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土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图书
唯一号: 112320020220000013
颗粒名称: 第二节土壤
分类号: S15
页数: 11
页码: 32-42
摘要: 本节记述了慈溪市的农业史的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划的土地资源的土壤,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分布、代表土种、土壤肥力、土壤有害物质的内容介绍。
关键词: 农业史 慈溪市 土壤

内容

土壤类型
  根据慈溪县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1981年取土样,1983年完成),参照1998年全国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写的《中国土壤》和1994年浙江省土壤普查办公室编写的《浙江土壤》提出的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分类系统及其分类标准,2004年慈溪市修订土壤分类系统,将原红壤、潮土、盐土和水稻土4个土类调整为红壤、粗骨土、潮土、滨海盐土和水稻土等5个土类,原10个亚类、24个土属、54个土种分别调整为11个亚类、22个土属、42个土种(表1-2)。
  土壤分布
  慈溪分三类地貌区,不同地貌区因成土过程不同,分布的土壤类型亦不相同。
  海相沉积平原区 大古塘以北为海相沉积平原区,成土母质为海积物,由长江、钱塘江等输入海洋的泥沙在海水动力的作用下堆积而成,经雨水淋洗逐步脱盐,后经农作,种植水稻、棉花、绿肥等,施用有机肥料,增加养分,改善耕性,降低盐分,成为肥沃的耕地。区内土壤,从海边向内地依次为滨海盐土、潮土和水稻土3个土类;潮滩盐土、滨海盐土、灰潮土、潴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5个亚类;滩涂泥、咸泥、涂泥、淡涂泥、粉泥田、淡涂泥田6个土属,夜阴土、黄泥翘等16个土种。
  该区土壤颗粒匀细,土壤中没有砾石(直径大于2毫米)。按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每千克土壤平均含黏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191.7克、粉(砂)粒(直径为0.02~0.002毫米)560.6克、砂粒(直径为2.0~0.02毫米)247.8克,粉砂含量较高。粒级含量,每千克土壤中粉砂由西部的577克降至东部的520克,黏粒由西部的156克升至东部的280克,土壤质地由西向东逐渐黏重。以水云浦为界,西部土壤以粉(砂)质壤土为主,东部以粉(砂)质黏土为主,中部以粉(砂)质黏壤土为主。
  土体内可溶性盐类以氯化钠为主,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反应。土壤肥力以水稻土最高,潮土次之,滨海盐土最低。长河镇14个土样,耕层平均pH值7.82,每千克土壤平均含有机质13.4克、碱解氮66毫克、速效磷30)毫克、速效钾71毫克、全盐0.90克。土地利用,2000年以前以植棉为主,近大古塘部分种植水稻,2000)年以后以种植水果蔬菜为主。
  湖海相淤积平原区 大古塘以南的山前平原为湖海相淤积平原区,母质类型复杂,但以湖海相沉积物为主,于900—1500年前成土。区内土壤分布水稻土1个土类,潴育水稻土、渗育水稻土和脱潜水稻土3个亚类,老黄筋泥田、黄斑田、小粉田、泥砂田、黄斑青紫泥田、黄斑青粉泥田、青紫泥田、青粉泥田8个土属,11个土种。
  经长年耕作、灌溉、施肥,特别是垦种水稻后,逐渐形成耕作层、犁底层、潴育层及潜育层等不同土层、不同构型的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匀细,按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每千克土壤中平均含黏粒265克、粉(砂)粒509克、砂粒226克。该区土壤黏粒含量相对较高,质地以粉(砂)质黏土和粉(砂)质黏壤土为主,保水保肥性能好,无石灰性反应,耕层土壤pH平均值为6.16,每千克土壤中平均含有机质39.9克、碱解氮177毫克、速效磷28毫克、速效钾98毫克。土地利用,2000年以前以种水稻为主,2000年以后水果、蔬菜种植面积已占50%左右。
  丘陵区 丘陵区集中分布在市境南部,海拔100~400米左右。低山丘陵的岩石,以侏罗系的火山喷出岩为主,主要为凝灰岩和熔结凝灰岩,另外尚有少量凝灰质砂岩、流纹岩和花岗岩。在丘陵陡坡处和平原孤丘,土壤侵蚀严重,黏粒含量少,土层薄,多砾石。
  丘陵区有红壤、粗骨土、潮土、水稻土4个土类,红壤、黄红壤、红壤性土、酸性粗骨土、灰潮土、淹育水稻土、潴育水稻土7个亚类,红泥土、黄泥土、红粉泥土、石砂土、洪积泥沙土、洪积泥砂田、黄泥砂田、黄泥田8个土属,15个土种。
  土壤分布因母质类型、海拔高度、自然植被、坡度、人类活动等情况而异,一般随高度变化呈水平带状:山顶或陡坡以石砂土为主,平缓的低丘、山脚、山陇以黄泥土、红粉泥土和黄泥砂田为主,山谷及谷口为洪积泥砂土和洪积泥砂田。
  区内土壤多呈棕黄或黄棕色,多石砾,黏粒含量较高,土壤呈酸性反应,表层土壤pH值为5.5~
  6.0。土壤耕层薄,保肥保水性能差。土地利用以林木为主,缓坡地带以杨梅、竹、茶叶等经济林为主,山垄分布少量稻田。
  代表土种
  黄泥砂土 为丘陵区主要土种,面积8839公顷。主要分布在龙山、掌起、观海卫、桥头、匡堰、横河等镇山地的缓坡及平缓的丘顶。母质为凝灰岩、熔结凝灰岩、细晶花岗岩等风化体,多为坡积物。有较完整的土壤发育剖面,土层厚度不一,一般50厘米以上,平缓处达1米以上。土层中有明显的砂砾,质地以粉(砂)质黏壤土为主,表土疏松,底土紧实。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速效钾含量较高,为杨梅主栽土种。
  夜阴土 分布在水云浦以西三塘至六塘,水云浦以东五塘至七塘,面积8982公顷。母质为浅海沉积物,土壤质地为粉(砂)质黏壤土至粉(砂)质黏土。土体深厚、疏松,土壤熟化程度较高,有夜潮性,耕性、通透性良好,宜种性广,雨后表土不板结,久晴不燥不硬,易中耕松土,水、肥、气、热协调,肥水供应能力强,肥效稳长,属高产稳产土壤。
  黄泥翘 分布在水云浦以西大古塘至三塘,水云浦以东大古塘至五塘,面积18524公顷。母质为浅海沉积物,由夜阴土脱盐、脱钙发育而成。成土时间较长,土壤熟化程度较高,土体夜潮性较弱,干燥后表层容易结皮“翘起”故称“黄泥翘”。颗粒组成与夜阴土基本一致,黏壤土至粉(砂)质黏土。黄泥翘土雨后易板结,耕性,较夜阴土差,雨后应中耕松土,减少结皮板结。
  流砂板土 主要分布在庵东、周巷、长河、崇寿等镇六塘至七塘,面积3629公顷。母质为浅海沉积物。土层深,土壤熟化程度低,层次发育不明显,表土结构差,下雨时易产生流砂径流,使地面板结,故称“流砂板土”。天晴时颗粒分散,不抗风蚀,易发生飞沙。颗粒组成以粉砂为主,质地轻,壤土至砂质壤土。供肥性能较好,但保肥差,含少量盐分,易返盐,影响作物生长。
  淡涂泥田 主要分布在龙山、掌起、观海卫等镇大古塘两侧,面积2543公顷。母质为浅海沉积物。土体基本脱盐淡化,开始进入脱钙过程。土层深厚,质地较均一,以粉(砂)质黏壤土或粉(砂)质黏土为主。可见铁锰分层淀积,呈初步棱柱状结构。土壤基础肥力较高,供肥性和保蓄性均好。
  青粉泥田土种 主要分布在龙山、掌起、观海卫、桥头、匡堰、横河等镇大古塘以南,面积2649公顷。,母质为湖海相沉积物。因处低洼地带,受地下水影响,土壤长期处于潜育化过程,降低地下水位后,向脱潜潴育化过程演变,发育成为脱潜水稻土。土层深厚,质地较均一,以黏壤土为主。土体内有锈纹、锈斑。质地适中,耕性好,土壤保蓄性好,供肥能力强。因所处地段地下水位较高、排水不良。
  黄斑青粉泥田土种 主要分布在横河、匡堰、桥头、观海卫、掌起、龙山等镇大古塘以南,面积2610公顷。母质为湖海相沉积物。常与青粉泥田土种交错分布,所处微地势比青粉泥田土种稍高,地下水位相对较低,但仍处于潜育化过程,经人工改良利用,兴修水利,降低地下水位,土体上段历经脱潜过程。土层深厚,质地均一,为粉砂质黏壤土或壤质黏土。脱潜层发育较好,离地表40厘米以下,青灰色的土体中沉积大量膜状铁锰斑纹。质地适中,耕性良好,水气协调,保肥性好。
  土壤肥力
  土壤肥力变化 1987年,在第二次土壤普查(1981年取样)的农化样品取样点中选取150个样点,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析6年来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为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测定结果与1981年的样品数据相比,土壤有机质水田增加11.2%,旱地增加0.7%;土壤全氮旱地和水田分别增加6.7%和9.9%;土壤速效磷旱地和水田分别增加56.0%和80.0%;土壤速效钾含量水田增加15.1%旱地降低2.5%。不同土种之间养分的增减有较大差异。
  2003年全市取代表性土,样284个,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pH值、全盐量8项,平均含量每千克土壤中分别为19.7克、93毫克、31毫克、103毫克、1.29毫克、0.77毫克、7.47、0.89克。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增加29.5%,旱地增加1.4%;土壤速效磷含量旱地和水田分别增加276.8%和324.2%;土壤速效钾含量水田增加24.4%,旱地降低17.8%(表1-3、表1-4)。
  2007年,依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根据土壤属性、立地条件、耕作管理等对耕地质量进行全面评价。至2008年,采集代表性土样2084个,对田块所处的地貌类型、坡度、地下水位、地表砾石度、土体剖面构型、耕层厚度、质地、容重、pH值、阳离子交换量、水溶性盐、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排涝抗旱能力等15项指标作全面调查和分析(部分工作于2009年完成)。综合各项因子,将耕地分为二等四级,其中一等一级占0.2%,主要分布在横河、龙山、观海卫镇的稻区;一等二级占39.0%,分布在除崇寿镇外的各镇;二等三级占58.5%,分布于全市各镇;二等四级占2.3%,分布于庵东、崇寿、胜山、新浦、周巷、逍林等地的新围海涂及未经综合改造的地方(表1-5、表1-6)。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时相比,除旱地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下降外,其余含量都有所提高(表1-7)。
  土壤硒含量 2004年,省地质调查院历时一年,对慈溪地质环境开展调查,在《慈溪市农业地质环境调查》中记载,慈溪丘陵中发现富硒土壤和富硒农产品。根据土壤中硒含量,划分四个区域:一是丘陵富硒土壤区,位于南部笋岙—游源—五磊山—凤浦岙—带。二是桥头镇至范市镇的中硒土壤区,位于横河镇—匡堰镇—三北镇与长河镇—逍林镇—观海卫镇—掌起镇—龙山镇之间。三是庵东镇至附海镇的低硒土壤区,位于长河镇—逍林镇—观海卫镇—掌起镇—龙山镇与建塘江闸—新丰闸—拖落闸—徐家浦十塘闸之间。四是三北浅滩极低硒土壤区,位于建塘江闸—新丰闸—拖落闸—徐家浦十塘闸以北。
  土壤有害物质
  土壤有害物质含量 2003—2004年市农业监测中心调查土壤环境质量。按GB/T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采样,采用全球定位仪(GPS)定位,记录样点经纬度。采集0~20厘米深的水田、旱地(蔬菜、果园地)的表土,五点混合,用四分法留1千克左右供分析。平均每133公顷采集一个土样。共采集土壤样品284个,其中滨海盐土31个,潮土192个,水稻土61个,分别占10.9%,67.6%和21.5%。
  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要求,测定土壤重金属汞、铅、镉、铬、砷、铜和农药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测定方法分别为:总汞和总砷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总铅、总镉、总铬和总铜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一些毒性重金属在局部地区土壤中呈富集趋势(表1-8)。
  不同元素和农药在不同土壤中的含量各异:铅平均含量水稻土>滨海盐土>潮土,铬、镉和汞平均含量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砷平均含量滨海盐土>潮土>水稻土,铜平均含量潮土>水稻土>滨海盐土,“六六六”平均含量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滴滴涕”平均含量潮土>水稻土>滨海盐土(表1-9)。
  土壤污染程度 根据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1-2001)和《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NY/T391-2000)慈溪土壤88.4%~91.2%处于安全级,7.4%~9.5%处于警戒级,1.4%~2.1%受到轻度污染(表1-10)。

知识出处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慈溪市农业志(1988—2008)》

出版者: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志上限为1988年,与前志相衔接,下限截至2008年。内容包括:概述、大事记、农业环境与农业区域、农业经济体制与新农村建设、粮油作物、林业、畜牧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慈溪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