磷化锌和敌鼠钠盐为主,个体商贩常在街头巷尾零售。90年代后,禁用剧毒高残灭鼠剂,灭鼠由市统一组织,灭鼠剂定点供应,主要药剂为氯敌鼠钠盐、溴敌隆和溴鼠灵。
  植物生长调节剂
  1988年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功效增多,主要品种有防落素、甲哌鎓(助壮素)、多效唑、烯效唑、矮壮素、乙烯利、三十烷醇、赤霉素、芸苔素内酯、增产菌、爱多收、吲哚乙酸、吲哚丁酸和萘乙酸等。
  第五节 农膜
  用途与用量
  20世纪80年代后,农膜广泛应用于农作物栽培。农膜品种主要有棚架用膜和地面复盖用膜(地膜)。地膜一年一换,残留地膜易造成土壤污染。1988年全市用农膜610吨,其中地膜401吨。1997年为1049吨,其中地膜599吨。2008年为2742吨,其中地膜1283吨。
  农膜品种
  普通地膜一般为无色透明,少量呈淡蓝、淡绿色。棚架用膜厚度厚于地膜,宽度较阔。除普通品种外,少量应用的还有无滴膜。1992年引进黑膜,具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草莓、甜叶菊等作物多以黑膜覆盖。银光膜地膜,具有防治蚜虫危害的功能,但因价格较高,应用较少。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