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资金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图书
唯一号: 11222002022000083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资金
分类号: F830.45
页数: 1
页码: 9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武义县的资金、其中包括了贫困户的资金来源、第一渠道是政府补助、筹集资金的第二渠道,是发动社会捐赠、筹集资金的第三渠道,是前面已经作了记载的省、市挂钩结对扶贫总资金4411.2151万元中,省、市挂钩扶贫单位用于下山村的搬迁补助。
关键词: 资金 武义县 贫困户

内容

凡是要搬迁下山的村、自然村、户,都是贫困村和贫困户,资金都比较困难。因此,在提倡搬迁者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愿搬迁和接纳地尽可能低价收取土地有偿使用费,及县各职能部门在提供服务时尽可能做到免费或优惠收费的同时,帮助筹集搬迁经费自然成了重中之重的工作。资金来源主要是三大方面:第一渠道是政府补助。一是1994年起,省、市、县开始专列下拨下山脱贫补助专款2831万元,全部用于下山脱贫补助,其中1994年补助25万元、1995年150万元、1996年250万元、1997年150万元、1998年190万元、1999年210万元、2000年340万元、2001年270万元、2002年330万元、2003年260万元、2004年和2005年两年合计656万元。二是自2000年起,省、市、县政府开始下拨危房改造专款310万元,其中该年下拨80万元,2001年和2002年每年各下拨80万元,2003年下拨70万元。三是自2001年起,省、市、县政府开始下拨奔小康补助款372万元,其中该年下拨112万元,2002年24万元,2003年30万元,2004年91万元,2005年115万元。以上第二项和第三项合计682万元部分用于搬迁下山补助,部分用于贫困村、贫困自然村的贫困农民就地扶贫。
  筹集资金的第二渠道,是发动社会捐赠。1994年7月,由县扶贫办具体组织“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本期收到捐款捐物计100多万元。1997年冬,四川省绵阳卷烟厂厂长陈德良带着全厂一千多名职工的深情厚谊,向九龙山村捐赠10万元人民币。下山后的九龙村人将资金用于通往村口的康庄大道建设,并命名为绵阳路。2001年至2003年县委组织部、机关党委发动各机关单位支部捐款137万元,帮助特困户下山建房。2004年,由圣奇公司向三井坑村捐资12万元;茭道镇党委、茭道镇方坑电站党支部、茭道总校党支部3个单位向王宅镇的下山脱贫村阳光村各捐赠3000元;杨家水泥厂则向阳光村捐赠水泥12吨用于下山脱贫基础设施建设。
  筹集资金的第三渠道,是前面已经作了记载的省、市挂钩结对扶贫总资金4411.2151万元中,省、市挂钩扶贫单位用于下山村的搬迁补助。初始阶段,省、市挂钩结对扶贫资金是落实到县,由县往下分配的;而后期,省级单位将资金落实到乡、镇,由乡镇往下分配的。

知识出处

武义县志(1986-2005)

《武义县志(1986-2005)》

出版者:方志岀版社

本书全面记述武义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人物等方面的诸多重大变化。前有概述、大事记,中列38编200余章,后有附录、索引。主要内容有:建置、自然环境、土地与矿产、城乡建设、环保与生态、居民、经济要述、农业、林业、水利、工业等。

阅读

相关地名

武义县
相关地名